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武隆天坑导游词(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8 03:57:03 页码:7
武隆天坑导游词(模板15篇)
2024-02-28 03:57:03    小编:GZ才子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写总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的青春岁月增添一些正能量。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一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负责你们今天讲解的导游人员小赖,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在开始此次游览之前,我先为大家简单说说天坑地缝吧。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奉节县城兴隆镇,属地质公园类自然景区。北靠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与瞿塘峡紧密相连,与驰名中外的大宁河、小三峡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相通,西达利川、万州,东接巫山大庙龙坪古人类文化遗址,整个风景名胜区处在由九盘河和迷宫河相会形成的“v”字形流域里,辖桃源河、九盘河景区,迷宫河、神仙洞景区、天坑、地缝景区等,共由七十多个大小景点构成。

奉节天坑,因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因此又称小寨天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天坑坑口直径626米,坑深662米,坑底直径522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容积最大和最深的喀斯特岩溶漏斗,被誉为:“天下第一坑”。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公里。

天井峡地缝距小寨天坑15公里。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地缝。地缝全长14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公里,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镇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

1996年,天坑地缝风景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天坑地缝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坑地缝无与伦比的美,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家的目光,成为探险者的乐园、旅游者渡假休闲的胜地。

时间如流水,我们马上就开始正式的旅程了,大家做好准备了吧,那好,现在就随我一起来亲身经历和见证天坑地缝的美与神奇吧。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武隆观光游览,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务中心的专职导游小范,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在在此玩得开心愉快!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武隆喀斯特地貌,20xx年6月27日,在第31届遗产大会上,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共同被评为“中国南方喀斯特”而武隆也是重庆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核心景观就是世界规模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天生三桥。这里风景优美,集山、水、瀑、峡、桥和天坑,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大家知道“天生三桥”是怎么得名的吗?那就是因为这里有三座自然形成的石桥,而且每一座桥都气势雄伟,因此人们就叫它“天生三桥”。张艺谋导演首次来到天生三桥,他刚走到天龙桥下,就被这里的美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感叹的说:“真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独特的地方”。

第二座桥是青龙桥。又名中龙桥,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桥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好了,我们穿过青龙桥来到我们的第三座桥——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意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米,桥面宽达xx3米。是三桥中最高者,也是最宽者。高居世界第一,宽居世界第二,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洞内幽深黑暗,就像一条黑龙盘旋在洞顶,所以得名桥名黑龙桥。黑龙桥洞的侧壁及顶部有很多的窝穴、溶孔、流痕等,溶蚀形态十分普遍,它反映了古代的水流特征。洞壁北侧发育有4处美丽的`悬挂泉,风格迥异。呆会儿大家可以亲眼观看,据当地老年人讲,解放前,有山民曾经藏在那里面躲避过土匪。

好了,现在,我把时间交给你们,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和游览,看过美景之后,等会我们还可以品尝仙女山烤全羊、芙蓉江野生鱼等美食。希望大家以一份满意的心情而归!

天生三桥,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罕见的地质奇观旅游区,也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景区位于武隆县仙女山镇,游客一般是在仙女镇的游客中心购票后,乘坐景区提供的环保车到达景区。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三

武隆天坑三桥景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全世界罕见的喀斯特系统。天生三桥位于乌江的支流羊水河上,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依次排列,由三叠纪的石灰岩组成,三桥合计直线距离仅1500米。

天生三桥之间,夹着两个世界罕见的岩溶天坑――天龙天坑和神鹰天坑,形成了坑与坑之间以天生桥洞相连,桥与桥之间以天坑相隔的“三桥夹两坑”的地质奇观,其规模与气势,世界独有。

武隆天坑三桥景区内除了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3座天生桥和天龙、神鹰等2个大天坑,还有龙泉洞、仙人洞等景点,另外“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外景地古驿站也留在坑中。

天龙桥。

即天生一桥,又名道桥。桥面高235m,桥厚150m,平均拱孔高96m,拱孔跨度20―75m,平均34m,桥面宽147m。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一桥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宫,即壮观又神奇。

青龙桥。

即天生二桥,又名中华桥。桥面高度281m,平均拱孔高103m,桥厚168m,拱跨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青龙桥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是垂直高差最大一座天生桥。夕阳西下,霞光万道,忽明忽暗,似一条真龙直上青天,故名青龙桥。

