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体简史读后感(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3:00:03 页码:13
人体简史读后感(汇总15篇)
2023-12-05 13:00:03    小编:GZ才子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一

人类的进化史,人体的进化史,从来都是大自然的选择,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需要。但是我们人体究竟是怎样地适应大自然,怎样地协调工作的,至今仍然是科学家们需要若干年继续研究的课题。

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小到人体的组成元素、细胞,细菌、微生物、抗生素与人的关系、影响,以及人体的构造、人体生理机能的进化。全书列出了23个让人感兴趣的大标题,对应观点详细的向读者解说了人体各个零部件(头、肝、肌肉、肺等)、人所特有的功能(免疫力、直立行走等)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医疗问题。这本书是一本可以当做科普书来读的书籍。可以更科学的认识人体,了解自己身体的一些症状。

比尔布莱森的这部新作《人体简史》,也让我对人类这个物种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们能全新认知人类这个物种到底有多神奇,主要让你从中全新的认识你自己的身体!无论如何,还是要更多关注一点自己的身体,多关注一点健康。最后借用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结束吧:如果身体虚弱,心灵就不会强壮。

对于人体,我们实在是知道的太少了,30亿年的进化给我们太多的红利,却也留下了更多未知的事情,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终于窥的他的一些奥秘,纵观漫漫历史,为了人体的奥秘我们付出了太多,不过总算是更清晰了,知道些自然选择的奥秘是极好的,也许未来我们会看的更清楚呢,谁也不知道,把这些疑问留在未来吧,也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市面上的科普书很多,但是像《人体简史》这样的凤毛麟角。看过之后,除了享受阅读快感,似乎还改变了点儿看世界、看自己的角度,似乎也拥有了一点将“熟悉事物陌生化”的能力。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二

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智商高,有情感,是人性和兽性的结合体,善良和邪恶、混乱和秩序等等世界上极端的词语都能用于形容人类这个物种,真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人体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是一个英国文学家,曾在伦敦《泰晤士报》与《独立报》任职,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代表作是科普巨著《万物简史》,全球销量超过千万,中文销量破百万。

在《人体简史》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人从头讲到尾,从体表讲到体内,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这是一本人体百科全书,一本人体探索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进化史,堪称经典之作。

《人体简史》具体内容小的点谈到了人体的组成元素、细胞,细菌、微生物、抗生素与人的关系、影响,以及人体的构造、人体生理机能的进化。全书列出了23个让人感兴趣的大标题,对应观点详细的向读者解说了人体各个零部件(头、肝、肌肉、肺等)、人所特有的功能(免疫力、直立行走等)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医疗问题。

才让我们将那些优良品质继承至今。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敲打键盘的五只手指中,拇指是侧击。更别提我们的五脏六腑,完全没有一丁点儿的概念。

直到阅读完本书,才让我对人体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书中引用了很多专有名词,说实话,全书有点晦涩难懂,很多医学、生物学、及化学知识集为一体才成就了这样一本巨著。光光看注释及出处就用掉了50页纸张,不得不说,作者比尔·布莱森为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楚关于人体的“冷知识”,真是用心良苦。

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世界上真的会有这样一位大家,将人体彻头彻尾地讲清楚,也从来没有想过,竟然真的有人可以用文字,呈现出这么有吸引力的作品。在此,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比尔·布莱森,能够用诙谐幽默,浅显易懂的话语将这么晦涩的书本讲的如此有趣,而且帮助我科普人体,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发人深省。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三

你的身体30亿岁了!一部从头讲到脚、从里讲到外、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的人体百科全书。

拿到此书,被封面吸引了,一幅立体空间式的人体图,把你带入了浩瀚空间,把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是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本书共分为二十三章,作者用幽默、俏皮、及专业性话语向我们描述了各章,让你对身体各个部位了解的更清楚了,对自己的身体也认识的更加深,自然就能更好地抵御各种疾病侵袭,从而获得更好地生活质量。

如:

第2章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

我们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最多才多艺。它包住人体内部的东西,还把坏东西挡在外面。它减缓冲击力。它赋予我们触觉,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和疼痛,以及其它几乎所有让我们鲜活的东西。它生成黑色素,保护我们不受太阳光线的伤害。如果我们滥用它,它会自我修复。它让我们如此美丽。它照料我们。

