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3:04:37 页码:9
最新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大全10篇)
2023-11-10 23:04:37    小编:

分析是一种通过剖析事物的要素、成因、作用等来归纳和解释事物的文字分析。写总结前要充分收集资料、调研和整理思路。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一

公元2012年三月二十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九日,遽闻程老光宪先生仙逝,不胜戚然。天生之人,短而有其者,谁无死而不悲乎,何老先生已届九十高龄。然追其程老一生,令人唏嘘慨叹不已。吾侪之辈于灵前献心香一瓣,衔哀致告于程老之灵曰:

老先生年高德劭,令侪辈望其项背。先生乃登源乡贤,邑内名士。集道德文章于一体,融诗书文印于一身。后学立雪程门,如沐春风。新辈登室请教,耳提面命。高龄仍广结忘年之交,杖履依培植诗书新苗。声蜚登源里外,名扬徽岭南北。老而弥笃,晚节更香。实为我辈之楷模,堪可后学之宗师。

先生一生,幼擅才华,青年得志。吹拉弹唱皆可,诗词歌赋尤精,名重一时。乃中年不幸,身陷逆境,挟高才而困于一时。几度劫难,两入囹圄。含冤吞声二十八年,饮恨低眉一万余天。往事不堪回首,旧情难以忘怀。有幸三中全会以后,春风送暖,平反昭雪,苦尽甘来。承欢有子,绕膝有孙。月有俸禄养老,日有老妻相伴。生活日新,心境愈好。著作相继出版,诗文海内蜚声。那情那景,有如苍龙行雨,更似老树着花,何其快哉!

回首前尘悲若梦,伤心何处望魂归。追昔抚今,祭思如潮。惟望程老之灵,早升天国,位列仙班。

伏惟尚飨。

致祭者绩溪县紫园书画院诸同仁。

2012年3月26日。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二

沉痛悼念母亲去世祭xxx浓云,垂泪化雨齐举孝;一江春水,长歌当哭同致哀。

青山无语九天寒、慈母仙逝鹤鸣低;音容犹在、母仪千古;儿孙满堂,却无力回天。母亲啊,今日,我们长跪在您的灵前,追思您的恩德,追思您生命的坚强。

二0一五年农历正月初九上午9:35分,您停止了在人世间艰难的跋涉,您长久的合上了您那慈爱的双眼,舍下了您所有的亲人而静静地走了。走的是那样的安祥、那样的平静而又是那样的匆忙。其实我们都明白,您不想走,因为您对我们有太多的牵挂,还有许多的期望和期盼;您想着您的儿孙们日子越过越好,幸福长久,可是无情的病魔却夺走了您的一切!

母亲欧阳庚英,生于一九三0年农历六月十五,殁于二0一二年农历九月十五,享年61岁。

61年的春夏秋冬,61年的日月乾坤;61年经历了几多风雨!一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念和无限的追思。

曾记得,母亲嫁给了王家做媳妇。母亲一生勤劳、一生坚强;您用母爱的宽容和坚韧以及全部的爱,支撑起了王家这个家。

母亲从小吃苦耐劳,进取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加入.....组织,曾先后担任村、乡、公社妇女主任和县委委员,先后被群众推选为县、地区和省级劳动模范,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和尊重。

曾记得爷爷因病瘫痪在床多年,母亲用一颗善良孝顺的心,精心侍候护理到爷爷去逝;在家您一人抚养我们三姐弟长大成人,对我们呵护备至;对爷爷、奶奶和爸爸敬重有加。

母亲啊,您是天下最善良、最伟大的母亲——您的坚强和执着的精神、勤劳和朴素的风格、贤惠和善良的品德,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母亲啊,您一生勤劳范式乡里,终生节俭泽留村邻;

母亲啊,您魂归九天悲日月,流芳百代忆春风。

我们啊,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母训杳无声。

母亲啊,您一生恩德泽被后世,我们永远怀念您!

据说,人死后灵魂回归天国。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如果世上真有仙鹤,能上通天堂下到阴曹,请给母亲捎个信,带去我们无限的哀思。今日我们为母亲献上这篇祭文,追忆母亲辛苦、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我们悲痛地呼唤:母亲,您安息吧!

