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7:53:07 页码:13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6篇)
2023-11-12 17:53:07    小编:

阅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情商。注重总结的逻辑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结论。大家对总结的写作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范文,看看如何把握重点。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年,全市上下按照“把握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强化了就业再就业服务,拓宽了安置就业渠道,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6、120和1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劳务输出规模稳步扩大,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减免各类税费90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3万元。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顺利实现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二)社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发放基本养老金757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334万元,确保了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和1.5万名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10.96万人次,到12月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覆盖27.5万人、27.2万人、29.1万人、15.4万人和24.3万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首次突破8亿元,达到83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7196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三)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展职业培训领域,扩大技能鉴定规模,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创业培训3185人、新技师培训845人、就业前培训5573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125、106、139和147。有10484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9919人。

(四)维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城镇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9.8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38。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信访排查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了劳动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年共查处案件285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7家,责令用人单位归还非法收取押金28.9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360余万元,75家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工资支付保障金350万元,为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9.84万元;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为劳资双方挽回经济损失1026万元。

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进展,是在前几年特别是“十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成果,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硕果。在此,我向满腔热情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劳动年龄增长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期;人口趋于老龄化、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日渐复杂化。未来五年,全市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社会保险基金支大于收、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倍努力地做好工作。

二、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就业工作是老百姓最关心和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检验社会进步、彰显政府职能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今年,由于省、市在就业工作指标安排上出台较晚,因此今年我们的就业工作会议推迟到今天举行。本次会议对去年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对我市就业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春亮局长的讲话很全面,也很具体,我完全同意,也请同志们给予高度重视,会后要认真立足工作职责,严格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去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其中相当一部分指标领先于全市其他各县区,向市委、市政府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打造了人民的民生福祉,促进了市政府绩效考核在全市排名靠前,也提升了市委、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和形象。

(二)就业渠道更趋多样化。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利用省“劳动99”网,广泛搜集企业空岗信息和个人求职信息及时发布和更新;全年举办了数次大型企业用工招聘会,通过积极发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热情服务,每次都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和社会效应。这些工作的开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双向选择的桥梁,促进了社会充分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的渠道不断拓宽,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完善,服务逐渐提升,就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布局实现了整体平衡。

(三)就业工作机制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干,全市就业工作立足就业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统一开放、公平诚信、面向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就业培训体系;逐步构筑了以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的基层就业援助体系;逐步完善了合理规范、操作性强、普惠长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体系;逐步改善了管理科学、考评公正的目标责任体系。

(四)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增长点。立足新时期,着眼新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增创业260人,扶持和培育创业带头人159人,带动创业95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85万元,助推创业成效明显。

同志们,我市就业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市就业战线上的同志们的奋力拚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我们的工作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间的差距。当前是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着眼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着“七个更高”的要求,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就业工作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就业工作的指标完成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被征地农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岗位开发、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对普惠制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的返乡,对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要求,是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认真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劳动就业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推动就业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一)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劳动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做好就业工作不仅需要劳动就业部门付出艰辛努力,更需要各乡镇街、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各乡镇街主要领导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把这个民生工程的龙头工作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落实、优先解决。要完善多年来形成的县、乡、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各乡镇街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人要主动加强向党委、政府做汇报,主动调研、思考、研究重大问题,当好参谋和助手,主动与市人社、就业部门衔接,争取工作支持,形成政府强化组织、部门狠抓落实、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要以对完成任务指标的昂扬斗志推动工作。今年市对我市的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已经下达,并已分劈至各乡镇街。可以说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就是我们今年的工作主线,我们在全年的工作开展上一定紧紧咬住这些硬性指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各自工作任务,为全市继续在市各项就业指标完成情况名列前茅履职尽责。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也是市委对各乡镇街的非经济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些指标还是市政府对我市政府的绩效考核项目,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此我不做赘述,在座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都了解掌握。刚才春亮局长的发言材料上,我看到有些乡镇街在某项工作上没有开展或没有成绩,希望这种情况今年不再发生。年末,各乡镇街要针对本地区完成得不好的考核指标做出书面解释,尤其是绝不允许出现结果为零的考核指标。

(三)要以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推动工作。劳动就业工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直接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责任非常重大。各就业战线上的组织和同志一定深入学习和落实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建设,严格杜绝“四风”,严格杜绝“吃拿卡要”,尤其是各级业务经办平台,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干好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志们,劳动就业工作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就业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开创全市劳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年初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十万富民行动”为载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劳动再就业工作纳入到发展地区经济、富民强区和维护稳定大局中去抓,不断完善劳动再就业机制和服务体系,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稳定,采取向扩大招商引资上项目要就业,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就业,向发展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要就业等多种方式抓再就业工作。截止5月末实现就业、再就业1686人,是年目标1200人的140%占全区下岗失业人员总数4159人的40.4%。其中,重点在金星公司10个煤矿安置667人,煤矸石厂安置80人,输出到细磷河度假村70人,金星公司砖厂安置60人,人和粮业安置60人,安置季节工380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夯实基础。

劳动再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我们在抓好这项工作时注重从完善制度体系和基础性工作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了《**区――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规划》、《**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从区劳动就业局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都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了目标管理体系。区、办事处和社区层层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监督,级级有管理,做到每月公布一次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全年目标的单位和主管领导不能评先进。二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行“一把手”工程,五大班子分片指导,在全区五个办事处,20个社区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做到了三个到位:即人员配备到位,经费到位和工作落实到位。区里成立了就业局,配备2名工作人员,五个办事处名各配置1名劳动保障助理员,20个社区配置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到位后,立即进入角色,对辖区居民进行逐家逐户登记调查,每户一卡,详细掌握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每周二助理员、协理员到区就业局例会,通报一周工作情况,安排下步工作;虽然区里财政资金紧张,但对再就业工作的经费我们舍得投入,投入资金近万元。三是对再就业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建立“四级信息网络”。“三级管理”即:要求社区协理员详细掌握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办事处助理掌握本街道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区就业局掌握整个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四级信息网络”,即从市里获得用工信息,区劳动局收集用工信息,办事处掌握用工信息,社区每个月发布一次用工信息,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了便利服务。到目前发布用工信息4次,230条,有92人就业。

二、加快发展,促进就业。

我们感到发展是促进改革、稳定的最佳途径,如果局限于就业抓就业,往往力不从心,还会束缚手脚,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社区经济,以发展扩大就业。

(一)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发展经济安置再就业。招商引资上项目是我区发展地区经济的主攻方向。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动员和调动一切力量,广泛的宣传**区的投资政策,服务环境,利用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建立“专群结合”的招商工作体系,开展全民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专项招商。同时走出去,主动、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客商,通过优惠政策、好项目、处感情吸引外资外商。目前,已有3户企业落户**,有煤炭经销的凯丽达商贸有限公司,龙草酒行和鑫鑫高效环保节能燃料厂。鑫鑫高效环保节能燃料厂引进专利技术,生产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无铅燃料油,环保节能指标均高于传统汽油。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0吨,预计上缴税金80万元左右,6月15日将正式投入生产,这户企业以安置36人就业。抓住机遇上项目,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区政府积极争取省市卫生部门的支持,在我区民营企业集资70余万元,筹建了鹤岗市**消毒剂厂生产过氧乙酸,添补了空白,已通过省市验收投入生产,安置就业30多人。

(二)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创建基地网点实现再就业。社区经济是我区发展经济的第二战场。社区就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我们把挖掘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主渠道。一是发展服务型经济。主要是开办商品零售、中介服务网点。“十万富民行动”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开起了主食店、食杂店、粮油店、托老托幼所等便民利民项目,实现了自主就业,共开办这类经营网点194个,就业293人。二是发展庭院经济。河东路办事处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带领居民种植无公害蔬菜,养殖绿色家禽,目前,辖区内已有120户居民、近300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三是发展自救型经济。积极组织有劳动技能的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开办家庭工厂等生产自救项目。兴建路办事处第七社区开办的富民食品厂制作面包,产品很受欢迎,有20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实现了再就业。四是通过技能培训创办劳动密集型就业基地。“十万富民行动”中,兴建路办事处通过市非国有经济发展局与新华草编厂合作,共同组建了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兴建路草编工艺分厂。这个项目原料低廉、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很适合“4050”人员就业,且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当时办事处没有资金,区政府挤出资金垫付了培训费。如今,首期培训的50名学员已正式结业工作,她们生产的各类草编工艺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每人每月收入三四百元。兴建路办事处被市劳动局批准为非国有经济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现在,第二批培训班已经开班,准备在全区召收学员进行大规模培训,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五是通过社区公益岗位优先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4050”人员属于大龄就业困难对象,我们优先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保洁、保绿等岗位,目前,全区共有106名“4050”人员在社区公益岗位工作。同时,我们将辖区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列出名单,在为他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时特别注明属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并备案,以便今后给予他们必要的再就业援助。六是通过网上、新闻媒体主动寻找就业信息安置就业。经过积极努力共输送272人到北京、上海、大连、沈阳等地就业,主要从事饮食、服务、服装、驾驶等行业。河东办事处在细麟河度假村输送20名服务员;输送到普阳农场60名季节工,输送到八号林场22人从事山产品种植。

(三)通过树立就业典型,宣传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并引导私营企业家为再就业出力。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统一认识,付诸行动。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对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人的头脑进行彻底的洗礼;向懒惰,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思想告别。在公民中树立无论哪种行业、什么身份,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成才、成功的新观念;坚定从小事做起、小钱赚起,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发家致富的信心。**矿下岗职工马思军,下岗不失志,自强有作为,经过多年的艰辛创业,如今已成为一名拥有百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他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在自己承包的金星公司砖厂和防爆电器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人。他的典型事迹,带动了一批私营企业家积极吸收下岗就业人员,他们中有20人主动到社区担任发展社区经济顾问,从而安置了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目前我区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克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再就业会议精神及各项再就业政策,向兄弟单位学习,全力做好劳动再就业各项工作,力争下半年再安置800至1000人再就业,开创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四

xxx(2005年x月x日)。

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市再次掀起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热潮,帮助农民提高转岗就业技能,确保完成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标任务。刚才xxx同志就我市2004年农民教育工作和阳光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2005年阳光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资金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认识要更明确。

首先要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首次把实施阳光工程写进中央文件。今年国家更加重视阳光工程的实施,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25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80万人;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中央财政的培训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4亿元;补助标准有所提高,由去年的每人每期补助100元提高到139元。具体到我市,补贴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期xxx元提高到xxx元。

其次要认识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推进。xx是农业大市,8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量位居全省前列。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意见》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时,就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途径,指出要跳出“农”字做文章,通过“三化”来把数以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且提出,到2020年全市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到60以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达到50以上。市委书记xxx同志多次指出: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择业多元化,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渠道。今年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岗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写进了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由此可见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培训转移高度重视。

第三要看到,我市阳光工程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工作既有益又有效。去年,我市开始启动实施阳光工程,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年多来,全市共筹集培训补助资金340多万元用于对参加培训农民的补助,认定培训基地120所,重点开展了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三大类共41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2.5万人,转移就业2.3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和转移就业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是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技能,经过培训的农民95实现了转岗就业。二是降低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政府安排的财政培训补助资金直接补助给受训农民,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平均降低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达一半以上。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提高了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我市农民外出务工有组织输出比重由2003年的3.2提高到36。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参训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平均达到724元,比未接受培训的人员普遍高出200多元。2004年我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42万人,已有超过5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农民务工总收入达到50亿元,农民务工收入比重首次超过3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7。

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今年春节期间又出现“保姆荒”,这为我市加快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市近些年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较高,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劳务品牌,商丘民工已经在外界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好地推动我市劳务经济发展。

二、培训要更扎实。

在去年的阳光工程实施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些县(市)区没有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得力。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成为社会各界效仿的样板工程。

