手机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12:16:03 页码:12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优质15篇)
2023-12-01 12:16:03    小编:温柔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一

课前准备: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4)齐读。

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3)指名读、齐读。

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学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9、齐读古诗。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齐读古诗。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二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一、揭题,解题。

1、背白居易的《忆江南》。

2、引入:是呀,江南风景如画,很多诗人作家都用诗、文章赞美它,尤其是杭州的西湖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示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跟老师一起写写题目,介绍诗人苏轼。

3、读题目,说说你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板:西湖)。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4、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5、学习古诗,理解题目很重要,你们想去看看西湖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西湖的美景图,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

6、欣赏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7、小结:是呀,西湖的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让我们再回到诗人苏轼的诗中来感受这美丽、奇妙的西湖。

二、初读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1)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哪句诗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诗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2、学生按提示自学。

3、指名读,纠正字音:潋滟、空蒙、淡妆浓抹、亦、宜。

4、读好诗的节奏(出示标有节奏的诗,生自由练,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师范读)。

5、说说诗中哪句写的是晴天的景色,哪句写的是雨天的景色?板书:晴雨出示前两句(生齐读)。

三、诵读诗句,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一)指导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

1、过渡: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句诗,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读诗句,说说晴天的西湖在诗人眼里是怎样的?(水面波光闪动……)你是从哪个词中知道是“波光闪动”?(潋滟)。

(出示图片)这就是水光潋滟的西湖,你能换一个词语表达水光潋滟吗?

3、引导想象: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点拨:湖面上——湖水中——岸边——)。

4、引读: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诗人说,读——。

5、理解“方好”: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吗?

诗人说这样的美景是(晴方好)“方好”是什么意思?(刚刚好,恰到好处)。

6、连起来说这句诗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恰到好处。

(二)指导理解“山色空蒙雨亦奇”

1、引读:晴天的西湖是这样美丽动人,而雨中的西湖又是————生读诗句。

2、引导想象: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出示课件)看,这就是雨中的.西湖啊!看着画面,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童话中的仙境……)。

5、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雨天的西湖也十分奇妙。

7、引读:风和日丽时,我们来到湖边散步,不禁会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细雨蒙蒙时,我们坐船观赏,也会惊叹——(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的西湖美丽、动人,雨天的西湖迷蒙、神奇,不管是晴还是雨,我们都看得入迷了——。

8、过渡:看着这变化万千的西湖,他不禁联想到了———(出示后两句)。

(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把西湖比作了——。

西子是谁?

2、西施的美丽诗人是怎样写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3、引导:西施的美表现在不管她化淡妆还是浓妆总是——点出:总相宜(板书)。

4、西施的确很美,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指名说、读)。

5、小结:是啊,西湖晴天的潋滟,雨天的空蒙,就仿佛西施一会儿淡妆一会儿浓抹,都是那么美丽迷人,所以我们觉得西湖的——(指板书引导说:晴天雨天——总相宜边说边完成板书。)。

6、朗读感悟:

(2)这个比喻用得多巧妙呀!读。

(3)西湖如西子,美景像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

(四)诵读整首诗。

3、指名读,师随机评价。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试背:让我们也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西湖,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边来背一背这首诗吧!播放开始时的课件,配乐!

四、拓展学习。

1、引入:六月,诗人又一次游览西湖,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此时他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2、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三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湖山水晴——方好。

(比西子) 总相宜。

(美)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四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   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五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六

一、揭题,解题。

1、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人们自然就想到——西湖。你们去过西湖吗?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吗?(或看完课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板:饮湖上初晴后雨。

3、师:谁写的?板:苏轼。

师:课前同学们特意去搜集过资料,你都知道些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与父亲苏荀,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当过官。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当官时写的。

4、师:(齐读诗题)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说。

师点拨:起初晴天,后来下雨了。……读题。

讲苏轼在湖上饮酒…………读题。

5、师这首诗的题眼该是哪个字(晴雨)。

二、读诗句,读正确。

2、师:反馈:在朗读时,哪个词特别难读……指名读。

指名读诗句。

三、晓诗意,悟诗情。

1、师:哪句是写晴天的西湖,哪句写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习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师引导:

(1)“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板:释。

(2)解释这句诗,哪个字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晴)生重新解释诗句板:调。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板:补……生解释诗意。

(4)解释时还要板:猜换。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生说师引导。

师:(1)诗人喜欢晴天的西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好)。

(2)引读师: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潋滟”

(3)师(指着图):这就是水光潋滟的湖面,你能用别的词来描述吗?(生自由说)。

(5)师:是啊,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诗人说……引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一个“好”字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师:雨天的西湖,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奇)。

这雨只让西湖的山云雾迷濛吗?请想像一下这雨还让哪些景物更加生动了?

