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必背瑶寨导游词(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04:34 页码:9
最新必背瑶寨导游词(模板10篇)
2023-11-12 14:04:34    小编:

总结是对自己经历和经验的一种总结和概括。需要有明确的总结的主题;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总结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欢迎大家来到?山景区观光旅游。

大家看,现在正好是夏天,?山上树木茂密,一片绿色,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的童话世界。

现在,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要开始登山了!

在这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山的山峰,先说说“辣椒峰”,高达180米,“头”大“脚”小,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辣椒;听说在20__年前,还没有人可以登上辣椒峰,不仅因为辣椒峰没有可以登山的路,而且从山脚下往上爬,越向上倾斜角越大,普通人是不可能爬上去的。20__年,法国“蜘蛛侠”的扮演者首次徒手爬上了辣椒峰,大家看,辣椒峰是不是真的很险啊?还有骆驼峰,高187、8米,长273米,有两处凸了出来,就象骆驼的背一样,惟妙惟肖!

大家加把劲,就快到山项了!这里有?山六绝中的其中一绝:万鲸闹海。这个景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看见的,它一般只出现在清晨,想看见这个景观可不容易哦,想看的朋友一定要早点来。大家看,那里有着数不清的巨大石峰,还漂浮着一些浮云,好像千万条鲸鱼在“海中”尽情嬉戏。

现在,让我们乘着小竹排,一起去看看扶夷江。大家往那儿看,那是将军石,将军石高大威武,非常有将军气慨,住在?山的人们都认为将军石是英雄的化身,并且在将军石旁还有啄木鸟石呢!将军石还有一个故事:一次,从南边闯来了一群凶恶的敌人,在这里屠杀摅掠。守卫在这里的“镇南将军”却贪生怕死,抱头鼠窜。这时,一位英雄揭竿而起,带领村民挥舞着锄头,在扶夷江边展开了战斗,他们英勇奋战,杀声震天,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于是,这里的村民便让他做为新的“镇南将军”,这个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大家觉得?山好玩吗?好玩就要常来玩啊!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二

必背瑶寨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关市区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英语导游词,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讹为“必背”。必背之前16公里处,是黄龙风景区。这里群峰滴翠,层次分明,山水如画,美不胜收。黄龙风景区是石英砂岩的高山峡谷地貌,奇峰、绝壁和怪石形成各种景观,有黄龙、黄凤、神女问金龟、酒壶石、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临涧的吊角楼别具一格。必背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居住在这里的.6千多瑶胞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过山瑶。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传情示爱。他们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壳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游览必背瑶寨,可欣赏美丽的瑶山风光,领略古老而奇特的瑶族风情。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三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襄樊学院。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山亘绵,旗山旋峙。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顶标志性建筑——腾龙阁,汉文化景区、龙泉居等既可赏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风景点,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大了景区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个融观瞻、度假修养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桥、六角井、观星台等。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阳城西隆中山东。从火车站做坐512路巴士,车费1元。在隆中车站停车并折返回城。下车后会有很多“电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区,也可步行过去。

牌坊亦称牌楼,为昔时旌表所谓忠贞之纪念建筑。襄阳“古隆中”牌坊亦属此列,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牌坊中间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渔樵耕读及二龙戏珠,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者陈维周,清安襄陨荆兵备使者。此联摘自杜甫《蜀相》诗,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谒了成都武侯祠,时值国家多难,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击,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对联在此表述了公元2,刘备为了兴复汉室,三顾草庐以求天下大计。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之恩,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匡济刘禅巩固、发展蜀汉大业,表现了老臣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着“三代下一人”,作者陈维周此匾所题镇雄为地名,当属云南所辖,后学是歉词,意即后辈学生。匾额高度称颂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作者陈维周,此联选自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节)期间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中的诗句。对联在此称颂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商汤佐臣)、吕尚(周代齐国始祖,俗称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西汉第一任臣相)、曹参(西汉大臣,曾任齐相9年,后继萧何为汉惠帝臣相)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古隆中”牌坊次间上、下枋雕双凤朝日、鹿鹤同寿、麒麟送子、赤虎朋寿等浮雕,中间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为恬静寡欲,志向才能明确;安宁清静,目标方可远大,苦学积才,明志致远,这一格言至今还让我们领悟。

猜您感兴趣: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四

湖北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成立于,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隔河岩旅游专用码头,距长阳县城10公里,是三峡地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与神龙架、武当山、长江三峡并称为湖北四大甲级旅游资源区,被列入鄂西圈十大核心旅游景区之一,年接待能力达到100多万人次,是湖北省服务标准化旅游示范景区。

清江画廊主景区东起清江隔河岩大坝倒影峡,西至清江水布垭大坝盐池温泉,涵盖沿线所有旅游资源,高峡平湖东西纵深长达一百公里。景区内山青水秀,风光满眼,青山绿如缎带,江水蓝如宝石。早晚,江面雾气升腾如蓬莱仙境;四季,野花点缀如天女花裙,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桨声灯影的故乡。景区当前主要有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仙人寨、倒影峡等景点,以及刚打造的“魔芋健康养生之旅”绿色精品线路,还有麻池古寨、盐池温泉等景点正在打造之中。

景区内有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游客接待中心,包括地质博物馆、购物中心、票务中心、景区生态停车场以及其它辅助设施,形成售票、观坝、停车三大功能。

景区内有星级宾馆,也有农家小院可供食宿,吃的既有野“山珍,也有麻辣“海味”,住的有几千上万元的宾馆套间,也有几十元的农家休闲标间不等。还有长阳绿茶、奇石、清江鱼、魔芋膳食纤维、土家腊肉等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样式美观,便于携带。

