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8 02:15:05 页码:12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精选19篇)
2024-01-28 02:15:05    小编:碧墨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份总结,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在总结时,我们应该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推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现对这个学期的课改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爱学生,让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

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处处为人师表,关爱每个学生,特别照顾和关心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不歧视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机会,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不自暴自弃,还能让他们在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使每个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从而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产生爱的情感,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具备远大理想,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并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各人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成绩又比较稳定的同学,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则不能盲目地过高要求他们,过高的目标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有很多的害处,有可能使他们心灰意冷,对学习不再抱有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设置疑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时刻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从而进一步诱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比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极高的表现欲,而开展比赛教学活动恰好能把学生的表现欲转化成学习热情。

(中国大学网)。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二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气氛。

设置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机智题”(猜中猜),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索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在引入新课let’s talk中,我将图片背对学生,让学生猜“what’s he like?”,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又丰富了自己的表达能力。“he’s ____ and ____.”

二、注重口语交际,保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合作互助活动。在进行交际“who’s your ____ teacher?”“what’s he/she like? ”“he’s/she’s ____ and ____.”时,我利用小组对话交流,看图描述,戴头饰交流等方式,使其洋溢于真实的活动氛围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

三、拓展训练,丰富言语。

知识掌握的实效性在于运用。再对重点句型的拓展上,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和老师,朋友,家人的照片,也可借助教师提供的照片,进行对话,这样,学生的思维思路打开了,并与旧知识相连,能自动的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

回顾本节教学,感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能较好的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并能通过自己的创编来与同学进行交流。但在成功的同时,也不免发现了课堂中的缺陷:有的同学因为基础差,虽想说却不会用英语进行交际,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

一、加强层次教学,让优等生再次提升新台阶,后进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敢于在课堂中开口说,发现自己存在的“小天地”。

二、借助小组活动,提高活动实效,让学生从实质上去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在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敢于去开口说,大胆说。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三

1:课前预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预习,一般是在上新课前进行,也就是说,学完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要预习明天所学内容。但是,有的学生提前一单元进行了预习,甚至少数学生已经把全册教材都阅读了,不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预习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记得有一次,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学生生病请假了,病好后到学校上课,我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给他补课,他说:“老师,不用了,这部分知识我自己学会了。”我说:“你是怎样学会的,是谁帮助你?”他低着头回答说:“我在生病期间,自己看书学习的,谢谢老师……。”我检查了他课本上做的“练一练”,全部正确。我看着他,心里非常高兴,对他说:“如果有什么知识还不清楚的,就来问老师,好吗?”他点了点头。另外,通过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课。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学习。我体会到这样做,真的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里距离。

那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架子,想方设法拉近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

2: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途径。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落实我校三环五步教学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这样,才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对教师重新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同时,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落实“四不”原则:(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其实,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要用心去体会、去探索,就会找到一种既愉悦学生的心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当然教师的学识、态度、形象和灵感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学生受到影响。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四

学习,归根到底要靠学生自己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初中生不仅要学好各学科的知识,而且要逐渐掌握独立闯荡“知识世界”的本领。我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一、预习。

教育心理学专家实验统计,学生如果只听教师讲解,事先不预习教材,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25%。如果先预习,再听讲,就可记得所学内容的65%!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对不同的课型,预习的方法应有所不同。对概念课预习的要求是:弄清所讲的内容。思考,明确为什么要学这些概念。有疑,把不懂、难懂的地方勾出,留待听课时解决。

数学规律课的预习与概念课不尽相同,规律像谜语,“谜底”一揭出,就没什么猜头了。教材把解题思路写得明明白白,你如果像看概念那样看教材,很快掌握了“谜底”,思维大门就闭塞了。对于这类题型,不要急于去看解题过程,自己试着独立去解决,如果考虑再三,仍有困难,那么再去看教材。

二、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有清晰的了解。然而教材不可能把每一节课的目的都写清楚,所以就要认真听教师讲解。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项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明确了它与前后左右知识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虽然同学在课前进行过预习,但由于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理解不可能深刻,听了老师的介绍,就可以更加自觉地掌握这部分教材。

在预习中,同学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一般的内容,如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一定掌握得住,特别是,预习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之处,还有待听取教师的讲解以求得解决。在听课的方法上,一要紧跟教师的讲解,防止“掉队”,有的同学某处听不懂,被“卡住”了,于是就老在这个问题上思考。而教师并不会因为你一个人不懂就停下来帮你释疑,他继续讲下去,当你从沉思中“醒悟”过来时,发觉教师已讲到后面去了,自己掉了队,漏听的这段内容影响继续听讲。所以,今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死盯着一点去思考,不妨在书上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把它存疑,先继续听课,待下课或课间空隙时间,再向老师或同学求教。二要处理好听课和笔记的关系。不少同学很注意课堂笔记,但所记多半是书上已有的内容,由于记记笔记很费时间,难免影响听课。初中课堂学习主要听教师讲,认真思考,适当记笔记。书上有的,一般的解题过程,都不必记。对于书上没在的,老师补充的内容,某种巧妙的解法,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适当记一点就可以了。三要争取多发言,锻炼自己。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或上黑板板演,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不要轻易放过。有的同学爱好面子,怕答错了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或担心同学会笑话自己,这些顾虑是不必要的。学科学习要有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三、复习。

