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1:06:02 页码:11
2023年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汇总9篇)
2023-12-15 01:06:02    小编:紫薇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一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

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全文以“爱”为线索(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草木之花(蕃)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莲(独)。

三种类型: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二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对追名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了解写法。

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准备。

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然界的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分外美丽,下面就请大欣赏几种花。

(展示几种花的图片,配以音乐)(先以不同方式逐幅展示,然后总到一幅画面)。

2、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花海中的一束,你能说出这些花的名称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3、对花的好恶,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趣、志向,今天我们就选取莲花来深入探讨一下(展示下段文字)。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莲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教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二、导学。

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2、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3、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5、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xian,很少。

6、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7、学生齐读。

三、问题探究。

(展示探究的问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2、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3、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

四、朗读背诵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拓展延伸。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播放古筝曲《出水莲》)。

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

六、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其实,关于莲花的知识还有很多,如莲花的历史、品种;莲叶的防水技能,与莲有关的诗词、歌曲、谜语,著名的赏荷胜地,莲与佛教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莲文化,课后我们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再找个时间进行交流。

教学后记: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与莲有关的诗词,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谈话,揭题。

师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品味诗人独特的感情、豪迈的气魄。

4、学生齐读课题。

1、投影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我们一起做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像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的感情。

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样的画面?

再现古诗画面。

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

质疑,问难。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1、解读。

1、2句。

幻灯出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指名读诗句。

理解词语。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

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

指导朗读。

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2、解读。

3、4句。

学生齐读。

3、4句。

理解词语。

不畏:不怕。

缘:因为。

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3、整体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浮云”的典故。

学生自己读读。

2、理解“浮云”的深层含义。

3、深层次得理解“不畏”。

“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

4、理解“最高层”。

5、指导朗读。

读出诗人豪迈的气势。

6、学生。

总结。

7、诵读整首诗歌。

试题:填空练习。

飞来峰上___,__鸡鸣见日升。

____遮望眼,__身在___。

1、自学古诗《题西林壁》。

2、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四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

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

活动2。

【讲授】讲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

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

活动3。

【活动】活动。

品读课文。

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

教师提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远益清。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活动4。

【活动】活动。

背诵课文。

活动5。

【活动】活动。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板书设计:

菊:隐逸者(正衬)污浊的社会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行。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反衬)。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五

对余映潮教学模式的反思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某种原因。2005年冬在武汉参加了一个语文教学峰会,听了一节《驿路梨花》的课。课的开始部分:

师问:为什么大家都把这篇小说当作散文来读?

生答:因为这篇小说写得有诗情画意。

师:我也觉得很美,这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体会本文的美:

1、欣赏画面美,2、感受诗情美,3、想像意境美,4、品味人性美。

多么整齐明晰的课堂结构,多么匠心独具的提炼设计。教者抓住一个"美"字为切入点,四个方面的分析几乎涵盖了课文的全部内容、情感和写法。如果说是在5年前,我听到这样一节课,我不得不叹服教者的智慧。因为那时我还不知道余映潮老师,这样的课型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但事实是,就像一本书即使换了个封面,并且仅仅只翻了一页,我也立即读出了原作者,而这本书的内容也觉似曾相识,甚至或者说一览无余了。这不就是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模式吗?老实说这节课是一节生动的课,这位年轻老师的教学手段是很丰富的。后面的环节有给课文的几个画面取名、将小说文字提炼成诗歌、教给方法进行赏析、一句话概括小说等。但稍稍仔细一点,无不有余老师的痕迹。也就是说这是一节毫无新意的好课。

2005年7月我到长春参加了全国首届"个性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全国22个省市区的选手参加了比赛。没想到余老师的板块教学飞越万水千山在新疆边陲生了根发了芽。这位新疆老师讲的是《三峡》,也是这种板块教学模式。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六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我很幸运的怀揣着希望来到了实验小学工作,又在这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四月参加了实验小学的说教材大赛,在此次大赛中我聆听了实验小学十几位教师精彩的研说,让我耳目一新,看到了实验人的风范,他们丰富的经验,新颖的。

教学。

方法,以及对教材精确的把握、有条不紊的分析,无一不值得我学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研说过程中,老师们能熟练运用知识树说教材;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能说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能说清楚教材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能对教材内容系统分析;能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教学方法建议;能对教材的处理提出合理建议;能提出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同时选手们制作的课件形象、大方、有创意;演讲语言准确、生动、简洁、流利,普通话标准,都做到了脱稿。以此来看,选手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所用的这些课件内容,都是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整个研说过程系统、条理、清晰。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了课程标准和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更好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只有通览了教材,教学时才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我们在面对学生、面对课堂时才更加自信。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期望。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活动,让我对研说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为自身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

1、细化解读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新的教材观。

我的设想是本学期,认真把握教材体系,挖掘教材的精髓,打好基础,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让知识树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备课中。

2、虚心学习,借鉴经验,提高专业修养。

虚心学习研究教学方法及策略,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活动都达到“高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

3、要善于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认真研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书籍,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学习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以便自己快速成长;将理论转变为实践,在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进步更快。

总之,本次学习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树立了新的育人理念,为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真正内涵,拓展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思路,增强了许多知识技能。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七

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

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

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

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

3.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和误会,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说这些悬念、误会及它们的妙处。

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

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

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驿路梨花》领略到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到“文明、和谐、友善”,我们的自愿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现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谈谈。

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

爱暖人间。

雷锋精神代代传。

李乐乐。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八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1、让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朗读、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6、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4、人文素质目标: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

1、古代的作品毕竟距今有些距离,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字表达。

2、学生文学水平有限,对有些文章的理解有一点的难度。

3、没有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有些许困难。

4、学生阅读量少,文学常识薄弱,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1、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好预习,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要及时补充。

2、好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引用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

3、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须真正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爱憎,感受作品的艺术感。

4、学习古文讲解详细,注重字词解析,打好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

1、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4、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

5、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单元:状物类记叙文单元;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第四单元:现代诗单元;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第七单元:古诗文传记单元。

80课时。

第一单元:共13课时。

(第一三四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考2课时)。

第二单元:共12课时。

(第七、八、十课各1课时,第九、十一各2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三单元:共15课时。

(第十二至十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第四单元:共15课时(第十七至二十一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第五单元:共12课时。

(第23、24课课各2课时,第22、25、26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六单元:共13课时(第26、28、29课2课时,第27、30、31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希望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能够扩宽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打好学习古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课上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接触的作者,文章多了,学生语文基础得到提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爱莲说课堂教学设计篇九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导入: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太空一日。

教后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太空是未知的神秘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学生也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第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可贵的品质,并希望今后好好学习,多关注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也可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

侯晓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