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9 21:40:08 页码:11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专业18篇)
2024-04-29 21:40:08    小编:XY字客

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可以让我们远离拖延症和浪费时间的恶习。制定计划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激励因素,增加行动的动力。通过以下计划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计划制定思路和方法。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一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周次。

1.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二

1.一部完整的机器应包括(控制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工作部分)。

2.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是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它们繁殖。

3.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写成的科学巨著是(《物种起源》),他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5.大多数金属矿石是(不透明)矿物,往往具有(金属)光泽。

6.克隆是英文clone的译音,即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后代。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思·威尔莫特)和他的同事们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生殖)获得的(克隆羊)多莉诞生了。

7.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造的一种仪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一般在(左盘)盘中放所称的物体,在(右盘)盘中放入砝码。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8.铜、铁、铝等金属类物质具有共同性质,如(传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等。

9.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10.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代了。

11.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斜面)、(杠杆)、(轮轴)和(滑轮)。

12.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13.把枝条(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

14.月季可以使用(扦插)法繁殖新个体。

15.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

16.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

18.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叫做(无性繁殖);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叫做有性生殖。

19.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

2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除了(自然力量)外,人类(活动)也在改变地表。

21.我们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矿产能源。

22.试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23.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不过,他不仅需要一个支点,而且还需要一根(棍子)。

24.人们把杠杆变成汽车方向盘上的(轮盘),工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5.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26.杠杆的三个点(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时(费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平衡)。

方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9.大齿轮20齿,小齿轮10齿,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右转1圈,小齿轮向(左)转(2)圈,可以(增加)小齿轮的工作速度;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右转2圈,大齿轮向(左)转(1)圈,可以(减慢)大齿轮的工作速度;齿轮转动有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作用。

30.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在拧螺丝钉时,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省力)。

31.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

32.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因此,(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33.有一种简单动物叫水螅,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

34.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35.7月25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25岁得生日;1988年3月10日,(中国)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不仅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解决(不孕症)、实施(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6.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精子)的参与下,由单一的(卵细胞)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

37.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38.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39.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在这一过程中,基因有可能会发生(变异),由此而导致生物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变异),从而选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例如,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可以从变异的青霉菌中选出青霉素产量高的青霉菌;用药物处理萌发的西瓜种子或幼苗,再经过杂交,可以培育出无籽西瓜。

41.(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美国科研人员运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95%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动物(恒河猴)。

42.恐龙生活在距今(2亿—6500万)年前,(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根据(恐龙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化石,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属,其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

43.位于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被科学家称为(恐龙公墓)。

44.山脉占陆地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它们是(地球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45.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碎。

46.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挤压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

47.有些山脉是(3亿)年前形成的,被称为“老年山脉”;有些山脉是(6000多万)年前形成的,被称为“幼年山脉”。

48.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蘑菇石的形成原因是(风沙侵蚀)。

49.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50.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51.冰川流动时会带走地面的石块,这就是冰川的(搬运)和(冲刷)作用。

52.在自然界中,除了河流、冰川有冲刷和搬运作用以外,(风)也有冲刷和搬运作用。地球上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是(风搬运)的结果。

53.在(高山)和(南北极)地区,仍有不少冰川在流动。

54.沙尘暴是我国(北方)春天经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

55.我国广西地处(石灰岩)地区,常年(温暖多雨),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

56.自然界的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57.从溶洞顶部渗出的水滴,会再洞顶留下少量的(碳酸钙)晶体。这些晶体凝结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向洞底下垂的又长又粗的(管状)柱体,这就是(钟乳石)。

59.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

60.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目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10%以上的陆地表面、1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过度耕种)、(草原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森林)。

61.年,我国将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

62.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自然资源)。

63.要准确的知道矿物的真正颜色应将矿物在(无釉瓷片)上用力刻划,直到在它的表面留下清晰的(粉末痕迹)为止,形成条痕,观察条痕的颜色。

64.确定岩石硬度时,需要用的工具有(铜钥匙、小刀等)。

65.有些矿物经过(切割)和(磨光)可制成美丽的宝石。。

66.1822年,德国地质学家摩斯提出用(10种)矿物做标准,衡量世界上矿物的相对硬度,这就是(摩氏硬度计)。

67.红宝石还可以用做(激光发射器)的主要部件。

68.()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提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

69.金属通常都是从(岩石)和(矿物)中提取出来的。炼铁的三个原材料是(铁矿)、(焦炭)、(石灰石)。

70.工业上所用的各种金属是从(金属矿物)中提炼出来的。冶金工业就是从(矿物)中冶炼各种工业需要的金属,比如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炼(铁);从方铅矿中提炼(铅);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炼(铜);从铬铁矿中提炼(铬)等等。

