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江苏概况导游词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5 22:29:08 页码:7
江苏概况导游词范文(20篇)
2024-04-25 22:29:08    小编:笔尘

上司是我们工作中的引领者,他们的激励和指导使我们不断成长。写总结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和清晰,言之有物,不啰嗦和冗长。以下是一些权威专家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一

无锡,简称“锡”,素有“太湖明珠”、“小上海”之称。无锡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北扼长江、南控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苏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南地区的交通中枢、长江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邻苏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控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望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__年1月2日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代管的江阴市和宜兴市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分别位居第一、第七位。江阴市的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在全国相对富裕地区排行榜中,无锡位列全国第五。(20__年数据)。

无锡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繁华富庶,文物之邦,东方之门,人间仙境。无锡自明起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华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中国民营企业之都。无锡的商业形成了向全国的强劲辐射力。无锡景色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无锡完善的基础教育是教授、科学院院士和大学校长的摇篮。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二

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苏州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问,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的戏曲事业,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救和继承昆剧、发展苏剧,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苏、昆剧工作就十分重视。全国重大昆剧活动,也都在苏州举行,这对苏州的戏曲艺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于20xx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苏州戏曲源远流长。历史上无数剧作家、曲家、演员对戏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记载。如不少演员的演剧事迹和艺术成就已湮没无传,或仅在一些笔记中见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记述;不少剧目,仅留存其名或残曲。又如近代的“薪尽火传”的昆剧传习所的某些史实,因往事已久,即使当事者回忆,已尽难一致;当年曾演出过名剧的舞台,不少已遗迹难寻。由此可见,编纂戏曲志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苏州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经济总量退居中国大陆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散文。

家归有光,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当代作家陆文夫、苏童、何建明、金曾豪、王一梅,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萧芳芳,影视明星潘迎紫、刘嘉玲,韩雪,孔祥,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糜熙昭,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朱棣文,两弹元勋王淦昌等,另外,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明清两代状元为全国之首,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以下为明清苏州状元:

王世琛张书勋陈初哲石韫玉吴信中缪彤徐陶璋孙承恩彭定求潘世恩吴廷琛申时行顾鼎臣徐元文韩菼毕沅彭启丰(祖孙状元)归允肃陆肯堂汪绎文震孟陆增祥吴钟骏翁曾源洪钧(名妓赛金花之夫)陆润庠沈坤毛澄吴宽朱希周钱棨(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者。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翁同龢为清末政治家、常熟籍状元,今常熟在其故居建有翁同龢博物馆。

绣女沈寿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号雪宦。她生长于江苏吴县,从小学绣,16岁时已颇有绣名。1920xx年沈寿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赐“寿”字,遂易名为“沈寿”。同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

刘嘉玲:1965年12月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香港著名演员,出演过《新扎师兄》、《后生可畏》、《铁面包公》、《我爱伊人》、《流氓大亨》、《杨家将》、《杜心王》、《黄金十年》、《柠檬太夫》、《香港之夜》、《扭汁杂牌军》、《a计划》、《群莺乱舞》、《城市战士》、《英雄好汉》、《三号皇庭》、《阿飞正伟》等多部影视作品。

贝聿铭:(聿:yu)美籍华人建筑师,1920xx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苏州博物馆为贝老关门作品。

韩雪:影视歌三栖明星。1983月1月11日生于苏州。20xx年毕业于苏州一中,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内地歌手、演员,签约于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sonymusic)。

中国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人称“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苏菜属于“南甜”风味。苏菜的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饪上擅长炖、焖、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口味清淡趋甜,配色和谐。乾隆帝南巡苏州的时候,称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籽鲞鱼,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xx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古镇周庄和苏州乐园、太湖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苏州的桥:

(京杭大运河上的桥)枫桥、何山桥、狮山桥、索山桥、晋源桥、石湖桥、鹤溪大桥。

苏州最佳旅游时间:

苏州最美的季节当然是温暖宜人的春天,无论是春光灿烂还是春雨缠绵,苏州园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随着季节变换,苏州园林或繁花似锦,或碧树浓荫,或银装素裹,展现出万千美态。

而且各种时令美食如杨梅、枇杷、糖藕、大闸蟹、腌笃鲜轮番上市,大饱眼福之余还能大饱口福。

碧螺春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茶后大加赞赏。因此茶采自清明、谷雨时节,被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泡茶方法:取茶叶少许,撒入温水中,其白毫会慢慢溶掉,茶叶沉下,这时杯底一片碧绿,但水尚无味,将水倒掉三分之二左右,再冲以沸水,茶叶全部展开,此时水色淡绿如玉,茶香味醇。

采芝斋糖果。

苏式糖果享誉中华,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其中以采芝斋独家生产的粽子糖最为有名。

苏式蜜饯。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四大名绣之首。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年画形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

4

页,当前第。

3

1

2

3

4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三

苏州虎丘婚纱位于苏州城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虎丘是苏州专业从事婚纱制造、批发的生产基地,为中国二大婚纱大型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苏州婚纱不仅影响了长三角,也日益影响到了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海外。所生产的产品有婚纱、礼服、旗袍、饰品、结婚相册、婚礼百货等上万种各式各样的婚礼产品,在苏州市政府和苏州虎丘婚纱网的宣传推动之下,苏州婚纱街从最初的几家店已扩大到了现在的500多家。

卤汁豆腐干。

卤汁豆腐干,既可作蜜饯品尝,又可作为家常肴或筵席卤菜,是苏州豆制品类中的著名特产。它色泽酱红,香味独特,饱含卤汁,鲜甜软糯,兼有卤菜和蜜饯两种风味。

松鼠桂鱼。

此鱼色泽酱红,外脆内嫩,甜酸适口,乾隆食后大为赞赏,松鼠鱼便传扬出名。如今,松鼠鱼以桂鱼作原料。桂鱼肉质细嫩,骨疏刺少,经剞花、油炸后、头大口张,尾部翘起,内似翻毛,形似松鼠,浇上虾仁、笋干、番茄酱卤时还会发出嗤嗤如松鼠的叫声。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三宝即为阳澄湖大闸蟹、河虾、桂鱼。阳澄湖湖面开阔,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的理想之地,使阳澄湖大闸蟹形成里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风光旖旎的阳澄湖畔,地形分为两个半岛:主岛和莲花岛,插入阳澄湖中,把阳澄湖分为佛手状的东、中、西三湖。

阳澄蟹庄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强壮厚实,煮后呈亮橘红色,口味鲜甜。在阳澄蟹庄,螃蟹吃法区分大小蟹有所不同:个体在2.5两以上的母蟹、3.5两以上的公蟹通常用水煮、清蒸的方法,个体较小的则以面拖、酒呛为佳。因螃蟹性寒,煮时、食用时多加姜解寒,还需以菊擦手解腥。所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讲究的食客还有专门的吃蟹工具:剪刀、夹、刺、榔头等,精敲细剥,其味无穷。据说有食蟹高手能把蟹吃完后的蟹壳还原成整蟹!其食蟹功夫,可谓高也。

