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缅怀袁隆平 缅怀袁隆平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10:01:15 页码:13
最新缅怀袁隆平 缅怀袁隆平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2023-12-04 10:01:15    小编:文轩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缅怀袁隆平篇一

袁隆平,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现代农业事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为我国农业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离世了,年仅91岁。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仅是一个农村孩子的一个普通的父亲和丈夫,他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平事迹和故事,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努力学习、奋斗创新。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我深感缅怀袁隆平的重要性,并且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到了许多在今后求学和生活中的心得和体会。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他生于乱世,其家庭背景并不富裕,平凡无奇。他小时候与许多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一样,在农田和田地里艰苦劳作,但这也恰恰为他日后深入农业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他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水稻育种专业,后赴苏联进修,师从著名的水稻学家C.G.Pavlova教授。他即将90岁时还在为科学事业奋斗,可谓一生投身于中国现代农业学科领域,始终在这条路上前行,不曾停步。

袁隆平是改良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在此领域的卓越贡献,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创造了庞大的社会效益。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一项在国际上广受认可的优秀实践成果,更是在不断迭代的现代农业学科中彰显出来的杰出贡献。

袁隆平力主发展“两红一绿”旱作、光合作物等13个不同的作物类别及其在有限土地上优化配置,使我国的水稻产值节约了6亿吨的绿色优质高产稻谷,帮助解决了饱受煤油燃料短缺困扰的湖南、广西、广东及四川、云南等省区高效生态种业大省的“煤油饷疲累”状况。他的贡献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人的强大,不在于走的快和路上经过了多少美景,而在于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多少脚印。”袁隆平的强大,正是因为他为中国农村留下的殷实脚印。

袁隆平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探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出了淘汰劣质、耐病抗灾的杂交水稻品种,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性成果。袁隆平的农业哲学——“发挥种的潜力”将袁氏水稻的存在感,推向了整个农业发展前沿,成为优化农业种床配置的“秘方”。袁隆平的精神,一点一滴地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和学习现代农业的大门,也启示我们:在现代农业助力下,产业发展依旧要注重“人的精神境界”。

第五段:总结。

袁隆平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努力,向巨大的“产业”阶梯上爬行。他的奉献,对我们广大热爱农业的人士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激励和榜样。通过他所创造的杂交水稻,可以看到,产业的成功不仅与工具和资源有关,更与一种理念的成功有关,而这正是我们创造温馨世界所追求的。缅怀袁隆平,就是缅怀一个具有群众性思想、坚韧不拔、勇挑大梁的农业科技巨匠。用中国种子价值观是什么?那就是依靠实践来探序、创新求变,将实践中的失败转化成成功,让农业从崎岖、徽冮、且非科学的农业走上科学化之路。哪怕袁隆平不在了,他的思想、行动与实践,将继续在我们的心中发扬光大,指引我们胜利迈进更高更远的农业科技领域。

缅怀袁隆平篇二

20xx年5月23日13时7分,袁隆平爷爷“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做了一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自己和助手在穗下乘凉。他曾说过一句话:“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同样能使一个国家进步。”袁爷爷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就是超越研制杂交水稻无果的美国和日本,果不其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天天想着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袁隆平爷爷小时候游泳特别厉害,但在比赛选拔时,他却因为个子太矮没能入选,别人只是坐在家里空遗憾,袁隆平爷爷不服输,他跟着教练偷偷地进了场,教练发现了,说:“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吧。”比赛的结果,是袁隆平拿下了一等奖。看吧,有心者自赢。

袁隆平爷爷也是个自强不息,乐观的人,在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有人将他的700株稻子尽数拔走,最后只在下水道里发现了残留的5株稻子。袁隆平爷爷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是因为有袁隆平爷爷不懈的努力,才有现在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xx年9月,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纪录;20xx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同年12月18日,获“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20xx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奖;20xx年11月28日,当选20xx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梦想!致敬袁老!