孝子:

孝儿媳:

顿首叩拜!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三

我的母亲不幸身患癌症,因病情过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下午5点40分与世长辞,享年71岁。

母亲生前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年少时就尝尽生活的甘苦,但她自强自立。成家后,又和父亲一起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她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毫无怨言,把我们养大成人。当我身为人母的时候,才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把我们抚养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一生聪敏好学。不但年少时是学校的高材生,直至中年也依然勤奋好学。四十五岁时母亲改行学作会计,她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就得到业内专家们的认同,甚至那些工作多年的老会计都经常向她请教。

母亲用她的真诚、热情,感动着周围的亲朋好友,以及工作中的领导、同事,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爱戴。

母亲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退休以后,体弱多病的她坚持与父亲旅游、爬山,把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快乐充实。母亲患病以后依旧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将沉闷的病房变成快乐的空间。治疗间歇,她常常用手机或ipad玩儿游戏。在病房区,常常传来她欢乐爽朗的笑声。她这种不畏病魔,勇敢坚强的态度,时时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护士们都称她为:“时髦老太太”。母亲把快乐做加法,将痛苦做减法。把最大的快乐带给我们,将全部痛苦都隐藏在心中。正是她这种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让我们领悟了生活的内涵以及生命的真谛。感谢母亲,您使我们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寿命最长久的人,而是最能感悟生活的人。

母亲身患重病的消息使我们内心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虽然我们向她隐瞒病情,但是她内心十分清楚病情的严重性。她下定决心,绝不向病魔屈服。她忍着病痛坚持每天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母亲不仅能够非常坦然地面对病情,而且还能反过来安慰我们不要伤心。母亲在日记中她写到“我会尽力用我的笑容换取大家的开心”她常常说:我的时间不多了,生命的长度不够,就要让幸福的宽度加宽。即使在重病的时刻,她仍然处处为他人着想。当同事和朋友前去探望时,她总是显得特别高兴。强打精神与人交谈,让人根本看不出她是身患重病的人。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依然用微弱的声音的向身边的医护人员道谢。

至爱弥天,大悲漫地。天地有情,化雪成泪;天地有恩,故示祥瑞。踏着洁白的雪路,母亲啊您走好!安息吧,母亲。来生我们依然陪伴在您身旁。愿母亲大人含笑九天!

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并向她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不辞辛劳的来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2007年10月,我们敬爱的母亲不幸身患癌症.坚强的性格陶就母亲与病魔做顽强的抗争,但病情日益严重,经医治无效,与2009年3月12日零点三十分于世长辞,终年72岁.

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慧、坚强的人。她从小失去父爱,17岁嫁给父亲,白手起家。为了父亲的前途,独自在家辛勤劳动,供父亲上学,比同等人多吃了多少苦可想而知。父亲工作后,每月二十几元工资,在外地上班的状况下,抚育我们兄妹六人。经常白天农业社干活,晚上熬夜做家务。因收入少,儿女多,经常无米下锅,吃糠咽菜,儿女吃稠的,他喝汤吃野菜,一家人的衣服缝了一次又一次。就在如此的家境下,让所有儿女没有辍学,供出三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一个大学生,靠自己的聪慧勤劳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我们的衣服平平展展,这在贫困山村已经是奇迹了。

我们敬爱的母亲心胸开阔,乐于助人。一生从未与人红过脸,吵过架,与亲戚邻里和睦相处,深的亲戚邻里的好评。母亲从小教育我们艰苦朴素,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坚强上进。当我们走上社会成家立业后,才感到母亲的教诲使我们受益匪浅。

母亲是孝敬老人的楷模,我们王家在村里是一个大家庭,她对每一位长辈、老人都尽到孝心。对待爷爷奶奶更是无微不至。尤其奶奶病重时,三天没合眼照料,奶奶去世后,独立伺候爷爷二年半,喂吃喂喝,端屎倒尿。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在孝敬老人方面不及她一半,我们非常悲痛,在她生前没能再多尽一份孝,现在后悔晚矣。

我们敬爱的母亲从来都是考虑别人的多,考虑自己的少,为一家的生计、和睦操碎了心,在我们相继成家,为了我们每一家操心。直到我们长大成人,身为人父母后,才深切感受到,他把我们姐妹抚养成人,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母亲辛劳一生,累下一身病痛,并做过两次手术,得过多少病无法统计。在身患癌症后,与病魔做了顽强的斗争。为了减少我们担心,仍内心装作若无其事,自己一人强忍病痛,每次给在外工作的我打电话,都是“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她,只是小小的病痛…”。