叫化鸡。

叫化鸡是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旅游景点。

交通情况。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轨道交通。

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如果一切顺利,到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都有望建成通车。11月21日,从由建设部委托省建设厅具体组织实施的《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查会上传来消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苏州非常有必要尽快建设轨道交通”,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据悉,省建设厅将根据此次专家组意见进行讨论,成文后交建设部,建设部再与国家发改委对苏州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会签,最后上报国务院进行立项审批。市轨道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顺利的话,20,轨道交通1号、2号线有望建成通车,,3号、4号线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道交通的接轨。

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于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底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年6月通车。

高速公路。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客运北站,苏州客运南站,苏州客运西站,苏州吴中区客运站。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地址:苏州市平江区车站路27号,邮编:215031。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体育事业。

苏州世界冠军有16人,包括本土运动员和外地交流运动员。产生了张军、陈艳青等奥运冠军。近年通过交流获得很多外地运动员,并取得优异成绩,其杰出代表之一是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

苏州状元。

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结束,历时一千三百多年。这期间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另外,辽、金二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有18人,金有15人。张献忠的在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如将这些状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状元算在一起,则中国历史上历代状元共有552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刘春霖。

苏州南浩街万人码头处,有一块苏州状元碑“姑苏历代状元名录”,上面铭刻了苏州状元共50名(其中有5名武状元)。如此算来,占中国总状元数的大约10%左右。一说苏州出了60名,而碑上只有50名,因为其余10名状元的是历史上曾属于苏州行政区但现在不属于苏州的县级行政区的人。所以不予铭刻吧!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辖境相当今苏州市及吴县、常熟、昆山、吴江等县市),共有状元28人。明清时期一共产生202名状元,苏州地区就有35名,占全国状元的比例达17%。

从中国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苏州地区(包括隋代以来至今的苏州城区和下属的县级行政区[1])有记载的获得文、武进士科第一名(俗称“状元”)的人物,共计文状元55位、武状元5位,合60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各城市首位,苏州也因此被称为“状元之乡(状元之城)”,状元甚至被称为苏州的特产。[1]亦包括历史上曾属于苏州但现在不属于苏州的县级行政区,如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属苏州府的嘉定县(包括现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现属上海市)等。苏州各朝状元人数:1、唐代(文状元14位)2、宋代(文状元5位、武状元4位)3、明代(文状元8位、武状元1位)4、清代(文状元28位)。

苏州不仅在古代出了众多状元,到现代也是按人口比例计算出院士最多的城市。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考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第年应试的考生有几十万,如宋朝每年约有40万考生应试,40万人中出一个状元,可谓难得。状元中还有“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据统计,一千多年的状元考试中,只出了17名“连中三元”的状元。

考中状元所得封的官位并不高,一般只封一个六品或七品的官位,即使被皇帝看中,选为驸马都尉,也不过是个三品官。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四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20xx年全市户籍总人口达826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暂住登记人口586万。苏州下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20xx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能有的游客会问,为什么苏州会集中了这么多私家园林?苏州盛出状元,从唐至清1300多年时间里,苏州共出过文状元55名,武状元5名,其中连中三元的有1人,连中二元的有8人,苏州归氏家族,自唐懿宗至唐哀宗短短36年间,一家就出了5名状元,人称天下状元第一家。这些状元从朝廷上退下来以后,就会回到家乡建造一座私家园林,为了避免以前政敌的骚扰,这些园林大多数都会建造在深巷中。代表着一种隐退的文化。还有一些外乡人来到苏州后,因留恋苏州的美景,就把苏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造宅定居了下来。从造园条件来看,苏州四季分明,植物种类繁多,具备了造园的自然条件,此外苏州靠近太湖,太湖盛产太湖石,堆叠假山也十分方便。这么多因素综合起来,苏州成为园林城市是历史的必然。苏州最著名的园林当数拙政园,该园是明监察御史王献臣被罢官后所造,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徵明,文徵明诗书画三绝,但怀才不遇。为王献臣设计园林还是生平第一次,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载,该园地势低洼,造园条件很不理想。但“能者无所不能”的文徵明因地制宜,以水造景,错落有致的布置了31个景点。把拙政园建造成了一个水面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一的水景园。是江南园林中的一座里程碑。此后拙政园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作为忠王李秀成办公所在地,历经三十多位园主,变更频繁也是苏州私家园林中绝无仅有的。

苏州菜是比较甜的,就像四川菜无辣不成菜,苏州菜几乎是无糖不成菜。很多外地人都很难习惯这种咸中带甜的口味。苏州菜对时令又是非常讲究,即使是普通人家,什么时候该吃什么东西也绝不会错掉。比如苏州人吃螺丝、刀鱼要在清明之前,端午的时候吃咸鸭蛋、粽子。冬至的时候吃汤圆,羊羔。其实这些东西平时都有,但苏州人认为这些东西过了季节就不好吃了。苏州古称鱼米之乡,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苏州人爱吃水产的程度也是在其他地方不多见的,说起苏州的水产,不能不提到螃蟹。螃蟹以苏州常熟的阳澄湖大闸蟹为极品,阳澄湖大闸蟹膘肥金爪青背,一碟镇江陈醋,一杯菊花茶(可以和客人聊一下杭白菊),一只大闸蟹便成了苏州人中秋节赏月观菊最好的菜肴。

苏州是一个女性化的城市,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的语言,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是女孩子说起来特别好听,但男的说就有点娘娘腔了。在吴方言语系中如无锡话,绍兴话等都没有苏州话来的这么好听。因此很多男人都非常希望找一个苏州女孩子做老婆,即使和她吵架也好象是在听音乐,实在是生活的一种享受。苏州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方言,因此直到现在仍保留着很多古音,如苏州人说“不”为“弗”,“不知道”为“弗晓得”,句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因此喜欢读古文的人听到苏州话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在听觉上苏州话没有宁波话“硬”也没有无锡话“土”。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唱歌,因此苏州话是最不适宜吵架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宁和苏州人吵架,不和宁波人讲话。”正因为苏州人发音特别,因此很多人学苏州话就会总找不到感觉。而与苏州相邻的上海,因其有些发音和北方话接近,学起来就简单了很多。所以百分之六十的苏州人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而上海人会讲苏州话的却不多。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就是苏州出美女,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当年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礼物,夫差为博美人一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苏州的灵岩山上建造了馆娃宫,以至“木塞于渎”。还有苏州昆腔班的陈圆圆,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就连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也是出生的苏州,这些女子都可算得上倾国倾城。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今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xx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xx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20xx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吴:西周阖闾大城吴都(公元前520xx年)。

吴:越灭吴徙都吴为越都(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为都邑(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0xx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公元120xx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20xx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0xx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0xx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20xx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应天巡抚驻地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电话区号:0512(+86)汽车牌照:苏e市花:桂花市树:香樟。

地形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热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20xx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20xx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和留园更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20xx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20xx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园林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市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20xx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20xx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英文wuchinese),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4

