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0:48:03 页码:13
最新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精选18篇)
2024-01-12 00:48:03    小编:雅蕊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种农药化肥原料的滥用,导致土壤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制约着当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恢复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1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消极影响。

必须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土地流转是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土地流转与土壤污染防治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生物、物理等途径的影响,从而对土壤的结构造成破坏。另外,土地流转之前已经发生的土壤污染往往在土地流转之后才产生影响,这也会对农业生产、人畜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界定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责任,是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过程中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传统土壤污染在防治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很多新型的土壤污染问题。比如:农药的施用。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提倡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是很多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会大量施用农药,使得我国的农药施用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农药残留有一部分就会随着大气的沉降而落入土壤中,还有一部分则随着地表水深入土壤,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加重了土壤污染的程度。化肥的施用。虽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影响下,很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农家肥的使用,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农家肥中重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如果农户盲目的使用农家肥,不但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农膜的使用。大范围的农膜利用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则更加的直接和严重。机械化作业。由于机械的作业过程必须要使用燃油,而燃油的废弃物遗留到土壤中必然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同时机械化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也会造成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机械化作业的应用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另外,随着规模化农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户采取大规模单一农作物种植的模式,不但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危害,如果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话,将会严重的破坏大面积土壤的生态环境。

1.2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积极影响。

必须制定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农业规模化经营效率的稳步提高。而这也就为土壤污染的监管和防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就土壤污染的防治而言,前期的预防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污染后的治理。只有在规模化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对土壤污染的实时动态监管。一旦发生了土壤污染事件,也有利于统一的治理与整改。随着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提高。现阶段的农户,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很多农户在使用农膜的过程中,都从以往的就地焚烧转变为循环再利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先进的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下,而发挥出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农户为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烘干机作业过程中扬尘向空气中的排放,就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自行设计了简易的除尘室,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不仅有效的降低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利用除尘室也降低了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周边居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这种生产第一线的农民智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由于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现象已经呈现出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也制约了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土地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地污染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污染防治效率的稳步提高。所以,在大力宣传农业梯度污染防治法规时,必须引导农民以“治理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积极的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必须对土壤污染的监管与监测予以充分的重视,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根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技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和修复措施,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效率的全面提高。另外,土壤污染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积极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中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执行主体必须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国土部门共同承担;相关措施的实施必须自环境保护部门发现土壤污染事件之日起直至整个事件调查完毕之后。

2.2利用农业发展进行土壤污染防治。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前提。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规模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规模化管理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智慧农业推广的力度,如果可以将土壤污染防治与我国智慧农业推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土壤污染监管机制,那么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事件,同时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损失,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3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激励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自身具备的智慧和动手能力,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农民的生活与土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大力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农民自身的智慧以及动手能力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其自身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国家相关部门则应该加强其在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成果,必须予以政策和物质上的激励,积极推广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对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会推动农业经营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自身生活品质的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土壤的支持,虽然我国现阶段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筹备和酝酿的阶段,但是相信在未来,我国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必将会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1]陈龙.完善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xx.

[2]林萌.关于防范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若干思考[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xx(06):7-9.

[3]何晓龙.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xx.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二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当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发展缓慢,面临着诸多威胁,如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短缺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清除这些威胁因素,落实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1.1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不断的破坏,地球上很多物种在不断消失,而且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物种遭遇灭绝。多样性的生物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逐渐走向灭绝,将会给地球带来世界性的灾难,这对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1].

1.2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

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等,还有一些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挥发物,导致目前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3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淡水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我国有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水污染问题,很多企业为了生产和发展,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向河流中排放,导致河流中的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4土地面积的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

由于一些物理现象如水涝和沉陷、化学现象如污染以及盐化、还有风蚀和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土地面积在不断退化。除此之外,还有土地的沙漠化问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上亿人口受到了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面积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让中国的粮食生产量大大减少,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2.1实施自然生态保护战略。

自然生态保护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加大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全国人民生态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自觉性。2.引入科技技术,加强对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研究[2].3.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行政规章以及法律法规,并且将这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各个地区的责任部门和组织机构。

2.2实施环境污染防护和治理战略。

环境污染防护和治理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1)改变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我国传统污染治理强调末端治理,这种末端治理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在我国的污染治理上并不适用,我国使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污染,产生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在污染物的处理方面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并且还要消耗很多的物料和能源,其次,我国的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如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这些环境污染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3].因此,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人员首先的转变治理观点,可以从污染产生的源头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杜绝污染产生,还节约了治理成本。(2)对现存的相关规章和法律进行修订。有效的规章和法律法规能够推动污染的预防,而错误的规章以及法律发挥会阻碍污染的预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很多与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污染防治,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应当对这些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通过加强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成功治理污染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再根据我国当前的污染现状制定出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3)鼓励环保部门参与到污染的预防之中。污染问题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尤其是环保部门,如果污染防治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污染的防治效率,还能降低污染的防治成本。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研究和制定离不开环保局,如执法监督、检查许可、制定标准、污染防治指导以及审批等,如果污染防治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污染防治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实施预防技术的革新计划和预防信息社会化。预防技术的革新能够对污染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是技术援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污染预防信息的社会化推动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污染预防之中,如公共团体、地方当局和地方团体等,既起到了监督作用,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威胁。笔者站在一个高中生的角度,通过本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三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对于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怎样采取适当措施来整治河道污染问题,是目前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先列出河道污染与水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和治理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当今社会环保理念的广泛深入,人们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爱护。

1.1控污工作开展相对较为困难。

工业发展初期,工厂难免会排放污水,这些污水一旦汇入河道,就会污染水资源,给水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尽管甘肃省的水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但是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治理方法单一,再加上污染程度不同地区存在,所以甘肃省的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面对水环境和河道污染问题,如果要想实现真正彻底的有效治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则需要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水环境加强治理。

1.2生态护岸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治理观念比较滞后,与新时代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合,而传统的陈旧的河道治理措施,则牵制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在河道治理的生态护岸方面,技术还比较欠缺。制约生态护岸技术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河道设计方面,缺乏长远性与有效性。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滞后的护岸技术应用效果并不显著,但是新型的生态护岸技术应用范围却比较小。其二,生态护岸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有专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实践来增长经验,弥补不足,不仅要确保生态护岸技术的安全性,而且还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效果。

2.1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首先就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甘肃省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程比较大,所以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河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把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放在同等地位,这样有助于转变传统落后的治理理念,将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与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安全与资源的统一。