(生想像说话:因为有雨,西湖的更加()。

师:难怪诗人说……引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学习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诗人认为一个“好、奇”,远远不能写出西湖美,不能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引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是至今为止赞美西湖中最妙的两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

师:你觉得这两句妙在哪里?……读。

四、配乐诵读。

1、师:学到这,你们是否为西湖的美景所打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带着诗人的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首诗吗?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

师:西湖的美,美在它的淡妆浓抹,美在它的千姿百态,这不还有两首写西湖的诗。生自读、反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七

山气朦胧云雾弥漫,雨中的西湖姿态也出奇。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到七年(1074)在杭州作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首。王文浩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写西湖初晴后雨的美景。诗人用水墨写意手法,不着意于形的描摹和线的勾勒,却侧重表现光的晃动和色的变幻,从而生动地展现出西湖山水那变幻流动的光与色之美,并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承接上面两句,把西湖及其宜晴宜雨比作古代美人西施及其淡妆浓抹,西湖与西子,同在越国,都姓“西”,又有婀娜多姿的美,因此这个比喻新颖妙丽,既恰当贴切,又超凡脱俗,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两句诗还启示读者:西湖和西施的美都是天然自生的,只要具备这种天然本色的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都能显示出其无穷的美的魅力。这“运实入虚”的一笔升华和深化了诗的艺术境界,并使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由于苏轼这首诗给西湖赋予了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是对西湖之美独特、深刻的发现,从此西湖获得了“西子湖”的美名,这首诗也成为吟咏西湖的千古绝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八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有部分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并反复朗读感悟诗情。

一、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尝试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来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代讲,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一)在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

(2)读诗想象画面:在你的脑海中,“水光潋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水波闪动的画面)。

(3)引导学生用别的词语来表现“水光潋滟”。(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水波荡漾……)。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句中用了哪个字概括?

(7)假如此时你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能把这种感觉带进诗中吗?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这迷人的景致怎能不让苏轼喜不自胜?他不禁脱口吟出:“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妙笔生花,也勾起了同学们无限的遐想,面对这样的美景,学生们都充满感情地吟咏着。我不需要讲解诗意了,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想象中感受到了西湖晴天的美好,朗读起来非常到位。

(二)在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出示图片)在客船上,满湖碧水,波光闪闪,远处满山秀色,岸边垂柳依依。不知不觉中,下起了蒙蒙细雨,景物朦朦胧胧,湖面水雾迷茫,远山若隐若现。此时,我引导学生自由说说“山色空蒙”的情景。

接着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老师听到你们的优美的描述,我感到雨中,西湖的景物是那么神奇而美丽。在雨中,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中,西湖的小桥更俊俏了,诗人脱口而出——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中,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大声赞叹——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孩子们,这两句描写西湖晴日和雨天的诗句是那么优美。我想如果有一天,晴朗的日子,我们有机会来到西湖,一定要吟诵苏轼的诗句——生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下雨的时候,我们漫步湖边,一定会想起苏轼的诗句——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境,引领学生进行层次性诵读,让古诗的情境美在不经意间呼之欲出,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使课堂诗意浓浓,诗情洋溢,还为理解后两句诗从内容、意境和情感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铺垫。

(三)在领略诗人对西湖的赞美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先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西子姑娘的故事,让孩子们感悟到西子姑娘的与众不同的美。再让孩子们发现: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西湖与西子姑娘一样,也非常美。

到底有多美呢?(分别出示西湖春、冬、晨、夕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图来自由描述西湖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美。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多次朗读指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诗人把西湖比成西子的精妙之处。