年高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母亲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的优良品德、音容笑貌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母亲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我们永远思念她、怀念她!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代表全家再次感谢大家为我们敬爱的母亲诚挚的送行。

安息吧!亲爱的母亲,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会照顾好自己,会好好孝敬父亲安度晚年!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四

余,冀南俗人也,卒于玛雅历末。生而不显,死而不名,自问默默于世,无厚德于国,无寸功于家。徒使忆者难文,是以自祭。

余自幼贪玩而隐,显静匿动。及至总角,读书不求甚解,浮华于学;顽劣隐然成性。父母管顾无暇,因学业尚可,劣行不见于师,是以虽呼朋唤友父母不闻,笑傲江湖而师不知。

束发之岁,离家学于磁,不专于读,醉入金庸之侠武;朋聚,对酒当歌,友来,当歌对酒。呼啸书院之内,穿行县府之中,不羁堂内,放浪滏河。三年期,无成。及友四散,江湖飘零,怅然不知所以,懵懵不知所得。

弱冠,入秦。习法令,期助善惩恶。归磁,七载之睹,意兴索然,辞而行于江湖,然今未知所终也。

揽吾之生平,读书学剑两无成。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无决胜千里之谋,乏运筹帷幄之计,梦踞庙堂之高,醉眠江湖之远;浑噩不知自省,茫然不知自制。

天地有变,定势难期。吾生于九月,喜菊爱梅,恋其香而崇其骨;好酒慕侠,尚其义而重其情。若祭,倘植梅数株,摆酒几坛,不负轮回之后,倚梅而酒,剑仗天涯,则余之幸甚。

此文祭天祭地祭自己。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五

一场秋雨一场凉,雨后风至寒意浓,随着中秋临近,我的心也愈加悲伤,母亲离开我们三周年xxx倒计时的钟声已敲响。

三年岁月流逝,带不走我对您的思念,您的音容笑貌时刻宁记在我脑海里,往事的回忆依然历历在目。

母亲虽说没上过学,但孔孟之道无一不知,母亲的教诲时刻响在孩儿的耳畔,当年围在您膝下倾听,岳飞精忠报国、王苦儿、让八步知恩图报等历史典故,正直、守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

曾记得,夜幕降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笑语喧天,父亲是一个不爱表述的人,由您主讲给我们说家史,您和父亲结婚时,地无一垄,房无一间,是好心的.邻居帮忙盖起了三间茅屋草舍;雨季来临狂风暴雨,代替房瓦的房草被风刮走了,外面下雨屋里湿,盆碗拿来接漏雨,屋内积水往外泼,无粮下锅把肚饿,饥寒交迫盼天晴,借来粮食为孩儿把饥冲,苦不堪言。

母亲身体不好,体弱多病,依然起五更睡半夜,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每天都是4、5点钟起来,打扫院子、整理家务、喂鸡、喂猪,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当时生活条件很差,生产队期间,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八两粮食,下地干活又很累,只能节衣缩食,母亲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干活,把自己的饭省下来,给父亲和孩子们吃,自己只吃些野菜、米汤充饥。我们姐弟七人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起来的,白天没有时间,母亲都是晚上在油灯下缝了又补,补了又缝,大的穿着不合身了,就改一改给小的穿,颜色浅了就用染料染一染,跟新的一样,我们穿出来整洁干净。

您离去两三月间,每次下班回到家里,仿佛看见您老人家仍然端坐在炕上,微笑着迎我回家,母亲还在,一股热流流入胸膛,感到亲情的温暖,模糊中母亲渐渐的离去,幻觉醒来,心如刀绞,讪然泪下,时至今日,想起您泪水依然夺眶而出。

正当孩儿事业有成,日子越来越好想报答养育之恩时,您却驾车瑶池,离我而去,子预尽孝道无门,我怎能不痛心疾首,肝胆想碎,母亲啊母亲儿想您,呜呼哀哉!

