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9 01:58:02 页码:12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优秀19篇)
2024-02-19 01:58:02    小编:琴心月

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总结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信息。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总结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写出更优秀的总结。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一

面试是招聘选拔的重要过程,通过面试,招聘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信息,以便组织做录用决策,同时求职者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组织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组织。成功的面试需要优秀的面试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提炼出影响录用决策的有效信息。

一、面试的过程实施及控制。

1、准备阶段;主考官通过一些社交话题帮助应聘者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主考官还必须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成功的面试做好准备。

2、引入阶段;主考官根据应聘者的申请表和个人简历等资料提出初始问题,从而引出面试正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多个问题,并给予应聘者充分的发言时间,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以形成一个对应聘者的初步印象。

3、正题阶段;主考官将准备好的各类问题与应聘者对话,详细记录和收集有效信息,为筛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的提问和交流,应聘者具体的个人信息会逐步展现出来,这是面试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

4、结束阶段;主考官除了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外,还需要给应聘者留有自由发问的时间,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招聘双方都应保持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为组织以后招聘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可能性。

二、面试技巧。

2、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步调。

三、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可以通过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职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

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问,并及时做好记录。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诚实、自信心等情况。

面试是招聘选拔的重要过程,通过面试,招聘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信息,以便组织做录用决策。同时求职者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组织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组织。成功的面试需要优秀的面试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提炼出影响录用决策的有效信息。一、面试的过程实施及控制1、准备阶段;主考官通过一些社交话题帮助应聘者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主考官还必须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成功的面试做好准备。2、引入阶段;主考官根据应聘者的申请表和个人简历等资料提出初始问题,从而引出面试正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多个问题,并给予应聘者充分的发言时间,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以形成一个对应聘者的初步印象。3、正题阶段;主考官将准备好的各类问题与应聘者对话,详细记录和收集有效信息,为筛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的提问和交流,应聘者具体的个人信息会逐步展现出来,这是面试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4、结束阶段;主考官除了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外,还需要给应聘者留有自由发问的时间,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招聘双方都应保持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为组织以后招聘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可能性。二、面试技巧1、面试问题设计技巧;在面试前,面试考官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来源可以是应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或应聘者的个人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应聘者过去经历的问题。如你为何要申请这项工作?你认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的上级要求你完成某项工作,你的想法与上级不同,而你又确信你的想法更好,此时你怎么办?等等2、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步调。主要提问技巧有: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清单式提问;假设式提问;重复式提问;确认式提问;举例式提问;三、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不要问带有提问者本人倾向的问题,例如:“你一定……”或“你不介意加班,是吗?”目的是不要让应聘者了解你的倾向、观点和想法,以免应聘者为迎合你而掩盖他真实的想法。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可以通过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职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问,并及时做好记录。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诚实、自信心等情况。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和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社会各界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关注度就更为广泛。在高中教育课程中,生物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生物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运用实验,动用学生的感官系统,坚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新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和策略,加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授课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在新课改背景下,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三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大多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等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例如,宋代岳母因家贫而用柳条教岳飞在沙土上练字,后成就了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小时候因家穷而把碗当砚、刷子当笔、黄泥浆当墨,经过勤学苦练才成就了大书法家,后人把颜自创的刚健有力的新字体叫做“颜体”。古人勤奋练字的感人故事,不仅教会了小学生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还激发了小学生练习汉字的兴趣,坚定了小学生练好汉字的信心,更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强化小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认同与传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从汉字开始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我国古代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文化瑰宝。中国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根据这一点在课堂上可多讲一些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朝鲜文字和越南文字的重大影响,使小学生以汉字为豪,自觉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并主动传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竞赛激趣。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态,通过竞赛的形式,可激发小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还能够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团队精神。例如星级作业、红花作业制等。每次批改作业时都要与学生以前的字迹进行对比,然后给出相应的红星;到学期中和学期末,将学生积累的小红星折合成小红花(每5颗小红星折合成1颗小红花),最后评出星级作业、红花作业。还有,通过小组写字竞赛活动,每6个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写字活动,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愿意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这样通过写字竞赛,每个小组写字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写字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

(三)展评激趣。

小学生书法作品展评,是一条提升小学生写字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书法作品张贴于教室黑板报上面的书法作品专栏里;也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书法作品上交到学校进行集中展评。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可以让其他学生发现优秀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好书法、写好书法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学生主动向书法优秀的学生请教,形成人人学习书法“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校每学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都组织书法(主要是硬笔与毛笔等)展评活动,一批批独具匠心的小小书法家从中脱颖而出;班级之间,可以将各班级优秀的语文作业选出来展评,从各班级选出小评委进行逐一评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在意见薄上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指出来。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展评活动,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树立书写汉字的信心,有助于学生之间汲他之长、补己之短,形成相互学习、勇于竞争的良性学习氛围。

二、教师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生低年级其语文学习主要是靠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进行的。语文教师犹如小学生的父母,行为举止对小学生起着模范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自己上课时的板书、平时的作业评语,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严格按照汉字的笔顺认真书写,养成正楷书写的好习惯,不能龙飞凤舞,马虎潦草。否则,教师示范的负作用就会发挥作用,导致学生的作业书写马虎应付。其实语文教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犹如一面镜子,学生从镜子中学到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要远远大于自己在生活中悟出来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珍惜这面无形的镜子,端正这面有形的镜子,使学生从镜子中逐渐变好。

三、让学生掌握写字的方法与技巧。

写好汉字,仅有兴趣和教师的示范作用还不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写字,首先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观察教师示范时的笔画、笔顺;其次,还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在练字的时候多进行比较、推敲。

例如,教“口耳目”一课时,首先我会让学生充分观察教材中的各种插图,认识插图的形状与特点。然后,我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实物的形状与特点。接着,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书写认识。通过这三步教学法,学生对本课“口、耳、目、羊、鸟、兔”六个生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逐渐能够达到能正确运用的目的。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四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建议。()。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五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如下述讨论的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教学准备策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书面计划就叫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两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阐述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二是对目前教案管理的一点看法。

一、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着重讨论教学目标阐述的问题。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高尔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二、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对教案的管理本身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5分钟的课堂效益。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就是走向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这可能是教学管理的大忌。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需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在头脑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实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导致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在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也就在于此。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是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把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等三类,每类行为的指向、类别及决定因素详见下表。

行为指向。

行为类别。

决定因素。

主要教学行为。

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或需要处理的内容。

呈示行为,如语言、文字、声像、动作呈示等。

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质量,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事先准备程度。

对话行为,如问答、讨论等。

指导行为,如阅读指导、练习指导、活动指导等。

辅助教学行为。

课堂中的学生或情景中的问题。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主要是课堂经验与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学机制。