一是抓好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证,各县(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我市投入是5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支持我市45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市财政配套50万元,不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但是,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到(市)区财政要对管理工作投入一定的经费,这是国家、省、市的要求。此外,市扶贫办今年还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贫困乡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县(市)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管好、用好培训资金,切实提高使用效益。阳光工程培训是示范引导性的,仅靠项目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县(市)区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加,形成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要通过公开竞争的办法,集中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实施。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要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培训质量。

三是抓好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确保农民稳定转岗就业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要继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认定培训基地必须把职业介绍能力、有无用人订单作为首选条件。有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培训项目,有多少订单才能承担多少任务。不仅要看订单,还要看订单质量、看就业单位收入、就业稳定性和就业环境。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当前用工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的相关岗位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培训,使学员获得从业资格,顺利进入有相关准入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在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并定期发布,使大量的农民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四是抓好监管规范。阳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去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在阳光工程的规范运作、制度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多做文章。要严格执行国家六部委和省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落实好第一节课、培训券、公示、台帐、培训月报、检查验收等六项制度,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基地认定、项目单位评选、培训机构监管,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健康实施。

五是抓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劳”,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走出家门。要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商丘农民工的良好形象。要采取适当形式对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突出宣传xxx等我市杰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先进感人事迹,以此产生示范效应,让“xx农民工是好样的”这样的说法广为人知。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人文、历史和已经形成的就业特点,树立劳务输出商品意识,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努力打造像虞城县的山西筑路、xxx的大连仓储和国际劳务、xx的北京建筑、永城市的苏南纺织、xx区的温浙出租司机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享誉国内外的劳务经济品牌。

三、服务要更周全。

一要组织农民工。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有组织输出比自由外出效果好。农民工因为有组织而有保障、有靠山、心里踏实,也便于管理。我们要在积极支持农民自由外出务工的同时,特别强调农民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要大力发展从事劳务输出的社会中介机构,提高我市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宏观调控力度,重视联络和签订跨地区大规模的劳务协议。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团组织、维权组织的建设,使他们真正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服务农民工。要适应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找服务农民工的新办法、新途径,向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公益服务。要切实搞好信息服务,通过驻外机构、各种用工信息平台搜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通过举办农民工用工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转岗就业搭建平台,减少外出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外出就业的成本。各乡镇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时便利地办理外出务工手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社会服务,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和帮工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搞好农业生产;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免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出现突发事件要给予积极帮助。城镇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和征收税费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三要维护农民工。近一个时期以来,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农民工进城落户、工资兑付、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多方面。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清理整顿用工市场,加强对民办中介机构的监管。要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尽可能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务工环境。

四、领导要更有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大事来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劳务经济,各县(市)区要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农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要把阳光工程实施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要加大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业部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牵头单位,要在搞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对补助资金拨付前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的'补助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搞好进城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教育部门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职业院校和职业初高中学校开展培训工作,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子女的入学问题;建设部门要重点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培训中心、星火培训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也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积极参与转移培训工作。

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一展身手、服务农民的舞台。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同志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阳光工程”,惠及亿万农民。我们一定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办好,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更多农民群众。要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认识要更明确、培训要更扎实、服务要更周全、领导要更有力,使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有数量、更有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今年春节期间又出现“保姆荒”,这为我市加快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市近些年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较高,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劳务品牌,商丘民工已经在外界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好地推动我市劳务经济发展。

二、培训要更扎实。

在去年的阳光工程实施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些县(市)区没有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得力。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成为社会各界效仿的样板工程。

一是抓好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证,各县(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我市投入是5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支持我市45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市财政配套50万元,不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但是,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到(市)区财政要对管理工作投入一定的经费,这是国家、省、市的要求。此外,市扶贫办今年还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贫困乡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县(市)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管好、用好培训资金,切实提高使用效益。阳光工程培训是示范引导性的,仅靠项目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县(市)区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加,形成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要通过公开竞争的办法,集中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实施。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要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培训质量。

三是抓好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确保农民稳定转岗就业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要继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认定培训基地必须把职业介绍能力、有无用人订单作为首选条件。有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培训项目,有多少订单才能承担多少任务。不仅要看订单,还要看订单质量、看就业单位收入、就业稳定性和就业环境。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当前用工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的相关岗位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培训,使学员获得从业资格,顺利进入有相关准入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在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并定期发布,使大量的农民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四是抓好监管规范。阳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去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在阳光工程的规范运作、制度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多做文章。要严格执行国家六部委和省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落实好第一节课、培训券、公示、台帐、培训月报、检查验收等六项制度,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基地认定、项目单位评选、培训机构监管,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健康实施。

五是抓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劳”,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走出家门。要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商丘农民工的良好形象。要采取适当形式对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突出宣传xxx等我市杰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先进感人事迹,以此产生示范效应,让“xx农民工是好样的”这样的说法广为人知。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人文、历史和已经形成的就业特点,树立劳务输出商品意识,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努力打造像虞城县的山西筑路、xxx的大连仓储和国际劳务、xx的北京建筑、永城市的苏南纺织、xx区的温浙出租司机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享誉国内外的劳务经济品牌。

三、服务要更周全。

一要组织农民工。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有组织输出比自由外出效果好。农民工因为有组织而有保障、有靠山、心里踏实,也便于管理。我们要在积极支持农民自由外出务工的同时,特别强调农民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要大力发展从事劳务输出的社会中介机构,提高我市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宏观调控力度,重视联络和签订跨地区大规模的劳务协议。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团组织、维权组织的建设,使他们真正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服务农民工。要适应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找服务农民工的新办法、新途径,向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公益服务。要切实搞好信息服务,通过驻外机构、各种用工信息平台搜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通过举办农民工用工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转岗就业搭建平台,减少外出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外出就业的成本。各乡镇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时便利地办理外出务工手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社会服务,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和帮工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搞好农业生产;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免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出现突发事件要给予积极帮助。城镇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和征收税费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三要维护农民工。近一个时期以来,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农民工进城落户、工资兑付、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多方面。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清理整顿用工市场,加强对民办中介机构的监管。要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尽可能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务工环境。

四、领导要更有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大事来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劳务经济,各县(市)区要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农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要把阳光工程实施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要加大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业部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牵头单位,要在搞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对补助资金拨付前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的补助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搞好进城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教育部门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职业院校和职业初高中学校开展培训工作,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子女的入学问题;建设部门要重点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培训中心、星火培训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也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积极参与转移培训工作。

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一展身手、服务农民的舞台。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同志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阳光工程”,惠及亿万农民。我们一定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办好,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更多农民群众。要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认识要更明确、培训要更扎实、服务要更周全、领导要更有力,使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有数量、更有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五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再就业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全市再就业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县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部署目标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再鼓干劲,努力实现全县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跨越,确保全县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刚才,县政府表彰了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十佳再就业明星、再就业先进单位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颁发了奖金和奖牌。县街道办事处、县工商局、“十佳”再就业明星代表×××介绍了开展再就业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深入开展全县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讲四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县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解民忧这个重点,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帮助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为构建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多措并举,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增强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加大民营经济投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找文章到本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坚持企业改制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措施,使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83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26人,有效地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低于市达目标1.4。落实再就业政策,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适合×××实际的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下岗失业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两年来,全县共为662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减免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20.63万元,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36.79万元,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开展再就业援助,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解决“4050”“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除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帮扶政策外,我县还为他们制定了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促进了“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两年来,全县累计帮助127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合适地岗位。完善服务体系,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职能、统一规格”的要求,对分散的就业再就业的工作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就业服务局,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协助员,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普遍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再就业培训,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整合社会培训资源,采取“多元投资、多轨运行”的方式,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两年来,共有176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培训、系统的学习了自我创业的相关知识。543名下岗失业人员接受了链条生产工艺、服装设计与制作、电气焊、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专业的转岗转业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市场就业竞争力。

(二)稳步推进,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687名离退休人员支付和补发养老金542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和及时足额率均达100;城镇贫困人口和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及时救助,为1353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助金32.77万元,为3672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91.46万元,这一特困群体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保证。城镇职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出台并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和《××县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解决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社会保险扩面、工伤保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步伐明显加大,在全市位居前列。

结果,是劳动保障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的拼搏奋进、辛苦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社会各届人士,向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全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尽管向前迈了一大步,但仍然面临着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全县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2200多人,再就业历年沉淀需就业人数2760人,需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人,而我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3800个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二是就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有些下岗失业人员苦脏累险岗位不愿意去,怕面子不好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又干不了,形成“这边有活没人干,那边有人没活干”的不良局面。三是劳动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手段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就业信息化程度低,有场无市的问题相当突出。四是宣传工作尚不十分到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用工单位对再就业相关政策掌握的是一知半解,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五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个体私营企业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不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使推进扩面工作举步为艰;社会保险清欠工作虽然力度较大,但是欠费数额仍处于不断攀升的势态;工伤保险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做好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是发展民本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全县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像重视财政收入和gdp增长那样,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让更多的人居有定所、工有岗位,生活得以逐步改善。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今年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新增就业岗位31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0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99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再就业工作,基础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把发展经济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要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大,进入门槛低,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长、兼容性强、延伸服务领域广、间接就业量大。要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特别要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就业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要从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出发,紧扣群众的衣、食、住、行、乐等,重点开发家政服务、托老托幼、扶助孤残、社区保安保洁、绿化、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和修理维护等社区服务项目,努力建成涉及居民生活各个层面、伴随人生各个阶段的服务体系和网络。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力争今年底,全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2。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步伐。实践证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吸纳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搞好服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发展,落实好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他们在全县经济发展中挑大梁,在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中唱主角。要规范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项目建设“三同时”,即:新建项目同时将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内容;拟定项目可研报告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需强调的是,今后全县新建项目新增就业岗位,都要按一定比例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并纳入项目审批程序。县发展计划局要研究《新建扩建项目用工管理办法》,更好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要加大政府出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力度,县监察局、编办,抓紧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临时性用工进行清理,腾出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和“三种家庭”人员。

(二)做好再就业工作,前提是转变下岗失业人员择业观念。观念陈旧一直是阻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题。当前,一方面有人没活干,一方面有活没人干,这既有劳动技能的问题,也有观念陈旧的问题。要从择业观念意识教育入手,通过典型示范、舆论宣传、创业指导等形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认清就业形势,彻底破除就业观念论贵贱、讲高低、分公私的旧观念,树立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以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工商、经贸、宣传、人事劳动保障、广电、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方面要研究具体办法,对创业有成,做出贡献的,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经济奖励,在全社会形成“自谋职业光荣、自主创业英雄”的浓厚氛围,促进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就业路。

(二)做好再就业工作,关键在落实再就业政策。要做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对于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最后申请时限是到20底,只要能申请到享受政策,就可以享受三年。劳动、民政、工商、税务、财政、卫生、金融等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单、上街集中宣传、办板报橱窗等形式,让职工明白能享受那些优惠政策,享受优惠政策需要办理那些手续,办理手续有那些环节,到那些部门(科室)办理等内容;深入开展“送政策到家”活动,县就业服务局要选择一批服务型和商贸企业,逐企业宣讲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的益处,鼓励各类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人事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政策实质,引导企业根据需要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并及时为企业办理税费减免等手续,按时发放社保补贴,把该花的钱花出去,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再就业优惠证》是下岗失业人员能否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一个重要凭证,全省通用。今年我县将《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职工,将会有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开始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开始享受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要做好初审工作,方便快捷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把证件审核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律不予呈报和审批。同时要加强管理,实行年检制度,防止出现借用、出租、转让和伪造《再就业优惠证》的行为发生。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是整个再就业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要按照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推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信用联社核贷的程序办理。县承担贷款业务的信用联社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贷款的发放工作,凡是手续齐全的,经县劳动部门认定的要及时办理贷款手续,保证他们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县就业服务局做为市担保委托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在严格审批的同时,定期检查贷款人所贷资金运行情况,并督促按时还贷,保证贷款基金健康运行。