母亲不知不觉的、悄悄的离开了儿孙们,没有遗憾、没有失望,走的是那样的从容。四世同堂的家族,继承了您的遗志,个个勤俭持家,孝敬相传。您不在了,您的精神、您的美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犹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母亲安息吧!

寄哀思:儿明。

2013年10月22日。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六

一、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男自称孝男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男自称不孝男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自称孝婿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自称孝婿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2、奠嚼(酒)3、献馔(zhuan)(肉)4、献羹(geng)(饭)5、献帛(钱)。

文毕:1、叩首2、叩首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二、祭文头尾写法:

(文头)时维,xxx,公元***年,**岁,农历*年*月*日之夜,奠之良辰也,致祭孝男(或孝女)立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醴时馐清酌,一切不典之仪,致修祭于新逝世故显考*公讳**老大人西游,享年*十*寿之灵前而泣以文曰:呜呼!

(文尾)哀哉,尚飨。

祭父祭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谨以清酌时馐,致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吊之以文曰: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余不孝,祸延严君。号天泣血,泪洒沾土。深知吾父,毕世艰辛。勤耕苦种,日夜奔忙。创家立业,俭朴忠信。处世有道,克已恭人。至生吾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育,严格认真。如斯人德,宜寿百旬。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恩。胡天弃我,一别吾分。魂游冥府,百喊不闻。瞻望不及,音容莫亲。哭断肝肠,情何以伸。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俭,化痛为勤。继承遗志,成家立身。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愚子某某某等泣奠。

祭母祭文。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虔具素酒醴之奠,致祭于先慈之灵前,吊之以文曰:生死永诀,最足伤神。不幸吾母,一别辞尘。忆思吾母,克勤克俭。奉侍翁姑,恭敬孝顺,妯娌共处,相爱相亲。迨生永辈,苦育成人。筹谋婿娶,万苦干辛。职尽内助,居贱食贫。劳劳碌碌,以度长春。具斯淑德,宜寿百旬。菽水承欢,略报深恩。胡天不祜,过早亡身。哀哀儿女,百喊不闻。薄酒祭奠,聊表微忱。愿母九泉有觉,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愚子某某某等泣奠。

祭岳父祭文。

岳父某某老大人生于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幸于某某年某月某日瞑目长逝,享年某某岁,愚婿谨以酒果肴馔泣奠于岳父大人灵前:呜呼!噩耗传来,泰山倾颓,愚婿闻之,神魂骇散。愚婿远道归来,未能为岳父侍奉汤药,未尽孝道,止不住泪流万千!回想岳父,一身正气,一生清白,关心群众,乐善好施,高风亮节。岳父对婿胜过亲生,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岳父之恩,没齿不忘。岳父年逾七旬,理应颐养,安度晚年,然仍为吾辈筹划操心,以苦为甜,以劳为乐,勤劳美德,远近闻知,老幼钦仰。岳父的一生勤劳,一生艰辛。岳父之德,足启后人。愚婿决心继承遗志,化悲为力,克勤克俭,公正为人,爱家爱亲,立业兴家,告慰岳父在天之灵。

愚婿某某某泣奠。

祭岳母祭文。

尊岳母某某老大人生于某某年某月某日,因病不幸于某某年某月某日与世长辞,享年某某岁。愚婿悲思万千,特致以追悼短章,泣奠于岳母大人灵前:思我岳母,幼遭失恃,童年孤苦,早适寒门,中拆雁伴,说不完历程艰辛。旧社会苛捐杂税,岳母孤寡一肩,挑起抚育婚嫁儿女重担,可谓呕尽了心血,劳碎了筋骨!如今家财万贯,子孙三辈,生活幸福,寸草春晖,谁不赞岳母的大恩大德,谁不羡岳母造就的兴旺门庭!岳母年逾七旬,理应安度晚年,享受清福,然仍迟睡早起,为儿孙操心,岳母的勤劳美德,人人钦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岳母的一生,是勤劳艰辛的一生,是我们的榜样。今天,岳母与世长辞,愚婿悲痛之中,永记岳母大人的遗训,勤劳致富,公平待人,遵法守纪,做一个忠诚老实的人!

