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11:32:03 页码:10
最新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精选9篇)
2023-12-15 11:32:03    小编:翰墨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一

一直酝酿着,酝酿着,新学期第一课,要好好设计一次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唤醒自己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怀抱激情与理想,坦然地接受这次人生的挑战,让挑战与成功诠释生命的内涵!

因此,开学第一课的班会主题就定为“走进九年级”,共三个篇章进行。

第一章:扪心自问,让燥动的心灵安静下来。

内容及思路:

(一)假期我做了什么?学生回顾暑假生活,谈谈自己在假期中的表现,在谈论中思考、评价自己暑假生活的得与失。

第二章:真情表白,这个世界我最棒。

内容及思路:

(一)在歌曲《真心英雄》中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彩虹在风雨后才出现,理想与雷电的搏击后才实现。今天,我们走进九年级,就更走近了我们的梦想,怎样给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高傲的飞翔。请听同学的真情表白。

(二)学生代表发言。

a、走进九年级,我想对自己说……。

b、走进九年级,我想对同学(朋友)说……。

c、走进九年级,我想对老师说……。

d、走进九年级,我想对父母(长辈)说……。

e、走进九年级,我想对世界说:“我是最棒的!”

第三章:铿锵誓言,舞动绚丽青春。

(一)班主任激励。

走进九年级,走近了我们的梦想,但又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下定决心,顽强拼搏,有汗水浇灌我们成功的花朵,用实际行动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甘瓜抱苦蒂,甜枣生荆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二)全体同学宣誓。

“走进九年级”这个主题班会的思路有了,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好好准备材料,完善班级内容,一定要开好这次主题班会,一定要上好新学期第一课,让走进九年级的每一个学生,从第一节开始就明确:我是九年级的学生了,我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我将用执著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也成就一个完美的自己!

主要领域:

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发出n,l,两个音。

2、学会游戏的规则。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发出n,l,两个音。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1、果奶,鲜奶,酸奶,钙奶空瓶若干;小篮子3-5只。

2、幼儿对各种奶类具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

活动玩法:

1、教师出示装有果奶,酸奶,钙奶等瓶子的小篮子,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送牛奶》。

2、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小朋友,来来来,我给妞妞送牛奶,鲜奶,酸奶和钙奶。味道香来营养好。”重点发准“来,妞妞,牛奶”等字音。

3、请一幼儿手拿篮子送牛奶,边走边念儿歌,念完后站在某一幼儿面前,然后将篮子也交给他。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

4、开展游戏2-3轮后,教师发出指令“妞妞来了”,幼儿将篮子里的奶瓶送给妞妞,并大声说:“妞妞,这是你的奶。”妞妞说:“谢谢你!”然后在篮子里再装进奶瓶,游戏重新开始。

5、当送牛奶的幼儿念完儿歌时,必须站在某一幼儿前,将篮子交给他,然后交换位置。

6、在听指令“妞妞来了”后才将奶瓶取出给妞妞。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有背古诗的兴趣。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积累名句。

教具准备:

1、语文书、《中华古诗词诵读》、自己收集的古诗等。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自由吟诵,激发热情。

师:小朋友,古诗一直以其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背很多古诗了吧?今天让我们先来秀一秀,不过不能重复别人的背诵。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请人帮忙,或大家一齐帮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吟诵古诗,从要求上可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可以选择自己会背的古诗进行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激起孩子争强好胜之心,也为下面的“秀”做了铺垫。

第二板块:看图吟诵,感悟诗意。

1、先看图,想想这幅图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一首古诗,再来背诵。

依次为:《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草》、《绝句》。

2、对照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意。

3、齐背这四首诗。

【设计意图】:这四首诗是上学期末所学,也是本学期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诗,通过看图让学生再现当时学的影像,通过说说诗意回忆之前所学,再通过背一背达到巩固的效果。

第三板块:名句吟诵,提升能力。

1、出示填空,考考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你知道这句诗出自谁的那一首诗吗?

背背含有此句的诗。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的填空让孩子们对于古诗中的经典名句有所了解,由诗句到作者到整首诗,让学生从初级的背逐渐过渡到了解性质的背。这样,对于孩子们对诗的感悟更具完善。

第四板块:出题吟诵,激起兴趣。

出示古诗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会背的古诗进行吟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吟诵古诗,最为低年级的学生还是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背古诗真难,而应该让他们知道他已经会背那么多的古诗了,成功感会悄然地进驻孩子们心间。这时候再发现有同学比自己背得多,背得好,他便会产生一种不愿服输的样子,也使背古诗成为了一种乐趣。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二

教师引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游戏展示、板书课题。

1、教师进教室立即关掉所有的电灯。设问:如果没有电灯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2、设问:这么重要的电灯是谁发明的呢?