缅怀袁隆平篇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周,云南、青海两地地震,令无数人忧心;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21名参赛选手遇难。但最让国人悲伤的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老先生先后与世长辞。今天,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我想借用新华网的题目,《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与大家一起怀念袁隆平老先生。

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带着造福世界的梦想和对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依恋,不幸与世长辞。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老百姓把袁隆平刻在自己的心里。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中华民族最深最痛刻骨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委托专人第一时间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属,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学习,书记也曾寄语青少年:“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号召青少年一代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

学习袁隆平爷爷,就是要学习他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大学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西部的安江农校。在这里,为了让让粮食产量更高,他不断试验。于是,他在成千上百次的试验后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竟结了近200粒谷子,数量高出一般水稻很多。如果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就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尽管当时好多人都认定水稻杂交不行,可袁隆平偏要挑战不可能,因为他相信科学。为寻找种子,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间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一遍又一遍种植、试验、改良。他曾为了看住苗,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他的这个成果震惊世界,人们把这种神奇的水稻,称作“东方魔稻”。朴实无华的老人一生“耕作”于大地,以其工匠精神谱写了一曲永不停息的赞歌。

学习袁隆平爷爷,就是要学习他情牵祖国、造福人类的家国情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袁隆平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最终,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

学习袁隆平爷爷,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北大百年讲堂曾发布“中国心灵富豪榜”,位列首位的正是袁隆平,主办方给他的评语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薄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个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农夫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最古老的密码”。

同学们,老师们,“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何其有幸,得以遇见,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都有我们最深沉的追忆。最后,我想用两句袁隆平爷爷的名言来结束今天的讲话: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缅怀袁隆平篇四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当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动了我!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您让我们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饭,让我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妈妈告诉我:是袁隆平爷爷让我吃饱饭的。可是这位可爱的爷爷今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妈妈带着我查阅资料,我终于知道了这位让我吃饱饭的爷爷。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原来人竟然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我想吃的妈妈都会满足我。

袁隆平爷爷从小的理想竟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我猜应该也包括他自己,连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觉。为了“吃饱饭”的理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研究当中,扎根农村,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实现了当初做的梦,将水稻亩产再提高,如今向着1200kg/亩发起冲击。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中国的'饥荒问题,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爷爷是您用一把稻谷养活了中国数十亿同胞,是你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靠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篇五

送君一日,稻香千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是他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是他让中国人不在忍受饥饿的威胁,是他击败了美国人的嘲讽,他就是袁隆平,袁爷爷。

袁爷爷在大学时的志向是一明飞行员,本来他已经离他的梦想很近了。但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株大约有三百多粒稻穗的稻子。当时他就想,如果每一颗稻子都有这么多稻穗的话,那中国人民就不会再受饥饿的威胁了。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航天梦,他要研究出来一种水稻,产量高,对生活环境要求少的水稻。

当时美国人还不相信我们,肆意嘲讽我们。但袁爷爷可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说,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美国人看!

他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稻子有高粱那样高,稻穗有扫把那样长,他高兴极了,坐在稻穗下乘凉。虽然袁爷爷努力了一生,也没能完成这个梦,但他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这是我们在以后所遇到的突发灾荒时,可以使出来的“王炸”。

他去世的时候,是笑着走的,他的家人、护士一遍遍唱着他生前最喜欢的曲子,他是在2021年5月22日13点09分去世的,享年91岁。

国士虽去魂永在,此生无愧中国人!袁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作者:于欣可。

缅怀袁隆平篇六

袁隆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造福了全世界。袁老于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在我的心里,袁老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就像我们村头坐在石板上摇着蒲扇的老爷爷一样。实际上,袁老出生书香门第,本就衣食无忧。可他却为了解决中国几十亿人的粮食问题而孜孜不倦,埋头田地间,六十多载的风吹日晒从未动摇分毫。袁老曾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他说:“有一会我梦到自己在像瀑布一样的水稻下乘凉,那些禾苗像高粱一样高,里面的米粒很大很饱满!”袁老日里抚摸着禾稻,夜里牵挂着禾稻,他对禾稻的热爱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了世界。袁老的一生是探索与奉献的一生,“国士无双”——袁老当之无愧。

还记得当记者问到袁老为何要干这一行时,他说道:“我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看见了因饥荒而饿死的人,打这起我就决定了要让中国人民吃饱饭!”