有效的课堂交流。

课堂强化技术。

积极的教师期望。

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中的学生所发生的破坏性行为或偶发事件,教学效率。

课堂规则。

主要是教师的课堂经验与专业技能,人格素养。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时间管理。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上述只是提供了“一种”描述性的分类框架,还有其他多种分类方法。让教师了解这些行为类别,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能获得的',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然而,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如体育与数学的目标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行为也应该不一样。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同一班级的学生各人的学习动机准备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对每位教师来说,其他四种因素有可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有位教师可能粉笔字写得不好,让她花很多时间去练习,结果也不一定写得有多好,但是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那么她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利用电脑或投影仪来代替自己的板书,她照样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倡导每个教师都应该做这样聪明的人,而不应将种种不现实的要求强加给每一个教师。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一定义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尽管“评价”一词早就在我国的教育文献中出现,而且出现的频率也很高,然而,评价的背后所支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却没有具备,许多人还以为评价与考试、测验没有什么区别。为此,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评价比考试、测验先进在什么地方,它的意义何在?一般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

从评价活动的组成来看,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包括确定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活动、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等几个方面。这里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需要教师具备试题编制技能,而目前由于大量的试题集,有部分教师经常照搬照抄练习题和考试题,导致本来自己应该具备的试题编制技能的丧失,这样的后果是不可想像的。如目前学生学业负担或作业量等问题,其中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编制试题。经过我们的研究,会编试题的教师如果心态正常,一般说来,他的学生课业负担就不会太重。否则,教师自己很少或几乎不编试题,他所教的学生往往负担就过重。

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尽管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但这里只谈技术问题。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必须处理好这些技术问题:(1)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至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由学生在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这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1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教师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做发奖金的惟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我们在高中阶段的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下面就是一所高中采用的学生评价教师课堂表现的量表,仅供参考。

受评学科:受评教师:评价时间:年月日。

等级。

项目。

非常。

赞成。

同意。

一般。

不同。

反对。

5

4

3

2

1

1.该教师备课是认真、充分的。

2.该教师常用举例方式讲清内容。

3.该教师讲课能激发我的兴趣。

4.该教师能随时和我讨论问题。

5.该教师善于发现我不懂的地方。

6.该教师对我比较真诚、热情。

7.该教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我是满意的。

8.听该教师每一堂课我都是有收获的。

9.该教师经常研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问题。

10.该教师上课无迟到、早退、拖堂或无故缺课现象。

11.我欢迎该教师继续给我们上课。

总分。

我认为该老师的主要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建议是:

最后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效教学策略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六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现如今,文化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教育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明确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能力。另外,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生物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教学的乐趣和互动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课堂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知识的概念性极强,需要记住的内容多且复杂,而且相对容易遗忘。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单一传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知道将知识抛给学生,没有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明确教育目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再是培养单一的知识型学生,而是要培养能够自主读书、自主钻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才能保证生物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功能,才能实现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因此,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材注重以学生为本,()重视学习与实际相连,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者,教师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全新的合作者。要达到这种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就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不仅要清楚他们的学习情况,对生物课堂的建议,还要了解其家庭背景,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优化课堂生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首先,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外部环境来改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动物器官的时候,拿活着的小鱼做样本。其次,也可以在班级放置花草树木,让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悬挂生物学家的图像或名言警句,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生物学习的良好氛围。

优化教学方法,做到与实际结合。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也在逐渐进行完善。现如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不再只是一块黑板、一个讲台和一名教师,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显示器、模型等。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道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dna分解”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大屏幕,使其呈现出一个分解的全过程,也可以借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到其内部结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实验与授课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生物学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它的发展离不开生动可感的实验。因此,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是生物学习的载体。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显微镜”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调试显微镜并观察其结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热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改进教育方法,尽量使讲授的内容既丰富又幽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给予层层剖析,把难点变得简单易懂,也可以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生物活动,例如,建立生物学习小组、举办生物知识竞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够促进交流和沟通。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点。由于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以往的单一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新形势,与学生的实际诉求不符。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峦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苏迎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一中生物组)。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七

教师为了实现朗读教学目标,要对教学过程涉及的内容、流程、组织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和调节。这种思维层面得抽象构思,我们称之为朗读教学的策略。

朗读教学的策略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主线策略。

这一策略意指:以《语文课程标准》形式出现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必须以语文课程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在语文课程层面对朗读教学的方向、内容、节奏和成果都进行总体把握和全局性控制,保证朗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内进行。

《新课标》提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同时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1.重视示范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示范指导与协调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要抓好两个点:(1)完整的示范朗读学习过程实质是以朗读为线索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阅读。(2)示范朗读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教师朗读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是在具体的语文课中进行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具体示范些什么、怎么示范,就有了重点、步骤、技巧等。示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纯粹的外显技能和态度,如轻重音、停顿、语气的处理;一是看不见的内部思考技巧。

2.指导学生朗读与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相结合。

(1)指导朗读与阅读相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与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促进的。对一篇文章来说,教师的讲解是剖析,朗读则是综和。讲解是深入到字里行间,分析指点重在理解;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重在感受。前者是“走进去”,后者是“走出来”。只有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丰富阅读课,深化朗读课。

(2)指导朗读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结合。

语文基本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只是其中一项。各种基本训练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应当在指导朗读时,注意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结合,以使朗读效果更佳。

3.明确学生朗读的要求及具体指导。

(1)要求要明确。

朗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否明确。

《新课标》对不同年级的朗读要求不一样,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决定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也应当有所不同。低年级是“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克服的毛病是顿读和唱读,做到不读断句。中年级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随着识字量增多,课文加深,高年级对朗读的要求应放在感情处理的指导上。

(2)指导要具体。

1)遵循《新课标》分层次指导。

《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分三个层次,即“正确的读”“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指导时就应分三步,步步落实,步步提高。

朗读训练是应该分层次的。对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应该遵循从“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的发展脉络,分步骤地培养。

2)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指导。

不同年级的的学生朗读的水平不一样,因此在指导时就应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指导方式要多种多样,常见的指导方式有如下几种:

(1)巧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1)评价语言要亲切真挚。

2)评价方法要多样自然。

3)评价切入点巧妙,点拨语感。

(2)联系语境指导读。语境即语言环境,相同的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渲染情境读,创设情境对于有感情朗读具有得天独厚、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方式。

1)突出形象,展现画面。

从视觉角度,利用图片、投影等方式,为学生展现与课文情境相关的画面,是情境渲染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2)借助音响,激发想象。

文学的意境与音乐的情境是相通的。优美的音乐,奇妙的音响,往往会唤起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伴着奇妙的音乐,走进文字描绘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美好意境的想象,是渲染情境,触动朗读情感的有效手段。