2.2落实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单元,同时使网格内需要重点排污的企业落实到人的方面,初步形成由点到人、由横到边、由纵到底和由面到县的监管格局。二是严把环保审批关。要重视对源头的治理过程,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或产业政策的项目都不予审批,从而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加大督察督办力度。以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整改为契机,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督察督办力度,针对查办过程中的问题,下达督办通知,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积极借助新闻媒体、网络等传媒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扩大宣传面,增强环保宣传效果[1]。

2.3生态护岸,截污控污。

在生态护岸的实施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根据所制定的生态护岸规划方案,认真负责地落实多项技术要求。相关部门更需要推动新型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在河道截污控源治理方面,务必进行充分的科学调查研究。当前,河道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主要内容是进行工业与生活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工业污染的影响最大。所以,务必根据达标方案的分析,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控污与截污的处理,还可以通过采取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避免污水流入河道。除此以外,政府务必加大污水管理力度,对当前部分严重污染的企业加强管理,引导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专业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对生活垃圾中固体污染物的资源再利用。

2.4加强河道清淤工作。

对河道的管理务必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科学的处理措施,加强对河道污染物的清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工农业污染程度,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应将方案落实到人、到单位,层层传导压力,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达到水环境与河道综合治理的目标。

2.5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对于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整治,人民群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肃省的不同河流都流经多个乡镇,因此河道保护与沿线居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十分关键。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务必要提高人民群众投身环保的积极性,促使其加入水环境保护的.行列,使每个人都能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管理部门也要积极进行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将其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从而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使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实,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

3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有利于排洪泄洪,更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水污染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所以这就要求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规划,运用新型生态治理技术,加大对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效果。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四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已经推进中国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作为多元实体,首先要达到环境保护的功能,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生活在舒适、便捷、健康的环保要求之中,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设计中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需求,为保护城市居民的环境需求,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提供环境保护的需求,在城市换季艺术设计中增加观赏性、休闲性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设计,使城市空间在环境保护中得到创新,提出创新的设计,使城市的环境保护达到减少和打破城市生活的压抑,使城市居民减轻心理困惑,这样就能够达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在和谐满足的绿色环境之中。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五

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稀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针对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讨论。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各种资源的使用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非常严峻的,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但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良好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资源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资金保障。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各国发展进程当中都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社会问题,工作难度比较大、实现途径比较困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1]。

我国疆土面积辽阔,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是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数量占到了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5,所以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远远达不到世界人均资源的平均水平,这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相关工作不到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很多工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很多工业产业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资源使用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对资源的节约;我国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很多重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废气、工业残渣各种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便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被破坏的环境就难以恢复到健康状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2]。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2.1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矛盾性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强制有效的约束力,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但是我国的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这就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很多时候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资源节约问题,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政府很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此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一些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着漏洞,比如在排污收费制度方面,收费标准不规范、不统一,没有对污染物进行严格的分类,在收费的时候容易出现较多问题[3]。

2.2 企业经营者对环境保护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对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所产生的污染物会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很多企业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对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不科学或者是不合理,没有将其收集进行统一处理或者二次利用,污染物中包含很多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理方式不正确,就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会降低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会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3 保护环境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积少成多,有序进行。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很多人的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生活中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各种生活废品乱扔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经济在得到有效发展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在一些生活水平较高、水电资源供应充足的地方,当地人们没有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匮乏和紧缺,在用水、用电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4]。

3 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协调工作,正确把握工作中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对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将环保节能问题考虑在内,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环境特点,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调整;其次,应完善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收费标准,针对污染物乱排放现象,应该进行严厉的惩处,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应该对其进行整顿或者直接关闭;最后,在资源分配方面,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3.2 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做好生产管理和污染管理工作,在加强环保力度的同时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严格规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控制好各类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对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3.3 发挥民众参与的力量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人们更加追求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的社会氛围包含三个主体,即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的,只有结合民众的力量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环境的保护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在生活提高环保节能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生活小事出发,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去。

4 结束语

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很多冲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民众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才能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六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中特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3营造良好环境。海北州作为青海省4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地区之一,更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围绕低碳这一核心,推动旅游走向深入。一是要有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多措并举,保护好原生态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建设和经营。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涉旅安全、市场秩序、卫生防疫、“三废”排放等突出问题。搞好城镇和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城镇居民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海北旅游生态环境。三是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就应通过技术手段使景区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4加快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和民间资金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会、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游乐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区域内交通、通信、宾馆、饭店等设施档次。继续实施城镇风貌改造工程,形成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城镇建筑特色。同时,加强对城区、景区及沿线周边镇、村的整治、改造与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农(牧)家乐精品,促进农牧业与旅游互动、城镇与乡村互动,承担为景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减轻景区内资源承载的压力,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2.5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海北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七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依旧占有极大比例,仅仅依靠燃烧对煤炭的利用率极低,这无疑是对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发了业界广泛的对提高煤炭利用率的研究与探讨。在此背景下,煤气化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大范围推广普及。对目前常见煤气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煤气化工艺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分析。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往因过于关注工业生产力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粗犷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让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逐渐深化。在新形势下,一种新型对煤的利用方式–煤气化工艺,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在煤气化过程中,凭借煤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为气化反应供能,燃烧部分煤炭获得热量并集聚在气化炉中,通入水蒸气进行分解反应,与煤炭不完全氧化并生成含有大量氢气、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体,达到煤气化反应目的。

2煤气化工艺介绍。

2.1固定床气化。

通常,固定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最高可达4mpa,常以直径在6~50mm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的气化炉内气体流速缓慢,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1.5h,在气化过程中趋于静止。固定床气化对煤种活性、灰熔点及热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且炉型较小、气化能力较弱,主要针对于以褐煤及次烟煤为原料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合成气。

2.2流化床气化。

通常,流化床气化工艺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从常压到2.5mpa,常采用6mm左右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流化床气化工艺的炉内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气化介质流速较快,煤粒在气化过程中停留数分钟并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气化介质之间保持相对运动状态。流化床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种的活性、灰熔点要求相对较高。其代表工艺有常压温克勒炉、htw、krw等工艺。

2.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工艺是煤气化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气流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1300~1700℃,操作压力从最高可达6.5mpa,炉内气体流速极大使得煤粒在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与气流呈同向运动,且全过程仅在炉内停留数秒钟。气流床气化工艺对煤种不高,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最典型的代表工艺即为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德士古公司在利用天然气及重油、渣油为原料进行合成气的生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工艺采用浓度60%左右的水煤浆为原料,除褐煤不能作为原料外还要求煤中灰分含量要求不超过20%,产生的合成气中有效成分含量可达80%以上;壳牌公司在渣油气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独具特色的洁净煤气化技术。

