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7:00:24 页码:13
2023年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优秀9篇)
2023-12-12 17:00:24    小编:琉璃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一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算得上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棒的一本小说之一。当初为何要选择买这本书呢?或者说为什么会选择读这本长篇小说呢?——初衷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罢了。现在回想起来,人生若是能读到这本小说,简直是太棒了。就像村上先生描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这也是《挪威的森林》给我的感受。

怎样孤独的人才能作出如此“神作”?在小说中的享受孤独的渡边,还是渴望真爱的绿子,我看到了自己:一个热爱孤独,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的我。如果世界上有一味良药能够治愈孤独,我想应该是《挪威的森林》吧?从唯美的文字中,我看出了绿子对爱的渴望:春天里的毛茸茸的熊,抱着它在长满三叶草的山坡上滚一下午;字里行间也体现出渡边尽管爱好孤独,却也不忘追求直子:疗养院中的吉他声,声声入耳,直击内心,震慑灵魂。

如果世界上有美好的爱情,我相信它一定活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如果世界上真正爱独处的人,我相信他一定是被村上所感染着。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村上的文笔,在简朴中寻找爱请与孤独。要以怎样的心态才能将美好且凄惨的爱情故事与令人窒息的孤独相融合?这本是两个对立面,但却被他融合的如此完美。

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敢独自一人做任何事。与其说不敢,不如说抗拒孤独。就连独自去上厕所,去食堂吃饭都会感觉很失落,会感觉自己是像是被全世界抛弃一样,路人的眼神也总是令我不安和恐惧。我总是努力混入各种群体,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能容下这么一个我。直到领会了村上笔下的孤独,我发现原来孤独是不可避免总要面对的一件事,就像他说: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后来慢慢的,我试着去接触这个陌生的孤独,这个所谓独自一人成长的过程。刚开始,我总是带着耳机,用玩手机,听音乐来躲避路上成双成对的路人的眼光。其实他们并没有看我,没有人会注意一个低头独自行走的人,这些我幻想出来的目光不过是内心深处的恐惧而已。渐渐地我慢慢习惯了这种感觉,终于可以放下手机,摘掉耳机,独自走向目的地。

后来,试着独自一人去图书馆,享受难得的孤独。第一次到图书馆时,我选择了人群密集的地盘,还随身携带者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作为“护身符”。又过了段时间,我发现我根本不需要这种心里暗示。我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我开始选择了人稀稀落落的地盘,还是觉得不够安静。现在的我会到图书馆的最顶楼,选择一个阳光刚好照进来的位置,享受书和孤独带给我的喜悦。

“每天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一个人能做的事,我能想许多。”村上春树如是说。的确,每天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的内心,叩问自己的灵魂,激发内心深处的孤独再好不过了。有一种孤独会使我不再羡慕成双成对的情侣,不再羡慕成群结队的路人——那样的生活我向往过,那样的伙伴我也有过。只是一个人的独处会让我变得更优秀而已,仅此而已。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二

故事的开端是渡边君在机场降落,回忆起了他的童年,他的儿时玩伴木月与直子。木月自杀给故事的开始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后来,渡边陷入了患了精神疾病的直子与活泼开朗的小林绿子之间两难的境地。

青梅竹马的恋人直子因有共同不可触碰的记忆而越走越远,活泼的绿子的出现无疑是渡边君的救赎,但是另一方面,渡边又不能完全地投向绿子的怀抱,他心里永远都保留着直子的位置。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伤感的小说。你会迷失会思考,但是思考以后也许会更加容易迷失,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完全读懂,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思考与认识,就像陷入了一个漩涡。

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冲动、不顾一切。时间过去,有些东西却随着时间的洗刷而越加清晰,你想要逃避想要忘记,它越是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向你靠近,让你不得不睁开你的双眼去看清、张开你的双臂去拥抱接纳它。