页,当前第。

2

1

2

3

4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五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江苏扬州概况。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20xx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一说起扬州,大家对著名的诗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并不陌生吧!十一长假我怀着对扬州的向往和期待,来到这个梦中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到扬州必看当然是瘦西湖了。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于一体。漫步在湖上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岸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虽已秋天,却绿意盎然。加上隐隐约约的白塔和著名的二十四桥,俨然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国画长卷。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湖上不时有几条游船来来往往地穿梭着。我们又来到二十四桥。它高24米,有24个台阶、24根柱子。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它呈白色,是根据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建造的。那为什么叫24桥呢?有的说是有24个美女、有的说......至今连考古家争论也没一个结果。为了让瘦西湖参观的人更多,因此人们就留下了这个迷团,所以建了这座“24桥”。,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接下来,我们去了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分为两个部分,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为一体。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厅楼山亭,错落有致,山水建筑浑然一体,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致完美。刚走进大门,满眼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欢迎游客的到来。何园内陡峭假山很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假山,里面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大洞连着小洞,经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园的声誉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她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再来游玩,也期望扬州越来越美丽。

萱草般的温暖气息,织锦般的繁复纹理以及江南天井中的清冷寂寞,在扬州这片土地上交融并存。那依依杨柳围绕的瘦西湖自古以来吸引了多少五湖四海的游客。美丽的庭院、精致的桥梁,太阳耀眼的光芒照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几只小船泊在湖边,又给湖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但是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可不是它,而是一座园林,它是我最喜爱的——个园。

在个园外,我就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了,门的两旁有满缸的荷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的,门的正上方高挂着一块写着“个园”的牌匾。还没进,我们就觉得个园一定十分气派。

走在个园的小径上,脚下凹凸不平,大小各异的石砖,两旁青翠高大的竹子倒是挺有一番诗情画意的。走了没多久,两种奇特的竹子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竹子,它像是一条蛇,又像是天津麻花,奇怪得很。另一种则比较普通,它叫“罗汉竹”,顾名思义这种竹子的竹节是一节一节往上叠的。你们知道在中国哪里的长廊最长吗?你大概会说是颐和园的吧?其实正确答案是个园的长廊,因为它连接着“春、夏、秋、冬”四季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最美的。个园的春给我的印象最深。初见“春”,只见几只壮硕石笋在竹林中,春的气息就这样闯入我的耳鼻。进入大门,十二生肖闹春图有一次让我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各种生肖全是自然形成的,你要是没有多少想象力,可别想看出那到底是什么图案。

夏天最美的是荷花,尽管我们去的那天并没有看到那满池的荷花……荷花池里虽然没有荷花,但水里那几条快乐游着的小鱼还是散发着夏天独特的味道。往里走,就是天然的避暑山洞,下过雨后,从洞顶不断滴下的小水滴又给山洞增添了一丝丝凉意。

最可以代表秋的那一定是枫树了。在其他季节枫叶是绿的,绿的苍翠欲滴,到了秋天,它又红得似一团燃烧的火焰,给假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人不禁想去赞美去感叹。

个园的冬是充满朝气与活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百狮戏雪图”。很多狮子在雪地里互相嬉戏打闹。从一个小窗子望去,又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美景,真应了一位名人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就是我喜欢个园的原因,因为它让春夏秋冬一览无遗,你也一定喜欢吧!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六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唐宝历二年(820_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苏州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地位仅次于观前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市井胜。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街区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刺绣、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品前店后坊式的店铺,尽展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小镇是美丽的,七里山塘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于是,我和爸爸在金秋十月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塘街”几个大字,再往里走沿街摆着很多特色的小店铺,吆喝客人,很是热闹。

走着走着来到了白居易纪念馆。我一边参观,爸爸一边告诉我:“唐宝历二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起虎丘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我不禁感叹:”白居易真是一位伟大的人“。

在热闹的街道旁是一条蜿蜒的小河,两旁的树木倒映在河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洒着金色的阳光,几座古老的石桥横在小河的中央,桥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几条小木船停靠在岸边。

山塘街果真是名不虚传,真是个美丽的小镇!,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七

在5月1日下午三点多钟,我终于来到了这座向往以久的城市。跟随着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来到了无锡太湖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蠡湖公园那个巨大的摩天轮,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冲进公园。在那里,绿树成荫、碧水环绕、鸟语花香、人头攒动。在通往摩天轮的画廊里,我看到沿途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把大扇子,上面刻着古诗、名句,还有各色花纹、图案,最有意思的`是一个用竹子做成的一个硕大无比的勺子,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出了长廊,没几步,婀娜多姿的太湖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由于湖面开阔,看不到尽头。随着滔滔湖水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凉爽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和发梢,顿时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一扫旅途的疲惫。

到处都是休闲的人们,有些在放风筝;有些全家一起在野炊,真是一个愉快的假期。我们也加入这份悠闲与快乐的氛围之中,我和妈妈一起登上了摩天轮,随着它的缓缓转动,我们渐渐到达了最高处。难怪古人喜欢登高望远,由于摩天轮是建在水上的,在高处看,太湖风景可以一览无余,的确是美不胜收啊!远眺那烟雾飘渺、满目苍翠的西施岛,遥想千年前那美丽的传说。而回头再看地面的人们已如蚂蚁般微小了。

离开了蠡湖公园,我们来到三国城。只见三国城大门敞开,两位穿着盔甲的将军分别站在大门的两边,纹丝不动。走近一看,居然他们都是真人扮的啊,真是厉害。走进三国城,坐落着很多仿古建筑,妈妈告诉我,那些都是仿造《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而修建的,气势恢弘。而我感兴趣的是小店里卖的弓箭,买来一看,原来箭头是橡胶做的,伤不了人的。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一起走到了太湖边。登上点将台,此时正当傍晚,在夕阳的映衬下,水面波光粼粼,烟波浩渺。远处水连着山、山连着水,大自然如此安静而和谐,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有名的无锡汤包和开洋馄饨后来到著名的中山路商业区,开始了采购大行动。这里道路整洁宽敞;高楼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群摩肩接踵,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在无锡八佰伴,爸爸说那里的商品都是国际一线品牌。衣服都在一千元以上。妈妈看上一件打一折的裤子还要近三百元,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说在这里终于知道我们有多没钱。接着我们又逛了几个大商场,爸妈给我买了五件衣服和两双鞋子。我还吃了非常好吃的冰激凌,满载而归。