3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

3.1灰水系统。

在气流床气化工艺的生产过程中,灰水系统蒸汽是其主要废气来源。在生产中采用汽提塔提升的方式在进行工段转换的同时灰水系统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处理。

3.2加压固定床鲁奇炉废气。

加压固定床鲁奇炉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包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焦油含量较高,且含有氨、氰等有害物质。在对这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时,目前通常采用办法是通过对废气中的酚、氨等物质进行回收,加之汽水分离的方式将焦油、氰等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将其作为冷却水的一部分并最终输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3固定床气化工艺废气处理。

固定床气化工艺中存在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主要是煤气水处理汽提气、煤气水分离膨胀气、及一些泄压排气等。对于固定床气化废气,普遍采用氮气吹出及气柜收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必将继续长期作为我国工业及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对于煤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仅仅依靠治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最主要的策略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同时,应提高煤气化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使其能良好的适用于高水、高硫等品质较差的煤种,解决品质差煤炭的利用难题。提高煤气化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煤化工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5结束语。

对于煤气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除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对现有的三种煤气化工艺进行升级改进,实现煤气化工艺的清洁生产,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八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自从矿产资源开发以来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不合理的矿山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破坏作用。而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还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前期建设中的失误进行弥补,对问题进行修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又同时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国家发展规划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又好又快,不能走西方国家发展的老路,不能重复先破坏后修复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就注重环境的保护。矿山建设也一样,它所造成的问题主要造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开采方法不够合理规范,另一方面是对开采后的废料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工作单位与工作人员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开采过程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到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

1.1目前矿山建设中的破坏性影响。

矿山开采主要采用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然而这两种开采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矿山开采会对地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特征,严重影响植被覆盖率。而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其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恰当的开采行为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地表坍塌也就是塌方的危险,地下水位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对矿石开采后的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环境,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上。其中,有一部分废石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引发自燃现象,并释放出对环境或人体产生伤害的气体。除此之外,挖矿井所产生的废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1.2对其重要程度的分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甚至起着决定作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更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环境问题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矿山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无疑是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也影响了经济。环境不仅仅是针对当下时代生活的人,更是对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后的人类而言,他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矿山建设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源枯竭的问题,对地表环境,对土壤、大气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几乎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

2.1合理处理废水,防治水源破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工业用水需求量大,每个人所占有的淡水资源量很有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在矿区就更为严重了。我国矿山酸性水污染普遍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化工矿山和部分含硫冶金矿山。处理酸性水总的原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酸性水的产生,在排放前加以必要的处理以及对酸性水进行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需要不断地改进,将用水洗净矿产的过程尽量减少,减少所需要的净水用量,有足够技术支持的可以采用封闭净化的技术。对于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同时存在于矿山,可以进行酸性水和碱性水中和处理,节省环保费用。另外,可以采用其他物理方法对治理酸水。废水处理方法也应该得到改善,尽可能地减少废水的排放,或对废水进行再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浪费,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无论是排放还是再利用都需要对废水进行一定的处理,这就要求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水源,矿山往往接近于水源,污染了水的源头就意味着污染了一条河,一片区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建造封闭性高的工厂,严格控制,严格把关,提高管道的防渗透能力,定期检查管道的破损情况,避免管道中的废水泄漏造成污染的现象。在矿山建设中,要提高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合理处理废水,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2.2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治理。

在矿山建设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粉尘和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空气中弥漫着粉尘,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呼吸道,引发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多多种疾病,粉尘更被称作人类健康的天敌。粉尘和废气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对大气的污染也是极为严重的。由此看来,粉尘和废气的治理也是矿山环保建设中重要环节。对于废气的治理方法是多样的。首先,可以优化动力结构,采用污染小,环保的动力资源,如使用电力、天然气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动力资源,也可依靠科学技术开发使用新型能源,将新能源技术运用到矿山建设中。另外,可以采用尾气排放相对较少的,符合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这两种方法的治理原则是从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也可以安装净化尾气的装置,使尾气的排放能够安全,无污染。就粉尘治理而言,通过对粉尘产生的原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加以应对。在作业过程中采用静电除尘,使用旋风式除尘器,或者脉冲布袋除尘器捕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岩粉,不使岩粉扩散和污染作业场地。除次之外,在作业中还可以配合水的使用,可在场地中建设水道,并适当地喷洒,增加空气湿度,以达到使粉尘潮湿,难以在空中飞扬的目的。粉尘和废气的适当处理是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也是对保护环境的责任的履行。

环境保护是矿山建设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往往比环境治理要简单得多,因此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将污染降到最低。哪怕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不能只顾经济利益,忽视道德问题,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竭泽而渔的思想应该抛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标准的新要求。国家、地方出台的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对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限制,减少矿山建设中对环境的迫害。国家、地方、工作单位、工作人员、公众都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1]郑红,董影卓,安冬梅,等。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矿[j].业快报,20xx.(4).

[2]管荣根,顾玲,陈静,等。矿山机械环保问题的探讨矿山机械[j].矿山机械,20xx(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而同时受能源、环保、安全三种因素的影响,对汽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新材料、制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高效、节能、安全、舒适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主要研究了汽车技术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一)低污染物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所以要想做到节能高效,首先要解决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使其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前,石油燃料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都含有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这两种对人体及生活环境有毒、有害的气体以及能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且在空气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这几种气体同时严重威胁着大气层。所以,在设计节能绿色汽车时要考虑到绿色的特点,使汽车排放的尾气尽量环保,这就要充分发挥汽车电动机和尾气处理装置的作用,使汽车在运转过程中能够自行处理产生的各种废气,保证汽车排出的气体对空气没有影响,确保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节约能源标准。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人类更应该学会节约使用资源。在生产汽车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从环保角度来说,汽车生产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当前,我国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必须生产节能汽车,同时也要求汽车设计师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提高汽车自身设计水平和标准,以设计出高效节能的汽车用品,其中汽车的核心——发动机应该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设计要件,通过设计使用制动能回收、优化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以及运用新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等实现节能减排。

(一)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把汽油、柴油、电能混合使用使汽车产生动力的一种动力方式。目前,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有效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的输出功率,有效减少了汽车的耗油量。目前由于发动机存在功率低下问题,所以可以使用电能来进行补充,在汽车发动机低功率运行时,就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强汽车的动力性能。

