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5 19:30:02 页码:7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通用20篇)
2024-04-25 19:30:02    小编:书香墨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一生经历和成就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以拓宽思路和提升自身水平。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总结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启发。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一

现在的新一代母亲都有教育子女的愿望,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这种愿望的增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去教育子女,升华自己的精神感召生命成了母亲们最大的困惑。因此,对于母亲教育势在必行。

孩子的大多数问题是母亲造成的,母亲的大多数问题是父亲造成的,父亲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造成的。

母亲教育应该有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教育孩子,为人父母就要教育孩子,在这一点上母亲教育和儿童教育是一致的;第二层意思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教育父母,是父母的素质提高,在这一点上母亲教育和家庭教育、父亲教育是一致的;第三层意思是教育社会,是全社会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母亲,是全社会必须尊重她们的劳动,没有对母亲劳动的认可和尊重,就不会有未成年人问题的真正解决。

母亲教育同家庭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教育功能的健全,而母亲教育则是全社会对女性生育价值的尊重。家庭教育重要,但母亲教育要先行。

我们同西方整整相差一个时代:西方是在母性没有受到压抑而呈现出过剩,我们则是在母性被盘剥而几乎为零;西方是全职母亲里的呼唤,中国则是连母亲都离开了孩子后的呼唤(“留守儿童”)――这样的呼唤只会更加隐盖中国家庭教育的缺失。

数千万的留守儿童是当代中**亲教育缺失的最大表现,这已经或将要成为比环境问题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不仅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牺牲农民为代价,更是以牺牲孩子、牺牲家庭为代价,这种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向我们暴露出它的恶果。

卡尔维特有一句话打动我: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她的母亲。母亲是孩子从出生开始所接触到的第一位女人。这个女人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都会被海绵一样的孩子完完全全地吸收到自己的体内。

因此,我们说,一个女人要首先成长好自己,同时又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土壤需要怎样的元素,二者结合起来,她的孩子必然会成长的好,成为一个独立的树,向四周伸展的树,浑身透着绿的树,充满能量的树,能够给他人遮风避雨的一棵树,能够向着阳光歌唱的树。

所以,教育一个母亲,或者说让我们自己成长是多么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因为我们迟了,孩子的树正在窜出太多的枝杈,偏离了“向上”的轨迹。

《三字经》上的古训是“子不教,父之过”,但几千年来,中国大多数家庭一直秉承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教养子女的责任,其实主要还是由母亲来承担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都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青少年问题研究的深入,教育专家和社会工作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母亲教育”的新主张。“目前很多母亲还是‘自然母亲’,即凭着感觉、本能来教育孩子。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母亲,完全没有教育子女的经验。”

中国家长目前所执行的教育大都是‘显教育’,就是‘言传’,直接告诉孩子你必须怎么做,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就会犯错误,我就要惩罚你。但是这种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的做法,孩子不一定乐意接受,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中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都曾经抱怨过父母尤其是妈妈太唠叨。其实日常生活中,妈妈是最经常跟孩子在一起的,他们应该学会‘身教’,就是直接做给孩子看,这是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妈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人提醒过她们,作为教育者的她们自己也要再受教育。

王开敏是国内少数“自觉妈妈”的典范,当儿子艾天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她就定了一个教子计划: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灵、开朗性格的阳光男孩。当其他家长在节假日里带着孩子去参加课外培训班、补习班时,王开敏却坚持“我的孩子不培优”,坚持对儿子进行个性化教育。2002年,艾天不仅如愿以偿地叩开了美国威里斯安大学的大门,而且在高手云集的竞争中,以617分的托福成绩战胜了几位托福满分的对手,获得了18万美金的全球最高的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学金。

王开敏的思路给了很多妈妈启示:“倡导女性将母亲当作事业来经营。在儿子0-6岁时,我的母亲天职最为重要,我是导师,孩子的习惯、思维模式要建立;孩子6岁以后,娃娃教育要从母亲抓起我就是助教,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儿子上大学,我就是学生,儿子教我很多新生事物和技能,比如电脑,我和儿子经常互动学习;再以后,我就要做回到小孩,被孩子呵护了。”

“母亲”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个角色肯定是很重要的,肯定不能只是“自然母亲”。人的后天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又先于另外两者。有资料表明,孩子的智力,甚至道德水平,都是和母亲的水平最接近的。之所以说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妇女的素质,是因为教育好一个女人有时就拯救了一个家庭,教育好母亲就拯救了一代人。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

其实很多好孩子是被父母教坏的,我觉得中国很多母亲还是停留在做“自然母亲”这个水平,就是不学习,其实母亲应该刻苦学习,掌握教育学的理论、教育方法,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花时间和孩子沟通,这个很重要。孩子是可教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其实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就是要教他们心智健康,要教孩子“爱学习”,能发自内心地去学习,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和生活一样是必须的。

