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57:23 页码:12
2023年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大全18篇)
2023-11-12 18:57:23    小编:

报告的结构应该清晰,包括引言、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编写报告时要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及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除了范文,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书籍和教材,深入学习报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一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将为你提供民办教育进展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进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经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事情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进展现状、存在咨询题,以及解决这些咨询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进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定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进展的必定结果。

进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展和完善的必定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定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算是在经济比较降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进展水平还比较降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进展很别平衡,国家对进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关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进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别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别能满脚教育事业进展的需要,也办别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别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挑选。所以,国家鼓舞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动身,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进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进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进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进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办法都明显滞后,妨碍了青青年的全面进展,别能习惯全面提高国民素养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舞社会力量办学,进展民办教育,是一具办学体制改革的咨询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妨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治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治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便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进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进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进展格局。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事情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进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别脚,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进展需要和政府投入别脚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辟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脚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时期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很多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差不多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具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挑选的别脚。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差不多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进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要紧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别成气候,一般百姓少有咨询津,所以妨碍并别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进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舞、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治理的民办教育进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进展进入了新阶段。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经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般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别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般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6.48%、14.99%、23.57%、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别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别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用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用,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进展的社会效益也在别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别脚,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进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进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别断扩大,满脚了地区广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挑选的局面。民办教育的进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进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进展产生了积极的妨碍。

民办教育事业的进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进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进展存在的要紧咨询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尽管有了长脚的进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进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进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进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进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进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很多咨询题,很多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依照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要紧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进展为教育事业进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具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彻底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所以浮现种种看法也别脚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赖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降实,对学校资产属性咨询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咨询题,基本建设困难差不多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进展的关键环节。中学算是一具比较典型的例子,虽然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咨询题至今得别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别畅。尽管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浮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依然依赖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阶段内有较大的积存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并且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很多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咨询题还没有从全然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刻内获得快速进展。

4、干部教师队伍别稳定、年龄结构别合理、难以吸引中少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阔民办学校进展又一具重要咨询题,可能也是一具最为关键的咨询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别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降实别到位,因此教师特别是中少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要紧靠招聘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觉,在一部分事情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事情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淌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峻别习惯民办教育进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治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究,妨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往常民办学校招生普通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办法,进行生源的挑选,所以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向来很故意见。年依照教育均衡进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虽然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别完全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依然认为招生挑选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落;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浮现招生数量别脚,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怎么既能体现教育均衡进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进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降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降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事情,更好地满脚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进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进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进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满脚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进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具组成部分,不管民办依然公办学校,基本上为社会与经济进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全然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办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别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干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进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进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进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进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进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进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打算,明确民办教育进展思路、进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治理体系,在进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刻,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进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挑选性教育,进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脚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动身,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挑选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阶段民办教育进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时期(非义务教育要紧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时期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并且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说,民办教育在进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进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时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展。

学前教育经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青年均能就近同意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挑选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经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淌人口子弟同意九年义务教育咨询题;积极鼓舞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时期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进展民办教育,要紧别是依赖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舞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仔细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究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治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进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治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治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关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治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治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治理和社会参与治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治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治理的原则,理顺治理体系,健全治理机构,明确治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依照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治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赋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进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治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进展的空间。别该管、管不行的别必去管,别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情况,以使行政治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进展。营造优良的进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依照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依照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治理方法,依照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咨询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进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进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进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进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进展。

经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进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怎么习惯市场挑战,比怎么实施素养教育,比多样化和挑选性,比新型灵便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进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进展制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并且,也对民办学校的进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怎么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进展走向,是妨碍民办学校进展的重大战略咨询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都是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进展要紧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别脚,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要紧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如今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如今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仔细地考虑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治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进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惟独如此,民办学校才干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进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定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进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进展开拓了广大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进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别断地壮大。我们将关注民办教育的进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进展,使教育别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进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事情,总结进展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近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总体事情与要紧做法。