《乡下人家》一课,每一幅画面都是一首迷人的乡间小曲。当夕阳西下月亮升起,纺织娘轻唱的时候。舒缓的音乐悄然飘起,在这美妙的乐曲的旋律中,学生们仿佛看到了乡间迷人的月夜,仿佛嗅到乡下人家独特、诱人的气息。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自然与文字融为一体,与缥缈的月色融为一体,深情的朗读更会带给他们无尽的想象。

5.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感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它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力、辨识力和驾驭力。要搞好朗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辨识力。语感可以促进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敏锐地感知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较充分地领略文章中潜词用语的精妙,培养理解力,从而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表情达意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揣摩比较,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b与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

c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感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综合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我们会发现,教师对自己的朗读教学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每一次指导练习,想干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指导学生的时候才可能既方向正确又有具体针对性。这个结论借用崔峦先生的话就是“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中国伟媒大学出版社。

[2]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3]《小学语文教师》。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八

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平稳过渡,让识字教学变得有效?笔者从识字的途径、方法和效率三方面谈谈体会:

一、保护并延长学生识字的兴奋期。

刚开始识字阶段,记忆的内容相对少,学生也不容易产生混淆,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学习兴趣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这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刚开始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牢牢抓住“兴趣”这一条主线,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起始阶段,首先要认识的字是“学校”、“老师”、“学生”、“牛奶”、“面包”、“鱼虾”、“邮局”、“银行”,等等,这些字的结构、笔画都比较复杂,但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学生在生活中早已十分熟悉,因此,他们愿意学、乐于学,且学得快、记得牢。由此,识字就成为了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达到了变“压力”为“动力”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养成学习好习惯”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用处、乐趣。汉字无处不在,要鼓励学生识记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不认识的汉字,让识字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采取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游戏,力求通过生动、活泼、鲜明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快、更准地识记生字。如:加部首或减部首识字:住―主;井―进;依―衣;形声字比较识字:蚂蚁;叽喳;蜻蜒;蝴蝶;篱笆;蜘蛛;换部首组词识字:渴―喝;识―织;棵―课:

1.自编儿歌识字:“王大姐戴着蝴蝶结―美”;“一匹马闯进门―闯”;“一个人靠着门―们”;“广场里有树林―麻”;“一个人说话―认”。

2.加一笔或减一笔识字:“几―凡”;“从―丛”;“口―日”;“日―白”;“羊―兰”;“吕―串”。

3.教学中自创的游戏:“叫号入座”(x号x号什么字?);“对对碰”(女+古―姑);(雨+相―霜);(虫+马―蚂);(女+马―妈);(央+皿―盎);“超级变变变”(包―跑―泡―炮―抱―饱)。

此外,还有“摘果子”、“识字卡片游戏”,等等,学生在动口、动手更动脑中愉快地学习着。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运用汉字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识字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例如,用学过的汉字组成简单的句子,发布指令“到电脑房。”“男同学做操,女同学跳舞。”“给老师戴上红花。”学生通过游戏,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习了已学的生字,情趣盎然。

教师在识字评价中一改以往的“老面孔”,生动的卡通形象加上激励性的评价语,以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设计了不同的评价语:“你真棒,学过的汉字,你全认识了!别骄傲噢,能自己读故事书、报纸,就更好了!”“你真行,学过的汉字中,你已经认识了x个。继续努力,把学过的字宝宝都记住!”;“你不简单!学过的x个汉字中,你已经认识了x个。再加把劲儿,你认识的字宝宝会更多的。好朋友多了,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方便。”“加油呀,学过的x个汉字中,你已经认识了x个。再多多和字宝宝们交朋友,有了这些朋友,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由此,在评价语的设计中,从学生已获得的成果角度,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发他们更强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取得的成绩,为学生提出了分层目标。此外,还提出了“不比基础,比进步”的口号,把大家较为关注的学生“横向比较”逐渐转向对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利用分层式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二、突破学生识字的“黑暗期”

在学生认字达到250~500个阶段后,他们对已学过的汉字有一个混淆、停止的现象,俗称为识字的“黑暗期”。汉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字,它具有独特字形和结构特征,有些汉字的区分度很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遗忘。此时,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心理上进入畏难、厌倦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律,教会学生识记汉字的科学方法。识字教学的过程不仅教学生认了字,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的形成是知识积淀的结果,当学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这种能力也会作用于后续的识字过程,会使识字任务相对变得容易些,教学内容也更容易为学生消化。

提高汉字出现率,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识字的方法:形近字成串儿记(“人进门,闪闪闪;马进门,闯闯闯;日进门,间间间;才进门,闭闭闭”;青字“青青草儿绿油油,青靠单人变个倩,放上竖心情谊深,添上言字请请请,挂个日子天放晴,佩戴目字眼睛明,加上三点水清清,草字当头菁菁菁。”)编成的顺口溜,更便于学生们记忆。

此外,还要进行有计划且形式多样的复习:

辨字练习:逃―桃―跳;准―推―堆―锥;

熟字连成短句:我看见蚂蚁在搬家。超市里的商品真丰富啊!

选字填空:在―再:下星期天,你还()家吗?我()来。

实践证明,“对对碰”,“搬新家”,“开火车”等对字、词、句的训练游戏,变枯燥的识字复习为有趣的活动游戏,深受学生们喜爱。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识字擂台”,鼓励学生人人参加;“识字大王”的评选,激励学生相学习;“识字乐园”、“百草园”、“每日一句”、“擂主榜”、“识字大树”等,教室环境的布置,使学生处于汉字的氛围中,提高生字出现的频率,其效果是明显的。

三、循序渐进地进入学生阅读的理解期。

识字的最基本目的是阅读和作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根本方式就是再认操作和再现操作,尤其是再现操作。识字、阅读、作文应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来统筹安排。

在阅读中识字,首先感受到的是语言中的语素和词所负载的信息,然后才是它们的书面载体――文字。识字是阅读理解的基础,阅读的目的可以简单概括为获取信息。儿童要达到阅读理解的要求,应符合他们的实际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指读阶段。儿童一开始接触阅读,尤其是刚开始阅读由汉字构成的课文时,教师可要求他们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并要求有声读。在阅读时,其视觉的指向需要借助手指帮助明确指向一个个目标,同时还需要自己的语音反馈或协助手指及视线的移动。

2.口读阶段。当指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就进入了口读过程。这时,学生思维的过程仍然外显,他们还需要借助自己语音的反馈大声朗读来配合视线的移动,但是学生的主要改变是解放了手指,阅读的速度也就比指读阶段明显加快。此时,教师可以初步要求他们尝试以词为单位进行阅读,不再局限于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因此,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节奏感,视觉在阅读中的特殊作用明显加强了。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分辨字形、掌握构字规律的初步能力,对汉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他们在清晰地识别汉字的基础上,也逐渐表现出对一些常用汉字有了初步的特征识别的能力,这时,他们的阅读水平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3.默读阶段。顾名思义,就是仅需要视觉器官―眼来参加“阅读”。学生这时对汉字的熟悉程度已经相当高,字形特征的概括机能以及字形与语义的联系已经相当稳定,思维过程基本内化。