许多双职工家庭,家长以工作忙作为没时间和孩子接触的理由,我认为这种妈妈是最糊涂的妈妈,她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心灵教育和沟通就是在小学以前效果最好,包括品质上、人际关系上的教育,以后你再想这样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的心里已经装了其他东西。任何事情都没有教育好孩子重要!不要在孩子的早期,忙碌于工作,耽误了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只有当“要教育孩子先教育母亲”这一理念成为一种全民意识时,我们的教育才有实施的基础。这是因为在家庭教育尤其是在早期教育方面,母亲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首先,母亲的素养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对一个家庭来说,母亲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保育员;在家里与孩子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因而,母亲对孩子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最大,孩子与母亲的感情更深。因此,母亲的教育也最具权威性。

其次,有教养的母亲往往感情细腻,对孩子的行为观察比较细致,比父亲更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且更具有耐性,母子感情更为融洽。这就使得母亲对游子更具有权威性,容易产生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有教养、素质高的母亲大多比较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话看起来似乎有些绝对,但却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少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其成才和一生的发展。而有早期教育目光的母亲则在少儿早期教育上会有所作为,她们十分注意孩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刻意地对孩子的性格和人格进行塑造,从而使孩子受益终生。

难怪一位外国教育专家曾语重心长地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母亲的手中。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这句话极为中肯,也很有见地,可谓真知灼见。此外,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母亲和父亲对子女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教育孩子要从改造母亲做起,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父母教育尤其是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母亲教育。第一个层面是要让母亲认识到其对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要让她学会调动起父亲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地培养出好孩子。第二个层面是要让父母,尤其是母亲认识到,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父母素质的提高是孩子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第三个层面是教育社会,全社会都应该为母亲的成长提供条件,让母亲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重的人。

家庭教育的宗旨就要在育子的过程中,重视子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智力只是其中的一项。现在整个社会在这方面处于一种紊乱状态,倾向于偏重未成年人的智力的培养。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除了智力以外,德育等的评价缺乏一个量化的指标。一般来说,只能到孩子成年以后,甚至四五十岁才能看出当初母亲的教育是否成功。

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也无法为孩子预约未来,但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赢得未来。

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重视教育并不等于懂得教育,懂得今天的教育并不等于明天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是转瞬即逝的事,没有超前的眼光,永远是被动的父母,让我们开始学习吧,为了我们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二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辅导孩子学习,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孩子懂得礼仪、做人、勤劳、孝顺、节俭、上进。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体应该进行哪些教育呢?

首先,父母要着重美心孩子做人、勤劳、孝顺、节俭、礼仪、上进心的培养。一个孩子是否尊重周围的人,是不是孝敬父母,是否有集体观念,能不能主动关心他人,有没有节俭的良好的习惯,是不是积极乐观,这些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都是有密切关系的。往往父母勤劳,勤俭持家,对长辈孝敬,与邻居和睦相处,这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父母跟孩子的交往中,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能够把自己的为人处事经验很好地告诉孩子,那么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很深的积极影响。

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个“老师”不是知识层面的“老师”,你是作为孩子的榜样,作为孩子的`做人的老师,而且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让其影响贯穿孩子的一生。孩子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甚至孩子成人上大学工作,其实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因为父母对孩子来说,除了亲情的纽带,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给予孩子很多的,是其他人包括学校里老师以及社会无法给予的共同的家庭生活经历,与成长感悟。

其次,应该积极与学校教育配合,来辅导孩子成长。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需要联动的。学校教育要起到效果,需要家庭教育积极参与。比如说,学校老师布置孩子家庭作业,孩子要回家完成,这时,父母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校还会要求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这个过程,就是希望父母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了解学校教育的进度。另外,有些时候校方会要求父母向学校汇报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在家里的表现,以便学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家长和学校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有的也会发生矛盾与冲突,比如,学校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但是有些家庭对孩子说,不要听老师的,因为社会很复杂,诚实守信是要吃亏的。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为学校和家庭之间“不一样”的教育而产生困惑。家庭的教育消解了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配合协调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三

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大多是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而爸爸则喜欢选择一些较剧烈、带冒险的活动和孩子一起玩。拿抱孩子来说,妈妈更多是是小心翼翼地搂抱,生怕孩子有闪失。而爸爸的方法则多种多样,把孩子高高地举起,或把孩子抛起来接住。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却会受到孩子的喜欢。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细心周到。他不会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求,甚至会对孩子的`问题、困难“熟视无睹”。比如,孩子骑车摔倒时,妈妈常常会跑上去问:“摔到哪里了?到医院去包一下。”为父亲却会无视孩子伤口,说:“爬起来!下次要注意。”正因为爸爸的“粗心大意”,给了孩子自己调整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主动适应、锻炼自我、尝试错误与自主更正的机会。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四