我市民办教育从1989年9月**县**中学诞生起,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即低门槛准入,滚动进展期(1989年-2002年);优化政策环境,快速进展期(2002年-20xx年);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期(20xx年-如今)。截至20xx年底,我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409所,固定资产近15亿元,占地面积2937亩,建造面积91万平方米,在校生数约11万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与全市在校学生数相比,小学达8.4%,高于全省的2.8%和全国的4.99%;初中达27.57%,高于全省的11.3%和全国的7.97%;高中(含职高)达17.75%,高于全省的16.2%和全国的11.9%;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市的59.2%(无证园未统计)。有8所民办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民办学校,一所职业学校经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5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一些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县励志中学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柔性与制度相结合的校本治理,成效显著,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市**实验学校的数字化校务治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库,被教育部教育治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站,学校被评为首批**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引进省内外先进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培训,为地点经济进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xx年经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市**幼儿园成为我市首批达到市一类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我市民办教育不管是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依然涵盖领域,均居全省率先地位。在增加教育供给,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率,满脚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地点经济进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如北京《中小学治理》杂志社社长、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清在多家媒体上发表了《地点民办教育进展的政策经验以浙江宁波、****、湖南常德三地为例》。《**少年报》20xx年12月24日用一具整版的篇幅,以《**山作证》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民办教育进展事情。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要紧表如今以下几方面:

1、思想上重视。

我市是一具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难满脚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力量来改善,历届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都保有清醒认识,高度重视。一是确立开放办学观念,鼓舞进展民办教育。市委、市政府较早地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民办教育,破除非政府办学别正规的旧观念,并于2001年5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赴**考察民办教育,从领导层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对进展民办教育的认识。为鼓舞其进展,20xx年11月,市教体局简化审批程序,下放民办初级中学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治理权,托付各县市区教体局受理民办一般高中、职业高中及其他民办中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申请并行使属地治理权。二是建全组织机构,服务民办教育。20xx年我市特意设立民办教育治理办公室,成为全省最早设立的几个市之一,20xx年4月又成立全省第一具民办教育协会,使民办教育遇到困难和咨询题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事实上施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一具全新进展时期,为让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治理者可以准确把握这一精神实质,依托民办教育协会那个平台,先后举办多项专题培训,为其解疑释惑。为及时了解民办教育进展新动向,指导我市民办教育可持续进展,20xx年11月,我市代表**省组团赴京参加改革开放30年之中国民办教育纪念论坛,和同行们共同研讨民办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xx年12月,与宁波、上海等都市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民办教育都市联盟,并于20xx年在我市举办第二届年会,与来自14个省21个都市的代表共同探讨民办教育进展咨询题;从20xx年起,延续三年组织民办学校举办者、治理者赴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就民办学校的教育治理与进展听取专家解读等等。三是大力进行表彰,提振办学信心。除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民办教育表彰大会(20xx年2月)和民办教育进展现场会(20xx年9月**县)外,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民办学校进行评比表彰,极大地增强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办学信心,也吸引了市内外、省内外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办学的热情。

2、政策上扶持。

2002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对于鼓舞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提出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进展规划,确立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地位,民办学校的校园和建设用地、规费征收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公民办学校教师流淌机制等多项扶持政策,并将支持民办教育进展列入县市区政府年终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之一。20xx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对于实施中小学教育六项工程的意见》,在全省领先将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列入其中。市教育局同年底出台了《对于民办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出台了奖补、支教等一系列鼓舞支持民办教育进展的政策措施,如**出台《对于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的暂行规定》,每年按很多于在职教师2的比例选派优秀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工资由财政发放。每年设立20万元奖励基金,对办园规范和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等等,促进了全市民办教育快速进展。

3、治理上规范。

20xx年市教育局下发了《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民办学校治理工作的通知》,确定20xx年为民办教育治理规范年,同年,召开了规范办学行为汇报会,竭力使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可以依法办学、规范治理,持续、健康地进展。一是严格审批。对申报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设置标准;对申报短期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按《**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及申办审批的暂行规定》执行。审批时,既审定学校章程、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招生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打算和进展规划;又核查校舍条件、设备设施、启动资金和师资构成;又认定办学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和法人代表资格,经公示后才依法颁发办学许可证。二是严格督查。重点督查办学方向、育人环节和安全卫生等,引导学校处理好全面进展与特长培养的关系,提高质量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系。经过评估,达到示范学校标准的赋予挂牌,以资鼓舞。如发觉未经备案公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别按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标准收费,年度未作财务会计报告等咨询题,责令纠正。对非法办学进行清理整顿,一些经过整改仍达别到设置要求的,坚定予以关闭或取缔,使我市民办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进展轨道。