黑龙桥。

即天生三桥,是羊水河峡谷最下游的天生桥,因桥洞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而得名,桥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为三桥中拱孔最高者,桥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桥面宽达193m,亦为三桥中宽度最大者。黑龙桥以其流态各异的三叠泉、一线泉、珍珠泉、雾泉四眼宝泉而独具特色。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四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们的游览行程是天坑三桥,这是重庆周边景点比较着名的自然景观。下面,我就随着大家的脚步一一为大家讲解。

天坑三桥景点背景:喀斯特系统。

武隆喀斯特是重庆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它是在07年和贵州荔波及云南石林一起以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有三个独立的喀斯特系统,芙蓉洞洞穴系统、天坑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均具有喀斯特特征的世界性意义。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天坑三桥喀斯特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坑桥群,三座喀斯特天坑桥,分布在同一峡谷的1.5千米的范围内,桥间是天坑,按顺序分别是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

天坑一桥——天龙桥。

现在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对面那座山峰,像不像是一只大象正昂首迈步前来迎接各位朋友?那座在它鼻子上的亭子就是专门接待宾客的。虽经万年,它仍神采奕奕的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默默的守护着天龙桥。

下面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观台,大家可以在这里观看天龙桥的英姿。天龙桥是天坑三桥中最像真正的桥的一座,它的桥洞呈规则的长方形,高120米,宽30米,洞长120米。整座桥的跨度有200多米,我们的停车场就建在桥面上。现在我们是在谷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景点,大家可以看到他真的是非常形象逼真,雄伟壮观,坚不可摧,虽自天开,宛若人造。正如一位桥梁专家参观考察后说的那样:“我造了一辈子的桥,也造不出这么好的桥来,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伟大了!”

现在大家请看前面有一个小院子,你们应该都听过《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吧,当时张艺谋拍它的时候,这里是唯一的外景拍摄地,大家可以进去看看,这里还可以照相的。

天坑二桥——青龙桥。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二座桥青龙桥,它是三座桥中最雄险的一座。你们看,这桥孔就像是洞开的天门,每当雨过天晴、阳光照耀时,天门中便有七色的彩虹出现,变化万千,犹如一条青龙,青龙的名字由此而来。青龙桥的洞高150米,洞长120多米,从洞底到山顶的高度有350多米。它洞口两侧是悬崖绝壁,猿猴不攀,飞鸟徘徊。若遇云雾,便是“山在虚无缥缈间,云深不知处”了。

天坑三桥——黑龙桥。

穿过小桥流水,我们来到了最秀丽的第三座桥黑龙桥下。黑龙桥高210米,宽30米,桥洞长170米。它的特点是桥洞高且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宛如一条黑龙盘旋洞顶,黑龙桥由此得名。洞中有四泉,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大家看这里,这就是三迭泉,一波三折,顺壁而下;一线泉,水流一线;雾泉,宛若轻烟,似雾非雾;珍珠泉,当空高挂,入地难寻,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眼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洞壁上的沉积物如远古社会的图腾雕刻,逼真传神,堪称洞中一绝。

走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天坑三桥的核心景点都看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有半小时的自由时间,大家自己四处看看吧,我们半个小时之后集合哦。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五

本文目录。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武隆观光游览,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务中心的专职导游,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在在此玩得开心愉快!

早在10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武隆喀斯特景区进行了不断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到xx年6月27日,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而武隆也是重庆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核心景观就是世界规模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天生三桥。

现在我们来到天龙桥下,天龙桥似三座桥中最形象的,桥高235米,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曾经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的桥,都没有造出这么雄壮美观的桥来!”可以说我们的天生三桥的魅力绝不亚于人造的。

不知各位朋友,看没有看过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进带黄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摄基地——天福官驿。,就是在咋们的天生三桥。由于在这里拍摄了武打戏,整个峡谷平添了几分侠气。

第二座桥是青龙桥。又名中龙桥,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桥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之后,我们将穿过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所构成的“神鹰天坑”。就来到我们的第三座桥——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意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为三桥中最高者;桥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桥面宽达193m,亦为三桥中宽度最大者。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桥名古已有之,因其拱洞幽深暗黑,似有一条黑龙蜿蜒于洞顶而得名。

黑龙桥洞道的侧壁及顶部窝穴、溶孔、天锅、流痕等溶蚀形态十分普遍,反映了古伏流的水流特征。洞壁北侧发育有雾泉、珍珠泉、一线泉、三叠泉等4处悬挂泉,风格迥异。据当地老年人讲,解放前,有山民曾经藏在那里面躲避过土匪。

好了,前方还有一段路程,我们将要结束我们的此次的短暂的旅程,不知道我为大家讲解得是否清楚呢,在此,谢谢大家的配合!