第4章大脑:你的大脑80%都是水。

大脑,比天空更辽阔。大脑有75%—80%都是水,其余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令人惊讶的是,这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凝聚起来竟然带来了思考、记忆、视觉、审美,等等。如果你把大脑从颅骨里拿起来,你肯定会对它是多么柔软感到诧异。

其它章节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本书中,各章节涉及的人体内容非常丰富,从方方面面,结构等等来向大家展示,知识含量特别高,看到了写作的严谨态度。

个人从中了解到了非常多的人体知识,更加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让人人都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做一个健康的快乐使者。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四

尽管你才20多岁,但是你知道么,你身体里的基因从3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单细胞生物开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被大自然选择,得以留存在你的身体里,创造出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所以,你的身体像一本历史书一样,记录着这30亿年来大自然发生过的许多故事和一些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小秘密,比如你的大脑其实有80%都是水组成的,所以“脑子里进水了”可以是一个事实描述;比如人类是唯一把空气和食物送往同一条通道的哺乳动物,所以人其实是最容易被噎死的动物;比如你每天会有1-5个细胞发生癌变,所以癌症不过是生活中的常见事件而已;再比如……是不是突然发觉,除了胖瘦、生病等明显的身体变化,我们似乎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认识微乎其微。

虽然《人体简史》是一本大部头的科普作品,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枯燥理论知识的堆积。比尔・布莱森通过很多“八卦故事”介绍我们不知道的人体冷知识,语言风格轻松搞笑,带有英式黑色幽默的感觉。谈到脱发,他说:如果说我们身上必定要有某个部分向中年屈服,那么,牺牲毛囊可以算是最明智之选,说到底,毕竟没有谁会死于秃头呀。

但是,你以为只是科普知识这样简单么?不,除了有趣的冷知识,作者也提出了“人与自然界的其它微生物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体和生活”等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话题。

这里是微生物的世界。

2020年的打开方式好像不太对。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喜气洋洋的氛围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就让一切欢声笑语戛然而止。突然间,往日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就安静了下来,而最喧闹的地方变成了全国各地的医院。新闻里确诊的数字不断增加,除了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科学工作者,我们这些普通人面对这样一场灾难,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回想这些年人类的所作所为,为了经济发展不断破坏自然、破坏生物栖息地,挑战各种“不可能”,骄傲地自诩是生物链顶端的存在。

然而,当我们随着比尔・布莱森对微生物的描述,把时间拉长到整个自然界的进化史时,就会发现,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自然界中不过是很短的一瞬。如果我们以微生物来衡量这个世界,人类不过是极少数量的一个种群而已,而且,我们体内诸如消化分解等很多活动都需要它们的帮助,所以作者说:“别弄错了。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星球。我们能在这儿,多亏了他们心情好。它们完全不需要我们;可没有它们,我们一天都活不了”。

今年的疫情已经是大自然给我们上的最生动的一课了。此刻我们在自然中渺小到根本无力控制发生的事件。即使人类不断的研制青霉素、头孢等能够消灭微生物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的武器,但是,这些来自远古、穿越时间封印的微生物,很快就能发展出耐药性来抵御人类的攻击。而我们对细菌、真菌、病毒的认识却少之又少,到底还有多少像新冠病毒一样的微生物,正藏在还没有融化的北极,在等待人类自己把它们释放出来呢?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到底还有多少病毒,正等着人类自己解封?

作者也在第二十章中,再次探讨了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困境,白喉、伤寒、天花、结核、黑死病、埃博拉……随便一场猛烈的疫情爆发,我们都难以招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让事情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不是因为我们一直保持警觉,而是因为我们运气好”罢了。所以,真的是时候认真思考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了,不要再肆无忌惮的掠夺其它生物的资源,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深入到每个角落。

外在世界带来的种种灾难,我们难以避免,但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真正杀死人类的却是“我们自己”。

各种各样美味香甜的食物让我们悄悄摄入了过量的糖分和脂肪,令人眼花缭乱不能入睡的消息在无声中剥夺了我们睡眠的时间,而懒惰的我们又给自己找了“工作疲惫不堪”的借口拒绝锻炼。于是,“亚健康状态”成为了每一个“社畜”最日常的健康状态。尽管我们的心脏、肝、肺、免疫系统、肠道都在努力的运作,但怎么敌得过我们的不配合呢。