家里的`东西得放在固定的地方,用起来可以随手拿到,不至于到处乱找。数学系统性很强,更需要有条理。平时学习的知识往往有局限性,比较零碎。例如数系发展不能一步到位,先学有理数,后学实数,把初中数学分割成两大块,复习时就得把它作为一项内容来学。又如在有理数范围内学了因式分解,待数系发展实数,就应该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可这时教材里不再安排专门时间来学这个内容,复习时就得把它作为一项内容来学,这样就把有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学习,就可以学得更深刻,更完整。据心理学家研究,刚记得的知识,过一小时就会忘记一半,一天就忘了三分之二,一周遗忘了75%。所以,学习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每天课后先要回忆当天学习的内容,把它们弄懂、弄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作业。有的同学没有这个习惯,课后只知道做作业,把课本仅仅作为练习册使用,这是不好的。有的同学复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猜题,主观认为老师会考的就认真去看,可能不考的就麻虎过去,这种侥幸的心理要不得。数学知识好像是一根长长的链条,一环套一环,很难说哪一环重要,哪一环不重要,一环一断,整个链条就断了。当然知识也有轻重之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得串点为线,聚线为面,面中显点,以点带面。

复习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有的同学计算容易出错,复习中就要克服急躁情绪,沉着稳重。具体计算时,一步一回头,边算边查,步步为营,还要注意速算和巧算。演算最好框好,注上题号,以便复查。平时要记录下自己考试、作业、答问中的错误,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办法,复习中要抓住这些错误不放,该看书的看书,该问老师的问老师,该加强练习的加强练习,逐条过关,力求把自己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解题。

学数学总得多做点题。书圣王羲之写字练干了三缸水,“马家军”威震国际田坛,在高原上每天跑一个“马拉松”。杨乐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他从初二起,中学五年里课外共解了一万多道数学题,被同学誉为解题“神童”。他自已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神童,杂技演员如果不苦练,也会从钢丝上摔下来。”数学大师苏步青为了报考知名的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练了上万道数学题,结果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考了双百分。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团体赛第一名,有人向前教练单教授请教有何秘诀,他回答说:“没什么秘诀,就是指导学生多练一些难度大的题目,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嘛!”

既要多练,又不能负担过重,矛盾怎么解决?

鲁迅先生说过,要变“职业的读书”为“嗜好的读书”。把解数学题仅仅当作任务完成,哪怕解一道题,也会感到是负担,相反,如果对数学很感兴趣,自觉去解题,即使做10道题,也不认为是负担。所以,首先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题的自觉性。

练,开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好高骛远,一味追求难题。当然,思维能力的训练,光靠基本题是不够的,要有多种题型,一定的难度,但这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上二楼的,不上去,老是停在一楼,这固然不对,只能上二楼,硬要上三楼,跌跌撞撞,勉强爬上去,迟早还会跌下来。总之,解题“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因人而异。

数学题数量无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逢题必做,大量习题可通过“博览”达到见多识广。属于基本练习,题型非常熟悉,可一看而过。有些题目并非一目了然,但题型并不新颖,可以抓审题、分析两个步骤,掌握解题思路即可。至于题型新颖、难度较大的习题,则需“细做”,认真琢磨,逐题玩味。

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演绎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归纳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综合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分析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两法兼用?对数学里几种大的解题思路要熟悉,通过解题实践,慢慢总结出经验,摸索出一些规律。

解数学题,往往会在某一步上被卡住,如果要添一条辅助线,拆某一项等等,这个关卡有时久思不解,这时可暂时放一放,让大脑休息一下,打打球,做做其它的事情,过后再来思考,思维可能豁然开朗,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五

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填压式”教学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知识与应试技巧,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指导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效应。

1、相容效应。“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马太效应。教师往往注重优生、强化“尖子生’、忽视“后进生”。因此,教师要防止“马太效应”,即要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的观念。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经验、能力起点不尽相同,要相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能。

3、皮克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用这种效应说明,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希望,肯定多于否定,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稳步提高。

二、注重情商是保证。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念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情商)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却在认知过程中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的作用,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对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苦乐观教育。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形成具有一定情绪调控能力的坚强意志。使之能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同时行为张驰有致、有愉悦感。这就是“知难而进,乐而忘返”。

2、成功感体验。更要注重让学生有成功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愉悦感,保持良性循环。

3、改革评价机制。要注重评价对学生的引导激励的作用,学生才会能动地调节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促使自己全面、主动地发展。

