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1:47:47 页码:8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汇总15篇)
2023-11-10 21:47:47    小编: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写总结时要注意清晰明了的结构,分段合理,逻辑严密,避免重复和冗长。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不同类型的作文,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一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

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

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二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关趣俗】。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三

传说在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

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

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在中国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就有了现在的元旦节。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四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的夏朝和汉朝直至辛亥革命前都称为元旦,它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腊日”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做“春节”,因为“春节”一般在“立春”前后。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五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六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1、祝您新年快乐。

2、往后的日子是崭新的,谁也不要往后看了。

3、喜连连,乐翩翩,幸福陪在你身边。

4、祝你身体好,耐寒风稳如松。

5、暖暖祝福送身边,愿你今后的每一天幸福平安!

6、健康在,收入高,幸福生活乐逍遥。

7、愿新年的快乐一年四季常在。

8、新春之际献上我无限的祝福,愿你和幸运相伴。

9、往日情意再回首,暖暖祝福心中留。

10、元旦到了,愿你元旦快乐如意!

11、往后的日子是崭新的,谁也不许回头看了。

12、恭祝您事业蒸蒸日上,新年更有新气象!

13、秦时明月汉时关,元旦假期过得欢。

14、快乐伴着璀璨烟花,彻底绽放。

16、祝福你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财源滚滚!

17、朋友,元旦到了,愿你开怀,幸福永远!

18、团团圆圆幸福溢,和和美美家人丽。

19、祝你努力再努力,辉煌业绩更出奇。

20、我期待着新年过后,再上您的课。

21、元旦到来,愿好运相伴乐开怀!

22、愿联系常常,暖暖你的心田。

23、祝心想事成,心如所愿!

24、愿岁并谢,与友长兮。

25、幸福快乐,与君同在。

26、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27、珍藏旧日的回忆,展望新年的幸福。

28、祝元旦快乐,友谊长存。

29、愿君幸福,健康平安,事事顺利,万事大吉!

30、愿你:圆了一个梦想,担一筐快乐。

31、健康长寿,安逸生活,与日同辉。

32、生活如意,事业高升。

33、祝你开口一啖,啖下一粒仙丹,神清气爽,成了仙。

34、相隔千里,时常惦念,牵挂期盼在心间。

35、雪花是我的贺卡,快乐是我的礼物!

36、年丰人寿羊得草,花好月圆猴采桃。

37、事业握在手上,祝福连在线上。

38、祝元旦快乐,福寿无边!

39、生活,花好月圆。

40、心情快乐“元”满,一切烦恼全完“旦。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七

“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源于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八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1、天鸡守护你;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宠信你;朋友忠于你;我会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2、一份喜悦在心底,将快乐传送,一份甜蜜在心底,将幸福传递,元旦来临,愿您好运不断,健康平安,事事如意,潇洒快乐!

3、元旦节后要收心,请上好新年第一班:梳装整齐、精神抖擞是早班,振奋精神、投入工作是中班,劳逸结合、调节身心是晚班。心情不下岗,快乐来顶班!

4、捻一片深冬的雪,斟一杯春天的酒,加一滴快乐的水,添一勺幸运的花,摘一轮皎洁的月,洒一缕灿烂的光,酿一句真诚的话:元旦快乐!

5、放一挂喜鞭炮,摆一桌佳肴,共享节日快乐盛宴;捧一簇问候,送一份祝福,传递新年平安吉祥;忘记昨日忧伤,祈祷幸福美好,祝愿你新年开心,好运天天交!

6、元旦3天倒计时,我们一起来砸“蛋”:让烦恼完蛋,让忧愁滚蛋,让苦闷鸡蛋碰石头,让酸楚鸡飞蛋打,幸福与快乐还要一起来捣蛋,要有心理准备哦!

7、新年至,愿你浪漫如诗,温柔似雨,柔情如雾,宽容似海,温馨如月,热情似日。友情传信,爱情传情。保你幸福快乐,鼠年大吉。

8、愿天空飘下的片片白雪,教堂传出的阵阵钟声,夜晚洒下的点点星光,都化作片片温馨,带给你元旦的祝福:幸福,快乐,安康!

