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6 22:47:08 页码:11
最新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汇总19篇)
2023-12-16 22:47:08    小编:温柔雨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一

严肃工作纪律,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上班。

作息时间为:上午08:30——12:00。

下午14:30——18:30。

三、考勤规定。

1、公司办公室人员实行签到考勤,签到有效时间为上午8:30之前。

2、因公外出不能按时报道签到的,应提前通知或打电话通知办公室,并在考勤表中注明事由。

3、迟到/早退规定:凡超过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均属迟到;凡未经批准,在规定下班时间之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均属早退。无故迟到/早退半个小时以内扣10元,迟到/早退半个小时以上、一个小时以内者扣5元,迟到/早退一个小时以上者按旷工处理。

4、旷工规定:凡在规定上班时间内没有到岗即为旷工。旷工一天从工资中扣20元。

5、加班规定:凡因工作需要加班者,应在考勤表中注明,未注明不按加班处理。加班时间可以调休或按1:1的比例冲抵事假、病假等。

6、员工如遇特殊情况(如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未能按时到岗的,应提前打电话通知办公室,得到许可后方视为正常出勤,否则按迟到、旷工处理。

四、请假规定。

1、员工请假应按规定填写《请假条》,并经经理批准后,将请假条上报考勤备案方可休假。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即使办理请假手续,应向领导说明。

2、员工请假在二天以内的,由经理批准;二天以上的应由经理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休假时间结束后,无故未上班也未续假者,按旷工处理。

五、节假日规定。

1、公司办公室人员每周日休息一天。

2、法定节假日按国家规定进行调休。

本规定自制定之日起实行。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二

(2)相对比较法: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全部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果越好。

(3)强制比例法:强制比例法是指依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肯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终依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状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头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当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全都。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依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肯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

等级评估法依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依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状况进行评估。总成果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果。

(4)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依据战略的要求赐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掌握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1)全视角考核法。

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看法,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2)重要大事法。

重要大事是指考核人在平常留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大事”,这里的“重要大事”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乐观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大事,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依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

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准时、精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力量、安排关系。

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听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动身。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乐观关怀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

t:(time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xx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需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xx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如何设定目标。

目标绩效来源于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即为完成战略而将企业经营目标逐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一种指标设计方法。

从管理学上说,目标是比现实力量范围稍高一点的要求,也就是“蹦一蹦,够得着”的那种。“目”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情愿得到的,它是一种幻想;“标”者,尺度也。目标就是有尺度的目标,没尺度的幻想叫幻想、空想、异想天开。

目标不是凭空吹出来的,不是虚刻画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企业上下一心,大家一起缔造出来的,要有详实的数据,有人认同,有完成的周期,还要有激情,要经过精确的预算和方案。

目标设立后,企业肯定要想方法把它变成大家的幻想,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去认同它。只有当员工和公司存在共同信念时,员工才能在一家公司深化长期地进展。

通过目标分解所得到的指标,其考核的内容是每个岗位、每个人最主要的且必需完成的工作。各层级人员的目标指标是层层分解而得的。绩效考核必需是由上而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以身作则,单纯地只对一般员工做考核是不能形成企业的考核文化的。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三

如何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什么是绩效管理你知道吗?不知道的话下面来跟小编一起学习吧。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发挥效用的机制是,对组织或个人设定合理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向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通过定期有效的绩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组织目标达成有贡献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约束;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我开发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从绩效管理循环模型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获得良性循环,以下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目标管理环节,二是绩效考核环节,三是激励控制环节。

目标管理环节的核心问题是保证组织目标、部门目标以及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保证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得到同步提升,这是绩效计划制定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模型发挥效用的关键,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系统,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衡量,才能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如果没有绩效评估系统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不准确,那么将导致激励对象错位,那么整个激励系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了。

3、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

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在绩效管理模型中,激励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励效应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目标效价指的是目标达成所获得的奖励对个体的激励程度或者目标未达成对个体的惩罚程度;期望值指的是个体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与组织承诺兑现奖励或惩罚的可能性,只有这两个方面可能性都非常大,期望值才足够高。在这里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激励内容和激励方式要恰当。

第二、员工绩效目标要合理可行。

第三、管理者要注意维护组织信用。

5、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通过薪酬激励激发组织和个人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培训开发提高组织和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带来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的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很多企业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进行绩效管理的尝试,许多管理者认为公平的评价员工的贡献,为员工薪酬发放提供基础依据,激励业绩优秀的员工、督促业绩低下的员工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当然上述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是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为薪酬发放提供依据这种认识还是片面的,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而且还能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1、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沟通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对个人和部门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高绩效部门和员工继续努力提升绩效,督促低绩效的部门和员工找出差距改善绩效。在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被考核者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下属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得到发展;对绩效水平较差的组织和个人,考核者应帮助被考核者制定详细的绩效改善计划和实施举措;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和被考核者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绩效目标并达成共识,被考核者承诺目标的完成。在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部门或个人新的目标应超出前一阶段目标,激励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这样绩效管理循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得到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淘汰不适合的人员。通过绩效管理能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同时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2、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企业一般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年度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年度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1.工作标准健全、精细。

3.正确引导员工理解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组织运转通畅、促进组织长短期目标的完成;无效的绩效管理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反馈的绩效管理可能带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团队合作热情,降低组织绩效;和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管理现状不相适应的考核方法不仅不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可能会成为各级管理者的负担,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不公平的考核结果影响管理者的可信度,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绩效管理解决问题,促使绩效提升,糟糕的绩效管理产生问题,降低组织绩效。

在现实中,前面所提到的几种绩效管理模式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企业绩效提升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的来说,这几种绩效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要和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严重问题。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30个年头,中国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很多优秀企业不断对绩效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绩效管理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优秀的绩效系统都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l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人的尊重,鼓励创新保持组织活力,使员工和组织得到同步成长。

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往往存在如下的误解甚至是错误认识:

1、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无关。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公司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也下了很大功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总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有的业务部门经理认为填写绩效考核表格会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作为直线领导不想参与对下属的业绩评价,认为自己评价有失公正;总想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成立考核组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某些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对绩效考核消极应付,如果公司执行力不够强的话,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首先流产。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某些公司决策领导都这么认为。那么这种认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关。首先,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在地位上,业务人员比职能人员受到更多的重视,业务人员总认为绩效管理是虚的东西,因此绩效管理得不到业务人员的重视;其次,做业务出身的业务部门经理,往往习惯了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定期搜集考核数据信息,填写绩效考核表格等工作会非常厌烦,同时由于还没有看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会极力抵制绩效考核工作;第三,往往业务部门领导对管理之责认识不到位,事实上业务部门领导从本质讲,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具体业务运作上,应该更好的激励辅导下属运作业务,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环节都会得到体现。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只是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才是绩效管理的主角,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绩效管理的对象(被考核者),又是其下属绩效管理的责任人(考核者)。

如何改变员工存在的上述认识呢?首先要进行思想灌输,使他们改变大业务员的思维定势,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要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有关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公司的执行力,只要公司决策领导大力推进,相信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逐渐接受绩效管理,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从绩效管理中获得好处,那么绩效管理就会得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重视。

2、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很多公司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绩效考核不合格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有些企业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如果公司企业文化、业务特点和管理水平并不支持采用这种方法,绩效考核自然会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绩效工资和奖金,不是为了长工资,这都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如何改变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毛病的错误认识呢?

首先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带来好处。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并不会损害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相反会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非常关键的。其实,任何组织并不会因为没有绩效考核而不淘汰员工,没有绩效考核并不意味着是铁饭碗。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主管与下属交流沟通媒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使下属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其次,还是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有关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3、重考核,忽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

第一、绩效计划提供了对组织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面谈等环节组织的一个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制定了绩效计划,考核期末就可以根据由员工本人参与制定并做出承诺的绩效计划进行考核。对于出色完成绩效计划的组织和个人,绩效考核会取得优异评价并会获得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绩效计划的组织和个人,上级领导应帮助下属分析没有完成绩效计划的原因并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第二、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保证组织、部门目标的贯彻实施。

个人的绩效计划、部门的绩效计划、组织的绩效计划是依赖和支持关系。一方面,个人的绩效计划支持部门的绩效计划,部门的绩效计划支持组织整体的绩效计划;另一方面,组织绩效计划的实现依赖于部门绩效计划的实现,部门绩效计划的实现依赖于个人绩效计划的实现。在制定组织、部门和个人绩效计划过程中,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使资源向对组织目标实现起瓶颈制约作用的地方倾斜,促使部门和个人绩效计划的实现,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绩效计划为员工提供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绩效计划包含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绩效目标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这对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同时明确表达了部门和员工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就会获得组织的奖励。一般情况下,部门和员工会选择组织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在制定绩效计划过程中,确定绩效目标是最核心的步骤,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目标对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就在于绩效计划制定的不合理,如果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的太高,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目标,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的比较低,很容易就完成了目标,这种事实上的内部不公平,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绩效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会降低薪酬的激励效应,达不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绩效目标制定合理可行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4、轻视和忽略绩效辅导沟通的作用。