4、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才爱上老师的课,愿听老师指导,善于从老师那学到学习方法。

三、培养习惯是基础。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办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并出于本能,终身受用。大纲也具体地指出,各年级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要加强。再者,要常训练,严要求。

四、教给策略是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科学的学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全面开拓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黎世法教授提的“小学生最优化学习方法”这一学习模式可供我们参考: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必须对这几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各个环节的作用。明确要求、突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学习模式还有发现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做作学习模式等.教师可因地制宜,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定。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人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学法指导要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如,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在指导学生学习听说读写和悟道、明道、行道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展示学法还要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学习策略。比如,科学地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等。

五、培养创造力是核心。

1、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为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2、引发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有争论才有独立思考,有发现才有创新,才有成功的喜悦。只要“发现”、“创新”的标准不是定得太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发现”与“创新”就经常可见。

3、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并且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入手,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此外,艺术熏陶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渠道。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六

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尤其是在讲求积累、感悟的语文教学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对学生来说,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能看出他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朗读能力标志着他的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

但是,我们有时在上课指导朗读时,只注意了学生的朗读次数,往往缺乏具体指导的用语,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也读来无趣,像念经似的,这是不能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确定初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唱歌会根据内容先定调子。朗读也不例外,每次学课文时,我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读课文的感情基调。如,《花木兰》一课中,有一个片断:“她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我问学生,这段描写了花木兰怎样的心情?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出:着急,忧愁,难过……这时,我问学生,你们在平时有没有碰到过令你着急烦恼的事?学生纷纷回答:“有”,我进一步追问学生,当你着急烦恼时心情怎样?说话的语调会怎样?学生会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各抒己见:不高兴,脸上没有愉快的表情,说话声音低低的,提不起精神,心里七上八下的,还会叹气……我会说:好,就请大家带着这种烦恼的心情朗读全文。这样,读课文的基调就定准了,使朗读有了初步的效果。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二、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带着感受不断读好。

注重朗读细节指导环节,给学生反复朗读语句的.机会,一遍一遍地指导,每次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要求,直至进步为止,使朗读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花木兰》一课,有这么一句话:“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

让学生体会出花木兰从军路途的艰辛并不困难,但当我要求他们带着感受朗读时,却全是慢慢腾腾的一个调子,使句子感情不能充分流露出来。我说:“这样的读和理解没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中‘披、跨、渡、过’这几个动词既体现了花木兰比较刚性的性格,也反映了她从军的艰辛,语速要有节奏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开始认真地练习。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我让学生在桌上模拟骏马奔驰的节奏,老师带动,范读引路,使朗读达到高潮。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师生朗读中,结束了这一片段的处理。

三、从教师的指导意识入手,突出“读字当头”的理念。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我认为教会学生总结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他告诉我们,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如果把总结与合作学习紧密相结合,既可以推陈出新,又可以使合作交流优势互补,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一、做好课时小结。课时小结如水池补漏。一般来说,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什么重点、难点,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都作了精心准备和安排,但教学中不一定都能完全实现,有些学生学会了知识,但在他的脑海里是零乱的,没有系统性,还有些同学一知半解,这时的课时小结就尤为重要了。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然后教师把学生所说按照自己的教学重点有条理地板书下来,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些在本节课学习收获有些茫然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就会比较清楚,而且能加深印象。

二、每日小结不可忽视。一天小结如刚打的水泥地面的保养。一位好的瓦工师傅在打完水泥地面后,总是要求一定要保养好,学生学习知识也一样应注意保养。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中,学的知识门类较多,有些知识可能在脑海已留下深刻记忆,但有些知识在脑海里犹如湖面上的一道划痕,很快就会消失,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放学前或睡觉前的几分钟进行知识疏理、回忆--简短地总结一下当天学了那些知识,会收到到很好的效果。

三、抓好每周小结很重要。一周小结犹如夯实地基。人们都知道万丈高楼从地起,作为地基首先应该夯实,这样才牢固。学生学习一周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这一周到底学了些什么,而且没有一点条理性。这时只要你在每周的星期五用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所学写于一张纸上,然后交同桌互相参阅补充,学生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但会对本周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习惯,也会成为很好的学习方法。

五、不可缺少的每月总结。一月总结如水库固堤。为了使水库更加牢固,一劳永逸,就要经常加固水库堤坝。那么学习知识要是经常巩固,它也可以使他们记得牢、记得久。通过上面各种方法的总结,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总结方法和习惯,一月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月自己到底学会了那些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可以直接说,爱动笔的可以写在纸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挑写得比较全面的在全班交流,达到填缺补漏,巩固个人和全班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记忆,牢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他们记忆久远,掌握知识更牢固,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也就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溶于教学之中了。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八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的解读,越来越工具化、格式化,把美的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把美的语言生硬的套在格式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于是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脑海里缺少了美的意境。这样的结局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沉重的警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热爱语文,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语文呢?我想这个问题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本自己的经,都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这里只是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愿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欲望。