无锡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希望以后还能够再来这里旅行。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八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达826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暂住登记人口586万。苏州下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能有的游客会问,为什么苏州会集中了这么多私家园林?苏州盛出状元,从唐至清1300多年时间里,苏州共出过文状元55名,武状元5名,其中连中三元的有1人,连中二元的有8人,苏州归氏家族,自唐懿宗至唐哀宗短短36年间,一家就出了5名状元,人称天下状元第一家。这些状元从朝廷上退下来以后,就会回到家乡建造一座私家园林,为了避免以前政敌的骚扰,这些园林大多数都会建造在深巷中。代表着一种隐退的文化。还有一些外乡人来到苏州后,因留恋苏州的美景,就把苏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造宅定居了下来。从造园条件来看,苏州四季分明,植物种类繁多,具备了造园的自然条件,此外苏州靠近太湖,太湖盛产太湖石,堆叠假山也十分方便。这么多因素综合起来,苏州成为园林城市是历史的必然。苏州最著名的园林当数拙政园,该园是明监察御史王献臣被罢官后所造,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徵明,文徵明诗书画三绝,但怀才不遇。为王献臣设计园林还是生平第一次,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载,该园地势低洼,造园条件很不理想。但“能者无所不能”的文徵明因地制宜,以水造景,错落有致的布置了31个景点。把拙政园建造成了一个水面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一的水景园。是江南园林中的一座里程碑。此后拙政园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作为忠王李秀成办公所在地,历经三十多位园主,变更频繁也是苏州私家园林中绝无仅有的。

苏州菜是比较甜的,就像四川菜无辣不成菜,苏州菜几乎是无糖不成菜。很多外地人都很难习惯这种咸中带甜的口味。苏州菜对时令又是非常讲究,即使是普通人家,什么时候该吃什么东西也绝不会错掉。比如苏州人吃螺丝、刀鱼要在清明之前,端午的时候吃咸鸭蛋、粽子。冬至的时候吃汤圆,羊羔。其实这些东西平时都有,但苏州人认为这些东西过了季节就不好吃了。苏州古称鱼米之乡,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苏州人爱吃水产的程度也是在其他地方不多见的,说起苏州的水产,不能不提到螃蟹。螃蟹以苏州常熟的阳澄湖大闸蟹为极品,阳澄湖大闸蟹膘肥金爪青背,一碟镇江陈醋,一杯菊花茶(可以和客人聊一下杭白菊),一只大闸蟹便成了苏州人中秋节赏月观菊最好的菜肴。

苏州是一个女性化的城市,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的语言,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是女孩子说起来特别好听,但男的说就有点娘娘腔了。在吴方言语系中如无锡话,绍兴话等都没有苏州话来的这么好听。因此很多男人都非常希望找一个苏州女孩子做老婆,即使和她吵架也好象是在听音乐,实在是生活的一种享受。苏州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方言,因此直到现在仍保留着很多古音,如苏州人说“不”为“弗”,“不知道”为“弗晓得”,句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因此喜欢读古文的人听到苏州话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在听觉上苏州话没有宁波话“硬”也没有无锡话“土”。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唱歌,因此苏州话是最不适宜吵架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宁和苏州人吵架,不和宁波人讲话。”正因为苏州人发音特别,因此很多人学苏州话就会总找不到感觉。而与苏州相邻的上海,因其有些发音和北方话接近,学起来就简单了很多。所以百分之六十的苏州人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而上海人会讲苏州话的却不多。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就是苏州出美女,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当年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礼物,夫差为博美人一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苏州的灵岩山上建造了馆娃宫,以至“木塞于渎”。还有苏州昆腔班的陈圆圆,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就连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也是出生的苏州,这些女子都可算得上倾国倾城。

市情概况。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今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历史沿革。

吴:西周阖闾大城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徙都吴为越都(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为都邑(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至2,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应天巡抚驻地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电话区号:0512(+86)汽车牌照:苏e市花:桂花市树:香樟。

自然地理。

地形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热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历史文化。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和留园更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园林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

建城沿革。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市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方言。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英文wuchinese),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九

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苏州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问,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的戏曲事业,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救和继承昆剧、发展苏剧,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苏、昆剧工作就十分重视。全国重大昆剧活动,也都在苏州举行,这对苏州的戏曲艺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于20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苏州戏曲源远流长。历史上无数剧作家、曲家、演员对戏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记载。如不少演员的演剧事迹和艺术成就已湮没无传,或仅在一些笔记中见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记述;不少剧目,仅留存其名或残曲。又如近代的“薪尽火传”的昆剧传习所的某些史实,因往事已久,即使当事者回忆,已尽难一致;当年曾演出过名剧的舞台,不少已遗迹难寻。由此可见,编纂戏曲志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综合经济。

苏州20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经济总量退居中国大陆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苏州名人。

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富庶是其基础、文化是其表征、和谐是其本质。纵观中国城市史,历朝历代都有富庶的城市,也不乏文化昌盛之地,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历史上曾出过50名状元,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1500多名进士,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吴地名贤,不胜枚举。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吴地始祖泰伯,仲雍,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西楚霸王项羽;汉宫皇后绝代美女赵飞燕;汉代文学家严忌、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书画家张僧繇,文学家陆机,唐代诗人陆龟蒙,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草圣”张旭、孙过庭,后晋商业家窦禹钧(五子登科典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范成大、军事家许洞,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元末明初的巨富沈万三;明代画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政治家姚广孝、况钟、朱纨,文学家高启、冯梦龙、李玉,建筑家、明故宫设计者蒯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版家毛晋,散文家归有光,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当代作家陆文夫、苏童、何建明、金曾豪、王一梅,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萧芳芳,影视明星潘迎紫、刘嘉玲,韩雪,孔祥,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糜熙昭,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朱棣文,两弹元勋王淦昌等,另外,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明清两代状元为全国之首,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以下为明清苏州状元:

王世琛张书勋陈初哲石韫玉吴信中缪彤徐陶璋孙承恩彭定求潘世恩吴廷琛申时行顾鼎臣徐元文韩菼毕沅彭启丰(祖孙状元)归允肃陆肯堂汪绎文震孟陆增祥吴钟骏翁曾源洪钧(名妓赛金花之夫)陆润庠沈坤毛澄吴宽朱希周钱棨(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者。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翁同龢为清末政治家、常熟籍状元,今常熟在其故居建有翁同龢博物馆。

绣女沈寿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号雪宦。她生长于江苏吴县,从小学绣,16岁时已颇有绣名。1904年沈寿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赐“寿”字,遂易名为“沈寿”。同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

刘嘉玲:1965年12月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香港著名演员,出演过《新扎师兄》、《后生可畏》、《铁面包公》、《我爱伊人》、《流氓大亨》、《杨家将》、《杜心王》、《黄金十年》、《柠檬太夫》、《香港之夜》、《扭汁杂牌军》、《a计划》、《群莺乱舞》、《城市战士》、《英雄好汉》、《三号皇庭》、《阿飞正伟》等多部影视作品。

贝聿铭:(聿:yu)美籍华人建筑师,19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苏州博物馆为贝老关门作品。

韩雪:影视歌三栖明星。1983月1月11日生于苏州。毕业于苏州一中,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内地歌手、演员,签约于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sonymusic)。

苏州美食。

中国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人称“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苏菜属于“南甜”风味。苏菜的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饪上擅长炖、焖、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口味清淡趋甜,配色和谐。乾隆帝南巡苏州的时候,称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籽鲞鱼,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是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2月和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古镇周庄和苏州乐园、太湖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苏州的桥:

(京杭大运河上的桥)枫桥、何山桥、狮山桥、索山桥、晋源桥、石湖桥、鹤溪大桥。

苏州最佳旅游时间:

苏州最美的季节当然是温暖宜人的春天,无论是春光灿烂还是春雨缠绵,苏州园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随着季节变换,苏州园林或繁花似锦,或碧树浓荫,或银装素裹,展现出万千美态。

而且各种时令美食如杨梅、枇杷、糖藕、大闸蟹、腌笃鲜轮番上市,大饱眼福之余还能大饱口福。

苏州特产。

碧螺春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茶后大加赞赏。因此茶采自清明、谷雨时节,被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泡茶方法:取茶叶少许,撒入温水中,其白毫会慢慢溶掉,茶叶沉下,这时杯底一片碧绿,但水尚无味,将水倒掉三分之二左右,再冲以沸水,茶叶全部展开,此时水色淡绿如玉,茶香味醇。

采芝斋糖果。

苏式糖果享誉中华,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其中以采芝斋独家生产的粽子糖最为有名。

苏式蜜饯。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四大名绣之首。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年画形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

无锡因为濒临着美丽的太湖而著名,而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境内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美女西施隐居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人工养鱼的专著《养鱼经》,后来的无锡百姓为了纪念范蠡,称之为蠡湖。今天我们要前往游览的蠡湖新城,就是无锡为了打造山水城市形象、创建美丽家园,而在蠡湖的沿湖区域规划开发营造的一个由开放式公园、高品质居住区和各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集旅游服务中心和居住社区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型城市社区。

曾经几何,有关权威人士在评价无锡时这样说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人文、自然资源领先于无锡的寥寥无几,但无锡城建水平排名起码在20位之后。”这一遗憾,使得不甘于落后的无锡人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20xx年起,在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掀起了无锡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面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无锡市政府提出了三城一中心的格局。三城即城中城、城外城和山水城。一中心是指以目前无锡市中心解放环路内侧以及火车站地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内的中心商务区。这个区域商贸繁荣,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城市的心脏部分。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扩大至周围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城中城。这个区域以第三产业为主,分布着古运河风光带、崇宁路文化街以及东林书院、薛福成钦赐第和崇安寺地段。城外城位于无锡的东南方向,靠近苏州,规划范围80多平方公里,沿沪宁二级公路呈带状布局,目前已开始建设并基本形成“一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园”(新加坡工业园)的中心格局。它是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空间,在无锡21世纪进程中发挥先导作用。无锡素来被称为“太湖明珠”,因此建设一座美丽的山水城体现了无锡的城市特色,它将是无锡未来重要的旅游区和居住社区。整个山水城的规划总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其中太湖的湖面约180平方公里,山地约60平方公里。其陆地部分形状就好象是人的两只手臂把太湖紧紧环抱胸前一样:从十八湾至马山为“右臂”,以度假休闲和观赏景点为主;从鼋头渚至军嶂山为“左臂”,以观赏游览和影视娱乐为主;而锡山、惠山一带构成腹地,分别作为游览无锡的区域和集中发展为旅游度假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后方基地。整个山水城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与景区间的共生、共存和共同繁荣的关系,通过向自然借景,设置公共绿地及大面积草地;整治河道水系,规划“城中河”,结合绿地、公建,突出“水”的特色,将由河湖、绿地组成的自然空间,与人文居住空间的巧妙组合,达到整个城市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完善境界。山水城的规划包括了马山度假区、蠡湖新城和滨湖新城三个区域。其中,围绕蠡湖规划建设的蠡湖新城就是这山水城中的核心地区。蠡湖新城位北至金匮路,东至青祁路,西以环湖路为界,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空间布局形态为以太湖大道和青祁路交汇处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建筑高度由北向南依次降低,体现从高密度、大尺度开发的城市景观到自然形态的清晰转变,规划设计结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特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集旅游、观光、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的典范。

今天我们主要要游览的蠡湖景区便处于蠡湖新城的中心地带。它西起犊山大坝,东至蠡湖大桥,总面积135万平方米,自20xx年起,无锡市政府对沿太湖风景区进行了全面整治,经过退渔还湖、生态清淤、拆房建绿等一系列工程,这里的水面由6.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水质明显改善。如今,沿太湖9公里的湖岸线已建成无锡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散布着“水秀垂雪、宝界双虹、湖门溢彩、鹿峰流霞、渔岛晓月、西堤拂春、飞泉帆影、卧石醉波、鹭岛飞鸥、渤公含秋”十大景观,成为一个集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无锡都市中心观赏花园。从青祁路口的蠡湖大桥至犊山坝,一条长长的开放式景观带沿湖而建,不花一分钱就可让人饱览蠡湖美景,今天各位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哦。

好,我们现在的游览车已经来到蠡湖大道。前面这座横跨桥面的大桥,便是蠡湖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集拱梁、悬索和斜塔于一体的景观大桥——无锡蠡湖大桥,它于20xx年4月21日建成通车,是我们本地建造的第一座跨太湖大桥,也是无锡打造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蠡湖大桥全长750米,其中700米跨于水上,桥面总宽33米、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主桥净空符合7级航道通航要求。四座纵向倾斜50度的桥塔,远远望去,恰似在朦胧湖面上写就的无锡城市名的英文缩写“wx”,它就像一张支起的渔网,和四周优美的太湖风光融为一体,寓意无锡是个鱼米之乡。无锡一直是环太湖地区的旅游胜地,以往,从无锡城区绕道到湖对岸的最近路程有7公里,现在汽车只要短短2分钟车程。蠡湖大桥通车后,作为环太湖公路的一部分,打通了无锡各风景旅游区间的横向通道,到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也更加快捷方便,并使市区与风景区间的交通形成一个互通网络。在蠡湖大桥的右边便是环湖线上第一个开放式公园——桥头公园。占地300亩的蠡湖公园,有“春之媚”、“夏之秀”、“秋之韵”、“冬之凝”的四季花木林带。

前面这个广场是蠡湖广场。20xx年无锡市城市重点工程“五路一桥”建成通车和蠡湖景区开放仪式就在这里举行,无锡市市委书记王荣、市长毛小平和市里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典礼。“五路一桥”即兴源路、清扬路、县前西街、蠡溪路、环湖路和凤宾立交桥,它是无锡市拓展城市主骨架、完善城市路网,实现城市建设“南进北伸”发展战略的主干道工程,道路总长19.5公里,总投资9.28亿元,“五路一桥”和蠡湖景区部分景观的建成开放,加快推进了无锡特大型生态湖滨城市的建设步伐。

前面经过的无锡湖滨饭店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有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连续多年被评为无锡市最佳星级饭店,它拥有362间标准房及各类豪华套房,设有多种服务娱乐设施,曾先后接待过多位中外元首,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们现在沿着蠡湖路前行,前面就是著名的蠡园。蠡园,是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园内三面环水,以水景见长。而园内的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山水交融,尽显“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199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太湖·蠡湖烟绿》和1996年朝鲜发行的《太湖》邮票,都将蠡园作为其主景。邮票被誉称“国家名片”,上述两枚邮票的发行,更使蠡园遐迩闻名。