3、组织交流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4、小结,导入,板书课题。

1、学生针对“没有电灯”进行想象并做出回答。

2、学生根据自己所知及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信息交流并说明信息来源。

4、聆听,朗读课文。

二、疏通文句。

1、组织学生针对课题提问。

2、要想把这些问题弄个明白就赶快自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词请工具书、拼音、同桌、老师帮忙。

3、通过阅读你知道些什么?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进行质疑。

2、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

3、针对问题作答。

三、再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生字。

2、组织学生质疑、释疑。

1、学生认真聆听,边听边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和生字。了解读音。

2、在质疑中熟悉课文内容。

四、自主识字,小组合作学习。

1、拿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20个生字。

2、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办法记住画“”的生字吗?

3、指导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和解词方法。

4、组织朗读字词。

1、认读生字,已认识的在生字表中打“”,不认识的画“”。

2、自主识字。

3、交流最佳识字方法。完成识字任务,采取互动方式攻克字关。

4、以不同的方式读生字词。

五、我会写。

1、指导学生读字、说自己的发现。

2、指导书写。

3、点评。

1、认真读田字格中的字,读出字的结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要特别注意的笔画。

2、小组内写字比赛。

注意书写姿势,注重笔顺笔画和字的结构。

3、参与点评,针对同学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学习效果测评。

1、你会给这些字口头组词吗?

2、分别给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书空。

3、巡视、指导。让学生明白“及”是“和”的意思,“急”是指导心里着急。“做”是表示动作的词,而“作”不是。

1、给20个生字口头扩词。

2、书空。

3、完成“我会填”,区别“及”、“急”,“做”、“作”的意思。

七、拓展性学习。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词语。针对学生的造句进行点评、鼓励。

积累文中词语,如检查、急忙、委屈、一溜烟、环顾四周、恍然大悟等,并能用“恍然大悟”说话。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30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引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迪、检”等11张生字卡。

2、听写“油、团”等9个生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爱迪生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学生认读扩词。

2、学生听写。

3、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组织“资料交流”。

2、指导自学第二、三、四自然段,听汇报,修正、补充。

3、你从这些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听汇报,点拨,板书。

1、自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爱迪生的妈妈得了什么病?了解急性阑尾炎是种什么病,交流有关阑尾炎的资料。

2、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找爸爸和爱迪生的言、行句。妈妈生病了,爸爸和爱迪生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画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三、角色表演。

1、组织学生讨论爱迪生的主意怎样。

2、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蜡烛、镜子(熄灭电灯)组织学生表演、补充点评(特别是爸爸的恍然大悟和医生满意的笑容)。

1、同桌互议,回答(可能提出为什么不用电灯,请学生回答)。

2、分角色表演,观众点评。

四、学习首、尾段落。

1、请用一句话评评你心中的爱迪生。

2、指导学习第一、五自然段。

1、概括评议(聪明、可爱)。

2、自学第一、五段。明白作者和医生对爱迪生的间接夸赞。

五、教学效果测评。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导学生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组词:

团炎()困()。

淡()斥()夸()。

斤()考()。

六、拓展性学习。

1、你准备学习爱迪生的什么?(板收)。

2、引导学生讲自己或身边的聪明故事。

1、思考、回答问题。(爱亲人、勤动脑、动手、善观察……)。

2、讲述。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万片荷叶、千朵荷花的壮美和小鱼、青蛙的自由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法学法:

2、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3、通过做游戏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时学生也能够适当的放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对所认识的字加深记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略)。

二、提出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图中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感觉如何?

三、探究学习:

1、学生照拼音自读诗文。

2、指名分句朗读,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投影:(书后生字)。

2、齐读生字。

3、教师带领学生在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来,再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提示写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填空题。学生在田字格本上按顺序默写。

()片荷叶,

()朵荷花,

()条()鱼,

()只青蛙,

()()合唱指挥家。

二、探究学习。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听配乐朗读,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景象怎样?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

4、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图中的画面。

三、应用拓展。

1、认识笔画,借助范写指导写法。

2、说说笔画数。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四、作业设计。

读一读,按课文内容填空。

()片荷叶,

()朵荷花,

()条()鱼,

()只青蛙,

()()合唱指挥家。

板书设计:

万千百小个。

教学反思: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四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单元备课)。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

3、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课时安排:19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新课:

1、出示情境图:运动会报名的场景。

(1)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在干什么?

师引导学生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2)(看图后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好吗?