提到教育,我认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重视。就家庭教育来讲,一个家长总用自己所受教育的模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或者用教育哥哥姐姐的方法教育小十岁左右的弟弟妹妹,这是不对的。就我的经历以及我身边亲戚朋友的经历而言,的确有很多不妥之处。

家长首先要注意到年龄段的问题。不同年龄段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5岁之前,都是纯粹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父母,就是子女的榜样和学习的例子,可能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映像。

特别是4-10岁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世界观正在形成中,不成熟,而且可塑性很强,父母要注意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的启发以及影响,在孩子面前要懂得收敛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一个爸爸抽烟,潇洒的'吐烟圈,而且在平时教育中问:“儿子,以后想不想成为爸爸这样的人?”会让自己的儿子觉得成为爸爸那样只要学习他做的一切就好,然后,就算父母极力反对孩子抽烟,但从小到大一直看爸爸抽烟的孩子会从潜意识里对抽烟存在向往和好奇。所以,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素质的发展空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有个敏感的话题,就是关于体罚的问题。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很可爱,会拍拍小屁股以示疼爱,在孩子年幼之时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爱的方式,行为都要注意分寸,因为疼爱不同于溺爱,但也不能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给的爱,对父母的爱没有一个合适的界定。

一个孩子过于调皮,不是体罚可以解决问题的,就像一个比我小三岁的孩子跟我谈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家的杯子摔碎了,不是他弄碎的,他被妈妈狠狠骂了一顿,因为他妈妈没有问清楚情况就伤害了他,然后他解释了,他妈妈拒绝听他的解释,然后,他随手拿起两个杯子狠狠摔在了地上,他妈妈当时惊呆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既然我平白无故受到了冤枉,那我不介意把事情搞的更糟。

家长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被父母伤害,特别是心理、感情上的伤害不是一两个杯子的价值可以弥补的!肉体上的疼痛会转变成思想上的叛逆,一个孩子的成长,不论年龄大小,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小时候表露不够明显,但是日积月累,长大了会更加不服从管教!

作为一个90后,我们童年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自己70后父母辈的人,以及00后弟弟妹妹的社会环境不同。作为父母不能用自己童年的思想,经历,希望来构建自己孩子童年的框架,这是不可取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很无奈,很累,没有办法给孩子适当的教育。

家长需要注意,孩子在成长,你们也要成长,孩子在一天天学习,一天天长大,你们有没有做到一直学习,以及思想的成长?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父母永远停留在自己的经验中,会犯错误的,这样的教育,要么是死板不灵活的,要么是落后失败的。

家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无论从那一方面,都要做好顺应时代的准备,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教育中也应该注意!朋友圈里不要全是微商和视频,及时复习自己所有的知识,不断学习,进步,手机有了人文气息,自己的教育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育方式。我相信,只要父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五

爸爸不会像妈妈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妈妈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爸爸则会用很刚性甚至可以说“暴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只要这种“狠”不过度,只要这个“狠”有理由,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矩。

家庭教育中“粗”、“狠”正是爸爸式教育的好处,这是母性教育所不能赋予孩子的财富。所以,爸爸要正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认识性别差异带来的教育差异,在教育上和妈妈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六

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很少参与管教孩子,常听见有母亲抱怨,责怪孩子的父亲很少管教孩子。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着许多父亲,觉得管教孩子应当是女人家的事。使他们没能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特别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有多么重大。除了父亲们自己,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也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一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了。

(1)父亲与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在本质上是不同于母亲的,这不仅仅是指生理上,还有性别社会化上的差异。男性和女性会持不同目标、不同价值观、不同风格来处理为人父母的事情。

我们勾画母亲与父亲之间的不同之处,不再只是强调体力上的悬殊。男性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有一些独特的特征,这对于父母角色是很有好处的。诸如在解决问题、幽默感、嬉戏和承受风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男性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方式可以使孩子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有所扩展的发展;父亲促使孩子去应付母子纽带之外的世界,孩子们随之发展了一套复杂的相互影响的感情沟通技巧;父亲还能鼓励孩子从家庭中独立,尤其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律能力。父亲也在学会更多地心领神会、更好地表达情感、更加感性的同时使自身受益。当他们感受到因为其给家庭带来力量而受到尊敬时,他们更能注意到这些问题。

(2)父亲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男性角色模式无法替代的。孩子从父亲特有的风格和他们性格中的男性力量投入中获得益处。父亲的真正重要性更多地可能是在于他们与母亲的不同之处,而不是对一个好妈妈的克隆。