师生间具有亲和力,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更乐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教师应做到每堂课都力求在新授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在实际情境下,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兴趣点”兴趣高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抓住了。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灵活的途径来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感悟。这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使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奉献给学生,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法,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广开思路的环境中学习,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以发挥,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

也可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榜样的作用就在于他学有方向。榜样最好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这样有可比性、可学性。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够做到,对自己要有绝对的信心。

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指明学生热爱学习的方向。

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会有成就感,对学习也会更有兴趣。学习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注意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建立适当的目标,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设立与自己能力一致的个人目标。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而失去信心;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热爱学习。

五、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及时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的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序上达到了目标。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强化,这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

这里的评价是指在分数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等级、写评语、表扬或批语等方式评价学生,这种评价会起强化情感的作用。肯定性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种手势,一句简单话语,都可以起到对学生评价的作用。但过度的表扬或奖励,也会减效或失去效力。对评价要富于指导和激励作用。评价对要注意学生心理水平与个性特点,还要因人而异。

总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有了,热情就高了,主动性能力就得到发挥,认知水平就逐步提高。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热爱学习,激发自身潜能,从不同角度挖掘每个学生语文潜能。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九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可见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显得很重要。以下就这一要求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老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与他们谈论学习和一些他们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隔阂,使他们觉得老师平易近人,进而由喜欢老师过渡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其次,我们还要把一些抽象的学习概念具体化。如学习“身临其境”这一个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临其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使按照词典上的文字解释背诵下来,也是很抽象的。教师可以把“身临其境”分解,使之具体化,如“亲身参加庆祝元旦的活动。”“自己独立思考,不是随意抄袭别人的作文。”“亲自到过泉州开元寺。”尤其是在教学作文时,我觉得这一点更加重要,如教学作文《××,我想对你说》时可以这样分解:“我”和“你”所指的人物是谁,想说什么,为什么想说,要怎样说。这样,把抽象的一篇作文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后再启再发,作文给学生带来的难度也就减小多了。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求和欲,变“逼我学”为“我要学。”还有,教师应积极尝试“愉快教学”的教学模式实验。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当然的,还有其它的途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设疑激趣、以奇激趣、情境激趣、竞赛激趣,游戏激趣以及故事激趣等。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课堂变得引人入胜,多彩多姿,达到最佳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一接到老师批改的作业,最心急的是自己作业的打钩有几题,至于自己哪些题目做错了,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很多学生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分析。教师批改后的试卷发到手,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分数或评定等级。成绩高,心里暗自高兴,甚至会骄傲起来;见到“挂红灯”,便把试卷揉一揉,塞进抽屉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都养成这样不良习惯,老师的批改还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的学习还会进步吗?为此,我对全班学生统一要求,今后无论分发哪一个科目的作业、试卷,都要认真地用眼看、用脑想、用嘴议、用笔改,千万不要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尤其是在作文方面,我让学生把老师批改后的作文再次认真修改后又重新写下来,让学生自觉养成勤于修改作文的习惯。当然,其它诸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也要加以注意培养,如课前自觉预习的习惯,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课后巩固复习的习惯,还有细致观察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一句话,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对老师的教学来说是事半功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应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

时光飞逝,四个月的孟店小学支教已结束了,回首过往,从记忆的海滩拾起的是一个个印着孩子们身影的美丽贝壳…….

20xx年9月7日,我满怀期待之情登上了开往息县的大巴。作为自己的第一次支教之旅,临行前的心情是万分激动的,因为我要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并在那里留下我青春年华中具有代表性的时刻,这也将是我此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开端。出发前我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怀着赤诚之情的我,在同寝室人的陪伴下,提着大大小小四包行李,看着她们吃力的样子,我独自暗笑,我拿着几十斤的行李却走的分外轻松。登车前我们在等校车的那段时间里认识了支教队伍的其他同学,他们有来自政法学院的,体育学院的,外国语学院的~~~~~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院系,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给息县的孩子带去新的知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更好的学习,走出小范围,走向大范围。

也许是拥有共同目标的原因,我们的团队成员就好象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一样,相互问候,共同探讨支教的方法等,很快成了好朋友。其实一个团队要想成功的完成团队的目标,首先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互熟知,才能有利于团队工作的协调一致。最终合理高效的达成目标。所以一开始的成功会面就预示着一个完美结局的到来。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胜利时的情景。

汽车开的不是很快,我们谈论的声音伴着车窗外的美景,在我看来像一首首山间民乐一样,那样的迷人,那样的动听。听着如此动人的旋律,单调的车程,我们没有一人感觉到丝毫的无聊和疲倦。伙伴们在车上聊着大学的种种生活,聊着将要到来的支教生活。那时我煞有一种感慨——我们也是一群孩子啊。