神秘清江,源远流长。清江是长江在湖北境内的第二大支流,是巴人的发祥地,土家儿女的母亲河。十九万年前,古“长阳人”在这里开启了中国长江的古文明,五千年前,古代巴人从这里开疆拓土建立古代巴国,两千年前,土家族在这里诞生。

梦幻土家,巴土天堂。景区所在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歌、南曲、巴山舞是长阳“文化三件宝”,还有哭嫁等众多的奇异风俗,则成为古代巴人遗存在清江画廊的活化石。

清江画廊,一步一景,一里一画。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中国铁人、世界横渡王-在这里率队畅游清江画廊;李谷一、李双江、谭晶、阿幼朵、毛宁、凤凰传奇、阿宝等二十多位中外歌星在这里高歌“山歌好比清江水”;世界著名钢琴家、钢琴圣手马克西姆在这里热情演奏世界名曲《海神曲》;长阳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用清江山歌“花咚咚的姐”征服了全国观众,夺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组金奖;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等二十三位院士专家游览清江画廊;央视国际频道隆重播出长阳专题节目《中华情-巴土恋歌》;称赞清江是国内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说“清江画廊可与桂林山水媲美”。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五

大家好!欢迎来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崀山观光旅游。

崀山位于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山水相连,北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呼应,与桂林、邵阳相距各140千米,是继张家界后发现的又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相传舜帝南巡途经新宁,看到这秀美的奇山秀水,驻足赞叹“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在数千万年前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的变动,内陆湖底突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红色砂粒岩结构的丹霞地貌。大家知道,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地貌,桂林属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形态、规模在全国同类地貌之中均达到极限八角寨之高(293米)、天下第一巷之长(239米)、亚洲第一桥之险(64米)、蜡烛峰之险(674米)、红华赤壁之绝、将军石之峻,都令人叹为观止。崀山风景区占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骆驼峰、八角寨、紫霞峒与扶夷江等五大景区、477个景点、三大溶洞和一处原始森林。

牛鼻寨。

各位朋友,现在来到了牛鼻寨景区。为什么叫牛鼻寨原来在东面那块大石的右侧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成对出现的“牛鼻孔”,当地老百姓称为牛鼻山,后来因农民领袖雷再浩、李源发先后在这里聚众起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屯兵扎寨而改称为牛鼻寨。大家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画前有关山之隘的瑶寨式建筑“迎宾亭”,后有一帘瀑布从山涧飞泻而下,绿阴掩映处,红白芙蓉映衬秀山丽水。来到银珠洞,可见一串串水珠直挂,在夕阳的映照下,粒粒闪亮夺目。

穿过银珠洞,大家来到陡岩绝景,迎面红霞赤壁当头压来,几经曲折有幽径,四处悬崖已无路,只见悬崖上一道白色天梯直立,引渡到达“天下第一巷”。“天下第一巷”几个大字是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国达教授1992年来崀山时亲笔题写的。陈老对比了1939年命名的广东仁化丹霞山,发出如下感叹:“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天下第一巷长238.8米,相对高度100—120米,最宽的地方0.8米,最窄处0.3米。两旁如刀劈斧削,侧身中间,大有“天光一线,人生如缝”之叹。人处其中,后不见来处,前无有尽头,惟见头顶一线青天,绝壁对峙,鬼斧神工,堪称天下一绝。走出巷口,豁然开朗,一泓清泉,临路而出,凉意扑面,使人心旷神怡,刚才的惊、奇、险、累一扫而光,惟有追忆、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意境。

来到后寨门,沿右面岩壁攀腾而过,登上遇仙巷,巷长178米,石壁高60米,巷中翠竹掩映,花木丛生,人行其中,饶有情趣。再往前走,便到一马鞍形石级小梯一一揽月梯,最窄处只有26厘米。来到谷底,可见隘口有一阴阳八卦阵,路径纵横交错,若无人指点,很难走出此阵。前面像猿人头山的下前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栋七层大厦,名七层楼,那是大自然的杰作。

走完这长长的台阶便进入桃源冲。桃源冲确实是世外桃源,成片竹林,满目翠绿。一路惊险之后正好在此小憩,感受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逍遥时光。

八角寨。

八角寨景区位于崀山最南端的湘桂边境,海拔818米,由八角寨、白面寨和天生桥三个小景区组成,因山顶有八座山峰相连,互为犄角,像一朵八角莲花而得名。

“天生桥”被誉为“亚洲第一桥”,是丹霞地貌中很独特的自然景观。该桥长64米,宽14米,高20米,桥面厚度5米。全桥呈半圆拱形,似人工砌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桥下有一石棺,底盖分开,惟妙惟肖,尤似千年古物。一条小溪环桥流过,水质清澈碧透,有“绿溪”之美称。“白面寨”,山岩均成银灰色,而植物多开白花,远望如白涛银浪,故而得名。该寨山势雄险,石砌寨门卡关而立,仅容一人进出,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寨内巨石耸立,景象万千。这不仅是杨再兴、石达开、雷再浩、李世德等历代名将和起义领袖砺兵秣马的古城堡,也是新石器时期遗址所在。

登临八角寨要走1708个台阶、三道门,即象门、龙门、寨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头大象,它把秀长的鼻子低垂于地恭候远道而来的朋友,这便是第一道门“象门”。走过象门,便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清澈的溪水滋润着一种特殊的植物,它在阳光下呈现黄、蓝、绿、紫等十几种颜色,老百姓称之为“变色龙”,学名唇柱菌苔,只能生长在钨矿含量高的地表上。

继续往上走,来到一条巷子,这便是第二道门“龙门”,因正前方有块形似龙头的突兀巨石而得名。传说到那上面烧香,有求必应。

走过1708个台阶,来到一个平台,站在这里,一脚跨两省,左踏广西,右踩湖南。前面青石砌成的古城墙门就是第三道门“寨门”,当年白莲教依靠这里的险要地势,多次战败数倍于己的清军。