二、要紧咨询题及对策考虑。

(一)要紧咨询题。

我市民办教育的进展,总体上处于全省率先地位,但在进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别容忽视的困难和咨询题。一方面,民办教育举办者未能真正将自己从事的事业彻底置身于整个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中,对其公益性认识别脚,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只注重赋予的权益、支持和扶持方面,而忽视给予的义务、责任和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地点法规政策别够健全配套,对民办教育统筹规划、监督治理、协调进展、指导评价等别够到位,这些给民办教育进一步进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妨碍。

1、政策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办学行为别够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别按教育规律办事,办学思想别端正,别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而是急于收回投资,片面追求赢利。一些民办学校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财产权尚未明晰。虽然建立法人管理结构是民办学校批准设立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有些董事会制度流于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治理权没有真正分离,学校资产与财务治理混乱。一些学校利用政策法规的空缺而别规范地融资和资本运作,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还有一些学校超越原定办学层次和招生范围,以大量花费公布虚假招生广告、高额招生回扣、压低收费标准抢夺生源,导致办学投入别脚,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产生别良社会妨碍,伤害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

2、政策配套别完备,进展别均衡。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事实上施条例所规定的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经费资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拨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经费及用地和建设优惠等扶持、奖励政策,我市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及一些县市区至今未能彻底贯彻执行,或未拿出可操作的方法。再如在教师合理流淌方面,有的地点出台了公办学校教师对民办学校的支教政策,有的地点却出台了限制教师流淌的规定。在教师待遇方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差异,造成所享受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别同等,导致很多民办教师心理失衡,期望经过各种途径跳出民办教师队伍找求更好的进展,除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着教师队伍别稳定的咨询题,妨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义务教育时期生均公用经费的发放方面,一些地点差不多或部分执行,一些地点基本没有执行。在均衡进展方面,一些地点民办学校设置过于集中,如**、**城区,义务教育时期民办教育占有量超过公办教育,凸显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的别脚,而在绩溪等地,民办教育几乎为零。

(二)对策考虑。

我市民办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别易,它凝结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广阔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劲可鼓别可泄,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民办教育在进展过程中虽然存在如此或那样的别脚和咨询题,但其在弥补公共教育资源别脚,满脚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起到了别可或缺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进展规划纲要(20xx-2020)》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进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进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致力于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进展的格局。所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公办、民办教育进展,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纳入整个教育事业进展规划,依照别同教育层次和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纠正偏差,使民办学校的数量、规模、质量既能满脚社会需求,又别妨碍整个教育的公益性。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仔细梳理我市有关民办教育进展的政策,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进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别习惯现实需要、存在卑视或冲突的政策进行仔细清理,该配套的尽快配套,该纠正的竭力纠正,该降实的全力降实,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体系。当前,要尽快制定降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事实上施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其赋予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要竭力降实到位。逐步建立公民办教师合理流淌机制,赋予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解决民办学校留人难咨询题。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性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每一位义务教育时期学生理应享受同等生均教育经费。各地都应加大力度,逐步提高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补助比例,直至全额补助。

3、规范和引导并举,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进展。

一要严格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按程序审批,既要注重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等硬件审核,又要注重办学方向、办学思想、校长素养等软件考核。针对当前突出的学前教育无证办学现象,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并且把好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关,探究对别要求合理回报、要求合理回报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民办学校进行分类治理。切实降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事情监管。二要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探究政府和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两种机制优势,使群众得实惠,民办教育上台阶。完善民办学校法人管理结构,规范学校、企业、个人按照现代学校治理制度办学,鼓舞和引导出资人加强对民办学校持续投入,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大做强民办学校,别断提高办学水平,使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事业进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20xx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廉报告。

我名**,现年*岁,本科文化,现任茶恩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20xx年,依照党委政府安排,我分管农技、林业、经管、统计、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村、各站办所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事情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别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年来,我仔细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进展观,别断提高自身素养,别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谦逊为人,时间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思想上别断完善,政治上别断求强,工作上别断求精,使自身综合素养别断提高,更好地习惯基层工作需要。