1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结束了。到了息县教育局我们下了汽车,教育局把我们一行几十人又具体分配到各个乡,至此我们的支教生活也拉开了序幕。此刻的心早已飞到了那片我们期待已久的“战场”------我们所要支教的学校。接下来我们又坐路口乡中心校的包车,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飞驰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点点雨水的气息扑面而来,煞有心旷神怡之感。并且从此之后当伙伴们回忆起那段飞车经历时,都还有些后怕,感觉像是在坐碰碰车。

吃完饭我随着孟店小学的曹校长又转车去我的目的地——路口乡孟店小学。自从学校的大巴车下来大概又经历了2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傍晚前我们赶到了支教的学校。如果说在吃饭时听到接待的几个老师的话是一个震惊,那么见到我支教的学校时我着实吓了一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小学校舍环境,还有破旧不堪的桌椅板凳,这让我仿佛回到了我上小学的情景,而那已是十几年前。眼前的小学竟还是这般,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是我产生退缩之意,反而更加激发我在这里挥洒热血的激情,想到这里,倍感身上的重担!农村教学环境还是不值得我去乐观,很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农村教学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想就用我的知识去尽力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添光彩吧!

9月8号,是我正式开始支教生活的第一天,今天,我早早的起床享受这天然的乡土气息,我拿着课本走进教室,开始我的第一堂数学课,课间我很高兴地和孩子们交流嬉戏。很快和几个比较活跃的男孩成了好朋友,而且很荣幸的被挂名为“最漂亮的数学老师”。从言语中我知道他们很期待大学生老师的到来也很乐意和我一起上课好好学习。这一天很快的过去了,很多情况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其实这对我们都是一种锻炼吧!就好像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挫折一样,每个人都是没有准备的去迎接的。所以面对眼前小小的困难,更是考验和检验我能力的时刻了。看着学校的老教师艰苦却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既然他们都能坚持下去,生活在风华正茂时代的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教学生活条件的不好呢?想着来支教时老师嘱咐的话,我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努力的做好自己,带好自己的课,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振兴自己的家乡。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要首先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去认认真真的了解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知彼,才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承诺!每周我抽出空来,走访每一位学生,风里来雨里去,没有用多长时间,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已经被我掌握!班级的基本资料一旦摸清,师生之间的关系随之和谐化,有了这样子的保护伞,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也就水到渠成!

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后,紧接着我就开始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上下功夫。首先虚心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取真经,认真地听取老教师讲课时方法的选择;再者我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名师模范公开课讲演,真正见识到名师的大课堂,悉听名师讲课的经验传输,真正领略到名师的风范!虚心学习到一线经验后,结合着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摸索前进!

在我的课堂上,首先讲究的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作为导入语言,作为上课前的“药引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讲授的具体环节中,我主要采取是师生互动方法,采用提问设疑互相交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每每看看学生们一个一个跃跃欲试按按捺不住的样子,我心里别提有多美,比吃了蜜还要甜!课堂上我给学生们充分的空间让谭们自由的发挥,课下我通过和学生们交流,给他们留下许多奇闻异事,将数学英语上的知识和他们的小小好奇心紧密连接在一块,彻底地吹响了他们向知识海洋大举进攻的号角!于是乎,小家伙们通过各种途径探求最终的真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体会到了寓教于乐,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真谛!

平日生活中,特别是周末双休的时光,学生们和我是真正的朋友关系。学生们经常从家里带些特产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的住处!刚来时的时候天气还有些热,看到孩子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心里真是一阵酸楚,热泪盈眶,甚是让人感动,这也因此成为我心中永不灭的一把火!他们是我生命中永恒的瞬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巨额财富,是我奋勇拼搏战胜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

四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一次支教,我带给孩子们很多知识,同时这次支教也让我收获很多,和孩子们的友谊,和校长老师们的友谊,还让懂得了要有坚韧的品性以及面对生活风浪的勇敢与无畏。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别了,我的孟店小学支教生涯,尽管有诸多的不舍,我还是踏上了返校的路。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再见,我会用接下来的时间更好的掌握知识,为此后我的教育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但我永远不曾也不会远离你们,我会在你们不远处看着你们成长,并祝福着你们,必要时尽我的所能对你们进行帮助。这种帮助和付出不是由于怜悯和同情,而真的是出于相同经历的共鸣的召唤和对你们成长成才的殷切期盼。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飞翔吧,拥有无尽希望的孩子们。你们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见证并帮助你们飞翔,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光荣事呵!

