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十回读后感(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8 22:58:13 页码:9
最新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十回读后感(精选8篇)
2023-12-18 22:58:13    小编:笔尘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一

《水浒传》这本书中所写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每一个都神勇无比,一心为民,宁愿自己也要帮助老百姓们度过,过上幸福的日子,《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第十回怎么写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体现啦我国古代小说家施耐庵高超的写作水平。我对水浒传有着很深的感情。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一是天巧星浪子燕青,二是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第十五条好汉,马军五虎将第五名。使一双长枪,勇猛无敌。宋江攻打东平府,董平感谢宋江不杀之恩,归顺梁山。后在卢俊义攻打独松关,为救张清,被张韬一刀,剁成两段。可见董平之义。但是却有人说董平不算好汉,因为梁山泊好汉都轻色,而董平却累累向程万里之女求婚,但是我要说不,在累累不同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求婚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况且,董平这人是很很骄傲的,让他放下面子去追一个女人,实属不易。不过,董平这人脑袋简单,在第115回,他和张清的战术实在令人费解,天底下最差的步战组合,可能再也没有比单枪董平加无石张清更糟糕的了。直接导致啦董平与张清命丧黄泉。

天巧星浪子燕青,梁山排位三十六。原是卢俊义部下一个家奴,善使川弩,有百步穿杨之功,和花荣的弩有的一拼。我个人认为,梁山是一个独立组织,少不了要和外界打交道,打交道的形式除了作战,还有非作战的方式。梁山屡次对外交际活动中,差不多都是柴进、戴宗、燕青这几人去完成任务,并且成绩相当不错。而在柴进、戴宗、燕青这三人外交部中,柴进、戴宗俩人特长比较单一,所以燕青起啦必不可少的作用,再宋江去东京以前,他的外交才华是没有显露的,他去东京只是为拉看住李逵,但是从东京回来,燕青和戴宗出色且滴水不漏的完成啦招安任务。那时,梁山招安已水到渠成。可见燕青之聪明灵巧,不愧他的星名为天巧星。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我也受益匪浅。

迤逦近一年,终于结束了水浒的历程。上部的大致内容几已模糊,只留股豪情纠着心田。开局的星罗棋布,一百单八条好汉从涓涓细流汇为大江,奔腾向前。这种不断的壮大感,对众而言,具有深深的吸引力。

前期的历历事迹,不乏酣畅淋漓之举,大快人心之作。然更多的是打打杀杀,冲动妄为,草菅人命。读来着实厌恶,具是绿林之举,不足为奇。自一百单八齐聚之后,梁山实力达到顶峰。如果作为部众,那是可以潇洒快活,自由自在。可作为头领,宋江必须要为梁山将来之路做出选择。很多人都认为宋江假仁假义,一心想着招安。在招募部众上山的过程中,确实感到宋江的假仁义,如招募黄信,秦明,呼延灼之人等,可以说是逼上梁山。在拉拢他们的时候,宋江甚至杀其家人,以绝其念,手段残忍,面不改色,甚至无羞愧之词。在梁山前途的选择上,宋江笃定要招安,矢志不移。我个人认为,一是宋江本人的忠君为国的思想,或是当时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氛围所感染,尊崇管家所谓的“忠”,所谓的“义”。难免偏颇,难免狭隘。第二,可能宋江自己认为,带同众弟兄一同招安,也是为他们谋一个“高大上”的正道归宿。将自己的思想推己及人。可是,人各有志,一百单八条好汉,岂是人人都愿意加官进爵?有所觉悟的人,都认为当时的官场氛围,实在是乌烟瘴气,是非纠缠。即使想要明哲保身,亦非常困难。故有公孙胜,李俊,燕青,鲁达,武松等辈,自奔去处,远离是非。就个人而言,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远离尔虞我诈,自在快活而去,有个相对的善终。但反过来想,如果人人都不愿为国报效,为官治国,国家和社火又怎么能转换?谁来鸣不平,谁来扫除奸邪,匡扶社稷,保家卫国?当然,当时社会封建体制积重难返,对能人志士而言,确实也是刀山火海。也许,这是一种历史的无奈吧。