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强调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会为绩效计划的实现而共同努力。绩效辅导是指绩效计划执行者的直接上级及其他相关人员为帮助执行者完成绩效计划,通过沟通、交流或提供机会,给执行者以指示、指导、培训、支持、监督、纠偏、鼓励等帮助的行为。绩效辅导沟通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管理者需要掌握员工工作进展状况,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第二、员工需要管理者对工作进行评价和辅导支持。

第三、必要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5、过于追求量化指标,轻视过程考核,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

定量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定量考核指标并不意味着考核结果必然是公正公平,考核结果公正公平不一定需要全部是定量指标。要求考核指标全部量化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称职的,表明其没有正确评价下属工作状况的能力。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希望所有考核指标结果都能按公式计算出来,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某种意义上是管理者回避了问题,也是管理者的一种偷懒行为。绩效考核不是绩效统计,一定要发挥考评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绩效被考核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什么不能全部依靠定量指标呢?因为一个有效的定量评价指标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前提,任何一个前提不存在,定量指标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就受到质疑。而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考核指标都满足以下的条件。

第一、定量考核指标一定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导向;如果定量考核指标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那么一定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都有一个关键人才流失率,而且这个指标定义非常清楚科学,对于什么是“关键人才”如何鉴别“流失”都有明确规定。这样一个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是有问题的,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定决心要走的“人才”留下来对公司也不会有什么重大贡献。考核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不如考核关键岗位人员“满足率”更适合。

第二、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能考虑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如果目标制定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条件,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公司绩效考核最终不能坚持下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实质办法将绩效目标制定的公平公正。

第三、定量指标可以明确定义、精确衡量,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并且获取成本有限。事实上,有众多会计准则约束的财务报告数据尚有很多“处理”空间,那么很多定量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的确会受到质疑。

第四、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的完成不会降低工作质量,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负面效果。以工作质量降低来满足工作数量要求对组织的损害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指标有“培训工作完成及时率”,实践过这个指标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知道,不会有哪个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完不成这样的考核指标。事实上,这种考核指标的完成有时是以工作质量的降低做为代价的:本来培训的条件不具备,但先培训完了再说吧,培训的必要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既然定量指标的运用需要一定条件,那么就应该发挥过程指标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尊重直线上级在考核中的主观评价作用。事实上,没有任何别人比主管更清楚知道下属的工作状况,任何一个称职的领导都非常清楚下属工作绩效状况,因此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寻求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是低效的。

6、忽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

绩效管理取得成效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公平公正性,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使人信服,才能促进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提升。但追求绩效考核公平公正性应以实现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为前提。笔者曾向某部门经理询问:“您能不能对下属工作绩效进行有效区分,哪个绩效优秀哪个需要改进?”对于这个问题他感到非常困惑,他说:“有的工作很努力,但基础不是很好,工作效果一般;有的在业务方面大胆开创,但有时细节工作不到位;有的工作成绩平平,但计算机使用有特长,因此如果真要选择一个优秀的的确非常困难。”

事实上这位经理的感受具有代表性,作为经理在对待绩效考核工作态度上是非常认真的,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差距。事实上,绩效考核要体现战略导向,在一定期间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的行为就该受到奖励。如果公司本期对业务开拓创新有更大的要求,那么开拓创新的行为就该受到鼓励;如果公司业务发展压力较大,那么业务出色的员工更该受到激励。因此绩效管理要考虑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目的是为了提升绩效。

绩效管理实践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尽量追求考核指标的全面和完整,考核指标涵盖了这个岗位几乎所有的工作,事无巨细都详细说明考核要求和标准。表1-1是某制造业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能源方面的监督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多达60多项,很多项指标分值为1分甚至0.5分,最高的也不过5分,这样的考核指标不能突出重点,因此无法体现战略导向。尤其严重的是即使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集团公司安排的节能改造项目”没有如期完成也只不过减掉5分而已,该子公司仍然还可能获得90以上评分,最核心的工作都没完成竟然还有机会评价90分以上,这样的绩效考核会有效果吗?过分追求指标的全面完整必然会冲淡最核心关键业绩指标的权重,使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大大弱化。

7、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控制。

公平公正的进行考核以便对业绩优异者进行激励是绩效考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绩效考核绝不只是最终的秋后算账,通过过程考核对绩效计划执行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8、对推行绩效管理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持之以恒。

绩效管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绩效管理取得成效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不是短期就能快速提高的,因此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要对绩效管理给与过高期望。

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了了之,就是因为企业领导急功近利,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迅速改变企业现状,这样的目的短期是不会达到的。

绩效管理对企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缓慢的。绩效管理影响着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理念,同时绩效管理对于促进和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绩效有很大促进作用,但这些改变都是逐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绩效管理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绩效管理的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推行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只要正确对待绩效管理的作用,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逐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终会得到提高。

1、制订考核计划。

1)明确考核的目的和对象。

2)选择考核内容和方法。

3)确定考核时间。

2、进行技术准备。

绩效考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技术准备主要包括确定考核标准、选择或设计考核方法以及培训考核人员。

3、选拔考核人员。

在选择考核人员时,应考虑的两方面因素:

收集资料信息要建立一套与考核指标体系有关的制度,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达到。

5、做出分析评价。

1)确定单项的等级和分值。

2)对同一项目各考核来源的结果综合。

3)对不同项目考核结果的综合。

绩效管理沟通主要是指组织者、考核者、被考核者他们之间沟通。根据绩效管理循环,将绩效沟通分为三个沟通过程:绩效计划沟通、绩效实施沟通和绩效结果沟通。

绩效计划沟通主要是指在绩效管理实施前的培训过程、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目标的值的确定过程的沟通。其实,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过程也是沟通过程,在培训中,培训者将绩效管理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在讲的过程听取学员的意见等。同过这种方式,把绩效管理的知识传授给大家。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目标值的确定等更是离不开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从上向下沟通,二是从下往上沟通,三是混合时沟通。在指标的设定时,应该从上往下沟通,因为,绩效指标体系是从公司的战略分解与员工岗位职责相结合来确定的。在绩效指标体系的目标的确定过程建议采用混合式的沟通,因为,目标值的确定是双向过程,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没有激励,太低没有实施价值,这就需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充分地沟通,通过充分地沟通,是被考核知道自己的考核指标和目标,便于他们完成目标。这个沟通过程主要涉及组织者、考核者和被考核三者之间的沟通。

二、绩效实施沟通。

绩效实施沟通主要是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辅导和绩效考核过程中的沟通。这个过程主要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三、绩效结果沟通。

绩效结果沟通主要是指绩效结果的应用以及绩效反馈的沟通,这个沟通过程是绩效沟通的重点,因为,绩效考核最终目的是提高公司和员工的业绩和不断循环地改进和提高。要做到这些,沟通就不可少了。绩效结果应用的沟通是让员工明白,要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结果负责,引导员工正确的思维。对绩效反馈的沟通,这是很重要的,反馈的手段就是沟通,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查找产生良好绩效和不良绩效的原因,并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个沟通过程也主要是考核者或管理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目标管理和kpi由杜拉克在1954年提出的目标管理,是把企业的工作目的和任务自上而下地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明确目标,据此考核。也要求经理人从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目标,让员工依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管理主要是制订目标,下放目标,然后考核。"lucyzhou认为虽然其中也有一些跟踪的内容,但还是注重结果而不是对行为过程的管理。而从这种纵向目标一致的理念中衍生出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却成为动态绩效管理中都需要用到的概念。它既保留了目标管理从上到下的指标分解过程,也结合了有形财务指标和无形指标(如工作态度、公共责任等等)的思路,但更侧重过程中的辅导和沟通。每位员工的kpi选择标准一般是对工作绩效产生重大影响或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内容。

它的优点是简单,比如销售人员的kpi可以选择销售额、利润率或市场份额,对于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业务单元不重叠的企业来说易于操作。缺点也比较明显:选择kpi的标准相对随意零散,标准的配比权重也是随机确定,可能管理层拍拍脑袋就做出了决策。

360度打分360度打分的用意在于从多维度来考核员工绩效,包括了员工本人、上下级、同事之间以及终端客户的打分,但如果打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如很多企业对"德能勤绩"的抽象概念打分,360度的时间和人力的耗费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清晰界定打分的内容,使其能够真正反映该岗位对客户(包括内部客户)的增值点,使打分更具有针对性。