当然,也有一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治疗。这就促进了保健医疗的发展,人们总觉得,趁着潜在的问题还没变成坏事,将之检查出来处理掉,肯定是更明智的做法。然而,很多时候,常规检查到的问题,真正演变成严重疾病的概率其实并不大,而提前干预是不必要的。比如现代人常见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除了胃部疾病必须消除,大多数无症状的感染者都可以与幽门螺旋杆菌共同生活而互不干涉,不顾一切的抗幽反而会杀死胃部大量有益的微生物。所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人多多少少死于自己对生命和身体的看法之下,死于自己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中。

终有一死,但如何死去,现在你还可以自己选择。

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不仅有助于身体保持健康、避免患上一些疾病,同时也让我们活着的时光熠熠生辉。这些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不妨就由自己来好好选择。

就这样,即使你走了,但活着的时候一切挺好,不是就足够了吗。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五

比尔·布莱森新作《人体简史》是以幽默风趣但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向大众解读人的身体构造科学原理,或者以科学的角度解读我们人体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或者潜意识行为,读起来轻松愉快还能学到点什么,平常不读科普类书籍的人都可以拿来看一看。

拿到书翻开,标题就很吸引我,诸如“制造一个人要花多少钱”、“没有头人能活多久”......这些标题就有些玩味,当然,里面的内容也都不会生硬的描述,借用他人的玩笑,引入一些气奇奇怪怪的数字,足够让读者会心一笑。我这样写你可别指望让你了解人体就能让你长命百岁,最起码,多了一些别人不知道饭后谈资也是不错的收获。幽默的科普文章读完,如果回味一下,也是能够激起对生命神奇的一点思考的。科普书籍没有数据就不太令人信服,不过为了让这些生硬的数字鲜活起来,作者用了很多鲜活的对照,比如一天眨眼140000次,累积起来就相当于一天闭眼14分钟,又或者人的心脏25岁就能跳动8亿次,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心脏一辈子才跳动8亿次。

当然,作者在书中举了无数的例子,大部分我都没听过,提起我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就翻过了一页有一页。这样的科普读物没有剧情,但是新颖,每一页都是新颖的,新到让你猜不到接下来会介绍什么东西。这本书很好读,没有弯弯绕,也不用思考,科学的呈现就这样自然而然。端着科普读物,你也不用拿出什么对待科学要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态度,太枯燥,你只需要看着你觉得新奇好玩的内容,情不自禁的笑一笑,惊叹一下“哇”、“好好玩”、“好神奇”就足够了。

总之,《人体简史》一直告诉人体就是这么神奇,神奇到你一直靠着他感知一切,却不怎么了解,我觉得这本书还挺解压的,嗯,就是这样。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六

你一定觉得这人好无聊啊……可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恶作剧,而是登顶《星期日泰晤士报》图书畅销榜的《人体简史》中的内容。意外吧?我也和你一样,光看到这些目录就被惊呆了。这本书的作者可不陌生,就是写出全球销量超千万册的科普巨著《万物简史》的比尔·布莱森,他被誉为“当今在世的最有趣的非虚构类作家”!而这一本书,我感觉比《万物简史》更有系统更容易理解。

宇宙中最超凡的东西,就在你的头颅里面。哪怕你穿梭于外太空的每一寸,说不定都找不到任何东西比你两耳之间这两斤半软乎乎如海绵般的物事更神奇、更复杂、功能更强劲的了。

敬畏生命,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一切太复杂太奇妙…这是我读了本书之后的感慨。从细胞、皮肤、头、嘴…到心脏、肝脏和骨骼…《人体简史》系统叙述,科学分析,给我们呈现了一张清晰的人体地图。懵懵懂懂这些年,终于对自己的身体进化史有了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科学家研究表明,构建一个人需要59种元素,可是不论你花多少钱,也不管你怎么精心地装配材料,你都没法造出一个真正的人。“在这颤悠悠的温暖肉体里,我们延续着自己的存在,而且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存在。读这本书,教会当我们从自然、宇宙的维度来看待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伟大。