默读的要求相对与指读、口读来说,难度比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分步走:先要求学生稍张嘴不出声地阅读,以降低难度;再要学生不动嘴不出声;训练学生的阅读动作不再受口腔等器官运动频率的限制,逐步加快阅读速度。

总之,识字教学是阅读、作文训练的基石,是学生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平稳渡过识字教学的三个时期,是每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金雷。如何让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j].文理导航(下旬),,(3)。

[2]柳雪花。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5)。

(编辑:朱泽玲)。

山东:6.8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发展学前教育。

近日,山东省下达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6.81亿元,支持各地发展学前教育。

据介绍,6.81亿元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44970万元,用于新建及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配备保教及生活设施设备,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对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幼儿园给予奖励性资助等。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2万元,用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统筹用于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购置玩教具等。此外,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验收奖励资金1130万元,由乡镇(街道)统筹用于本乡镇(街道)的幼儿园。

按照山东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省7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九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互动兴趣效率。

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明明已经讲过许多遍,还是很多人不懂,更谈不上运用。略加条件改变,就束手无策,真让人难以理解。”

学生的抱怨:“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也认真做了笔记,但到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

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教学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思考并在实践的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一道题到底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以前和平时的练习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在备课和课堂练习时要突出对这一点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题,杜绝计算器一类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以前的习惯,觉得运算起来较难,同一道题学生会运算出不同的结果,可谓是五花八门。这时候让他们反复算,最后大部分同学达到结果一致,然后教师再评讲。这样第一次就算对的同学会很有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明显提高了,在拿到题目运算时也不怕了,在考试中由于运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同学也多了,从而数学学习的效率就明显提高了。由此观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与兴趣点。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这件事情真正感兴趣的时候,你无须担心他不会去做。同样,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或某堂课感兴趣的时候,你也无须担心他会不听。

当学生真正听进去了老师所讲的东西,那他一定能学得好,这堂课当然也就是有效的。

比如在讲解一些数学知识理论时,可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讲解,让学生知道学数学能用到实际应用中去,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想学、要学,以求更好的提高效率。

三、确立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目标,不同的方法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相比之下,我们都知道,死气沉沉的课堂肯定没有活跃融洽的课堂效果好,创设新颖的课堂肯定要比平凡单调的课堂效果要好。而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有的学生希望听到知识容量大的课,而有的学生就喜欢老师“吹牛”,将知识贯穿在轻松幽默的语言中。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现在整个教学生活中的,特别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上。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学好。而且,学生在学校里面对最多的就是同学与老师。而身为长辈或者教育者的老师,学生更希望能得到我们的承认以及关心。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听课,愿意积极配合。有一次,我在班上表扬了一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自此以后,他就非常愿意学数学,其他科都不学,就只学数学。后来我又适时点拨他一下,慢慢地,虽然成绩依然很差,可是行为习惯好得多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能听到更多学生真实的意见或者真诚的心声。我平时与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就是与学生的信件交流。因为我坚持每封必回的原则,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把他们的困惑与心事和我交流。从他们身上,我了解到了很多学生的真实感受,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他们真诚的优点,对我的教学是一个直接的促进。很多感人的东西都从我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中释放发掘出来,这种良好关系也让他们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而我的数学课堂也因为有这么真实的感情联动而提高了效率。

五、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教学。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应用知识解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维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反思不光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事儿,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同样需要反思。事实证明,会反思的学生学习进步快,反思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会对自己检讨,会发现哪些知识不熟练,哪些知识还不懂,并想办法去赢得学习的机会。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反思,是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的。

我们所说的课外就是指“课前、课后”,当然还有“双休”。怎么利用“课前、课后”呢?要先在思想和意识上转变观念,重视“课前、课后”时间在学习中的作用。要创造良好的“课前、课后”环境和场所,这是保证课外有效的重要前提。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都要有良好的环境、安静的场所。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可能。正所谓“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在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是学习的。下课了,就是就是我们的自由时间,想玩就玩。玩是可以的,那为什么不在玩中促学呢?在课前课后的玩乐中把学习也轻松地加进来,这样不就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了吗?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前“预习”,为课上的学习做准备,以及课后“复习”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巩固、完善。还有就是为学生提供空间,促进学生向多方向、多角度发展。关于“课外”的问题,各方面讨论的都不多,可能是由于“减负”的关系。所以我的经验和理论就更不足了。“课外”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往往学生的很多问题就是在“课外”发生的。

参考文献。

1、新思考网“课堂教学论坛”。

2、燕国才著《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11)37--4d。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有大面积的时间来复习作文。鉴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不得不让学生背诵同类型的作文以应付考试。那么,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在这儿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首先我们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毛病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不具体,特别是叙事文。而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写。概括叙述多,细节描写少。要克服这一毛病,首先我们要教给小学生一种描写的方法。在考前,我们进行分类指导,强化练习。按照写人、写事、写景来进行分类指导。写人,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首先我们找一篇很差的学生作文,让学生指出文章没有写好的原因。然后由教师领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一边读文章,一边让学生指出不足的地方。特别到那些容易写不好的地方,教师应该特别指出来,给予指导。首先传授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描写。然后,再由教师示范描写,和学生的描写对照比较,让学生明确知道为什么没有写好的原因。在此次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加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有:。

一、添加法,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人物活动中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根据具体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其次是比较法。也就是把眼前的生活景象与相似或者相同的生活景象联系起来进行描写,或者对比、或者反衬,以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再次是修辞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不形象、不生动的地方加上修辞手法,或者比拟、或者拟人、或者展开联想想象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描写方法,也能很快学会怎么去具体的描写一个事物。这样,就避免了文章的空洞。

对议论文,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论点和论据脱节,论据不能有效支持论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论点找论据。然后是怎么把论据写入文章,支持自己的论点。也就是怎么叙述论据。许多学生虽然能找出论据,但却在叙述论据时不能紧紧结合论点展开叙述。为此,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论据展开叙述,让他们明确哪些可以写入,哪些与论点没有关系可以不写或者少写。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把握论据叙述的一般特点。也就是围绕论点展开叙述。

对一般的写景文。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比喻,联想等方法在写景文中的作用。同时,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方法,把握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次序。这样使得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比如,要写花之美,我们要学学生首先明确要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展开描写。在描写时,要通过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来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指导,学生不再感到空洞,写作时也心中有数。