数败官军,打破辽国之后,梁山迎来最大对手——方腊。悲剧就此拉开序幕。一战接一战的节奏,赢的很不容易。而干戈之后,是一封接一封的阵亡表。过往悍将,屡屡阵亡。拼尽全力歼灭方腊之后,好汉们十停止剩二三,当中又有不愿为官自行离去的,可谓悲凉之至。武松出家,鲁达坐化,更是将这股悲凉之情推至凄凉。渡江之前,军马齐整,凯旋之时,残缺不全。及至朝圣之后,加官进爵,卢俊义被害,诸多将勇次第辞官,到最后宋江、李逵陨命,吴用、花荣自缢相随。从头到尾,恍如隔世,是否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往事的波澜壮阔,快意恩仇,如今,却化为座座坟头,了了蒿草,缕缕青烟。回想蓼儿洼那幕,仍有震撼心扉之力,着实唏嘘不已。这种义气之举,无论对错,都令人肃然起敬,扼腕叹息。

纵观整个历程,沧海桑田,亦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斯人已去,唯有事迹家喻户晓。以此想来,人生不过数十载,成也罢,败也罢。如能轰轰烈烈,穿云裂帛,亦不失为来此人世走一遭。铮铮铁骨,掷地有声!

《水浒传》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名着,虽然大家读后的感受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可它全文灌输一个思想: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义”,对父母要“孝”,更让人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什么叫忠孝两全。

我在日夜啃读这本书后,感受也十分深刻。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及时雨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武松高大魁梧、单身决斗猛虎的勇猛和豪爽,吴用的足智多谋,更难得的是外表粗鲁的李逵却有一颗十分善良孝顺的心……。这些情节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一向在我脑海里回放。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激我母亲给了我生命,感激教师无怨无悔的教我知识,更感激我的祖国这么强大,有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必须要关心亲人,关心同学,孝顺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祖国。我在暗暗发誓:以后必须要好好读书,认认真真学习,明明白白做人,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和教师的期望。

我十分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有一个人,那就是鲁智深。

鲁智深在故事中是一个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人。

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原名鲁达,只因为金翠莲父女报仇而打死郑屠,改名鲁智深。他虽然出家为僧,却他不守寺规,喝酒吃肉,还杀了人,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大概如此,后来加入了梁山泊,成为了梁山好汉之一。

鲁智深最有趣的故事就是倒拔垂杨柳了。书上写鲁智深脱了衣袍,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拔住,把腰只一趁,便把杨柳树连根拔起,众泼皮都称赞他不是凡人。的确,鲁智深力大过人,这在梁山好汉中,恐怕也只有打虎将武松和李逵才能与他媲美,鲁智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鲁智深在《水浒传》一书中曾单打二龙山,火烧瓦罐寺,大闹五台山等,干了许多大事,但他本人却很善良。看到金翠莲父女被郑屠欺负,他执意要去为金翠莲父女报仇,并给了金老十五两银子。为了救林冲,鲁智深从开封一直跟着董超他们到了野猪林,方才动手。为了不苦百姓,他大闹桃花山,偷走周通诸多器皿,为了不让刘太公失所,鲁智深与周通打起来,让他把刘太公的女儿还给刘太公,以便刘太公养老。鲁智深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身为天孤星的花和尚鲁智深百战沙场,他有勇有谋,也可算上是一位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英雄豪杰。

最后,在第一百九十回,鲁智深在征方腊战争结束后,于浙江六和寺坐化,鲁智深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离奇。征方腊战争中,鲁智深生擒方腊,立了大功。在六和寺时,鲁智深竟知自己今日圆寂,真是出乎意料。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杀到江边,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梁山的好汉绰号也不少,比如说:宋江绰号:及时雨。李逵绰号:黑旋风等等,这些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这些好汉令人感到惋惜呀!这一百零八位英雄都是被奸臣逼上梁山的,也是被奸臣所害的,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被高俅陷害,差点丧命,才被逼上梁山的。这些英雄好汉被我们写进了书里,被我们写进了脑海里,永远都忘不掉的,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可有的人情愿问人民当牛马,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会把他们跌倒,那些给人们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替天行道!