愚婿某某某泣奠。

祭夫祭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闻夫不幸去世某日,远具庶羞之奠,谨向先夫某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夫,恩爱同宿。白发齐眉,犹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同林好鸟,汝归冥府。悲痛欲绝,昏迷于路。心绪茫茫,只有号哭。欲见无缘,凄凉寂寞。吊以斯文,远方祝托。临天祭拜,心何彷徨。先夫地下有灵,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愚妻某某某泣奠。

祭妻祭文。

公元某年,岁次丙寅(干支)某月某日,不德夫某某特以时馐果品,致祭于亡妻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妻,一生艰辛。日夜忙碌,苦度长春。服侍翁姑,谦让恭温。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养儿育女,诲训成人。操持家务,百事殷勤。宜家宜室,德淑品顺。如斯贤良,应寿百旬。胡为门衰运厄,挽留无津。一病归天,魂散魄分。速去冥府,弃世辞尘。生死诀别,百喊不闻。同林寂寞,泪湿衣巾。阴阳间隔,怎把言陈。灵前吊祭,义尽情分。奠酒一怀,微表爱恩。九泉有知,来尝来品。哀哉!尚飨!

愚夫某某某泣奠。

祭祖父祭文。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齐期孙某某某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先某某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年龄)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已恭人。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百旬。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愚孙某某某等泣奠。

祭祖母祭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孙某某等虔具清酌时馐,致祭于先祖母某某老孺人之灵而哀曰:天苍苍,地茫茫,我哭祖母别家堂,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断肝肠。我伶丁孤苦,幼失爹娘。饥寒交迫,艰难成长。祖母苦心,含泪抚养。相依为命,甘苦共尝。形影相吊,寒暑相望。望我成人,山高水长。孙无祖母,骨早抛霜。祖母无孙,自绝路旁。今我长大,配偶成双。云开日出,初见阳光。童子扑怀,天伦刚享。敬奉余年,晨昏周祥。唯愿祖母,长寿无疆。无奈黄天不祜,一病卧床。气息奄奄,速归帝乡。劳苦一生,晚福未享。我深恩未报,徒有悲伤。号泣祭奠,以表衷肠!愿祖母地下有灵,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愚孙某某某等泣奠。

祭父亲*母亲通套文。

苦境,三天难尽半毫分。如今生活日渐好,孩儿心想尽孝顺,望父从此寿长永,无病越活越年青。父呀父,为儿为女得下病,吃苦积劳在内心,为求良方到处问,想方设法把药寻,可恨求神神不应,妙药奇方亦不灵,心想父病会减轻,谁料一日更比一日沉,忽然眼闭喊不应,丢下儿女上天庭。父呀父,儿女是你亲身引,丢下儿女怎忍心,人说善人长寿永,我父为何不高龄?哭断肝肠咽喉哽,铁石人闻亦伤情,从此要见父亲面,除非南柯梦三更。而今灵前把父敬,素茶淡饭献亲人,望父堂前来笑领,早登极乐转天庭。

哀哉尚飨不孝子*****百叩。

复山文(父母通套文)。

吾父一去不转身,不由为儿泪长倾,喊父千声父不应,叫儿怎么不痛心?一家大小珠泪滚,三亲六眷亦悲声,昨日将父送山岭,荒郊又添一新坟,孩儿长跪把父问,不知安身不安身?今日复山献供品,我父不嫌早来临,父亲云端来坐定,受儿八拜听儿云,今年天旱遭不幸,五谷欠丰少收成,不料我父身染病,四方寻医药不灵。快将后事办齐整,以防万一忙不赢,不顾金钱治父病,只望我父得安宁,谁知寿限不应允,我父一命离凡尘,后事办得不尽兴,略表孩儿一片心。复山本是明日定,三天道场散于今,匍匐坟前把话论,我父临空听根生,此地砂水两呼应,来龙去脉分得清。左有青龙右白虎,青龙山要高几分,虽然不是最上等,也是真穴现得明,远望笔架山有顶,三山相连两面沉,外堂斜插五峰岭,砂水来朝是情真,暗河东出而四进,定金山下一库银,马鞍踏脚隔得近,前面一山插旗星,印把山是方顶顶,凹田就像磨盘形,山头包抄无空隙,内堂像船渡万人,坐山名叫盘龙岭,粗中转细现金星。我父在此无伤损,保佑儿孙代代兴,一代更比一代很,文武双全扬美名,年头岁节把父敬,拜扫坟莹显宗亲,本想与父长谈论,儿要回家待客宾,话长纸短情难尽,吾父耐烦莫多心,待儿他日抽出空,又来与父叙寒温。