(3)父亲角色的变化。

传统教育观念下,人们支持采用惯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即母亲担负大部分的教育责任。今天,人们期望更多的男女平等,女性也希望男性能全面参与对孩子的管教。由于现在许多女性都有了职业,所以父亲参与对孩子的管教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此,父亲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一些现代父亲可能感到来自那些更传统的妻子的压力。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女性在维护她们的“领地”,掌管着属于男性的一些家务活动和照看孩子的活动,这使男性感到不适。惯常的父亲角色让男性感到了压力和紧张,从而愿意改变他们做父亲的方式,接受更现代的方式。

一些媒体、教育者和社会学家描绘和倡导,应更关注养育活动中的父亲角色。这一观点仍存在着争议:一些人认为,男性不应总是扮演一个作为家庭支柱的距离遥远又严厉的父亲形象,而应更多地重视与孩子一同玩耍、一起交谈、关心孩子,以及对孩子的养育。他们将这个观点看作是崭新的、更好的、更独特的父亲角色定位;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父亲角色的女性化或至少是使作父亲的更加表现得与女性没什么两样的观点。父亲是重要的,但试图实现父亲功能的女性化及性别的无差异化则是不恰当的。

父亲和母亲可以学习和掌握很多工作。然而,早期的社会化、文化的相关群体预期影响了对擅长和“什么是该做的”这些问题的认识。而现代的父亲们,如果妻子期望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家务管理和养育孩子中,他们是愿意做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关注。专家经过比较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孩子体格发展速度的影响。

和孩子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或游戏。同时,还爱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带有一定技术和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劳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给孩子的影响却相当大。

(2)对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作用。

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另一些研究者还报告说,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大多焦虑、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并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成人以后会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3)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

父亲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对北京、山东、江苏、广西和新疆5个省市区的2100多名在校中小学性格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父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影响。”一些研究还发现,父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男孩子的影响大。如果一个男孩子在童年失去父亲,则很容易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将一直影响到这个男孩子上大学以后。相反,那些和父亲相处时间较长的孩子,容易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等。

(4)对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影响。

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是孩子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为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性别社会化的第一源泉。子女最初是在家庭中模仿父母,进而模仿其他男女角色。父亲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将来发展自己的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楷模”,女孩子则从父亲如何对待母亲的过程中了解到男人应该如何对待女人,这对女孩子成人以后的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缺乏父爱,男孩子容易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甚至出现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而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则常常表现出焦虑、羞怯和无所适从。

(5)其它。

另外,父亲的仪表风范也将影响着孩子,因为孩子往往是在生活中向父亲学习的。还有一些父亲喜欢带孩子做具有冒险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母亲很少做的活动,如跑步、爬山、滑冰等,这弥补了母亲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父亲参与教育子女,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男人的世界。父亲必须意识到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对待。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七

本课题自20xx年4月开始申请立项,本课题被确定以来,在教育局、教研室及关工委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同时,按照课题实施的方案,我们也作了具体大量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我们第一阶段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初步摸底,了解到这些孩子生活、心理、家庭状况。

有孩子与父母沟通很少或根本无法沟通占极少数。大部分孩子听父母的话。生活融洽的较多。

还有因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学习、生活没人指导监督占极少数;生活无人照管的`没有;学习不够努力占极少;厌学的没有;经常感到孤独的没有;烦恼来自家庭的也没有。心态不十分正常的没有。

二.初步分析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现状。

1、从各班班主任提供给我们的一些违纪学生档案中我们还发现,我校的“问题学生”有来自留守学生的。但情况不是很严重。虽然是这样,也让我们感到我们课题组责任的重大,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隐形的压力,来自留守学生教育的严峻形式的压力。

2.制定了《家庭教育基本情况调查》、《家庭教育生存状态分析调查问卷》、《留守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问卷》、《家庭教育现状对比研究调查问卷》,也进行了实地问卷,下一步我们将对四份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方案。3.课题组成员还撰写了1篇教师个案,家长委员会编写了篇家长个案。我们将在年末出版一期农村学生教育个案集。4.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书籍,集体研究行动方案,做好笔记,定期召开课题会议,总结前段工作进展,安排后期工作。有机会还要安排外出学习。

三、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实施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1、问卷调查设计有地方不太合理。后面设计的的在完善一些。

2、调查人数要面对全体。让所有学生参加。

3、调查的方式应多样化。

4、活动在细化一些,划分出常规活动、具体活动。有专人负责。拟定出活动主题,最好一周一个,有总结,有照片。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氛围。

5、在活动的方法上在具体一些。便于操作,效果又好。四、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把握好研究方向。