被誉为丹霞之魂的八角寨,横空出世,独占鳌头,绝顶上形成宽阔平台,因而叫云台山。八角寨雄视群山,巨崖绝壁,千姿百态。近前,一派山崖,赤壁黛顶,斗波逐浪,似巨鲸闹海,倒海翻江,犹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生机勃勃,令人回味。

骆驼峰。

骆驼峰景区位于崀山石田村,距县城14千米,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区。景区内奇峰异石拔地而起,无数溶洞藏匿其间,共有飞濂洞、一线天、辣椒峰、骆驼峰、连山五个小景区,有遇仙桥、十八罗汉、燕子寨、斗笠寨、一线天、情人谷、幽魂谷、辣椒峰、龙口朝阳、九九天梯、令箭牌、蜡烛峰等20多个景点。

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牌楼“崀山天然公园”。进入景区,沿途有小桥流水,前右侧是遇仙桥。此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石砌单拱,长6.8米,宽5.1米,拱高9米,麻石砌成,桥身玲珑精致,青藤攀附,电视片《风满潇湘》曾在此拍摄外景。前行右侧十八石峰如“十八罗汉”一字列成威武雄壮的“仪仗队”,欢迎大家的到来。遥看情深义重的“夫妻石”,准备远征的丈夫和妻子依依惜别。人在画中游,一景连一景,拐过一道弯,迎面而来的是一只觅食归来正卧巢小憩的春燕,名“燕子寨”,高539米,由三座山峰组成,中间高耸似燕头,两边山势稍低如燕翅,顶有平台,曾为农民起义军凭险据守的山寨。

再转过弯,前面豁然开朗。一片农田,几幢农舍,挺拔的蜡烛峰,栩栩如生的骆驼峰,是该景区的中心所在,这里叫石田村。正前方的骆驼峰,高187.8米,长273米,高耸于群峰之上,衬托远近青山,像从沙漠远足来此的世界上最长、最大、最重的骆驼。它的背脊上有一个明显的十字架,旁边一框围成一个“田”字,故称石田。前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的“一线天”,高525米,寨下东北走向的一线天是石山裂缝而成,长60米,高40米,最窄处0.5米。须手脚并用,沿人工开凿的石级才能攀壁至绝顶。林家寨绝壁天成,是攀岩训练、比赛的最佳地方,故“全国攀岩训练基地”选址于此。还有情人谷、千佛岩、蟾蜍岩、幽魂谷、舍身崖等让你目不暇接。

被誉为“南天一柱”的“蜡烛峰”,高674米,尖顶,四面陡峭,周长400米,因通体鲜红,状如蜡烛而得名。在蜡烛峰陡崖下有一条巨大缝隙,长100米,深50米,宽0.4—1.8米,上下岩石如刀削一样平整,似一条巨龙,向东西张开倾斜成40°的巨口。每当午时,太阳从龙口直射缝底,形成龙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壮丽景象,称为“龙口朝阳”。

走出龙口,就可见从上而下平如斧削的无字天碑。许多人想登上这陡峭石壁都未能如愿,只有一位勇敢的采药老人曾凭着自己的胆略和智慧登上峰顶,然而终不能在碑上刻上一个字。

这座倒立的辣椒峰高180米,上周长约100米,下周长才40米,这通体赤红、分外夺目的辣椒是湖南人热情的象征。20__年9月,由湖南旅游文化产业公司举办的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岩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在此举行。

沿着石壁小径,可至一平台,两侧悬崖陡壁中间一石凿就的99级台阶,是至顶的惟一通道。这是清初“红花会”首领杨发奎因反清复明遭清廷通缉时,凭着上乘武功凿就的石阶,十分险峻。

紫霞峒。

各位朋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有碧绿的青山、清澈的江水、低垂的翠柳的紫霞峒景区,它包括万景槽、玉泉山、象鼻石、乌云寨、刘华轩墓等景点,以幽为主要特色。左侧的玉泉山,面积0.5平方千米,山顶高301米,密集7个景点。山上有一古寺,名玉泉寺,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今存镇墓塔、碑记及玉泉寺始祖墓。几经修复后香火旺盛,烧香求签者络绎不绝。

迎面而来的这座石山,活像一个高高翘起的大拇指,当地人称“拇指石”,它风雨无阻地屹立于此,恭候着远道而来的朋友们!

紫霞峒并不是洞,峒者冲也,是少数民族村、寨的意思。传说有一位高僧云游至此,相中此地,每天早上起来,点燃香烛,迎着彩霞把袈裟铺在红瓦山上,然后打坐修炼,袈裟经阳光一照,霞光万道,香火缭绕,故称“紫霞峒”。

来到这里,我们可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这里还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来此弘扬教义。所以整座山以游路为界,右为佛教圣地,左为道教福地,还可见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传说当年他修成正果时,原身就化成了一座石像。说说笑笑,青蛙也来凑热闹,看前面一石凌空突起,活像一只硕大的青蛙蹲在那里,这就是青蛙石。

沿着石阶往上走,就进入了紫霞宫。紫霞宫历史悠久,自明嘉靖年间修建以来,暮鼓晨钟,梵声缭绕,成为名闻遐迩的洞天福地。在宫内有一座高大的观音菩萨,高达6米,手持倾斜玉净瓶,意把甘露尽洒人间。

清末,新宁人才辈出,如江忠源、刘坤一等,他们死后归葬故里,尤把崀山视为长眠乐土。刘坤一慧眼识宝地,选中紫霞峒莲花池左侧山坡修建坟墓,墓围石刻精致绝伦,石人、石羊、石马栩栩如生。

左侧一块长700米、高100米赤红色的铜墙铁壁称红瓦山,传说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处绝妙的回音壁。