返回目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们的游览行程是天坑三桥,这是重庆周边景点比较着名的自然景观。下面,我就随着大家的脚步一一为大家讲解。

武隆喀斯特是重庆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它是在xx年和贵州荔波及云南石林一起以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有三个独立的喀斯特系统,芙蓉洞洞穴系统、天坑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均具有喀斯特特征的世界性意义。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天坑三桥喀斯特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坑桥群,三座喀斯特天坑桥,分布在同一峡谷的1.5千米的范围内,桥间是天坑,按顺序分别是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

现在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对面那座山峰,像不像是一只大象正昂首迈步前来迎接各位朋友?那座在它鼻子上的亭子就是专门接待宾客的。虽经万年,它仍神采奕奕的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默默的守护着天龙桥。

下面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观台,大家可以在这里观看天龙桥的英姿。天龙桥是天坑三桥中最像真正的桥的一座,它的桥洞呈规则的长方形,高120米,宽30米,洞长120米。整座桥的跨度有200多米,我们的停车场就建在桥面上。现在我们是在谷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景点,大家可以看到他真的是非常形象逼真,雄伟壮观,坚不可摧,虽自天开,宛若人造。正如一位桥梁专家参观考察后说的那样:“我造了一辈子的桥,也造不出这么好的桥来,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伟大了!”

现在大家请看前面有一个小院子,你们应该都听过《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吧,当时张艺谋拍它的时候,这里是唯一的外景拍摄地,大家可以进去看看,这里还可以照相的。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二座桥青龙桥,它是三座桥中最雄险的一座。你们看,这桥孔就像是洞开的天门,每当雨过天晴、阳光照耀时,天门中便有七色的彩虹出现,变化万千,犹如一条青龙,青龙的名由此而来。青龙桥的洞高150米,洞长120多米,从洞底到山顶的高度有350多米。它洞口两侧是悬崖绝壁,猿猴不攀,飞鸟徘徊。若遇云雾,便是“山在虚无缥缈间,云深不知处”了。

穿过小桥流水,我们来到了最秀丽的第三座桥黑龙桥下。黑龙桥高210米,宽30米,桥洞长170米。它的特点是桥洞高且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宛如一条黑龙盘旋洞顶,黑龙桥由此得名。洞中有四泉,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大家看这里,这就是三迭泉,一波三折,顺壁而下;一线泉,水流一线;雾泉,宛若轻烟,似雾非雾;珍珠泉,当空高挂,入地难寻,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眼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洞壁上的沉积物如远古社会的图腾雕刻,逼真传神,堪称洞中一绝。

走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天坑三桥的核心景点都看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有半小时的自由时间,大家自己四处看看吧,我们半个小时之后集合哦。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六

武隆天坑位于武隆洋水河大峡谷上的武隆天坑地缝国家地质公园,是重庆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以天然的天坑群、天生桥群、地缝奇观、溪泉飞瀑为主要特色,规模宏大且可进入性强,被国家例为冲刺世界地质公园的重点景区,主要包括武隆天坑・天生三桥景区和武隆地缝景区。公园内岩溶地质、地貌特征尤为突出,拥有世界最大天生桥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及集喀斯特地貌奇观为一体的'地表裂缝。这里不仅是观光游览的胜地,是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学习保护自然的天然教科读本。

经亿万年地质裂变而形成的天坑・天生三桥景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象万千。

“三桥夹两坑”是景区最为壮观、最为奇特的亮点,也是天生三桥景区得以称奇天下的缘由所在。在此1.2公里距离内,连续生成三座天然石拱桥,即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三座桥高、宽、跨度分别在150米、200米、300米以上,在目前世界已发现的天生桥规模中可称第一,是“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在三桥之间,连续生成两个世界罕见的岩溶天坑,即天龙坑和神鹰坑,形成坑与坑以桥洞相连,桥与桥以坑隔望的完美组合,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旅游区。

天生三桥,桥连坑,桥生桥,桥长洞,洞流泉,是天上人间与地下宫殿的完美组合,达到了移步换景,触景生情的理想境界。走进天坑景区如走进一座自然的地质博物馆,让人惊叹大自然造物之鬼斧神工。

经地下水与地表水亿万年协同溶蚀武隆地缝,是一座集喀斯特地貌奇观为一体的地下峡谷景观,飞瀑、溪水、深潭、水帘、暗河、栈道、原始植被风光贯穿其间,形成2公里长的幽深锦翠风光。地缝缝底与最高缝口之间高差为350米,阳光难入缝底。缝之两岸宽度仅在1-5米之间,人在缝底望天一线。景区内常年水流不息,地下水产生的醇氧和凉意,将使你疲惫的身心在此得到经拂,顿觉清气沁入五脏六腑。

相关链接:喀斯特地貌。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武隆观光游览,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务中心的专职导游,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在在此玩得开心愉快!