科学的探索从未停止,也经历了漫长甚至无效的实验期。

17世纪60年代,几位科学家对输血救命进行了血腥的实验,除了各种家畜的血液,牛奶、葡萄酒、啤酒,甚至水银,都往志愿者的血管里灌,结果往往是志愿者痛苦地当众死亡。直至1865年,医学就算没有产生什么正面伤害,也几乎完全是无效的。

而直立行走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慢性背痛或膝盖痛,为了适应新的步态,人进化出更狭窄的骨盆,这为分娩的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疼痛和风险,来人体的发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作者也给出了建议,就是运动可以强化骨骼,增强免疫力。

我们的身体如此神奇宝贵,可是我们习以为常,并不知道珍惜。不爱运动,胡吃海塞垃圾食品,整天玩手机,作者感叹人们以近乎植物人的状态虚掷了多少时光啊。然而,身体却尽全力以照料着我们,维持和延续着这只有一次的无价的生命。

结语:很多专业词汇和医学知识,我还要仔细阅读吸收,希望能对人体发展史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的身体有30亿年的发展史,为了此刻存在的我和你,历史的车轮走了那么久。《人体简史》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详细介绍了这艰辛而神奇的进化历程,确实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人体百科全书。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七

我在医学院读护士那两年,所接触的内容是书本上冷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课上的动手实操。怎么说呢,医学知识严谨,大多内容都是为日后工作做准备,但无趣也是真的,缺乏对身体的其他了解。

科普性话题和文字,带领我探索自己都未曾注意过的一些内容。

与常规普及类知识书籍不同的是,它讲述的是单细胞斑点、基因、器官、血液等话题,且往前回溯,寻找我们的身体在这30亿年的时间里,会发生哪些进化。人体的神奇和奥妙之处,在这本书中一一被解析。

在书籍开篇我看到这样的介绍:作者咨询了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国际医学专家,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观点作为资料资源。在这样的充分准备下,这本书有足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它或许不是那么话题大众,但足够浅显易懂,不管什么时候翻阅开来,都能够阅读下去。在轻松有趣的文字中,慢慢了解我们身体中所蕴含的秘密。科普类文章,这样就很好,虽说厚厚一本,拿在手中的重量和页数,几乎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你一旦翻看书册进入其中便会发现,就这么读下来,完全不是问题。

我很喜欢每篇后面言简意赅的总结:人类最谨慎的选择,似乎就是平衡和适度的饮食;趁着还能活动,利用运动获得健康和快乐,并不是个坏主意。它就像一个知识丰富的老教授,原本语言诙谐地讲解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前,没忘记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苦口婆心地劝说道要注意善待我们的身体,给它一个更好的环境、形成更好的机制。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八

比尔·布莱森以其英式黑色幽默和美式轻松搞笑结合的标志性文风,成为欧美家喻户晓的作家。他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在世的最有趣的非虚构作家”,据说为写这本书,他整整用了17年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亲身探访18个国际顶尖医学机构,与38位医学专家深度对谈,最终写成了这本包罗万象的人体百科全书。因此,《人体简史》确实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人体知识百科书。

《人体简史》可以说是最好读的一本简史了,不管是内容还是用词造句都十分接地气。《人体简史》完全不同于一般人体知识百科,它将个体生命的比例尺拉到30亿年生物进化的长度。从30亿年前地球出现单细胞生物的一刻,制造人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甚至是已经灭绝了的恐龙,都在我们的身体里留下了进化的踪迹。这与比尔·盖茨推崇的“大历史观”不谋而合,如果人类的历史要从宇宙史的高度去俯瞰;那么人体的历史也要从生物进化的长度去理解。

全书列出了23个让人感兴趣的大标题,对应观点详细的向读者解说了人体各个零部件(头、肝、肌肉、肺等)、人所特有的功能(免疫力、直立行走等)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医疗问题。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可能用不了半天)就能读完这本著作,同时又能在一个个小知识里会心一笑,能带来一种富有成就感的轻松愉快。读这本《人体简史》其实是一段重新认识自己的美妙过程。当了解了人体的构造与运行原理,体会到了医学进步的艰难历程,当从自然、宇宙的维度来看待个人,我们才能理解自身的渺小与伟大。我们也因此不再纠结于生命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获得一种全新的慰藉。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九