扶夷江。

见识了崀山的伟岸,现在请大家来感受一下扶夷江的温柔。美丽的扶夷江碧流澄清,两岸奇峰异石似一飘带贯穿全景。扶夷江与漓江同源于广西资源县的猫儿山,自金子山分袂南北,县境内流长229千米,因新宁县古为“扶夷侯国”,故称扶夷江。扶夷江漂流全程22千米,其间落差16米,水流平缓,途经十二滩、十二景。极目远望,江流石转,犹如崀山奇观的艺术长卷。这段水域被青山染得碧绿,被奇石拥得温柔。

舟行江中,但见水色天光,相互辉映,蓝天白云,百鸟翔集,两岸杨柳滴翠,怪石追舟。诗人艾青看了这画一般的扶夷江,给崀山人民写了一副上联“树影横江鱼跃枝头鸟宿水”,各位如有兴趣的话请为艾老对出下联。不知不觉,来到了崀山六大绝景之一的将军石。“拔地芙蓉耸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门。扶夷江水平如掌,红云捧日朝圣樽。”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它的迷人风貌。将军石原是一座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高400米,周长40米,顶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见其独立天外的伟岸英姿。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峎山旅游区参观游览。峎山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数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的变动,内陆湖底突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红色砂粒岩结构的丹霞地貌,及丹霞地貌的形态和规模,在全国同类地貌之中首屈一指。在108平方千米范围内聚集了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

美丽的峎山先后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丹霞地貌创始人陈国达应时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这里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越,境内雄伟壮观的荒山台寨,拔地而起的石柱石墙,陡峭险峻的赤壁丹崖,狭长曲折的石像,石槽,极具雄、奇、险、秀、幽的特色,特别是其中的天下第一像鲸鱼闹海、将军石、骆驼峰、辣椒锋,天生桥这峎山六绝,更是被誉为世界奇观,让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攀岩探险科考研究的好去处。

八角寨景区位于峎山风景名胜区南部,因主峰斜伸八个翘脚而得名。八角寨主峰鹤立鸡群,属典型的丹霞峰山,海拔818米,是峎山风景名胜区最高点和最佳观景台。八角寨景区以高大圆顶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地貌景观为特点,被国内外学者誉为壮年期丹霞峰丛峰林地貌的杰出代表和中国丹霞地貌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辣椒峰景区是峎山六大景区之一,也是峎山丹霞地貌中最典型的象形景区。眼前就是著名的辣椒峰了,你们看它拔地而起傲视群峰,身180米,上大下小,上周长约100米,下周长约40米,成赤红色远看上去呢像硕大无比的红辣椒,俗称仙椒钻地。20__年,著名的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上辣椒峰,创造了新神话,辣椒峰也由此名扬世界。

大家请看,正前方的骆驼峰,像不像是一只从沙漠远足来此的骆驼呢。这可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重的骆驼了,它由四座石峰组成,头、躯、及、尾错落有致,形象逼真,大家看骆驼峰旁边还有一座蜡烛峰,高217.8米,周长400米,顶尖深缘四周陡崖挺拔巍峨,形似一支红色蜡烛插云霄。

水是峎山3的灵魂,峎山的水美在扶夷江,扶夷江发源于广西猫儿山,是峎山的母亲河。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峎山六大绝景之一的将军石,浑然天成的将军石屹立于扶夷江畔。它是丹霞地貌发育到晚年期的丹霞石柱,净高75米,周长40余米,上下等粗,顶部稍细,酷似一位身披战袍仰天长啸虎虎生威的将军,宛如扶夷江的守护神,被称为峎山第一绝的“天下第一巷”,全长238.8米,两侧的石壁高80-120余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仅0.33米,一次仅能容一人通过,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穿行其中,前不见尽头,后不见来处,唯有头顶一线青天绝壁对峙,鬼斧神工,大有天光,一线人生如缝的感觉,堪称天下一绝。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紫霞峒景区,紫霞峒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峡谷,面积100亩,因周围有红褐色的悬崖峭壁,夕阳斜照,万道霞光反射,漫山紫气升腾而得名。紫霞峒景区,包括紫霞宫等大小20多个景点,这里环境优美,植被繁茂,山石奇特,峰回路转,以动幽林深溪涧,瀑布象形山石,宗教寺庙为特色。紫霞宫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成为湘西南佛教圣地,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仿古重建的寺庙内素塑有高六米的观音菩萨,古往今来烧香求签者络绎不绝,为天下72佛教圣地之一。多彩多姿的峎山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可惜今天的行程已经接近尾声,各位朋友,峎山旅游区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领略峎山不同的美,谢谢大家。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七

必背瑶寨地处广东省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广东必背瑶寨的。

导游词。

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必背瑶寨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关市区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英语导游词,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讹为“必背”。必背之前16公里处,是黄龙风景区。这里群峰滴翠,层次分明,山水如画,美不胜收。黄龙风景区是石英砂岩的高山峡谷地貌,奇峰、绝壁和怪石形成各种景观,有黄龙、黄凤、神女问金龟、酒壶石、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临涧的吊角楼别具一格。必背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居住在这里的6千多瑶胞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过山瑶。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传情示爱。他们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壳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游览必背瑶寨,可欣赏美丽的瑶山风光,领略古老而奇特的瑶族风情。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必背,原叫“鳖背”,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的一个镇,位于乳源县城东北54公里的大瑶山腹地。必背瑶族属过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隋唐时期从湖南等地迁入。明代以后,因为灾荒和战乱,必背瑶胞又大批向广西、云南等地迁徙,后再流散到东南亚,并辗转迁移到欧美各国。1984年美国瑶族华侨、华裔代表团曾专程回来寻根访祖,并到桂坑朝拜了“盘安山公”祖墓。为此,1986年6月在香港开幕的第一届国际瑶族研讨会,闭幕式就放在必背举行。据报道,旅居国外的瑶胞约有八万人。