培育杂交水稻困难重多。但袁老还是用自己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他亲自下实验田检验稻苗,一双雨靴,一件陈旧的短袖衬衫,一抹孩子般的灿烂笑容定格在我心上。我可以肯定说:“如果没有袁老研究的成功,我们现在还在饿肚子哩!”

曾当着张亮和牛群的面拉起自己心爱的小提琴。空闲时,他也爱游泳、下棋和看书。他说:“运动和阅读,可以让脑子灵活,让我能够下田。”

91岁的袁老,大半生与稻田为伴,他以自己的方式告知世人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想起他,我总会感到心安和敬佩,他一生奉献为民,让中国乃至世界逐渐远离饥荒。袁老的离世,让国人哀痛,世人悲恸!

缅怀袁隆平篇七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也会想到传说中的神农氏等,但是,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吃饭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而袁隆平,一个凡人,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另外,199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这是何等的荣誉啊!可是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在北京,祖籍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从24岁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般人24岁的时候都在享福,而袁隆平天天顶着个草帽,在烈日,中在农渠中,拿着一个放大镜在那看,自然上的伤害对于袁隆平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物质对于他的伤害才是巨大的。

作为一个“认死理”的人,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干了下去,甚至还去炎热的海南岛上,每天辛勤的采集样本,就连上级成洪涛都说来这几年搞得跟非洲人似的。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袁隆平的学生有一次在一个无名的桥下,发现了两株败育性雄性野生株,加上之前发现的败育性雌性野生株,融合出了杂交水稻,然后获得了上文中的成就。

缅怀袁隆平篇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缅怀袁隆平篇九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缅怀袁隆平篇十

一棵稻穗,万亩青田!

一棵水稻,发出了梦想的萌芽;一场梦,助力了生长的桔杆;一生努力,收获了尊严的果实;一粒种子,养活了饥饿的国家。

2021年21日11点左右,一声噩耗传来,惊醒了处于欢笑中的人们,许多人们看到这则消息时,瞳孔放大,手颤抖着按下退出键,深呼吸,企图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多么好的人啊,多么伟大的人啊,怎么会说没就没呢?平复情绪。再点进去,那则消息还明晃晃的占据热搜,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官方前来辟谣,是的,人们等来了希望,官方出来澄清了。但这并不是光明前的黑暗,而是黑暗前的最后一丝曙光。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爷爷真正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袁爷爷的去世是国家乃至世界的一大损失。他是我国在农业领域失去了一位巨人,是中国人心中的依靠!

于是,即使航天学校发来了录取通知书,袁爷爷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从未涉猎过的领域。十几年的艰辛,不计其数的失败,一次一次的积累,夜以继日的研究,关于杂交水稻的实验终于成功。从此水田,地埂,袁爷爷也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90岁高龄的老人依旧坚持上班,就是在地埂上,袁爷爷不慎摔了一跤,肺部病情加重。最终因抢救无效而去世,他的去世令全国人民心痛不已。

他使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洲;使瘦骨嶙峋的人们吃的饱饭;使中国能够端稳自己的"饭碗″不用再受饥饿的威胁。如今,虽然袁爷爷已经去世,但我们仍要学习他的精神。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拼搏,热爱我们的民族与国家,甘愿为我们的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缅怀袁隆平篇十一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得知您于5月22日下午1:07分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内心悲痛不已,因为您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是全世界的英雄。稻田里,再也看不到您手捧稻穗的笑脸;校园里,再也听不到您手握话筒传递的嘱托;实验室里,再也遇不到您的身影了。

袁爷爷,天堂里有没有一只叫“袁花花”的猫陪伴着您,那个花花肯定特别可爱吧!他是不是也爱趴在您脚旁撒娇,是不是也奶凶奶凶地冲您“喵喵”叫,是不是也像儿女依赖父亲一样依赖着您……一只陪伴在您身边的猫,都是如此不舍得您离开,那十几亿吃您研究培育的大米长大的中华儿女们更舍不得您。

袁爷爷,您的一生是步履不停的一生。一生都致力于“达则兼济天下”,在您的努力下,杂交水稻从每公顷3吨变成了现在的10。8吨。您在去年的中非农业合作研讨会上用流利的英文致辞,让科研成果造福全人类。您是值得我用一生去追随的明星,我永远是您的粉丝。

就算有人对您的研究不屑一顾,您也不服输,经过九年的艰苦努力,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这中间的辛酸和汗水只有孕育禾苗的土地知道。您用一生践行了您的诺言:让天下所有人吃饱饭。

您说自己还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我们会替您实现的,放心吧,袁爷爷!