这是一本从内到外,分条分块为你讲述人体奥秘的书籍,从书中你能发现的最大真理是:其实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还远远算不得了解。不管是各个器官的功能,各种构造的原因,身体微妙的平衡既不可思议又让人着迷。

先来说说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幽默风趣。全文你都能在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幽默语气,他在非常尽力的将这些生硬的科普内容讲得生动有趣,来便于我们吸收。这一点,非常好。

其次,书籍内容非常详细,从目录就可以看出来,一章讲解一个核心部分:皮肤、微生物、大脑、头、嘴、心脏和血液、骨骼、免疫……每一章都包括大量的数据和科学进步的痕迹,如果作为总览人体奥秘的科普书来看,还是很合格的。加上作者着重提到了许多我们可能完全想不到的人体冷知识,足够猎奇,非常可取。

如:倘若把你拆解开来,你无比巨大。把你的肺摊开,能覆盖一座网球场,肺里的呼吸道能从伦敦延伸到莫斯科。

但是,相对来看,这本书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当一本科普书什么都想说时,作为门外汉的读者就肯定很难记住太多东西了。所以书籍阅读起来显得有些疲累,开始的惊奇感会随着你的阅读时间增长后,渐渐流逝,你便会觉得越来越记不住那些知识点,有种读了一章回忆不到细节的无力感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想吐槽的一件事是:本书作者真的无比的喜欢使用括号。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好好说说标点乱用带来的负面阅读体验了。

书中括号分三种:

第二种是详细说明,比如眼睑上的皮肤最薄(仅千分之一英寸厚),手和脚后跟最厚。

第三种是为了故作幽默,往往括号很长,加在一大段文字里时读起来非常打断阅读连续性。

比如:要光靠饮食满足维生素d的摄入,你就必须每天吃15个鸡蛋,或者近3公斤的瑞士奶酪,要不然,也可以吞下半汤匙的鱼肝油(虽说鱼肝油不算美味可口,但可行性总归更强些)。在美国,人们推崇喝牛奶来补充维生素d,但牛奶也只能提供成人每日需求的1/3。

其实这里面的第二种一部分完全可以拆开作为正文,第三种就真的大可换个表达方式来讲述了……而作者现在的搞法就是会让我们在阅读中被一个个括号搞得晕头转向,来回反复。

书中的冷知识很有趣,我们周围几个阅读的伙伴都记忆犹新的一条便是本书标题的这一点:

在坟墓里能保存数千年之久。对于这件事,最积极的看法大概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身上必定要有某个部分向中年屈服,那么,牺牲毛囊可以算是最明智之选。说到底,毕竟没有谁会死于秃头呀!

其他的一些,让我们来罗列一二,可以说单拉出来看还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读一读!当然如果你十分钟爱这样的人体冷知识,看这本书绝对没有错,它会非常对你的胃口!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十

最近好几本书都没有写写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尤其年初对自己说的,每读书都要给读过的书写写小纪,这一随心往往又忘了,毕竟我欠了这么多书,又欠了这么多的书评,以及今年的游记也有一个月了,也还没来的及写,说来惭愧,于是今上午就想着能写写一二。

这本书也是上月看完的,从人类简史、时间简史.....看到这本简史就立马想读了起来,从书名来看,确实但凡这几年涉及简史的后缀,都会火起来,尤其是加上今年的疫情,对自身和周遭环境的认知程度会更加敏感和好奇,对自身的好奇从心里和身体是两个层面,心里层面咱暂且不谈,这一块可以从上本书(了不起的我)的书评再写一篇,如果只是这篇书评我单讲这篇。

对身体的认知,今早倒有一趣事,自上班起,对衬衫有一种喜欢,由于近一两年对胸的热爱,逐步增大,增肌的路上不断增加,piaji,我上衣一衬衫扣被撑烂了,真的是有些欣喜和忧桑,毕竟又要买衣服了,锻炼是从去年年初开始的,刚开始跑步,从1公里2公里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再开始从5公斤10公斤20公斤30斤公40斤50公斤量是一步一步的起来了,分泌的多巴胺也越来刺激你多健身的上瘾,从上肢到下肢的饱满感,让你深感自足,话有点多,我们转回本文。