(1)、课题组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开展教育是加强农村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儿童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农村儿童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课题组必须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各个环节。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各部门、各班级要结合农村儿童实际,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增强农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课题组要求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农村儿童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儿童的感恩意识必须坚持家校结合,要采取多种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做好该项工作。

(4)、课题组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位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通过周密的计划和部署、切实的措施和行动、经常的督促与检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力争在培养农村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新突破。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八

现在的孩子被保护的太好了,他们一般都会出现在父母的视线里,很少有探险的时间。而当代是竞争的社会,作为孩子的父亲就应该教会孩子冒险的精神。当然冒险一定要有限度,一定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探险。同时探险的对象必须要合法合规。

一般来说父亲比母亲要热爱运动。所以爸爸们有时间的时候就应该教孩子学会跑步、打球、游泳等,要让孩子成为运动型的人才。运动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身材,而且还可以让孩子改变懒散的性格。所以爸爸有空就要带着孩子们一起运动哦。

女性在家中是非常重要的,她们除了要上班还要做家务,最重要的还是她们要相夫教子。所以爸爸们一定要教会孩子懂得尊重妈妈,要懂得妈妈的辛苦。爸爸表现出爱妈妈的举动,那么自然孩子们也就会爱妈妈。

一个家庭中有很多家务活,不能把家务扔给妈妈一个人做,所以爸爸要教会孩子帮助妈妈干家务活。爸爸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教会孩子不同的家务。比如:六岁的孩子要学会自己穿衣;七岁的孩子要学会自己扫地;八岁的孩子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卧室;九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洗碗等。当然爸爸自己也要帮助妈妈干活,这样孩子才会受教。

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脑力。爸爸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小玩具的制造,或者教会孩子们修理简单的家具。

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其中诚实守信、勤劳、有上进心等。这些贵重的品质都需要爸爸的教导。爸爸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这样自然可以让孩子受教不少。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爸爸要从小就教会孩子勤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会自己动手,千万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纨绔子弟。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九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

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

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

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质量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定是孩子态度不认真的表现,那就错了,其实,有10%到30%的孩子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家长应该仔细地分析其原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成功或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而,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比以前进步了,就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代表超越自我,超越自己,这就是一种成功。

二、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传统的家庭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与竞争的能力。

家长们不妨对孩子说:“孩子,你已经上中学了,爸妈相信你,你的事可以自己做决定,爸妈说的话可以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心,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历各种见解,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实行家教合作。

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商议,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对待孩子。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家长只有多和老师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其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校应该设立一个家长与孩子、学校的互动平台,即家长教师协会,它包含家长活动委员会、学员活动委员会、学校安全委员会等分会,以共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学习效果为目标。并定时推出各种活动,比如:教育专家讲座、教育经验分享等。通过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让孩子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身体,锤炼出坚强的性格,培养对大自然、对人类关怀的博爱之心,孩子会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对理想的追求。

看了该文章的读者还看了: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

1、以分数论“英雄”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

“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

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2、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3、注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

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

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4、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5、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

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

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6、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

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而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7、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

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8、惩罚多于表扬。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

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

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

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9、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

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

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10、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家长重视疾病卫生,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之一。

文档为doc格式。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一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在一起交流,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亲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我一直说,父母亲再忙也应该想办法陪着你的孩子。比如回到家,很多父母打游戏、看手机、看电视,这种娱乐很正常,但是你要想让孩子真正走得更好一些,你就必须要克制自己的一些行为。

阅读。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通过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藏在其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习惯。

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他怎么对人,怎么处事?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实际上体育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我们针对一个习惯无论是运动还是阅读,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是在家庭里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个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一生。

在家庭教育当中,把这三件事情好好抓好就很好了。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二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六朝著名的山水小品,作者为南朝陶弘景。短短六十八字,音韵和谐,节奏如歌,似伴着音乐的流动画卷,描绘了江南山水奇丽的景色,其诗画般的意境,向为我所钟爱。曾给某出版社写过《初中必背古诗文详解》,几十篇诗文中,《答谢中书书》是我最先动笔,也是完稿最快的一篇。

尤其喜爱它的中间部分,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从多方面多角度,将山水之美有序有层次地展现出来,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

你看那四季之常景——“高峰入云”是仰望,“清流见底”是俯视,前者是隐隐绰绰的远处群峰,后者是近在脚边的澄澈溪流;“五色交辉”,是溪涧两旁斑斓的石壁,在阳光水色的辉映下闪动着美丽的光泽,“青林翠竹”,则是遍及群山的蓊郁。远近高低,山山水水,仿佛不经意的观察顺序,正体现了一种徜徉山水之间的悠闲自在。