《水浒传》真的令我回味无穷呀!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二

为救孔明和孔宾,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的人马都去了青州。

孔亮到梁山搬援兵去了。孔亮到梁山,首先见到的`是李立,这一点很重要。想当年的梁山,水泊边只有朱贵这一个店,而此时的梁山又多了李立这个店,可见此时的梁山更加旺兴了。孔亮上得梁山,果然是好景象,赞叹不已。

宋江听报,孔亮到了梁山,便“慌忙下来迎接。”为何如此呢?因为宋江同孔家交情极深,深得可以性命相托,这其中原由当是宋江为吏时的故事了。

宋江对此事的表现有讲究,当他得知青州发生的事情的真相,便引孔亮参见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众人。宋江先将事情陈述一番,当晁盖说该出手相助,自己要率部去青州时,宋江又一次出面阻拦,百般的不让晁盖下山。无奈之下,晁盖又一次退让了。

宋江为什么阻挠晁盖下山呢?自然是怕晁盖抢了他的风头,怕晁盖坏了他的招安大计。看宋江是如何劝说被俘的朝庭将军,也便知一二了。

宋江带了十九个头领,他们是吴用、花荣、秦明、燕顺、王矮虎、穆弘、杨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朱仝、柴进、李俊、张横、孙立、杨林、欧鹏、凌振,统三千人马杀向青州。此时,三山人马已同青州打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宋江是如何拿下青州的呢?先是由秦明出面,同呼延灼大战一场,以激起呼延灼的斗志,然后设计将心切的呼延灼引入陷坑,活捉了。呼延灼面对生死时,宋江招安的一番道理,自然给了呼延灼个体面的台阶下,呼延灼不得不降。降了梁山的呼延灼,带着秦明、花荣、孙立、燕顺、吕方、郭盛、解珍、解宝、欧鹏、王英,骗开了青州的城门,就这样破了青州城。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三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意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本书中,愤怒的揭示了封建王朝和官吏的罪恶,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不干压迫的英雄形象。其中描写最多的就是梁山那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的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仗义疏财,对祖国的忠心耿耿的英雄形象。

好多人都觉得这本书中的英雄很仗义,他们帮助人们除暴安良等等的好事,这样评价的人,一定没有注意其中的细节。在这本书中有一些篇章中写了哪位好汉在哪里救了自己的兄弟,写到这儿,兴许就会有人说:”兄弟当的真仗义,自己的兄弟落难,便奋不顾身的去救。“我可不这样认为,它们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不惜杀了一些无辜百姓,那些无辜的人,犯了什么罪?他们竟然可以这样做,只知道救自己的兄弟,却不顾惜那些无辜人。与其说他们是英雄好汉,还不如说他们是屠夫,手上沾满了不知有多少人的鲜血。这本书让我仿佛让我闻到了血腥味,看到了那鲜红的血。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四

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描写的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还是不见容于当权执政者,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方腊及结局。从思想内容来说,《水浒传》前半是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则是写忠臣反奸臣,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矛盾。

在梁山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一百单八将每个都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贪官,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当读完水浒传,我被他们的勇气所震撼了,他们为理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传颂,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去拯救国家,去复仇,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歌颂,去传唱。这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在我心中:俺们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济贫的好汉,更是我们历史上的好汉!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五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这本书故事情节曲折,人物特征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大宋内忧外困的时期,出了一批英雄好汉,他们就是梁山泊好汉。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也许,就是天意把他们派下来拯救大宋的。

梁山泊好汉其实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忠义、勇敢、团结等。忠义是梁山泊好汉的优点。他们始终都坚持忠义这个做人原则。而宋江则是他们的领军人物,他的忠义无人能比,在他被刺时,同伴们不想让他受苦,他为了尽到忠义,毅然地说不,甘心为国去死,他的忠义已经超越到不分敌我,连对敌人的头领,宋江也照样尽到仁义,亲自松绑、敬酒,好酒好菜款待,令人感动至极。

他们另一大优点就是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劫取十万生辰纲这不义之财时,他们巧扮客商,酒中下毒,使押送的军士毫不反抗,就把这大笔金银送给了他们。在征集好汉们劫财时,没有一个人因为担心后果如何而不敢参加的。在官府追捕时,他们勇敢地冲上前线,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膺愤怒战斗。因此,每一次的战争大局总是以梁山泊好汉告胜而结束。