这里就是蠡湖景区第一个景点“水秀垂雪”。“鸬鹚出没鱼同患,却笑沧江垂钓叟”,明代诗人王永积在《五里湖》诗中赞誉蠡湖是垂钓的好去处。如今这里湖岸曲折,垂柳依依,湖水清澈,可以在这里忘情的垂钓,将一湖风光尽收眼底,让人留恋忘返。

这里是蠡湖景区的又一个景点“宝界双虹”。指的是由我国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智健祖孙二人所建的新老两座宝界桥,犹如两条彩虹并列飞架蠡湖水面,将蠡湖分为东蠡湖、西蠡湖。桥的北头有一个亭子,亭中立了块碑,刻有“宝界双虹”四个大字,是我国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手书。老的宝界桥是荣德生老先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十大寿时将亲友馈赠的寿仪六万余元尽数捐出所建。因为以前从对面宝界山要到无锡城里来必须通过摆渡,交通不便,荣老先生的这一举动,为无锡百姓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当时建造此桥时,一共用了173天,动用了3000筒龙潭水泥,桥身有60个桥孔,为了纪念荣老先生六十寿纪。桥宽5.6米,长375米,俗称“长桥”,又因为对面的山名叫“宝界山”,故又称为“宝界桥”。宝界桥的建立,为此后无锡环太湖旅游创造了先决条件。六十年后,1994年,由于鼋头渚风景区的发展、中央外景基地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的建成,宝界桥的交通拥塞问题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荣德生四子荣毅仁先生哲嗣荣智健又独力捐资3000万元,在老桥东侧10米处,再建新桥,桥宽18.5米,长390.74米,于1994年10月16日举行通车典礼。双桥落成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在蠡湖边上化为了活生生的人文一景,祖孙造桥,传为佳话。

过了宝界双虹,便来到了“湖门溢彩”。这是蠡湖景区的第三个观景点。湖门位于望湖桥堍。相传此处北望田野一派翠绿,南眺蠡湖水气蒸腾,隐喻湖门。景区内有激光喷泉、游船码头。一年四季,花卉怒放,伴着喷泉烟花,大有“潋艳连空云不雨,潇湘入眼画难图”的美丽景观。

沿着望湖路一路行,这里就是观赏鹿顶山的最佳点。这一带湖面开阔,水波荡漾,远眺座落在群山之巅的楼阁,仿佛置身水墨山水画中。为什么叫鹿顶山呢?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天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了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画中点睛之笔就是鹿顶山上的舒天阁,它高24米,为黄琉璃顶,三层八角四重檐,取意“四时有景,八方入画”。如果游客朋友您有兴趣,可以登阁远眺,太湖美景尽收眼底。“鹿峰流霞”是蠡湖景区的又一景点。

再往前行,我们便来到了渔父岛。渔父岛位于环湖路西侧,占地7公顷。是西蠡湖带状景区中突入湖中的唯一岛屿,同时也是整个西蠡湖景区最佳观景点。因范蠡隐居蠡湖,专注养鱼制陶,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养鱼经,民间将他称为渔父,并将这个小岛取名“渔父岛”以表纪念。现在岛上刻有《养鱼经》,并有百步沙滩、演出平台等。“渔岛晓月”是蠡湖景区十大景点之一。

渔父岛与岸边通过一条湖堤相通。这就是西堤。西堤因西施随范蠡泛舟于此而得名。它长300米,两边桃红柳绿,一条长堤将里内隔开,形成动静、大小两重对比,“西堤拂春”又为蠡湖增添了几分秀美。

这里就是蠡湖景区的标志性景点“飞泉帆影”。高达120米的喷泉位于距湖岸400米的湖中,主喷120米,周围6只辅喷高40米,外有20只花瓣型裙喷,高30米。整个喷泉平台呈圆形,直径24米,净重60吨,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喷泉的“心脏”是我国向丹麦订购的18台大功率泵机,喷泉分三个层次,中心从平静湖面冲出,如“蛟龙出海、一柱擎天”,第二层是6个40米高的可调式水柱,外层是6组如花瓣的裙喷。另外,在喷泉平台表面还将安装百余个喷头和300多套灯具。喷泉时,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各种造型,和湖岸边的栈桥、帆影一起,组成一幅壮观的画面,演绎“蠡湖之光”“绿色、生命、环保、人文”的时代主题,这里是蠡湖新城标志性的建筑。

位于喷泉东侧的是“卧石醉波”景点,是由太湖石组成的景区,太湖石讲究“瘦、皱、漏、透”。这里有上千块太湖石散卧湖畔,最大的有2米多高,重一、二十吨,这些湖石千姿百态,相映成趣,就像是“太湖七十二峰”的浓缩盆景,明代文徵明的《太湖》诗中有云“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之句。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可算把七十峰全游到了哦。

各位游客朋友,坐在太湖石景区中,望向湖中,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岛屿横卧湖面。大的一个,叫渤公岛。渤公岛位于犊山大坝处,是结合退渔还湖和蠡湖水环境治理工程设置的人工岛屿,面积约37万平方米,是为了纪念无锡治水先驱张渤而命名的,集调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贯通全岛,岛上设有科普馆,展示无锡蠡湖治水史料。岛上泵站主要是为了调节蠡湖与外太湖的水,远远望去的四座建筑物是四个16米净宽的节制闸,它可达到50米/秒的流水速度。“渤公含秋”是蠡湖景区的一个景观;另外,相比较下显得非常小的一个是鸥鹭岛。它距渤公岛百米,面积只有2公顷,是鸥鹭栖息的天堂乐园。岛上种有大量鸟类喜食的干果植物,开辟有浅水湾,繁殖水草、螺蛳、鱼虾,为鸟类觅食、栖身、繁衍营造了良好生态自然环境。有时可以看到鹭鸟击水,与飞鸥嬉戏的场面。“鹭鸟飞鸥”也是蠡湖景区的一个景观。今天,由于行程安排的关系,我不能带大家上岛游览,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为各位游客朋友作向导,带大家认识我们美丽的无锡。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独龙岗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孙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设计者吕彦直】。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20xx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20xx年到1920xx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20xx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xx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20xx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20xx年为民国元年。1920xx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20xx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0xx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0xx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20xx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0xx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陵园路陵区总体概况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已驶向陵园路。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树。这条路也是南京绿化最好的一条林荫路。出了陵园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好了,中山陵马上就要到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就暂时介绍到这里。请各位游客准备随我下车,一同去参观中山陵,瞻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xx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xx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xx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

座右铭。

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游客们: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婚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直径约4.3米,石矿深1.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0xx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0xx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到祭堂外墓堡公园内去看一下《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山陵建设的情况。参观完毕后,请大家准时到停车场上车,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谢谢各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20xx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一

太湖,又名震泽、具区,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郭沫若吟道:“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称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名,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内外。

游玩景点: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

长春花漪。

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最美的一种。每年4月这里樱花夹道,缤纷艳丽。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藕花深处。

建于1931年,得名于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堂前水中立一湖石,亭亭玉立,若面拂轻纱,身披蝉翼,翩翩有神。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游人观察了浩渺雄浑的太湖,又觅得如此幽静的古典园林小区,顿觉怡然自得。