再看那一日之变景——“晓雾将歇”之时,山林一片静谧,忽然,猿鸟们醒来了,啼鸣声此起彼伏,惊醒了沉睡中的山林;“夕日欲颓”之时,夕阳默默地倒映在平静的水面,忽然,“哗啦啦啦”,鱼儿争相跃出水面,搅碎了那如镜的水面。一个“乱”字,一个“竞”字,准确生动地绘出了静谧山水中蕴涵的无限生机。

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某种程度上也来源于他对自然山水随性又细致的观察,而这样的观察则来源于他与自然交融的心境。

据《南史》记载,陶弘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自已。”可见他对自然山水的钟情。当年梁武帝派人下诏,问“山中何所有”(即山里有些什么),请陶弘景出山做官,陶即作《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答复,婉言辞谢。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尽管如此,朝廷每有大事,还是会派人前往山中向陶弘景咨询请教,甚至一个月常有好几封咨询国家大事的书信。人们因此就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山水小品因此而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上的一枝奇葩。

但,自然,一向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诗篇!

身在繁忙的都市,已离不开都市生活,却仍喜欢自然山水,喜欢春花秋月,喜欢清风白云,喜欢鸟鸣婉转……每年总要有一些日子暂时离开都市,徜徉山水之间。喜欢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不独在于欣赏风景。我会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坐上好久好久,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思索,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喜也好,忧也罢,有自然相伴,有自然寄情,足矣。情景交融,我喜欢这个词。

当被世俗的种种所羁绊,当被内心的躁动所困扰,却无法寻求自然的慰藉时,就读一读那些优美的诗文,为自己营造一个自然、平和的精神家园吧。比如《答谢中书书》、比如《归园田居》,印度泰戈尔的诗也一样充满自然的清新,也是我所钟爱。

但愿,人类善待自己的精神家园,但愿,未来的日子里,自然不会成为仅存于人类精神上的家园。

啊,扯远了。

知识扩展: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三

放暑假了,老师要求我们读皮尔逊动物故事《迷失的小猫咪》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它让我们知道了要和别人友好相处,并且要乐于助人,懂得感恩和回报,要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云南昆明盘龙区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二年级:钱允艺晨。

我家的小猫咪_棒棒糖_300字。

我家里有一只爱的小猫咪,它叫――棒棒糖。

棒棒糖比较瘦,它的毛有四种颜色,白色,黑色,褐色,土黄色。

棒棒糖的脸小小的;眼睛大大的,眼珠是黄色的;鼻子粉嫩嫩的;一张樱桃小嘴,可爱极了!

现在棒棒糖已经怀宝宝了,已经怀了三个月了。

棒棒糖平时比较懒,懒得连老鼠都不抓了,懒得连走路都不走了,整天只知道在小窝里睡觉。

记得有一次,我从面包坊里买了一个小面包,回来了,我看见了棒棒糖正在睡觉,于是,我就把它唤醒,它看见我在吃面包,就在那儿叫,我就揪下了一小坨面包,看他吃不吃,结果它一下子就吃完了,我就又揪下了一大坨面包,结果没想到,被它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我心想:我已经给它吃了那么多的面包了,而我自己却一口也没吃,于是,我吃下去了,棒棒糖见没有面包了,就去睡觉了。

这就是我家的小猫咪,你呢?

湖北宜昌西陵区东山小学六年级:任立俊。

我喜欢的小猫咪_200字。

我家养着一只调皮可爱又能干的小猫咪,它叫“白雪”。之所以给它起名白雪是因为它全身都是乳白色的,唯独它那条水晶般蓝色的小尾巴。而且它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跟我一样。它的眼睛白天和晚上大不相同:白天是竖着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而晚上两只眼睛睁得圆圆,发出幽幽旅馆,显得十分神秘。

中午,我准备把一块美味的红烧鱼给它,刚把鱼放下。它就飞跑过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眨眼间那鱼就只剩下鱼骨头了。

傍晚,我端着一杯热牛奶去找白雪,突然白雪从前方冲来,一下子把牛奶打翻溅了我一身。我十分生气地对白雪说:“白雪,看你干的好事!”白雪一见知道自己闯祸了,连忙把头钻进身体里。然后喵喵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对不起主人!”看到它这样我真是又气又乐。哎,真拿它没办法!

这就是我家的小猫,我爱的猫咪。

初一:彬儿的水晶恋。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四

第一条高压线:忽略孩子的存在。

在孩子生命早期,1-3岁间,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时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

我们头脑中的观念是: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我们认为等孩子懂事时,再去注意听他说话,就可以了。

有个5岁小男孩,他母亲穿着背心、短裤,他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着急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领着孩子去超市。

在超市里,孩子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买了牛奶、面包往回走,和相遇的熟人打招呼。

回家路上孩子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

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终于回到家,妈妈说:“好了,这回你说吧!”孩子说:“妈妈,你短裤前边的拉链没拉上!”