(三)做好再就业工作,一定要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重点提高县、乡(街道)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县委、县政府将评选、树立一批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度高的就业服务窗口,给予精神奖励,鼓励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争先进、创一流。夯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工作制度,健全基础台帐,完善统计办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今年的再就业培训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经劳动保障部门授权的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办各种技能培训专业班和业余班,提高他们再就业竞争力。下岗失业人员也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给自己求职准备好一块合手的敲门砖。

(四)做好再就业工作,重点要统筹兼顾城乡就业。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对各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同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和锻炼,鼓励各类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二是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促进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积极与京津等周边大中城市共同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发展市外、省外、境外特别是面向京津的劳务输出。要加强就业信息发布,搞好输入输出对接,引导有序流动。同时,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在促进他们向城市转移的同时,立足农村、立足农业、立足农民,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人人有就业岗位,个个有较满意的收入。

(五)做好再就业工作,必须规范劳动用工市场秩序。要坚持标本兼治,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一是加大对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力度。整顿重点主要是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的各种非法行为,特别是借信息咨询、房屋中介等名义非法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各种制度不健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职业中介机构。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坚决取缔一切非法机构,对各种制度管理不规范的,要限期整改,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一个健康的求职环境。二是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我县职工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470元。各用人单位支付给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此标准,特别是在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时,决不能借他们求职心切,而随意降低工资标准,使他们成为廉价劳动力,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凡是低于此标准的单位要及时进行调整。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加强企业用工监察,劳动保障执法部门要坚持“有案必接、有案必办、有办必果”的原则,及时纠正非法用工、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克扣工资和延长劳动时间、拒缴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做好再就业工作,必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和谐××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强力后盾。去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可以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抓好各类扩面征缴清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工作,在我县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县再就业工作,乃至全县社会稳定保驾护航。年市下我县的社会保险各项任务目标是:养老保险新增1800人,失业保险新增1800人,工伤保险扩面新增23779人,医疗保险新增5000人。为此,应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劳动法》明确规定,各类企业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要明确工作重点。目前,我县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领域,因此要把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做为扩面重点,特别是我县北部地区的铁矿、铁选厂等用工量大的企业,要以磨定人,以井定人,限期参保。各乡镇要督促本乡镇境内各类企业参加社会保险。要做好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险衔接工作,改制后的企业都必须重新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保证参保工作的连续性,不能以改制为由拒绝参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社会保险业务综合服务大厅,合并工作环节,简化工作程序,建立专门服务窗口,做好买断身份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不断完善保险接续的方法,提供保险费申报、核定、个人帐户处理等相关业务一条龙服务。要实施强有力的联合制约措施。对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劳动保障年度审查手续,税务部门暂缓发放增值税票,电力部门拉闸限电;工商部门在年检验照、验证时,要同时审验社会保险登记证;工会组织在呈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时,需征求劳动保障部门意见,对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的法人代表不予呈报;新闻单位要与劳动部门合作开辟专栏和社会保障曝光台,对拒不参保的单位及时给予新闻曝光。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执法大检查活动,对拒不进行养老保险登记和有能力缴费而又拒缴的企业,除强制参保收缴外,还要对其法人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的经济罚款,对恶意阻碍劳动执法的,公安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做为重大治安事件,给予严肃查处,确保劳动执法到位。之所以这样强调社会保险扩面问题,是因为,我县企业参保职工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企业参保职工中出现了严重的人员流失现象,社会保险费征缴来源越来越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救助工程所需资金入不敷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险参保问题,巩固“两个确保”将是一句空话,一旦现有的一点社会保障基金积累被吃光,县财政就要承担巨大的支付压力,后果将十分严重。

二是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今年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参保职工个人自负比例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办法》,已正式启动实施。这个办法的实施,就是要解决自谋职业者、无固定职业者,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改革的实惠。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相关工作。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参保。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参保、核定、缴费、支付等工作,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卫生部门要督导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政策,不得岐视下岗失业人员,严禁各种侵害下岗失人员购药就医的违法行为发生。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管,保证参保职工用上放心药。要进一步健全失业保制度,把失业保险纳入就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发挥其调控、促进就业的作用,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并轨”的需要,研究实施拓宽基金使用范围的有效办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建立起“三条保障线”与促进再就业联动机制和失业保险监测机制。

三是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风险较大的矿山、建筑等行业和企业必须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根据行业分类,严格确定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加强对企业参保工作的指导,对尚未参保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尽快参保。各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设施投入,降低安生产事故发生率,决不能以参加工伤保险为理由,放松安生生产意识,而产生安全生产隐患。同时加强对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监督检查,发现企业中断缴费、瞒报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的,要责令整改,并按规定进行处罚。不能在规定期限改正的,县安全生产监督局要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加大救助工程资金筹集力度,列入财政预算的,财政部门要及时拔付到位;对于社会筹集部分,要坚决落实部门征收原则,把救助金及时筹集上来。劳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和救助工程基金的使用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虚领和挪用,保证基金及时足额发下岗职工手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要严肃追究哪一个环节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确保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收到实效。

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通力合作,狠抓落实。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单位要把再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精心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二要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县政府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等任务量化为具体工作目标,下达到各乡镇(街道)政府,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单位要要坚决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绝不能顶、压、拖。对工作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差的要批评,对于工作不力,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人事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和宣传舆论等部门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对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组织协调解决。职校做为再就业培训工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活动。共青团、妇联、工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要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送岗位,帮助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2005年全县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加速和谐×××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县再就业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在全县再就业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六

近几年,x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切实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措施力度,保障充分就业。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内政发〔〕4号)。《意见》制定了多项措施,完善了现有的政策体系,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拓宽就业领域方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制定创业规划时,按一定比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3年内给予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定额扣除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在引导基层就业方面。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向城乡基层就业,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定向招聘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加大了税收减免力度。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扣减有关税收,创业项目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全额贴息。单笔最高贷款额提高到30万元。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创业,一次性给予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场地租赁补贴,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专项资金中列支。加强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每人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20xx元。

——在就业援助和帮扶方面。xx期间自治区每年拿出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基本解决全自治区266万贫困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基本解决目前占高校毕业生总数28%的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稳定就业问题。

——在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方面。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选修费用。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服务基层项目招募过程中,每年要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拿出15%的岗位,用于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国有企业每年也要按接收计划20%的比例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毕业生。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充分就业。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高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途径,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逐渐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健全了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将现有的高校招生委员会职能纳入其中,吸收组织、人社、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团委、工会及高校和企业代表参加,统筹研究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改革与机制建设问题。

二是调整招生计划。根据近年的就业情况及将来的社会需求,及时对招生专业、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对处于稳定状态的专业,保持现有招生规模;对处于招生或就业单项指标较低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招生和就业指标均较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对调整后仍不能改变现状的非基础学科专业果断停止招生。

三是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健全和完善专业调整机制。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动态的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间、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跨学科交叉专业的发展,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全力以赴,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成才、充分就业!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七

同志们:

这次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再就业会议和重庆市再就业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市的再就业工作。刚才xx同志对我市近年来再就业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市委、市政府对近五年来在实施再就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再就业明星进行了通报表彰。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下岗失业人员十分关心。泽民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我们按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企业改革中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现再就业工程”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等政策措施,确保了绝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并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市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出现。同时,我市的劳动密集性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能量不大。对此,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好。

第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扩大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快就能促进充分就业,就业越充分,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以此达到良性互动。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我们的就业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说到底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与坚持实施全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落实各大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子紧密结合起来,与努力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

二是加快以xx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以民营企业为主导,通过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发展扩大就业;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作用。第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的意见》,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务求实效。要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市场,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市外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国际劳务合作,鼓励劳动者境外就业;结合五大产业发展,支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去承包土地,从事种植和养殖业,谋求新的发展。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为扩大就业提供重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和我市的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多方引导就业。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切实落实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第四,加快建立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平台,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抓好社区建设,今年底要完成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方案,并在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实施。市编委、财政、民政、镇街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相互协作,落实好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及时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网络建设计划,尽快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就业机制,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行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第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探索就业新机制。要建立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推动就业为动力的新机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不挑不拣、不依不靠的市场就业观念。二是要不断完善以竞争机制为基础,以价格信号为引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和双向选择。

三是要积极稳妥解决好下岗职工出中心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问题,及时接续下岗职工社会保险,确保201x年实现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和失业保险的转移。三、加强领导,把就业和再就业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镇街一定要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第一,要坚持常抓不懈。职工下岗分流安置和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各部门、镇街既要着眼当前、明确重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制定长期规划,打好持久战,以确保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第二,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市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各企业要挖掘内部潜力,主动做好下岗职工的转岗分流工作;社会各界要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下岗职工开展送温暖、送岗位、送技术活动,帮助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制。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下达了帮助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工作指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地的再就业工作负总责,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把控制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投入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综合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第四,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量大面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下岗失业职工家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宣传下岗职工中自强不息的典型,引导下岗职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勇于面对挑战,迎接挑战,积极创造新生活。同志们,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xx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把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八

今天,全省就业服务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回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工作,研究座谈就业再就业政策。上午,按照业务分工的不同,各市分管职业介绍、就业训练以及劳服和社区就业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去年的工作经验与做法进行了交流,畅谈了今年工作思路。下午,大家还就我省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虽然时间不长,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讲得很好,我非常赞成。下面,我就全省就业服务工作讲几点意见。

年,全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按照省厅年初的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在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谋划工作思路,大胆开展各项工作,使全省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以及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工作目标任务方面。

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一是全省全年职介机构共办理登记招聘175.03万人,办理登记求职189.98万人次,本期介绍成功102.77万人次,成功率为54.10。开展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90万人次,介绍下岗失业人员5.53万人次,完成全年4.5万人次任务的122.89。二是全省就业训练机构全年共培训170.5万人,完成全年149万人培训任务的114.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25.1万人,完成全年25万人培训任务的100.4;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5.8万人,完成全年15万人培训任务的105.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120.4万人,完成全年100万人培训任务的120.4;创业培训3.2万人,完成全年3万人培训任务的106.7;圆满完成职业院校就业前训练6万人的培训任务。三是全省劳服企业(含生产自救基地)、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社区就业实体等经济组织,全年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到67318人,完成年任务5万人的135;全年全省新发展劳服企业(含生产自救基地)、各类服务型企业等经济组织达到802个,完成年任务500个的160;全年全省新创办社区就业实体数达到3288个,完成年任务2500个的132。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方面。

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全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市场建设资金,用于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省共投入市场建设资金达2.21亿元,加快了劳动力市场建设工作进度。其中:承德、张家口、唐山、石家庄等市完成了新建市场并投入使用;邯郸、沧州市新建市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加紧装修;保定市劳动力市场已开工建设。高标准的劳动力市场的投入使用,很好的发挥了市级劳动力市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提高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介绍方面。

1、职业介绍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始终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各市充分利用新市场投入使用的契机,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特别是新建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的承德、张家口、邢台、石家庄等市充分利用新市场开业的有利时机,调整服务方式,整合就业服务资源,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工作合力,建立了互相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服务质量。

2、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2006年,根据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全省统一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成效显著,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各市就业服务机构一是加强职业介绍服务,免费向农村劳动者开放,免费开展就业登记,对初次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求职咨询的农民达20多万人次,为15.4万名进城求职农民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组织跨省劳务输出13.9万人。二是组织开展专场劳务洽谈活动,全省全年共举办各种规模的劳务洽谈会329场,提供有效就业信息3万多条,就业岗位46万多个。三是积极开展亲情服务,利用节假日期间,对返乡的农民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春节前后共派出专车1967辆次,接送务工人员近10万人。四是主动为用工单位服务,帮助企业和用工单位进行用工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架起了桥梁。

3、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使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有了新的提高,拓宽了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张。

家口等市已在全市范围实现了网络互联,实现了就业信息共享和社会化。

4、劳动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全省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力推进劳动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工作,不断完善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项目,为各类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使这项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四)就业训练方面。