从身体开始,越练越好,组成你的部分从里到外,从粒子到原子,从上到下,你之所以成为你,是一部部演化,是从你自打出生或者还没出生就开始奋斗的结果,你拼命的游拼命的走,才达到现在的你,对于读书,一本书有一本书的中心思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目标和活法,我们暂且不谈个人,单纯从本书而言,与我而说,热爱自己的组织,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每一个细胞都在为你活着而努力,努力是常态,这一点也不用再赘述,舒适圈就是奋起努力就行,按照固有的程序和目前前进,别选错了方向,再保证充足的可承受范围内的努力下达到最优化,你没那么容易死,也没那么容易活,造成你活着的是你造成你死亡的还是你,放纵不可取,适中才是本味色,随机事件而言,你该有的冲动和修复也是常见,不用过渡的不安和忧虑,毕竟你没那么容易死也没那么容易活。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十一

《人体简史》不但告诉我们认识自己,也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边了解外界,也一边认识自我。总想在“我”与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又创造一种平衡。但很不幸,我们划分世界的方式,是“我”与所有“其它”,是“这是我的”,你就不该拥有。

比如种族歧视,比如个人过分私有化,人人想要美丽,就有人不停通过化妆和整容来实现,人人都想攫取这世界的更多,就有人不断把其它人、其它种族、其它团体视为边缘人,弱化“他”之基本人权。

其实人不分贵贱,种族无关优劣,聪明的,只是说明更适合当下的情况,得意的,只说明你在当时得了势,并不能说明人种与个人的优劣。

在《人体简史》中,我得知了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科学故事:法国解剖学家皮埃尔·保罗·布罗卡,确信女性、罪犯和深色皮肤的外国人,其大脑比白人男性更小、更迟钝。

他拒绝相信一项研究报告:德国人的大脑平均比法国人重100克。面对这一令人尴尬的差异,他解释说,法国的受试者接受测试时年纪很大,大脑缩小了。论及为什么遭到处决的犯罪分子有时候大脑体积很大,他难以自圆其说,只能说这些人的大脑是因为绞刑的压力而人为肿胀。但最伤他尊严的事情是:在他去世后,经测量,他的大脑小于平均水平。有什么比偏见更根深蒂固又更难改变的呢?但事实就是这样不留情面,不容你辩驳。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主观去了解世界,这造就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极度缓慢,就像人们看到的是平的,就认为地球是方的,看到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就感觉所有时间的流逝都是相同的,看到一束光线射出去是直的,就认定时空不会弯曲一样。

而现在科学正在以一种不带任何主观偏见的世界观揭示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探秘我们自身。也许相对于探索世界,我们对自身更感兴趣: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世界会有一个我?我为什么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又为什么会在世界的这里?这本《人体简史》会告诉你,你的身体30亿岁了。它会把你的身体从头讲到脚、从里讲到外、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

从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也可能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时代,组成你身体的粒子就存在于宇宙之中了。所有人都不过是稍有差别的个体,虽肤色不同,族群不同,所属团体不同,其实就生物学来说,我们本无差别。在上帝的玩笑中,不过是存在个体的偏差,因为在这世上,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但在这独一无二之上,我们又带有普遍的共性,这就是《人体简史》所讲的核心。现在就拿皮肤来说吧,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一下最司空见惯的它。

本书告诉我们,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包住人体内部的东西,还把坏东西挡在外面,就像一个没有任何泄露的包袱。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但自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轻易就能做到,这几乎是不容置疑的基本常识。

完全由死细胞组成,而与我们生命相关的是真皮。当我们受伤时,真皮层分泌出粘液,保护我们人体内部尽量不受到侵害,粘液会迅速结痂,帮我们修复伤口。但是现在的人,明显对表皮更上心,各种护肤美颜的产品,在表皮上刷刷地忙个不停,但就其实维护生命的品质而言,大可不必。因为表皮是死细胞,会形成一层鳞屑,从身体上脱落,与尸体无异,外皮细胞每个月都会更换一次。

