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 端午节屈原精神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6 14:40:06 页码:13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 端午节屈原精神心得体会(优质17篇)
2023-12-16 14:40:06    小编:琴心月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屈原的纪念日。屈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屈原精神是一种代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在端午节这一特殊的节日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屈原精神的伟大和深刻的内涵。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对屈原精神的理解,谈一谈我在这个节日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屈原精神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屈原为了救国,在给国王进谏无果后,选择了投江自尽。虽然他最终无法挽回国家的命运,但他的忠诚和勇气让人深受感动。屈原精神告诉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负起责任。我们需要以屈原为榜样,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屈原精神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和勇气。屈原生活在乱世之中,国家内外交困,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屈不挠地为了救国而奋斗。正是这种对事业的执着和毫不屈服的精神,让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困难和挑战,我时常想起屈原的故事,鼓励自己要坚守信念,勇往直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努力不懈,相信必然会有收获。

第三,屈原精神提醒我要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和正义。屈原在国家变乱的时期,不畏权势,坚守原则,为人民争取福祉,书写了一篇又一篇深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他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定追求,也给世人带来了驱除邪恶、追求美好的精神力量。正是在屈原的引领下,我也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享乐和物质,而在于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只有追求真理和正义,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第四,屈原精神教会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屈原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但他依然坚守信念,以文化和写作为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今天享受的安定和幸福生活,正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先贤们的努力换来的。回首历史,我们能看到多少先贤们的汗水和牺牲。屈原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努力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不忘历史,更好地创造未来。

最后,屈原精神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屈原热爱国家,他的作品不仅仅因其文学价值被后人所称道,更重要的是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毅力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屈原的故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祖国的钟爱之情,也让我意识到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屈原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端午节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通过回顾他的故事和理解他的精神,我被深深地震撼和鼓舞。屈原精神告诉我们要勇往直前,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屈原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其化为个人的动力,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二

上了一年级后,我慢慢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吃粽子。“节前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他为了他的国家,希望能用他的生命给别人提醒,他选择了投江,老百姓们很感动,为了纪念他,每年在他投江的日子里,大家就包了粽子投进江里,让江里的动物们因为吃了粽子就不要再吃他的身体了。这样的人实在是太伟大了,为了别人,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难怪这么多人要纪念他。

后来大人们还告诉我,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像屈原这样的热爱国家的人还很多,个个都非常了不起。我以后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用我的本领来报答我们的国家。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三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

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四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五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受人爱戴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故投江自尽后,老百姓们自发地划着龙舟去捞救他,还向江中抛撒粽子,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遗体。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现在,每当端午节来到时,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各种风味、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棕香的季节里纷纷涌现。

如今,端午节最开心的就是我们孩子了。端午节又叫娃娃节,我们小朋友不但可以挂鸭蛋包,还可以佩带五颜绿色的香囊,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织的“长命缕”,系在小孩的脖颈,手腕上或足踝上。往年,爸爸妈妈到这一天,就带着我到爷爷,奶奶家过端午,吃午饭时,总能看到鸭蛋黄。吃过饭,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包粽子,她们先去买好粽叶,再把肉、枣子或花生米放进,再拿针穿过去,煮熟以后,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可以吃了。奶奶家里还晒着许多艾草和蒜头,用来消毒或辟邪。端午节真有意思啊!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六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被人们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那关于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不知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一览,欢迎参阅。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含义一。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含义二。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义。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3、忌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

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4、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5、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6、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7、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七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八

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早在周朝,就有了“五月五日,要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但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和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吃粽子,南方人赛龙舟。同时,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喝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应出我国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九

今天,我们家早饭吃的粽子,因为过端午节了,然而,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吃完早饭,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学包粽子。在包粽子时,我不断的在回顾毛主席的一首诗:“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首诗赞美了屈原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学作品似匕首锐利的深刻内涵。倡导其为国捐躯,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时代传扬!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唤醒了当时民众的敬仰之情,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古以来顾炎武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从古到今有无数志士仁人立国为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广大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现实生活中,仍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拿跨国贩毒集团来说吧,他们明明知道du品的危害,媒体屡屡曝光类似案件,但是这些人却无动于衷,真是令人气愤!

妈妈看着我发呆的样子,手中拿着的粽子迟迟包不起来,喊我一声,我才从沉思中解脱出来。

同样是人,同样是华夏民族的子孙,屈原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祸国殃民的家伙当千刀万剐!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祭屈原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一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延伸拓展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和大家来说一个故事。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善于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第二。”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高邮而言,能排第二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作者——汪曾祺。(多媒体显示“了解作者”,请学生读)。

三、走近课文。

(一)读课文,正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大屏幕上的生字大本营,让生字们都回家(多媒体显示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的浏览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1)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多媒体显示各风俗)。

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略写的是前十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

(2)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才令作者如此魂牵梦萦吧。

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鸭蛋的特点)。

a.名声久远,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问起籍贯,上海店里,双黄鸭蛋。

b.文中找找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

现在大家想不想知道高邮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多媒体显示:高邮鸭蛋)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哪句看的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

家乡的鸭蛋,在端午佳节的时候就更是喜爱的不得了,除了吃以外,孩子们自有玩法。

明确:怀念童年。

课文小结:作者对小小的鸭蛋及像挑鸭蛋这样的小事如此津津乐道,是因为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本身就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明确: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小结: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

四、品味语言。

小小的鸭蛋充满了诗意情趣和作者的满怀深情。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谈谈你的理由,我们期待你的精彩见解。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大家品析的非常好。这样的语言创作风格正是汪老先生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多媒体显示)。

有淡淡的幽默。

师:咸鸭蛋谁没吃过?可我们有谁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呢?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感谢汪曾祺老先生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美。让我们向他致敬。

