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01 10:20:02 页码:8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模板13篇)
2024-03-01 10:20:02    小编:书香墨

报告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客观准确,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和含糊的表达。在写报告之前,进行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确保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接下来是一份报告的示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一

写作是用丰富的语言对物品进行描述,是人和人之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写作表现出恐惧、头痛,不能准确描述作品的形体特征,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看到题目,觉得无内容可写,无处下手。就是勉强上交的作文也毫无真情实感,内容枯燥无生趣,更有甚者直接抄袭下来直接上交。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我校课题组以习作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开展了探究小学生生活化习作的研究。目前已进入课题开题阶段。为了更科学、准确反映实验有效性,为今后进行推广提供依据,课题组对学校部分学生进行小学生作文调查问卷工作。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三、四、五年级学生。问卷内容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进行了调查分析。

1、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三、四、五年级每班10份,共计30份,回收30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2、调查对象:

xx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

1.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以及动机。

在30份问卷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作文是一种享受,能将自己的文采展现出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大多数学生是迫于无奈,老师有布置才写。

2.学生写作形式以及素材的积累。

在30份问卷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写读书笔记,但不能灵活运用。学生有很多东西想写,但不懂怎么表达出来。时总感觉没东西写,不知道写什么。在素材积累方面,只有少数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于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或看到的,更有大部分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于借鉴范文中的材料。

1、部分学生写作文主要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较大部分学生虽能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摘录笔记,但是不能够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3、大部分学生作文构思困难,语言组织能力困难,内容不够丰富,语言不够优美,只是直白的表达,内容干巴。

4、学生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能力有待加强。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二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我主要是抽取了一部分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主要是针对现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观展开,具体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毕业后的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看法等的方面。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本科毕业后的方向,就业区域的选择,希望工作的公司类型,对待如今就业形势的看法,希望工资起薪多少,选择职业的标准以及向进入的企业等。

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大多是单项选择,职业选择的标准为多项选择,其中最想进入的企业为唯一的开放题,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主要是在学校人流比较多的路上发问卷,本部为集中发送地,如食堂门口,学院门口。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另一小部分人托熟人在其他班上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状况,迫使大学生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大学毕业就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在大学的这几年里就应该树立好今后的就业观,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明确好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寻找一个好的起点,我们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不断磨练自己,有目标地做好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更自信,更成功,更容易,更富有激情和魅力。

因此,给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就业观,将自己的未来目标好的设计一下,那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就业目标,才会有动力,才能够有目标地学习,有目标地生活,去努力地到达自己想要主球的高度。给自己制定就业目标,就像有了启航的方向,即使再怎么迷茫,最后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三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b.否;c.一般

3.你学习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b.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四

本次调查的目的有2个:

1、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索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流方向,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探究与分析,最后给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合理化建议。

2、通过本次调查,让同学们再一次准确认识到目前(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具体有以下2个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盒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尚处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或起步阶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学,完善,可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

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调查,网络调查)。

2、向辅导员,职业规划师和学长询问意见建议与心得体会。

3、查阅相关资料。

一共设计了三道关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从大一的学生和网络问卷中随机调查了150份样本,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问题1:您认为大学生应该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深造做准备。

b、以学习课程为主,兼顾社会锻炼。

c、着重参加学生会等,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d、直接参与社会。

选项abcd。

数据14118135。

问题2:您是否对本专业进行深入了解?

a、已有深入了解。

b、了解一般。

c、基本不了解。

选项abc。

数据79944。

问题3:您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a、毕业以后就业。

b、毕业以后考研。

c、毕业以后出国深造。

选项abc。

数据448323。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学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88%)依然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一新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并将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识来增加自己在未来就业中的身价砝码。但与此同时,只有9.3%的同学选择“尽全部精力学习”,而更多数同学选择了“以学习为主,兼顾社会锻炼”这一方式进行大学生活的安排,可见同学们普遍接受了“大学生活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这一观点”,但同学们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导作用,做到了本没有过分夸大所谓“能力”的作用而放弃学习。

在第三道题目中,我们直接向受访者询问了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将近三成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15.3%的同学选择了出国进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意义:一是在院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在职业市场中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二是为将来的深造做准备。

做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在第二道题目中,我们想被调查者询问了有关对本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七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打算毕业以后进行深造,抑或就业,但对自己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

总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并且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初步的规划,但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去了解,学习以及掌握。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五

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实际状况,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011月我们首先在我校的几个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步骤;更科学有序地进行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对象。我们在1—3年级每班抽取十人,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交流。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1)学生阅读兴趣和目的;(2)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3)学生的阅读兴趣。(4)学生的阅读途经与影响。3、调查方法和步骤。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调查法,分析法。