哀哉尚飨。

祭舅娘、姑妈、叔娘通套文。

接得丧讯如雷响,肝肠寸断泪两行,连哭带跑恨时短,心急如焚路又长,进门忙把舅娘望,只见停柩在华堂,喊声舅娘无人应,端立灵位纸一张,回想舅娘生前样,宽宏大量性善良。小时外侄来府上,舅娘接待喜洋洋,照顾入微恩情广,忙丢活路进厨房,把我当成亲生样,每此款待不寻常,从小把我来教养,常将古人作比方,二十四孝是榜样,为人忠孝莫学诳,岳飞忠臣名天下,秦桧死后骂名扬。王我知识渐增长,将来名誉盖一方,外侄受恩沾信仰,终身难忘我舅娘。只望舅娘多保养,精神保满体健康,阴比阳同把理讲,好人寿岁该延长,谁知凶灾来下降,忽然染病在身旁,医治无效归泉壤,丢下儿女哭满堂,外侄闻信悲声放,一路来得太匆忙,礼品解慢不像样,平时常食祭舅娘,匍匐灵前泪长淌,舅娘不弃来品尝,还望把我来原谅,外侄无备未争光,从此想见舅娘面,除非南柯梦一场,回忆舅娘恩情广,读段祭文表衷肠。

哀哉尚飨。

祭岳父文(一)。

心间,深恩未曾报半点,自觉心中亦歉然,心想百年长受教,暗地祝福寿岁延,若是愚婿有好转,定接岳父耍几年。不料突然风云变,岳父病危不得安,愚婿来把岳父看,四肢无力变容颜,求医无法来挽转,求神不灵枉花钱。天书下召无情面,无常一到男转还。愚婿肝肠都哭断,一家大小泪涌泉,从此阴阳两隔断,要得见面难上难,昨日都还能谈话,今天停柩在堂前。跪在灵前来祭奠,无奈半子太贫寒,略备时食与糕点,还望岳父要海涵,莫要嫌弃来尝点,我愿岳父转仙山,保佑儿孙齐发展,文武皆能个个贤。

哀哉尚飨。

祭岳父文(二)。

至戚贤良数泰山,平素府中少问安,岳父恩情未曾报,自觉心中亦歉然。令媛过门真贤淑,确实不愧女中贤,岳父精心来教管,愚婿铭感在心间。只说百年长受教,哪知一病转西天。愚胥肝肠都哭断,无奈半子太贫寒,略备时食与酒菜,愿我岳父转仙山。

哀哉尚飨。

祭岳母文。

回想岳母如亲娘,待婿恩情长又长,平时待我如亲子,婿来慈爱胜儿郎,好酒好菜留与我,珍食美味我先尝。尤其担心我家务,全心全意来帮忙。最是关心下一代,外孙病比我心慌,希望外孙减病况,求医求神寻八方。真心关怀婿成长,家务十行都承当。心想家境渐宽敞,才孝岳母报恩光。好人定有神灵助,岳母心善寿该长。突然一病归西去,愚婿怎不泪两行。略备家里平常食,敬菜素供猪与羊。伏祈岳母来笑领,早登佛国转天堂。

哀哉尚飨。

祭岳父、岳母通套文。

听得我岳母魂归泉壤,不由得愚子婿痛断肝肠,忙备香烛纸钱,三牲与果品祭奠灵堂。想岳母生时勤俭为上,操家务持不怕风霜。儿子婚姻四处去访,女儿成家慎重非常。媒人牵线把亲事讲,不嫌不弃作半儿郎。女婿生活多有困苦,多承岳母鼎力相帮。教婿两条为人正路,勤耕、勤读定不能忘。处事忠实,待人礼让。想起岳母大恩,愚婿一生难忘。心想是过几年家境宽敞,接岳母来家下报答恩光。只以为有德之人福寿应该同长,却为何丢下女婿去至天堂。如今孝婿只把香上,做张祭文祭奠灵堂。望岳母成神成仙去到天上,保儿孙发达代代荣昌。纸短情长难以尽述,只是略表女婿衷肠。

哀哉尚飨。

祭祖父、祖母通套文。

祭祖文悼挽杜月笙联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首丘慰遗志,成同酧酒大招篇。——xxxxxx部长何应钦挽杜月笙班生投笔,卜式输财,历济艰危昭史乘;范式凭棺,伯牙碎轸,...