早在10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武隆喀斯特景区进行了不断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到20xx年6月27日,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而武隆也是重庆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核心景观就是世界规模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天生三桥。

天龙桥。

现在我们来到天龙桥下,天龙桥似三座桥中最形象的,桥高235米,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曾经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的桥,都没有造出这么雄壮美观的桥来!”可以说我们的天生三桥的魅力绝不亚于人造的。

不知各位朋友,看没有看过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进带黄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摄基地――天福官驿。就是在咋们的天生三桥。由于在这里拍摄了武打戏,整个峡谷平添了几分侠气。

青龙桥。

第二座桥是青龙桥。又名中龙桥,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桥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黑龙桥。

之后,我们将穿过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所构成的.“神鹰天坑”。就来到我们的第三座桥――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意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为三桥中最高者;桥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桥面宽达193m,亦为三桥中宽度最大者。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桥名古已有之,因其拱洞幽深暗黑,似有一条黑龙蜿蜒于洞顶而得名。

黑龙桥洞道的侧壁及顶部窝穴、溶孔、天锅、流痕等溶蚀形态十分普遍,反映了古伏流的水流特征。洞壁北侧发育有雾泉、珍珠泉、一线泉、三叠泉等4处悬挂泉,风格迥异。据当地老年人讲,解放前,有山民曾经藏在那里面躲避过土匪。

好了,前方还有一段路程,我们将要结束我们的此次的短暂的旅程,不知道我为大家讲解得是否清楚呢,在此,谢谢大家的配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八

到了重庆,就不得不到武隆一游,因为那里有非常值得一见的天坑风景。

很早就听说武隆天坑有奇天下”之美称,再加上《变形金钢4》在此取景,我很想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趁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武隆天坑。

初入天坑,便见石壁旁一条由石板铺成的蜿蜒小路,一直延伸到坑底。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下走,途中,我一直仔细地打量着对面千奇百怪的石壁,觉得那光秃秃的石壁上仿佛刻”着一张张活灵活现的面孔,有的似开怀大笑,有的`似面无表情,还有的悲伤难过个个独具特色,惟妙惟肖,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很快我们就到了天坑底部,我畏惧地环视天坑,我们好像落入了一个无比深的大坑里,令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仰头望去,一块圆圆的湛蓝的天空覆盖在坑顶,给天坑增添了一抹色彩,天坑里的树木郁郁葱葱,这里又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与世隔绝,让人的心静了下来,忘却了世间的烦扰。

在谷底的正中央,矗立着一条机械恐龙的模型,看起来威武凶猛,正因为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才吸引《变形金刚4》摄制组。

我们继续往前走,举世闻名的天生三桥”之一的天龙桥”出现在面前,它高达200多米,跨度300多米,是天生三桥”中的老大”,远远望去,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宫,真是百里挑一的奇观啊。

看过了桥老大”,我们又经过了忽明忽暗的天生三桥”中的第二桥青龙桥”后,来到了第三桥黑龙桥”下面。抬头望去,桥洞顶部奇形怪状的岩石宛如一条令人胆战心惊的黑龙,走进阴暗的桥洞中,忽闻哗啦啦”的声音,随后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争先恐后地从高高的石壁上飘洒下来,既似一根白线,又像一层白纱,打在岩石上,如梦如幻,无可媲美。