(1)拟定调查问卷;

以学生调查问卷前十题为分析依据。

1、有45%的学生制订有语文学习奋斗目标、29%的学生有语文学科学习计划,但也有7%的学生既没有奋斗目标也没有学习计划。

2、63%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满意,只有23%的学生答“大部分满意”。

3、认为老师的教学能面向全地体同学的只有77%,还有23的学生不满意。

4、63%的学生承认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过预习方法。

5、认为老师经常检查预习作业的占63%,偶尔检查的占37%。

6、5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1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但不喜欢思考问题。

7、70%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8、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36%的学生经常发言,52%的学生偶尔发言。

9、当问及“近一年来你在课堂上受过老师的表扬吗”问题时,回答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有24%,回答偶尔受表扬的有52%。

10、有32%的学生表示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17%的学生表示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11、在问及“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时,54%的学生都选择了“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这个答案。“喜欢老师多讲多抄”的学生有31%。

12.你认为哪种学习流程更有利于你的学习?回答“先预习,在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是89%。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课改至今,我们的学生仍存在着学习被动接受,不太喜好读书的情况。随着课改的深入,要求我们的教育由过去教师的满堂讲改为“以读代讲”,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但事实上,教学第一线的情况并不完全这样,我们发现,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只知道起早贪黑地完成老师交给的课业,而老师大部分时间仍用在对课本知识的剖析和对学生做题方法的指导上,忽视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四、应对策略。

我们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语文阅读教学:

1、让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的快乐。

阅读时间是前提: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阅读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感悟到更多的东西。阅读结果是关键:阅读结果是指学生经过阅读所带来的情绪、思想上的变化,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阅读收获。阅读体验是灵魂:我们通过组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想读、会读、悦读,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质量。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首先强调养成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就会减轻疲劳感,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说学生应该“喜欢阅读,爱上语文阅读,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

3、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一般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形成的行为方式。比如,学习方面的习惯主要有:计划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总结反思习惯等。从调查情况看,有7%的学生既没有奋斗目标也没有学习计划;超过31%的学生还习惯于依赖听教师讲;有16%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有22%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后复习等方面,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加强引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要学习名校经验,坚持精心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工作来抓。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六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现在的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发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旅游系特别组织了这次就业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我系**级学生进行,针对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此次调查还采取了实名制,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大部分学生仍对就业持乐观态度:有86.7%的学生认为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有难度,但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并且会先就业再择业;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我系学生中有89.6%的学生最看重的要素是个人的发展机会,至于考虑薪酬与福利以及单位的性质的同学占很少一部分;在所学专业与工作性质方面,有75%的学生认为可以从事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学生首选是经济较发达或东南沿海城市以及自己喜欢的城市,仅有1.5%的学生选择到西县级乡镇,或者西部去锻炼自己,并且这部分同学觉得个人未来的发展会因此受到限制;在自主创业方面,57%的同学考虑过自主创业,并且认为最需要的是资金的同学占了76.2%。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七

调查时间:2013年4月,调查地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情况:本次抽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调查问卷80份,有效问卷80份。调查目的:解大学生旅游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待旅游的相关看法。

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每年旅游次数适中,并且对待旅游态度较合理。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我院学生43.75%每年旅游两次,且仅有7.5%的少量学生每年旅游次数多于4次。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年旅游4次以上为过度旅游,这将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及金钱。所以我们应该适量控制,合理对待旅游。

(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旅游花费较合理。统计数据表明:我院学生22.5%旅游花费在300元以下,48.75%的大学生旅游花费在300~500元,仅有28.75%的学生花费在500元以上。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我们的生活费及其有限,除在校的日常开销之外,我们没有过多的积蓄。所以旅游的每次花费不应该过多,300~500之间较合理。

(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更喜欢与熟人一起旅游。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与朋友一起旅游的占统计总数的60%,和班级同学一起出游的占1.25%,这都是与熟人一起出游。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单独出游不能给予自己安全感,依赖感较强的90后更喜欢与熟人一起旅游。所以单独出游的人数仅占13.75%,和旅游团出游占到18.75%。

(四)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更热衷于选择短期假日出游。我院学生一部分需要通过转本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有的则要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他们更需要通过旅游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周末时间短暂,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出游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11.25%。寒暑假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兼职,所以此时出游不是最好的时机,只有30%的同学会选择。而像清明五一这样的短期假日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放松一下。