必背风光十分秀美。在必背镇,公路和沿路的必背河将景观分为两半。左侧高处为镇政府所在地,一处经过改造的瑶民新村出现在眼前;右侧经过一桥,在木板构建的瑶族风味的树皮屋、吊脚楼,有巨大的水车、“过山瑶”民俗文化陈列馆以及民俗歌舞表演场等,每日由瑶家小伙子和瑶族姑娘为你表演的瑶族竹杠舞、顶杠、丰收舞和瑶族婚嫁等民族节目。在瑶族接待大楼的会客室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瑶族民俗风情画,必背瑶族风土人情的主要特别基本上都反映在这幅画上。

在翠绿的松杉林中,层层梯田的半山腰里,掩映着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瑶族村寨,瑶族的规模都比较小,少的独户或三几户一村,多的也不过十户八户,几十户一村是不多见的。瑶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砖青瓦建筑。有的村寨是多间平列的,也有的是“上居下牧”的双层屋结构,上层住人,下层为牛栏或猪栏。

必背属石英砂岩地貌。沿必背河而行,两岸石峰如刀劈斧削,雄奇险峻,景观与张家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黄龙寨风景区山峰滴翠,层次分明,风景区两山相夹,必背河从谷底大大小小的石头上流过,时而溅起浪花,这里的鲥鱼在唐代时的贡品。必背河两岸山峰林立,高插入云,山顶上常年云雾缭绕。其中最奇特的景点有“黄龙绝壁”、“七步云岩”、“老虎嘴险峰”、“仙女问金龟”、“酒壶石”等。

“禁吃狗肉”之俗。

历史上乳源过山瑶一直禁吃狗肉,而且所饲养的猪只等一律不得变卖出售。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乳源过山瑶几乎所有的年长者以及凡早期受过封建迷信洗礼的人,如师表、师爷,已取得郎名、娘名、法名等的人均禁吃狗肉。传说吃狗肉是对祖先的惩罚,肚子会剧痛难忍,直到将吃下的食物吐尽为止。不知从何时起,禁吃狗肉已成了瑶族一个不成文的法典。1949年建国前的乳源过山瑶寨,不仅家家户户养有自己的爱犬,平时进山打猎、外出劳动、放牧等等活动都有自己的爱犬左右相随。每当节日喜庆、祭天祈福都离不开对传说中的狗头王的膜拜和敬仰。直至建国前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乳源的过山瑶仍对狗给予很高的礼遇。必背公坑等地的瑶民,自己所眷养的狗死后,会将狗用杉树皮或稻草包实,象人一样给予土葬。也许是出于对主人的感激之心吧,瑶族人养的狗也特别听话,每当进山狩猎,狗会使用自己敏锐的嗅觉,为主人拼命寻找和追赶猎物。放牧时每当牛盗吃禾苗或蔬菜时,狗会主动帮主人驱赶。每当主人遇险,狗会奋不顾身相救或给家人通风报信。解放前,狗救落水孩童、抢救野外受伤遇险的主人等事例不少。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瑶族比较大的祖庙,大都在正中的位置摆放着盘瓠神像。幷且每过一定时间各宗房、成年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联族给予祭拜,3年一次或20xx年一次,规模之大,场面之热烈实在是少有。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建国初。

