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骆驼教学(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6 10:04:03 页码:9
最新小骆驼教学(通用11篇)
2024-01-06 10:04:03    小编:曼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骆驼教学篇一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7) 朗读这段话。

小骆驼教学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哄”“跛”意思。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收集骆驼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一、猜谜语,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谜底:骆驼)

2、介绍骆驼

3、谈话激趣:在沙漠里发生了一个有关骆驼的有趣的小故事,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让我们一起来学《找骆驼》。(板书课题《找骆驼》)。

二、整体感知:

1、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2、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出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呀。

3、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细读理解:

(一)第一部分: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骆驼有几个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谁来先给大家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

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

4、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二)第二部分:

1、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我们可以有这么几种学习的方法:(1)填表:看见什么,知道什么 批画: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2)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曲线画下来。

2、学生自学汇报: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教师板书: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蜜右米;牙齿印教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不一样的快来改一改。教师: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3、看书、看表格、看板书自己说说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用上“因为??所以??”

4、如果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5、自己再把这几句话读明白了!男生读看到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6、教师指板书,看这就是老人的观察!这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得到的结果。(板书:观察 结论)现在,让我们也做一回聪明的老人用动脑思考的方法想老人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7、教师追问:

看,老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动脑筋思考进行了推理,(板书推理)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

(三)第三部分:

1、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没有? 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句子)一读就过教师:从哪个词语,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果然,)那让我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2、想一想,演一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3、教师启发:说一说(言之有理即可)

看,遇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样。老人给商人与指点,商人也找到了丢失的骆驼。学了课文,你想对商人说些什么?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应用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六、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找骆驼

看到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啃过的树叶上 留下的牙齿印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小骆驼教学篇三

教学时我遵循了语文应回归文本的教育理念,力图融教路、学路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儿童情感...

1、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中心人物,在集体生活中也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哪儿都好,谁也不如自己。通过教材以及教师的引导,再加上课件、等辅助手段的教学,不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向学生渗透:看问题要全面,在欣赏自己的同时还会欣赏他人。即: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理解老牛的话。

5.1第一学时

新设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骆驼和羊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带上动作齐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出示动画,请学生配音读课文。

(分小组配音读、分男女生配音读、师生搭档配音读)

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证明自己比对方强的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生回答。

2、这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自己来感受。

3、分别进行个别读,比赛读。

4、出示课件:

(骆驼一 ,就 ,说明了 。而羊却 前腿 墙上,脖子 ,还是吃不着。骆驼一看,心里想: )

带着上面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5、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强调“说明和心里想”有很多答案)

6、学生朗读出骆驼的骄傲。

7、配乐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9、读出羊的洋洋得意。

10、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羊的洋洋得意,读出骆驼的狼狈不堪。

1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里面的一组反义词,说说他们要怎样做才是对的?

(三)拓展练习

1、如果骆驼和小羊来找你评理你该怎么做?

2、续编故事《骆驼和羊》

6 骆驼和羊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6 骆驼和羊

1第一学时 新设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骆驼和羊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带上动作齐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出示动画,请学生配音读课文。

(分小组配音读、分男女生配音读、师生搭档配音读)

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证明自己比对方强的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生回答。

2、这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自己来感受。

3、分别进行个别读,比赛读。

4、出示课件:

(骆驼一 ,就 ,说明了 。而羊却 前腿 墙上,脖子 ,还是吃不着。骆驼一看,心里想: )

带着上面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5、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强调“说明和心里想”有很多答案)

6、学生朗读出骆驼的骄傲。

7、配乐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9、读出羊的洋洋得意。

10、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羊的洋洋得意,读出骆驼的狼狈不堪。

1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里面的一组反义词,说说他们要怎样做才是对的?

(三)拓展练习

1、如果骆驼和小羊来找你评理你该怎么做?