(五)费用问题成为我院学生旅游出行的决定性因素,旅游的安全性不受重视。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如果没有足够的旅游费用,那么出游就变得异常艰难。所以我院40%的人选择费用作为影响旅游的决定性因素。只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途中的安全十分重要,这才是关键因素。当今交通事故频发,在旅游中受伤甚至丧命的游客层出不穷。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安全,而不能将安全问题忽视。

(一)南京信息职业学院学生旅游现象普遍,并且旅游在大学生心目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难看出,我院学生基本每年至少都有一次旅游经历。这对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一年两次旅游安排较为合理,部分学生一年旅游次数达到四次以上。对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也能够充分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与便利。所以我们更应该支持与提倡大学生旅游。

(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旅游上的花费比较合理。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十分有限,除日常开销之外,每个月也只剩下很少一部分钱,所以在旅游的花费上应该做到用钱有度。48.75%的学生旅游花费合理,花费适中,值得提倡。多于500元的同学应该适量控制,避免多余的开销,杜绝过度消费的现象。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以节约为荣,适度消费。

(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忽视旅游过程中安全问题。“旅游热”这一词汇为大家所熟知,如今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往往是这些问题不受大家重视。每次到短期假日,黄金周,大家纷纷选择出游来缓解工作或者学习的压力。这使得安全问题凸显,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在旅游中受伤的游客。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我院学生则把旅游的费用放在首位,作为制约旅游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重视安全,我们更应该通过这份调查问卷让大学生重视安全问题,维护好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只有这样,旅游才具有意义与价值。

(四)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多选择与熟人一起旅游。对于爱旅游的游客来说,当自己看到喜爱的景色时更多的是分享。这时就需要一个或者多个好友结伴而行,既能相互照应又能分享喜悦,这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在此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1:随着旅行社数目的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我们更应该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自己权益被侵犯,要学会拿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不可以走极端做违法的事情。

2:网络是把双刃剑,随着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很多虚假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信息。在选取旅游目的地信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必要时可以到旅行社亲自解相关信息。

3:现在经常出现导游强制游客消费的情况,我们对此应该学会抵制,必要时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同时做到理性消费。

4:旅游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家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一定要做好规划,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出行的安全。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八

20xx年02月20日-20xx年2月25日。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长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2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3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0%,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1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其次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加强社会实践。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六、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第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1)敢于竞争: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

(2)善于竞争: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

1.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2.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四、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五、大学生就业后流失率过高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就成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宣扬的理念,而随之形成的毕业生忠诚度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麦当劳的代表说,他们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在实习期都要安排最难的活给他干,如先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是,实习三天后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达50%。一些企业表示,每年真正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只占计划招工的1/5。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对此,一些高校大学生表示就业必须吃苦只是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条件,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脱离毕业生所学本质,也是导致大学生另谋职业的原因之一。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九

a很好172.58%。

b一般38758.81%。

c差15122.95%。

q2你认为大学生的正常消费是?

a1000元以上142.13%。

b800元—1000元11817.93%。

c600--800元31447.72%。

d600元以下15223.10%。

而你的情况是?

a1000元以上335.02%。

b800元—1000元12318.70%。

c600--800元24437.08%。

d600元以21732.98%。

注:本校学生消费水平趋于中等.

q3你最大的开销用在?

a上网7811.85%。

b打扮13921.12%。

c电话费24336.93。

d下馆子12418.84%。

注:电话费已占学生日常开销的最大一部分且学生越来越注重人际沟通。

q4周末时间你会如何安排?(多选)。

a看书31147.26%。

b上网25438.60%。

c睡觉38758.81%。

d逛街34752.73%。

e拍拖7811.85%。

f兼职9915.04%。

注:从数据显示建议同学们合理安排周末时间.

关于学习问题。

q5你有缺课的经历吗?

a经常375.62%。

b极少22834.65%。

c没有24136.62%。

注:本校学生出勤率较高.

d非常差588.81%。

q6有在图书馆读书或借书的习惯吗?

a经常23035.00%。

b偶尔34452.28%。

c没有243.65%。

注:本校学生不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

在学校众多协会中,你印象最深的协会是?(请说明原因)。

答:心协---131。

青协---118。

公协---111。

注:各社团仍需努力,认更多同学进一步了解社团的性质和作用。

q10你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

a兴趣9414.29%。

b扩大社交圈13921.12%。

c增加见识和经验31648.02%。

d没参加社团12919.06%。

那你在协会里学会了什么?(没参加社团的不需要答附加题)。

答:交际能力。为人处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竞争意识。

q11你认为怎样的一个协会才会吸引到你加入?(多选)。

a活动多25538.75%。

b竞争意识强的17326.29%。

c可以充实自己的46971.28%。

d异性多517.75%。

e对自己有利用价值13019.76。

f在学校名声很大的477.14%。

注:社团在举办活动上应从扩大学生见识面和应变思维能力着手。

q12你是否有兴趣参加协会面向全校举办的大型活动?