(二)电动汽车。

传统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等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燃烧时能源不能实现高效利用,而且其产生的尾气对空气会造成污染,但如果使用电能就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电能能够通过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得,是一种天然的无污染能源。电能所具有的这一特性,使得电动汽车可以在闲暇时间充电,从而增强了电能的使用效率,而且电池能够方便回收,以便重复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在大城市电池可以作为单独驱动装置,实现“零排放”。显然,电动汽车的优点是突出的。当然其也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如,储存电能不大,使用寿命不长,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等,这些方面还待日后进一步开发和解决。

(三)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主要利用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带动汽车的运转。氢氧反应排出的尾气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产生的是水蒸气,不存在尾气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热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和传统汽车相比,该燃料汽车在构造方面也实现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氢气生产难度大、汽车续航里程短等问题,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四)创新汽车生产和制造方式。

要想生产出节能、绿色汽车则需应用新型生产与制造环节,就要迅速淘汰传统汽车生产模式,认真研究新时期发展特点,利用新的设计理念,发挥高科技机械设备的作用,生产出具有较高标准的节能绿色汽车。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的要求,我国则需不断引进新技术,力求生产高标准的节能绿色汽车。对于我国来说,只有不断提高生产节能绿色汽车的能力,才能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各界对生产制造节能绿色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投入也会不断增多,我国一定会生产出符合时代特色的节能、绿色汽车。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

从地理位置、水质及沉积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等方面介绍亚龙湾生态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形式及成效,提出对亚龙湾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1亚龙湾概况。

1.1地理位置。

亚龙湾又称牙龙湾,位于海南省三亚东南约30km处,湾内海岸线东起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18°11′53″,109°42′00″),西到白虎岭南端的白虎岭东角(18°10′30″,109°37′21″);湾域南界以牙龙半岛的牙龙西角、东洲、西洲岛外缘和白虎角连线为界,是一个半封闭的天然海湾,东北西三面为陆地所环抱,仅东南面与南海相通。湾顶有宽40-50m沙滩,长达7km,海湾东西宽11.3km,南北长7.2km,海岸线长10.2km,湾口偏东以东洲、西洲两岛为天然屏障,湾中部有东排、西排等大礁石散布[1]。亚龙湾集现代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有“东方夏威夷”美称,亦是我国冬泳、海上运动及海底潜水活动基地,1992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2水质及沉积物。

2015年8月,根据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亚龙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良好,海水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汞、铜、锌、铅、镉、砷、油类、悬浮物等测值均符合第一类海水质量标准;沉积物中铜、铅、锌、镉、总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

1.3红树林。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海岸特有的.珍奇类型,在亚龙湾西部,无名河出口处砂坝背侧,由于这里风平浪静,沉积物细小,以及盐淡水的混合作用,发育了红树林。红树林植物高度1-2m,成片分布,主要红树树种为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老鼠筋(acanthrsilicifolius)、海榄雌(aricenniamarima)、假茉莉(clerodendroninerme)、秋茄(kandeliacandel)等。

1.4珊瑚礁。

亚龙湾海域的东排、西排是2个出露面积不大的岩岛,岛的东南两侧水深、岩陡、浪大,因此极少有活珊瑚生长,而只有海藻及牡蛎附着在岩壁之上。岛的西侧及北侧水浅、浪小,生长了非常丰富的珊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珊瑚礁体。5-6m浅水深为造礁石珊瑚茂盛集中生长区域,而6-10m水深为软珊瑚生长区。亚龙湾海域造礁石珊瑚有12科21属45种,造礁石珊瑚主要优势种有澄黄滨珊瑚(poriteslutea)、扁枝滨珊瑚(poritesandrewsi)、蔷薇珊瑚(montiporadigitata)和火焰滨珊瑚(poritesrus)[2]。

2亚龙湾生态旅游现状。

2.1生态旅游形式。

亚龙湾海域生态旅游活动用海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东排、西排部分,用海总面积11.85hm2,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有潜水、半潜船、透明底船、潜艇观光及水下照相摄像等(表1),均为海洋生态观光项目,海南亚龙湾海底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在其开展海洋旅游活动。

2.2生态旅游成效。

三亚保护区首先在亚龙湾区域建立了“亚龙湾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保护区。”引入企业合作适度开发旅游项目,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尝试实行“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既达到保护区的工作目标,也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入区企业不但支持保护区建起管护站,配备协管员和巡护船只、海上通讯设备等,还积极配合参与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公众宣传教育以及清理海底垃圾、长棘海星(acanthasterplanci)等活动。据近5年统计,旅游公司全年经营天数261-336d不等,半潜观光项目接待游客每年在8000人次以上,潜水项目接待游客10000人次以上。

尽管珊瑚礁生态系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都很高,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损害严重[3]。从目前来看,亚龙湾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好,造礁石珊瑚覆种类多,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旅游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活动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在三亚市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区域、期限、规模和运营方式开展生态观光活动。

(3)公司应配合保护区加强对旅游活动内容、方式、范围和强度等要素对亚龙湾海域环境影响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4)旅游活动应注意对海底珊瑚的保护,游船禁止在珊瑚生长区内抛锚,对于海底潜水观光,潜水向导作珊瑚礁保护知识的培训,游客下水前应由专职训练有素的潜水向导进行珊瑚礁保护的教育,严禁损坏珊瑚和捕捉珊瑚礁生物的行为。

(5)根据亚龙湾片区实验区适度开发的要求,保护管理处应加强对水下旅游项目的控制和游客容量限制,最大不得超过1000人/d,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一

: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采矿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采矿过后环境的治理也成为了一个难题,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切实改善矿山人民的生活环境,国家应当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的力度。在治理矿山的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采用化学技术进行环境整治,虽然这种化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矿山环境,但是这种方法却也存在着众多的弊端[1]。

1.1在进行矿山治理时不了解具体情况影响治理效果。

人们在进行矿山环境的治理时,通常会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使人们在对矿山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应用化学技术进行治理,这种错误的做法会使矿山受到二次污染,加重矿山治理的难度[2]。在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时应当在一开始就对环境污染的种类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理。即使人们对化学试剂的特性及其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依然不能完全的去控制化学试剂的作用范围,使用的化学试剂可能会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并且使污染随着水资源的流动传递到各个地方。