“狗头王”之传说。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评王与高王互相征战,打了几年均未分胜负。由于高王居住的地方乃是三面环水的三角洲之地,土地肥沃、粮丰人盛。在后来的几场战争中,高王渐渐胜过评王,加上评王的数名虎将均被高王设计谋杀,一时间评王国内危机四伏,高王一连几次挑战,评王均没有将领敢带兵应战。无奈之下,评王命人贴出文榜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许诺:“谁要是敢带兵应战,并把高王的首级砍来,本王就将三公主下嫁与他”。几次重复征召,均没有战将应征。正当评王感到气数已尽,末日来临之时,平时紧跟自己左右,高大威猛的皇宫右护卫犬——盘护(瓠)嘴上叼着皇榜跳将前来,放下皇榜后汪汪直叫,宫内一片哗然,评王更是不知其所以然。爱犬连叫几次后,又跑出去咬住评王三公主的衣裙不放,评王听报幡然醒悟,不禁自言自语地问道:盘瓠,你真能够打败高王?盘瓠汪汪连叫数声。评王虽不相信龙犬盘瓠会打仗,但盘瓠身长数尺,高大威猛,眼下无人,也只得一试。于是将令旗掷于地下,并下令给盘瓠以百味美食,食罢,带领文武众臣将盘瓠送出宫外。一出宫外,盘瓠捷足如飞,不久即消失在波滔汹涌的茫茫大海之中,游了七天七夜之后,在第七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踏上高王的国界,直奔高王城墙。不多时,遇上高王带着手下在城墙上巡游。却说高王与评王打仗数载,早已熟悉跟随评王左右的龙犬盘瓠,此时见盘瓠直身投来,不禁喜不自禁,笑曰:大国评王有此龙犬,不能畜此(养)之,今来投我国,汝必定败国也。并说有古人云:猪来贫、狗来富,异物进朝而国必盛。胜(朕)能畜此,是本国兴邦之征兆也。于是下令开城门引盘瓠入宫,赐以美味,爱惜如珠宝,每当坐朝,均令宫女加以特别的护理。不出几天,龙犬即与高王混得烂熟,高王经常带着盘瓠游赏百花行宫。有一天高王酒醉不醒,盘瓠思念公主心切决定咬杀高王以报评王之恩。于是用钢牙猛咬高王截取高王头级,复游大海,飞奔回朝,复卧评皇宫前。评王听报大喜,举国宴三天三夜以庆贺高王被杀、国土之安。同时对盘瓠大加封赏,可盘瓠不依,多次当众死咬评王三公主衣裙不放。评王不悦,并大声训斥盘瓠,脸上尽是难色。此时三公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想,反正盘瓠也不过是一条犬,嫁给它也不过做做样子,又有什么难呢?倒是父皇在文武百官面前食言,失信于民,这可是一件大事。于是当即悄悄向父皇进言说:“父皇言既已出,不可收也,食之于人,可失天下之大事也。且盘瓠只是一条龙犬,做做样子又何妨。”评王见自己的女儿如此通情达理,更感到难为情。但为不失信于天下,评王只得按公文的意思,当众许诺将三公主下嫁给盘瓠。此话一出堂下哗然,此后盘瓠与三公主便形影不离。正当评王费尽心思思考如何挽回面子之时,奇迹再一次出现。原来盘瓠白天是一条殷勤的龙犬,夜晚下半更却变成一个相貌英俊的美男儿,就连三公主自己都看呆了。惊喜之余,公主急忙悄悄告诉父皇和母亲。起初谁也不相信,经过数次探实,评王此时才明白盘瓠为何能够猎取高王首级,不禁大喜。认定盘瓠乃神灵之化身,再也不敢怠慢,不日即为女儿举行了一场隆重而又特殊的婚礼。婚礼结束后,为保皇帝尊严,评王……赏衣锦、白银数车,兵丁、家奴、工匠过千,嘱盘瓠领公主盾入深山,筑山而居。数年之后,生得六男六女,盘瓠也渐渐变成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剽悍男儿。评王听后大喜,特敕封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赐12姓,除长男随父姓盘之外,其余依次为黄、包、李、沈、邓、周、赵、胡、冯、雷、唐。并向天下13省31州发诏书一封,其大意是:“盘瓠子孙,因其先祖助国有功,凡上至三锹之地,秋毫不犯,万顷山林任由王瑶子孙耕种,永远游山过海营业,描水成田,永无租税,免身丁夫役。生耕葬死代源流,活命营身(生),庶民毋得涉占谋夺,官府不得科派需索。”这就是瑶民代代相传的护身符——《评王券牒》的大意及传说。此后历代皇朝每年均照前朝先皇下发相应的榜文,尽管形式千变万化、榜文大小不一,但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现全国各地瑶族保存的各种不同版本的《券牒》、《榜文》正是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产物,他们都证明瞭瑶族的先祖们为国家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记载了瑶族的源流、生产、生活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据说自从评王下发文告之后,王瑶子孙手持《评王券牒》代代得以平安生活,人丁兴旺。这种恩赋一直到了金、元时期才遭到彻底的破坏,尤其是到了元朝中后期,统治阶级不再将瑶族视为有功之民族,而是采取了大量的民族歧视政策,大量歧视性的称谓也出现在元朝的官府文书中,对瑶、苗等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敌视在元、明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八

必背瑶寨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关市区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讹为“必背”。必背之前16公里处,是黄龙风景区。这里群峰滴翠,层次分明,山水如画,美不胜收。黄龙风景区是石英砂岩的高山峡谷地貌,奇峰、绝壁和怪石形成各种景观,有黄龙、黄凤、神女问金龟、酒壶石、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临涧的吊角楼别具一格。必背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居住在这里的6千多瑶胞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过山瑶。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传情示爱。他们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壳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游览必背瑶寨,可欣赏美丽的瑶山风光,领略古老而奇特的瑶族风情。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九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必背瑶寨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关市区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英语导游词,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讹为“必背”。必背之前16公里处,是黄龙风景区。这里群峰滴翠,层次分明,山水如画,美不胜收。黄龙风景区是石英砂岩的高山峡谷地貌,奇峰、绝壁和怪石形成各种景观,有黄龙、黄凤、神女问金龟、酒壶石、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临涧的吊角楼别具一格。必背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居住在这里的6千多瑶胞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过山瑶。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传情示爱。他们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壳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游览必背瑶寨,可欣赏美丽的瑶山风光,领略古老而奇特的瑶族风情。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必背,原叫“鳖背”,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的一个镇,位于乳源县城东北54公里的大瑶山腹地。必背瑶族属过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隋唐时期从湖南等地迁入。明代以后,因为灾荒和战乱,必背瑶胞又大批向广西、云南等地迁徙,后再流散到东南亚,并辗转迁移到欧美各国。1984年美国瑶族华侨、华裔代表团曾专程回来寻根访祖,并到桂坑朝拜了“盘安山公”祖墓。为此,1986年6月在香港开幕的第一届国际瑶族研讨会,闭幕式就放在必背举行。据报道,旅居国外的瑶胞约有八万人。

必背风光十分秀美。在必背镇,公路和沿路的必背河将景观分为两半。左侧高处为镇政府所在地,一处经过改造的瑶民新村出现在眼前;右侧经过一桥,在木板构建的瑶族风味的树皮屋、吊脚楼,有巨大的水车、“过山瑶”民俗文化陈列馆以及民俗歌舞表演场等,每日由瑶家小伙子和瑶族姑娘为你表演的瑶族竹杠舞、顶杠、丰收舞和瑶族婚嫁等民族节目。在瑶族接待大楼的会客室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瑶族民俗风情画,必背瑶族风土人情的主要特别基本上都反映在这幅画上。

在翠绿的松杉林中,层层梯田的半山腰里,掩映着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瑶族村寨,瑶族的规模都比较小,少的独户或三几户一村,多的也不过十户八户,几十户一村是不多见的。瑶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砖青瓦建筑。有的村寨是多间平列的,也有的是“上居下牧”的双层屋结构,上层住人,下层为牛栏或猪栏。