(同位互相讨论)。

(3)举手交流自己的想法:(1)数一数(1、2、3……16)。

(2)9+6。

6+9。

老师板书:9+66+9。

小组讨论9+6或6+9的算法。(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算法:

(1)数学具(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16根)。

(2)把9看成10,10+6=1616-1=15。

(3)“凑十法”,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或把9分成4和5,6+4=1010+5=15。

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

2、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

(1)先让学生自己列式。

7+8=8+7=。

(2)怎样算?同位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算式7+8=158+7=15。

(3)能说说你是怎样算得吗?

(1)数学具(先摆8根,再摆7根,数一数一共15根)。

(2)把8看成10,10+7=1717-2=15。

(3)“凑十法”,把7分成2和5,8+2=1010+5=15。

或把8分成3和5,7+3=1010+5=15。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并解决。

(2)鼓励学生多说。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82页,第1题。(1)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小小运动会。

9+6=156+9=15。

7+8=158+7=15。

1、9+2=11(只)。

9+4=13(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

教学目的: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巩固练习:

1、第2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根据图,自己列式。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2、第3题:计算。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2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第4题:连线。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做。

(2)让学生先计算出每一个算式。

(3)将答案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

4、第5题:填空。

(1)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2)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2、9+3=12(个)9+7=16(朵)。

3+9=12(个)7+9=16(朵)。

3、9+4=9+5=9+8=9+7=。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

教学目的: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巩固练习:

1、第6题:看图列式。(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第7题:看图列式,提问: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3、第8题:看图列式,提问题。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6、9+5=14(个)5+9=14(个)。

7、9+8=17(只)8+9=17(只)。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6页。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新课:

1、出示情境图(分发饮料)。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信息窗中的信息。

果汁:一组要8瓶,二组要7瓶。

矿泉水:一组要6瓶,二组要7瓶。

(2)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提出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

(1)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师板书:8+7=。

7+8=。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

(3)8+7=15。

7+8=15。

3、提出问题:两组一共要矿泉水多少瓶?

(1)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6+7=13。

7+6=13。

(2)学生交流算法。

4、一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8+6=146+8=14。

5、二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7+7=14。

三、课堂练习:

1、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五

邓浩。

第一单元。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一文,就“人生的境界”和“哲学的任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是什么》一文,就人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问题做了十分深入的探讨,鼓舞人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投身到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赞美了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对他不与当时的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孔孟》一文,以一个新的视角,主要就孔孟之间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翔实的阐述,显示出理论研究的精细。

2.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是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这些文章内容都是作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经过潜心研究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见解。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有益的。

3.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易于被读者了解,也是这四篇文章的共同点。《人生的境界》一文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语言简明,通俗易懂,使读者对哲学的任务一目了然;《人是什么》一文旁征博引,并且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我们对人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获得了具体而深入的了解;《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比喻生动,事例典型,分析透彻,使读者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孔孟》一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使我们对孔孟的不同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4.论证方法多种多样,使这几篇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例证论证、引证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熟练运用,不但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充分而详细的论证,而且也使文章显得手法多样,灵活而生动,使读者在跟随作者登堂人室享受喻理愉悦、提升思想境界的同时,也欣赏到了论说文写法的艺术美。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而奋斗。

2.培养学生阅读论说文的能力和写作水平。在理清思想结构的基础上,能迅速筛选信息,把握中心句和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作者的观点要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4.体味语言的言外意弦外音,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哲学论文。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的派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放在突出的地位。要密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伪科学进行分析和批判,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著名学者、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国的哲学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核心以及由这种生存方式和文化核心所转化的自觉生存智慧和价值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理性原则的指导下从事德行实践,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要力求做一个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做一个应该成为人的人。

在《人是什么》一文中,作者提到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以及物理学家的哲学主张,他们都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东、西方哲学家的一致见解是:生无所息。这正是《周易》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应当以这种精神作为我们一生中的座右铭,紧紧把握住现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奋力拼搏。

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作者对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美。无论是政治上还是人生态度上,庄子都主张自然无为。他的这种哲学思想当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人人都采取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科学将无从发展,社会将无从进步。

哲学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精神财富,在学习中要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汲取前辈哲学家精神营养的同时,对他们的哲学观点作出科学的批判。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六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加;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课时数:14课时。p45----62可用7-8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

单位:洪山中心校备课人:耿樱鑫。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信息窗5挂图)。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单位:洪山中心校备课人:张贤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情景图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5、自主练习第5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三、课堂总结。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小猴子钓鱼。

洪山中心校张良金。

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展台。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讲述的故事。

先在小组内讲故事,然后推选一名在班内讲故事。

2.让学生明白事情发展变化的先后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猴子”的数学问题。

结合图意多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钓鱼的小猴子只数变化的过程。

3.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是的运算顺序,口算出结果。

说说算式中各代表的内容及每步计算的意义,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格式表述运算顺序。5-3+1=3(只)。

4.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先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式计算。

3+2-1=4(条)。

算完得数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列的算式,说说鱼缸里的小鱼的条数是怎样变化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三、总结全课: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看图,说说图中的意思。根据图意及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列式解答。说一说运算顺序。

问:还可以怎样列式?说一说想法。

2.看图,说一说图中原来有几只天鹅,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列式?