但对一些支持部门,如财务部、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等,在考核内部客户满意度时,可以采用类似360度打分的方法。林光明建议"在流程上还是要由上对下,而不采取由下对上的做法。"。

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bsc)虽然被很多企业应用于绩效管理当中,但孙永玲认为,平衡计分卡从1992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越了绩效管理方法,而成长为战略执行的工具。"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当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她强调。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从财务、客户、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总体战略由公司、部门到员工逐层分解。它不仅强调了纵向的一致,而且突出了横向的,也就是跨部门的协调。孙永玲指出,平衡计分卡框架帮助管理团队共同开发新的愿景和战略。随着战略的每个要素都分解成平衡计分卡格式,许多交叉性收益都开始显现出来。同时,平衡计分卡还弥补了kpi在指标选择和权重配比方面的随意性-既跟踪财务业绩,同时监督员工能力的建立和成长,驱动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不会偏离战略方向。

"从目前企业实行的现状来看,多数企业还只是汲取了平衡的概念,简单地用于设定员工的kpi,而实际上在企业里没有达到纵向的一致,以及横向的协调。"孙永玲说。

eva价值管理基于eva的绩效管理方法,把企业内部制订的很多离散指标统一成一个最终指标,"无论是提高销售额还是提高市场份额,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eva不衡量过程,直接切入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一种概念朴素的方法,避免了考核中间过程指标可能造成的管理上的误导。

eva绩效管理对最终创造价值的考核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公司从上至下的价值链相贯穿,能够有效地将高层压力分解到基层。但这种方法的强项是针对财务指标,因此又引入了独立绩效因素(ipf),类似于kpi中的行为过程指标。通过ipf把行政、人事等不创造价值的支持部门的奖金总额,与所服务的内部客户创造的价值额度按比重挂钩,再决定部门内每个员工间的奖金分配。

康雁坦言,在国内,基于财务的eva绩效管理有时比较难操作:"企业内部抽取下属单位的财务数据比较难,或者数据难以达到供分析判断的要求。"所以对财务分析系统不很完善的企业,实行时需要加以具体调整。

绩效管理成功的企业,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能正确看待绩效管理的作用,同时具备推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二是企业已经建立了规范、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

三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熟练掌握有关绩效管理实施的工具和技巧。

绩效管理的关键——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谈起绩效管理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公司都在尝试或者已经推行绩效管理。但凡是推行过的hr经理,都会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绩效管理是个法宝,能够通过客观考核、评价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使得员工加薪、升职以及培训等都有据可依;另一方面,绩效管理如果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出现“该走的不走,该留的却走”现象,优秀员工大量流失,个人的绩效好而部门的绩效差,考核不公平……这种困境造成的原因不外乎一种认识的误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重点在于如何考核打分,而相对忽视了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绩效目标管理而非绩效考核,绩效目标是否有效制定、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是否合理的从上到下分解都会影响到最终绩效管理运行的效果。

1.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能随需而变。

2.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原则下,平衡各项业务发展。

3.对于执行业务的员工,分别给予公平合理的执行力评价(绩效考核)。

4.从《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分析,找出企业的弱点与优势。

5.透过《绩效沟通》的手段,解决员工执行力的障碍,并加以排除。

6.定期召开《绩效管理会议》,检讨制度上的缺陷、操作的缺点、相关事项的改进。

7.采取pdca的循环方式,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运作。

3、绩效考评方法及流程;。

5、绩效结果应用;。

6、关注团队绩效提升。

7、绩效管理改进及保障制度。

图书信息。

【图书简介】-绩效管理acca:国际领先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一百多年来,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associationof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简称acca)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尊崇。无论您的背景如何。acca都能通过使您受益终生的课程满足您个性化的需求和目标。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专业会计师团体之一,也是国际上海外学员最多、学员规模发展最快的专业会计师组织。目前在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30万会员和学员,设有200多个考点,具有真正的国际性。acca以高质量的课程设计,高标准的培训要求和高水平的考试安排,赢得联合国和大量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更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专业机构所推崇。....【作者简介】-绩效管理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1962年12月生,管理学博士、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陆高等院校中惟一一位拥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资格的现职会计学教授。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2001年12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2001年2月),《企业财务分析》(2000年10月),《看报表、选股票》(2001年5月)、《中国会计热点问题》(1996年5月);主编《会计学原理》(1999年2月)、《税务会计》(1997年9月)、《中级会计英语》(1995年9月)等多部专业书籍;主译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著作《高级会计实务》(1996年5月)。等等吴革,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副教授。1999-2000年曾在香港何铁文会计公司工作一年,在国内先后出版7本专著,并发表编译论文70余篇。

经常,企业绩效管理做着做着就流于形式了,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环节是老板,老板忙,没时间,不懂专业,导致绩效考核推动不力;。

第三个环节就是各级主管,各级主管对自身的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未能认识到所谓经理,其实唯一价值就是帮助员工成长,员工成长了,自己才有业绩,因为企业考核主管是考核他所带领的部门或团队的业绩,员工成长了,自己才有自己的时间,否则,主管就是德鲁克所谓的组织的囚徒,时间永远属于别人,永远都是为员工背猴子,员工成长了,自己才会有提升的机会,否则,你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混,因为你没有培养出能替代你的人。

那么,认识到自己的唯一价值是帮助员工成长,经理做绩效管理才有了动力,否则,都是白费功夫。

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概念。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战略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

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绩效考评的方式。

1.按考评时间分类:可分为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

2.按考评主体分类:可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

3.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

(2)定量考评的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

中国式绩效管理的六大致命伤。

1、缺乏战略指引与文化支撑,考核过程一盘散沙。

2、职位分析不到位,考核跟着感觉走。

3、盲目追求指标量化,时髦方法华而不实。

4、反馈机制不健全,难以奏响共鸣曲。

5、相关领导不支持,hr部门孤掌难鸣。

6、相关措施不匹配,管理方案被迫流产。

企业领导对绩效管理的误区。

对于绩效管理,企业“一把手”在以下四个方面存有缺陷:

过分纵容直线经理。

通过对国内企业绩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德能勤绩”式。

“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曾一度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年终考评中普遍采用,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还在沿用这种思路。

“德能勤绩”式的本质特征是:业绩方面考核指标相对“德”“能”“勤”方面比较少;大多情况下考核指标的核心要素并不齐备,没有评价标准,更谈不上设定绩效目标。本文借用“德能勤绩”的概念,就是因为这类考核实质是没有“明确定义、准确衡量、评价有效”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从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执法监督员的工作绩效考核表可以看出,任何一项指标都没有评价标准,考评者打分没有评价依据。

“德能勤绩”式除了上述典型特征外,往往还具备如下特点:

l很多企业是初始尝试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绩效考核上;。

l绩效考核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导向。

对于刚刚起步发展的企业,通常基础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太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是有其积极作用的。这种方式对加强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增强员工责任意识,督促员工完成岗位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是简单粗放的绩效管理,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作用有限,虽然表面上看来易于操作,其实绩效考核过程随意性很大。企业发展后,随着公司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绩效管理将对精细性、科学性提出更高要求,“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就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了。

2、“检查评比”式。

国内目前绩效管理实践中“检查评比”式还是比较常见的,采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的公司通常情况下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公司决策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绩效管理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绩效管理的公平目标、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战略导向作用不能得到实现。

“检查评比”式典型特征是: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详细列出工作要求及标准,考核项目众多,单项指标所占权重很小;评价标准多为扣分项,很少有加分项;考核项目众多,考核信息来源是个重要问题,除非个别定量指标外,绝大多数考核指标信息来自抽查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组成考察组,对下属单位逐一进行监督检查,颇有检查评比的味道,不能体现对关键业绩方面的考核。

“检查评比”式考核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有很大作用的,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员工会感受到压力,自然会在工作要求及标准方面尽力按着公司要求去做,对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其积极意义。

这种模式的考核,有两个重大缺陷:一是绩效考核结果没有效度,也就是说考核结果好的不一定就是对组织贡献最大的,绩效水平低的不一定考核结果差,这样自然制约着公平目标和激励作用的实现;二是由于考核项目众多,缺乏重点,实现不了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员工会感到没有发展目标和方向,缺乏成就感。

考核没有效度以及不能实现战略导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三、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偏差,这样会导致绩效考核出现“无意识误差”;另外考核者往往不是被考核者的直线上级,不必对被考核者业绩负责,会导致绩效考核的随意性,这样会导致绩效考核出现“有意识误差”,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绩效考核者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质疑。