二、勤政为民,仔细做好各项分管工作。

三、廉洁自律,当好人民公仆。

可以仔细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做到清正廉洁、克已奉公,别以权谋私,别贪赃枉法。虚心同意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别断提高完善自己,时时用党的宗旨、廉洁自律的有关要求检点自己的行为。增强人民公仆观念,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年来,本人尽管在廉洁自律和日常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别脚,要紧表如今:一是政管理论学习深度还别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钻研精神。二是在工作创新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忙于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考虑。三是工作作风别够扎实。在工作中尽管对一些具体工作敢抓敢管、敢于监督、勇于负责,但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上没有下功夫,工作中沉别下去。对上级交待的工作,只满脚于普通的完成,只求过得去,别求过得硬,没有动脑想方法怎么样将其做的更好。所有这些咨询题,将在将来的工作中予以克服。将来,我将别断增强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领导、同事和广阔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本人始终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勤勉敬业、廉政为民。做到常思贪婪之祸、常除非份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怀公仆本色。从严要求自已,虚心向各位学习,别断提高自身素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茶恩寺镇的工作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xx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县城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00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

教学。

班,预计xxxx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xxxx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2009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2011年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xxxx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xxxx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展困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三、

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三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与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择校”和“大班额”问题,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19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教学班,预计x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x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2019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2019年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2019年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x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x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x县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的新形势下,我县城区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狠抓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呈现出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良好势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与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择校”和“大班额”问题,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为逐步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矛盾和客观中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城“有书读、读好书、安全读书”,根据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社事工委在县人大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与县教育局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对县城高完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民办教育,共13所学校进行了调研。

目前,我县城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3所,其中:高中学校3所、初级中学1所、纯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民办学校1所、成建制公办幼儿园2所、附设及民办幼儿园18所;现有在校学生(含幼儿)44317人,其中:高中12789人、初中8054人、小学14420人、幼儿9384人(含民办2515人);专任教师1731人,其中:高中476人、初中524人、小学486人、幼儿教师245人(含民办137人)。县城中小学、幼儿园占地总面积537.8亩,建筑面积22.64万平方米。目前,城区学校共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艺术特色学校1所,市级示范学校7所。

近年来,城区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实施“两河工程”以来,城区学校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校硬件建设完全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效益凸显,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教育投入大,学校面貌新。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投入列入财政支出重点。近三年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1.74%;全面化解“普九”债务9489.51万元;在城区,无偿划拨土地80亩,扩建了化育中学、云凤实验小学、城北实验学校,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争取澳门政府援建x中学。二中,城关中学、城南一小,城守二小、城守三小等城区学校共新增校舍56640平方米,新增教室203个(高中学校125个)。今年又将新建两所公办幼儿园分园。近五年,我县教育投入是过去2019年的3.4倍,城区学校育人条件不断优化。

(二)师资配置强,教师队伍优。在努力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坚持以均衡配置师资为手段,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2019年以来,我县建立了高校选聘,社会考聘,有退有进,年年补编的教师补充机制,先后从高校选聘、向社会考聘教师977人,多途径补充城区学校教师481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专任教师紧缺和学科不配套的压力。

(三)管理水平高,教育特色显。一是学校实施“管•教•学”三个常规达标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制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本技能培训和检测标准,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程,城区教师人人通过达标验收,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二是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如化育中学的“责任教育”,云凤实验小学的“美丽教育”,城守一小的“模范教育”,行知小学的“行知文化”,城关中学的“自信教育”,城南一小的“书香校园”和实验幼儿园的“多彩教学”等已初显特色。

(四)教育改革好,办学效益高。近年来,县城学校充分发挥区域办学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明晰,办学特色突出,拉动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发展,影响和推动了全县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2019—2019年我县教育工作综合考评、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均获全市一等奖。