a乐于参加13921.12%。

b要钱的不参加7311.10%。

c符合自己兴趣的就参加38658.70%。

d从不参加192.90%。

注:各社团发展自己所长,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十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长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2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3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0%,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1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其次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五、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加强社会实践。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六、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第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1)敢于竞争: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

(2)善于竞争: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

1.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2.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四、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五、大学生就业后流失率过高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就成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宣扬的理念,而随之形成的毕业生忠诚度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麦当劳的代表说,他们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在实习期都要安排最难的活给他干,如先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是,实习三天后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达50%。一些企业表示,每年真正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只占计划招工的1/5。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对此,一些高校大学生表示就业必须吃苦只是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条件,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脱离毕业生所学本质,也是导致大学生另谋职业的原因之一。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十一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创建初中高效文言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文言课堂教学质量。对“初中文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否促进我校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达到初中文言高效学习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对象为八年级的部分学生。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兴趣态度,原因和学习的方法,效果和对文言课堂的评价,对今后文言教学的建议及希望等内容。

总问卷三个班级,发出问卷123份,收到问卷123份。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学生对文言的学习和理解不是很明确,但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羌民族地区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且急需解决。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我校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以便师生共建文言高效课堂,提高你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你的答案对我们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您如实填写,谢谢!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语文成绩()。

a优b良c中d差。

3、你喜欢阅读文言文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4、你学习文言文是因为()。

a、老师影响b、考试需要c、自己喜欢。

5、你认为文言文文章,()。

a、有趣b、没趣c、谈不上喜欢与否。

6、你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

a、枯燥b、理解困难c、离生活太远。

7、阅读文言文时,你最大的障碍是()。

a、词义句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文言特殊句式)b、断句翻译(用典、修辞)c、背景材料(知人论世)。

8、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对你的语文学习()。

a、帮助很大b、没有帮助c、有一点帮助。

9、你认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是()。

a、预习后诵读b、不预习串讲c、结合背景预习,通读合作讨论,交流并适当评析。

10、你认为文言文学习中,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

a、对问题掌握很清楚b、纯属浪费时间。

c、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讨论,没有全员参。

11、现阶段,你认为能促使你文言文成绩提高,最关键的是什么?()。

a、需要老师特别的帮助b、需要很多的时间来独立思考问题c、需要和同学有讨论的时间。

12、你如何评价你的文言课堂效率?()。

a、课堂效果很好b、一般般了c基本上没收获多少,很郁闷。

13、你认为应该怎样预习文言文?()。

a、熟读、背诵b、诵读时结合注释c、诵读时结合注释,用工具书解决疑惑。

14、对于文言文内容的把握,你觉得应该做到()。

a、通读翻译,弄清知识点b、通读并准确掌握知识点,分析写法c、通读并准确理解知识点,分析写法,解读文本,用现代观念审视其价值意义。

15、你觉得以下内容容易掌握的是()(可多选)。

16你喜欢哪种学文言文的方法?()(可多选)。

17、你是否愿意践行文言高效课堂()。

a、愿意b、不愿意c、说不清。

18、你认为我校创建高效文言课堂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b、有一定必要c、没有必要d、无所谓。

19、怎样使你对文言文有兴趣?

20、为了实现文言高效课堂,你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建议?

问卷数据统计:注明:2班(41人)、6班(46人)、11班(36人)。

19.怎样使你对文言文有兴趣?

(1)课堂上让老师多开展一些活动。

(2)少布置一点作业。

(3)教一些学习方法。

(4)文言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20、为了实现文言高效课堂,你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建议?