3、“共同参与”式。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见,这些组织显著特征是崇尚团队精神,公司变革动力不足,公司领导往往从稳定发展角度看问题,不愿冒太大风险。“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宽泛,缺少定量硬性指标,这给考核者留出很大余地;二是崇尚360度考核,上级、下级、平级和自我都要进行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往往占有比较大的权重;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发放联系不紧密,绩效考核工作不会得到大家的极力抵制。

“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对提高工作质量,对团队精神的养成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维系组织稳定的协作关系,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督促个人完成各自任务以便团队整体工作的完成。在以绩效提升为主要目标,团队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组织中是适用的。但这种绩效管理有其适用范围,如果采用不当会带来严重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三、这种评价一般与薪酬联系不太紧密,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

第四、表面和谐氛围,实则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这对创新要求高的组织中是非常致命的。往往最终结果是,最有思想、最有潜力的员工要么被迫离开组织,要么被组织同化不再富有创造力。

4、“自我管理”式。

“自我管理”式是世界一流企业推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认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自我管理”式显著特征是:通过制定激励性的目标,让员工自己为目标的达成负责;上级赋予下属足够的权利,一般很少干预下属的工作;很少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大都注重最终结果;崇尚“能者多劳”的思想,充分重视对人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与薪酬挂钩外,绩效考核结果还决定着与员工岗位升迁或降职。

“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激励效应较强,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能激发有关人员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对提高公司效益是有好处的,但这种模式应注意适用条件,如果适用条件不具备,可能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和后果,不能保证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有如下特点:

第四,被考核者通常小集体意识严重,不能站在公司全局角度看问题,被考核者绩效目标与组织目标往往不一致,不能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四

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长期地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本着“以人为本”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指导思想。

一、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工资增长幅度与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同步。二、以员工岗位责任、劳动绩效、劳动技能、工作年限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报酬,适当向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和责任重大、技术含量高的关键岗位倾斜。

三、逐步构造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与非技术岗位、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薪酬档次落差,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条范围公司从业人员的薪酬管理除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董事会另有文件规定外,均需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2章薪酬办法。

第一条薪酬构成及定义员工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

一、基本工资按照员工身份、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确立。基本工资参照员工档案工资建立,档案关系不在公司的,参照同等水平人员确定基本工资额度。

二、岗位工资按照职务高低、岗位责任繁简轻重确立。不同岗位的员工,岗位工资不同。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可以变更岗位工资标准。

三、绩效工资按照上月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第二条管理类人员岗位设置。

一、管理类人员定义:从事持续性的管理工作,可确保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工作的行为、表现及结果对公司的总体业绩发生作用。

二、管理类人员工作岗位设置如下:管理一岗(总经理)管理二岗(副总经理)管理三岗(部门主任)管理四岗(部门副主任)管理五岗(业务主管):主要负责部门一项或多项管理工作管理六岗(业务主办):主要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管理工作管理七岗(业务助理):协助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管理工作。

三、管理类一~二岗薪酬按照董事会相关规定执行。

四、管理类三~七岗各岗位工资薪级均分为(a、b、c、d)四档,详情见附表。

第三条技术类人员岗位设置。

一、技术类人员定义:从事创造性的技术及业务工作,其工作直接影响公司关键目标的执行效果。

二、技术类人员工作岗位设置如下:技术一岗(高级专业技术主管)技术二岗(中级专业技术主管)技术三岗(技术主管):主要负责部门一项或多项技术工作技术四岗(技术主办):主要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技术工作技术五岗(技术助理):协助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技术工作技术六岗(技术员)。

三、技术类一~六岗各岗位工资薪级均分为(a、b、c、d)四档,详情见附表。

第3章绩效工资。

一、绩效考核由公司统一安排按月进行,考评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综合办公室主任、计划财务部主任组成。

二、每月绩效基数由考评小组根据上月公司经营情况确定。

三、绩效工资系数与员工岗位挂钩,同一岗位的绩效工资系数相同,各岗位系数见附表。

四、绩效工资由公司根据考核结果按月统一下发至各部门,各部门可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二次分配。

第4章公司员工薪酬实行岗位制,动岗动薪。

第六条新派任岗位的员工,原则上均自所派任岗位的第一薪级起薪,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提高其起薪薪级。

1、具有所任岗位要求的对口专业工作经验已超过三年以上。

2、具有所任岗位要求的对口专业技术职称高一级以上。

3、所具能力优异,为公司甚难招募到的人才。

第七条新派任岗位的员工,依所派任岗位的第一薪级起薪的,由总经理办公室确定并执行;需提高其起薪薪级,所提高薪级不超过该等最高薪级的,由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建议,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低级岗位代理高级岗位或低级岗位实际代行高级岗位职责的,提高薪级一级支给薪酬。

第九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公司管理制度规定,公司在向员工发放薪酬时应代扣缴以下项目的费用:1、个人所得税;2、住房公积金;3、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第九条员工对薪酬如有疑义,可向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查询要求。自发生日起一个月内未提出要求的,则视无异议。

第十条试用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用期间薪酬标准如下:专科以下(不含专科)x00元/月专科毕业x00元/月本科毕业(或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x00元/月硕士学位(或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__00元/月博士学位(或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__00元/月试用期满,部门提出建议,经总经理批准后,薪酬增加100元。

第十一条合同工的基本工资标准为x00元/月。

第十二条合同员工的奖金、补贴、补助等待遇依照公司(中心)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5章薪酬发放。

第一条薪酬发放日期为每月十五日。

第二条总经理办公室应于每月八日填制《薪酬通知单》办理核薪,并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签署后转呈总经理核定,再记录于《薪酬名册》后,转计划财务部操作。

第三条对经批准停职、离职、解聘的员工,总经理办公室应据此填制《薪酬通知单》办理停薪,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核签署,记录于《薪酬名册》后转计划财务部操作。

第四条办理内退的员工,按档案工资发放薪酬。

第6章薪酬的定期调整。

第一条经董事会批准,公司实行薪酬定期调整制度,调整日期为每年一月一日。

第二条薪酬定期调整的审定日期为一年,即从上一年的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三条对员工薪酬的定期调整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确定,依岗位薪级提薪、降薪或保持原薪级,提薪、降薪均不限定薪级数。

第四条具有提薪资格的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提薪:

1、长期休假者(各类请假年累计30天以上);

2、在薪酬调整审定时期中出勤天数不满规定劳动天数的九成者;

3、在审定时期内受警告以上处分者(不含警告处分);

4、进入公司不满半年者。

第7章薪酬的特别调整。

第一条对有特别表现或特殊贡献、业绩显著的员工,或因个人过失给公司业务或声誉造成重大损失的员工,其薪酬可进行特殊调整,不受时间限制。

第二条对员工薪酬的特别调整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依岗位薪级提薪或降薪,提薪不超过三个薪级,降薪不限薪级数。

第三条特别调整由部门或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建议,经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执行。

第四条员工薪酬特别调整后,除本制度第四章第四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影响薪酬的定期调整。

第8章薪酬调整的申报与审批。

第一条部门副职(含)以下员工,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或实际工作表现,对员工的任职能力、工作绩效、工作态度等做出评价,填写《员工薪酬调整申报表》,报该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送总经理办公室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二条部门负责人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调整,由总经理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或实际工作表现做出决定,由总经理办公室填写《员工薪酬调整申报表》,经部门分管副总签署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员工提薪如超过该员工岗位最高薪级,由董事长特批。

第9章奖金、补助及补贴。

第一条公司年度完成经营计划,董事会给予的奖金分配由总经理决定。

第二条对于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或部门,可给予特别奖金。特别奖金由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或部门分管领导报总经理审批。

第三条公司给予员工的补助、补贴根据公司有关制度执行。

第10章薪酬保密规定。

第一条目的为鼓励各级员工恪尽职守,积极为公司发展作贡献,培养以贡献为争取高薪的风度并避免优秀人员免遭嫉妒起见,特推行薪酬保密管理办法。

第二条各级员工不得探询、评论他人薪酬,应树立以工作表现争取高薪的精神。

第三条各级员工薪酬除公司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及各级直属领导外,一律保密。

第四条如因违反薪酬保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另调他职,直至辞退处理。

第11章附则。

第一条本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条自本规定生效之日起所有相关制度即刻废止。

第三条公司保留对此制度的修改权。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五

薪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了劳动而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养老金、房贴、住房公积会以及其他各种福利收入等经济性报酬。高校教师薪酬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高校自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工资、地方性津贴、校内岗位工资、福利性收入为基本结构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特质进行科学分析,对高校教师薪酬的现状及瓶颈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积极探索建立适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对于提升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和世界劳工组织(ilo)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之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较为渊博的各类知识以及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其他职业难以替代的。教师具有以下职业特质:。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性。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的关键在于作为社会的成员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其价值认知、思想观念、生活信仰、工作态度、专业思维和精神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所必须有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健全的人格、高度的自律性、优良的职业操守是其社会功能性的重要体现。

