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太空出舱三位航天员如何分工心得感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07-05 14:22:13 页码:12
关于太空出舱三位航天员如何分工心得感悟
2021-07-05 14:22:13    小编:ZSQ

太空出舱三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太空出舱有什么危险,7月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正在首次进行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分工配合。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介绍,在出舱活动过程中,三名航天员各自都有自己的任务,且要充分协同合作。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太空出舱三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太空出仓有什么危险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

太空出舱三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太空出仓有什么危险

太空出舱的危险

1965年3月18日,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舱外活动,也使中国成为成为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活动的国家。

神舟7号的舱外活动是脐带式并配备有两条红色安全带,可以保证航天员足够的安全。

舱外活动是极其危险的,真空、低温、辐射、碎片,一不小心就可能踏入深渊。

图片

第一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列昂诺夫,在太空中漂浮了12分钟,飘出飞船5.3米。但是在他回到飞船时,意外还是发生了。

他的宇航服膨胀了起来,导致他无法穿过舱门回到飞船。

如果一直在太空中漂浮,危险非常大,列昂诺夫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他把氧气从舱外服中排出。排出氧气的后果就是他可能会面临缺氧,但幸运的是列昂诺夫平安地回到了飞船。

在接受采访时,列昂诺夫提到:“我平时很少出汗,但那天我的体重减了5.4公斤,每只靴子里灌进了3升汗水。”

中国的第一次出舱

神舟7号的出舱,每一个动作都是设计好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千百次的验证,确保不会出现问题。

航天中心有亚洲最大的中性浮力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要在这里穿着240公斤重的训练服模拟训练。

神舟7号本是原定于2007年发射,由于舱外宇航服没有制作完成,将发射计划推迟到了2008年。

图片

中国第一次出舱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飞行第29圈至30圈的连续测控弧段内出舱,二是第44圈至45圈出舱,最终选择了第一套方案。

光是组装舱外太空服就花费了约20个小时,然后在轨道舱里进行了1小时的训练模拟。

任何的动作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都显得异常艰难,光是开舱门就花费了近7分钟,而这项动作在地面模拟的时候仅仅需要一两分钟。

在接受采访时,翟志刚谈到:在天上怎么也想不到会拉不开舱门。

图片

当时刘伯明想着两个人一起去拉舱门,但是奈何手套太大,无法支持两个人同时拉舱门。刘伯明抱住翟志刚的右臂,终于拉开了一个角度,但是舱门吸力太大了,门又关上了。

如果打不开舱门,一切都白费。最终刘伯明用金属撬棍打开了一个缝,让气流冲出去,这才打开了舱门。

就当翟志刚取下第二个安全索挂钩准备固定在舱外把手上时,报警声响起。

“轨道舱火灾”

“轨道舱火灾”

…………

伴随着直播,警报声也传到了所有观看直播的观众的耳朵里。

刘伯明:反正任务我们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不得不临时调整任务顺序,景海鹏继续操作飞船,刘伯明和翟志刚决定先展示五星红旗。

刘伯明上身探出舱门,将国旗递给翟志刚,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了起来,所有人都在这一刻欢呼。

图片

景海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当时景海鹏在返回舱内检查故障,刘伯明对他说“如果真的火灾了,你一定要把轨道舱分离,你一个人返回,最起码我们乘组能留一粒种子。”幸好,火灾报警是误报。

在2008年感动中国晚会上,主持人问景海鹏当时有没有想到可能回不来。景海鹏回答道“即使我们回不来,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后来景海鹏出国访问,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华侨激动地说到:“你们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一个小学生问道:

“叔叔,难道您不怕死吗?”

“……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置换”

图片

在太空航天员可能遇到哪些危险?

太空废弃物的碰撞,一些高速运动的异物可能会击穿航天服。

不小心脱离了宇宙飞船,宇航服上有太空喷气包,里面有高压氮气,航天员可以控制返回飞船。

虽然出舱活动发生过许多小问题,但是并没有出现过重大危险,也没有宇航员出现意外。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太空出舱三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太空出仓有什么危险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美德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