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 吴天一事迹心得体会(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17:35:13 页码:11
2023年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 吴天一事迹心得体会(大全8篇)
2023-12-15 17:35:13    小编:温柔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吴天一,现年25岁,九江市某中学的讲师,在教育界备受赞誉。他不仅教学出色,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和创新才能。通过对吴天一事迹的了解,我深感受益匪浅。在此,我将从他的坚持、领导才能、团队合作、以及激励他人等方面,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持(300字)。

吴天一同学在大学期间便坚持自学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而这份坚持及认真的态度一直伴随着他。在教育界,他坚守教学岗位,尽职尽责地教授每位学生。吴天一告诉我要想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只有在坚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前进。

第三段:领导才能(350字)。

吴天一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善于指导学生并引导他们发挥潜能。在对话中,我发现他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他们确定性的目标。同时,他还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吴天一说,领导不仅仅是站在最前面,而是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第四段:团队合作(300字)。

吴天一参与的教育项目中,团队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团队合作不仅能够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也能极大地提高成就感和工作效率。吴天一经常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他告诉我,团队合作需要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而这一点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实践。

第五段:激励他人(300字)。

吴天一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他更是一个激励他人的榜样。他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一直以自己坚持的事业理念来影响他人。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在他的激励下,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无限潜力,更加坚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决心。

结尾(200字)。

通过对吴天一事迹的学习,我深感受到了坚持、领导才能、团队合作以及激励他人的重要性。吴天一的事迹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启示,他的坚持和努力与他的成功是分不开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保持坚持、发挥领导才能、注重团队合作以及激励他人,就能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二

吴天一,是一名优秀的公安干部,在担任海南省公安厅党委员、政治部主任期间,他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不仅全方位地推进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更为民族团结、妇女发展等多个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进行了实际性的工作。他的先进事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我也由此深深领悟了一些工作细节和底行法则,并从他的先进思想中获得了很多的启示和收获。

一、用心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吴天一一直秉承着“公安为民”的理念,他不仅在公安工作上解决了很多复杂的案件,也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曾多次接到关于民间纠纷、违法犯罪等的投诉,每次都反复了解情况,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到公安部门的温暖。

他在海口港区一家出租车公司工作,主动了解司机们的生活困难,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扶贫工作,开办蔬菜种植等兴业项目,并协助司机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脱离了困难,赢得了司机们的尊重和感激。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将群众需要和愿望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才能被广大群众认可和信任。

二、用心工作,不断创新提高。

吴天一认为公安工作离不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他在公安领域中,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他的主导下,公安厅成功研发了多种新型犯罪侦查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智能案件指挥等技术的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他重视管理创新,示范创建“法制公安建设”活动,推动基层公安机关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为健全现代化公安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不断创新是公安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不断跟进、充满激情投入创新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用心打造团队,互相尊重协作。

团队是公安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吴天一的带领下,公安干部们形成了高度团结的工作关系,并注重团队建设。他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观念,贯穿于整个公安部门内,让群众看到了我们整个公安队伍的优秀品质和高度凝聚力。

同时,吴天一注重发挥工作人员的个人特长,组织开展训练和技能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各个人才特长,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团队合作是公安干部们做好工作的基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逐渐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团队建设做出贡献。

四、用心拼搏,自我进步不停歇。

吴天一不仅致力于公安工作,也注重自身的个人发展和提升。他常常通过夜读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公安工作中体现着高度的执行力和洞察能力。高度的拼搏和自我进步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无论何时,我都要将这种拼搏精神贯穿于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中。

五、用心回报社会,时刻践行公仆本色。

吴天一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公安干部,也是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他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作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始终时刻践行着人民公仆的本色。他在组织装备消防车辆和器材时,不仅尽快满足社会需求,还不断提升公安部门的出警水平和风险技术水平。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海南省公安部门工作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作为一名公安干部,我们的工作从来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和任务,而是要时刻想着如何回报社会,为民造福。吴天一先进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公安干警都应时刻践行公仆本色,为民造福,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安干部,通过学习吴天一先进事迹,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深刻地领悟到一位优秀的公安干部的工作风范和精神追求。吴天一的先进事迹将永远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激励我为公安事业、为社会和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三