2.具有创新型智力劳动特征。高校教师作为实施和推进创新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提供智力贡献。高校教师有较强的对于复杂知识学习和整合应用的能力,获得智力劳动补偿,激发被教育者和自身的创新能力,将人类文明和知识得以传承与再造。因此,高校教师属于创新型智力劳动,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并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推动社会的发展。

3.知识累积的长效性。教师职业劳动最为关键的贡献在于有效知识的识别与整合及系统知识的转移与传递。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所有知识的形成,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经过长时间知识的整合与内化,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教师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拥有者,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积累、储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工作实践中持续地学习和更新,不断地内化与升华,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体现教育迟效性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显现成效,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迟效性。教师所施个体对象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吸收、消化与内化的较长过程。加之科学研究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需更长的时间。因此,完成这些任务需要一个相当具有弹性的制度保障,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管理必须充分体现这种弹性的制度要求和文化特征。综上,有效把握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质,注重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最大限度实现其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就是高等学校根据高等教育的目标,遵从高等教育自身的绩效规律并基于高校组织一定的价值取向,结合实际形态,为激励高校教师所给予的货币化和非货币化报酬的总和。主要体现为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在获得物质成果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的非经济性的报酬———精神上的满足,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遵从高等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定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其绩效薪酬。我国高等学校的工资制度从职务等级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到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而划分的分类工资制度,再到岗位绩效薪酬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行高校岗位绩效薪酬制度后,各所高校对教师均设置了多个职位等级层次,按级确定薪酬和待遇,激励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级别薪酬相差越大,期望效用就越大。现行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薪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过多注重对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弱化精神方面的激励我国高校教师的目前绩效薪酬按照“多劳多酬”方式实施,但其所占的份额较小,激励作用明显不足。当教师所处的职位相同时,绩效薪酬差别更是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量化的绩效统计与考核使得教师要不断地计算教学课时量、科研工作量诸如论文级别、篇数、项目类别、经费到账金额以及各类奖励等实实在在的数量标准,这些确实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但是,教育的迟滞性与教师的社会功能的职业特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不能是功利化的,而是在精神层面获得相应的绩效评价,真正的体现“育人功能”。

2.绩效薪酬管理制度有缺陷,激励效果不明显随着高校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的深入,要求高校相关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相应地进行配套改革和调整,在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管理方面进行全面地、整体地推进,同时建立运转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设岗、明确职责、合理匹配岗薪,但是目前高校教师仍然是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对绩效薪酬的管理方式还是粗放型,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很多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薪酬没有从实质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不能够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薪酬改革。绩效薪酬没有得到合理的实施和及时调整,而且分配程序和结果不透明。不仅如此,而且我国目前绩效薪酬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和长期激励机制,最终导致了教师行为的功利化和短期化倾向。

3.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绩效考核越来越成为构建高校绩效薪酬制度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绩效薪酬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考核指标难于确定、标准难于量化、实施难于操作等问题,无法体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质。应立足教师特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岗位,建立“因人而异、人事相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科学的绩效薪酬管理。

完善高校绩效薪酬管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竞争有序、激励有效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地积极改革,保证绩效薪酬制度的有效展开。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质进行绩效薪酬管理改革的途径探索。

1.基于教师的职业特质设置薪酬绩效体系。

通过职位薪酬激励和绩效薪酬激励的组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更优的激励效果。因此,应根据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工作类别、层级和性质,以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和价值导向为方向,进行绩效薪酬体系设计,充分体现职位价值的“职位定价”、能力导向的“技能或能力薪酬”和绩效导向的“绩效薪酬”以及市场薪酬价位,从而引导员工的薪酬观念从“领工资”向“挣工资”转变。消除功利化思想,通过薪酬体现、承认员工绩效和对学校的贡献,加大对关键人才、骨干员工的激励力度。

2.制定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

实行高校绩效薪酬制度、制定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完善我国高校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关键因素。应该根据我国高校的不同层次、类别和自身的发展实际,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确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出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岗定薪,以绩定酬,鼓励岗位竞争。评定标准方便于理解和量化。合理的绩效考核的标准一直备受重视,这需要各个高校拿出切实可行的绩效方案,使得高校绩效工作更加完善和合理,也避免出现人们对绩效工作不满引发的内部矛盾问题。重点关注、指导高等学校人员配置模式的多样化、学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及学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制定。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绩效薪酬制度实行不好会引发高校内部的管理失控,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扰乱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对教职工工作的监督,对日常绩效工作的评定和监督以及对薪酬计量的监督,特别是对后者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序展开。通过对高校绩效薪酬的激励措施和约束功能并举,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提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苏南高校教师薪酬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六

企业内部管理中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是人力部门用到最多的,其中薪酬设计是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而绩效考核则是一种约束条件,例如企业今年销售额完成情况,服务满意度情况,执行人员效率提高情况等。

薪酬设计的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技术,相当于汽车中的油门,而绩效考核则是刹车,一辆汽车光有油门没有刹车容易出现问题,同样只有刹车没有油门也无法运行,因此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二者对于企业发展缺一不可。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中,薪酬与绩效向来都是进行联动反映,只要有一方不协调,那么就会使整个公司发展不协调,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不说,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但是华恒智信研究团队通过对外部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一般将薪酬与绩效分在两个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由薪酬专员及考核专员分开进行,由此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问题。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的不明确,存在较大偏差。很多企业实际上对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的认识。

第二、把绩效和薪酬简单化。为了薪酬计算的简单化,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用途简单化,对于他们来说,考核就是简单的打分和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

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随着员工的发展而满足员工的需求,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第三、为了应付任务而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自己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上级也许隐约感觉到了有问题存在,但是并不清楚问题在哪里,于是要求进行改革,于是相关部门便生硬地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套在一起,没有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

第四、动态性和灵活性不够。例如,很多企业在制度确立了之后便很少变动,这样对那些能力和贡献都提高了员工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民企在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方面,应尽量保持公开透明的政策,了解员工诉求。另一方面,要吸收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度进行修订,制度公平、公开、公正。此外,还需要建立其薪酬和绩效的动态调整的机制。

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做好薪酬与绩效考核的有机对接。华恒智信老师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存在两种形式:

将员工的薪酬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加入绩效工资,其中基本工资是员工基本的保障,反应员工的基本能力及等级水平,绩效部分,针对不同任职等级的员工有不同绩效工资,具有一定的浮动性,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助于在薪酬管理中建立科学的薪酬结构。

在薪酬结构中,依据什么拉开薪酬差距,不同人员之间的薪酬关系怎样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标准,而绩效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有了绩效考核,不同岗位的员工的业绩就可以进行比较,不同人员薪酬的调整也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从薪酬制度上将薪酬向业绩优秀者倾斜,而且有利于强化结果导向的组织文化。

例如,nba球员的薪金差距悬殊,一些明星球员的薪金比一般球员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nba对球员个人实行全面薪酬激励,全面薪酬包括四个方面:基本工资(包括梯级薪金和高薪签约),奖金(战绩奖金),精神薪酬(奖杯授衔)以及假期(赛季假期)。

nba的工资制度,不仅激励了球队最核心竞争力——球员,也让效率与公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结合,nba的薪酬制度加速了它今日辉煌的诞生。

华恒智信研究团队认为企业也可以引入激励考核机制,

例如员工在开展工作中,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任务,当要求员工一个小时完成任务,而员工40分钟完成后,应该给予奖励,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的目标是准确的,目标设定中就会涉及到工作饱和度、忙闲程度、工作难易程度等问题,因此企业可以将现在工作量进行衡量,量化之后承包给个人,这样就可以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将多劳多得和员工薪酬挂钩,做到在对员工有约束的情况下做好激励。

例如,华恒智信研究团队前段时间在给某公司销售部门改革进行支持,以前销售人员的薪酬分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针对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华恒智信研究团队将其中的绩效工资变革为提成制,给员工设定一定的目标,当员工完成目标之后获得相应的薪酬激励,而且为了更好的发挥约束作用,将绩效部分设定为回款额的百分比进行,更好的保证激励的同时有约束作用。

总之,绩效管理是用来评价员工现在的工作情况,员工的价值。而薪酬管理则是用来激励员工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价值。

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基础上,而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利益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要求、体现和必然结果。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将绩效考核纳入到部分薪酬发放中或者引入以工作目标为导向的激励考核机制这两种办法来做好薪酬与绩效有机对接。

企业管理者采取绩效管理来达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对合理的薪酬管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参与到薪酬管理与设计之中,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要体现内在公平性和外在竞争性,真正建立起让劳资双方共同满意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取得共赢,而这种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一定会为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七