2、续编故事《骆驼和羊》

小骆驼教学篇四

《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图文对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

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情绪必然高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色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第三环节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顺序学习。看,看图。说,说他们干什么。读,自由读课文。找,在读的过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词语。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骆驼吃树叶的轻松和羊吃树叶的辛苦,并让学生表演羊吃树叶的动作,从而感受骆驼的得意。通过找动词和表演来理解羊吃树叶的辛苦和吃力,让学生明白只有用词准确语句才会生动。

在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第四环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谈谈是高好还是矮好。然后听听老牛的观点。最后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峰骆驼或你是那只羊,听了老牛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个环节。

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结合日常生活说,这样能引起他们对事情的反思,学会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让他们能唯物辩证的分析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都是有优点的,世界上没有全优的“完人”,也没有全劣的“庸人”,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精华,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15。

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羊矮好?

小骆驼教学篇五

1、复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3)请你用不紧不慢的语气,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问。

2、继续学习第10自然段。

(1)齐读“至于……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说话。

3、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4、总结。

(1)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5、课堂练习:《作业本》3、4、5题。

小骆驼教学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应培养的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理念:

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

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引入:

(三)明确学习内容。

(四)进行新课:

1、了解作者: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1)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名著导读p234——235的内容,再次加深《骆驼祥子》一书内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2”的情况,交流中互相学习:

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

4、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使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感受:

(1)大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一章内容。

(2)全班一起交流阅读体验,结合“前置性作业2”进行,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

5、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从而把握《骆驼祥子》所要表现的主题:

祥子的命运如此悲惨,你认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他个人的原因?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提示:可以就书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祥子的爱情婚姻等方面谈独到的深刻的体会。)。

五、教后反思:

1、学生的前置性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课前做足了功夫,所以为课堂上的交流阅读体验打好了基础,使学生在堂上有备而来,有话有说。为了使学生能够扎实完成前置性作业,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四人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每天让学习小组的组长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阅读与批注工作,每天去检查阅读与批注情况。若发现学生有不自觉的表现,我会去引导与跟进,使学生自觉去阅读并做好批注。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交流:

一是小读者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学习他人是怎样去做批注,发现自己去阅读中可能忽略的地方,比较对同一内容的理解自己与他人有何异同,在比较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体会到了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的一种成就感,得到了心灵上的一种愉悦。

二是全班同学的交流。全班同学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由于“前置性作业2”学生做足了功夫,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作品的解读,而且解读的角度非常广泛,基本上能够从人物的刻画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环境的描写等方面去谈。这样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走进了作品,是真正的自己的阅读体验,而不是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这样做也是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更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热爱名著的阅读。

3、注意体现“教少学多”教学理念。“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教学观,告诉我们要改变师本状态下的“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靠学生的学习本能,借助学生先天的悟感和情感,尽可能地自主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注意做到敢于从“台前”的“有为”走到台后的“无为”,把全面依靠“教”转变为全面的依靠“学”,引导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所以看起来我在教学过程中讲的并不多,我只是进行必要的适时的点评与引导,把学习的广阔的空间与充裕的时间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这一教学环节。我做得第一步是“大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一章内容”,这个工作由于没有让学生在课前去商量好,所以在堂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另外,对作品的深入感受,只选其中的一章想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假如我设计让学生选两章的内容,而且是有对比性的——三起三落前的祥子和三起三落后的祥子,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对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源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小骆驼教学篇七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小骆驼教学篇八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

3.质疑。(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板书:商人、走失、找、问、老人)。

2.检查字词认读。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

(1)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读。(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

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组)先读读老人说的那段话,然后讨论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交流汇报。(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2》课件)。

3.进行填空练习。(出示填空课件)。

4.朗读指导。

(1)(师引读、生接读,同桌互读,齐读。)。

(2)同学们当你读到知道的时候,你该用什么语气读?—(越读越高兴)。

过渡:当商人听了老人的一番指点后,他能找到骆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果然)下面一起来看看画面(出示课件)。

5.(出示说说议议课件)同学们故事中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收获吗?(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老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许多奥秘。)。

过渡:同学们,骆驼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骆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下面请欣赏图片。

五、欣赏图片——沙漠里的船(出示课件——音乐伴奏)。

六、资源共享(机动)。

七、总结(看板书小结)。

八、作业(出示要求)。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丢、找、问)。

商人————————————————老人。

(指点)。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小骆驼教学篇九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小骆驼教学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骆驼。

判观。

小骆驼教学篇十一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article/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