1.2化学处理技术众多无法选择适合的化学技术。

科学家在进行矿山环境的治理时采用的化学技术,是通过将空气和水资源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并且对分离后的水和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再次回放到矿山环境中,在这种处理过程中,化学处理技术和化学试剂的选择是关键所在[3],但是随着现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污染物也在不断的出现,新出现的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这为污染的消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想要消除新的污染,应该对这种新的污染物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尽量减轻因使用化学物质而造成的矿山环境的再次污染。

1.3在化学反映上存在长期反应和短期反应。

选用化学技术对污染的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是凭借化学物质之间的相关反应来进行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可以是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也可以是对环境产生更大污染的剧毒物质,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原料和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在化学反应中如果选用的是易于挥发和易于溶解的物质可能会在还没发生反应时就已经进入了大气和土壤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人们在化学反应的时间控制上无法做到精确,反应迅速的化学试剂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反应生成对环境没有污染能力的物质,剩余的化学试剂开始和新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反应,这种不在研究人员计划之内的化学反应对环境的作用无法进行预测,其反应产物可能对环境无害,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会对矿山的环境造成破坏。具有长期反应周期的化学物质,有在没发挥作用的就失去价值的可能,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事件,研究人员应当及时的发现,在这种意料之外的化学反应对矿山环境造成更大污染时能够截断源头。

2.1在技术的选择上要进行合理选择。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国的轻重工业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轻重工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和有毒液体。在采用化学技术对这种现象进行处理时要注意根据环境和污染物的类型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对化学试剂进行投放时一定要做到准确适量,控制住投放各种化学试剂的比例,使各种化学反应在能够在控制之中准确进行,从而治理矿山的环境污染。经过精确控制用量和使用前污染物种类的确定,即使在经过化学技术的处理后无法将污染全部消除,也不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污染。污染治理人员在研究污染种类后,应该制定出详细的策略方案,使工作的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达到治理环境的最大效益。

2.2在技术上通过研究解决问题。

矿山环境的治理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付出自己辛勤的努力和智慧的汗水。在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多个方面按序进行,例如在进行治理之前应当先对当地的矿山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在需要治理的地方进行取样,在取样之后将采集的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并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的进行记录实验进程和样本的变化情况,这些实验数据会为以后在矿山环境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基础,在得出实验数据后,在较大的实验范围内进行实际的治理操作,观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查看试验后实验区域是否产生了新的污染物。

2.3在矿山的治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绿色化学的使用。

环境治理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到无废物排放的绿色治理,这种绿色治理能够实现废物利用率的最大化,减少因化学反应造成的化学产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治理人员应该大力的推广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一系列的绿色农业的发展,在推广绿色化学的情况下,应结合相应的技术使产生的最终产物能够再次被回收利用,从而造福民众。处于矿山环境的企业应该加大对自身技术的改进力度,加快技术的创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只有在源头控制住污染的产生才能达到改造矿山环境的根本目标。政府在矿山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不遵守法律法规造成矿山环境污染加重的相关企业进行处罚,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督促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政府对矿山环境治理者应当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在环境的治理中乱用化学技术,造成更为严重的化学污染。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矿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后,矿山环境却遭到了污染,这种污染使得矿山的环境急剧恶化。开采矿山后的环境治理与恢复是世界各国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讲出了我国在治理矿山环境采用化学技术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治理人员在进行矿山的治理时对环境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在治理过程中乱用化学试剂会导致矿山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对矿山进行治理时应当对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考察,对化学试剂的应用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做好这几方面才能在矿山的治理上有所成就。

[2]何淼。中国矿业用地法律政策博弈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

[3]滕永波。地下金属矿山绿色产业链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并得到广泛应用,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强化了上述环境生物处理过程,使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由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无论是气体、液体或固体,经过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转化,其最终归趋大多数是水体,因此,水污染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的水污染十分严重,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难题。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应用遗传工程技术构建符合人们需要的微生物高效菌以及具有降解多种污染物功能的超级菌可以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加快降解速度,以增强净化污水的效力。如微生物高效菌能够将氰化物(氰hua钾、氰氢酸、氰化亚铜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利用专门分解硫化物的微生物可以从废水中回收硫磺;利用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超级菌以清除油对水质的污染等。还可以将大量的微生物高效菌凝聚在泥粒上形成活性污泥,用来分解和吸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污水净化后沉积的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目前应用到废水治理中的生物技术主要有:(1)生物强化技术;(2)生物反应技术;(3)生物发酵技术。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被排出,严重污染环境。微生物对污染物能较快地适应,并可使废物、废气得到降解和转化。同传统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湿法洗涤和燃烧等相比,微生物法以其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等优点,逐渐应用于空气污染控制中。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系统,其中含有特定的生物发光菌株。使用该系统可连续监测同一样品和分别确定不同类型毒性。通过分析,从每个频道获得的资料,可得到总体毒性和各类单项毒性的数据。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传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固积、埯埋、焚烧,这些方法会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技术的介入可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处理过程达到了真正的清洁有效,还可优化生态循环;若把处理后的产物作为有机肥料投入农业,又可为人们提供高品质、高产量的绿色食品,构成食物链意义上的又一良性循环。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就开始进行有关高效、快速堆肥方法的研究。至今,欧美各国及日本已开发了10多种机械快速堆肥工艺,其中最著名的是达诺式回转圆筒型发酵仓工艺。国外还发展用蚯蚓床处理有机垃圾和粪便。大型化的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技术可靠,处理效率有保证,适合环境要求。目前,生物反应器式填埋场已在美国获得广泛的重视。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城市生活垃圾的人日均产生量,因地而异,但必须按日运出城市作适当处理。处理的目的是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当前发达国家中城市生活垃圾中作为资源再利用的分率高达40%,其余的部分,最通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法,堆肥法和焚化法。然而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可以改善垃圾填埋生态环境,实现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美化垃圾场自然景,减少垃圾场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速垃圾分解,使垃填埋场地可以重新被利用,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常适合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将垃圾填埋场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利用植物改善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利用垃圾填埋场地和垃圾腐熟土种植草坪。

城市生活垃圾的最新处理技术是生物反应器式持;日覆盖层设置;沉降以及稳定期的结束。生物反应器式填埋场的操作要点包括:垃圾的分拣及预处理;水分控制;lc回流;微生物活性的保持;日覆盖层设置;沉降以及稳定期的结束。生物反应器式填埋场已在美国获得广泛的重视。美国epa于20xx年4月发出征求意见的声明中说“:bl已被承认可能是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一个革新。