9、时间不经意写了结局,还没来得及说再见,时间不经意写了开始,还没猜到要和谁相见,时间不经意写了祝愿,祝你元旦一切平平安安。

10、元旦到了,我请求天神帮你置换以下事项:将你的伤心换成开心,将忧心换成舒心,将烦心换成顺心,这可是我真心求来的,你要耐心的收下哟,元旦快乐。

11、鸡走鸡来新年到,家家户户放鞭炮。鼠年吉祥又如意,人寿年丰多欢笑。一年更比一年好,鼠年到来幸福绕。烦恼不顺即刻消,如意吉祥将你罩。祝你鼠年万事顺,幸福美满入怀抱!

12、将快乐化作短信,发送给你,愿你新的一年快乐无边;将好运融入信息,传达给你,愿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幸福不断;元旦里我将所有的祝福复制,一并发于你,愿你明年万事如意!

13、元旦祝福来报道: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爱情、朋友情,份份真情;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家里人,人人平安。

14、元旦即到喜洋洋,祝福短信到身旁,一片鹅毛来献上,愿君接纳永收藏:一祝财源广,二祝体安康,三祝爱情美,四祝幸福长,五祝忧愁散,六祝代代昌!

15、元旦来了到,愿你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元”满,繁忙疲劳全完“旦”;心情快乐“元”满,一切烦恼全完“旦”;生活幸福“元”满,所有霉运全完“旦”。祝心想事成,心如所愿!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九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没有人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颤抖怪叫。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的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

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另外民间传说的大年三十要守岁,也有称其俗名熬年。为什么要熬年呢?原来民间流传凶猛的怪兽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就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夜晚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即所谓拜个晚年。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十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十一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延伸阅读】。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十二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十三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没有人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颤抖怪叫。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的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另外民间传说的大年三十要守岁,也有称其俗名熬年。为什么要熬年呢?原来民间流传凶猛的怪兽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就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夜晚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即所谓拜个晚年。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十四

一个鸡蛋跑到了山东,结果它变成了鲁(卤)蛋;。

一个鸡蛋无家可归,结果它变成了野鸡蛋;。

一个鸡蛋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结果它变成了导弹;。

一个鸡蛋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结果它变成了;。

一个鸡蛋跑到青藏高原,结果它变成了氢弹;。

一个鸡蛋生病了,结果它变成了坏蛋;。

一个鸡蛋嫁人了,结果它变成了混蛋;。

一个鸡蛋跑到河里游泳,结果它变成了核弹;。

一个鸡蛋跑到花丛中去了,结果它变成了花旦;。

一个鸡蛋骑着一匹马,拿着一把刀,原来它是刀马旦;。

一个鸡蛋滚来滚去,越滚越圆,结果就变成了圆蛋--大家元旦快乐哦!

2012元旦节征文:元旦的故事篇十五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21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除夕夜,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new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2022年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过去,我在班上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羡慕那些班干部们。他们学习好,拥有许多朋友。我渴望像他们一样。于是,我便开始向那扇带着锁的大门前进。我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汗水。上课,我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时,当小伙伴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时,我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课后,我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尽量做到准确。我还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付出的汗水得到了收获。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在新学期的一次选举当中,我被同学们荣幸的选为班长,从那以后,为了不辜负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期望,我便更加努力地学习。现在,我已经是学校的中队长了,这一切都少不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鼓励。在这新春之际,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22年。

在2022年的前一天下午,我们班成功的举行了一场联欢会。

中午,李晗雪等同学把我们班“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在黑板上写下了:庆元旦联欢会,着几个大字,还画上了一些气球、花……等多种装饰还在教师的门上、窗上粘上了气球。在电风扇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带。如果你猛地走进教室,你一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午,同学们来了,并坐倒了自己的位置上,观看表演。过了一会,联欢会开始了。先是主持人发言,发言完毕后,联欢会正式开始了。有弹吉他的,有拉大提琴和拉小提琴的,有说相声的,以打快板的,有唱歌的,真是应有尽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弹琵琶着项节目。“下面,由彭月欣为大家演奏琵琶。”彭月欣迈着步子走到了教室中间,并坐了下来静静的弹,当她弹到令一首曲子时,哪声音好像百鸟争鸣,哪曲子真是清脆动听。她弹的时候仿佛融入到了里面。她的曲子弹的既流畅又优美,我的身心都陶醉其中了。不一会,彭月欣的演奏完毕了。啊!听这一首歌,我的脑海中的烦事、愁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听着一首曲子,我仿佛获得了无数精神上的粮食,真是百听不厌。我们班梅表演完一个节目,台下的小观众,都回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我们为了庆祝新年的来到,还唱了一首歌——《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这今天这欢聚的时刻……”随着这一首歌的唱响,我们终于迎来了2022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