五、拓展延伸。

(一)为家乡的鸭蛋做宣传。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不仅希望高邮鸭蛋走向中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高邮鸭蛋。

(学生交流,然后即兴回答)。

生1:高邮鸭蛋,蛋白柔嫩,质细油多。

生2: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双黄)蛋。

生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高邮蛋。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请一位学生读引文。)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有什么好处?(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古朴之气。)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这样一个细节,请看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一个女生先读,声音过于优美。又有一个男生自荐读,赢得大家的掌声。)。

小结: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热爱祖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

(二)畅谈佳节。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传统佳节的过节风俗,回忆当时的情景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佳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节的习俗,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传统佳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作业设计。

1、生字词语抄写。

2、研讨与练习二完成。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风俗特点。

感情:热爱家乡,怀念童年趣事。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二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每到端午节,伟大的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是的历史反思。

端午节到了,往年这时候,我都会痛痛快快,大吃一番。可是今天,我却觉得手里香喷喷的粽子沉了许多。因为我上了一堂课,一堂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课,一堂关于屈原的课。

闻着粽香,我的思绪飘回到千年前。我化为屈原的书童。屈原扎着高高的头发、飘着长长的胡须,穿着墨绿色的长袍,在家奋笔疾书地写着国家法律。过了一会儿,只听“砰、砰、砰”几声,门开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进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拟定的国家法律,屈原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我看见上官大夫使劲地皱了皱眉头,瞪着眼睛走了,把门摔得震天响,我心里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我赶紧跑去问屈原为什么不给上官大夫看。他表示,在法律未拟定好前,谁都不能看。就算是官职高的人也没有特权:他只是按法律做事。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么庄严,那么果断。

后,汨罗江边,我又看见了屈原,他的头发依旧高高扎起,依旧穿着墨的长袍,依旧飘着长长的胡须,仿佛若有所思。这时候的汨罗江仿佛更冷了,江风仿佛更寒了。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国灭亡了,屈原也可以隐居呀。况且,屈原这么有才华,别国的君主也一定会很赏识他的。

“云云,干什么呢?粽子都掉碗里了。”妈妈的声音突然从耳边响起。“啊?哦。”我从碗里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里却沉甸甸的。

端午节到了,从家家户户飘出的粽子的清香也越来越浓了,竹叶与糯米的香气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在享受甜美的粽子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个人,走在江边,脸上充满了忧愁。现在奸臣当道,江山就要毁在他们手里了!他想着,泪水肆无忌惮的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用力抹去。他早已下定决心改变这个局面,可无能为力。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如今却一败涂地。他累了,无助了,他知道他脚下的这片山河迟早会成为别的国家的领土。终于,他轻轻一跃,沉入了冰冷的水中。陪伴他的只有鱼虾和一首唱响千古的离骚。

在跳下去的那一刹那,他是否疑惑,是否还在为这个他所爱的楚国而担忧?

从此,汨罗江中多了一颗闪烁着的,不屈的心。

他有山一般的理想,海一般的胸襟,却无处施展。

但今天,我相信,他的精神一定会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展现出来,他的思想与精神也会一直传递下去。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今天,我们家早饭吃的粽子,因为过端午节了,然而,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吃完早饭,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学包粽子。在包粽子时,我不断的在回顾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首诗赞美了屈原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学作品似匕首锐利的深刻内涵。倡导其为国捐躯,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时代传扬!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唤醒了当时民众的敬仰之情,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古以来顾炎武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从古到今有无数志士仁人立国为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广大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现实生活中,仍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拿跨国贩毒集团来说吧,他们明明知道的危害,媒体屡屡曝光类似案件,但是这些人却无动于衷,真是令人气愤!

妈妈看着我发呆的样子,手中拿着的粽子迟迟包不起来,喊我一声,我才从沉思中解脱出来。

同样是人,同样是华夏民族的子孙,屈原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祸国殃民的家伙当千刀万剐!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三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xx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四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2、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29、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30、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题屈原祠。

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

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屈原庙。

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春秋战国门屈原。

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五

蔡琴。

他們說你是一個孤獨的詩人。

他們說你有一顆憂鬱的靈魂。

汨羅的歲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魚款款徘徊。

冷濕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

縱有多少無奈徒托流水寄懷。

究竟你願長久躺在靜濕的江底。

還是期盼著撥槳的手撩開你深邃的面容。

音樂間奏。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懷。

眾醉獨醒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亙古以來的蕭條淒涼。

取代水中你的惆悵是岸上我獨自徘徊。

龍舟的喧嘩劃出波波水痕。

追思掠過江面片刻又將你遺忘。

也許你將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許等待著另一次際遇看一看江上的陽光。

end。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六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篇十七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按照习俗,这一天早上人们会把门上、窗上都挂上艾蒿,表示驱赶蚊虫等,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国的南方等地区人们还要赛龙舟,主要是为了展示各种龙舟的风采,赛龙舟的人会非常得多,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齐心协力地划一边喊着响亮的口号,一边追赶前面的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也会包粽子,我要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好,然后再把糯米淘好,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包。粽子的口味有各种各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还有栗子的,看着奶奶熟练地手法我羡慕极了。我选择了豆沙馅让奶奶教我包,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先把粽叶折成三角形然后放上一颗红枣,再放糯米对折包,包了一半就散了,再包一个又散了。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会包粽子。

晚上,我们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着又大又香又甜的粽子,愉快的端午节随着粽子的飘香离我而去。

充实温馨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我们一家人一般都会一起包粽子、一起出门看赛龙舟,这是个温馨的节日!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啊……”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今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

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今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端午节真是既美好又温馨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