二、不足之处在于:在领悟雨中西湖的“奇”上,还不够到位。

课后,我反复思考,对“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朗读和领悟,应该这样引导会更好:

先创设情景读: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好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学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慢慢地大了,山更加朦胧,那绿绿的雨丝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学生再读:“山色空蒙雨亦奇”。雨越下越大,天地间水光山色,俱是一片迷蒙,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学生复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他面对着眼前的雨景,不禁脱口吟咏——生又一次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再理解大概意思并思考:这首诗中的雨“奇”在哪里?让学生了解西湖夏日下阵雨时的特点,西湖的蒙蒙细雨是奇妙的,夏日阵雨也是奇妙的,通过拓展,让西湖“雨亦奇”的景致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这样一来,通过想象与拓展,应该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

一堂课上下来,总有道不尽的遗憾之处。不过我相信通过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九

10月11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一行三人来到环境优美的泗安中心小学,有幸聆听了三位名师(沈红芳、李梅、熊学林)送教下乡的展示课,令我受益非浅,尤其是李梅老师的古诗教学,让我感想颇多。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语言美、诗的意境更美。宋代大诗人苏轼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西湖在夏季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李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了教案,制作了课件,有许多地方值得老师们借鉴。

1、在课前谈话部分让学生自己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古诗、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欣赏几幅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学过的古诗《村居》、《小池》、《望庐山瀑布》等,于是齐背了起来。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气氛也非常热烈,在进一步的欣赏西湖风光图片中,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古诗的学习中。

2、这首古诗带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不必过多地强调单个的字、词是什么意思,这一点李老师处理得相当好,注意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意来了解、感悟诗句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时,她这样引导:

师:哪句诗写晴天西湖的美景?

(指名并出示句子“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是怎样来理解“潋滟”这个词的?(指名说并指导看诗下的注释,接着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样美丽的湖面,你想到了哪些词?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波光粼粼”(板书、齐读)。

(指导朗读诗句)。

师:哪个词诗人是在赞美这晴天美丽的西湖?——“好”(再次朗读诗句)。

师:可是突然下雨了,(出示图片),现在的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朦朦胧胧)。

诗中用了哪个词?(空蒙)。

(出示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因为有雨,西湖边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边的小桥更加秀美;

(句式训练:因为______________,西湖的__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

师:诗人通过哪个字写出了雨后的感觉?——“奇”(指导朗读诗句)。

……。

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李老师非常善于“教教材”,紧紧抓住教材,注重了古诗中字字珠玑的特点,古诗中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精心琢磨推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人物情感和意境,李老师就抓住“潋滟”、“空蒙”两个词,结合图片,作足文章,培养了学生想象、积累、朗读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西湖在晴、雨两种气候下的迷人风姿以及诗人苏轼当时的那种美好的心境——苏轼长期居住杭州,杭州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李老师的课堂上有过不少的亮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课堂活动是感性的,我觉得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下午,我们就针对上午三位名师的课进行互动式探讨,其中一位老师的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也是我今后在古诗教学中需要摸索的方向。她是上这首古诗班级的语文老师,她说在学生回教室以后问学生“整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这么美的音乐、图片的熏陶下只能平淡地说出个模糊的印象:西湖晴天很美,雨天也很美,就像西施一样。这确实是我们教师感到比较头疼的事,学生课堂上说得非常生动,但是课后练习包括《课堂作业本》(有时不只是这首古诗)要求学生说说或写写诗句的意思,学生就不能清楚地、完整地表达了。

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才会不断地开阔、明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质教学设计是怎样的呢?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诗人苏轼因此而写下了著名的西湖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

(讲述西湖的传说)。

1、有一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最美在西湖,连两位神仙都舍不得离开,那西湖到底有多美呢?快来跟老师一起去游览一下吧!

(课件播放西湖十景)设问:西湖的景色美不美?美在哪里?

2、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西湖写下了数不清的名词佳句,西湖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9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来到了西湖之上,面对西湖美景,他情不自禁的吟诵了赞美西湖的诗篇,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苏轼)。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苏轼资料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曾任杭州知州,带人疏通西湖,建造苏堤。

3、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苏轼,走进美丽的西湖吧!