结束语。

现代生物技术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强有力手段,它是一种能产生巨大效益的高新技术,与物理、化学技术相比,生物技术具有显著的高效廉价的特点。目前国际上有许多环境生物技术成果已进人商品化、产业化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国家,因此建立一个有利于现代生物技术在环保中应用的良好环境规划、法规和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鼓励和资助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我们也应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有重点地加强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美结合———评《现代环境生物技术》作者柳萍,女,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一编室,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工;e2mail:[emailprotected]tsinghua.edu.cn《江西化工》20xx年第3期“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農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长久的根本。农业的良好发展更是国家稳定久安的保证,保证了粮食储备的充盈。农业发展如同度量衡一样,度量着国家与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的生态保护尤为关键,要适度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态结构科学合理稳步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是要点,不断的改善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二者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是关键。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存在好坏两个层面;生态环境与农业相互关联,二者不可或缺,相互依存。如果农业中粮食产量降低,肯定是因为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的结果。生态环境想要平衡发展,一定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药喷洒不合理,形成生态失衡现象。为了解决虫害的繁衍与破坏,大面积使用农药喷洒成为人们解决虫害的惯用手段。即便喷洒农药可以高效达到杀虫效果,从而却造成了以食用害虫为本的鸟类的中毒死亡情况。与此同时,以鸟类为食其他生物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如果害虫的天敌大面积消亡之后,害虫会更加泛滥猖獗,那么农药的喷洒量更是会大量增加,这样的循环下去,就会形成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问题,最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2.土壤生态结构遭破坏由于耕作方式不合理。如果土壤的结构被破坏了就是由于耕作时不当产生的,比如旋耕方式。旋耕虽然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率,但是却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松散的情况,生长环境不适合农作物。旋耕的方式使得有机物质分解力降低。此方式生态结构破坏后,人们使用施肥来提高产量,时间久了,削弱土壤肥力,降低产量。部分地区出现的土壤沙化以及沙尘暴都是耕作不合理形成的。所以应该合理改进生态环境与农业工程关系。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教育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国家农业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适度保护,做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可以具备生态效应,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想要更好的将生态农业环境改变,就要确保人们群众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到人们群众心中,让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增强群众法制概念,同时是增大环境保护宣传最根本的目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从最根本的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彻底的解决这些污染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垃圾的出现率,依此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与提升,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保证。

2.推行种养结合的结构调整。根据区域功能的定位与现有环境质量状况,合理划定禁、限养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地定畜”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引导农户由散养向集中化养殖转型;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提高特色高效作物比重,扩大秋冬种植面积。开展生姜联作高效栽培技术,加大无公害标准茶园示范区基地建设,加大中药材品种选育,优化品种布局,扩大种植品种数量。

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面积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

4.实施农村的城镇化战略。实施农村过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直接且高效的作用。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口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求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5.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现代农业耕作方式不断变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威胁,种类不断缩减。有许多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人们的衣、食、住、行也脱离不了这个生态圈。在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如果不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止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趋势,人类发展必需的动植物将大大减少,由此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保护重中之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水、空气和土壤。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要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土壤容易受到污染,且自身净化能力有限,因而不当的耕作方式和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影响,土壤质量下降,且容易导致沙化、沙尘暴等。此外,过多的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大面积的井灌则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快枯竭,围湖造田会造成湿地生态失衡等。因此,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遵守自然规律,就很容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要加深对农业工程研究实践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意识。

1.农业工程研究实施的立项和审批务必要强化。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自然环境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对于农业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和审查都应该慎之又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立项和审批的申请资格和程序。同时,要提高农业工程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

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农业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许多农业工程实施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和影响,因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否则将很难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中在给瓜果蔬菜喷洒农药后,就应追踪这些果蔬是否有农药超标的问题,调查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只有建立农业工程实施后的动态评估机制,才能认清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人类长久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认证。只有生态环境进步了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稳定生态环境的同时,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强化利用基础设备、采用科学技术等等来协助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提升,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使得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发挥最大化。

[1]王新宇。浅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j].化工管理,20xx,11:254.

[2]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xx(10).

[4]李宝珍,王一鸣。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4,10(4):1-7.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四

笔者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即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环境教育在基层。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

杨振强,孙铭明.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

薜纪恬.关于生态环境意识的若干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5.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对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调研、分析,阐述了各种主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镀涂层性能、外观效果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和表面处理工作方面的经验,给出了在机械设计中应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金属表面处理;环境保护;镀涂层;装饰。

一、金属表面处理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及工业设备的制造质量也发生了改变,对其产品不仅要求耐蚀、耐用,也要求外观洁净、漂亮,能赏心悦目,甚至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目前表面处理技术已在各种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始终在为金属材料的保驾护航、增值添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显著降低金属(特别是钢铁)的腐蚀速度,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财富,并可通过处理使之获得亮丽的外观。另一方面,表面处理技术还能设法赋予金属各种与电、磁、光、声、化学、机械等有关的新功能。由于材料的功能多半都体现在其表面层上,因而有可能让一些低廉的金属材料经过表面处理而获得耐磨、减摩、磁化、导电、易焊接、化学催化等特殊功能,得以身价倍增。这就是说,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既能为其它加工工艺提供平整、清洁、美观的表面,又能独立地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表面材料。它对制造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涵盖面极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而且这些学科彼此距离相当远,几乎没有谁能精通表面处理技术中的所有内容。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还会有更新的技术陆续不断地加入到此行列之中。不过,象这样一门庞杂而重要的综合性技术,在学术界却长期未获得应用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意在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在表面处理方面的选择方法、原则、应用实例等,希望对各位同行有借鉴的价值,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者要考虑众多的设计要素,诸如:使用性能、机械原理、制造工艺。

设备外观等。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考虑更多的是机械零件的功能,从而就涉及到了零件的热处理要求、表面涂、镀要求等表面处理要求。它们是保证金属零件的强度和表面硬度以及表面质量和外观的重要措施。因此,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金属表面处理的必要性。

钢铁是全球产量最多的金属,钢铁的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可以很容易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制品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各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制造都离不开钢铁,最大的如数十万吨油轮,最小的如细钉都由钢铁制造,但钢铁易生锈腐蚀,所以很早就利用碱使钢铁表面氧化变色,使其变成枪黑色或蓝色,既耐腐蚀又有一定光泽的颜色,但是由于钢铁缺乏着色元素,除了用碱液氧化着色外,很难获得其他的颜色,从而影响了钢铁制品的美观及使用价值,特别是一些工艺品过去都用铜和其他有色金属制作。随后发现钢铁表面可以镀上各种颜色的金属镀层增加了装饰效果,特别是着色工艺技术的发展,钢铁可以先镀上其他金属镀层,如铜、镍、铬、锌等,然后再把镀层着色,使得钢铁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近年来还利用浸渍技术使钢铁表面无需电镀就可沉积一层薄层并进行着色,降低了钢铁表面着色的成本,使钢铁可以做成各种需要着色或装饰美观的日用工艺品。其外形可以做成与铜或铝合金等其他制品一样,因此艺术装饰工艺在钢铁制品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钢铁通过装饰处理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实用价值。