城区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城镇化进程,增强了县城的承载能力,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内涵,同时带动了土地、房产增值,推动了经济发展,为建设“两宜”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经济强县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县城区建设的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人口倍增,带来了适龄儿童少年在城区入学需求同步快速增长。但城区中小学校布局与数量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格局,城区学生人数已由1999年的1.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43万人,特别是2019年至2019年2019年间城区学生人数净增长1.8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810人。城区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最明显的表现是城区所有学校的班额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大班额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我县城区幼儿平均班额55.38人,小学平均班额76.45人,初中平均班额76.85人,高中平均班额81.28人,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学每班45人、初中、高中每班50人、幼儿最大班额35人的标准。一是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标准(试行)》,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小学最低14平方米,实际为2.9平方米;初中最低16平方米,实际为7.76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最低15平方米,实际为4.5平方米。幼儿最低13平方米,实际为1.9平方米;高中最低18平方米,实际为17.36平方米。目前,城区14所公办学校(其中:两所幼儿园)占地总面积512亩,比国家规定标准尚差474亩,学校占地面积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活动场地严重紧缺。我县城区公办学校现有学生活动场地94067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为2.23平方米。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城市发展规划未按需求留足教育用地,以致造成城区现有学校(除x中学外)规划用地严重不足,对学校新建、扩建带来诸多问题;加上旧城改造、商品房开发未考虑人口增加带来的教育需求,给城区学校带来不堪重负的就学压力。二是校舍建筑面积不够。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规定,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生均最低要求5.2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均最低要求5.5平方米,初中生均最低要求6.4平方米,高完中生均最低要求6.3平方米,幼儿最低要求8.8平方米。我县城区公办学校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1.2万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为5.04平方米。尤其突出的是希望学校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仅为1.86平方米,城守一小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为1.94平方米,实验幼儿园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为1.52平方米。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不足3平方米,学校教室及功能用房非常紧缺。行知小学一幢教学楼上有24个教学班,由于当初设计无厕所,只有一个楼道口,为保证安全,学生课间上下楼道、上厕所等只有安排值班教师排队错时进行。三是专任教师缺编严重。按照县编委办核定到校的专任教师编制数,我县城区公办学校应配备专任教师1821人,现有专任教师1594人,缺227人。伴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课改的全面实施,中小学语、数、外、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结构性缺乏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教学配套设施滞后。教辅用房和公共教学设施不配套。国家规定完全小学除配备上课用的教室以外,还必须配备一定面积的自然、音乐、美术、书法、语音、计算机、劳动等专用教室以及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教室。我县除极个别学校,配备了部分的专用和公共教学教室外,绝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任何辅助性的专用和公共教学教室,高中学校没有一间通用教室。设备设施品种不齐,数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及实验装备匮乏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素质教育十分不利。五是优质资源严重不足。表现为择校火热,优质资源学校“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城区高中学校中x中学、二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化育中学、云凤小学、希望学校、城守一小,幼儿园中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是群众公认的优质资源学校,是大家争先选择的学校,班额很大。其中x中学平均班额82.3人,最大班额117人;二中平均班额73.5人,最大班额95人;化育中学平均班额80.2人,最大班额93人;云凤实验小学平均班额82.7人,最大班额99人;城守一小平均班额75.2人,最大班额91人;幼儿园平均班额55.38人,最大班额65人。“大班额”带来的教学过程管理难、教学质量提升难、安全工作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我县的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负债沉重。近年来虽然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过去投入的不足,历史上欠帐太多,加上实施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许多学校举债扩建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现无力偿还债务,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学校的后续发展。目前城区学校共负债1510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三)校园周边环境亟待整治。一些学校周边的无证摊点、占道摊点、流动摊点屡禁不止,兜售的各种食品,安全卫生得不到保障;校园附近的麻将馆繁多,麻将声不绝于耳,赌博风气在校园周边盛行;城区网吧、游戏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学习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上放学时,校门口各种车辆无序,人车混杂现象突出,特别是二中、城守一小、城守二小、城关中学等校门口狭窄,摊贩较多,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候,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一是校点分布不合理。目前,东城区校点密集,有高中2所、初中1所、小学1所,且均为办学历史悠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直属学校,这4所学校学生总数达21000多人,集中了县城47.4%的学生。二是学校发展不平衡。目前城区直属学校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质量、水平,整体上明显好于城区其他学校,择校问题由此而生,直属学校除招收划定区域内的学生外,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招收其他学校的生源,招生造成直属学校生源爆满。城区非直属学校由于划定区域内的学生择校外流,只好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他转学生。学校的不均衡导致“择校热”“大班额”高烧不减,加剧了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非均衡化发展。

(一)建立与城市发展同步的建校机制,真正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在制定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应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求,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既因地制宜,又适度超前,改造老学校与创建新学校相结合,对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日趋科学合理。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土地出让条件,确保城市小区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建立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常态化教师补充、调配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要建立常态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学校教师编制空缺数和教学需要,坚持每年公开招聘和考调中小学教师,解决学校专任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和年龄结构断层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区域内学校优秀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着力解决校际之间师资不均衡的问题。

(三)建立有利于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城区教育投入。加大城区内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按照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原则,政策上给予倾斜,财政上优先投入,帮助一批相对薄弱学校发展起来,缓解城区教育的压力。建立教师培训投入机制。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和《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南委发[2019]8号)要求,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尽快启动城区教育扩容工作,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19]102号)的规定,当前我县城区至少增加小学3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1所、幼儿园2所。随着城市新区建设的加快,学校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按照《x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两届县长在每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