1、就业再就业培训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在培训对象上实现了突破。按照政策要求,不仅把下岗失业人员纳入了培训范围,而且将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也列为培训对象,使就业再就业培训向普惠制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二是在补助标准上实现了突破。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1号),结合我省实际,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提高了有关的补贴标准,由于补贴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为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三是在培训监管上实现了突破,严把“三关”。即:严把资质关、严把政策关、严把教学关。四是在就业再就业培训宣传上实现了突破。为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氛围,创新排演了反映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弘扬下岗失业人员艰苦创业的大型现代评剧《月嫂》,在2005年全省11个设区市巡回演出基础上,于2006年12月晋京演出,观众累计达25万人,得到了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现了“四项创新”。一是创新了培训项目。将阳光工程培训范围拓展到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二是创新了引导性培训“三个课堂”。为了突出引导性培训效果,开设了“空中课堂”、“音像课堂”、“流动课堂”。三是创新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十大品牌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汇集了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的热门专业,确定电子电器、微机操作、美容保健、家政服务等十大专业为阳光工程十大品牌专业。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00家培训质量好、硬件设施强、就业渠道相对稳定的培训机构作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培训基地,同时还认定了100家用工量大、用工制度健全、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龙头企业作为“百家品牌就业基地”,促进了企业用工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性互动。四是创新建立培训服务网站,实行培训超市自选服务,将培训专业及培训机构上网公布。我省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及各兄弟省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的一致认可。2006年9月19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来我省检查指导工作时,认为我省的阳光工程培训台账设立规范,专项资金下拨及时,拨付收支平衡,账面清楚,严格按照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运作。11月,全国阳光工程座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领导在听取我省的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河北阳光工程工作“准、实、新、稳”。“准”即:政策把握准。在贯彻落实阳光工程政策中,严格按照政策界定范围实施,把握较为准确;“实”即:工作扎实有力。工作中有实招、办实事、说实话;“新”即:注重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特色鲜明,很有新意,值得推广;“稳”即:措施积极沉稳。大胆实践,积极推进,确保工作没有偏离主方向。203月20日至21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在北京举办了农民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班,对我省的工作再次予以了充分肯定。

3、创业培训取得了可喜成效。一是完善了政策体系,明确了补贴标准。我省创业培训的补贴标准为1000元/人,为实施好该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办了十余期师资培训班,共有260名创业培训教师获得了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创业培训资格认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三是拓展了培训范围。2006年在重点搞好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将创业培训拓展到农村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社会青年、监狱服刑即将刑满释放人员,使更多的人员通过创业培训掌握了做“小老板”的常识。四是组织了“创业改变命运”报告团。为展示创业培训的成果,2006年四季度,组织全省11名通过参加创业培训、成功成为小老板的典型代表,在全省11个设区市进行巡回报告,观众近万余人聆听了报告会,各大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省厅傅文才厅长、田芬副厅长参加了首场报告会,并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4、职业学校就业前训练和大学生见习计划取得了成效。为使职业院校的学生系统地掌握劳动法规,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我们积极与省教育厅协商,制定印发了相关政策,按照要求,对准备就业人员在职业学校开展就业前训练,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在全国开创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先例。

(五)劳服和社区就业服务方面。

1、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机构全面完成。全省已有295个街道、1854个乡镇和2290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基层保障工作机构,建站(所)率先分别达到了100、92.4和100。由于机构的建立,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有了依托,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全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2006年底,共有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已达11902人,其中专职人员达到了9690人,占人员总数的81,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受到了劳动保障部领导多次表扬。三是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素质进一步提高。2006年,我们按照劳动保障部统一要求,从抓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入手,开始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880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由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2、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劳动保障部工作部署,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劳社办[2006]67号),对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去年底,全省539个参加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试点中,已有320个社区达到了创建充分社区的条件和标准,社区就业率达到了93以上。2006年底,省厅为了进一步做好创建试点工作,召开了全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会议期间,邯郸、石家庄、保定等11个单位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与做法,现场参观了邯郸市6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典型,对今后全省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次会议得到了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3、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2006年,我们在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同时,注意抓四级网络建设。一是从硬件建设上进行投入,积极帮助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工作,使各基层劳动保障事务站(所)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如保定市给全市147个社区(居委会)投资4600多万元,使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二是从软件上进行帮助和扶持。如邯郸市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了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截止目前,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秦皇岛、承德、邢台等市都已基本上实现了“四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网络”。

4、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一是各地在“家访式”普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对辖区内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保证了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领到《再就业优惠证》,为其享受政策优惠提供了依据。二是重点抓好对街道社区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4050”人员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等工作,积极协助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税费减免等政策。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就业和各类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创业起步阶段的资金困难问题。四是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开发公益岗位的积极性,使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公益岗位上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5、企业qc小组活动取得新成绩。2006年,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我省参加了劳动保障部举办的全国小企业、劳服企业第14届优秀质量管理发布会,石家庄车辆厂劳服公司等5个单位和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杨盛恩同志受到了劳动保障部的表彰。

回顾一年来,我省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就业服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劳动保障厅对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和全省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我们还要一如既往,以百倍的信心,创新思维,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我省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力争在今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关于年全省就业服务工作安排。

2008年,全省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和我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建立机会平等的.就业制度这一中心,以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强化培训,提升就业素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手段,进一步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是:全省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次(其中职业介绍机构安置5万人,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社区实体等各类经济组织安置5万人),开展免费职业指导40万人次,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25万人,创业培训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80万人,职业院校就业前训练6万人,劳服企业(生产自救基地)和各类服务型企业等经济组织增加500个,新办社区就业实体2500个。

实现上述工作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建立起高标准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目前,在11个省辖市中,多数市新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启用,我们还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抓好扩权县(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建、改建工作,指导其他区、县、街道(乡镇)劳动力市场提升档次和上水平,层层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形成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覆盖全省城乡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系统,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工作环境。

(二)在职业介绍方面,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今年省厅已下达了全省介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万人的目标任务,各市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各市职介机构要抓住新建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高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水平。要始终抓住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这个核心,下大力搞好对各类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服务。同时,要认真做好申请免费职业介绍补贴所需资料的搜集、整理、上报等项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做好职业介绍补贴申领工作,为开展免费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2、认真组织并开展好四个专项活动。今年,劳动保障部已将专项活动列为就业服务的重点工作,专项活动所需费用可以从就业经费中列支。我们要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安排,在全省组织开展好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此,各市一是要对全年专项服务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把专项活动融入全年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做到专项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就业服务活动;二是要按时上报工作计划和活动进展情况,特别是被部和省确定为重点的五个城市,要同时向部和省上报工作情况;三是要抓好组织落实,明确工作职责,搞好沟通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活动的效果;四是要与财政部门加强协调,根据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中享受免费就业援助项目和服务对象的数量,测算资金需求量,制定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争取工作经费和补贴资金及时到位。要逐步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有硬指标的检查评估办法,实行绩效与专项就业服务资金拨付挂钩机制,促进就业服务工作制度化。

3、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今年我们将制定全省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统一标准,各市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完善工作制度,配备必要设施,加强对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并逐步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联网,为开展网上职业介绍提供技术支持,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4、认真开展民办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8]5号),要求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这是加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规范其就业服务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中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于近期安排部署这项工作,希望各市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二要大力宣传开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说明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鼓励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踊跃参加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积极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诚信服务;三要与日常开展的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以及评选推荐信得过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推荐优秀职业中介机构,规范民办职业中介机构行为,鼓励民办中介机构开展诚信服务,打击非法中介,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净化就业环境,为求职者提供更好地就业服务。

5、加大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在2008年工作中,各市要积极抓住就业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制度、管理和工作创新,针对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召开专场洽谈会,提供跟踪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在就业训练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就业再就业培训重点,促进各类求职人员就业。

(1)出台就业再就业培训专件,做到培训有章可循。一是就业再就业培训要采取有力措施,在政策上予以规范,为开展培训工作奠定政策基础,建立起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二是充分利用政策,将就业再就业培训做成培训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规划,将培训资金用在实处,要确保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补得出去、补得规范、补得有成效。

(2)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质量。今年我们要通过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创新工作方式等措施,壮大职业技能培训队伍,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健全培训基地、职业学校、农技推广站等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二是建立培训责任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教学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到2008年底争取打造十大品牌,50家以上的特色培训基地,创出河北的培训品牌。三是鼓励规模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加强对企业新招工人的岗前技能培训,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四是开展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重视当地企业用人需求,还要注视周边省市的用工需求,研究开展新职业、高技能的培训,着力解决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3)加大培训监督力度,确保培训任务圆满完成。一是扩大日常检查覆盖面。全年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培训机构的培训及就业情况,重点抓好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二是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对培训基地师资资格、教学质量及用工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对培训机构技能培训的监管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着力实施阳光工程,寻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创新。

(1)严把培训的基础关。各级阳光办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做踏实做稳固,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工作落实中,一是严把基地认定关。真正将培训设施好、师资水平高的培训机构纳入进来;二是严把培训质量关。在抓好品牌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培训质量,强调培训效果,提高就业率和稳定性;三是严把监督管理关。严格执行“五项制度”和“八个要求”,特别是要上好阳光工程的“第一节课”,把好入口,杜绝冒名参训的现象;四是严把资金使用关。确保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保障专项资金规范使用。

(2)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政府重视,农民欢迎,其知名度越来越高,但覆盖范围还有空白,农民对阳光工程的政策认识还有偏颇,除要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外,还要注重阳光工程的宣传。一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政策,宣传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二要充分利用农民闲暇时间,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样性的宣传活动,让农民充分认识到阳光工程培训的优势。三要开展多姿多彩的宣传报道,将培训工作与宣传纪实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和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3)开拓创新思路。阳光工程在我省开展三年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作模式,各项制度也较为健全。为树立我省在全国阳光工程培训中的口碑和品牌,还要不断创新,谋求新突破。“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十大品牌”的技能培训、“三个课堂”的引导性培训、“第一节课”的资料记录,都曾得到国家阳光办和其他兄弟省市的赞扬。下一步我们要善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在培训模式、输出就业、后续服务、技能层次等方面做出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创造河北品牌。

(4)搞好经验交流活动。阳光工程每年都有新成绩,各地都有好经验,搞好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我省阳光工程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及时总结,以点带面,把我省阳光工程不断推向深入,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3、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寻求创业培训的创新。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积极开办创业培训师资班,在搞好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及提高班的前提下,举办iyb师资培训班,扩充我省自己的师资。二要对我省siyb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评估,召开师资座谈会及教学方法研讨交流班,评选优秀教案,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2)搞好创业培训教学工作。一要指导全省培训工作开展。统一调配老师,使我省创业培训班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小老板”。二要种好省本级的“试验田”。选择师资条件好的培训基地,作为我省创业培训的省级试验田,全程监管。三要在高校开展创业培训试点工作。将创业培训的理念引入到大学校园,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和项目推介,引导其拓宽就业思路。

(3)抓好创业培训试点城市工作,完善“一条龙”跟踪服务。今年,要重点抓好创业培训试点城市工作,在我省挑选出工作创新性强的城市,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建设试点,做出特色,协商税务、工商等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信息咨询、开业指导、市场开发、项目库建设、跟踪服务方面等做出品牌。在此基础上,召开创业培训项目推广及成果展示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创业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4)做好创业培训宣传工作。一是编印宣传画册。2006年底,在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了“创业改变命运”巡回演讲,声势浩大,感人至深,为了更为形象地宣扬演讲的盛况,我们将编印《创业改变命运典型事迹巡回报告纪实》宣传画册,大力宣传我省的创业培训工作。二是编写《创业》一书。将我省优秀的创业成功事例编写成册,在全省推广发行,以此了解创业者的艰辛,开拓创业的理念。三是拟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巡回报告”活动。通过巡回报告,弘扬大中专毕业生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激励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再掀起一个新的创业培训热潮。

4、认真实施就业训练,探求职业院校就业前训练的创新。

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协调联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职业院校就业前训练工作,确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畴试点的城市。为使这项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省厅正在与省财政厅协商,力争将职业院校就业前训练工作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并从再就业资金中划出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个人不再缴纳就业前训练费用。各设区市也要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文件,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就业前训练工作纳入本市就业服务整体范畴。