二、扩展法:什么是扩展法,怎样才算扩展法。我们把学生平时作文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那种概括性很强的词语组织罗列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学生写到某种心情,常以“我高兴极了”,“激动极了”,“害怕极了”等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而不知道把这些心情化作具体的动作,语言等。把这些情状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写不形象。为此,我们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然后通过自己具体的言行,把这种特定时间的特定的心情写具体,写充分。我们还针对一种花或者一个景物,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法来进行描写,让他们写出这个景物的特点。比如面对一池美丽的花,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花园里的花美丽极了来展开描写,也可以围绕这一池花长得很有精神来展开描写。我们要求学生从花的姿态,颜色,等方面展开描写。同时我们还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比如花的姿态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或者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来展开描写。有时我们还就一种特有的声音,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来描写训练。由于任务明确,具体,避免了一些无话可说的弊端,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描写能力。这种方法能很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坐下来一起评价。通过修改过程,学生具体感悟描写的方法,体会描写的好处。

其次,重视古诗文的改写。古诗文的特点是精炼概括,为我们创造了美的意境,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用很少的词语,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来进行改写。我们在引领学生明确了古诗文的意境后,就让学生根据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描写,填充诗作的内容。这样做,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脱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能有机联系在一起。阅读不能有效指导写作,使得学生把阅读和写作常常分开。其实,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首先就要还原作品,也就是要把作家所经历的事,所看到的景还原回来,还原到生活状态。让学生知道作家是面对着怎样的一种景象,经历着怎样的一件事情,品作家之所品,想作家之所想,思作家之所思。他们的思想与作家的思想发生同频共振效应。这时作品中的语言似乎是从学生的胸中流出来,他们看到了作者所看到的,听到了作者所听到的。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方法不待教而会,不待学而能。这时,阅读教学的作用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其次,我们还要重视对照比较。也就是说把作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或者站在学生的写作角度来描写书中的内容,看学生能写成个什么样子,然后和作家的作品对照比较,领悟作家是怎么写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在这样的对照比较中,学生能很快学会写作的方法。体会到文章在写作中的高妙,特别是描写的方法。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写作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王向青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北湾学校734000)。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一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

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课上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课上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对成绩不佳者,不轻易给他们扣上“差生”的帽子,当他们的学习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期望、信任和真挚的爱,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取得化败为胜的成功,对学生每一次积极的发言都应用期待的眼神或适度的诱导进行激发,用赞许的目光或适当的表扬给予激励。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的“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心理上的动力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学习的兴趣。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他们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具有独创性,并试图解决问题。教师要利用这一心理特征,预设问题要循循善诱、层层设疑、步步为营、节节出新,最后水到渠成,恍然大悟,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产生肯动脑、爱思维的良好品质。自信才能自强,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没有思维和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四、变式教学的作用。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要通过变化条件或结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现在课本中,有一部分例题的“想一想”是把例题进行变式训练,我们可以利用它切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要让学生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心理,变中求进,进中求通,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

五、思想方法的渗透。

方程、数形结合、转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它渗透到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自觉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适当的代数模型(主要是方程、不等式或函数模型),(2)建立几何模型(或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方程和函数的问题。(3)与函数有关的代数、几何综合性问题。(4)以图象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数与形的契合点。如果能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相互转化,一些看似无法入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渗透思想。

教书育人,教无定法,只要教育者忠诚于教育事业,怀有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愿望,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相信会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形成高效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学习法与能力培养》任勇。

[2]郑金洲《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邓宗福和吴晓燕著:《中考数学专项练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二

摘要:随着初中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基础能力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如何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完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效果。

0前言。

高效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物理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学生物理知识能力、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物理高效教学课堂,从而切实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或者是衡量是通过学生能够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一般是指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知识量的多少和有效性来判断的,过去认为教师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讲知识的认识是对高效课堂的认知偏差。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高效率”,具体的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的知识量。课堂内外的学习负担、课堂容量是其主要的内容要求。其次,课堂效益最大化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是指通过高效课堂对学生受到教学和教育所影响的积极程度,这些主要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兴趣养成等方面。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教学课堂,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渗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高效课堂的开展能够为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思路。通过高效课堂建设,能够促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知识更加丰富,同时在刺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致、有动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认同感,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另外,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学生从自我知识学习需求方面提高对物理学习的自主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根本目的。

3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3.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在体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在主题的确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要素,也就是说小组合作研究的主题是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地方,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质疑的地方,在主题确定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纳入到主题确定的主体当中,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主题。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一个“新”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物理学习方法和途径。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对合作研究后的内容、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是要做到有效交流,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的方式更加强化知识的'认知学习。在《杠杆》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对“用弹簧秤大象体重”为探究主题,对杠杆知识进行学习。先用弹簧秤出大象体重为教学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学生从课堂上找到生活中属于杠杆的工具,然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进行展示,动手操作找到的杠杆工具,选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跷跷板”、“撬起地球”等实物和理论进行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杠杆知识的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提升知识教学有效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验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应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动作模拟和情感渲染等方式创造出一种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够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通过问题开展问题情境导入教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欲望,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探究兴趣,问题能够快速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情境导入“你能说说香薰灯的原理吗?”,刺激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欲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情境导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模拟、演示教材中的实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促进物理教学生活化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重要方式,物理实际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教学课程,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够用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对周围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进行观察,或者是将生活中的物品或者是器材等引导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电与磁》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晚上关灯后脱衣服产生的静电进行分析。同样的,海市蜃楼、雾霾、冬季结冰等现象都可以被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尝试解释、分析探究。例如在《太阳能》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道路上的“太阳能路灯”等生活中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4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比较畏惧的,尤其是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都是很高的,这就导致很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出现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物理教学。例如当前初中生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等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4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和兴趣化教学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黄长述.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21.

[3]魏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4(11):103.

[4]张丽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11):184.

[5]刘超.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5(6):35.

[6]刘佳.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19):146.

[7]李树军.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26):119.