在支教前我看认为支教是一个服务他人奉献自我得平台,但支教后,我发现,支教带给我们得远远不只是这些。支教更是一个实践自我,提高自我得平台。

支教中既有欢乐也有艰辛,既有付出也有收获。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看到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下,茁壮成长的我们。小朋友的任性让我们体会到当年教导我们的父母,老师的感受,让我更加理解父母和尊师,让我明白感恩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付出并非都为了收获。

每当小朋友在我们的解答后露出真挚的笑容时,一股满足感,一股幸福感和一股存在感油然而生。在支教时,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志愿者们会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显然合作的重要性体现于此。在讲解题目之时,有时小朋友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需要我们的耐心与坚持,需要我们学会将自己的想法转换为他人容易理解的言语,需要我们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表达沟通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我们也多了一份耐心与坚持。

支教也是一个交友的平台,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互相交流中也建立了友谊,支教中我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支教总的来说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支教在传递爱心的同时提高了自我。希望在这一年的志愿者活动中,我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更多的自我提升,让自己更加成熟!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一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自主探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黒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穷人》一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不写“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段,文章一开头就写桑娜发现邻居寡妇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抚养如何?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如教学《跳水》第4段,学生细读后,教师提问:“船长用什么办法来救他的孩子?”这时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除了船长的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孩子?”这时,学生们有的说:“可以给孩子送上绳子,让他们抓住绳子溜下来。”有的说:“可以在甲板上铺上厚棉被。”有的说:“可以派直升飞机去救他下来。”等等,大家各抒己见,但都停留在用什么办法救孩子上,这时我感到需要适时点拨、诱导。于是,又问:“这些方法来得及准备吗?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跳水是使孩子脱险唯一安全有效的办法。

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

五、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二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8.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三

依旧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我大二的暑假过得挺有意义,因为很荣幸并且很高兴地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20__年青海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青春献青海”,我所在的团队所属是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政法分会。我们一行9人于期末考完的第二天即7月17号的上午八点多就上车出发前往湟源日月藏族自治乡哈城学校进行计划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累并快乐的支教很快结束了,28号上午搞完文艺汇演就把已经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和个人行李物品搬上车,和那群朴实可爱的学生艰难地告别后返回学校。支教时日比原计划多了2天。短短十二天的支教让我获益匪浅,颇有感触。我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第一次担任校学生的历史教师,感觉难度有点大,由于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只有社会课),加上教育的不到位使得孩子们整个水平处在极差的位置,对于原本属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基本历史常识一无所知,到最后不得以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希望以此来促进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经过几天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兴趣。但由于时间的有限,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求知的大门,仅仅能够给他们带去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给他们的暑假增添求知的快乐。

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8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的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3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5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中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午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余的交流,支教队员之间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

青海农村的学生十分朴实可爱,但有时候我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我们到的那天,好多附近的学生闻声过来主动帮我们从车上搬行李、整理厨房和住的房间,我们离开的那天,黑板上写着“老师们别走,我们舍不得”,有好多学生哭了,看着他们的泪花,我心里感觉酸酸的,赶紧逃上车关上车门十几天中,有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饭,有的学生给我们送来牛奶送来蔬菜,有好多学生给我们送礼物留作纪念,有些名字都还不太记得住。在他们写给我的心里话中有的这样写道“林老师,虽然您看着有时候很严肃,比我哥哥还凶,但我还是不怕你,您上课很有趣,谢谢您教我们,带给我们快乐!”有的写说我晒得很黑,像碳,让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带上防晒油,有的写问我要电话号码和qq号,更多的写的是感谢的话和“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明年再来”之类的话嗬,这群可爱的孩子!

当老师很难,当小学的老师,更难。以前我觉得当老师很酷,那么多孩子在家皮得很,一老老师面前就服服帖帖的,我弟弟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骂不怕,打不怕,每次调皮得实在管不住的时候就搬出他们老师来当杀手锏,只要说“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告诉你的__老师来!”保管有效。支教之后我就觉得,当老师不仅不酷,而且很辛苦,给几个班改作业、备课上课就够累的了,课后还得总结反思,还得处理一些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吵口打架、课堂捣乱、抄作业等学生问题,找学生或其家长谈话,反正事情不少,这些都是当过老师才有的切身体会。如果教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那还稍微省心一些,要是教的是小学生,课堂除了上课还得管纪律,课外眼睛还得盯着学生别打打闹闹出事,出件小事苦口婆心罗嗦一大堆,想想这些就头大。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真的,狠难,狠辛苦。

对团队、对团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整了一个乒乓球比赛,活动并不是很流畅,活动中总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搞的我自己也生了自己一天的闷气,我的沉闷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后来经过反思,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活动前与队友沟通不够,以致做活动时队友不是很明白我的意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说话言语欠考虑,也太急躁了些,另外怪我缺乏对队友能力的绝对信任等等。活动之后我反思了很久,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团结和信任。这是这次支教给我的切身体会。此外,作为队里唯一的大二学生,一口一个“学长”地被叫着,我时常感觉到的不是骄傲和得意,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是遇事时的冷静和果断,挂有副队长之名就要敢担当,对于因为自己一天的沉闷而影响其他队员的心情,给团队的团结带来负面影响,事后我深感内疚和抱歉。