七桅帆船。

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原来传说是岳飞的水师战船,岳飞屈死**亭后,把战船改良成鱼船,战士们靠打渔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当快,顺风时每小时可以达到20公里,逆风时成之字行行走。据记载曾经有四艘同样的船在一起一网捕起了3600公斤的银鱼,可见它是捕捉银鱼的主力船只。它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最多,船型最大的木制船只,被称为“渔船博物馆”。

太湖仙岛。

鼋头渚牌楼建于1973年,是过去鼋头渚公园的大门,现在是“鼋渚春涛”序列空间的序幕。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风景的特色。顺着大道向前,是300米的杜鹃坡,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

鼋渚灯塔。

1920年,无锡绅士华题蓉壁居南乡,一次舟行夜归,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湖心,险遭覆舟葬身鱼腹之祸。于是在此立竿悬灯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资建一座灯塔以示祝贺。1982年,进行了彻底翻新,底部和中心进行加固,四周覆以金山石,高度从原来的12。6米加高为13。1米,饰以粉红色、紫酱色,显得更为雅致。

鼋渚春涛。

鼋渚春涛”四字是在1906年题书的,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员,我叫_×,我来自于_×旅行社,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也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愉快。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已经有了多年驾龄,所以大家尽可放心,尽情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和倾听由我给你带来的热心讲解。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最有扬州风情特色的烟花古巷。现在距离我们的目的地东关街还有一段距离,下面由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历史古城扬州。

扬州是一个会让人产生自豪感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25_年。这座千年古城屡经风云变幻,汉代的兴盛,隋唐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体现出了无限的魅力。今日的扬州更是风采依旧。它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_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_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头顶这么多美丽的光环,扬州的秀美景色一定让各位不虚此行,来了就不想走了!

扬州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不用我多说,很多早已久负盛名了。先说玩的,扬州的景点很多,如诗如画的瘦西湖、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等等。扬州还有很多特色美食,像大家所熟悉的扬州炒饭、大煮干丝、富春包子等等,这些足可以让您在扬州期间大饱口福!“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对扬州百姓生活的最生动概括,另外,扬州还有“三把刀”,分别是理发刀、修脚刀、菜刀,这不仅是指扬州的刀口好,而是还反映了扬州三大服务业的繁盛。也就是说,这三把刀背后还代表了三大服务业,分别是:理发刀代表的是理发美容业,修脚刀代表的是修脚沐浴业,厨刀代表的是餐饮服务业。“到扬州,吃得好,玩得好,还要享受剃头洗个澡”,这已经成为近三百年来到扬州享受生活的典型写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最美的侧面,扬州的古巷也可以算是扬州最美的侧面了,扬州人常说:“巷连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东西南北,横竖曲折,在扬州十几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里就有500多条巷子。而巷子的大小是不能用长短,而是要用深浅来衡量的。于是也就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在繁华似锦的扬州历史上,巷子的深浅也是门户高低的象征,幽幽的巷子尽头必隐藏着庭院深深的富商名贾之家。

我们今天参观的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街道路面全部是用长条石铺设的。它是扬州古城的cbd(中心城市商业圈),也是我们扬州名城文脉显著的体现。这条街不仅是古城扬州水陆交通的要冲,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从街口唐宋东门遗址的挖掘考证来看,历代都以东关街为东西向的中轴线,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据扬州文史专家考证,唐代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描述的就是这里。到了清代,中国四大行商之一的扬州盐商,更把东关街作为居住的首选之地。这里集中了大量盐商住宅以及园林别墅。到了清末民初,扬州近代工商业开始启蒙,东关街又成为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祥地。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这种“河、城、街”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

好了,现在东关街已经到了,请各位带好自己的随身贵重物品,随我一同下车,感受一下老街给我们带来的时代气息吧!

走进东关街,迎面扑来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市井景象。继续往前走,您会发现东关街老字号很多。在_年国家商务部认定首批“中华老字号”,这一条街上就有两个老字号入选,一个是创业于1820_年的四美酱园生产的“三和四美酱菜”,另一个是开办于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铺生产的“谢馥春化妆品”。

“三和牌”、“四美牌”系列酱菜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特产品,具有鲜、甜、脆、嫩四大特色,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三合四美”酱菜的主要品种有乳黄瓜、宝塔菜、萝卜头、嫩生姜、甜酱瓜、香心菜、什锦菜、宫廷龙须等数十个规格品种。这一系列的酱菜都是选用皮色嫩绿、肉厚皮薄、脆嫩籽少、瓜形苗条、粗细均匀的扬州线瓜精心腌制复酱而成。成品滋味鲜美、具有乳黄瓜特有香气,曾获酱菜最高奖--国家银质奖,是扬州酱菜中的突出佳品。如果大家喜欢吃的话,也可以在东关街上买些回去和着早饭吃。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三

萱草般的温暖气息,织锦般的繁复纹理以及江南天井中的清冷寂寞,在扬州这片土地上交融并存。那依依杨柳围绕的瘦西湖自古以来吸引了多少五湖四海的游客。美丽的庭院、精致的桥梁,太阳耀眼的光芒照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几只小船泊在湖边,又给湖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但是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可不是它,而是一座园林,它是我最喜爱的——个园。

在个园外,我就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了,门的两旁有满缸的荷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的,门的正上方高挂着一块写着“个园”的牌匾。还没进,我们就觉得个园一定十分气派。

走在个园的小径上,脚下凹凸不平,大小各异的石砖,两旁青翠高大的竹子倒是挺有一番诗情画意的。走了没多久,两种奇特的竹子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竹子,它像是一条蛇,又像是天津麻花,奇怪得很。另一种则比较普通,它叫“罗汉竹”,顾名思义这种竹子的竹节是一节一节往上叠的。你们知道在中国哪里的长廊最长吗?你大概会说是颐和园的吧?其实正确答案是个园的长廊,因为它连接着“春、夏、秋、冬”四季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最美的。个园的春给我的印象最深。初见“春”,只见几只壮硕石笋在竹林中,春的气息就这样闯入我的耳鼻。进入大门,十二生肖闹春图有一次让我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各种生肖全是自然形成的,你要是没有多少想象力,可别想看出那到底是什么图案。

夏天最美的是荷花,尽管我们去的那天并没有看到那满池的荷花……荷花池里虽然没有荷花,但水里那几条快乐游着的小鱼还是散发着夏天独特的.味道。往里走,就是天然的避暑山洞,下过雨后,从洞顶不断滴下的小水滴又给山洞增添了一丝丝凉意。

最可以代表秋的那一定是枫树了。在其他季节枫叶是绿的,绿的苍翠欲滴,到了秋天,它又红得似一团燃烧的火焰,给假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人不禁想去赞美去感叹。

个园的冬是充满朝气与活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百狮戏雪图”。很多狮子在雪地里互相嬉戏打闹。从一个小窗子望去,又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美景,真应了一位名人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就是我喜欢个园的原因,因为它让春夏秋冬一览无遗,你也一定喜欢吧!