缅怀袁隆平篇十二

我们对袁隆平同爷爷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他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种子。“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袁隆平用一生去追求、去奋斗、去耕耘,在他最热爱、最熟悉的田地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成为袁隆平毕生的志业。今天人们诉不完的怀念、道不尽的哀思,正是因为他穷尽毕生精力,让14亿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水稻增产技术,多养活了多少人,难以计数。让中国人远离饥饿、帮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袁隆平,值得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感恩、铭记于心。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袁隆平带着种子的梦去向远方,无数个种子的梦生根发芽。送别袁隆平的花海中,人们写下肺腑之言,不仅表达深切缅怀,也寄托了学习之志、继承之志。“像袁爷爷一样用心工作,做一个小齿轮,完成分内的事”“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用自己微小的光去照亮他人”“像袁隆平那样做一粒好种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缅怀袁隆平篇十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袁隆平爷爷。我就想起了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借着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爷爷是农业科学家,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他从30多岁开始了农业工作,至到今年已经干了60年了。这么多年来,他勤奋刻苦,遇到困难永不畏惧。所以他取得的伟大成就,把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不仅仅是解决了,还有了更大的发展。原来他在这几亩地上收取的稻子没有很多,但现在,他创造的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比以前多了许多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他去干活时,穿着一件白衬衫。他去稻田里工作的.面孔总在我脑海里出现,他的脸上露出的皱纹,都是他工作时留下的印记。我们应该学习他。

袁隆平爷爷靠着自已的创新与努力都绽放出了中国的奇迹。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怎么伟大呢,能让全国人都吃上饱饭,是一个巨大的任务。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爷爷这种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品质。他那时还见过饿死人的,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才能让他们吃饱饭。所以他亲身见过,会更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致敬袁爷爷,希望你心在天堂永远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缅怀袁隆平篇十四

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缅怀袁隆平篇十五

有一个人,水稻就是他的一生。

种子破壳而出,把头伸出浑浊的泥水。它的目标从来就很明确:生长,结穗。水稻只能踏实,因为它生在水里,也必须长在水里,这样沉默而无可懒惰地生长着。终于,在黄叶遍地的季节,金灿灿的稻穗挂满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获。然而,这时的它更深深地弯下了腰,在秋日中更显峥嵘,它的虔诚总是有增无减。

这个人就是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带着水稻的秉性:务实,淡泊,正直。

他的追求很简单: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追求又何其困难:世界上还有数以亿计的人中挨饿!所以袁隆平还没有停歇,因为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追求。正如水稻,一棵、一丛、一片的水稻又能使多少人饱餐?只有年复一年的收成才会满足一张张饥饿的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务实的人不会放弃追求。

有许多人把名利作为一生的目标,总幻想着开名车、住别墅的奢侈生活。而真正有远大理想的人,不会太多地想象成功后的境况,而会尽全力去实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名利,志向就是指路明灯,指向实现理想的方向。

水稻想要长得笔直,根就得抓得稳。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无私的人总比欺世有术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刚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希冀做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献人生。

缅怀袁隆平篇十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缅怀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就在5月22日这天却传来了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消息,此消息一发出,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沉痛致哀。

袁隆平,目睹了当时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以致使他在杂交水稻的探索研究过程中,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他在反复的实验中,艰难而执着地实现着人生的理想。在袁隆平爷爷的眼里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一直向上攀登,最后从异性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他一直在思考,在创新,在突破,直到成就了今天伟大事业。

敬爱的袁爷爷,是您让中国人将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您是民族的脊梁,是国人的骄傲,是人间的福星。

敬爱的袁爷爷,您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和感动,您不怕困难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巨星陨落,禾下乘凉梦想不灭。

同学们,请从你我做起,以节约粮食为荣,向袁爷爷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珍惜时光,发奋读书,认真上好没一堂课,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为今后能更好的承担责任打下坚实基础,用我们的行动报效祖国!