这次支教不仅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让我体验了一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的感觉,还近距离地切身观察了青海农村的生活,进一步了解青海。暑期支教让我明白,作为师范生的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距一名合格的老师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更多的锻炼。

在这次支教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支教“支”什么?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和爱。为孩子们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是馈赠于他们最好的礼物。支教,让我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支教,也让我重新思索我的人生定位。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群人。首先,我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队友,是他们给了我充分的发挥空间,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去做,是他们和我一起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变得精彩,变得完美;最后,我要感谢这群大山的孩子,是他们让我们队伍的工作变得有意义,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爱的真谛,是他们让我们的暑假变得充实,是他们给与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次暑期支教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丽而多彩的一笔,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一次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的大学记忆。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四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低效的教育,无论谈多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将是多余的。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法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赏识的作用才能凸显,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教师如果能认真投入地倾听学生的讲话,这不仅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还能赢得信任,引发学生讲出他的心里话,使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赢得教育的契机!学会了倾听,就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我们才能从中找出学生思想的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正确处理好每件事情。

善于倾听,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善于倾听,是拓宽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体现。对学生的倾听,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适度,指出不足加以改正。而对自己的倾听,则会发现真实的自我,明确前进的方向。教师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才能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加以剖析。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他人很难,学会倾听自己更难,因此,我们要善于倾听,倾听来自他人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倾听学生,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表达的时间,要带着长辈般的关怀与朋友般的亲切去聆听学生的倾诉。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用满腔的挚爱滋润学生稚嫩的心田,要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多和他们沟通,能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倾听不仅可以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且会在更加融洽的师生交流中,得到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实施新课程,教师应该学会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

倾听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不仅讲者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听者也要有适当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姿态、眼神及面部表情等体态语来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反馈,也可通过简单重复、适当升华等语言评价来反馈。教师在倾听中应认真揣摸和分析其表达实质,推断出学生的未尽之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意图,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善意的、会心的理解而倍觉高兴。老师在听学生讲话时,应尽量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评价”而倾听,既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又让其可以畅所欲言。要耐心听,不随便打断孩子,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幸福。

班主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像魏书生所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要听老师讲课,老师也经常要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同的学生,心理状况不尽相同,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疏导也应探寻多种途径。当然,班主任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师生之间存在某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他们的心情,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但我对他们写的内容在班上绝对不提,对于他们心中存在的痛苦与迷茫,以评语的行式与他们沟通,对于书面不能表达的,我私下找他们谈,努力让他们信任我,说出心情,对于班上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的,让学生开主题班会形式让大家讨论,形成共识。平时,班主任也要善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言行、喜好、表情。有时在路上碰到,不经意的一次微笑或是平常关心学习的一句简单问候,都是一次成功的情感交流。班主任只要善于寻找途径和时机,尊重学生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馨、老师的真诚,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对集体充满着向往,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班集体才是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才是班主任“无忧”的班集体。

倾听,心理学上就认为,一个人将悲伤、委屈、苦闷等情感通过对自己信任的人诉说而合理地发泄出来,可求得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卫生。学生通过倾诉,把内心深处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等等表达出来,教师则可以仔细聆听,并通过眼神和皱眉等体态语言告诉学生:

“我是理解你的,你完全可以信任我,我愿意分担你的一切苦闷!”

尊重和了解每一个孩子,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更有表达的自由,即使是学生也不例外,善于倾听是尊重学生的首要条件,善于倾听更能体现出现代教育的人性化,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吧!让我们在起倾听中对每个学生实施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作者通联:532503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江中学)。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五

一到二年级的识字课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主要有由成语或词组组成的韵语、新编三字经、儿歌、对子歌、拍手歌、反义词歌等。韵文产生于最初的蒙文教学。出现于《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书籍中。其中的文字并不能连字成词,都是单个的'字,就因为文本的韵脚压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好记。当时的学生,两年后就能达到千的识字量。当时的老师并未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能从生活识字的机率也很少,为什么他们能达到这么好的识字量呢?为什么他们会学的这么好呢?这就是因为汉字本身不表音,而韵文可入耳。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学生可以记得很牢。人教版教材吸收了这一宝贵的经验,在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韵文。每册书基本上安排了8篇韵文,并列为每单元的开篇之作。那么,如何把握好韵文识字课的识字教学呢?根据本人一年来的一系列识字课的研究,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韵文识字课是人教版教材在吸取前人的在识字方面的宝贵经验而编排的。它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愉快地去进行识字。因为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多种方法读或打节拍读或溜读等,这无疑能激趣学生的浓厚兴趣。所以在进行韵文识字课的识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本上进行随文识字。