1958年,年仅23岁的吴天一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当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吴天一发现这些建设者都不同程度有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有的甚至因此献出了生命。作为一名内科军医,吴天一迫切地想要医治好这些身体有病痛的高原建设者。

然而,高原病当时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还尚属空白,吴天一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但是具体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应对之策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就是60多年。

“守护好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价值追求,正如他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在宣讲会上说。

据李晓东介绍,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生涯中,吴天一院士常年与高山、冰川、雪地、草地为伴。“60多年来,他不仅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在安第斯山、落基山、天山、帕米尔和喜马拉雅等地进行了长期的综合考察和探索”。

1979年至1992年,吴天一主持了历时10余年、覆盖10万人的高原病大调查,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每到一个地方,吴天一就问哪里的海拔最高。在他看来,高原医学研究必须要去高、偏、远的地方,不落下一户一人,才能准确掌握疾病分布和患病因素。

1982年,吴天一在进行高原病大调查时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车祸。当时他乘坐的吉普车行至橡皮山时,因山体陡峻、路面湿滑,吉普车发生侧翻,跌落近300米,他和司机血流满面,幸而大难不死。“作为高原医学人,没有献身精神,哪能获取一线科研资料?”事后吴天一回忆说。

在开创和发展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过程中,吴天一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身14处骨折,40多岁双眼患上严重的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年事渐高后,心脏还装了起搏器。

60多年来,吴天一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所创建的慢性高原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作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于20__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为高原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首个以我国地点命名的国际诊断标准。

今年已经86岁的吴天一坦言:“现在我年纪大了,主要责任是带好我的团队,培养好年轻的接班人”。

王晋说,吴天一院士常常勉励他们——“时代在召唤、祖国在召唤、青海人民正展开双臂欢迎你,你的事业就在这里,走进大地,走进生活,你就一定会成功”。

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吴天一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吴天一院士正是以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年轻一辈。就像院士所说,年轻一辈生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拥有伟大的使命和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应该珍惜这些机会,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王晋说。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四

海胜归来,雄鹰返乡,英姿飒爽处,争睹争睹,满城尽说聂英雄。

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的我省枣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回归故里,出席颁证典礼。两天来,英杰所到之处,万众瞩目,成了街巷啧啧夸赞的焦点人物,又掀起一阵“聂旋风”!

有一种追逐总是让人翘首,有一种标杆总是让人仰望,有一种楷模总是让人致敬,有一种精神总是让人激昂。

这是因为,以聂海胜为代表的优秀荆楚儿女身上的责任、理性、坚毅的光芒,指引着普通人前行的方向,榜样让人找到向上的励志力量,因而显得备加亲切可感。

为什么这些“传奇”总是让我们津津乐道?并不是名人效应让我们有攀附的世俗,也不是要拿他人的成就为自己脸上贴金。

是因为这类“湖北造”的人杰,根植于荆楚的地灵。历历在目的,是他们曾跟我们一起奔跑在田野上的身影;历历可数的,是他们从我们这一方水土一方人物中脱颖而延伸出去的攀爬足印。

他们的伟大,他们的神奇,都所来有本。父老兄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有丝毫“如隔云端”的缥缈。因为“水有源,木有根”,他们成长的经历,是荆楚人民握在手中的育才母本,顺着他们走过的路,可以孵出新的希望、复制新的成功。

他们在璀灿之前,也是平凡的,从小草长成大树,从小鸭变成天鹅,是因为付出更多。

聂海胜也好,其他荆楚骄傲也好,总是让我们不知疲倦,常见常新,就是因为身边熟悉的风景有着借鉴的便利,激励着荆楚子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曾跟大家一样生在这块土地长在这块土地,他们能之,后生亦能之!