1.薪酬委员会要根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岗位的主要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制定薪酬计划或方案。这些计划或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及主要评价体系,奖励和惩罚的主要方案和制度等;比如说,薪酬委员会就可以决定是否采用公司股票作为董事们薪酬的一部分。根据korn国际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3%的受访者认为董事们的薪酬中应该包括一部分股票。有53%的公司要求它们的董事会成员,特别是独立董事必须拥有公司股份。在银行和保险公司里,这个数字分别为66%和65%。所以,拥有公司相当股票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对管理层的工作计划提出挑战和质疑;反之,这些独立董事则表现得更会像公司的员工。股权计划更适用于独立董事。

2.薪酬委员会职责的第二点是审查公司董事(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这也是制定公司合理薪酬计划的根据。

3.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此外,薪酬委员会还可以负责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正如董事会可以终止薪酬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一样,董事会也有权否决损害股东利益的薪酬计划或方案。而薪酬委员会提出的公司董事的薪酬计划,只有在报经董事会同意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方案也须报董事会批准。

4.另外,还可以在薪酬委员会下设工作组,专门负责做好薪酬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筹备薪酬委员会会议,并提供公司有关经营方面的资料及被考评人员的有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提供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分管工作范围及主要职责情况;提供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工作业绩考评系统中涉及指标的完成情况;提供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和创利能力的经营绩效情况;提供按公司业绩拟订公司薪酬分配规划和分配方式的有关测算依据。工作组还要负责执行薪酬委员会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关考评程序: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向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作述职和自我评价;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按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对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根据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及薪酬分配政策提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数额和奖励方式,表决通过后,报公司董事会。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八

在薪酬实施中要规定了两个量化考核,即人员上岗考核和薪酬兑现考核。

人员上岗考核,是指通过岗前考核,严把人员上岗关,凡是不具备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从而从整体上保证公司员工的高素质。薪酬兑现考核是通过薪酬兑现前的考核,对经营者、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进行一个全面的测评,完成公司规定的任务或目标者,全额兑现薪酬标准并适当给予奖励;没有完成任务或目标者,部分或者不兑现薪酬标准。

二、打破职级体现合理薪酬绩效。

在同一职位等级内,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就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年度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九

本考核制度为本企业内部考核制度,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以便于公司对本企业自身进行自检。

第一条公司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以责论处的原则并设立奖励基金。对安全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予以奖励;对安全工作严重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章调度造成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处罚。

第二条公司要求所有员工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都必须按照各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对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公司将责令项目部停止施工,并对工地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对有施工组织设计而不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的工地,要求其立即整改。

第三条对各工地安全生产记录资料进行检查,对安全资料不全的工地进行批评,并限期整改。

第四条安全工作的奖罚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批评教育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以奖惩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

第五条公司每年对上一年度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工地项目部进行考核评分,为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六条对于有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本公司将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一)预防、制止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者;。

(二)多年未发生死亡事故、火灾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工地项目部;。

(三)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危害成绩显著者;。

(四)开展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的管理、监督、教育成绩突出者;。

(六)关心、支持、帮助工地现场,有突出贡献者。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

强调以业绩为导向,按劳分配为原则,以销售业绩和能力拉升收入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列入计算提成产品,不属提成范围的产品公司另外制定。

1、销售人员的薪资由底薪、提成构成;

2、发放月薪=底薪(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提成

销售人员底薪按照入职后每月完成任务计算

绩效工资评分由负责人进行考核后给出所得分数作为发放比例值

绩效工资打分标准:

(1)完成销售任务:

按照绩效工资100%进行发放

(2)未完成销售任务,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数

90分(含)以上按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60分(含)---89分(含)按照基本工资x分数比例进行发放

60分以下按照不进行发放

总监薪资结构:底薪5000元/月(基本工资占80%+绩效工资占20%)+提成

市场专员薪资结构:底薪3500元/月(基本工资占80%+绩效工资占20%)+提成

市场助理薪资结构:300元/月

培训专员薪资结构:3000元/月

1、完成任务指标:底薪按照100%进行发放,提成按每月制定提成方案发放;

3、入职第一个月即完成当月任务指标,当月即可转正,公司正式签订劳动。

1、提成结算方式:隔月结算,款项未收回部分暂不结算,直至全部回

2、提成考核:本销售提成制度以完成销售任务的比例设定销售提成百分比

3、提成计算办法:

销售提成=净销售额×销售提成百分比

4、销售提成比率:

(一)销售人员

(二)总监提成

以上制度按照多劳多得原则,所有提成比例按照税前净利润xxx%比例制作

(三)销售招待费报销制度

销售人员招待费用报销考虑比例,原则上只有总监及总监以上级别才可以报销招待费用,销售人员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招待,可以向销售总监提出申请,批复后才可以招待。

5、销售提成比率会根据本公司不同产品制定相应的`提成政策。

1、月销售冠军奖,每月从销售人员中评选出一名月销售冠军,给予xxx元奖励(销售人员必须超额完成月销售任务指标)

2、季度销售冠军奖,每季度从销售人员中评选出一名季度销售冠军,给予xxx元奖励(销售人员必须超额完成季度任务指标)

3、年度销售冠军奖,每年从销售人员中评选出一名年销售冠军,给予xxx元奖励(销售冠军必须超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

5、未完成月销售任务的业务员不参与评奖;

6、各种奖励中,若发现虚假情况,则给予相关人员相应惩罚。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一

绩效可以作为发放薪酬的参考,依据绩效制定薪酬形成了绩效薪酬。

绩效薪酬常用来将业绩和薪酬联系起来,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绩效薪酬从广义上理解是个人、团队或公司的业绩与薪酬的明确联系,薪酬依据个人、团队和企业业绩的变化而具有灵活的弹性;其狭义的理解是员工个人的行为和业绩与薪酬的联系,薪酬根据员工的行为表现和业绩进行相应的变化,由于员工自身的业绩和行为在较大程度能受到自己控制,因此,员工可以控制他们自己薪酬总量水平的高低,从而达到薪酬对员工业绩调控的目的。

绩效薪酬是经营策略的职能之一,它涉及到经营管理的核心及员工激励理论的各个方面,受文化、历史、政治及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薪酬系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对绩效薪酬的可行性评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它们不但可以为了解员工最注重哪些类型的薪酬奠定基础,还可以告诫企业应该回避哪些问题。

在企业实际中,薪酬的发放是全部按绩效来还是部分能参考,就要根据具体的岗位和企业实际来实行了。

模式。

员工绩效有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之分,相应的绩效薪酬也有个人绩效薪酬与集体绩效薪酬两种模式。

个人绩效薪酬即根据个体绩效水平给予劳动回报,它强调奖励个人的工作绩效,给予差别化的薪酬。其典型形式主要有计划奖励、业绩提薪和奖金计划等。在实际中,这种基于个人绩效基础的薪酬制度能有效地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被国内外许多企业采用。

集体绩效薪酬作为支持团队合作方式的激励模式,严格地讲,它是指不以员工个人绩效为基础而实施旨在影响员工报酬的绩效薪酬方式,在实施中,企业一般根据团队层次或者整个企业层次来实施集体绩效薪酬模式。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二

二、员工保密管理条例

第三条适用范围:集团公司及所辖子公司、分公司等单位与保密相关的工作内容,具体范围见条例细则。

第四条目的:为确保公司的技术、经营秘密不流失,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五条条例细则。

1.总则保密管理遵循“突出重点,积极防范”的方针,坚持“内外有别,既便利工作又确保秘密”的原则,准确划分保密范围,确保公司核心机密安全;同时有控制地放宽非核心秘密,使保密管理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

2.保密范围和密级划分。

是公司秘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一旦泄密,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主要包括:

(1)公司经营战略,远景规划,财务账簿,销售网络,总结计划;。

(4)引进的产品、设备、仪器,经过改进,性能、功能有显著提高的改进部分;。

(5)公司财务、营销管理制度、目标管理方案、月度运行报告等;。

(6)公司人事档案、工资、公司总体组织架构包括生产线。外加工、各市场部人员运作方式等。

2.2凡是对内部公开,对外部保密的文件、资料,作为内部资料不划分密级。

2.3密级的规定,由起草文件或涉及密级资料的科室承办人员提出密级意见,然后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划分为绝密的产品、技术资料、文件由总裁审定。密级的调整,应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和保密时限,由行政总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整,文件资料和密级变更或解密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规定有保密的文件到时自动解除密级。