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

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要解释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他的理由!

再重复一遍: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合理的理由!你必须听明白他的理由,然后告诉他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帮孩子解决问题,否则的话,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条高压线:破坏性的批评。

破坏性的批评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杀手。

我们很多家长,批评已经成为顽固性的痼疾。对孩子除非不说话,说话就批评。

我们自己认为批评是为孩子好,是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破坏性批评的结果与我们希望它达到的结果完全相反。

我们本来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我们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

学习是脑力劳动,它需要学习者处于主动状态,他自己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

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他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

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那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源。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五

首先很感谢学校、韩老师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周慧玲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周慧玲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增加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三,要培养孩子大量的阅读。

读书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是何种书籍,给他带一个头,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为,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心去做,严重地阻了他思维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气的急躁,因为脾气的急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仅一次又一次对孩子恶言相向,更甚是动手打他,当看到孩子那双无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他也只是,仅仅只是一个孩子。专家说得真好: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六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晚的还是孩子(可能还有搓麻将的)。现在的孩子真比农民还苦啊!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七

毕业后还住在学校,竟有种无处容身的感觉,像是一个把房子租出去的房东,虽拿着钥匙,再进家门却恍然屋是人非,坐在自己的沙发上倒拘谨的像是寄人篱下了。比如坐在图书馆却没法上网,比如去不了之前一整年都没怎么去的食堂,比如想要洗澡却需要跑去健身房。当然最后一点若算上强制健身,倒也是个优点。

百无聊赖的周日下午,只好翻出以前下载的老电影,想来一部一小时零四十一分钟的《迷失东京》,应当足以打发午饭后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自己了。

可是这电影意外的好看。

真的好看。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不过是一个与妻子不和又遇上中年危机的男子和一个因丈夫太忙而闲着没事的女子,在异国他乡机缘巧合的相遇,共度美好时光派遣孤独寂寞的简单故事。然而,或许是比尔莫瑞含蓄的眼神,或许是斯嘉丽约翰逊真挚的笑容,他们之间发乎情止乎礼却张力十足的对手戏,这两个美国人在东京这座城市因格格不入而略显呆萌的喜感,一切都自然又生动,有淡淡的幽默。像风吹一片叶子pia在你脸上,你没法不注意到这片鲜活,忍俊不禁,再揉揉眼睛。

虽然不想剧透,可是电影中的几幅画面一直留在我脑海中让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一个妓女敲开比尔莫瑞的门,想要勾引他却因为日本人奇葩的英语发音而导致沟通障碍,引发误会蜜汁尴尬。斯嘉丽走在东京的寺庙里听和尚们庄严肃穆地念经却没法被打动反而倍感孤独,给朋友打电话可是别人很忙,只好坐在窗前对着街景发呆。两个人一起吃火锅可是都抱怨难吃,抱怨去餐厅竟然要自己动手煮饭。比尔陪斯嘉丽去看病可是一个坐在等候座位上和人鸡同鸭讲,惹旁人发笑,一个茫然看着医生不懂他在解释什么。镜头中多次闪过他们各自无所事事打开电视,不停换台却每一个都看不懂,只好无奈关上电视发现自己更加无聊。他们的孤独、寂寞、无聊、无措让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而他们仅仅来到东京几周。

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到底有多难融入?我总是乐观的考虑这个问题。语言不通?可以学啊,说不好也还有肢体语言。难以理解的文化习惯?可以从了解背景与历史开始慢慢接受,至少长了见识。吃不惯的食物喝不惯的凉水?可以自己做饭啊,更何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美食。我一直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需要去学习,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包容。

八月即将远赴马德里的我呢,惶恐不是没有,只是一直将它埋在心底,直到《迷失东京》让它从重重禁锢中挣脱。可能几个月后上映一部新电影将是由我主演的《迷失马德里》了。有这么几幕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早晨七点。

看到朋友圈别人深夜放图在撸串儿,被羊肉鸡翅蘑菇豆皮和幻想中孜然的香气馋的口水直流,可是自己面前是一杯冰牛奶和一袋麦片,吃完还得去上课,只好自我催眠这是羊肉串,狼吞虎咽的同时流下一滴心酸的泪。

中午十二点。

和朋友一起聊天,有人讲了个自己不理解的笑话,看着别人哈哈大笑只好迷茫地提问。想起“中国石化是个很厉害的咒语”这种俏皮话,因为没人能理解,只好自己憋住。语言水平虽能沟通,可是想要高谈阔论旁征博引就吃力了,曾经伶牙俐齿的girl流下第二滴心酸的泪。