二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学特点,制作就业前训练教学光盘。本着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我们今年将开发一套适合大中专毕业生使用的就业前训练教学光盘。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利用该套教学光盘,可更加简捷和直观的指导各相关院校开展具体工作,以便于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在劳服和社区就业服务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劳动保障部针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继国家提出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之后,提出的一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举措,也是国家和全省就业再就业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因此,希望各地要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创建工作作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性任务,把创建工作摆到劳动保障工作的突出位置。二要制定全省切实可行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估办法》。制定考核评估办法,是保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质量的有效办法,目前省厅已起草了本办法,对考核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使办法切实可行,征求意见稿已发到各市,希望各市抓紧把意见反馈给省局,以便综合各市意见后正式下发。三要加强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指导。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试点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要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注意主动沟通,对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到及时研究和及时解决,确保创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夯实基础管理工作,增强和提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是劳动保障工作网络最基层的单位,夯实各项基础性工作,对提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功能有着非常的意义。一是要继续抓好平台建设“六到位”工作。目前还有个别地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人员少、经费不多,办公条件落后等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开动脑筋,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把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情况扭转过来。二要把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很多方面是和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是相连接的,比如我们在社区内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90以上的人员实现就业,消灭“零就业家庭”现象,这些离不开我们平台的基础台帐,更离不开我们的网络信息共享。因此,一定要把各项工作看成一个整体,不能把一项工作看成是一个与其他事情毫无相干的孤立体,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干好工作。三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进一步完善“四级”信息网络建设。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市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设施还处于较落后状态,工作条件还很原始,信息网络还不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与当地财政部门沟通,争取他们的资金支持,改善办公条件,真正形成高效、便捷的“四级”信息网络。

3、继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平台贴近居民、贴近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的优势,通过宣传、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政策落实好。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做好劳服企业、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社区就业经济实体等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审核认定工作。一是要按照政策界限,严格《认定证明》的发放制度,做到该发放的及时发放,不该发的讲清道理。二是要坚持对下岗失业人员真实身份的公示程序,以防范骗取资金、税款现象的发生。三是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和经济实体落实好相关的各项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等。

另一方面,要会同同税务等部门做好定期开展对认定企业的年检工作。一是各市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本辖区内所发放《认定证明》的企业定期检查工作,并做好年检记录。二是各市就业服务机构要与当地税务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年检抽查工作,抽查面一般掌握在15左右。三是对检查出的问题,要严格按国家、省规定依法办事,对骗取国家资金和漏报税款现象要予以纠正。

4、继续抓好提高基层劳动保障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工作。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我们劳动保障部门最基层的工作前沿,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各项业务职能,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具体地体现出来,基层劳动保障人员政策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我们劳动保障系统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成效。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不同形式,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提高我们基层队伍的素质。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增强他们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重点从提高协理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对现行政策的理解以及运用的能力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劳动保障知识竞赛活动等,增强他们对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开展对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业务培训要与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5、积极帮助企业,做好qc小组活动成果申报工作。近年来,我省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积极组织本地劳服企业(小企业)申报全国优秀质量成果(qc)发布会,如: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市的部分企业开展的优秀qc小组成果都受到了劳动保障部的表彰。今年,劳动保障部关于召开第15届qc成果发布会的通知已经下发,希望各市要积极组织有关企业进行成果申报,争取取得新的成绩。

6、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优惠政策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内容。各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如利用专栏、文体娱乐活动、政策咨询、发放“明白卡”、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争取达到家喻户晓,广泛宣传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先进典型,促使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旧的择业观念争取尽快实现再就业。还要针对创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不断探索和总结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当地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就业服务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促进就业和保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是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责,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长期性、紧迫性和重要性,振作精神,坚定信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和工作到位,结合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对就业服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既要突出抓好当前的重点工作,又要着眼长效机制建设,把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作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二)顾全大局,形成合力。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协调配合。一是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凡是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的工作,要主动负责,积极谋划,提出总的工作安排和具体的措施,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属于劳动保障部门配合的工作,也要按照牵头部门的要求,大力协助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内部的协调配合。就业服务工作涉及培训、就业、失业、合同签订、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各市要对各方面工作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做到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三)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就业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已很明确,关键是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各市要从实际出发,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认真完成好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既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尽善尽美地抓出实效,又要稳妥谨慎地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无论是制定工作方案还是出台政策措施,都要做到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四)创新工作,再创佳绩。我省的就业服务工作经过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已有的政策措施和经验积累还不能满足解决就业服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需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工作部署,认真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调研,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要研究如何改进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就业服务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推进就业服务工作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同志们,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相信,只要我们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团结一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省就业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在全省就业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家口等市已在全市范围实现了网络互联,实现了就业信息共享和社会化。

4、劳动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全省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力推进劳动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工作,不断完善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项目,为各类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使这项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四)就业训练方面。

1、就业再就业培训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在培训对象上实现了突破。按照政策要求,不仅把下岗失业人员纳入了培训范围,而且将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也列为培训对象,使就业再就业培训向普惠制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二是在补助标准上实现了突破。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1号),结合我省实际,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提高了有关的补贴标准,由于补贴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为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三是在培训监管上实现了突破,严把“三关”。即:严把资质关、严把政策关、严把教学关。四是在就业再就业培训宣传上实现了突破。为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氛围,创新排演了反映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弘扬下岗失业人员艰苦创业的大型现代评剧《月嫂》,在2005年全省11个设区市巡回演出基础上,于2006年12月晋京演出,观众累计达25万人,得到了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现了“四项创新”。一是创新了培训项目。将阳光工程培训范围拓展到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二是创新了引导性培训“三个课堂”。为了突出引导性培训效果,开设了“空中课堂”、“音像课堂”、“流动课堂”。三是创新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十大品牌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汇集了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的热门专业,确定电子电器、微机操作、美容保健、家政服务等十大专业为阳光工程十大品牌专业。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00家培训质量好、硬件设施强、就业渠道相对稳定的培训机构作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培训基地,同时还认定了100家用工量大、用工制度健全、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龙头企业作为“百家品牌就业基地”,促进了企业用工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性互动。四是创新建立培训服务网站,实行培训超市自选服务,将培训专业及培训机构上网公布。我省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及各兄弟省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的一致认可。2006年9月19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来我省检查指导工作时,认为我省的阳光工程培训台账设立规范,专项资金下拨及时,拨付收支平衡,账面清楚,严格按照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运作。11月,全国阳光工程座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领导在听取我省的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河北阳光工程工作“准、实、新、稳”。“准”即:政策把握准。在贯彻落实阳光工程政策中,严格按照政策界定范围实施,把握较为准确;“实”即:工作扎实有力。工作中有实招、办实事、说实话;“新”即:注重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特色鲜明,很有新意,值得推广;“稳”即:措施积极沉稳。大胆实践,积极推进,确保工作没有偏离主方向。2008年3月20日至21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在北京举办了农民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班,对我省的工作再次予以了充分肯定。

3、创业培训取得了可喜成效。一是完善了政策体系,明确了补贴标准。我省创业培训的补贴标准为1000元/人,为实施好该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办了十余期师资培训班,共有260名创业培训教师获得了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创业培训资格认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三是拓展了培训范围。2006年在重点搞好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将创业培训拓展到农村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社会青年、监狱服刑即将刑满释放人员,使更多的人员通过创业培训掌握了做“小老板”的常识。四是组织了“创业改变命运”报告团。为展示创业培训的成果,2006年四季度,组织全省11名通过参加创业培训、成功成为小老板的典型代表,在全省11个设区市进行巡回报告,观众近万余人聆听了报告会,各大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省厅傅文才厅长、田芬副厅长参加了首场报告会,并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4、职业学校就业前训练和大学生见习计划取得了成效。为使职业院校的学生系统地掌握劳动法规,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我们积极与省教育厅协商,制定印发了相关政策,按照要求,对准备就业人员在职业学校开展就业前训练,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在全国开创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先例。

(五)劳服和社区就业服务方面。

1、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机构全面完成。全省已有295个街道、1854个乡镇和2290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基层保障工作机构,建站(所)率先分别达到了100、92.4和100。由于机构的建立,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有了依托,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全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2006年底,共有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已达11902人,其中专职人员达到了9690人,占人员总数的81,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受到了劳动保障部领导多次表扬。三是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素质进一步提高。2006年,我们按照劳动保障部统一要求,从抓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入手,开始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880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由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2、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劳动保障部工作部署,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劳社办[2006]67号),对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去年底,全省539个参加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的试点中,已有320个社区达到了创建充分社区的条件和标准,社区就业率达到了93以上。2006年底,省厅为了进一步做好创建试点工作,召开了全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会议期间,邯郸、石家庄、保定等11个单位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与做法,现场参观了邯郸市6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典型,对今后全省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次会议得到了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3、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2006年,我们在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同时,注意抓四级网络建设。一是从硬件建设上进行投入,积极帮助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工作,使各基层劳动保障事务站(所)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如保定市给全市147个社区(居委会)投资4600多万元,使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二是从软件上进行帮助和扶持。如邯郸市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了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截止目前,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秦皇岛、承德、邢台等市都已基本上实现了“四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网络”。

4、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一是各地在“家访式”普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对辖区内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保证了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领到《再就业优惠证》,为其享受政策优惠提供了依据。二是重点抓好对街道社区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4050”人员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等工作,积极协助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税费减免等政策。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就业和各类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创业起步阶段的资金困难问题。四是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开发公益岗位的积极性,使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公益岗位上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5、企业qc小组活动取得新成绩。2006年,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我省参加了劳动保障部举办的20全国小企业、劳服企业第14届优秀质量管理发布会,石家庄车辆厂劳服公司等5个单位和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杨盛恩同志受到了劳动保障部的表彰。

回顾一年来,我省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就业服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劳动保障厅对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和全省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我们还要一如既往,以百倍的信心,创新思维,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全面做好我省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力争在今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关于2008年全省就业服务工作安排。

2008年,全省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和我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建立机会平等的就业制度这一中心,以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强化培训,提升就业素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手段,进一步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是:全省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次(其中职业介绍机构安置5万人,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社区实体等各类经济组织安置5万人),开展免费职业指导40万人次,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25万人,创业培训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80万人,职业院校就业前训练6万人,劳服企业(生产自救基地)和各类服务型企业等经济组织增加500个,新办社区就业实体2500个。

实现上述工作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建立起高标准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目前,在11个省辖市中,多数市新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启用,我们还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抓好扩权县(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建、改建工作,指导其他区、县、街道(乡镇)劳动力市场提升档次和上水平,层层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形成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覆盖全省城乡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系统,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工作环境。

(二)在职业介绍方面,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今年省厅已下达了全省介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万人的目标任务,各市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各市职介机构要抓住新建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高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水平。要始终抓住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这个核心,下大力搞好对各类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服务。同时,要认真做好申请免费职业介绍补贴所需资料的搜集、整理、上报等项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做好职业介绍补贴申领工作,为开展免费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2、认真组织并开展好四个专项活动。今年,劳动保障部已将专项活动列为就业服务的重点工作,专项活动所需费用可以从就业经费中列支。我们要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安排,在全省组织开展好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此,各市一是要对全年专项服务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把专项活动融入全年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做到专项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就业服务活动;二是要按时上报工作计划和活动进展情况,特别是被部和省确定为重点的五个城市,要同时向部和省上报工作情况;三是要抓好组织落实,明确工作职责,搞好沟通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活动的效果;四是要与财政部门加强协调,根据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中享受免费就业援助项目和服务对象的数量,测算资金需求量,制定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争取工作经费和补贴资金及时到位。要逐步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有硬指标的检查评估办法,实行绩效与专项就业服务资金拨付挂钩机制,促进就业服务工作制度化。