人们对皮肤表皮的打造可谓是精细,从什么爽肤水、打底液到精油、粉饼、腮红,可谓是用尽心思。而对皮肤真皮的着色,人们可也是异常敏感。我们天生黄皮肤,对黑皮肤的非洲人天然的炯目就有些排斥,总认为他们与猩猩有些类似,而对白皮肤的非洲人夺目的白,总怀疑是营养不良导致。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似乎就是上帝的恶作剧。

而其实与我们肤色有很大不同的人,其真皮结构与我们完全是一样的。他们会形成偏白或偏黑的原因,是与其阳光对他们祖祖辈辈的照射不同,跟在地球上所处的不同纬度有关。

白人多居欧洲,那里一年四季和风暖雨,日照时间较少,所以他们的农耕文化较少,多以畜牧业为主,多温少阳的温和气侯适宜牧草的生长。

黑人多居赤道附近,一年四季都受强烈的太阳光炽晒,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比较黑的皮肤。而我国地处亚热带,一年之中四季分明,也就形成了黑白之间的黄色。肤色的不同,并不能说是造物主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造出的不同物,而是相同的人种在特定环境之下适应当地气侯的表现。

很多被神学错误引导,被偏见遮蔽的真实,在生物学的研究下揭开秘密。其实“人”跟任何生物一样,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我”与其它人一样,并无多少优劣之分。只不过,每一个族群、每一个个体,都带有自己的显著特征,用认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便于自己在世界中更好辩认而己,实在没有必要用三六九等来划分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包括一花一叶、一草一本,《人体简史》不但告诉我们认识自己,也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十二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的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大自然对奇迹的感叹。所谓演变所谓进化,尚有许多人类难以理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存在。我们为什么会进化成现在这个直立行走,骨盆不够大,鼻子突出的模样,都是漫长的演变中科学理论难以触及的。

在看书之前我便知道细胞产生的奇迹,即便所有物质都已具备,却无法赋予它生命。但是书中所说,一秒钟之内身体就可以产生100万个红细胞的事情还是让人感到惊奇。也许只有不断研究,触及当今科技的天花板,才能更好地让人理解生命可贵与难得。又有年初爆发的疫情,对生命的敬畏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会被我们忽视。但是正如那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人类对自然对自我的了解远远不够。一本百科全书,确实可以把人类目前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摘录出来,但从单细胞的产生到人类的进化,对生命的敬畏才是百科全书背后的力量。

在这本书的大脑的部分,它告诉我们:人的大脑80%都是水,剩下的20%是脂肪和蛋白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的脑子进水了,其实何止是进水,它根本就是水做的!

这本书内容确实相当专业且严肃,但作者以特有的角度像一位老师将这些知识分解后,每一块读起来都通俗易懂,思路清晰明了,不像其他专业书那样晦涩,书里充满了幽默风趣。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体,将生命拉从30亿年生物进化讲起。那时地球刚出现单细胞生物,我们的生命基因从那时就已经开始,这也就解释了书的封面就说到你的身体已经30亿岁了;也就是说即使灭绝的物种在我们进化的历程里都会留下了痕迹。

作者的写作风格幽默诙谐,读来完全不会感到疲惫,反而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十三

从小到大,对人体的认识都是肤浅的。出现头疼脑热的时候,会感叹病毒感染或是细菌引起发炎。偶尔也会因周边人的疾病感慨生命的无常。生命有时很脆弱,几秒钟的时间就倏忽没了,有时却又惊人的顽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依然焕发着勃勃地生机。

《人体简史》这本书实际上是关于人体的科普书。将人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古到今,糅碎了捻细了,然后用文字一一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孙子兵法》中有一说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与人体的各种不适各种病痛作斗争的过程。有些斗争,通过医生就可以轻易获胜,而有些斗争,只能通过自己与人体的相互协调相互迁就,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显然,这第二种斗争的结果是每个人所期望达到的最好的结果。因此,掌握人体的知识,懂得做什么对人体有好处,很有必要。所谓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今的中国人生活富裕了,对健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各类养生机构也层出不穷。说白了,“养生”就是养身体,通过锻炼、饮食或者其它途径让身体的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既然要养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身体。虽说每个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大致是相同的,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着大量的细微的差别。比如说,象桃子这种水果,有些人吃了感到美味无比,而有些人却会引起过敏,严重地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十四