》中所规划的在县城西边建立一所九年制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的计划,以适应“两宜”城市建设需要。

加大对现有学校的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建立以“单设小学、初中为主”的城区教育办学模式,可以逐步将金华希望学校办成初级中学,城守三小、城南一小办成纯小学,均衡分配现有教育资源,降低学校管理难度,减小校际生源竞争,减少家长“择校”现象,逐步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五)建立相关部门联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专门成立由政府牵头,公安、交通、教育、文广、卫生、工商、食药、城管等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依法履行部门管理职责。要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定期对学校周边的摊点、商店、麻将馆等进行清查整顿;不定期对城区网吧、游戏厅等进行突击检查;采取定点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校园周边交通和治安环境的综合管控力度。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收费、谁整治”的原则,及时整改到位,努力创设和谐有序的城区教育环境。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四

为促进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县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20处,其中省实验幼儿园1处、市一类幼儿园9处、市级达标中心幼儿园8处、县规范化幼儿园40处。幼儿园教职工681人,其中专职教师540人,学历合格率达98%。在园幼儿9051人,学前一年普及率和3-6岁幼儿入园率分别达100%和93%。我县被评为“xxx市托幼工作先进县”。

(一)长远谋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xxx9年,召开了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事业。xxx1年,出台了《xxx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xxx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xxxx-xxxx年)》,确定了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了“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奠定了学前教育发展基础。

(二)依法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按照《xxx县幼儿园管理规定》和《关于对全县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工作进行普查登记的通知》,依法对全县232处幼儿园进行全面检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办园许可证,对达不到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对少数未经注册擅自举办、不服从管理的,依法取缔。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实施了幼儿园年检制度,对年检合格幼儿园进行通报,杜绝非法办园现象,形成良好的办园秩序。

(三)创新模式,加快公办幼儿园举办力度。xxx0年,采取“公办民助”的方式,由原xxx镇东关村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县实验幼儿园。xxx3年,东阿镇东门村投资xxx余万元建设了中心幼儿园。xxx5年,孔村镇征地18亩,投资30余万元,吸纳个人投资130万元,建设了中心幼儿园。通过新建、改扩建、小学附设等形式,xxx1年,新增公办幼儿园10处,xxx2年,将新建、改建幼儿园20处,xxx3年,公办性质幼儿园将占全县幼儿园总量的80%以上。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办园,鼓励社区和企业建设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一是严把入口关。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二是强化师资培训。通过开展教学能手评比、师德演讲比赛、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三是加强课堂教学特色化建设。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提倡个性化、特色化教学,促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四是强化教育科研。引导教师开展园本教研,鼓励幼儿园承担或参与省、市课题。目前,我县共承担市“十一五”规划课题4项。

(一)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发展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镇(街道)、村财政比较困难,对学前教育投入减少甚至不投入,个别镇村将幼儿园推向市场,使大部分村办园演变为个体园。加之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收费低,难以改善办园条件,严重制约了农村幼教事业发展。

(二)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无保障,整体素质偏低。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无编制,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全县农村户口幼儿教师350人,平均年龄40岁以上,工资最高的每月1800元左右,一般300—500元。由于长期缺乏社会保障,难以吸引优秀青年加入幼教队伍,致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三)保教质量不高,“小学化”倾向突出。部分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同程度存在“小学化”倾向。

(四)幼儿园管理参差不齐,办园水平偏低。各幼儿园办园水平极不均衡,特别是部分农村幼儿园条件简陋、设施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办园秩序和保教质量。

(一)强化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财政部门加大学前教育预算和投入,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师资培训、困难家庭儿童资助等。积极探索农村幼儿教师社会保险,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各项保障。同时,加大对各类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待遇。建议增加公办幼儿园机构和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教育部门强化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师资水平。通过招聘、转岗等方式,充实幼教队伍,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年轻化。

园要进一步加强家园交流,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咨询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四)强化宣传督导,营造良好环境。各级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管理水平进行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有关政策以及幼儿教育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五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8月25日至30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永世的率领下,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文金、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郑庆勋、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杨益坚及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相关同志组成的市人大常委会考察组一行8人赴新疆学习考察。考察组就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增强代表素质、创新代表工作,更好地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作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和规范民办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等方面的内容与新疆人大的同志进行了学习交流。下面,我们着重从教科文卫委工作角度介绍本次新疆之行所获取的民办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厦门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促进我市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一些探讨。