下午六点。

感到没劲想要找以前的老朋友煲电话粥,可是大家工作的工作,出差的出差,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不再是24小时拿着电话的闲人了,于是煲电话粥五分钟一关火,打了一圈,最后只好和大家约定以后常联系。安慰自己说连斯嘉丽约翰逊这样的美人儿都会被挂电话的,理解的同时流下第三滴心酸的泪。

晚上十点。

发现自己有点发烧,可是看病太麻烦了又几乎听不懂医生在说什么,西药又一向没有中药对自己管用,想想还是不去医院了。自己量个体温,灌下两大瓶热水,吃两片国内带去的中成药,缩在被窝,想象自己在一个很安全的山洞里,告诉自己明天肯定会好。梦中可能看见了妈妈,也可能吃到了鸡翅,流下第四滴不知是心酸还是幸福的泪。

第二天早晨七点。

醒来发现自己好多了,果然吃药回血快,感到战斗力满满。走出家门,看到马德里明媚的阳光洒在颜色各异的美丽建筑上,格外温暖。在一片柔光中是飞扬的发丝,邻居热情的笑容,风一样女子奔跑的身影和脚下蜿蜒却通向某个终点的小路。

――theend。

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被自己的脑洞击败了。感觉自己应该很难迷失,顶多迷个路。就算迷路,只要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就好了。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八

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十九

放暑假了,老师要求我们读皮尔逊动物故事《迷失的小猫咪》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它让我们知道了要和别人友好相处,并且要乐于助人,懂得感恩和回报,要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云南昆明盘龙区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二年级:钱允艺晨。

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字作文十篇二十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问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2、习惯神童。

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出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6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三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四岁到日本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只不过贡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

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

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

3、空间爱心。

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

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未来社会多么多么竞争,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艰难,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现在就不想竞争了。”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未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

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4、品德分数。

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

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真是天才的哲学论断。人是活在意义中的动物,所谓意义就是价值,价值是如何诞生的?劳动中得来,任何有欣赏价值的或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是因为凝聚着劳动。只要劳动中我们才学会真正的感恩和责任,我们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于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价值,最终人生没了价值。

从心理学上说,马克思的话一样是天才的论断,劳动是内在需要,是人跟世界最原始的联系,被剥夺劳动的人失去的不将是价值而将失去人格,成为心理健康最低下的人。另外,剥夺劳动也就是阻止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同样造成心理健康低下或扭曲。

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劳动是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分”。被母亲逼学习而杀死母亲的少年犯徐力他只自豪两件事,一是给一位孤寡老人做过饭,一是在母亲生病时搬过煤气罐。

一切恶劣品德从好逸恶劳开始,如果父母正在培养这样的人,那,这个家庭也就差不多了!

5、状态能力。

智力是许多父母脑海里另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现在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最终还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质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太专业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而“状态”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

我们都有一种体验,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声音、动作、食欲全变了,而一旦恢复,又神清气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悬起来,这就是状态。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看到,运动员不在状态时,便出不了成绩。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发挥能力才重要啊!

许多儿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天真灵气,活泼、浪漫、欢笑在他们身上已不复在在。作业本前磨蹭,奥数班上瞌睡,钢琴课上发呆,现在的中小学生三分之一以上厌学,是他们智力不行吗?不,是他们根本就不在学习的状态!唠叨、逼迫、打骂、讽刺、父母之间的争吵早让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完全是一种病态。不在状态,奢谈什么成长,什么未来!说真的,成人身心疲惫已经够不幸了,如果从儿童开始就是身心疲惫的状态,就是机械的状态,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做什么啊!

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说起孩子,“要他学习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马上就活了”,找到状态谁都会活的,哪里让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长的方向!

我们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状态吗?请父母们相信,大凡一个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状态是父母的责任!

6、兴趣知识。

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东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许多父母都被这一巨人的声音所蒙倒,现在行不通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许多父母还在逼孩子走一条老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识,答案仍然是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一个人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学什么怎样学,如果把求知的欲望给培养没了,那还唱什么戏啊。

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

7、理念方法。

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不论是年老的祖父母还是许多年轻父母,其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

从理念上,现代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园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难,因为它要求父母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是现代人本主义的;第二类是懒汉型的,不懂教育,也没什么责任心,不管不问,靠天收,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传统自然主义的;第三类是倒帮忙型的,不懂教育却特别有责任心,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分钟也不停止对儿童的戕害,大量失败的孩子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是扼杀人性的专制主义。

三种理念也就是三种思维方式,孩子优秀就优秀在思维方式上,成功从父母开始,就是从父母的理念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