走出景区,我回想着仙境般的美景,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天坑,那一线泉”即使我和它们的缘分只有那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它们的身影永恒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武隆游览,武隆位于重庆东南,距重庆主城区170千米。它地处中国著名山脉——大娄山与武陵山的交错地带,这里形成了中国独有而丰富的溶洞、天坑、地缝、峡谷、峰丛等地质奇观,是一处集雄、奇、险、峻、秀、幽、绝等特色于一身的旅游胜地。2004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遗产大会上,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共同被评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娇,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核心景观就是世界规模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天生三娇。这里风景优美,集山、水、瀑、峡、桥和天坑,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武隆天生三桥,又名天坑三桥,又一度书写为天生三桥。是由三座天然而成的石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后来人们普遍认为娇比桥更能体现出天生三桥的性质与特色,就统一改称为天生三桥。天生三桥就是指天坑地貌,天坑是指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武隆景区内天坑数量众多,是世界第二大天坑群,拥有世界口部面积最大的天坑——中石院天坑,目前已开发并对外开放的主要有两个大型天坑——天龙天坑与神鹰天坑。天龙天坑,大若两个足球场,坑底平坦,坑口时有云雾療绕。神鹰天坑因青龙桥东壁顶部酷似一庞然雄鹰欲展翅飞翔而得名,其最大口部直径300米,口部面积5万多平米,深285米,总容积973万立方米。

坑底树深林茂,人行其中,犹如坐井观天。从高空俯瞰,两座天坑被娇与山包围,呈塌陷型;三娇与两坑紧密相连,呈现出完美的“三娇夹两坑”。在这里,山是一座桥,娇是一座山,娇连坑,坑接娇,洞生洞,二山生三桥,气势镑礴,景象万千。坑、桥、洞相连,桥、坑、洞相望的完美组合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青龙桥,又名中龙研,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娇面高度为281米,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米,桥面厚度168米,拱孔跨度13~58米,平均31米,桥面宽124米。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穿过青龙桥来到我们的第三座娇——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米,桥面宽达193米。是三桥中最高者,也是最宽者。高居世界第一,宽居世界第二,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洞内幽深黑暗,就像一条黑龙盘旋在洞顶,所以得名黑龙桥。黑龙研洞的侧壁及顶部有很多的窝穴、溶孔、流痕等,溶蚀形态十分普遍,它反映了古代的水流特征。

各位游客朋友,武隆天生三桥景区,不仅研连桥、桥生桥,更为称奇的是桥生洞,洞连洞。仙人洞、龙泉洞、迷魂洞、七十二岔洞等洞洞相通,洞洞藏奇,是天上人间与地下宫殿的又一完美组合,使景区达到了移步换景、触景生情的理想境界。桥洞内壁流泉不少,风格迥异。有飘飘摇摇从桥洞中喷射而出的“雾泉”,有从桥洞洋洋洒洒、淅淅沥沥飞溅人溪的“珍珠泉”,有从地面汩汩而出、如倾如诉的“灵泉”,还有从绝壁飞泻而下,如绸似绵的“一线泉”等,形形色色的飞瀑流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使得奇险壮观、崔嵬雄浑的天生桥成为仙境一般的山水画廊。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把时间交给你们,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和游览,看过美景之后,等会我们还可以品尝仙女山烤全羊、芙蓉江野生鱼等美食。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十

重庆,有着“山城”之美称,而其中的“天坑地缝”更是远近闻名,近日,我前往那里一探究竟。

我们首先来到了玻璃栈道,它,位于几百米的高空,摔下去,一定会变成肉饼,更可怕的是,它几乎是全透明的!我在上面站着,尽管很安全,但双腿仍旧不住地发抖,不停地颤抖。突然,只听得“呯”的一声,玻璃震动了一下,但依旧安全,我却被吓得不轻。抬头一看,原来同行的小朋友正在嘲笑我胆小呢!但是很快,他的嘲笑声便被他妈妈喝止了。

又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敢往下看了,只见这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环境优美,时不时有游客从羊肠小道中举着伞穿过,天空中,还有几只鸟飞过。

我看得正入迷,却被老妈生拉硬扯地拉走,拿到了下去的电梯旁。

“天坑是指露天的、没有遮挡的洞,地缝是指不露天的、有遮挡的洞。”随着导游的讲解,我的心绪也不住地飘飞,这里的山洞口,有的像展开双翅的雄鹰,有的像肥大的鲤鱼,有的像。

“我们来看看这里最奇特的地方吧。”随着导游的脚步,我来到了一个石头猴子脸前,只见这猴子没有眼球,双目无神,鼻子很小,嘴巴巨大,给人一种恐惧感。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跑了。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十一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神奇的奉节天坑地缝参观游览。我是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景点导游员,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好了。旅途中,大家若有什么需要,请及时告诉小×,小×会竭尽所能去帮助大家。最后,预祝各位在天坑地缝的旅程中玩得开心,游得顺意。

现在我们正驱车前往大家心慕已久的绝世奇观——奉节天坑地缝景区。为了大家能对景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坑地缝的大概情况。