最后,点一支蜡烛,送一束稻穗,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以后每一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都是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篇十七

今天,我给你们说一位来自江西,生于北京,工作于湖南的一位伟人,他叫“袁隆平”。

袁隆平考大学的时候选了农学院。因此,开始和农民打交道。1960年,我国发生了大灾害,这个灾害连续发生了三年,它让粮食长不出来,还有被饿死的人。所以,袁隆平就决心去培育水稻。

本来每亩普通水稻能产160公斤,可是,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亩水稻产量有600多公斤。我们中国有全世界5%的土地,就因为袁隆平一个人,养活了全世界25%的人民。因此,他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还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他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农民,在去工作的时候,都是骑摩托车去的。

袁隆平去世时,万人自发冒雨送行,联合国发文悼念他。

缅怀袁隆平篇十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近耄耋之寿在国际大会上以英文致辞,又悉知不仅如此,袁爷爷还通俄语,懂拉琴,会跳舞……迫使一众以为袁隆平只懂科研的网友们惊讶。

事实上,袁隆平绝不是个只知科研的老学究。他工作与爱好并重,工作时严谨认真,空闲时培养爱好,发展技能,可以说是因为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与进取的人。渐高的年岁,繁重的责任……他是如何做到如此全面发展的呢?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爱好,一方面则是因为外界条件的需求。拉琴跳舞作为自身爱好,忙中偷闲,苦中作乐,为放松心情,为陶冶情操;至于学英语学俄语,这是为外界条件所需求,为学习他国优秀知识与先进经验,为减少讲解杂交水稻技术位于各国交流探讨,更为发扬中国精神,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在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之下,袁老才得以在高寿仍然奋发进取,不断求知,不断学习。

你也应当效仿这些过去或当代的伟人,不断学习,奋发进取,并不是说也要苟求人们懂上他两三门外语或者挽起袖子能种地,扎上领带能赋诗,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对当代的青年提出这样的期望:

一愿你们永远对未知保持好奇,对知识保持热情;二愿你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论境遇、年龄都可以通过对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获得一份独特的体验与乐趣;三愿你们在不断锻炼思考中开拓创新,走出前人没有涉及的心路,剔除前人没有探索的新境界。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篇十九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1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听见这个消息的我,心好似被巨石压住了,喘不过气来。

在我的印象中,袁隆平爷爷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在新闻里,这位九旬老人总是穿着一身整洁得体的西服出现在正式场合,而镜头之外的田野间,袁爷爷则是常年着一身便装,带着草帽,与普通农民老伯无异。但是岁月总是无情的,因为常年的劳作和研究,皱纹爬上了袁爷爷的脸庞,“白雪“落在了他的鬓间,原本笔直的背脊也因操劳被岁月压弯成一把“镰刀”。

但是袁爷爷从未诉苦,即是病危之前,仍然早出晚归的忙碌在水稻田之中,好似那一棵棵稻谷并非农作物,而是袁爷爷的本站孩子们,与袁爷爷生死不离。袁隆平爷爷的伟大时常让人感觉到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离去,这样的国之脊梁好似会永远在这个世界上陪伴着我们,绝不会离开。但是他最终还是离开了,他离开后,人们开始回想他一生的贡献,袁隆平爷爷一生功德无量,为人熟知的四大成就为完善三系选育和配套理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构建两系水稻的技术路线、创立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

巨星陨落,国之遗憾,袁隆平爷爷一生劳苦,让我们几代人摆脱了粮食匮乏饥饿的困境,愿我们此生有机会继承袁爷爷“禾下乘凉”遗志,把杂交水稻种到全世界去,让全世界的人民不再受饥荒之苦。袁隆平爷爷,谢谢您的付出,我们永远记得您,您一路走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