一、新疆发展民办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人口1925万,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新疆的民办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至2002年,新疆有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810个,其中民办幼儿园226所,民办小学34所,民办普通中学4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500多个,普通高校的民办二级学院4个,应该说,新疆的民办教育已初具规模,并在本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疆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疆民办教育之所以能在短短的的几年里从无到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与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是分不开的,其做法和经验有:

1、认真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

1996年,新疆民办教育刚刚起步,自治区人民政府就根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定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的设立与撤消、审批与管理、教学与行政管理、财产与财务管理、保障与扶持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还配套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内部管理的意见》、《社会力量办学综合评估标准》等文件,对民办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使2新疆的民办教育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2、有针对性地下放审批权限并采取较灵活的招生政策根据原国家教委规定,民办幼儿园、小学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初中由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高中(含完全中学)由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为了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满足日益高涨的“普高”热,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经济较发达地区下放了审批权,如乌鲁木齐的民办高中就授权乌鲁木齐市审批。同时,自治区还在招生范围上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倾斜。按规定,民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为批准其成立的教育行政部门所管辖的区域,但乌鲁木齐市批准成立的民办学校,经教育厅同意,可以面向全疆招生,从而确保了民办学校的生源,增加了民办学校的竞争力。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乌鲁木齐市民办教育的发展。

3、坚持管理和扶持两手抓的原则。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区民办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并根据这些政策和办法,对民办学校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各级民办学校则坚决贯彻“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自治区也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对社会力量办学给予支持和扶持,对办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应当给予表彰。”规定民办教育机构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予以规划,3并适当优惠。”对于民办教育机构创办的校办产业,明确规定“享受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的校办产业的同等待遇。”根据自治区的这些要求和规定,一些地区还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使新疆全区的民办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4、坚持与时俱进,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办法作为民办教育起步较晚的地区,新疆的民办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有关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一些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到位、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需要改善等。对此,自治区有关部门结合9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了一套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路,如:进一步营造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把民办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现代学校法人制度、要求学校建章立制照章办事、建立民办教育中介组织、在民办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等;给予民办学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等。

新疆民办教育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按照新疆同志的介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拓宽了教育投资的渠道,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实现了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二是民办学校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对于缓解入学高峰和城镇化给公办学校带来的压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满足择4校、寄宿、特长培养等多样化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打破了国家包办教育的格局,使办学和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四是有利于突破千篇1律的学校教育模式,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相信再过几年,新疆的民办教育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二、新疆的经验和思路对我市发展民办教育的启示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我市现有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412家,其中民办高校(包括筹办的学院)9所,普高、中职学校9所,初中8所,小学34所,幼儿园134所。较之新疆的民办教育,我市的民办教育起步早,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出现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倾资兴办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光辉典范。改革开放伊始,我市便有7所民办教育机构。1999年,市政府颁布了《厦门市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若干规定》,倡导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我市的民办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发展民办教育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有关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致使我市的民办教育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波折,如出现立志小学举办者卷款逃跑、树德学校遭到学生家长集体投诉等事件。现阶段,我市的民办教育依然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如融资难、要地难、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和生源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进一5步发展。新疆的经验和思路对促进我市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新的启示。

1、发展民办教育,必须加大地方立法步伐,完善法制环境《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也进行了规范,澄清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的模糊认识,但她没有、也不可能对具体问题作出规定。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虽然国务院的“实施条例”即将出台,但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别,我市有必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规或规章,同时,还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使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的措施具体化,保证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2、发展民办教育,必须保障民办教育机构及其师生的合法权益。

长期以来,民办教育机构及其师生无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影响了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现阶段我们一定要以《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施行为契机,认真落实有关“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规定,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同时,要督促民办学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6境,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3、发展民办教育,必须坚持管理和扶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是要抓管理。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基本办学条件设置标准,把好审批关;要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估,把好质量关;要坚持对民办教育机构内部管理的审计制度,把好监督关;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办学。

二是要抓扶持。要把民办教育的设置纳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并在土地征用、配套费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尽快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民办学校只能租房办学、学校建设用地难的问题;要设法拓宽民办学校的融资渠道,解决民办学校贷款难问题;要考虑改革现有的招生政策,允许电脑派位后的学生自主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同时理顺民办学校初中毕业生就读公办高中的政策衔接,解决民办学校招生难问题;要做好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制度的衔接工作,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解决民办学校留人难问题。