在亏夔门的大山背后,有一个今年来逐渐被揭开神秘面纱的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1996年,天坑地缝风景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xx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天坑地缝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坑地缝位于奉节县城南岸70多km处,北靠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与瞿塘峡紧密相连,与驰名中外的大宁河、小三峡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相通,距209国道仅46km,西达利川、万州、318国道100来公里,东接巫山大庙龙坪古人类文化遗址。主要由桃源河、九盘河景区,迷宫河、旱夔门、神仙洞景区、天坑、地缝景区,茅草坝景区和龙桥河等景区,幅员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天坑是民间对地理学上喀斯特地址中漏斗的俗称;地缝则是“一线天”峡谷地貌,都是属于世界上独特的地质奇观。奉节天坑地缝堪称世界之最,因此这两片景区就成了整个风景区的代表,故景区就以天坑地缝冠名。

下面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小寨天坑的具体情况:

小寨天坑位于距奉节县城83公里的兴隆镇小寨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公里。各位朋友要下到坑底,千万要手扶栏杆,沿绝壁凿开出的石梯而下,切莫想抄小路,千万注意安全,抽烟的朋友不要把烟头扔到林中,以免发生火灾。

那么,小寨天坑是怎么得名的呢?一种说法是,因过去山民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便带着干粮,扶老带幼的到天坑躲避,山民们切断陡壁间的小路后,天坑就成了躲避的天然坑寨小寨由此得名;另一说法是天坑边缘原有一座石切的古寨堡,相对其他地方的寨堡要小一些,因而得名。

天坑地缝无与伦比的美,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家的目光,成为探险者的乐园、旅游者渡假休闲的胜地。

好了,朋友们,我们就要到了,请打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注意安全,准备下车。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十二

又一个周末来到了,妈妈公司组织去春游,妈妈和我就报名参加了。

一大早,我们乘着车去天坑游玩。到了天坑,我看到了许多高高的悬崖,陡峭的石壁和几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又漂亮又险峻。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条狭小的路,路的旁边就是深深的悬崖,路上布满了青苔,很滑,大家都互相提醒着要小心。就在这时,耳边传来“啊”的一声,我回头一看,一个小妹妹的脚跌进悬崖的口中,挂在半空中,幸亏她的妈妈把她紧紧的拉住了,她才没有跌进谷底。

所有人的心都提在了半空中,人人脸上都挂着一副心惊胆战的表情。

胆小的阿姨们紧张的不敢多看一眼,胆大的叔叔们商量怎么把孩子救上来。一个大胆的叔叔出了个主意,把衣服和皮带系在一起拉孩子上来。叔叔小心翼翼地向这个可爱的孩子靠近,这个小孩也在大声地叫唤,她的妈妈额头上也渗出了紧张的汗珠……终于,叔叔慢慢将小女孩拉上来了。

在场的大人和孩子们的心总算又恢复了平静。

这可真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周末呀!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十三

天龙桥是三座桥中最形象的,也是天生三桥中跨度最大的一座桥。它桥高235米,桥厚150米,桥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其中在桥高、桥厚、桥宽三个方面,居世界天生桥的第二位,屈居于青龙桥、黑龙桥之下。相传三桥为恶龙所变,天长日久和两岸的山峰溶为了一体。

天龙桥是三座桥中唯一一座双拱桥,由一个桥墩、两个桥孔构成。请大家抬头看,天龙桥的桥洞洞壁四四方方,非常平整,宛如人造,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流水冲蚀天然形成。天龙桥是三座石桥中最酷似人工桥梁的一座。桥体总高度达到了235米,其中桥厚150米,跨度达到了75米,平均拱高96米,无论从力学还是从建筑学上都非常的稳固,完全对得起重庆“桥都”的称号。

天龙桥最奇特的地方,除了酷似人工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桥墩部分。在桥墩内部有一个迷宫型的洞穴,据当地老百姓讲那是土匪藏身的地方,后来他们在里面练硝制造火药,进去的时候必须以绳索为记号,不然会迷失方向。主洞的长度有400多米,在主洞的四周发育有大大小小的通道,形成了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的奇特洞穴。在2010年10月份吸引了湖南卫视勇往直前栏目来这里探险呢!