71.当金属矿物的储量在某一地区达到(可开采)水平,就称为(矿产)。我国储量最高的金属矿物是(黑钨矿),从中提炼的钨占世界(第一位);我国(湖南)是世界著名的辉锑矿产地;内蒙古白云鄂博是世界著名的(稀土矿)产地。

72.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层里)里,开采矿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当矿物从“矿石体”中开采出来后,剩下的废弃物质就是‘‘炉渣”,“炉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我们应该(深埋)处理。

73.石油中能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沥青)、(润滑油)和(石蜡);煤中能提炼出(煤焦油)、(煤气)、(沥青)和(焦炭)。

74.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等都是由(煤)和(石油)的提炼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加工制成的。

75.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海中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些动植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76.煤层很浅的时候,可以(露天开采)。煤层较深时,则需要用(采煤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一般需要建起(采油井架),用(钻头)和(油管)进行开采。

77.(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根据他的理论,地质工作者在松辽平原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油田(大庆油田),从而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78.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79.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

80.人类创造的最奇妙的工具是(机器人),它是一种在一定(程序)控制下,能够(自动工作)的机器。

以(为盲人带路)、(与人下棋)、(替人做饭)等等。

82.杠杆尺平衡规律: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钩码数=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钩码数。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电路出故障了,导体和绝缘体,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我们选择了什么。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豌豆夹里的豌豆。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动物的卵,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吃什么和还吃什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面包发霉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进一步观察岩石,岩石的组成,怎样观察描述矿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矿物和我们。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

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教学进度。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课时。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第三单元;奇妙的王国,5课时。第四单元,吃的学问,5课时。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6课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学生素质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对大自然,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作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四年级5个班的学生,尊敬教师,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是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好动,讲小话,对学习不记不背,影响他人的学习,自己也学不好。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4、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下功夫,根据科学课要求,让学生更加喜欢科学课,学好这门课程。

5、多开展实验教学,狠抓课堂纪律。

6、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一课空气的性质2课时。

第二课热空气和冷空气1课时。

第三课空气有什么2课时。

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课时。

第五课冷热与温度1课时。

第六课热的传递2课时。

第七课加热和散热1课时。

第八课吸热和散热2课时。

第九课水加热、冷却后2课时。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

第十一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

第十二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课时。

第十三课不同的声音1课时。

第十四课快乐的小乐队1课时。

第十五课我们吃什么1课时。

第十六课怎样搭配食物2课时。

第十七课食物的消化1课时。

第十八课我们的食物安全1课时。

第十九课排序3课时。

第二十课分类3课时。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支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

5、在科学的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来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产生新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耐心、细心、精心做科学。

2、观察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与填写。

3、运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未知的进行探究。

4、力求做到知识和能力并进,不可偏废。

5、强调过程的同时,要重视结果。

6、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要躲避教师的传授。

7、在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多动脑。

8、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9、注意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0、评价要中肯,不可无限制的夸张,适当的批评不可少。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

3: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

4:云的观测;

总结。

我们的天气观察。

5: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6:国庆放假。

7: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8: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9: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机动。

10: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1: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2: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3:保护我们的听力;机动。

14: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15:运动起来会怎样;运动起来会怎样;

16: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机动。

18:复习。

19: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对当地岩石的种类进行考察。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2、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4、向其它学科融合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六单元揭开燃烧的秘密。

《揭开燃烧的秘密》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和《探究燃烧之谜》三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七单元飞上蓝天。

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第八单元青蛙的一千个朋友。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单元安排了三项教学内容:“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科学小侦探通关记”、“做青蛙的朋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册中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在今后的科学认知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时,要关注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这是本单元的更高要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四

科学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制定科学课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关于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技能,又经历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他们的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并能运用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但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的一些概念已经遗忘,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通过4个月来的努力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二、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本册中种子发芽的几个对比实验;蚯蚓生活环境的两个实验;物体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与物体颜色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关系的实验;岩石受到冷热作用的实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与土地侵蚀程度大小的关系的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关系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三,复习内容:

1,生物与环境2,光。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4,运动和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光,运动和力。

复习难点:运动和力。

五、复习措施:

1、提高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本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本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掌握主要的一些科学概念,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3)、延伸堂内容,采取内与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2

页,当前第。

1

1

2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五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第二单元: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第三单元: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第四单元: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第五单元: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4、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5、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四、教学进度安排建议(每周2课时)。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六

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2、一根橇棍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杠杆。

3、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

4、像汽车方向盘那样,有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我们称之为轮轴。

5、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6、像旗杆上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7、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还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即斜面。

10、大部分机器都是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11、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12、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的名字叫路易斯〃布朗。13、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它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14、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羊诞生了。

18、标出常见杠杆的三个要素点,并标明杠杆类型。

跷跷板——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动力点支点阻力点压汁器——省力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