3、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今年我们将制定全省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统一标准,各市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完善工作制度,配备必要设施,加强对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并逐步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联网,为开展网上职业介绍提供技术支持,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4、认真开展民办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8]5号),要求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这是加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规范其就业服务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中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于近期安排部署这项工作,希望各市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二要大力宣传开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说明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鼓励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踊跃参加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积极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诚信服务;三要与日常开展的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以及评选推荐信得过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推荐优秀职业中介机构,规范民办职业中介机构行为,鼓励民办中介机构开展诚信服务,打击非法中介,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净化就业环境,为求职者提供更好地就业服务。

5、加大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在2008年工作中,各市要积极抓住就业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制度、管理和工作创新,针对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召开专场洽谈会,提供跟踪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在就业训练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就业再就业培训重点,促进各类求职人员就业。

(1)出台就业再就业培训专件,做到培训有章可循。一是就业再就业培训要采取有力措施,在政策上予以规范,为开展培训工作奠定政策基础,建立起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二是充分利用政策,将就业再就业培训做成培训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规划,将培训资金用在实处,要确保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补得出去、补得规范、补得有成效。

(2)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质量。今年我们要通过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创新工作方式等措施,壮大职业技能培训队伍,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健全培训基地、职业学校、农技推广站等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二是建立培训责任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教学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到2008年底争取打造十大品牌,50家以上的特色培训基地,创出河北的培训品牌。三是鼓励规模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加强对企业新招工人的岗前技能培训,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四是开展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重视当地企业用人需求,还要注视周边省市的用工需求,研究开展新职业、高技能的培训,着力解决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3)加大培训监督力度,确保培训任务圆满完成。一是扩大日常检查覆盖面。全年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培训机构的培训及就业情况,重点抓好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二是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对培训基地师资资格、教学质量及用工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对培训机构技能培训的监管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着力实施阳光工程,寻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创新。

(1)严把培训的基础关。各级阳光办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做踏实做稳固,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工作落实中,一是严把基地认定关。真正将培训设施好、师资水平高的培训机构纳入进来;二是严把培训质量关。在抓好品牌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培训质量,强调培训效果,提高就业率和稳定性;三是严把监督管理关。严格执行“五项制度”和“八个要求”,特别是要上好阳光工程的“第一节课”,把好入口,杜绝冒名参训的现象;四是严把资金使用关。确保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保障专项资金规范使用。

(2)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政府重视,农民欢迎,其知名度越来越高,但覆盖范围还有空白,农民对阳光工程的政策认识还有偏颇,除要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外,还要注重阳光工程的宣传。一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政策,宣传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二要充分利用农民闲暇时间,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样性的宣传活动,让农民充分认识到阳光工程培训的优势。三要开展多姿多彩的宣传报道,将培训工作与宣传纪实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和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3)开拓创新思路。阳光工程在我省开展三年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作模式,各项制度也较为健全。为树立我省在全国阳光工程培训中的口碑和品牌,还要不断创新,谋求新突破。“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十大品牌”的技能培训、“三个课堂”的引导性培训、“第一节课”的资料记录,都曾得到国家阳光办和其他兄弟省市的赞扬。下一步我们要善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在培训模式、输出就业、后续服务、技能层次等方面做出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创造河北品牌。

(4)搞好经验交流活动。阳光工程每年都有新成绩,各地都有好经验,搞好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我省阳光工程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及时总结,以点带面,把我省阳光工程不断推向深入,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3、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寻求创业培训的创新。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积极开办创业培训师资班,在搞好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及提高班的前提下,举办iyb师资培训班,扩充我省自己的师资。二要对我省siyb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评估,召开师资座谈会及教学方法研讨交流班,评选优秀教案,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2)搞好创业培训教学工作。一要指导全省培训工作开展。统一调配老师,使我省创业培训班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小老板”。二要种好省本级的“试验田”。选择师资条件好的培训基地,作为我省创业培训的省级试验田,全程监管。三要在高校开展创业培训试点工作。将创业培训的理念引入到大学校园,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和项目推介,引导其拓宽就业思路。

(3)抓好创业培训试点城市工作,完善“一条龙”跟踪服务。今年,要重点抓好创业培训试点城市工作,在我省挑选出工作创新性强的城市,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建设试点,做出特色,协商税务、工商等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信息咨询、开业指导、市场开发、项目库建设、跟踪服务方面等做出品牌。在此基础上,召开创业培训项目推广及成果展示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创业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这充满生机、孕育希望的美好季节,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古老的赣江之滨、美丽的杨柳湖畔迎来了××市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千企万岗”帮促就业对接活动签约仪式暨夏季招聘洽谈会,这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保一弘扬”精神的有效载体,是我市实施以“为”化“危”、弯道超越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我市坚持民生为本、共促和谐的重要举措。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百忙之中莅临大会指导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我市劳动就业工作的各位领导和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切实做好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力破解就业难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就业服务活动,这是真正的惠民之策、为民之举,必将有力地促进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有力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力地促进保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四个一批”,即严格落实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一批;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加速发展紧抓项目,增加一批;拓宽劳务市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一批,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尤其是去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市按照“培训全免费、就业全覆盖、创业全帮扶”的思路,创造性地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有效破解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难题。全市已有11.85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转移就业,再就业率达99.16%,其中自主创业578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围绕“三个促进,六个对接”的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希望全市各级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大力营造支持就业、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浓厚氛围;希望广大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也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和省市劳动保障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各项事业的发展!

最后,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所有求职者心想事成、生活美满!

谢谢大家!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县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吸纳和转移劳动力能力较低,农民增收的空间较小,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为此,县委、县政府加大城乡劳动力资源统筹力度,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做强做大劳务输出,取得了一定成效。x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25人,实现再就业392人,分别占市上下达计划的110%、1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劳务输出7.55万人(次),劳务创收1.86亿元。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就业和再就业、劳务输出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打算作以汇报,并与大家共同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促进再就业工作。

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县以“三个围绕”为突破口,全力开辟就业岗位,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1.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推动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的实施,按照“产业带项目,项目促就业”的思路,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国翔麦芽厂、化工厂无钙焙烧红矾钠生产线、银河集团1500吨快餐食品生产线相继投产后,新增用工140多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近150人。借世纪嘉园住宅小区和中心广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吸呐劳动力1100多人,开发商贸等就业岗位285个。充分利用风景旅游区和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x年,全县共开办旅游景点9个,农家乐园26个,吸呐各类就业人员近2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8人。

2.围绕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区物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x年,开发环保、绿化、卫生、保安等公益性岗位110个,安置“4050”人员100多人。

3.围绕国家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了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x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万元,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个体门店40个,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个。

(二)加大服务力度,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三个“切实”,有效地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1.切实开展就业培训。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xx县素质教育培训工程五年规划》,并整合全县职业培训资源,成立了农科教培训中心,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训。x年,共培训4548人(次),再就业培训465人(次),职业技能鉴定450人。

2.切实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x年发放社保补贴6万元,岗位补贴5万元,培训补贴14万元,减免各类税费1000多户,40多万元。通过减免税费、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为再就业人员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x年,通过开展五项劳动专项检查,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全县补签劳动合同1150份,调处劳动争议15起,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33份、行政处罚告知书9份,行政处罚3户,有效地规范了就业和劳动关系。

(三)大力扶持,做强做大劳务输出产业。

我们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发动、能人带动、基地拉动的工作机制,做到四个“到位”,大搞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领导到位。由县上领导带队,外出考察,积极开发新的劳务基地,为劳务输出广开渠道。强化跟踪服务,实地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稳定务工人员思想,增进与劳务基地的联系与交流。

2.组织到位。在县劳务办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劳务总公司,各乡镇成立了劳务协会,为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提供了保证。

3.信息到位。通过参加劳动力供需洽谈会等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向外发布劳务信息,搜集用工信息,为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

4.服务到位。强化对务工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拓宽就业领域,扩大就业范围。积极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我县将劳务输出与农村公路建设、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定了全年劳务输出8.5万人(次),劳务创收2.2亿元,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培训率达到50%,有组织输转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一)强化宣传,突出信息发布。

在利用传统媒体开展宣传的同时,采取务工人员现身说法,以政务网和西部xx网站为主平台,积极建立县乡两级劳务信息网络,全面实现与全国劳务市场的信息对接,广泛搜集用工需求信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单等媒体,采取开展专栏、制作专题、散发传单、开展咨询等形式,及时向务工人员发布劳务信息,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二)强化组织,突出有组织输转。

在继续发挥好劳务协会作用的基础上,实施劳务输出“个、十、百、千、万”工程,即一户一劳搞输出,组长带出10个人,村长带出100人,乡长带出1000人,县长带出10000人。根据用工要求,按照务工人员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积极开展有组织输转,扩大劳务输转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同时,在有条件的劳务基地建立劳务工作办事处,开展信息收集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强化培训,突出技能提高。

工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为打造劳务品牌奠定基矗。

(四)强化措施,突出基地拓展。

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由县上领导带队外出考察,积极开拓东南沿海劳务基地,劳务输出逐步由西部体力型向东南沿海技能型转变。同时,以责任书的形式,要求每个县直部门至少开辟一个新的劳务基地,联系输出100个务工人员,以此来带动劳务基地建设。

通过上述工作,最终使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达到成批量、规模化、有组织、效果好、影响大、收入高的效果,使劳务输出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支“铁杆庄稼”。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稳就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就业工作。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稳就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当前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党中央将稳就业放在“六稳”的“第一稳”。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上,都对此提出专门要求,作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财富增长的来源,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六稳”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指示批示,为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做好稳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

六是开发公岗安置一批,为暂时无法外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开发一批环卫保洁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来托底安置,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清醒认识,充分肯定农民工创业索取的成绩。

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年均在外务工人员达xx万人,年创劳务收入xx亿元。近年来,xx市围绕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市有xx名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xx家、其中农村专业合作社xx家,覆盖全市xx个乡镇,创业带动就业xx人。

三、要有所作为,为疫情后促进就业形势好转再接再厉。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民工潮"和“返乡创业潮”交相辉映。农民工返乡创业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现代农业科技和“互联网”为引领,创业的技术、市场壁垒不断被突破,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等等。内外兼备,东风正好,我们农民工朋友必将成为大众创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提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战略认识,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努力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推动实现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一人、带动一方”的乘法转变。

业。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宽广舞台。有关部门要着力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平台,提供舞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入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更多有条件有技能的农民工进入创业孵化园、创业产业区,享受公共的孵化服务和政策优惠。要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力度,拓展与阿里巴巴产业带、农村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和企业的合作,带动返乡人员依托其平台和经营网络创业,畅通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同时,要扎实推进市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好服务。

创业毕竟蕴含着风险,尤其是农民工创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我们政府部门的帮扶、呵护和引导。对于创业之初和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要做好帮扶,将过去仅用于鼓励招商引资的特殊政策,也扩大到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来,并要着重加强专业创业培训、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对于创业中遇到困难的创业者,要加以呵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对创业的跟踪调查与规律研究,加强与创业者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求,重点要在技术指导、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小微创业者容易遇到困难的方面加强针对性的帮助,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者,要做好引导,重点做好战略规划、全局统筹,引导他们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更高水平发力。总之,我们要尊重创业者的自主权,不能搞行政命令,既要防止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要努力为广大农民工朋友返乡创业创造优良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真正能够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同志们,做好稳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进一步把握形势、坚定信心,共同想办法、出实招,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实,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暨促进创业现场推进会、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全省职业能力建设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左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期间全市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对做好今年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会上,还隆重表彰了全市职业培训鉴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单位;沂水县、沂南县、临沭县分别从落实政策促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推进全民创业等方面,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可以说,亮点突出、特点鲜明、经验可贵,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杜刚局长作了一个务实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期间的全市就业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根据上级会议要求和局党组研究的意见,就会议的贯彻落实,再强调几点。