文档为doc格式。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十四

说起重庆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麻辣爽口的火锅了,除了火锅,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重庆的山。要看山一定要去重庆边上的武隆,武隆有风景秀丽的仙女神,还有雄伟壮丽的天坑和地缝,简直就是奇秀峻险的和谐统一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在小雨连绵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天坑顶处的玻璃栈道。这个玻璃栈道简直太刺激了,它悬在天坑最高处的峭壁上,走在栈道上,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栈道上的游客有的跑来跑去又拿着手机自拍,还有的人两腿发软,而我则想做一个惊人的动作,就是在这个万丈深渊上踢起了毽子,旁边的游人都向我投来佩服的眼光。

第二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坐上了通往天坑底部的电梯,一直下到了天坑的底部。这里风景如画,第一座大桥叫做天龙桥它耸立在花草的包围中,导游笑着说这座桥的守护神是一头大象,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去有一块凸出的大石头镶嵌在桥洞中就像一头大象一样,这是天然形成的,我走近看了看,清楚的看出了大象的每一个身体部位,虽然每个部位都不是很清细,却让人感觉是技术高超的工匠用刀子琢出来的。

我穿过这个天桥来到了坑口的下面雨停了几座青山上雾气缭绕环绕着风景如画的天福客栈,天福客栈是一个古朴的客栈,四四方方的,它的样子十分的典雅和青山相互辉映。

我又来到第二座天生桥青龙桥,青龙桥的附近山清水秀,还有一条小流从山上流下来形成一个细细的小瀑布,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长寿泉。青龙桥的样子很像是关羽的大刀,很多游客摆出舞弄大刀的姿势,留下滑稽的留影。

我又走进了第三座桥黑龙桥,黑龙桥的背后有一只大猩猩,当然这个大猩猩也是天然形成的,他是黑龙桥的守护神。它的眼睛很大,似乎带着些忧伤,好像依依不舍得与游人们告别。

上午入天坑,下午走地缝。吃完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地缝,我先走进了龙水峡,它深邃而狭窄,宛如大地裂开的缝隙一般形成了一道天然的一线天的景观,峡谷的高处有一到十分高的瀑布水帘,这个水帘挂在峡谷上。不禁让人想到了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从谷底抬头仰望,只见地缝上方悬崖峭壁,明涧从石缝中奔流而出,真是美不胜收。

游完天坑地缝,我不禁感慨这大自然的美丽,武隆的自然风光真是让游客们啧啧称赞。

武隆天坑导游词篇十五

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中国国家5a级旅游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唯一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洞穴,其庞大的洞体,丰富的洞穴沉积物不但征服了各国洞穴专家,更倍受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青睐。20__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其中,芙蓉洞是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一,位列第二名。

北京时间20__年6月27日13:15,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获全票通过,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武隆此次成功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景区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全世界罕见而稀有喀斯特系统形成的后坪天坑。而这三大景区又代表了中国喀斯特地貌中三个独立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

20__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其中,芙蓉洞是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一,位列第二名。

20__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北京时间20__年6月27日13:15,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获全票通过,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武隆此次成功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景区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全世界罕见而稀有喀斯特系统形成的后坪天坑。而这三大景区又代表了中国喀斯特地貌中三个独立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

1993年5月,被武隆县江口镇当地6位村民偶然发现,随即引起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发芙蓉洞。

1994年8月,中英美联合探险队对勒索洞庞大的洞穴群体进行科学考察,国际洞穴协会副会长、中英美联合探险队长安迪先生考察芙蓉洞后评价"芙蓉洞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旅览洞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旅览洞穴之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中方队长朱学稳教授考察芙蓉洞后评价"芙蓉洞是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和内容丰富的洞穴科学博物馆"。

1996年8月,中英联合探险队再次对武隆芙蓉洞群进行科学考察,这次考察,科考取得重大进展,芙蓉洞是一个庞大的洞穴群体已初步探明,科考队历尽千辛万苦也未能找到芙蓉洞天然出口,由于设施设备的限制,中英联合探险科考队第二次赴芙蓉洞洞群的科学考察也未能得出科研成果。

20__年6月15日,受国际洞穴协会副秘书长安迪先生的委托,中英美三国联合探险队组织强大的陈容和先进的科,第三次对武隆芙蓉洞洞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此次科考队队长布朗·贾德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次对芙蓉洞洞群进行考察,一定能够探测出想象中的结果。

20__年6月15日,中英美联合探险科考队一行19人进驻芙蓉洞洞群科考活动大本营(武隆县天星乡),16日起正式对芙蓉洞方圆约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对芙蓉洞庞大的洞穴群体进行科学考察。经过近5天的艰苦探测,芙蓉洞洞群庞大的地下河水系星罗棋布,现已初步探明,芙蓉洞洞群之一的"大消洞"很可能是目前国内现已发现的洞穴中最深的洞穴之一,芙蓉洞洞群交错分布的地下河水系的出口很可能在芙蓉江边的四方洞和芙蓉江边的"龙孔飞瀑"处,最终汇集到芙蓉江。