当然,团结友爱也是他们的另一个优点。为了救出无辜受害坐牢的同伴,他们奋不顾身,努力地杀出一条血路,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救出被困的同伴。正是因为他们团结合作,所以才能无敌不克。梁山泊好汉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们懂得互补其短。比如,在莽撞勇敢的李逵办事时,总会有谨慎胆小的燕青相陪。他们会合理地安排各自的工作,尽其所能。他们把李逵放在陆军前线,把张顺放在水军前线。他们之间也有误会与不理解,但从没冷脸相见,总是心平气和的解决了。在李逵_后,他听到假宋江干出的坏事,便去找宋江。得知真实情况后,负荆请罪。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团结,所以才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集体。

我们应该学习梁山泊好汉,做一个忠义、勇敢、团结的人。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六

《水浒传》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名着,虽然大家读后的感受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水浒传》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3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

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终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仅有两个字:忠,义。

义,能够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够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人,能够不相信神,却不能够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作为祖国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的后代培养成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更富强昌盛的国家。所以,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我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而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是一部历史上有名的名著,里面的忠、义、胆,让我佩服。武艺高强的史进,善良侠气的鲁智深,仗义疏财的宋江,武力高强的林冲……..他们都是为了反对朝廷的腐败政治而落草为寇的。所以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来改变他们的生活。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这是对封建社会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梁山好汉们为什么要反朝廷?是因为朝廷昏暗。朝廷为什么昏暗?是因为贪官。所以他们反对朝廷的昏暗其实是反对贪官污吏,卑鄙小人而已,并不是反当代皇帝。宋江原本是想着“‘为国立功’并且‘博得个封妻荫子’,以图日后‘名垂青史’”但是当时朝廷黑暗,有抱负和才华的人受到小人阻挡或者皇帝慧眼不识人才,因此没能保家卫国;当贪官反够时,又把那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改成“顺天报国”了。

到了后面宋江等人招安,除了个别将士不肯接受招安,其他的都随着宋江招安了,皇帝命令宋江等人去攻打方腊等起义军,宋江等人死的死伤的伤,一百单八将死去六十六个;最后终于打败了方腊,皇帝给愿意接受朝廷封赏的将士们封了官位,大家也就安然过日子了。但是,那些小人还不死心,用水银毒死了玉麒麟卢俊义,用毒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等人。智多星吴用和小李广花荣为义上吊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悲剧地结束了。

现在的贪官也是又多又强,基本上电视每天都要播报抓到贪官污吏的消息,现在的的官都太禁不住诱惑,总是背地里收钱,可是口里却说的很漂亮,真正是说一套做一套的阴阳两面人,毫不差过当时的贪官,在官场行贿受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官场勾心斗角的也很常见;但是,幸好我们党的领导人不是昏君,懂得进行反腐和吏治,我们现在的社会要渐入佳境了。

北宋朝廷当时太黑暗了,官逼民反,才会闹出一场反朝廷的起义故事。那些小人和贪官污吏实在太让人感到愤愤不平,这些小人所作所为警示了后人。我喜欢史进和鲁智深,他们就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这里面,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豪放、仗义、大方、忠孝、仁义.......的品质,让我受益颇多,我也要学习他们的品质,做个优秀的学生。

读过《水浒传》,不禁感慨万千……。

看梁山第一头领宋公明,开始觉得忠义两全,然后又觉得他真能忍,其他官员欺负宋江,宋江也不说一句话,不反抗一次。可是事情出现了转机,晁天王为报答救命之恩,好心好意让宋江坐第二把交椅。从此,吴不离宋,宋不离吴的局面开始了。

宋江是个有义的人,可是又为何又做出架空晁盖,毒死黑旋风等不义之举呢?很简单,宋江是个小小芝麻官,没什么梦想,能在江湖上混个“及时雨”“山东呼保义”等称号就已知足。但之后上梁山,做了副寨主。权力大了,想法也就膨胀起来。还想弄一个忠义两全的高境界,所以总想着招安。

宋江也是好汉中最不洒脱、最不自由的、每每捉来的有名望之士,宋大哥总是有着三部曲,一是喝退绑绳的小卒;二是亲自解绳;三是鞠躬倒茶。真能网络人心,也不嫌麻烦。可见,在创业之期,宋江还是“他时若隧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

说道洒脱还数二龙山老大鲁智深。打镇关西犯官司,是为了救一对并未有交情的父女。之后当了二龙山一把手,相邻的还有桃花山和白虎山。这两个山头与二龙山绝对不在一个层次,但鲁达并没有兼并山头的意思,何等洒脱!再之后,武松要跳槽,不跟二龙山干了,鲁提辖顺水推舟,理解了宋江的“招降”。

晁天王一看不高兴了,这不是明摆着抢老大的风头嘛!负气要带兵打仗,又中毒箭身亡。临死之前,说谁抓住史文恭谁就坐山寨之主,但晁盖也不想想,那么多头领都是宋江招来的,叫别人当众头领能乐意吗?可怜晁天王,白手打拼的梁山泊,都拱手给了宋公明,可悲!可叹!