一、要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就业工作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促进就业是人社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这次会议既传达学习了上级关于就业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也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统筹推动城乡就业的具体措施。左市长站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就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性非常强。会后,各县区局要迅速将这次会议主要精神,特别是左市长的重要讲话以及纳入省市县政府考核的指标和要求,向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好,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最大限度地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要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和有关科室单位学习好这次会议精神,尤其是全省三个会议精神和左市长的重要讲话,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对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落实到全市促进就业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学习,既要认清当前我市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又要看到有利的方面,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市就业工作再上新水平,再创新佳绩。

二、要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为政之要,重在落实"。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能不能落实,不仅是工作作风的体现,更是能力素质的体现。对今天会上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都要以雷厉风行的态度,抓好贯彻落实,做到执行有力,政令畅通,说了就干,定了就办,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讨价还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去年的就业考核工作,市领导不是很满意,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落实上级政策过程中打了折扣,对上级政策把握不准,基层情况不了解,基础工作不扎实。务锋市长在批示中非常含蓄地指出,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努力提高在全省的位次。对此,作为促进就业的职能部门,各级人社部门责无旁贷,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揽总的作用,督促调度好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狠抓落实,力争在今年的就业工作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在统筹解决好城镇困难群体、农民工等就业的同时,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明确市、县区政府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并作为市县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我们一定要结合左市长的要求,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摸清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底子,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渠道,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抓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建设。各县区要积极争取财政、金融部门的支持,落实配套资金,兑现贴息等政策措施,还没有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县区(兰山、河东、罗庄、沂南、莒南),要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向党委政府汇报好,无论如何一定要启动,切实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对促进创业、推动就业的扶持作用。

(二)关于职业培训工作。职业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对职业培训工作,国务院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xx〕36号),并于2月22日召开了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4月8日,省人社厅召开了全省职业能力建设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郭兆信副省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对技工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市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在全市技工院校普遍招生下滑的形势下,我市技工院校招生达到9610人。下一步,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积极推行"双证互通"制度,科学设置专业,推行校企合作等模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要继续在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实行派驻督导员制度,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技工院校健康发展。

(三)关于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到市劳动保障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我们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无论是部里还是省里,都对我们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厅最近要制定下发《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平台功能、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标准化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乡镇(街道)统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原则上每6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每个街道、乡镇不能少于5人;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统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协理员),对人口数在1000人以上的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每8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对人口数在1000人以下的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工作人员一般配备1到2人;内容上除原来的工作内容外,增加了人才服务的职能;服务场所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一类乡镇120㎡以上,二类乡镇80-120㎡。省厅计划5月份在我市召开现场推进会。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在推进统筹城乡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新农保试点和执法维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个别县区不重视基层平台建设,出现下滑的迹象,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现象。这与我们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县区一定要继续高度重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建设,将能够下放的职责权限,全部下放到劳动保障所,确保有人干事,有事可干,发挥作用。去年我们抓住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范围试点的有利时机,共支出扩大试点资金4386万元,其中,用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施设备购置支出达到2323.1万元,这对于推进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县区采购的网络设施设备一定要满足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市信息中心和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管理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统一规划布局,确保发挥作用,确实解决好信息网络不畅、统计数据不实等问题。今年省里还将对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进行检查审计,各县区要严格执行政策,专款专用,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和程序进行。

(五)关于廉洁自律问题。这个问题,我是逢会必讲,但仍有极个别同志把握不住自己,违法犯罪,身陷牢狱。虽然是个例,但影响的却是人社部门的整体形象。就业专项资金、技能培训资金等,都是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财政状况并不宽裕的市,更要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切实发挥好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培训等资金的监管,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监督监管,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要时刻警钟长鸣,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工作有点失误,组织可以帮助,领导同志们可以原谅,但在这方面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在政策法律面前只有行与不行,不能打折扣,不能搞变通,大家一定要算清政治账、算清感情帐、算清经济账、算清家庭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

三、要狠抓督导检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新增城镇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高技能人才增长率等多项工作指标,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从今年开始,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纳入对市县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姜大明省长、郭兆信副省长在省里召开的会议上多次强调指出,今年省政府要对各市民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排序,对于后两位的,市长要到省里作出说明。对涉及民生工作的各项考核指标,市政府也决定对县区政府进行考核,逐一排序,通报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排序靠后的县区,市长将约请县区长谈话。为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区检查督导力度,市局将对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以及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任务指标,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并将每月通报排序情况,直接报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这不是有意跟大家过不去,这是工作的需要,一旦完不成任务,到时大家都很难看,无法向党委政府交待。对于这些硬指标、硬任务,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具体抓,对照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建立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要抓住重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调研,跟踪督查,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抓出成效。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三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书记亲自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同志们要认真地进行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是通报20xx年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情况;二是对做好今年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20xx年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情况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克服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齐心协力、扎实奋进,在建立责任体系、制定配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增加资金投入、搞好就业服务等五个重点方面狠抓落实,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就业和再就业领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开展。去年,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市及各县区都成立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市政府还出台了《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并组织开展了3次督查。市人大、政协先后4次听取劳动保障部门的专题报告,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议案和提案重点督办。劳动、财政、地税、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街道社区工作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去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搭建了高标准、规范化的街道社区平台。全市8个街道、4个县城城关镇和106个乡镇全部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9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全市共向社会公开招考114名工作人员,聘用132名社区专管员,调整充实了社区劳保队伍。全市去年累计用于社区平台建设资金达900多万元,每个社区都增配了微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初步建立了集就业服务、职业介绍、社区岗位开发、扶持就业困难群体、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服务体系。

(三)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去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16个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措施,加大了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据统计,全市共有283人和590人分别享受了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减免,累计减免税费41。5万元;落实小额贷款82户,累计发放44。8万元;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1684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99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8。4%和116。9%;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957人,占全年任务的124%,再就业率达49。3%,超出省政府考核目标任务近10个百分点。

(四)积极援助了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发展社区服务业为主攻方向,采取购买岗位、就业援助、资金支持等办法,积极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去年全市累计安置“4050”人员3302人。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资金购买80个社区和东环公园管理岗位,用于安置“4050”人员。各县区也分别通过购置公益性岗位、开辟“再就业一条街”等办法,有效地帮助一大批“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很大。新增劳动力队伍不断壮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加快、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持续增多;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差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传统就业观念落后与新兴劳动力市场现实的矛盾、宏观管理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据统计20xx年全市共有可用劳动力34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90万,按人均耕种5亩地来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140万左右。再扣除70万外出打工,目前全市至少有70万农村劳动力闲置。城镇50万劳动力中,也至少有5万左右失业闲置。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一是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去年全市有283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了税收减免,占领证人数的1。83%,低于全省13。1%的平均水平。有590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行政性收费减免,占领证人员的3。8%,低于全省25。8%的平均水平。

二是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落实不理想。指定的承贷银行按1:1的质押发放贷款,远远高出省政府1:5的规定。发放的户数和户均水平都没有达到省政府要求。三是再就业资金使用不到位。去年省财政拨发下岗职工保生活和再就业资金2049万元,我市使用倬鸵底式?647万元。人均使用资金为2217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四是再就业服务工作基础薄弱。五是经营场地安排、主辅分离和再就业援助工作的落实不够到位。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原因。不客气地讲,个别县区、部门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作风不够顽强扎实,工作还常常停留在一些表面和低层次上。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数据资料也不统计,漏统漏报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年度工作总结和省政府对我市的考核。

二、今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安国之基、政府本职、社会责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这里我不赘述,希望同志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今年省政府对我市下达的9项考核指标,与去年相比大部分指标值都有所增加,任务十分艰巨。市政府已将把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逐项分解到各地各部门,进行定量控制、考核。围绕今年的就业和再就业主要目标任务,我谈几点意见。

(一)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机构和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自择业、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注重发展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积极从新建企业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专门用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充分利用企业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造增加就业岗位。二是要积极探索组织起来就业的新途径。组织起来就业是我省的一个创新,也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省政府近期将出台有关组织起来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大家要认真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把组织起来就业这项工作抓起来。三是要搞好“徽风报刊亭”的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3个市实施了这一项目。我市属于未开展此项活动的4个市之一,已经受到了省政府通报批评。会后,由劳动部门牵头,宣传、建委、工商等部门积极配合,迅速行动起来,4月10日前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向市政府汇报。

(二)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要充分发挥再就业联席会议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认真做好再就业政策的落实、督查工作,为再就业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今年要务必在落实小额贷款政策上有实质性突破,在落实主辅政策分离上有较大进展。各级各部门要对政策落实情况,认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尤其是小额贷款的发放,要切实抓到位,落实好,按季进行统计、通报,使政策效应得到尽快释放和充分发挥。今年全市要开展一次送政策活动。市劳动部门要切合实际,抓紧编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问答》和《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问答》,发到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和每一个企业负责人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再就业政策、工作动态、招聘信息等,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围绕失业抓就业,抓好就业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以适当扩大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为突破,为再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的越多,越有利于争取中央和省的资金支持。目前,全省已有1/3的市扩大了《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范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创造政策,适当扩大优惠证发放范围。发证范围要扩大到未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所有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劳动部门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优惠证扩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力争做到符合条件的.全发放。同时,还要严格把关,防止个别不符合条件的骗取优惠证,打着再就业的幌子偷、逃税费。

(四)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以再就业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尽量多争取上级的补贴资金,多培训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各级再就业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确定培训项目。不仅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还要认真做好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市政府提出“抓好创业培训,造就百名小老板,带动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标。

各有关部门要选好具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并认真落实创业小额贷款、创业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要继续推行和规范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要继续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壮大劳动输出基地,通过大力发展和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强化区域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的有序化程度。

(五)以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劳动、财政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再就业资金分配,和工作进度挂钩的具体办法,对省、市下拨资金用不到位的,后续资金不再予以补助。将社保补给、岗位补给、职业及培训补给等多项再就业资金的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各级劳动部门要切实用好每一分钱,多注重实效,少讲排场,多注重内容,少讲形式,精打细算,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对违规、违纪、浪费资金等问题严肃查处。目前有的社区服务站,工作面积仅几十平方,却安装价值十几万元的彩色显示屏,我认为就很不实用,完全没有必要。这笔钱完全可以投入到开发就业岗位等更需要再就业资金的地方。

(六)以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是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瞄准社区就业需要,努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出资购买或创造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要充分发挥就业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作用,促进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平台工作实效,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援助机制。这里,我强调一点,再就业援助工作要保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事前一定要公示,切忌暗箱操作,致使该援助的没有援助,该享受的没有享受,好事变成坏事。

(七)以贯彻落实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确保全年就业再就业各项任务的完成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市政府也已经出台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对就业再就业工作实行半年督查考核,年终汇总考评。

市政府今年将缩小考核表彰面,拉开奖惩差距,对考核得分前两位的重奖,后两位的通报批评。同时把就业和再就业考核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同志们,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带头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深厚感情去研究和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全面完成就业和再就业全项工作任务,为我市早日实现“xxx*”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四

领导和同志们:

我区共有耕地面积27万亩,总人口4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民人均耕地1.07亩,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如不及时地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农民收入就难以持续增加,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为此,我们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待,坚持一手抓就地消化,一手抓劳务输出,多形式、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路子,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全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7.4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的46;实现非农总收入3.6亿元,当年全区农民新增收入的70来自非农产业;其中向外地输出的劳务人员就达2.32万人,年创劳务总收入2.1亿元,人均9000元。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区),20又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二、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和大方向。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的的快速转移。一是加快招商引资,培植就业载体。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引进一个项目,安置一批人员。以来,我区共利用区外资金31.2亿元,新上项目412个,这些项目共吸纳2.8万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如吉林客商xx先生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xx铸钢厂,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00多人,人均月收入900多元;台资企业xx公司吸纳14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同时,我们还不断强化招商载体建设,举全区之力建设了xx工业园,目前园区内投产企业已达42家,安置农村劳动力6300多人。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展就业空间。进一步放宽政策,完善服务,激活民资民力,形成了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好局面;对骨干民营企业,不断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他们做大做强。近年来,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总户数、从业人员数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区非公有经济单位发展到7500户,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8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三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和聚集农村劳动力。农业龙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先后投资660万元扩建了金虹食品公司,引资4000万元新建了xx木业、xx木业和xx木业,这些企业已直接吸纳了11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今年初引资1.6亿元建设的xx公司今年8月份竣工投产,德国米杜甘地公司投资2200万美元的长毛兔饲养和兔毛深加工项目,近期也将开工建设。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农村劳动力3300人。龙头企业在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长毛兔、生猪的养殖和速生杨的种植。目前,全区长毛兔存养量达到258万只,生猪存栏量达到14万头,速生杨种植面积发展到2.8万亩。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抓住xx行政中心西迁xx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积极推进城区东扩南移。近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年新增1.5平方公里以上,直接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改造,1.5万名农民实现了向市民的转变。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建筑业,全区共有6500名农民在各类建设工地务工;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在城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已达5000人。在做大城区规模的同时,以兴建专业市场、发展工商业户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全区小城镇人口达7.2万人。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拓外地就业市场。劳务输出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一是抓好载体建设,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最初,我们发挥上海xx老乡的优势,与上海宝山港务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后来抓住其下属装卸公司改制的机遇,创立了“山东xx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安置劳务人员1000余人,年创劳务总收入1800多万元的企业。去年该公司在上海市21个劳务输出基地评比中获第一名,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表彰。我们结合上海法制环境优、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优势,以xx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为依托,与上海松江大学城、上福电子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关系,上海已成为我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市场。近年来,又借鉴上海的经验,先后在广东、浙江、江苏、苏州、青岛、深圳等省市建。

立了11处劳务输出基地,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工艺、服装、物业管理、汽车运输、货物装卸等多行业输出的格局。二是健全输出信息网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为有计划地输出和招收劳务人员,我们狠抓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对内,在区、镇两级设立了劳务输出服务大厅,今年又开工建设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区劳动力市场,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等形式,收集发布用工信息;聘请各村两委负责人为劳务输出信息员,负责本村居富余劳动力和有意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造册,在全区形成了区联镇、镇联村、村联户的三级劳务信息网络。对外,以各大劳务基地为依托,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到用工较多的'大中城市、关系企业收集用工信息,考察用工单位,及时进行发布,有针对性地组织输出劳务人员。如xx镇劳动服务中心主动到青岛、上海等地联系用工单位,积极组织全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去年全镇共输出劳动力5000人,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仅通过邮局汇回的现金就达4000多万元,收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百人,致富一村”的效果。三是规范管理与服务,精心打造“劳务品牌”。我们把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与服务,培育xx“劳务品牌”作为扩大劳务输出的关键,重点抓了“三个严把”:严把用工单位考察论证关,选择信用状况、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比较好的单位,签订招工合同;严把输出人员素质关,对输出人员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严格体检、政审,建立档案;严把跟踪管理关,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输出人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已逐步建立起了“考察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组织求职报名,严格考核录用,专人护送交接,搞好跟踪服务”的工作程序,做到了既对用工单位负责,又保证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全区经区劳动局组织输出到区外务工人员,没有发生一起损害劳务人员权益的事件,没有一名劳务人员违纪违法。仅去年一年就先后有8家用工单位主动到我区联系招收劳务人员,xx的劳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档次。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作为提升就业档次、打造薛城劳务品牌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选定xx技术学院、区职业中专、农广校等5所有实力的学校和各镇街成教中心作为培训基地,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在全区形成了由劳动部门牵头,以基地培训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二是进行“订单式”培训。建立了转移就业培训与输出劳务的衔接机制,通过劳动部门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全部进行岗前培训。如按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先后为区内的xx铸钢、xx艺品等10余家企业举办岗前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余人次;为上海、苏州等劳务基地举办了电工、计算机、钳工、集卡司机等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在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加强社会公德、法律常识、安全生产、城市居民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搞好“储备式”培训。对全区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能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退伍军人建立了档案,预测用工市场,提前予以培训,实行劳动预备制,为应急性外出务工做好准备。

四、加强组织协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开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劳动、农业、人事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内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到上海等劳务基地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考察劳务市场和用工企业,深入企业慰问务工人员,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区里在原区劳动局设立了“xx区劳务输出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一名副局长靠上抓,抽调12名业务骨干专职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在上海设立xx驻上海办事处,明确了两名副科级干部,与xx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承担对外联络、劳务输出、招商引资的职责。在20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在各镇街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明确目标责任。区委、区政府制订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及领导责任。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对镇街和区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各镇街也把各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利益挂钩,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抓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我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农民的择业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安于现状、固土守乡的思想比较严重,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较低,劳动力供应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突出;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一些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仍然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后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区(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再创新水平。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农民消除小富即安、畏难发愁、信心不足等思想障碍,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择业观念,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跳出农门、跨出省门、冲出国门,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致富、求发展。二是完善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解除体制上、政策上的障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模式,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发挥与韩国绿色株式会社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拓展韩国劳务市场,实现境外劳务输出的新突破。三是加强就业培训。适应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的形势,抓住培训这个牛鼻子,把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人品和素质关,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把“xx”劳务品牌叫得更响。四是大力发展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认真研究膨胀措施,积极进行扶持。特别是抓住枣庄新城建设的机遇,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到非农产业上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oo四年七月。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五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分析形势,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xx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xx年,全市上下按照“把握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强化了就业再就业服务,拓宽了安置就业渠道,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6%、120%和1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劳务输出规模稳步扩大,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减免各类税费90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3万元。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顺利实现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二)社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发放基本养老金757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334万元,确保了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和1.5万名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10.96万人次,到12月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覆盖27.5万人、27.2万人、29.1万人、15.4万人和24.3万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首次突破8亿元,达到83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7196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三)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展职业培训领域,扩大技能鉴定规模,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创业培训3185人、新技师培训845人、就业前培训5573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125%、106%、139%和147%。有10484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9919人。

(四)维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城镇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9.8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38%。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信访排查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了劳动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年共查处案件285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7家,责令用人单位归还非法收取押金28.9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360余万元,75家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工资支付保障金350万元,为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9.84万元;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为劳资双方挽回经济损失1026万元。

(五)基础建设有了新提升。“金保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类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险台帐和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等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20xx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进展,是在前几年特别是“十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成果,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硕果。在此,我向满腔热情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劳动年龄增长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期;人口趋于老龄化、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日渐复杂化。未来五年,全市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社会保险基金支大于收、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倍努力地做好工作。

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十六

同志们:

在“三秋”大忙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家园闯天下,广开门路谋发展,为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会议还将对建立全市被征地农民统计数据库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刚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分别就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和建立被征地农民基础数据库工作作了会议发言。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最后最请张市长作重要讲话。

近年来,各镇、各部门紧紧围绕“两率先、两步走”的发展目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缓解农村就业矛盾、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大胆创新,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新成绩。目前全市已建立2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学员6027人次。1—9月,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17344人,其中向市外输出劳务5778人,提前、超额完成了镇江市下达我市今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5万人的目标任务。在1—9月份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构成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17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6元,增长18.9%,占人均现金收入的47.7%,其中本地企业收入为125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元,增长12%;外出从业收入为80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9元,增长22.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仍有一些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虑和担心,存在满足现状和消极畏难情绪。对于农民群众来说,仍有不少人就业观念滞后,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有的固守家园,不想也不愿外出;有的不愿吃苦,稍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有的对预期收入期望值过高等等。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捷径。近几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一直比较困难,但农村劳务输出却成了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劳务增收已占到农民增收的近一半,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最快捷、最具潜力的一条途径。第二,农村劳务输出是农民提高素质的良机。由于受经济、自然、区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目前教育条件仍然比较落后,农民学习的`机会少、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一旦走出家门进入城市、进入发达地区,他们就可亲身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变化,了解市场经济的氛围,接触现代科技的知识,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因而可以大大开阔自己的眼界,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第三,农村劳务输出是农民创业致富的起点。致富农民,繁荣农村,根本还要依靠农民自己动手进行创业,培育农民老板。目前,农民创业普遍面临缺人才、缺资本、缺项目、缺技术、缺信息的状况,而农民一旦外出经商务工,不仅可学到许多知识,增强致富本领,而且可以积累创业的资金,丰富创业的经验,增强创业的信心,激发创业的热情。

目前,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9.9万人,占农村适龄劳动力的63.7%,其中向外劳务输出5.2万人,这一成绩不之不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要稳定住已转移的劳动力,巩固转移成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以后,由于诸多原因,干了几个月又返回了。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力气做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工作。

一是要引导外出就业农民脚踏实地工作,让他们安心本职岗位。目前,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对于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工作难找、岗位难寻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引导外出就业农民倍加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外出前认真分析自身特点,寻找有利于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就业后,只要职业正当、人身安全、工资及其他正当权益有保障,就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二是要切实维护外出就业农民合法权益,让他们享受平等就业待遇。维护外出就业农民合法权益,始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民外出就业的环境仍然比较差,侵犯他们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平稳转移。因此,必须大力改善农民外出就业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外出就业农民搞好市场信息、就业登记、合同签订、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一方面要帮助外出就业农民核实用工单位的真伪和信誉度,另一方面要帮助外出就业农民签订规范的用工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及工作地点、时间、工种、工资标准等,尽可能减少劳务纠纷的发生。要认真清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规范劳务中介、技能培训的收费行为。要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严厉打击非法中介,规范劳务市场秩序,依法管理和规范企业的招工、用工行为,督促落实外出农民职业病防护措施,改善他们劳动、生活条件。要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切实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农村外出就业人员法律援助体系。

三是要帮助外出就业农民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积极主动走出家门。我市已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相当部分还是季节性输出,农忙时节回家务农,农闲时期外出务工,农民外出既要认真务工,又要牵挂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因此,在认真做好转移前的教育引导、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搞好后续服务。有关部门要努力帮助外出就业农民解决在农村承包地流转、社会治安、户籍管理、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臧,为他们放心地走出家门创造条件。

三、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目前,我市还有4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今后几年还处于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这些都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还会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劳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四川、安徽、河南、苏北等地地区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加大、劳动力就业机会成本小、农民就业要价较低,他们在简单劳动领域就业竞争中有很大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质量和档次,培育新优势,掌握主动权,努力实现劳动力更大数量地向高收入领域转移。

1、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今年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中经过培训的人数仅占34.7%,大部分人还未接受任何转业技能培训。我们要大力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覆盖面。与此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档次,增强他们的竞争就业能力。

2、认真抓好重点群体的技能培训。在我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年纪轻、身体素质好,头脑灵活、思想开放、适应性强,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强烈,敢闯敢试,敢冒风险,培训和输出他们的难度比较小。因此,要把这部分人作为加强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对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回乡的农村劳动力,要制订政策,鼓励他们参加专门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争取使这部分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

3、抓好外出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在需要转移或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一些人由于年龄相对比较大、技能相对比较差,向外输出比较困难。对这部分劳动力,主要是依靠发展民营经济和推进小城镇建设,拓宽当地就业空间,进行就地转移。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回乡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信息的外出就业农民回乡创业,促进当地民营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凤还巢”,亲商、重商、安商、富商,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4、加大培训投入。农村劳动力培训面广量大,任务很重,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今年市财政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谁培训、谁输出、补助谁”的原则,对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单位给予补助。各镇也要根据实现情况,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实现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密切配合,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协调小组,具体研究、协调、解决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镇(区)也要建立相应班子,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督查指导,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切实抓好人员、组织、经费的落实,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人抓、有经费、有考核、有实效。工作中,要加强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切实转变作风。各镇、各部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各项工作的立足点真正转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上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对象是农民,前沿在基层,各镇、各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民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切实加强为农民外出就业服务的各项工作,为农民培训、就业、创业提供各类信息、中介服务和政策、法律咨询。要突出服务的长效性和针对性,完善工作机制,把政府行业与市场机制、政策支持和法律援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关心茅山老区的贫困劳动力输出,关心他们的培训、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早日致富。

同志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努力掀起新一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潮,为实现今年农民增收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