由比尔.布莱森写的《人体简史》最近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已经很久没有花个多星期来慢慢读一本书了。布莱森虽然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书里的内容、观点还是符合医疗科学的。为此他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咨询了很多专家、医生和相关的医疗机构。除了查阅大量资料,也走访了多个国家。从而可以看到他对写作的专注精神和对待专业知识的严谨。

在《人体简史》之前他的另一本作品《万物简史》也是颇有人气,也是凝结了他多年心血的作品。但最初之所以会关注这本书也是因为它的名字,因为之前看过《时间简史》等简史类书籍,所以后来也算是有了一种执念。

《人体简史》具体内容小的点谈到了人体的组成元素、细胞,细菌、微生物、抗生素与人的关系、影响,以及人体的构造、人体生理机能的进化。全书列出了23个让人感兴趣的大标题,对应观点详细的向读者解说了人体各个零部件(头、肝、肌肉、肺等)、人所特有的功能(免疫力、直立行走等)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医疗问题。

“大脑,比天空更辽阔”,但事实上大脑75%—80%都是水。其余则是脂肪和蛋白质,从生物成分来解释,原来比电脑程序更复杂的大脑组成竟是“这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

说到人体的组成,以前关于造人听过女娲造人、克隆人。而在《人体简史》里,作者用物理元素来分析了个体构造。59种元素构建一个人,其中99.1%的身体由6种元素组成。最多的成分是氧,平时玩笑话爱说的人是水做的也一点没夸张,原因是氧与氢相结合,构成水的结果。现代科学发达精准,但“无论你花多少钱,也不管你怎么精心地装配材料,你都没法用这些材料造出一个人来”。

关于这本书比较猎奇的几个点出了医学可以解释的我想就是免疫、为什么睡觉不会从床上掉下来、每天都有得5次癌症这几点了。

免疫系统精细且队伍庞大,它的核心是五类白细胞。它的终极任务就是识别任何身体不该存在的东西,必要时杀死它,最常见的就它与炎症间的斗争。

它与大量生物过程有关,可以巩固记忆、重置免疫系统、清除大脑累积的神经毒素等,睡眠是对身体的一种调节方式。

关于癌症,书中认为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两百多种病因不同、预后不同的疾病套装。这样看来不管是哪种癌都是复杂的,但生活方式又对癌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之前有了一些对癌症的认识,那读《人体简史》里癌症部分的内容相信会有所更新。

从单细胞生物到如今,人体的基因到底进化了多少。从简单的人体行为动作,到人体构造、机能理论,30亿岁的人体进化史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人体简史》是一本可以当做科普书来读的书籍。可以更科学的认识人体,了解自己身体的一些症状。

人体简史读后感篇十五

人体简史,一本关于你自己的说明书。

自从高中文理分科时选择了文科以后,我就没再接触过任何生物相关的知识了。机缘巧合之下拿到这本书,心里的第一反应也是不甚在意,只是翻过几页之后,却再也停不下来了。

无意中翻到的第一眼就是本书第二章的皮肤,看到作者把人体表皮的脱落形容为人类在坚持不懈的化为尘土,瞬间就被这股诗意所吸引,从头开始仔细阅读。

不得不说,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素养都同样让我钦佩,赞美,痴迷,陶醉。在他的笔下,知识不再晦涩,你可以通过历史感叹备用器官带来的快活,也可以通过文学赞美大脑这项纯粹的奇迹。在比尔布莱森的带领下,我们时而是一个诗人,通过海绵体在探讨自身和宇宙的奥秘;时而是一位访客,随医生在解剖室欣赏骨骼的美丽;时而是一位历史学家,通过各国医疗技术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见证生育手术的发展变迁。

作者优美的文笔,使晦涩的名词只显生动,阅读的时候也十分顺口。加上渊博的知识,使他在恰当的地方穿插了很多鲜明且颇具转折意义的故事,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也更加透彻。

我曾怀疑这本书仅仅适用于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者和生物学家,担心自己难以理解也不愿读完。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有些多余了。这本书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也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注意,认识到它的强大和脆弱以后,会感叹神奇,也会小心呵护。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我的家人,它不是什么学术专著,它是一本关于我们身体的使用说明,保养手册,是我们对自己应有的最基础认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