村上春树写下《挪威的森林》的时候,也许就是被这样不可触摸的力量所桎梏,不得不面对内心最真实的记忆与想法,提笔写下这一故事。通过情节聚拢、刻画内心,直视自我,平静地叙述了这个青春中参杂着痛苦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它仿佛有一股力量,从你翻开这本书开始,这股力量就从你的身体里拉扯出一根细线,你每看一个情节、一个段落、甚至一个文字,这根线就拉扯得越长,直到你的身体逐渐被拉扯抽离,倘若中途想停下来,这根细线会时不时抽动一下你的内心。推荐大家看一看《挪威的森林》,年轻的时候看不懂,也许在往后的时间里,带着作者创作的情深与情怀去读,又能读懂多几分。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三

用作者的话,《挪威的森林》是根据自己的短篇《萤火虫》为底本写的,那么,很多问题和情节必定在村上春树的大脑里萦绕了很久,此为其一。

作者言,这是一部及其私人的小说,所谓原因,大概是因为很多自己的生活或者经历(生活与经历,大概没有什么区别的?)影子的原因。对于很多人,也许都有很多需要倾诉的往事,大概如是而已。此为其二。

至于情节,或者主人公,很遥远,又有些熟悉,因为书中弥漫的情绪是大多数人年轻时都经历过的迷茫和无奈。以及成长的烦恼,如翻译本前言所言。此为其三。

关于译本,个人认为,赖明珠译本要比林少华译本好很多,两种译本网上都可以找到,可以个人对比比较。对于文学,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文字的东西很好把握,难的是文字中的味道、情绪之类的东西。

对于文学创作,对比网络中的很多作品,大概可以分出几个类别,例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欲望的城市》之类的,例如《我不是聪明女生》之类的,以及夹杂着一些搞笑的清华bbs风格之类的,那么,自己的东西在哪里?文学快餐,大概如是而已。

甲壳虫的“挪威的森林”自己没有很多印象,所以无法说什么。如果很多年后,书中的主人公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有着各自的家庭,那么我们可以为此点一首《爱的代价》,结局于是中国化,不再那么感伤,或者有一点好莱坞的轻松。

对于书中的女孩,绿子这种类型,应该是很好的伴侣;而玲子这样的,虽然是另一种类型,但也很好;对于直子,象渡边这样的人,都无法放弃责任,爱,在这种角度,没有人会讲明白到底是什么。

在疗养院,玲子说,他们和外边的人的区别在于他们知道自己不正常,听起来象一种反讽。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四

从北京飞到纽约需要十二个小时零四十分钟。前六个小时,我离家越来越远;后六个小时,我离学校越来越近。

于我而言,这段飞行似乎已经脱离了其物理含义,从单纯的距离上的跨越变成了人生状态的转换。北京和纽约为我提供了两种几乎是相反的生活。一种是惬意而悠然的,另一种则是紧张而冒险的。身在其中的我,除了努力调整节奏之外似乎别无选择。

从去年8月开始,我已经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飞越了五次,每次航程都令我感到奇妙不已。飞机上的空间无疑是陌生、狭小、闭塞的,可它却像一条时光通道一样,连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不是那种上了飞机就能倒头便睡的人,由于容易晕机又几乎找不到什么事情打发时间。睁着眼睛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总是在胡思乱想:在这两个世界里,我究竟占据了怎样的位置?我算是个导演,还是个演员呢?如果我只是个演员的话,我在其中扮演了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角色?类似的问题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我有多渴望答案,就有多一无所获。

前六个小时的飞行已经足够我断断续续地看完《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把青春和死亡塞进了同一个故事中,看似对立的主题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主要人物渡边、直子和绿子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本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却屡屡经历身边人的离世。渡边的朋友自杀,直子的姐姐和恋人相继自杀,绿子的母亲和父亲则接连病逝。这些不幸的插曲为他们的人生打上了一层悲伤的基调,让主人公渡边如同一个局外人一样无法融入到周围同学们幸福的氛围中。

这样的安排虽然残酷,但却无比现实。今年我十九岁,和故事发生时的渡边一样大。像他一样,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经历了许多所谓成长的“阵痛”。对于死亡与苦难的恐惧组成了静默的阴影,日积月累之下甚至令我失去了面对的能力。可是,看看书中渡边那悲伤却平静的描述吧,原来无论何事降临,我们都能够应对。或者说,我们都必须应对。