了解诗题:怎么读?饮是饮酒的意思。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的时候看到初晴后雨的景色变化。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a、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b、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指导。

1、(出示诗文)这首诗里面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认识“亦、妆”两个字。)。

(指名学生朗读。并及时评价与更正。)。

3、诵读古诗,需要把握好诗的节奏,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律。我们给诗打打节奏,再读一读。

(老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并及时评价。男女生竞赛读。)。

1、过渡:学古诗,只会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想通过描写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来欣赏这宜人的景色吧!

a、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湖上晴天的景色呢?

生答并随机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

b、你怎么知道的?(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晴”字)。

c、在诗人眼中,晴天是什么景色呢?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看注释或者查字典是理解诗句的好办法。)。

2、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阳光照在西湖宽阔的水面上,就好像-----金子在闪动。

3、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你想象一下,晴天周围的景物会是怎样的?(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4、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板书:晴方好,(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

生答并随机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雨亦奇。

(雨中的西湖也很奇妙)雨中的西湖奇妙在哪呢?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山色空蒙是什么样子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西湖等你来赞美”:

(1)在金色的阳光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苏轼的心醉了。

(2)在蒙蒙的细雨中,看着薄雾缭绕的群山,老师的心醉了。

(3)站在西湖岸边,看着————,我的心醉了。

(4)——————,看着————,我的心醉了。

(大胆想象,结合西湖的景色指名学生说一说)。

6、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中的西湖山色空蒙,此情此景,苏轼想到了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师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西施的美与爱国精神。)。

7、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

(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

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板书:西子湖)。

一首诗就让一个地方名扬天下,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这么美的诗,谱上曲子会更加动听的,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8、让我们带着对西湖的欣赏和向往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带着体会读诗。)。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赏析苏轼的《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课件展示“我的积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同学们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的名词佳句,选择你喜欢的背诵下来。

晴——好。

美西湖(西子)。

雨——奇。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二

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

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

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一、自主读诗,领会诗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出示课件)。

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

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

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

(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引导生说句子。(鱼,荷花等)。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板书晴好。

(6)假如你此时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想象画面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读出来。(抽生读|、齐读等)。

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

过渡:正当诗人被西湖晴天的美景深深吸引的时候,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哪句雨了雨天的景色(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1)生理解“亦、奇”的意思。板书雨奇。

(2)理解“空蒙”。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3)生用完整的句子谈画面。(下起了雨,西湖的群山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象批上一层薄薄的轻纱。生读出想象的画面师适时指导。)。

(4)师引读诗句。

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诗人不禁赞叹: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感叹:生接读。

小结:西湖晴天的景色恰恰好,雨天的景色也很奇特。如此美景难怪诗人心情大好。男生阳光、开朗读晴天的诗句,女生柔情似水读雨天的诗句。

(5)练习说比喻句。这么迷离的西湖,你想把她比作什么?用“好像、仿佛、如同”等说一说。

四、揣摩语言,感悟诗情。

1、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请齐读后两句。(课件出示后两句)。

2、介绍西子。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出示课件)所以今天很多人把西湖又叫做西子湖或西子姑娘。

丽,所以诗人如此感叹,生接。

五、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坐在船上,快乐的感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古诗。

2、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起体验,一块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醉意,读。

3、练背。赞美西湖的诗句不胜枚局,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无人能比的,让我们把着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间吧。请同学们齐背古诗。

六、拓展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

七、作业: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提示自学古诗方法。一读通、二明意、三悟情。

八、读本单元导语,培养生的爱国情感。

晴方好。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三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中描写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杭一带最有名的就数西湖了,说说你心中的西湖。

2、导入课题:作者眼中的西湖又是如何呢?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杭州西湖的美。出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简介作者。

2、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3、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两个时间词?是什么?(时间:晴天,雨天)。

4、过渡:那晴天的西湖与雨天的西湖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诗歌欣赏。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诗歌,指名读古诗。

2、评议,录音范读,划出节奏。

3、正音,再读。

四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引导想象,课件显示西湖不同的`景象。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诗人怎么表达?