必背属石英砂岩地貌。沿必背河而行,两岸石峰如刀劈斧削,雄奇险峻,景观与张家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黄龙寨风景区山峰滴翠,层次分明,风景区两山相夹,必背河从谷底大大小小的石头上流过,时而溅起浪花,这里的鲥鱼在唐代时的贡品。必背河两岸山峰林立,高插入云,山顶上常年云雾缭绕。其中最奇特的景点有“黄龙绝壁”、“七步云岩”、“老虎嘴险峰”、“仙女问金龟”、“酒壶石”等。

民俗传说。

“禁吃狗肉”之俗。

历史上乳源过山瑶一直禁吃狗肉,而且所饲养的猪只等一律不得变卖出售。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乳源过山瑶几乎所有的年长者以及凡早期受过封建迷信洗礼的人,如师表、师爷,已取得郎名、娘名、法名等的人均禁吃狗肉。传说吃狗肉是对祖先的惩罚,肚子会剧痛难忍,直到将吃下的食物吐尽为止。不知从何时起,禁吃狗肉已成了瑶族一个不成文的法典。1949年建国前的乳源过山瑶寨,不仅家家户户养有自己的爱犬,平时进山打猎、外出劳动、放牧等等活动都有自己的爱犬左右相随。每当节日喜庆、祭天祈福都离不开对传说中的狗头王的膜拜和敬仰。直至建国前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乳源的过山瑶仍对狗给予很高的礼遇。必背公坑等地的瑶民,自己所眷养的狗死后,会将狗用杉树皮或稻草包实,象人一样给予土葬。也许是出于对主人的感激之心吧,瑶族人养的狗也特别听话,每当进山狩猎,狗会使用自己敏锐的嗅觉,为主人拼命寻找和追赶猎物。放牧时每当牛盗吃禾苗或蔬菜时,狗会主动帮主人驱赶。每当主人遇险,狗会奋不顾身相救或给家人通风报信。解放前,狗救落水孩童、抢救野外受伤遇险的主人等事例不少。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瑶族比较大的祖庙,大都在正中的位置摆放着盘瓠神像。幷且每过一定时间各宗房、成年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联族给予祭拜,3年一次或一次,规模之大,场面之热烈实在是少有。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建国初。

“狗头王”之传说。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评王与高王互相征战,打了几年均未分胜负。由于高王居住的地方乃是三面环水的三角洲之地,土地肥沃、粮丰人盛。在后来的几场战争中,高王渐渐胜过评王,加上评王的数名虎将均被高王设计谋杀,一时间评王国内危机四伏,高王一连几次挑战,评王均没有将领敢带兵应战。无奈之下,评王命人贴出文榜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许诺:“谁要是敢带兵应战,并把高王的首级砍来,本王就将三公主下嫁与他”。几次重复征召,均没有战将应征。正当评王感到气数已尽,末日来临之时,平时紧跟自己左右,高大威猛的皇宫右护卫犬——盘护(瓠)嘴上叼着皇榜跳将前来,放下皇榜后汪汪直叫,宫内一片哗然,评王更是不知其所以然。爱犬连叫几次后,又跑出去咬住评王三公主的衣裙不放,评王听报幡然醒悟,不禁自言自语地问道:盘瓠,你真能够打败高王?盘瓠汪汪连叫数声。评王虽不相信龙犬盘瓠会打仗,但盘瓠身长数尺,高大威猛,眼下无人,也只得一试。于是将令旗掷于地下,并下令给盘瓠以百味美食,食罢,带领文武众臣将盘瓠送出宫外。一出宫外,盘瓠捷足如飞,不久即消失在波滔汹涌的茫茫大海之中,游了七天七夜之后,在第七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踏上高王的国界,直奔高王城墙。不多时,遇上高王带着手下在城墙上巡游。却说高王与评王打仗数载,早已熟悉跟随评王左右的龙犬盘瓠,此时见盘瓠直身投来,不禁喜不自禁,笑曰:大国评王有此龙犬,不能畜此(养)之,今来投我国,汝必定败国也。并说有古人云:猪来贫、狗来富,异物进朝而国必盛。胜(朕)能畜此,是本国兴邦之征兆也。于是下令开城门引盘瓠入宫,赐以美味,爱惜如珠宝,每当坐朝,均令宫女加以特别的护理。不出几天,龙犬即与高王混得烂熟,高王经常带着盘瓠游赏百花行宫。有一天高王酒醉不醒,盘瓠思念公主心切决定咬杀高王以报评王之恩。于是用钢牙猛咬高王截取高王头级,复游大海,飞奔回朝,复卧评皇宫前。评王听报大喜,举国宴三天三夜以庆贺高王被杀、国土之安。同时对盘瓠大加封赏,可盘瓠不依,多次当众死咬评王三公主衣裙不放。评王不悦,并大声训斥盘瓠,脸上尽是难色。此时三公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想,反正盘瓠也不过是一条犬,嫁给它也不过做做样子,又有什么难呢?倒是父皇在文武百官面前食言,失信于民,这可是一件大事。于是当即悄悄向父皇进言说:“父皇言既已出,不可收也,食之于人,可失天下之大事也。且盘瓠只是一条龙犬,做做样子又何妨。”评王见自己的女儿如此通情达理,更感到难为情。但为不失信于天下,评王只得按公文的意思,当众许诺将三公主下嫁给盘瓠。此话一出堂下哗然,此后盘瓠与三公主便形影不离。正当评王费尽心思思考如何挽回面子之时,奇迹再一次出现。原来盘瓠白天是一条殷勤的龙犬,夜晚下半更却变成一个相貌英俊的美男儿,就连三公主自己都看呆了。惊喜之余,公主急忙悄悄告诉父皇和母亲。起初谁也不相信,经过数次探实,评王此时才明白盘瓠为何能够猎取高王首级,不禁大喜。认定盘瓠乃神灵之化身,再也不敢怠慢,不日即为女儿举行了一场隆重而又特殊的婚礼。婚礼结束后,为保皇帝尊严,评王……赏衣锦、白银数车,兵丁、家奴、工匠过千,嘱盘瓠领公主盾入深山,筑山而居。数年之后,生得六男六女,盘瓠也渐渐变成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剽悍男儿。评王听后大喜,特敕封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赐12姓,除长男随父姓盘之外,其余依次为黄、包、李、沈、邓、周、赵、胡、冯、雷、唐。并向天下13省31州发诏书一封,其大意是:“盘瓠子孙,因其先祖助国有功,凡上至三锹之地,秋毫不犯,万顷山林任由王瑶子孙耕种,永远游山过海营业,描水成田,永无租税,免身丁夫役。生耕葬死代源流,活命营身(生),庶民毋得涉占谋夺,官府不得科派需索。”这就是瑶民代代相传的护身符——《评王券牒》的大意及传说。此后历代皇朝每年均照前朝先皇下发相应的榜文,尽管形式千变万化、榜文大小不一,但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现全国各地瑶族保存的各种不同版本的《券牒》、《榜文》正是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产物,他们都证明瞭瑶族的先祖们为国家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记载了瑶族的源流、生产、生活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据说自从评王下发文告之后,王瑶子孙手持《评王券牒》代代得以平安生活,人丁兴旺。这种恩赋一直到了金、元时期才遭到彻底的破坏,尤其是到了元朝中后期,统治阶级不再将瑶族视为有功之民族,而是采取了大量的民族歧视政策,大量歧视性的称谓也出现在元朝的官府文书中,对瑶、苗等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敌视在元、明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必背瑶寨导游词篇十