距离飞机降落还有差不多五个小时。紧急逃生口的舷窗被拉下,显露出一方小小的天空,淡蓝色之下是一片柔美的粉色云霞。我一时分不出这是朝霞还是晚霞,但还是顿时感觉心情大好。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五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日本文学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样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我读小说从来没有把里面的人物全部记住,这本小说是我唯一的一个记住了所有出现的人物的小说。

如同当年读《花季雨季》一样,我错过了这本作品风靡一时的盛景。别人几年前读得心潮澎湃的作品,我到现在才想起来或许该翻翻。

没想到高中时写为周记的那篇《花季雨季》,竟可以原搬过来给《挪威的森林》。当然,十几来我必然是有成长的,至少不会再愤慨为什么这样的书有那么多人追,合上最后一页,只是长舒一口气。

相较于欢快的记忆,人们总是对纠结阴郁的感觉更不能释怀。得不到的,没抓紧的,尤其是痛苦辛酸中还能品到一丝甘甜的,理由充分到一辈子都挥之不去。只是大多数人还是向往阳光的。阴郁的思绪在心里悄悄找个角落藏起来,然后和看来单纯快乐的人一起走接下去的路。至少这样,不会怀疑起自己放声大笑的权力和勇气。

或许我真的错了,又晚了很多年去读一本原本会引起很多感慨的好书。我也很想走那条路,大家都走的那条。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六

《挪威的森林》中的男主人公渡边君,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以他的坚忍与执着在那个光怪陆离,喧嚣浮华的尘世中平静地守护着直子窗口的微小光亮,或许对于他来说这是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按照事情发展的某种秩序,我拿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内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肯定是一本很精致的书,正如书中所言:“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这本书是一卷薄薄的剪纸,精致极了,简直是晶莹剔透。那些青年男女,一个个位于记忆的远处,如同站在远端的舞台,因为时空的距离,个个恍如仙人,除了“性”,除了“爱”,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哦,原来我的记忆的确正在步步远离直子站立的位置,正如我逐渐远离自己一度站过的位置一样”。故事本身不优美,那么多年轻、优秀的生命,木月,初美,直子,直子的姐姐,当她们“来到人生的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像突然想起似的自行中断了生命”。“永远的十七岁”,但某种东西消失了,更多的东西消失了……村上的文字却是那么的美。“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地上一般”,“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还有那谜一般的直子,“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啊,梦中的江南女孩。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七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讲述主角渡边彻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挪威的森林本是披头士的歌,在作品中更是出现多次,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正是年轻人的迷惑、彷徨。

在作品中,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而在故事的最后,直子自杀的噩耗,使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终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在我看来,渡边其实是渴求温暖的人,尽管在他看来,无法被一些人明白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他寻求的并不是世界的温暖,而是在不一样的时刻段,从某一个人身上获取无边的旷野中的一点星火,对于除此以外的无尽的空间是别无他求的。

直子是敏感而纤细的,她的心显得那么的脆弱而透明。她是安静的,静得如同晶莹剔透的瓷器,姐姐和青梅竹马的'男友无缘由、无征兆的自杀,使她的内心堆积着不安。她安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而与渡边的重逢,使直子从他身上获取温暖与外界的联系。直子与渡边之间的爱是复杂的,他们共同拥有木月的死,更像是三角形失去一角,无所适从的另外两角的相互依偎,相互取暖。然而直子的迷失依旧使她最终难逃自杀的命运。

而绿子却是鲜活的,开朗活泼,喜爱跟人赌气和撒娇。她的家庭与在学校的生活也并不是称心如意的,但她有的只是寂寞与痛苦,却并没有迷失。她渴望被爱,并且直接明了地表达出来。她的生命是浓墨重彩的,是叫嚣着的。渡边在救赎直子的过程中也曾迷失过,而绿子便成了他的安慰,渡边对绿子的依靠使他难以放手。