2、韵文识字课一般都短小,廖廖几十个字,学生很快就能读通读顺基本背诵。这时,老师千万别担心内容很快讲完,学生没事做。所以将韵文当成古诗来讲解,这就误读了韵文的意义。应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次诵读,感受韵文的韵律美。而且,若是选择讲解句义,就把握不好识字与写字的时间,会出现写字时间不够的情况。

3、韵文是中化民族一种古老而质术的艺术语言形式,它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它当成简单的识字课,它除了担负识字写字的任务之外,还兼任着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所以应该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识字与情趣相结合。这样才能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

总之,韵文识字课并非简单的识字载体,上好韵文识字课,能提高学生识字自动化的水平。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六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教会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能质疑课本知识。”三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个“导学”问题,通过迁移发挥其“导问”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突出的“导学特色”是人教社实验版新教材的一大亮点。而“熟视无睹”是人的通病,更何况是小学生。因此这些“导学”泡泡不仅要引起教师的关注,更应该引起每个学生的关注,不能让学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一些“装饰”,甚至“熟视无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重要作用,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质疑。

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三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学会在课文恰当的地方加上一个个“导学”大泡泡,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槐乡的孩子》一课,引导学生在“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旁加一个泡泡写上“为什么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呢?我要往下读读看。”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形象如《我不能失信》一课,引导学生在题目边加一个泡泡写上“这是谁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我要往下读读看。”这其实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二、引导学生加上感悟性、点评性的评价话语,并提出思考的问题,。如《找骆驼》一课,引导学生在“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旁加一个泡泡发出“老人真会观察啊!你能说一说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吗?”这一感叹和提问,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老人说的话,揣摩学习他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引导学生在“你看,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旁加一个泡泡发出“真没想到,中国古代的画家这么了不起!你能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吗?”这一感叹和提问,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课文的内容,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三、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东方之珠”》一课,引导学生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旁加上一个泡泡写上“我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你能找出来多读几遍吗?”,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引导学生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旁加上一个泡泡写上“我发现这个自然段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你能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吗?”这其实是关于写法的提示,让学生从小就注意“总分”段落的结构特点,为习作打下基础。如《好汉查理》一课,在“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不得陪杰西在草地上玩”旁加个泡泡写上“从‘整整’和‘每天’,我体会到了……”这其实是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狮子和鹿》一课,引导学生在课文最后一句加个泡泡写上“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又如《好汉查理》一课,引导学生在课文最后一句加个泡泡写上“联系生活实际,我体会到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教会学生解决课本中提出的一个个“导学”问题,而且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式的规律上,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概括--偿试应用,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作者邮箱:lyl26@。

[巧用导学功能,教学生学会质疑(网友来稿)]。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七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是我在西胡垌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讲课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准备,开始上课得到时候,脑子好像完全不听指挥了。刚开始我让学生翻开课本地14页,地3章的题目会“1~5的认识和加减法”,我顺手就写在黑板上了。这首先就是课题书写不正确。接着新课导入,我要求学生观察教材14~15页上的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的比较仔细,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直观感知能力强的时期,我没有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去开展教学,所以学生的兴趣并不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4个向日葵”“3个花”时,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使用数量词不当的错误并去纠正他。这个问题是我得师傅胡老师提出来的,她指出小学的教学活动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并且贯穿。我有次感到了小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小、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培养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在课堂纪律方面,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为注意到其他同学的状态,没有刻意去维持纪律,导致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这一点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缺乏对同学的倾听。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多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特别指出“xxx听别人回答问题听得多认真啊”,多鼓励多表扬,我相信孩子的好习惯就可以逐渐养成。

听过我的课后,其他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议,我已经记了下来,并且胡逐步改正。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会不断进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八

周末,我们在组织的引导下,以及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带领下,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支教机会,支教对象是__小学的五年级学生。

当我们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__小学时,首先看到的是操场上排队的低年级学生。而后我们按小组进行了随机班级分配。我们一组,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在支教之前,我们做了不少前期的准备,包括海报、教案、资料、故事、单词等。在课前,我们到班级里问同学要了教科书,并询问了她们上课学到了哪些程度的知识。面对走廊里异常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还是觉得准备不足,料想课堂上随时会有突发状况。

开始进行英语课时,在简略的介绍后,我们开始了认单词比赛,抽点同学上黑板根据英文写中文,五年级的孩子们还是很小,依然好动异常。课堂上时常出现吵闹的情况。于是只好领读单词引导大家。

在上课过程中,以及下课后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小组一起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现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家庭、环境等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青少年从小学到中学时期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的人生都至关重要。对于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同学和一些打闹无度的同学之间的不同,对我们自身反省、对教育重要性的体会都异常深刻。这一次亲身体验支教活动,的的确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人之初,无论性本恶或性本善,教育,都是人生最好的洗礼。我想起小时候看的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对我影响深刻,还有一部今年的电影《勇气》,都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家庭、学校、生活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祝愿这些孩子能在成长中获得人生那些至关重要的珍宝。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九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五、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