不锈钢的特点是防腐性能好,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材料。但由于不锈钢材料大都使用稀有金属,价格昂贵,差不多相当于普通碳钢的5~10倍。不锈钢和优质碳钢相比强度和硬度都较低,在很多方面不锈钢不能代替碳钢。而碳钢在加工成零件后就要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因此钢铁零件的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四、金属表面处理的分类及其作用。

金属表面处理分为功能性和装饰性表面处理。

(一)功能性表面处理包括:

1.金属热处理,包括:淬火、正火、调质、碳、氮共渗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韧性、耐磨性能等。

2.功能性镀层,如:镀硬铬、化学镀镍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耐磨性、防腐及装饰功能。

3.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滚压、等离子注入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零件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

(二)装饰性表面处理包括:装饰镀铬、镀镍、镀锌、镀钛,还有磷化氧化、表面喷涂等。

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防腐性能和装饰要求。

五、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简介。

1.电镀:众所周知,镀铜、镀锌、镀镍、镀铬等均属于电镀,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镀中存在着氰化物,重金属离子是影响环境的致命因素。

2.化学镀:化学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需要电极新型镀种,其镀层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电镀。该镀种中不含氰化物,重金属离子只要适当控制就可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是国家支持的项目,很有发展前景,是未来取代电镀的环保镀种。

3.喷涂:喷涂的种类很多,有高温涂料和常温涂料;有金属涂料和非金属涂料;有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涂料。高温涂料如:静电环氧、聚脂等粉末涂料;无机涂料如:水性漆它是未来喷涂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考虑涂层的性能和环保方面的问题。

六、环保综述。

所有金属的表面处理无一不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只是表面处理的方法不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经过相应的处理,有些方法可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而有些却很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前处理工序一般都需要除油和除锈。除油是碱性的,除锈是酸性的,不论是残液还是漂洗水,中和后生成盐和水,经过适当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添加了一名很有潜力的成员,它避免了油漆涂料有机溶剂等有害易挥发物质的出现,使环境污染得以减轻。

六、结束语。

我国现已成为制造业大国,金属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专业,而怎样选择表面处理既保证质量,又能在处理过程中的排放物对周边的环境污染小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化学镀的出现及发展为金属镀层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无溶剂涂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脂、水性漆等)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表面喷涂行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有不断扩大之势。另外随着废水、废气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处理成本也有所降低。总之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涂镀层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等众多因素,同时还应兼顾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宁等.化学镀镍基合金理论与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2]曾华梁等.电镀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程秀云等.电镀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4]李异.金属表面艺术装饰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叙述了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了环境保护与企业间的困局及中国国内企业和环境发展潜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引言。

截至目前,确保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只是每个企业必须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也是生态建设、文明发展的要求。国家为了推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稳步发展,确保自然与人和谐发展,对此采用宏观、协调的发展策略,减小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也要求各个企业不断调整产业构造,放弃传统粗放型经济形式,这样才能达成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企业发展牺牲环境,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恶化日趋明显,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遏制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容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国有企业以“经济利益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为主旨,摒弃过去“先污染、后治理”错误思想,从企业发展源头抓起,采取控制污染源、增加企业效益、加大环保投入、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实现企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环境恶化的原因。

环境恶化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具体如:国家经济政策忽视了环境保护要求;地方政府或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造成苦果。

1.1政府过于看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一模式。

事实上,环境保护经常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其首要任务是脱贫,所以很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的重要意义,开始深入环境保护工作。从世界产业革命发展历程来看,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的结果是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环境迅速恶化,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若能正视污染损失、国民生产总值,那么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害。从国内外环境污染与经济建设过程来看,政府在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地位与利益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甚至违背《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国内温饱基本问题解决后,各地都制止了毁草开荒、毁林开荒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也出现了退耕还林的势头,但在工业迅速发展时期,各种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骤升,很多国有企业将利润作为目标,没有遵守《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决策人员缺乏经营资源的意识与危机,恶化的环境未得到改善,新的污染问题又出现。

c)部分企业以“边污染,边治理”为宗旨,视利润为根本目标,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与环境理念。利益高于一切,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发展无法协调的难题。综上,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利润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它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权衡两者关系,从根源上牢固树立环保观念,为长期发展作规划。

3国内企业和环境发展潜在的问题。

3.1企业循环经济滞后。

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发展中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视经济为第一位,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或放置于环境中。部分企业开始从城市向农村与郊区转移,因农村在环境检测上不够专业,致使田地、河流、空气遭到严重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企业配置较完善的污染物治理设施,企业不愿投入更多资金。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障碍。

3.2工业三废没有及时得到控制。

从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三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发展。企业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旨,提高废物处理及利用率,推动环境保护与企业和谐发展。但很多企业忽略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技术与设备成本高等都是制约企业高速发展的因素。企业为节省成本存在侥幸心理,致使污染废物没有及时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3.3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机制还未得到完善。

目前,国内生态环境面临着资源紧张、污染加剧、生态退化等问题。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有效机制被提出,但生态文明需要依赖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模式调整,需降低产能利润控制污染,这样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构架与经济目标,企业无法实现利益平衡,同时也阻碍了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对此,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实现环境与经济利益协调发展[4]。

4推动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4.1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循环经济的提出,其对象是传统经济建设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部分与资源浪费,同时也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充分体现。其工作目标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设计与规划,形成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废物利用、资源共享,让相关资源得到充分使用,让企业达到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的要求。为了达成生态环境、社会、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作为根本目标,然后再对生态资源进行最合理、科学的使用。

4.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优化环保技术设施。

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是如此。针对工业三废问题,企业必须增加投入,严把技术关,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借助监督、检查,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建设与发展。同时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对不合理企业进行查处并整顿。另外,企业要合理优化资源,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合理环保工艺与技术要求,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减少资源消耗,并做好废物再利用工作。

4.3做好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

从企业发展源头上确立相关制度,做好监管工作,树立危机意识,及时清除潜在隐患,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的思想方针,形成一套可行的制度标准。对于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环境恶劣影响的企业,企业相关部门应作出惩处,这样才能让保护生态环境从企业内部抓起,牢牢夯实环境工作的落实工作。

5结语。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为了生存环境更美好,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时刻做好预防工作,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与企业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推进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5]陈宇,杨翠柏.论《能源法》环境保护价值及实现进路———以完善企业环境责任规范为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3):52-59.