夹子——费力杠杆支点动力点阻力点船浆——费力杠杆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高尔夫球杆——费力杠杆支点动力点阻力点19、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造并工作的一种测量仪器。

20、天平的规格常标出称量和称感两个特征。称感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量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母生九子,各不相同——变异。

我和姐姐长得很象但是却不一样——变异爸爸会游泳,我也会游泳——不属于遗传(因为后天的练习可以获得的)。

1、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答:夹子、剪刀、钳子利用杠杆,方向盘、石磨利用轮轴,旗杆、吊车利用滑轮,引桥、盘山公路利用斜面。

3、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答:优点:播种操作容易,同时可得多数幼苗,便于贮藏及远途运输,植物发育强壮,寿命长,利用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可以培育新品种。缺点:易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不易保持母本固有的遗传特性,有些种类开花结实较迟缓。

5、简要回答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答:人们利用基因技术培育成功了优质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耐储藏的新品种,基因诊断和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医治和预防人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七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八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

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共设计5个单元,18个课题和2个专题研究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个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由不同个体或成员按照一定结构层次所构成的系统;研究某些系统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平衡、保持稳定的。从而从系统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每一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联系与作用;激发学生欣赏一些结构、系统本身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的美。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结束册,本册重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理解、升华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类比、联想、推理、归纳、概括等能力,通过搭建模型、分析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在研究某个具体事物时要从系统的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

(二)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帮助学生:

1、能运用访谈、调查、网上查询等方法搜集获得相关的资料;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出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细小结构;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小生态系统中包含各种动植物;能有根据地设定标准对纷繁的事物进行合理分类;能在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些问题的;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或类比实验证实自己或别人提出的假设;能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说明理由;能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结构、特点、关系、产生原因、异同点等,并能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说明理由;能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简易材料独立地制作各种模型;能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方法对事物的特点、特性及数量进行测量或估算;能从实验结构或曲线图中分析或推测出相关的结论;能选用各种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发展变化过程、研究结果等展示出来;能综合正确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能。

2、能大胆进行设想的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研究、制作等活动;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观点、方法、共享资料等信息,并能具体地说出交流的好处;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能发现或意识到各种常见事物的内在和外在“美”;能公正地评价别人或自己的研究结果、观点、作品等;能意识到客观事物或时期对人类或自己的重要性;能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表现出对科学探究活动有兴趣。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九

(一)单元安排:

1生物和环境。(1时)2光。(1时)。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时)4运动和力。(1时)。

5、综合训练。(2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实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习:

1,作业本错题整理。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进行练习。

2,科学学习的评价。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展开评价,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2

页,当前第。

2

1

2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四、教学目标:

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家庭科技活动领导审批意见: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一

一、学情分析: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原自然课本上的传统实验较少,主要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性实验。

作。需要在课后继续探究的,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不仅拓宽了课堂容量,让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而且有利于学生课后仍然保持浓厚地探究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了专题研究。

以往的教材中因为学生年龄小,没有按排专题研究,而这一学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课本中增加了三个专题研究:

一、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关于山地的研究。

三、做个环保小卫士。

每个专题研究都出了多个参考选题供学生选择,并且用一个选题做了报告示范:设计哪些项目、研究的过程、怎样记录、结论和建议等。学生可以根据示范设计研究计划、实施探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等等。也可以不完全依照教材的样子,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做专题研究有很多好处: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研究某项内容,培养了他们深入研究事物的能力,学分了写研究报告等等,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了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利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研究。

本册书在很多地方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尤其是前3课,哪一课都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什么是对比实验呢?现在我结合课本中的例子加以简单说明:

课本第9页是这样叙述的: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让我们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

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有阳光的植物生长得好,没受到阳光照射的植物生长得不好,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看来对比实验就是要控制让几个条件相同,一个条件不同,通过不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4、有关“生物世界”的知识较多。

动、植物知识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教室内或校园中开辟“自然角”进行种植、饲养。如饲养小鱼、小蝌蚪、蚂蚁等,在校园的“种植园地”里种植常见的、自然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也可以是可食用的常见作物等。这样,学习有关知识时可直接到自然角进行观察实验。平时让学生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德;既学到了自然知识,又有了情感体验。当然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教学,有条件的还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现场考察。如教学《根和茎》一课,不一定以课本上提供的大葱、芫荽、萝卜等植物的根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引领学生到本校的生物养殖角或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采集一些具有直根、须根、贮藏根的植物,象芹菜、菠菜、小麦、玉米、胡萝卜以及荠菜、狗尾草等各种野草都可以采集来作为观察对象来进行研究。

5、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册教材中。

一、

二、

三、--个单元与环境有直接的联系,四单元《冷和热》和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也与环境有间接的联系,构成了本册的“环境”主题。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活动,从小帮助学生发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四、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环境”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共设计六个单元,23个课题。