[8]卢树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3):65.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三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明白编排意图、遵循循序渐进、注重解题多样、正确运用迁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作者:毛晓慧作者单位:南通市小海小学,江苏,南通,226015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四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意境深隧、语言优美,而且琅琅上口,是对小学生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熏陶的最佳启蒙教材。但古诗文创作年代漫长,时代背景古今迥异;古诗文语言精练,小学生吃透能力有限,因此,教学中,难以真正让学生触及到作者的心灵,领悟作者的思想情绪,这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一、在历史或创作的背景墙上,放映古诗文。

每一首古诗文,都有其时代背景,有些作品的创作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络。譬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章节的诗,作者“喜欲狂”的心情,正是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得以平息后,人们喜悦至极的内心感触的表白。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吃透诗人喜极而泣的来源,展现安史之乱以来,社会遥望,国破家亡,人民居无定所、饿殍遍野的惨境;在近八年的时间里,诗人一家人一路沦落,过着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寝紧张席的苦难日子,必须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同写于安史之乱张藉的《秋思》这一章节的诗,倘若不在展现这一历史背景上下足功夫,就难以吃透诗人“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繁杂心理。因此,这类诗文,将它们投射于历史的大背景下从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对策。能穿越时空,拉近文本与同学们的距离,让学生更明确的感触其诗人的内心情感。

古诗文的创作的背地都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有据可查;有的鲜为人知,甚至无可考证。故事内容,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动人至深。有记载的古诗文创作背景,为古诗文的教学开展了一幅充满人文情怀的画卷,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有极有利诱力。顺着诗人创作的心路历史的这条滕,谛听诗人创作过程的点点滴滴,能让学生更值得探讨的触及诗人的心灵。

举例:李白的《赠汪伦》这一章节的诗,诗人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汪伦送我情”,表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仅从诗文上看,诗人只是对汪伦送别自己时行为的感激。其实不然,汪伦对诗人的情谊,在送别之前,体现的更为动人。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知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合歌。

教学中展现上述的真情故事,一定能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加深对诗文所表示情感的把控。先发表,后fu费,发表伦文版面预定维信***,扣,扣13247,25251。

二、在相同类型诗歌的幕布上,描绘古诗文。

古诗文虽无清晰的分类,但老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人为的给古诗文归类,或可怜感类,或同作者类,或同景物類等。将一首(篇)古诗文,置于同类古诗文的大背景下,通过学生比读,读出诗情,领悟这一古诗文的经典之处,同时学习一首,带读了一组,增强了古诗文探究的效率。

举例: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章节的诗,诗人以目光送友人,视角别致的表示了对友人竭诚的情感。如何让学生感触其诗人写作的特别呢?教学中,可以选择同为送别类的诗歌,譬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以酒送别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以劝慰友人的措施,送别友人。由此辅导学生更深刻品读出这首古诗的情韵。

又譬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章节的诗,诗人描写了西湖初晴后雨的漂亮景象。晴天是水光潋滟,雨天是山色空蒙,西湖如同妇孺皆知大美女的西施一般,无论浓妆也好,还是素妆也罢,都漂亮无比。

在教学一首或一篇古诗文时,选择好同类型的古诗文比读,可以让学生明确的感触到诗人写作的独辟蹊径,深化了对古诗文的把控。

三、总结语。

总的来讲,将古诗文置于大的影响下展开教学,以经典烘托经典,尤如让学生泛舟诗海,穿越时空,触及诗人的魂魄,更值得探讨的品味到古诗文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曹淑梅.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其突破[j].基础教育论坛,2015(27).[2]季江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学子(理论版),2015(19).[3]杨裕华.浅谈古诗文的情趣化诵读[j].语文天地,2015(27).[4]周彦敏.如何从诗歌中汲取营养[j].语文天地,2015(30).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五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

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

三、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四大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数”与“形”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数形结合是贯穿于数学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主线,并且使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华罗庚说:“数少形时不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道出了数形结合的辩证关系,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中都有一定量的考题采用此法解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用于思路分析、化简运算及推理的过程,以求快速准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运用。

作为解题方法,“数形结合”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形”的问题,引入坐标系或寻找其数量关系式,用“数”的分析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对于数量间的关系问题,分析其几何意义,借助形的直观来解。

“数”中思“形”

画图不准确,忽视考虑图形的整体性,如等价性原则中的例题所示。

在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出现的问题不局限做草图,所以在应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2.通过坐标系做好“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正确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初步领略了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美妙所在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很广泛,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需要平时多注意数形结合的应用,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六

摘要:本文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教学的内涵、原则等入手。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笔者从教多年的实践。围绕着行为常规养成、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差异教学、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的渗透、精心设计和谐的师生对话这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期间也简单谈谈采取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又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许多同学只是为了高考能考好一点的成绩,此外毫无动力,所以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威逼利诱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最后即使学数学,又有很多同学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潜伏于“题海”中,以为学数学就是作题目。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老师应从根本上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从各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用途;数学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确实的脑力的艺术。有效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外,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并有效促进数学思想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应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当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把数学融入他们的生活、融入其它课程尤其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中,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它来思考生活和以数学的方式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说得通俗一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一定的时段内,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的?学完以后对数学的态度是更热爱,未有变化,还是变讨厌了?下面我以三角中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为例来解释一下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如果通过一定时段的教学,(1)最后检测到学生能正确应用公式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求两角的和与差的余弦,则可以称为有效果。(2)如果通过这时段的教学,学生除了能做到(1)以外,还能结合以前学的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来求值,并且会逆向运用公式对三角代数式进行化简,则可以称之为有效率。要有效益,则应在关注学生学会了没有,学了多少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如何学的,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怎么样?本课可以从引导探讨怎么求?让学生猜想、验证否定以后;再提出可以以求代证。通过回顾前面几节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醒悟到用单位圆这个好工具,然后一起讨论如何构造两角的差角?如何寻找等量?最后让同学尝试化简等式。通过这一个过程,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与内容,而且掌握了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最有意义的是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魅力、数学的美,还发现自己的潜力。这些对学生长期学力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效应。

(二)有效教学的原则。

确保有效教学的原则,包括:

(1)互动的师生关系原则。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流。因此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只有教学的形式外衣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双向、平等、理解的人际关系。

(2)启发式教育原则。

教师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学而不推着他们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而不发是启发式的精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一是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二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精细化备课考虑各种细节如:板书设计、情境创设、旧知迁移等都应有助于学生开发潜能发展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四是精选课后练习,不给学生作对他们来说太难或太容易的题目。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常规养成策略培养良好习惯。

所谓常规,就是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长时间后不需要你检查就会自觉的日常行为。我针对所在学生基础较差,习惯不是很好,坚持从小处着手。如要求同学在上课前就把课本、笔记本、演算纸准备好;每周都要对本周内容作一次整理;要求同学都备好错题本,将每次测验中的错误都整理上去且作出分析;所有的同学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分层学案,做好预习工作。习题的格式要求在右边空出一部分来画图和订正错误及写体会。

常规虽很细微,也不起眼,但细小的常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如作笔记、周周检测等能及时复习基础,调控偏差,使学生基础扎实;而错题改正能帮学生及时查遗补漏;用学案指导预习一方面使学生上课听课更主动、更深入,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实践表明采取和执行这些常规以后学生感觉学习是很规范的行为,思路也比以前清晰快捷,学习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识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通常我们都会非常细致地制定认知目标而且也很好地落实它们,但对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如精心创设数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机;通过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构建有效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毅力;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有效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关键点在“情”上,老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民主平等的对话为主。课堂教学提问一定要有层次,不可一味拔高要求,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跳一跳能取得成功的愉悦感。提问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同学提出对他来说是恰当的问题。