陕西是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游览的地方!以下是陕西导游词大全,请阅读!

各位团友:

今天我们将游览被誉为“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华山。

华山又称太华山,位于西安城东120公里的华阴市以南。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华山。

1992年12月会山被 评为全国风景名胜40佳之一。

即使没来有来过华山的朋友也会从一些有趣的神话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华山的情况,如“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华山论剑”,以及近代的智取华山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华山的向往和崇拜。

华南 山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被称为“华山如立”,整个山体线条简洁,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壮丽。

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

说到奇,它是由一块巨大的完整的花岗岩构成。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削成而四方,其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谓之“大奇”。

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称。

提到险,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奇险异常。

“自古华山一条路”。

山中道路仅有南北一线,约10公里,逶迤曲折,艰险崎岖,不少地方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华山除了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景观比比皆是。

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题字、诗文、石刻就会使人流连忘返。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玉泉院,据说因这里的泉水与山顶的玉井相通,水质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

它是攀登华山的必经之地。

相传为隐士陈抟所建。

院内殿宇亭台、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赏胜地。

玉泉院与我们一会将会见到的东道院、镇岳宫都是道教的活动场所,现共有殿宇53间。

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间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脚下,距华山谷口约10公里,这里是华山山峪水流的源头。

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树,也许是许多人都会认识它,对,就是青柯树。

这里青柯树在此浮苍点黛,故名“青柯坪”。

过青柯坪至回心石。

登山的道路由此交从平坦的石板路变为在峭壁上开凿的狭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盘旋而上,许多意志薄弱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回心转意望山兴叹无功而返。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到达了北峰。

经过前面三关,我想大家已经对华山的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

北峰双名云台峰,海拔1550米,这里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因恰似一座云台而得名。

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枢。

我们面前的这个小亭叫“军魂亭”,此名来源于景片《智取华山》。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峰。

中峰又名玉女峰。

传说春秋时,华山隐士萧史,善吹洞箫,优美的箫声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的爱慕,使她放弃了奢华舒适的宫廷生活,随箫史在此隐居,多年后二人修炼成仙乘凤而去,山上许多名胜也因此得名。

有玉女洗头盆、舍身树等。

由于这则美丽的爱情故事,华山在它博大、庄严、深沉之后又被赋于了一些浪漫与温柔。

经中峰,我陪同大家去东峰参观。

东峰,又称朝阳峰,峰顶有朝阳台,在此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华山据传是众多神仙聚居的地方。

道家仙境。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与华山隐士陈抟老祖在一个孤峰,上有棋台,那就是他们下棋的地方。

陈抟又叫希夷先生,是一个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经过商议,越匡胤以华山做赌注。

结果输给了陈抟,按事先订立的条件,华山自此成为道家的道场且永有纳粮。

在东东峰的东崖上,有一天然图案。

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参差不齐,中指直贯顶峰,每当日光照射,五指跃然如悬图上。

这就是所谓的“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

据说在很久以前,华山和中条山相连,右足登开中条山,给黄河开出一条通道,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华山时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来到这里如临仙境。

正如古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闭。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是险要之处就是第四险关“长空栈疲乏”。

长空栈道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华山最险要处之一。

没有过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

峰顶有“太上泉”,池水青绿澄澈,常年不竭,俗称“仰天池”。

池崖上镌刻甚多,多为明清和近代诗人所题。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描写的“华山论剑”大概也是发生在南峰。

我们现在来到是华山的精华部分。

西峰,又称莲花峰,得名于峰顶翠云庙前右侧的那块大石,其状如莲花,山峰奇拨峻峭,如刀切剑削,壁立千仞。

此峰最高处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蓝天如洗,浩瀚无际,渭、洛二水如银带,北望黄河细如丝。

唐代大诗人李白观此景后曾写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美丽诗句。

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

石身有一条0.66米宽的裂缝,关于这条裂缝也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圣母与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单玺相爱之后,结为夫妻。

二郎神杨戬大骂其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反天条,于是将三圣母压在华山西峰顶的巨石下面,后来三圣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来到华山,战胜杨戬,了压在母亲身上的巨石救出母亲,全家得以全聚。

这就是“劈山救母”神话发生的地方。

亿万年来鬼斧神工,造就了华山惊险壮丽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咏颂,使华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像华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各位游客: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

日本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