(2)理解“方好”。

3品“潋滟”

(1)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你想起诗中哪个词了吗?板书:水光潋滟。

(2)解释“潋滟”,积累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阳光)。

(4)创设情境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五品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2)雨天里西湖是什么样的景象?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板书:山色空蒙)。

2.赏“亦奇”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六、品读“欲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品读西施之美。

(2)介绍有关西施的材料。

(3)通过材料,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

2.深入理解“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

(2)淡妆浓抹。

(3)总相宜。

3、品读诗句。

七、练习写话,拓展总结,

过渡:祖国山河景色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啊。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西湖的美。

1、欣赏西湖美景,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或文字,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美丽的西湖。

2、背诵两首诗。

八、作业:继续积累诗歌。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四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这首诗是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游览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美景的喜爱之情。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设置诗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理解和感受晴雨西湖的美妙之处,再由晴雨西湖的美联系到生态城的美,从而升华主题,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创造美。

1.能够背诵、默写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晴雨西湖变化的美。

3.联系生活,发现晴雨生态城不同的美。

1.朗诵古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能够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感受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变化之美。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读中求悟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上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和资料。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谁来为我们背一背?(生背诵)。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诗先读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在西湖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苏轼与友人西湖小聚,饮酒正尽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然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读诗吧!

读诗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谁愿意第一个为大家朗读?

(点名朗读,教师做点评)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老师读的节奏。

(示范朗读)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是什么节奏?

(2-2-1-2)。

你们也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节奏感。

(点名读)大家一起读一读,看看咱们有没有默契,都能读出这种节奏感。

(齐读)读通了诗句,读准了节奏,我们还要把诗歌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句,去领悟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吧!

同学们先结合注释解读诗的前两句,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把你不懂的词语圈出来。

(1)谁来说一说诗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晴天的时候,湖面上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天的时候,山色蒙眬,也很奇妙。)。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光潋滟的美景吧!(欣赏图片)。

(3)那么水光潋滟还能换一个词来表达吗?

(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水波相连)。

(4)水光潋滟的西湖,晴方好,这个“方”字你理解吗?

(晴刚好、晴正好、晴恰好)晴时西湖的美,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就是“晴方好”啊!我们把这种刚刚好的美读出来。

(齐读)。

(5)晴天的西湖美得刚刚好,那么雨天的西湖,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了雨西湖的美?

(空蒙、奇)。

(6)通过“空蒙”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西湖景象?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迷离梦幻的雨西湖(欣赏图片),看,这就是山色空蒙的雨西湖,咱们一起把这种迷蒙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一天之内,西湖之景不同,晴时明媚,雨时蒙眬,而无论晴雨,西湖都是这样美好、奇妙,西湖之美,就美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美,大家请看(欣赏晴雨西湖图片):

(师读)晴空朗日,苏轼与友人泛舟西湖,西湖山美水美,于是诗人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远处青山葱茏,近处荷花满池,晴时的西湖那样多姿,诗人不禁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阵阵微风吹来,只见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诗人不禁再一次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忽然一阵骤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裳,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诗人又禁不住赞叹——(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下雨了,雨却没有惊扰诗人的兴致,远处的青山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是那样美妙、奇丽,于是诗人惊叹道——(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苏轼与友人荡舟湖中,在雨中赏景、作诗、饮酒,这真是人生最诗意最快乐的事啊,所以,苏轼提笔写下这句——(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西湖的晴天那样明媚,西湖的雨天那样柔美,西湖美得像谁呢?

(西子)。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不分季节,不分天气,这就是“总相宜”。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8)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背诵。

同学们,西湖纵然美丽却离我们太遥远,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生态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生态城。

(欣赏生态城图片)蓝天碧水,美丽的彩虹桥,造型独特的动漫大厦。

迷人的秋,层林尽染,黄叶如蝶。

印象海堤,一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水光潋滟的故道河。

烟水迷蒙的惠风溪。

你发现它的美了吗?生态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样,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描画你心中生态城晴雨变化的美吧!

我爱生态城。

晴时,

雨时,。

无论晴雨,生态城都是这么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呀!

(课堂练笔展示)西湖的美,晴雨皆好,浓淡相宜,美得令人心动而神往,我们的生态城也一样。但是美景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欣赏它,更要去保护它,希望同学们都能做那个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是创造美的人。

宋苏轼。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五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具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你从哪里知道?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