说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小猴子钓鱼。

5+1-3=3。

5-3+1=3。

3+2-1=4。

3-1+2=4。

小猴子钓鱼(练习)。

洪山中心校张良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钓鱼”、“小羊过河”、“讲故事”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练习。

1、p50第3题出示口算卡片,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p50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p50第5题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图上什么?小猫做什么?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4、出示p51第6题“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提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5、出示p51第7题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洪山中心校刘云林。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加减法表格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

(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同位交流。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7、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4)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还有没有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谁想评评?

三、模拟情境、在玩中巩固。

1、游戏--猜一猜。

学生根据规律大胆的猜测。

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2、游戏--比比谁最先走过桥。

男女同学再比比赛,看谁最先走过桥?

谁想帮张老师走过桥,谁想试一试?

3、游戏--补阶梯算式,畅游海底龙宫。

(1)下面小组的同学先讨论,再去写一写。

(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四、活动欣赏。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海底世界的大门终于向你们敞开了!(课件播放录象欣赏)。

七、教学随笔:

课题:走进花果山我学会了吗?

单位:淄川洪山松龄小学备课人:李素芬。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自主观察。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2、知识延伸。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四、课堂总结。

数学广场:找规律。

洪山中心校孙红秀。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对图形、物体等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2、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事物规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出示一座楼前花池和中心花坛的真实照片。明明说:瞧,怎么样,漂亮吗?)师: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再让其他生说出其它的排列规律。师提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规律。

1、看看找找,探索新知,寻求规律。

出示练习1:

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画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画一画。

出示练习2: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把空填完吗?试一试。

让学生先找规律,再填数。

2、玩玩摆摆,巩固新知,初用规律。

出示练习3:你能接着画下去吗?小组合作,找出规律,填一填。

3、移移画画,深化新知,变用规律。

刚才我们根据给出的物体、图形从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解决了许多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给你的纸条,上面什么都没有。谁能在上面自己创造一种规律或者说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有规律的事物,用图形涂在这张纸条上面。可以涂你想象的看到的图形、颜色或其它的什么,看谁涂得最快最美丽。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小结本课内容: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会做什么了?谁能说一说。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七

三维目标1、学会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两根绿线内七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

2、认识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公园里的景物与设施。本课1-3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正确、规范的书写。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预习:

一、导入新课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万物复苏,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春游,好吗?

二、指导看图,学习韵文。

1、(出示插图)公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字卡: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公园)。

2、你们觉得公园美吗?美在哪儿?

3、借助拼音读韵文。

4、检查读音,正音。

6、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边读边想象。

三、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水。

2、认认笔画,借助范字指导写法。

横撇。

3、说出笔画数。

4、记忆字形。

6、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5、男女生分行读韵文,边读边想象公园的美景。

5、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写。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卡片。

2、书空“水、火”的笔顺。

二、继续看图学词语。

1、指导看图。

2、谁能说说它们的玩法?小朋友玩得怎么样?

3、词语并正音,强调“山”是翘舌音。

4、小组练读。

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什么呢?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三、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

四、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火、山、木、马。

2、用词语开花。

3、指名说笔顺,其余人跟着书空。

4、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写。背诵韵文,边背边想象公园的美景和小朋友开心的心情。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训练学生反复诵读韵文,把识字和理解韵文,认识事物融为一体。

2.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大本和小本练习册。

教学反思。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八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的意义。

2、正比例图像。

3、反比例的意义。

(三)比例的应用。

1.比例尺。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3.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五、突破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

六、课时分配。

比例(11课时)。

教学备课教案设计下载篇九

联系电话:5282664。

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单元难点:。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的对话,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这一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连一连”、“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建议。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体。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拼搭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寻找生活中包含以上几种几何形体的物品,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形体。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特征和直观认识。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地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难点: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

三、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指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五、教学内容:

(一)自由活动。

(二)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学生动手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第二课时谁的手儿巧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高。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比较法。

学法:探究法、交流合作。

四、课前准备:展台、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5、猜一猜。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