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我先创设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国王的对话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来学习求和;接着我提出“把这个问题如何一般化?”给学生时间不但讨论出本堂课的课题,而且让他们体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然后与同学一起探究求和的方法:如类比等差的方法等等让他们不断的碰钉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毅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提出能否回归定义最后一起探究出乘公比错位相减相消法;最后给出一组变式练习,巩固所学,发展能力。

(三)关注学生差别,采取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各项品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自内心精神世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互不相同的,差异教学把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别当作资源,作为教学的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

学生差异有几大特征:(1)普遍性:学生在学习的速度,认识的方式,和学习的风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有的同学比较擅长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有的同学则习惯形象的直观解释;(2)复杂性:人的智能由多种智力形式通过不同的组合而成,不同的学生在遗传、环境及父母的熏陶下各种不同的智力形式拥有的量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学生差异主要在于智力的组合形式的差异;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智力形式发展也不可能平衡;这种智能差异外在就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他们被考虑时这种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的效果不在于学生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聪明,哪些方面变得聪明。(3)发展性:学生的个中智力一直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这需要教师经常了解学生,随时调整教学;(4)可塑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不同的差异存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但也要重视潜能的开发,反对以照顾学生差异为由忽视开发潜能的作法,因为学生还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且复杂多样的。老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内容要采取多样化的处理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处理:

制定差异性、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挑选不同程度的内容使优秀学生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学、有所发展;实行“弹性学习小组”,按智力、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在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考虑到差异中的共性把学生分为a、b、c三层。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每个学习中由各层中的一个优秀、三个中等级、两个较差的几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优秀的学生可通过把自己的思维方法教给其他同学,提高表达能力,及锻炼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概括本小组的活动成果而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中等学生在交流中,通过借鉴优秀生的方法,学会思考方法、通过对比可找到自身的差距。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交流中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搞懂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使得以后学习、听课的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对学生制定分层目标: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当然目标分层不是对号入座,而是动态的,任何学生都可从低到高的攀登。最后分层应具有“保密性”只要做到老师心里有数,方便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干预和调控,至于如何分成这样的小组一定要对学生“保密”。

(四)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再创造教学理论:反对把事先创造好的完整的体系硬塞给学生,反对纯粹以数学内容为中心,强调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他认为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最容易创造的.科学。数学本质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数学的建立从观察到猜想,再到证明或反驳,最后得到真理。数学不需要象物理、化学那样搞实验,且它的结论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独立获得。至于符号、定义则是为了将发现的真理系统化或方便相互交流才引进的,它们并非数学的精髓。

利用“再创造”教学这一原则,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教,就像音乐、艺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学习一样。教学中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课堂一开始教师提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数学家经历创造的过程一样,观察、实验、用直觉或推理(如: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性质、法则、公式)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的知识。

“再创造”教学除了在性质、规则等利于创造的内容可大显身手以外,也可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如棱柱的概念按一般教材的处理顺序是:先讲多面体的概念,作为特殊情况引出棱柱的定义,再讲性质和判定。我在实践中“按创造”原则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给出一系列棱柱或实例(包括说明已知条件),告诉学生这就叫棱柱;接下去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学生经历上述过程以后会发现棱柱的许多共同性质;鼓励学生探究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比如由一个性质推出另一个性质,且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出发点去推其它的性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棱柱的概念,而且自己的再发现活动学会了怎样定义一个数学概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的策略。

要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决不能只顾眼前或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培养。要让学生重视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观念。思想、观念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施加深刻、稳定、持久的影响。

虽然平常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越来越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中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未抓住渗透数学思想的机会;在小结中不重视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归纳概括;有一些老师对思想方法的教学缺乏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实施,临考前集中突击。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把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数学是知识原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思想方法是对概念原理的本质认识,是分析和处理数学问题所采用数学具体方法的指导原则。它的掌握与运用不是靠临时突击,而是靠反复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性质中逐步形成的。为此努力挖掘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结合知识有意渗透才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最佳途径。比如数形结合在高中有两个地方是培养的绝好时机:三角和解析几何,在三角中抓住单位圆、三角函数的图像、及三角比的定义不断的进行数与形的互化;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研究中,结合常见的四大曲线的研究反复渗透:曲线的方程是什么?怎么求?从方程可研究出曲线的哪些性质。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从整体上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对各章节的内容要求系统深入的研究,制定各单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把握每种数学思想方法明确讲授时机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目标和序列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本单元知识的特点出发,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恰当的难度。如在函数关系的建立这一单元要明目标是确培养建模的思想,但起点要恰当,题目难度要适中,可以先选一次模型、二次模型,及简单的分段模型中的较典型例题,关键是培养他们建模的思想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

(六)课堂组织采取对话的策略。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新的世界相遇,与新的自我相遇。他们必须同新的世界、新的自我、新的其他人对话。鉴与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一定是一种“对话”的环境。

教学中的对话以教师的指导为特征的,对应教学过程的阶段而设计和展开的活动,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功能。不要搞“假对话”即只让学生回答是或否,或让他们只想老师所想,讲老师所讲,教师要多研究对化的设计策略。老师要作很好的引路人,但不能用绳子牵着学生走,这要求老师把一些概念、方法设计成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自己学会它。在此引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表达我对该策略的理解:“泄漏以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甚至是‘罪恶’”。

如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课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请同学们算以算和并求。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与和的关系?

(3)这一关系推广到一般应表达为什么形式?这个关系式恒成立吗?

(4)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用更一般的数值验算,这能说明该式恒成立吗应怎么办?

(5)(在同学提出要证明时)问证明是什么意思?(用已知的真理来推导它)鼓励同学展开联想哪块内容与对数有密切联系,从而引导证明策略:化对为指。

(6)鼓励同学类比猜想??并说以说猜想的理由,并尝试证明。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所教的学生普遍反映数学有趣,有用,而且都说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我从不布置超过一小时的作业,但每届毕业生的成绩在同一层面学校一直位于中上游水平。总之教师要领会二期课改精神,更新学习观念,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一味搞题海战,精心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要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

2戴丽萍《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

3g.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译)。

4钟启泉、崔允t、张华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七

古诗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璀璨耀眼的明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加思想内涵,提高文化素质。下面,就古诗文教学实践,谈谈笔者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开展古诗文教学,通常需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以及创作诗文时的社会背景。同一作者由于人生道路发生曲折变化,其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的创作风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如果我们不熟悉杜甫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不知道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不了解诗人有心怀天下苍生的济世情怀,便难以体会诗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凄苦,也难以理解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大胸怀,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自我牺牲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以,笔者进行古诗文教学,注意指导学生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二、诵读成韵,引导学生领悟诗情。