1996年,芙蓉洞开始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__年,被纳入申遗提名地。

钟乳石类型。

化学沉积物种类繁多,从宏观到微观,从碳酸盐类到硫酸盐类,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30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有宽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洁如玉的棕桐状石笋,粲然如繁星的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质地之洁、分布之广,为国内罕见。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珍贵无比。大量的次生化学沉积形态,构千年成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数十处。洞中主要景点有金銮宝殿、雷峰宝塔、玉柱擎天、玉林琼花、犬牙晶花、之吻,动物王国、海底龙宫、巨幕飞瀑、石田珍珠、生殖神柱、珊瑚瑶池等。进芙蓉洞游览,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形成原因。

(speleothems,即钟乳石类,芙蓉洞中有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两类化学类型)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几乎包括钟乳石所有沉积类型,达70多种。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小的为石幔)、石瀑布、石旗、石带、石盾、石葡萄、珊瑚晶花等。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膏,也有文石、水菱镁石。其中大多数种类存在数量之众多,形态(有针状、丝发状、丝缕状、发簪状等)之完美,质地分布之广泛,在国内发现中,多属绝无仅有,而某些类型,更为国内罕见,世界稀有。

70多种次生化学沉积物所构成的丰富景观,辉煌壮丽,玲珑剔透,华丽奇巧,令人目不暇接。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评价说:"芙蓉洞是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澳大利亚洞穴协会专家盛赞"芙蓉洞美丽的棕榈状石笋、红珊瑚池和石膏花等都是世界上属于特级的景物"。世界洞穴协会会长安迪称其为"世界最好的游览洞穴之一"。在一九九四年芙蓉洞被评为中国100多溶洞之第一,冠之以"溶洞之王"的美名,被公认为地下最美的风景。它不仅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美学价值,而且在地层学、矿物学、地貌学、水文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第四地质学、古气候学与古环境学、考古学等一系列的科学领域方面极具研究价值。

芙蓉洞分三大景区,第一景区以色彩斑斓的高调为主,第二、三景区则以重科学和色调还原自然为主线。洞内比比皆是,一步一景的景观中主要解说景点30余处,其中在国内外属特级景点有10余处,尤其是宽15。76米,高21。04米的巨型石瀑布;面积32平方米,水深0。8米,处在生长旺盛期的珊瑚瑶池;长120厘米,周长124厘米的"生命之源";生长旺盛的石花之王;世界绝无仅有的犬牙晶花石五绝,是世界洞穴景观的稀世珍品。

经10余年英、美、奥、加、中等20多国科学家长期探险科考,确认芙蓉洞不仅本身是一座大型的旅游与科考价值极高的洞穴,在以其为中心的周围还发育有一个以大量竖井和平洞组成的庞大的洞穴群——芙蓉洞洞穴群,使其与美国的"猛犸洞",法国的"克拉姆斯洞"并称世界三大洞穴。

由同汽坑洞、摔人洞、卫江岭洞、垌坝洞、新路口洞、水帘洞、芙蓉洞、干矸洞和四方洞等洞穴组成。以汽坑洞为代表的垂向洞穴是洞穴探险爱好者和探险家的乐园,以芙蓉洞为代表的横向洞穴,则是游人崇尚的最佳去处。洞体规模宏大,洞内次生物理—化学沉积物多样而丰富,洞穴的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目不暇接的钟乳石类,现阶段不同处境的洞内池塘,石钟乳的坠落及其破坏现象等等无不记录着它的沧桑历史演进过程,我国的著名洞穴专家朱学稳教授评价说"从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看,芙蓉洞堪称是"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

武隆芙蓉洞实时监控系统是由中国地址科学院岩溶地址研究所通过科研渠道研究的最新结果,也是中国地址学院岩溶地址研究所重庆喀斯特研究院的首项启动项目。它主要是通过设立洞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对洞内的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氧气环境等进行自动观测,并对洞内相关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和测定,以确保更好的保护洞穴内岩溶地质资源。它的建成,对芙蓉洞内的新景观的综合开发和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据了解,芙蓉洞是国内第一个建立和安装长期观测环境系统的洞穴。同时,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和监测,使芙蓉洞洞穴内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走在洞穴类的最前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