祭祖文悼挽杜月笙联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首丘慰遗志,成同酧酒大招篇。——xxxxxx部长何应钦挽杜月笙班生投笔,卜式输财,历济艰危昭史乘;范式凭棺,伯牙碎轸,...

祭文范文现代祭文的写法: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七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八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俗称为“祭灶节”或“小年”,传说:要对已签,灶王爷要去见玉皇大帝,向他汇报每一个家庭所做的善事恶事,玉皇大帝就会决定每个家庭第二年是否有好运。

根据这个传说,家家在这一天都要准备吃的喝的还会准备一些干粮供灶王爷的马吃。人们在这一天还会烙烧饼,里面有的还有糖,小孩子最喜欢吃这种烧饼。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准备一些糖,让灶王爷吃糖,就像吃蜜了一样,到玉皇大帝那里就会说一些好话。我们小孩子也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吃到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比如说烧饼,酥饼,糖……我今天也要参与这个活动,也来感受感受这种民间节日的气息。这是我对这个节日地了解,也是喜欢这个节日的理由。

相信你听了我的话,也会喜欢这个节日的。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九

我的外婆于2012年正月初三与世长辞,我非常悲痛,提笔替舅舅写了祭文。你是不是也觉得这篇祭文有点空洞?没办法,这是事主的要求啊!!!

时维,2012年正月初八,奠之良辰也,致祭孝男立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礼,时馐清酌一切不典之仪,致修祭于新逝世,故显妣母刘福兰老孺人西游,享年93岁,寿之灵位前而泣以文曰:呜呼!

不孝儿跪灵前咽喉哭断。泪如雨往下倾湿透衣衫。呜呼!天阴阴,地沉沉,我和全家哭母亲。悲切切,泪涟涟,肝肠欲断难断魂,娘啊娘,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好伤心!母今登仙已五日,音容犹在萦胸襟。五日时光虽不长,日日令儿心难忘,白天想娘到天黑,日思夜想好伤心。手中之笔千斤重,两眼模糊泪湿巾,心头虽有千万语,难书我娘哭与恩。

我的娘,21岁嫁到胡家。那时家境不好,您起早贪黑操持这个家,家中光景刚好转,本以为可以过几天好日子,可是上天待你不公,你48岁我爸就撒手西归!你没有退缩,一手把儿女们拉扯大,几十年里您起早贪黑,巴肝巴肺。后来,儿女们陆续成了家,你又为小辈们忙开来,带儿孙,煮饭忙,打禾晒谷又扇谷,没有一样离开我的娘。带大了子女,还要带小小儿孙郎。娘,今生的苦,应该正是来世的福,上天有信,我们在此跪求!

娘,你这一辈子,坚韧独立,任劳任怨,对上尊而有亲,对下爱之有加。相夫勤勉同心,教子严慈相济,待人宽厚淳朴,为人正真清白。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你一个普通的母亲,但你在平平凡凡的几十年,诠释了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您不是伟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您给予了儿女儿女们生命,您养育儿女们长大成人,您为儿孙们付出了您一生的爱,如今苦尽甘来,咱家光景越来越好,儿孙们多想再侍奉您几年,可事不遂人愿,您丢下儿孙和亲人,踏上了西去不归路。呜呼啊,我的娘,痛哉啊,我的娘!常言道:“长寿者莫过于彭祖,八百岁乃归西去”!娘,您虽然仙去,而大德长存,音容虽杳,作为儿女永怀母训,兄弟和睦,振兴家业,以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娘,您在天有灵,您的儿孙们济济一堂,跪泣于此,为您送行,由于您的言传身教,我们做人都堂堂正正,我们做事都尽职尽责。愿您今生登仙去,崇高品德传天堂!今天灵前把奠祭,保佑儿孙福禄齐。青菜水酒莫嫌弃,望母品尝再归去!

安息吧,我的娘!愿您一路走好!

不孝儿:xx叩首。

[外婆祭文]。

春节习俗礼仪:放爆竹篇十

祭灶的风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