文档为doc格式。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七

化工污染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化工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化工企业要加强环保意识,完善对生产加工的管理,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强对生产程序的监督,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全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管理部门,完善对企业生产环境保护的管理。本文阐述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

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的发展,持续永恒的发展,必须重视环境,如果某个国家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长久下去对国家的经济一定有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和平的年代,世界各国经济都在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不力,对人们各方面都有一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周围环境不好,自然环境退化,影响人们工作的心情,必然人们会产生不满情绪。

1.各地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加大财政收入,支持化工企业的入户。

化工行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化工行业布局性环境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企业已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和饮用水源的安全。

2.化工企业的污染转移现象明显。

国际向国内转移,发达国家因这些行业污染严重而缩减产量甚至不生产,国内市场因此快速增长并以出口创汇居多,最初多分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山东等。国内区域间转移。随着对环保感受和认知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认识到污染的代价,在大型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换的基础上,重污染产品又开始了新的转移,从城市到郊区和农村、从东部到西部,如农药正在从浙江和江苏的苏南向苏北转移,铬盐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

3.政府职能部门环境监管能力不够。

根据全国环境风险排查情况,已有化工项目的直接监管者大都是地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新的化工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仅占1.7%,由地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审批的达77%。地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往往缺乏化工企业毒性污染物的监测仪器和合格的技术管理干部,面对数以万计的化工企业,其监管能力远远不够,客观上给企业违法创造了条件。

1.环保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

有些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下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按标准进行,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很严重问题。现在很多化工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生产,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治理与自己关系不大,认为环境治理主要是政府的事情,对环境保护法缺少认识,在企业宣传中,环境保护只是口号宣传,没有落实到实质,对国家提出“谁污染,谁治理”缺乏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文化普及。据调研,现在很少化工企业成立一个环境保护部门,专门负责环境保护问题,即使有的企业有专门环境部门,但也是一个样子,是应付政府部门检查的。

化工企业应该在政府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引下,成立自己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让其领导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大问题。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治理需要时间是漫长的,用来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树立人人环保的决心,增加环境意识。

2.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政府要相应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我国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法规文件不多,尤其对一些化工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处理的相应法律文件不多,今后政府部门要多出台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让一些化工企业的老总,环境保护的高压线不用触,一触到立马清除其行业,让化工企业人人自危,不要有侥幸心理,自觉处理好自身企业的环境问题,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让全球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的强力保障。

3.化工生产对水与空气污染严重。

化工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有些化工企业的生产,对环境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能不生产,比如石油化工,造纸等,但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水如何处理能变成合格的水,这是一些学者研究的课题,目标要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使废水得到合理应用。废气要经过净化,达到合格标准,在排放空气中,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与废气的排放有很大关系,现在全世界都注重废气问题,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加大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希望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一定会把废水、废气治理好,变废为宝。

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在化工企业中,政府要引导企业领导对环保的意识,一个化工企业只有领导真正重视了环境污染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本质,全世界一年有多少工人在环境不达标的企业工作,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有的甚至死亡,要在职工中加强环保宣传,意识到环境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2.健全与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主管部门要多出台一些环境保护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对化工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触犯法律,一定要严办,把环境保护问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开展经常性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违法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达标排放。

环保投入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做到增产减污。首先,要加大环保投入。石油化工企业要利用各种形式筹措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其次,要利用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对还未建立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的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测,确保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4.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对污染源的监管、监控中,应考虑对毒性物质如一类污染物、苯系物等特征因子的监控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总量控制因子的管理上。应加大对重污染行业的三废治理科研投入,建设国家级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平台,如染料、农药、有机中间体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多年来进展不大,应依托有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进行产品与配套的治理技术开发。坚决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和装置,制定化工各行业环保准入条件;化工企业改扩建项目须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减污”或实现区域削减。凡是区域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的地区,应控制新上任何增污项目,以改善环境质量。

总之,目前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越来越重,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现场检查频次,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取有效的手段,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十八

1完善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产业结构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在这个阶段,相关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市场的供求状况,充分发挥林业的发展优势,寻找商机,进行林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国的领土面积宽阔,但是东西南北的地理条件差别较大。因此,要想有效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则必须了解各地的地理特征,把林业的产品开发和发展与各地的条件优势结合起来,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把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文明统一起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林业的保护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要对此生态系统进行经营管理则必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传统的.生态系统的管理都是进行问题的单独治理,比如水资源的保护、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植被的还原等等,把环境的保护项目分离开来,没有做到生态保护的统一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再利用和再生,林业的发展建设必须立足于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此为指导思想,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治理措施。

1)抚育间伐。树木生长到一定的年龄和范畴,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就需要进行抚育间伐,这样才能更好调整林木的分布、改善生长空间,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抚育间伐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2)更新方式。从中国现存的政策可知,中国只承认卫生伐、抚育间伐和更新采伐。因此,这就更加凸显了林木的自然更新作用,然而森林的自我更新速度较慢,需要依靠人力进行人工的天然更新。

3)封禁保护。新树木在种植后要进行全面的保护,因为对于幼木来说,其生命力较脆弱,需要进行封禁管理。同时,要加强防护林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幼林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意识到“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除此之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可以派遣森林警察或者雇佣若干群众组成护林专队,保障森林不被乱砍滥伐、居民不纵火烧山,牧民不乱放牧,全面防护森林。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森林保护条列和政策,规定林地的砍伐期间,在不影响幼林的生长的前提下,对外开放,对居民的伐木、放牧等行为进行统一管理。

2探讨和完善补偿制度。

历史实践证明,中国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补偿,而当前中国林业补偿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离完善机制的建立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林业补偿所需资金大,而当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所占比例过大,难以在资金上给予林业补偿以充分的保障;第二是林业补偿在补偿依据、补偿来源、补偿数量等核心问题上仍未被社会所承认,这直接制约林业补偿制度的实施。

科技在不断进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经济实力的较量,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了林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如果,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见青山绿水,那么森林的保护就变得刻不容缓。因此,国家应该号召人民群众关爱一草一木,各政府部门针对中国林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且对林业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