3.文件、资料的保密一切秘密公文、图纸、资料应准确标明密级,在拟稿、打字、印刷、复制、收发、承办、借阅、清退、归档、移交、销毁等过程中,均应建立严格的登记手续。绝密级的技术、经营资料,只限于主管部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的直接需要的科室和人员使用,机密级的文件资料,限于主管副总经理批准的需要科室的人员。使用科室和人员必须做好使用过程的保密管理,而且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机密以上文件、资料原则上不准复印。

4.电话、计算机的保密通适内容不得涉及秘密;存有涉密内容的计算机网络、外存储设备、磁盘等应按秘密文件资料管理,并采取相应加密措施。计算机网络使用按有关计算机网络使用规则管理。

5.对外宣传、通讯、会议的保密公司宣传媒体不得涉及公司秘密,如对某一具体事项不能确定是否需要保密,应由部门总经理审定。召开秘密性会议,要严格控制会场,会议内容要记在保密本上(会后收回),如需参阅,另办手续。

6.对外交往的保密所有密件一律不准外单位人员借阅,本公司人员亦不得代为转阅;外单位人员来公司参观,学习,应在行政总部规定接触范围内,并指定专人陪同,不准外单位人员随意进人涉密区域;对外交往中一旦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必须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三

以高薪吸引、稳定优秀一线员工,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及物料损耗。

1、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

2、坚持单价合理、均衡、公平的原则。

3、坚持以计件为主、补助为辅、计时补助必须有依据的原则。

公司冲压、安装车间。

1、人力资源部负责主导本方案的实施及标准解析,并在实施过程中异常的收集及解决。

2、生产部负责本方案的执行,对现有的单价进行逐步调整,后续新单价按本标准制定,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反馈异常及实施效果。

3、财务部在员工工资的审核中监督本方案的执行情况。

(一)、计件员工工资结构:

计件员工工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全勤奖+其他补助。

1、计件工资=产量x单价。

2、单价。

单价=标准工时工资/小时标准产量。

3、标准工时工资(制订单价的.标准)。

(1)、冲压:是14±10%元/小时(即实际工时工资在12.6―15.4元/小时属于正常单价范围)。

(2)、安装:是13±10%元/小时(即实际工时工资在11.7―14.3元/小时属于正常单价范围)。

(3)、标准工时工资=计件总工资/计件总工时(由于生产异常造成的停工停产时间或其他调岗等额外计时补助的不能算计件工时)。

(4)、小时标准产量:为一个熟练员工(操作熟练度中等或偏上的员工)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时的产出,取值时可用秒表测算法、以往数据平均法等。

4、计时工资标准。

(1)、计时工资标准统一为10元/小时。

(2)、原则上所有的产品在生产中都需要计件,在生产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导致员工达不到标准工时工资时,凭生产异常单申请补助工时,经生产副总审核期合理性审批后方能生效。

5、全勤奖。

(1)、全勤奖统一为100元/月。

(2)、员工当月迟到不超过3次,请假不超过1天,无旷工的情况下,当月可享受全勤奖。

(二)、单价的制定及调整。

1、单价调整遵循申请、试行、正式实施的步骤,原则上新调整的单价生效时间为下月1号,试行单价为期二个月,在试行期结束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即时调整,在正式实施后需要调整的必须重新经过规定的步骤。

2、制定及调整的流程为:车间申请、人事部审核、生产副总批准。

3、在公司投入了新设备、工装夹具、工艺改良导致原先制定的单价超出标准工时工资的情况下,车间应予以调整。

4、由于产品更改、设备、工装夹具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了员工的操作效率,导致其原先制定的单价低于标准工时工资的,车间应予以调整。

(三)、生产异常计时补助方法。

1、生产异常的情况有:

(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2)、材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断料)及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异常。

(3)、设备异常:因设备故障或水,气,电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4)、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发生、发现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5)、技术异常:因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工艺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6)、模具异常:因模具设计、故障、维修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7)、人员异常:因人员请假、协调失误、补充不及时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8)、其他:因试产、工艺变更、试模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2、生产异常计时补助的申请步骤。

(1)、生产出现异常时,车间以《生产异常联络单》的`形式提出,交由责任单位进行回复和处理。

(2)、车间记录异常损失工时,同时根据异常损失工时及员工实际工时工资进行申请,原则上异常损失工时+实际工时工资不允许超出公司标准工时工资。

(3)、生产副总。

审批损失工时申请,并评估其合理性。

(4)、车间凭经副总审批过后的损失工时申请表方能进行计时补助。

3、车间每月汇总当月的异常损失工时及补助,提交生产副总及董事长,以作为考核或处罚责任部门的依据。

为了保证新进厂员工在熟练度不高时的工资收入及稳定新员工,公司按如下方法进行补助:

1、前二个月补助计件工资的40%,第三个月开始员工熟练度基本掌握,则不需要补助。

2、员工在公司工作未满半年离职者,新员工补助工资需全部扣回。

3、新员工在试用期间由于个人原因试用不合格,或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被公司辞退者,一律不享受新员工补助。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四

一、不要指望任何公司或专家给出一套拿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绩效考核的方法。

这并非否定专家的理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实践界、理论界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却也是令企业hr最为头痛的话题。很多企业hr都在慢慢意识到,来自期刊、专家、知名公司的经验、理论不可能完全运用到自身的工作当中。所以:第一,要博学,为自己打好理论功底;第二,要多听,集众家所长,拓宽思路,从每一种观点当中有所体会;第三,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不要迷信任何一种考核方法。

不可否认,目标管理法、标杆超越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平衡记分卡法等多种考核方法的确很科学,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时也相当有效。但我们也要看到,任何考核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前提,如360度考核法,考核主体包括上级、与员工工作有关联的同级、下级,但第一,这回避不了考核主体的情感、主观因素;第二,为了得到同事好的评价,会削弱考核主体的原则性;第三,如果公司员工人数多,都采用上、中、下平衡几个方向来考核,需要的时间、精力、资金多,造成的纠纷、内耗增加,可操作性不强。另外,360度考核是对员工的全方位考核,定性考核的标准无法量化,不易把握。比如,元征科技在德能勤绩考核方面曾经设立了公司规范度,包括下班五分钟内把桌面整理清楚、上班需打领带等一系列规范,但考核在执行过程中会打折扣,实际上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样,定量考核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首先,并非所有考核都能用定量来衡量;其次,即使能够定量,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渠道相当困难。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考核目的,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或合理综合运用所有考核方法当中适用的部分。

三、健康型的组织和完善的公司制度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前提。

绩效考核体系是公司众多的管理制度之一,但其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独立运行,要依赖组织环境是否健康、配套制度是否完善等。考核的目的在于考核结果的运用,首先要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其次要奖励个人,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考核结果的推广、运用,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从绩效考核的角度讲,这里的健康型组织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绩效考核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第二、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三、高素质、敢于坚持原则的管理团队;第四,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绩效考核体系相辅相成,并对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支持或反作用的制度包括:第一、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职位的设立,岗位价值评估,岗位说明书的编撰,岗位调整,职务升迁制度等都是进行绩效考核以及进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第二、薪酬管理制度。包括结构、使用范围、变化、以及考核结果对它的反作用。岗位管理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不仅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得以运用,既成为员工考核的激励机制,也是员工参与考核体系的关键。另外,考核前一定要营造相应的气氛,进行相应培训,考核要公开、公平、透明,考核结束后要得出结果分析报告,及时接受员工的反馈、申诉,保证考核结果对公司、对部门经营目标的调整和实现,保证公司管理的改善,对员工的积极性和整个组织的绩效形成促进。

四、绩效考核文化的建立。

外部的考核理念和考核方法不一定适合公司,甚至自己公司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仍然不一定适合公司内的每一个岗位,所以,不要指望完美到每个员工的考核结果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不要为了考核而考核。简单、关键且实用的考核方法就是好的考核方法,要建立适合本公司的绩效考核文化,通过此使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其的要求、鞭策、激励。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五

绩效薪酬管理师是现代很多企业都需要的人才,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要应聘绩效薪酬管理师。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绩效薪酬管理师工作职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根据经理的指示制定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协助经理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2、协助经理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组织落实绩效考核,并具体负责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

3、协助经理进行绩效管理在公司的实施推广;

4、收集绩效总结和绩效相关意见建议,协助经理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问题;

5、绩效管理资料收集存档;

6、负责公司员工考勤制作,薪资审核,考勤管理与相关文件存档;

7、编制员工工资报表,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

8、解决与薪资管理相关的日常管理问题,向直接上级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9、建立、维护人事档案,办理和更新劳动合同;

10、绩效考核审核、统计的及时、准确无误、绩效流程在规定周期内的完整执行;

11、员工入离职等所有资料的.办理、整理、管理,人事套表等表格的完善;