重点句子1:一说起扬州,大家对著名的诗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重点句子2: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

重点句子3: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她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再来游玩,也期望扬州越来越美丽。

文档为doc格式。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四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是建城25,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祜十六年(919),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雍正年间,江都县析为江都、甘泉两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949)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最终扬州专区共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五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离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苏省省辖的一个沿海城市。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从陕西来到江南,定居梅里(现锡山市梅村镇),号称勾吴。他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农耕蚕桑,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开创了吴文化。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境内锡山锡、铅源枯竭而取名“无锡”。历史上,由于帝王君侯之变迁,时称无锡县,时称有锡县,自公元4,无锡县名称沿袭不变。1949年设无锡市。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宜兴二个市(县)和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七个区。至末,无锡市总人口438.58万。

无锡是中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江苏省重点发展的特大型城市,20,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82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1亿元;外资、民资投入占全部投入八成以上,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消费拉动效应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亿元,增长18.9%。全市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市场增加到6家。对外贸易争先进位,进出口总额218.5亿美元,增长51.9%,其中出口110.2亿美元,增长5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升至34.3%。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0.1%;到位注册外资32.6亿美元,增长20.6%;外经营业额1.2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8个。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为36.4%,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增至85.6万人。

培育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机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初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约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1.9万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改进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农业税改革措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增长16.7%;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30元,增长14.2%;年末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210.8亿元,人均超过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100多元。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六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华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正是诗人郭沫若用来形容江南名城无锡美丽风景的。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现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武王灭纣,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

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置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常州府)。

六朝时期,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的江南东道。无锡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中叶,无锡家庭棉织业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3~26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无锡市市徽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市为首批“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

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

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八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江苏扬州概况。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

扬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她美丽而又神秘,她迷人而又可爱,她的文化更是令人折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感受扬州。熟悉扬州的人们都知道,扬州以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文明世界。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不光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且扬州双博馆已成为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藏品丰富、功能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地方文物30000余件。

双博馆,顾名思义就是里面记录了扬州的光辉历史。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索扬州双博馆的奥秘吧!扬州双博馆建筑造型独特,外观采用荷叶造型,使之融入紧邻的湖滨地理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谐”的建筑理念。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外观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双博馆它从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创建邗城开始;汉代继以广陵城;隋唐由于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扬州成为经济发达的国际都市;明、清两代,随着漕运和盐务的兴盛,扬州再度出现令人眩目的繁华。

历史上的扬州,虽有“池废木乔”的悲怆,而更多的却是“歌天沸海”的繁盛。陈列以实物、文献为依据,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整个展览,犹如澎湃的海潮,波涌潮起,连绵不绝。从分隔巧妙的展厅一路走来,就像在扬州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可借以了解扬州城市发展的脉络。置身馆中不能不使人感到:扬州是一座“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城市。”看了以上的介绍,我想大家一定都对双博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在双博馆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扬州八怪”了。

扬州“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想家。李鱓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从扬州“八怪”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扬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会出了扬州“八怪”的正义与不败的精神。相信扬州人都能像“八怪”那样正义,那样的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作斗争。同时也让我们的美好家园——扬州成为世界文明城市,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心愿一起祝福扬州吧!放飞理想,展望未来!

扬州这几年的变化是举目共睹的,来扬州旅游的客人都夸扬州的变化日新月异,说扬州已从昔日的小家碧玉长成今日的大家之秀,变得更加成熟、端庄、秀丽、典雅,更加宜居。

有人说:“第一眼的扬州,让你惊叹生态环境好,是一个生态城;第二眼的扬州,又让人感到浓浓的书卷气,越读越有味道,像个文化城。”这句话精妙地诠释了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今给人的感觉。

每到一处,你都会真切的体会到扬州这座古城的巨大变化。走在城区,放眼望去,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两旁的绿化带成了人们散步的好去处,以前的旧房子改造成环境幽雅的小区,一条条马路变得更加宽阔,一排排楼房更加整齐,一片片景观绿化带更加漂亮;夜晚的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扬州城区装扮得更加美丽,人们多姿多彩的夜生活,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走在水上,古运河风光带两岸你看到的已不再是那零乱、低矮、破旧的小屋与浑浊的河水,换之是整齐的驳岸、成片的绿化,现在的两岸是一片桃红柳绿,那昔日浑浊的河水,已是清波荡漾,滔滔的河水似乎告诉我们:现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泛舟水上,边赏两岸美景,边尝着扬州小吃,边听扬州小调,又怎不令人陶醉!

走在园中,万花园的二期工程令我们赞叹不已,芳草如茵、百花盛开,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呈现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景象,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飘落人间,置身画中,让人流连忘返。如今扬州人假日游玩的去处越来越多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你会觉得是一种幸福。

我觉得,想看扬州这几年的变化,看交通变化,你最好去看润扬大桥,看火车站,看川流不息的交通路况;看城市面貌变化,你可以看双东老城区,看古运河风光带,游一下扬州主要景点,通过这一切你会更深刻感受到扬州的巨大变化。

可以说,如今的扬州在与时俱进,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挑战机遇,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与家乡共成长,让扬州变得更美好。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十九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见到你。我将陪你去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看园林,享受人间天堂的一天。

在到达景区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当然,请注意环境卫生,做文明游客。

我们立即到达了今天黄金之旅的第一站——柳园。好了,是时候呆在花园里了。柳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采用了分离组合、明暗对比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享受吧!

如果我们不呆在花园里,我们去狮子森林吧!狮子森林来了。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看。

穿过狮子林,出门5公里左右,可以看到寒山寺。你现在为什么不休息一下?说到寒山寺,你自然会想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去客船”这句诗!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初唐有个寒山,他还没在这里住过。目前,寺庙的一侧有一首张继写的诗《枫桥附近的夜泊》。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是舍不得走。希望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苏州是地球上的天堂。谢谢大家!祝大家旅途平安愉快。再见!

江苏概况导游词篇二十

大家好,我叫xxx,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志志导游,欢迎大家来到花果山。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连云港,位于我国海疆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北部。景区面积84.3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的玉女峰是江苏省的最高峰,海拔624.4米。

下面请旅客朋友们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小心一点,我们要进参观了。你们可以看见许多的小猴子,它们可是孙悟空的猴子猴孙哦!瞧,他们有的挤眉弄眼,有的上蹿下跳,多可爱!你们可以到右边去买食物,或者桃子给它们吃,不可以乱喂别的东西,不然它们会吃坏肚子的.。还有大家不可以太靠近它们,因为它们还是有一点野蛮!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水帘洞,水从向高处悬崖降落,溅起了水花,很壮观吧!现在可以穿越水帘洞,但记住一定要穿雨衣。现在我们进入水帘洞,你们可以看见孙悟空当年坐的那把宝座,大家可以坐在上面体验一番。

穿过了水帘洞,你们可以看见一园子的桃树,上面挂满了鲜美诱人的桃子,你们可以摘一点桃子品尝。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一小时后到这里集合。

本次旅程到此结束,祝你们天天开心、快快乐乐,如果下次还来花果山的话,还可以让我当你们的导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