古诗文情感丰富,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应引导学生应反复吟读,领悟感情。古诗文的诵读,首先要注意对情感的把握。比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忧思。李煜的《虞美人》表达悲苦愤慨、凄凉伤感。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诵,领悟诗情。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意境辽远、雄浑壮阔,要读出掷地有声的效果。岳飞的《满江红》因为押仄声韵,读出的情怀应该是慷慨悲壮的。

三、借助意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文中意象是情感的载体,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在古诗文阅读时要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诗情。笔者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意象。该诗前三句以九种意象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垫。首句中“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枯寂、黯淡的画面,反映着游子孤独而沉重的心境。第二句以“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轻快、温馨的画面,浸染着诗人淡淡的喜悦。第三句以“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苍凉、萧瑟的画面,体现了游子的悲凉、落魄的心境。最后,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整首词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我借助对诗歌中几种意象的揣摩,引导学生进入全诗意境之中。

四、领悟内涵,读出诗文背后的深意。

中华民族文化在古诗文中常活化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古人运用诗文形式观照世界、诠释人生、抒发情怀、表达心志和彰显人格。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这两种处世态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比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我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超凡脱俗的归隐思想,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体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领会陶公那“欲辨已忘言”的真意,体会“心远地自偏”与官场距离有多远。笔者觉得有必要引领学生体会古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引领学生从文化视角领悟古诗文背后的深意。“山气”“日夕”“飞鸟相与还”等这些大化流行的景象,体现陶公对自然的一种放眼、一种理解:“吾悟之道皆在吾心。”这种放眼文化、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的意蕴,可以作为我们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相对而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回荡着浩然正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句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来欣赏古诗文,体悟前人是怎样看待问题的,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升华,构筑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传承美德,弘扬诗文中人文精神。

学习古诗文时应传承美德,发掘古诗文中的人文精神。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起到以文教化的作用。比如,惜时勤学类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还有一些诗文教育人讲究诚信,以诚信作为立世之本,都有助于初中生坚守思想道德底线。

(责编李景和)。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八

摘要: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探索应该从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去进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教材有效课堂培养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新课改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提出个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看法。

一、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教法。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清,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基础上,再着手撰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执教,在教学中自然知道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目标简洁明确。

教师精选教学的内容是构建简约有效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要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盘考虑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技能的形成与转化,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首先,设置目标任务要简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要胸中有对教材的宏观理解和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微观把握。教师要善于在相应的活动和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或确定一个恰当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具有典型的意义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既能达到重现新知识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问题的指向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获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其次,实践操作要求要简约。语文课堂教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语文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策略方法指导,方法要求要明确简约,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目标和方向,在关键点做好提示与点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后,避免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教学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弊病,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对每个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明确了课标的要求,目标才会清晰明确,才不会虚化,才不会出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类的普通话。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做法,摒弃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独角戏,让每个学生都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为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1、教学氛围要平等: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就是对话交流的两个主体,而既然是对话那么就应该是一种平等轻松地氛围,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学生,平等交流。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不要让学生有压力。一个平等的氛围更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2、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学习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有学习的兴趣。第一,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孩子的天性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并认知世界。第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需要正确的引导。避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

3、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将问题创设一个特殊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景去思考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或音乐等带入课堂,巧妙的通过直观的物体来提问,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然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谈论,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提出具有新旧知识比较特点的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学习新的知识。可见,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颖的教学设计: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新颖的教学设计将使课堂焕然一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进行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且综合全面。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设计中尽量让课程丰富多彩。将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文本内容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上。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念正确树立,不要将知识学习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将有效学习渗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新颖的教学设计中体会文本的含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5、教学评价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地改进课堂,师生共同发展进步。

四、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语文教学优势。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选择趣味性浓厚的知识内容,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为小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信息,并对学生加强教育。例如:在《谈读书》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中的最后一句话为学生呈现,使学生明确:年轻人做学问,只是为了洁净自身的心灵和收获人生钥匙,开启人生每一道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传授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人生哲学方面的培养。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如上尝试,并进行了相关总结,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实践策略能给你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篇十九

张天补。

“轻负担”和“高质量”一直以来被我们看做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把两者对立起来的,依靠大量的作业,强化、强压的手段来提高考试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时尚,一尊不可舍弃的法宝。而效果却是老师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孩子害怕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作为老师,怎样高质有效而轻松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接下来我就有效的课堂、有效的作业、有效的课外辅导三个方面,谈谈我同时也是其他老师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更多的设置情景,让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老师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打造激情课堂,由机械地传授,盲目地灌输改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生动有效的课堂。例如在教授《云房子》一课是,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造云房子,对比较抽象的“云房子”进行直观的感受,留给了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课堂中,我还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得到运用。在学生造好云房子后,老师又引导“小鸟们”说一说自己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并且还引导“小鸟们”到好朋友家去做客,去参观,去玩耍,将参观到的按照一定的句型向大家介绍,这一有效环节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本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学生作品展现情境、学生描述丰富情景、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一种美丽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使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就是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教师的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语文课堂中不仅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课,教师要培养学生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的积淀。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是否书声朗朗,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形式,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我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坚决不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例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去布置简单和重复地抄写作业,而是挑选意思相关联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写话训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虽然是同一题型的训练,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基本地要做到运用书中的词语,连成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中等的学生要达到写两至三句意思连贯的话;更有能力的学生则要求连成一段意思完整,表达正确的话。这样的设计适合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巩固了字词的字形,并且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强化了句子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连贯组句的能力。学生在组织句段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作业并不复杂,并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多层次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教学有关教学冬天一课的识字,我让学生运用“寒流、北风、大雪、腊梅、翠竹、苍松、蚂蚁、刺猬、蟒蛇、滑雪、溜冰、跳绳”这些与冬天有关的词语写一段话。有学生这样写道:“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随着寒流的袭来,一场大雪从天而降。腊梅花迎着风雪勇敢的开放,翠竹和苍松也不怕寒冷还是那么翠绿、挺拔。蚂蚁很怕冷,早就躲到洞里过冬了,而刺猬和蟒蛇也开始冬眠了。我们小朋友不怕寒冷,他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玩得高兴极了。”我把学生所写的优秀句段在班中进行交流,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并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在讲评中渗透了句子教学,标点教学,并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评议中锻炼了听的能力,字、词、句运用的评判能力也有了提高。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从学生通顺连贯的语句,甚至是精彩的用词组句中得到愉悦。

二、有效的辅导。

我们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异当成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旨在使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以外,利用早读、中午、放心班等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而不是拖着全班同学做重复性的作业。优生在轻松完成书本作业后,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使得优生更优。后进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记忆型落后,有的是思维型落后,有的是习惯型落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和辅导使得班级整体水平上升。

我想说达到更高分数有很多途径,多做、反复做都会有短期效果。但真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点,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把目光放长远,把胸襟放开阔,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学生眼前的成绩。只有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作业、辅导,才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