12、薪资审核按照薪资核算管理规定准确无误执行。

1、及时了解政府相关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参与薪资福利的调研,收集有关的市场行情信息状况,对薪资福利系统做出相应建议。协助设计并不断完善薪资福利架构。

2、负责日常人事管理工作,包括员工考勤统计、劳动年检、人事档案等。

3、根据公司批准的报酬分配方案负责审定各类员工的薪资标准和奖金发动标准。执行薪资福利政策与薪资管理,确保所有的薪资福利项目符合劳动法。

4、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全公司工资调整工作,以及因试用、转正、转岗、升降职、退休和奖励带来的个别员工工资变动。

5、负责员工考勤、调休、请假、加班管理与统计,按考核规定具体审定各部门职工月工资、季度、年度奖金和津贴的发放。

6、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审定劳保、医疗、养老、失业和福利等项目和支出水平,为各有关人员办理相应的手续。

7、细化薪酬福利管理规章,加强检查和监督。

8、建立工资台帐,负责及时、准确地编制劳动工资方面的统计报表,提出有关的统计分析报告和改革建议。

9、配合有关部门和方面做好医疗保舰结婚、计划生育、人口统计、社区选举和劳动争议等具体工作。

10、为各部门提供薪资福利方面的咨询服务。

11、结合绩效考核,协助设定合理的薪资福利调整计划。

12、负责员工关怀、访谈等工作。

1、本科及以上学历,管理类专业或mba硕士学历优先考虑;

2、有3年以上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经验(有咨询公司实施绩效项目经验优先考虑);

3、熟悉kpi、bsc、等绩效考核工具的运用;

4、具有良好的压力承受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5、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数字敏感,熟练操作excel等办公软件;

6、服务意识强,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细致,富有责任心,团队协作意识较强。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六

(2)相对比较法: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3)强制比例法: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二、绝对评价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

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

(4)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描述法。

(1)全视角考核法。

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2)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事件,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根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

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

四、目标绩效考核法。

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五、写实考评法。

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

t:(time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如何设定目标。

目标绩效来源于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即为完成战略而将企业经营目标逐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一种指标设计方法。

从管理学上说,目标是比现实能力范围稍高一点的要求,也就是“蹦一蹦,够得着”的那种。“目”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愿意得到的,它是一种梦想;“标”者,尺度也。目标就是有尺度的目标,没尺度的梦想叫幻想、空想、异想天开。

目标不是凭空吹出来的,不是虚刻画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企业上下一心,大家一起缔造出来的,要有详实的数据,有人认同,有完成的周期,还要有激情,要经过精确的预算和计划。

目标设立后,企业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大家的梦想,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去认同它。只有当员工和公司存在共同信念时,员工才能在一家公司深入长期地发展。

通过目标分解所得到的指标,其考核的内容是每个岗位、每个人最主要的且必须完成的工作。各层级人员的目标指标是层层分解而得的。绩效考核必须是由上而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以身作则,单纯地只对普通员工做考核是不能形成企业的考核文化的。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七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指员工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周期性发放的货币性薪酬,其数额相对固定,企业通常是基于组织中岗位的相对价值来为特定职位确定相对价值,并根据工作或员工的技术水平,付出的努力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完成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环境等薪酬因素来确定基本工资的金额。

(2)可变薪酬。可变薪酬是指员工因部分或完全达到某一事先制定的工作目标来给予奖励的薪酬制度,这个目标是以个人或者团队或者企业业绩或是三者综合的预定标准来制定的,其实质就是将薪酬与绩效紧密结合,可以看作是对基本工资的调整,不稳定性是可变薪酬的特征,它的潜在盈利与潜在风险是并存的。

(3)间接薪酬。间接薪酬(或称之为福利薪酬)是指员工作为企业成员所享有的企业为员工将来的退休生活及一些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如疾病、事故)等所提供的经济保障,其费用部分或全部由企业承担,福利薪酬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政府强制性的法定福利。如失业保险、社会保险等,另外一部分是自愿性的非固定福利,可由企业自行设置福利项目以作为对法定福利的补充。

(4)非货币性外在薪酬。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包括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氖围和工作关系、引人注目的头衔、主管的赞美和肯定等,这里的工作环境指的是与工作融为一体的那些有形的必需品。而企业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关系和体现企业的认可和尊重等的常用形式包括:通过社交(如:员工的交谈、组织员工业余活动等)增进感情,旅游奖励,象征性奖励(如:勋章,奖杯,纪念品,t恤衫)等。

(5)内在薪酬。内在薪酬相对于外在薪酬而言,实际上就是员工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心理收入,即对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胜任感,富有价值的贡献和影响力等,企业可以通过工作设计、制度、人力资本流动政策等来执行内在薪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八

1、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这个体系既有程序性,也有非程序性,既是一种管理观念,也是一种管理思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执行全面薪酬管理体系,因此,相应的管理策略就显得很重要。1.构建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全面薪酬管理应该是在开放的、扁平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中展开。组织结构应突显本位开放、横向开放、国际开放,这样的组织结构才能保持信息对称,全面薪酬管理的激励沟通作用才能达到。

2、设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全面薪酬管理是将“人力”看作“资本”,不断克服所有权支配劳动,物权支配人权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3、以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把受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报酬手段,让员工得到智力资本,保证其“人力”成长为“资本”,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4、完善奖励机制。奖惩是全面薪酬管理的基本手段,奖励应遵循典型性、时效性、适度性,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相结合等原则,使奖励成为正反馈效应,促进全面薪酬管理的各项工作。

5、细化内在薪酬措施。一是使工作更富有吸引力,通过工作丰富化、岗位轮岗、工作扩大化等工作设计的手段使工作更具有趣味,从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需求;二是提供员工个人成长的机会;三是扩大工作自主权,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加薪、再加薪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方案篇十九

2.隶属于分支机构的分公司经理级、副经理级人员;3.岗位重要的科级人员。

二、考核程序。

2、岗位重要的科级人员第一考核人为部门经理,总经理为考核成绩调整人。

三、考核方法。

2、述职报告:须按规定时间要求交书面述职报告给所属考核领导;。

3、上级评价:采用级别评价法,即直接领导初评打分、考核领导复评打分的方法。

四、考核时间。

2、年度考核:于每年12月25日前将个人全年工作述职报告及下年度个人工作计划交直接上级,直接上级于12月30日前完成上级评价并交所属考核人总经理审核终评后,报管理小组并交本机构人资人员处备案。

注:由分支机构的人资人员将考核资料整理归入员工个人档案。以年度考核成绩为准核发年终奖金。试用期员工不参加年终考核。

五、考核内容。

1.岗位职责考核指对被考核管理人员要担当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交付出的任务中所在地表现出的业绩进行评价。基本要素由工作目标、工作质量、工作交期和工作跟进等构成。

2.能力考核指对具体职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经验性能力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担当职务所需要的理解力、创造力、指导和监督能力等经验性能力以及从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方法等。

3.品德考核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责任感、工作勤惰、协作精神以及个人修养等构成。

4.学识考核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担当职务所需要的管理学识、专业知识以及其他一般知识等。

5.组织纪律考核指对达成工作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纪律性以及其他工作要求等进行测评。基本要素包括遵纪守律、仪表仪容、环境卫生等。

六、考核等级。

1、a级(优秀级)95—100分工作成绩优异,有创新性成果;。

2、b级(良好级)85—94分工作成果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且成绩突出;。

3、c级(合格级)75—84分工作成果均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

5、e级(极差级)64分以下工作成果均未达到目标任务要求标准,经督导而未改善的。

七、考核结果的应用(工资指基本工资)。

1、季度考核成绩将作为被考核管理人员年终评比以及职务和工资升降与奖金的重要依据。当本分支机构编制内各级岗位遇有空缺或扩编增加员工额时,凡考核成绩优异人员将予先递补。

1.1考核成绩为a级者,当月工资额多发原有工资的5%;。

1.2考核成绩为b级者,当月工资额多发原有工资的2%;。

1.3考核成绩为c级者,享受全额工资;。

1.6连续3个季度考核成绩为a,或全年累计3个a者,下年工资额增加5%;1.7全年业绩考核成绩达到4个a者,下年度工资额增加10%。

2、年度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成绩主要应用于被考核管理人员职位升降使用,公司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升降考核。

2.1年度考核成绩为a级者,享受a类年终奖;。

2.2年度考核成绩为b级者,享受b类年终奖;。

2.3年度考核成绩为c级者,原有职务、工资不变,享受c类年终奖;。

2.4年度考核成绩为d级者,给予留用察看二个月处理,不享受年终奖;。

2.5年度考核成绩为e级者,辞退,不享受年终奖。

八、考核纪律。

4、扣分必须要有依据,做到认真、客观、公正;。

5、弄虚作假者,一律按总分的50%扣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