这就是聂海胜让人欢呼的意义吧。惟楚有才,英杰辈出,愿我楚天,星光更多。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五

9秒99,中国选手第一次杀进了田径世锦赛百米决赛,翻开了中国田径历史性的篇章。从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本土选手,到第一个晋级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这个身高只有1米72的广东小伙子,已经成为了中国速度。

1989年8月,小个子的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父母在家务农,小时候的苏炳添就在泥巴地里乱跑。不过,在苏炳添的家族里,可是有不少出色的运动员。表哥蔡健发比苏炳添大9岁,是中山古镇的百米赛跑冠军,也是苏炳添最早追逐的目标。那时候的苏炳添还是跟着表哥屁股后面,在外公家外面空地四处追逐打闹的。

玩耍打闹,直到上了初中,苏炳添因为阴差阳错的选择,才真正开始练起短跑来。那是在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苏炳添被老师要求留下来补课。那时候的每天放学后,老师都会把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留下来进行例行的“留堂补课”。

不想“留堂补课”,苏炳添想方设法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因为每天下午都要定时训练,苏炳添也就可以避免“留堂”。启蒙教练杨永强成为解救苏炳添的“恩人”。杨永强老师透露,当时在上体育课,发现苏炳添爆发力、弹跳力特别好,就有心收下这个孩子,“个头不高的苏炳添跳起来竟然可以摸到篮板,我就留意了下,后来经过观察,发现他弹跳力和爆发力都特别好,所以才把他吸收进了学校的田径训练队。刚开始,我还想让他练跳高呢。”

其实啊,初二时候的苏炳添已经展现出小小的短跑天赋,在他们村里的比赛里,身高只有1米5多的苏炳添已经可以超过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刚刚进入田径队,还没有经过什么系统训练,苏炳添在泥巴地里跑都跑得非常快。参加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在跑道上有很多石子上都能跑到11秒多。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应。而且,由于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__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帮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六

国宾护卫队护航,礼兵护送勋章入场,国家最高礼遇、党内最高荣誉致敬最闪亮的星。这些功勋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终其一生许党报国,不负人民。他们是无数平凡英雄的杰出代表。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都是对他们、对所有平凡英雄的崇高礼赞。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39年7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在吴天一身后,是许许多多跟他一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有的一生扎根在艰苦偏远的边疆、山村,默默守护当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奋战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在技术攻关和药械研发路上披荆斩棘;有的常年与蚊虫、钉螺、病毒打交道,用坚韧与汗水筑起防控疾病的铜墙铁壁……他们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他们都是可爱可敬、值得铭记的平凡英雄。荣光,同样属于他们。

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齐。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今天,卫生健康事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党员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锤炼坚强党性,牢记初心使命,用忠诚与坚韧,用专业与仁心,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平凡岗位上铸就医者的光荣与梦想。

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党徽体现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五角星象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薪火相传,丰碑与光芒寓意党的辉煌历程与丰功伟绩,大山大河体现党员的理想和追求,如意祥云寓意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发展,旗帜寓意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革命理想而永远奋斗。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七

队员们说,吴天一在高寒地带开展科研工作的拼搏精神和献身精神,曾令外国专家钦佩不已。

那是1990年夏,中外科学家携手组建“阿尼玛卿雪山联合登山队”。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位于青海南部,以其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温低、风力大、紫外线照射强,气候多变等特点,为高山环境生理研究提供了完备条件。此次登山目的之一就是考察人在徒步急进登山状态下的复合反应。

在海拔5000米进行高山生理实验10天后,外方医疗队员因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停下了脚步。而同样出现高原反应的12名中方队员,在队长吴天一的率领下却一直攀登至5600米高度,并建立了实验站,完成了一周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结果———《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论文在国际高原医学界引起轰动,为我国赢得一项特别贡献奖。

在高原医学研究中,吴天一不仅是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极富语言天赋,精通英语、俄语,且与藏胞交谈不用翻译。陪同外宾访问时,他地道的英语令美国科技参赞惊诧不已。

掌握多种语言,赋予他登上世界舞台的阶梯。他第一个向世人介绍高原肺水肿和成人高原心脏病。他将险境中求得的数以万计的科学数据,撰写成100多篇论文。其中,《我国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获最佳高原适应性》一文,荣获世界高原医学界认可。《高原病命名与分型》等论文被国际低氧学术研讨会多次引用,并收录于国际科技资料数据库。

年过八旬的吴天一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他直言,高原医学研究的“无限风光”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奔赴险峰。

吴天一的事迹及颁奖词篇八

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扎根高原六十载,他常年奔走为牧民群众送健康,每到一个地方就问“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