村上春树以苍凉深刻的笔触书写着渡边与直子之间的精神苦恋,在迷失与徘徊之中,故事的每一个人走上了不一样的路途,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而绿子成为了最终的救赎者。在冰冷的都市之中,陌生的都市人活在自己的欲望之中,内心焦灼而空虚,他们迷乱而不安的生活状态便在作品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八

花了五、六天时间看完《挪威的森林》(咱是学生得上课、自习啦等等)。总体觉得是不错,不仅村上写得不错,译者林少华也译得不错,写的序更是不错!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而译者说村上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把玩孤独,把玩无奈!因为,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但是,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于是,与其勉强通过与任教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小说是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回忆自己年轻时代读大学时发生的事情。而时下,我们都在读大学,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羡慕渡边的自我、潇洒、随意。他生活中不会出现父母的影子,周围没有认识的人,唯有的是一个死去的朋友的恋人、一个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的哥们,一个一起上过选修科的女孩子。就这样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日子,却让我向往。每周空闲时间打工以维持日常生活费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与死去的朋友的恋人轧马路,等等。

我很喜欢旅游,可是口袋里没有钱。想找份工作,没有说的过去的。何况中国地大物博,四处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围太大,而且没有日本新干线之类便捷的交通网络。而最根本的是,没有渡边的心情,一个人游历,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也需要与众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没有,所以只能徒自叹息。

看完书后的一个明显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观念的开放。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认为,村上是个性变态。我倒没有这种看法,同为男人,同为青春期的男人,试问谁没有那种想法或行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问题。

以前也耳闻过大和民族的这一有别于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算是明治维新时期西化的产物了。但是看完本书后,算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或许国内像这种纯文学中,涉及性的文字不多或未可知。可是,想想时下,青年人中的同居热,甚至在高校中也毫不逊色,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惊讶的。本人单身,活了一大把,还没有经历过纯粹意义上的恋爱,更不用说同居了。由于本人如此,交游圈也可想而知,所以对同居现象一无所知。只是爱好读报,还知道高校中不少校园内安放了自动售安全套的机子。仅此而已!

挪威的森林读书感悟篇九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直子的死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所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忍,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然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小说结局最终以直子死去、渡边打算去找回丢失的绿子为结尾,也正好是体现了那是已三十八岁的村上的心理状态。很多人都说,书里的主人公渡边实则就是村上青春岁月里的大部分折射。所以说,村上以这样的结局收尾,正是想告诉人们,他的这本《挪威的森林》的书正是写给自己青春的墓志铭。已经三十八岁的村上,已经没有了那段青春岁月里的迷惘、挣扎以及与现实相悖的理想,唯有的只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对现实生活的笃定、坚忍。大抵,这也是我将题目命名为“写给青春的墓志铭”的缘由。

我是一个喜欢爱情故事的人,所以这正是我把感受主要定位爱情话题的原因,但毕竟爱情是青春岁月里最美丽的风景。《挪威的森林》中,最后让直子选择自杀、然后追随木月,我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只有这样,渡边才会放心地爱上绿子,也对直子的那份希冀从而勇敢地放下。《麦田的守望者》里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而卑贱地活着。是的,直子和木月死去了,但渡边活下来了,活着就是要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于是,穿过青春爱恋的惶恐和分裂的丛林,渡边找到了一种对现实的态度:既是无所谓的,同时又是坚定不移的;既是边缘的,又是具有行动力的。

不管过去如何,对于渡边来说,结束便是一种最好的开始。于我们而言,同样也是这样。他年近四十,回首这段往事时,他一定是满满感动。尽管这段岁月里充斥着死亡这种最被人忌讳提起的事情,但仍掩盖不了岁月积淀下来的对往事的那种缅怀与深思。每段青春的逝去,我相信,都是一种成熟。

面对青春,我们都会有一种如同夕阳带给人美丽的心痛的心情,一下子抹煞了隐隐作痛的心胸。时间是最妙的过滤器,网罗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酿成多年后散发着芳香的醇酒。因为已然中年后,我们终会摆脱掉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在低水挣扎的悲哀,然后骄傲地坚持我们自己的选择。

不带抱怨的生活,这是一种尊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