宋大哥一门心思想招安,能够说吴学究起了极大地作用。吴用真阴,乃真小人也!晁天王在世之时,他远晁亲宋,二把手和三把手联合对敌晁盖。还有朱武,朱武的本事和吴用差不了多少,可人家智多星排天罡第三,朱武呢?别说第三,连天罡星也没混进去。神机军师当初可是少华山坐第一把交椅,为什么不能得到重用呢?很简单,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吴用唯一可抗争的仅有朱武,于是,把朱武调到卢俊义的手下,卢俊义是副手,不敢,也不能与宋江抗争,朱武明白有聪明也没地方使。梁山招安,朱武找公孙胜求仙去了。

而吴用、花容吊死在宋江墓前,林冲郁郁不得而终,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而鲁达、武松这等莽汉,反而明哲保身,善始善终。

当然,最聪明的还属燕青,没有受到迫害,挑着一担金银财宝走了。

宋江的确是忠,只可惜愚忠,还害着一帮弟兄上刀山、下火海。只活得二十三人。

是非功过,难以评说。

这个暑假我看了很多书,比如说唯美的红楼梦,奇幻的西游记,扑簌迷离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些脍炙人口的书。

其中我最喜欢,最吊我胃口的则是水浒传,你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水浒传吗因为水浒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那时是奸臣当道,官逼民反,但各位好汉们还是为民打抱不平,拔刀相助。就是这样,各人的反抗变成了群体的抗争,而自从晁盖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梁山泊便成了“不怕天,不怕地”的好汉的天下,而被百姓称为及时雨的宋江也在题了反诗之后上了梁山。宋江整顿山寨,广纳人才,三打祝家庄,大破高唐州,让水泊梁山威名大震。他还建起了忠义堂,高挂“替天行道”杏黄棋,并聚齐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一齐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在当今社会上,我们许多人都没有他们这种勇气和志气,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很多人看见这种,不仅仅不会觉得义气,反而有些人还十分害怕,我觉得我们学习上也要有这种精神,要敢于举手。

其实我们也很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平静的生活,吃穿住不愁,让我们珍惜每一丝幸福吧!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七

为战胜芒砀山的妖道樊瑞,公孙胜向宋江献上了八阵图。

什么是八阵图?唐代诗人杜甫写“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说的就是这个八阵图。这是当年诸葛亮在长江夔门,按易经设的石头阵,据说该石阵是由六十四堆石头组成。

宋江以八阵图的阵式,向樊瑞发起了挑战,樊瑞的道行比不得公孙胜的道行深,双方一交手,他的左膀右臂,项充和李袞便做了梁山的俘虏,宋江对项充和李袞晓以大义,两人就降了梁山。

项充和李袞愿说服樊瑞也入伙梁山,果然,樊瑞不但降了梁山,还拜公孙胜为师。后来,樊瑞同朱武一起辞官,随公孙胜云游去了。

樊端与公孙胜的缘分正是在此时结下的,但功劳又是记在宋江的名下。

这一章的重点不是“公孙胜芒砀山降魔”而是“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这件事本同晁盖无关,段景住盗马是要献给宋江的,这看似无关之事,却藏着晁盖对宋江的怨气,自宋江上山,凡战事都同他无关,凡事都是宋江做主,人们渐渐地只知有宋江而不知有大哥晁盖。

所以,晁盖是借题发挥,发誓赌咒,不打下曾头市,誓不回山。

凡战应有备,有得谋划,切不可赌气而为。

一气之下的晁盖,点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等二十个头领,带五千人马去了曾头市。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这曾家的势力并不能小视,看曾家市是怎样一番景气。“周回一遭野水,四围三面高商岗。堑边河港似蛇盘,濠下柳林如雨密。凭高远望绿阴浓,不见人家;附近潜窥青影乱,深藏寨栅。村中壮汉,出来的勇似金刚;田野小儿,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轮棍棒,妇人惯使刀枪。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尽人强马壮。交锋尽是哥儿将,上阵皆为子父兵”。