前三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都是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的内容,重在探索生命与环境的联系,突出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生长的需要”单元主要研究生物生长的条件,怎样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以及动物的食物等,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究事物规律的能力。

“生物与环境”引导学生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道不同的环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增加了专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冷和热”整和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内容,认识热传递的规律,热与风的关系,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地表剧烈变化”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部分,学生可能感到较陌生,教材中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将抽象的、不易见到的地震、岩浆如何喷发等现象变得直观、易于理解。注意让学生收集岩石标本,找出岩石的特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由浅入深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五、本册总目标。

1、了解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能研究冷和热的一些基本的现象,了解热传递的方法、衣服的颜色、风的形成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4、了解地震、火山的现象。

6、重视环境问题,并注意保护我们的家园。

7、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七、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

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

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

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

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文档为doc格式。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三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的学生科学兴趣十分浓厚,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并且同学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科学知识很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材理念。

本册教材为新版苏教版教材,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由《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微小的生命体》《发霉与防霉》《微生物的“功”与“过”》四课组成,采用先总后分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总”,介绍细胞及其作用。第二个层次为“分”,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它由本单元的第二到第四课组成,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为总—分—总。第二单元《仿生》,由《生物的启示》《蛋壳与薄壳结构》《海豚与声呐》《我们来仿生》四课组成,这四课之间是总—分—总的逻辑关系。第一课是“总”,向学生介绍仿生的概念;第二、三课是“分”,从具体案例探究中体会仿生的方法和价值;第四课是“总”,为学生创建仿生设计的平台。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由四个次级主题组成:《昼夜交替》《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四季循环》。本单元四课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所产生的现象。本单元第一课与第二、第三课是总分关系,前三课与第四课是并列关系。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本单元围绕简单机械展开,选取了生活中比较常见且应用广泛的四种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为次级主题,设置了《撬重物的窍门》《拧螺丝的学问》《升旗的方法》《斜坡的启示》四课。从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特征来看,轮轴、滑轮属于杠杆类机械,其本质为杠杆的变形,可将这四种简单机械划分为两组,即杠杆、轮轴、滑轮为一组,斜面为一组。因此,本单元的四课也可分为并列的两个部分,其中,《撬重物的窍门》《拧螺丝的学问》《升旗的方法》为第一部分,《斜坡的启示》为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能通过找出观察对象的共同点,说出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将实作和阅读结合起来,知道微生物的广泛存在以及它们具有不同的种类和形状。在探究活动中了解物品发霉的条件和怎样防霉的知识,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自制酸奶的活动及反思,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通过案例分析仿生现象,了解仿生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仿生制品。能借助阅读、讨论、探究、游戏等多种方式,解释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的特点。

知道很多发明的原型来自自然界,对仿生设计产生兴趣。能通过模拟实验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产生的原因。能通过阅读了解古人和现代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相关解释及带来的影响。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四季循环对人们生产生活、动植物、天气等多方面的影响。描述生活中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带来的影响。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结构特征。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不同的简单机械在什么情况下省力。能够辨别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会使用一些简单机械。在组装、制作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感受技术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措施。

1、建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进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6、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并运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1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机动1课时。

12、微小的生命体1。

23、发霉与防霉1。

24、微生物的“功”与“过”1。

3单元复习与测试1。

4第二单元仿生5、生物的启示1机动1课时。

46、蛋壳与薄壳结构1。

57、海豚与声呐1。

58、我们来仿生1。

6单元复习与测试1。

7阶段复习阶段复习2。

8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9、昼夜交替1机动1课时。

8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

9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

912、四季循环1。

10单元复习与测试1。

11第四单元简单机械13、撬重物的窍门1机动1课时。

1114、拧螺丝的学问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四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生物生长的需要。

六课时。

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九课时。

三单元。

人与环境。

九课时。

四单元。

冷和热。

九课时。

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

九课时六单元。

环境与保护。

六课时。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五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42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

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

1/3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四、教学工作目标: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表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

2/3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各种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五、工作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六、教学进度表:

3/3。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六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表(略)。

文档为doc格式。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七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由《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护》四课构成。本单元与《固体和液体》同属于一个系列,都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种植一株植物”。本单元的编排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观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体验收获的快乐,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性活动学会观测、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们》、《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四课构成。

《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主动地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隐性化处理的单位,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和《把固体放到水里》两课;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包括《认识液体》和《把液体倒进水里》两课;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施指南篇十八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对学生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让的学生不再厌学,教学也变得更加的简单。

所以这学期的`五年级教科书教育就成了承上启下的很重要的学期了,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要提前制定好,让这个学期的教学更好的执行。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5、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1、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3、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1、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