(1)多给学生一些空间。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3)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

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发现了当前文言教学的种种弊端:

1、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是因教师讲得多。

2、学生只知道死背课文和翻译,是因根本没理解其意。

3、学生对文言不大感兴趣,是因内容太枯燥。

4、很多学生对文言学习不感兴趣,是因老师的文言教学方法较单一。

5、是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羌民族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文章根本不知其意,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

6、是学生预习太随意。经常听到有教师叫学生预习一下新的文言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学生没有目的性,所以有些学生根本不会预习。

总体来看现在的文言教学内容枯燥,教法单一,与生活联系好像不大,学生觉得文言课文学起来较难,它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文言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了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达到最高点,为了使羌民族文言教学走出困境,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目标性对文言文中的词、句的字面意思理解正确,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这并非是唯一目标。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感情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都有影响。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他们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所以,在教学中,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生动活泼的新课导入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缓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促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词句和内容的理解与积累。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可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1.成语警句导入法。

有许多成语出自初中文言文课文中,对这类文言文教学,如果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文言文中,有不少篇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导入,如刮目相看——《孙权劝学》,世外桃源——《桃花源记》。另外,初中文言文中还有不少名言警句,用它们来导入,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加强了语言的积累。

2.故事导入法。

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导入,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来导入的故事可以是课文本身所叙述的故事,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故事。如:讲授《狼》、《口技》、等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继而落实字词句篇的教学。再如讲授《岳阳楼记》可用滕子京修建岳阳楼的故事导入,讲授《出师表》可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导入,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利用图片、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储备来引入课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地理知识中的长江三峡导入《三峡》;可从网上下载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接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画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预习时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

(三)多样性。

(1)朗读、背诵。教师可以从文言课文中抽取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段落、语句,让学生好好品味,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诵,并进行背诵。

(2)讲故事比赛。我们所学的一些文言课文故事性都很强,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复述,随后评选出“故事大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阅读心得交流。比如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谈你对这篇阅读文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特点或体会,可从字、词、句、篇、主题思想到写作特点、当今意义、所受的感触、不足之处、改进建议等等方面进行评点,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5)开辩论会。对于遇到课文中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来解决。当然,有些问题答案不求一刀切,言之成理就行了。比如,我们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时,到底元方的行为是“有礼”还是“无礼”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口才与急才。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十二

主要为了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观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尽快的认识自己,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提供一个资源。

xx年xx月xx日。

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和我周围同学。

西安部分高校内,包括图书馆,食堂门口和学生人流量大的主干道。

1、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怎么样?

2、你将来毕业后规划?

3、你认为自己为求职做什么准备?

4、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5、请问你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

6、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7、你将来想要求职的对象?(限选两个)。

9、如果你现在去面试,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10、你最希望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什么?(限选两项)。

11、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在毕业去向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愿意直接参加工作而不去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创业,可以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找工作是第一选择,保险。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劣势是实践能力差,没有相关的经验。但这也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据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位的待遇,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仍然是待遇问题,待遇的好坏直接决定大学生的去留,而对于地区、专业等因素,虽然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但并不是主要因素。其次,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在政府和国企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公共部门这种稳定,工资适中的工作。

但这是缺少自己创业和私企部门工作的人,缺乏经济投入效益,社会发展才不会快速向前。国家应该鼓励毕业的年轻人自己创业,不仅能大力发展经济,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就职的最低月收入的底线。在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21%的人选择月薪为2000以下,47%的人选择为2000-2500,22%的人选择2500-3000,7%的人选择3000以上。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薪酬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在一直接触社会,对就业行情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少部分人选择的工资过低则显示出这些人过于谨慎、小心,同时是一种悲观的就业态度的体现等等。

建议一: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就业引导。在就业的时候不要对待遇和职位要求过高,这样会加大你的就业压力,就算你成功了,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注重外部招聘,这样一来你的职位和待遇上升空间就极其的小,只要你从基层踏实的做,肯定会有上升的机会。

建议二: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端正个人的择业心态,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择业地区和岗位;要有正确的就业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未来的就业应该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择业。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准备,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不要错过了找工作的最好时机,也不要过于局限于某一行业和区域,大家要有长远的眼光。

建议三:希望学校以及国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议四:在校期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议五:国家应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

建议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寻求就业公平。

很感谢帮助我一起做调查问卷的同学,在调查后,总结、分析以及建议的同时,给我我们上可深刻的一课,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就业方面问题。

今天,让我们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对于这次调查,我们的有些数据是网上的数据为依据的,不是非常确切。通过这次调查活动,让我了解和学到许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一个有效的参照,同时也给大家一个参考。

学生调查问卷报告解读篇十三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长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2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3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0%,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1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其次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五、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加强社会实践。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六、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第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1)敢于竞争: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

(2)善于竞争: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

1.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2.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四、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五、大学生就业后流失率过高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就成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宣扬的理念,而随之形成的毕业生忠诚度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麦当劳的代表说,他们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在实习期都要安排最难的活给他干,如先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是,实习三天后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达50%。一些企业表示,每年真正招收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只占计划招工的1/5。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对此,一些高校大学生表示就业必须吃苦只是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条件,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脱离毕业生所学本质,也是导致大学生另谋职业的原因之一。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