赌气又求胜心切的晁盖,恨不得一口吃掉曾头市。曾家正是利用了晁盖的求胜心切,设了个骗局,林冲识破了这个骗局,可晁盖不信,还是入了圈套,陷入埋伏,结果晁盖脸上中了曾家教头史文恭的毒箭。

刘唐、白胜救了晁盖,阮氏三兄弟和杜迁、宋万护送晁盖回梁山。看看,这些都是晁盖的旧部。余下的部队也被曾家打得大败而归。

宋江和吴用经历过三打祝家庄,也曾派戴宗打探曾头市的虚实,为何就不管不顾了呢?晁盖此役,没有军师随行,也无援军,只派了戴宗做个探子,那也是形同虚设,晁盖中了毒箭也没有得到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晁盖被宋江算计了,他早晚会死在宋江的手上。

回到梁山,晁盖不治而亡,临终前,留下遗言,谁杀了史文恭,谁做梁山之主。

晁盖为何这般留下遗言,恨宋江也。

晁盖一死,宋江如丧考妣般的痛苦,並不管梁山事务,实是恨晁盖遗言。

在吴用等众人的劝说下,宋江在没有杀了史文恭的情况下,还是坐了第一把交椅。凭宋江的武功,二辈子也杀了史文恭,按晁盖遗言,宋江是永远也坐不了第一把交椅的。晁盖临死给宋江出了一道难解的题,这个难题到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才算解决,真是费了一番周折。

晁盖一死,宋江就全盘控制了梁山,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为晁盖报仇,而是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然后将权力做了一次调整。至于为晁盖报仇一事则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这是吴用的诡计。按当时梁山的势力,打下曾头市,杀了史文恭也不是问题,但宋江怎么办,他能杀得了史文恭?能对现晁盖的遗嘱吗?只有缓一缓,这一缓,却连累了一个人,这人是卢俊义。

宋江将晁盖至于死地,然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实现了梁山的政治转型,这一章是《水浒传》的大关节。

水浒传六到十回读后感篇八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描述了一位位英雄好汉惩奸除恶的事,《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很容易让读者记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十回到十五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光耀飞离土窟间,天罡地煞降人寰。说时豪气侵肌冷,讲出英风透胆寒。”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将领,人人都是好汉,个个都是英雄。那歃血为盟的情谊,一醉方休的气概,真是让人佩服。这就是《水浒传》,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水浒传》这部小说,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格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要我说,《水浒传》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传》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在《水浒传》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书写。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可是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高俅,一个臭名昭着的泼皮无赖,在故事一开始就占用很多笔墨描述他如何因会踢毽子取悦人做了堂堂太尉;相反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能指挥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却因比武赢了高俅举家逃亡遭追杀。越是这不公的社会地位竞争描述,越激发了读者的同情与情绪波动,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此后一群英雄曹盖等人使用智多星吴用的计谋,让身为押司的宋江也落草为寇,群起反之,这“官逼民反”的写作思想变渐渐的透露了出来;“怒杀阎婆”、“景阳冈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火烧祝家庄”、“大破连环马”、、、这一群群个性鲜明,有血有肉,重义疏财的梁山好汉们,渐渐在社会上有了自我的一席之地,他们招贤纳士,劫富济贫,攻打贪官,且所到之处军规严谨,接济百姓,在民间传为佳话。

可能你会惊叹,这可是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述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景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明白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我,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我内心的想法,在创立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我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杀到江边,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梁山的好汉绰号也不少,比如说:宋江绰号:及时雨。李逵绰号:黑旋风等等,这些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这些好汉令人感到惋惜呀!这一百零八位英雄都是被奸臣逼上梁山的,也是被奸臣所害的,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被高俅陷害,差点丧命,才被逼上梁山的。这些英雄好汉被我们写进了书里,被我们写进了脑海里,永远都忘不掉的,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可有的人情愿问人民当牛马,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会把他们跌倒,那些给人们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替天行道!

《水浒传》真的令我回味无穷呀!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述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到达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透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好处。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反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到达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