7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

2003年9月4日。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六

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教育机构:截至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高中%,中等职校%。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其中40岁以下占%;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

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

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高考录取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万平方米。到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万册,仪器设备价值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亿元、事业收入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个人部分亿元,占总支出的%;公用部分亿元,占总支出的%;基建支出亿元,占总支出的6%。

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其中有%用于危改。

教育负债:到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亿元、拖欠工程款亿元、其他欠款亿元。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

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人、986人、108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人。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七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龙山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9月6日,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州老科协第一会长金述富带领州老科协考察团来到龙山县,主要围绕龙山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及工作经验等方面,就进一步发挥教育事业对龙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育机构情况。龙山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2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中职学校4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17所,中心小学1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村片小及教学点85所,幼儿园124所。

(二)教师队伍情况。全县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5007人。其中,幼儿教师116人,小学教师2471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9人,初中教师1687人,高中教师625人,中等职校教师89人。

(三)学生生源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95827人。其中,幼儿23561人,小学生41169人,初中生19006人,高中生9011人,中等职校生2989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1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1发展的战略位置,广大教育工作者用“实”的精神来谋划,用“严”的要求来落实,精准发力,创先争优,全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一)抓安全,求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注重食品安全,加强学生打架斗殴等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确保校园安全;强化交通安全,加大校车安全管理力度,确保学生乘车安全;重视信访维稳,妥善解决已辞退原代课教师、原民办教师的信访诉求。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安全教育,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安全措施,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积极配合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整改安全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了校园的平安、稳定。

(二)抓班子,带队伍。不断强化队伍管理,优化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注重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引领教育发展。实施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考核,奖优罚劣。大力开展“十佳校长”、“二十佳管理人员”、“三十佳师德标兵”、“四十佳班主任”、“五十佳教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热情。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根据《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制定龙山县实施细则,逐步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引导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为乡村教师创造一流的生活、工作条件,让他们留得2住、教得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2011年以来,累计公开招聘教师790名。强化教师培训机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面落实“国培”、“省培”任务,近两年来,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基本实现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了与教育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学习力度。建立教师交流机制,积极开展教师“传、帮、带”活动,2007年来,共组织1500多名城区教师下乡支教;2015年来,每年组织100余名农村教师在城区学校学习,为农村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管理方法,促进了全县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激活教育教学工作活力,让每位教师都有干事创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校园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抓项目,夯基础。通过实施教体中心建设、农村学校标准化暨保育式学校建设、教育“四大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夯实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2008年,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通过联合办学新建皇仓中学,解决了高中上学难问题;投资5000万元建设民办华鑫学校,增加中小学学位4000个。2014年,由香港言爱基金捐助1000万元、长沙市政府援助1000万元、县财政整合7000万元建成的思源实验学校,增加中小学学位3000个。改造了第一小学、第五小学、第二中学的教学楼,完善了配套设施设备,增加小学学位1000个,初中学位500个。

32014年以来,龙山县采用企业建设、政府租赁、学校使用的建设模式,整体推进县域内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搭建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资金达3500多万元。同时,大力实施城乡教育“同步专递课程”,实现了万名学生同上一门课,同一时间上课的新局面,使全县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

(四)抓管理,要质量。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龙山县突出德育教育首要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抓好品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等全方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强化控辍保学责任,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深入落实教学常规,采取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全县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狠抓教研教改,以“微型课题”、“实用课题”为重点,大力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广大教师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加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教研促进教学;大力推行特色教育改革,实施了土家文化、秦文化、红色文化、德育工作、课程改革、民主管理六类试点校建设,着力打造龙山教育品牌;不断完善考核奖惩办法,扩大奖励面,提高奖励标准,加大对各类教育质量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力度,激励学校和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五)抓行风,树形象。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按照“三严三实”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教师评学校班子成员、校长评局股室站负责人”的“四评”活动,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切实改进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彰显了龙山教育和体育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树立了崭新的教体形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教育督导条例》要求,全面推进教育督导工作,重点督导学校班子建设、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办学行为,仅2016年上半年,全县8个督学责任区的专兼职督学,累计到基层学校开展专项督查10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0余个,进一步改进了教风和学风。定期督查教师作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出台《关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通告》,扎实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整治,2015年以来,共查处2起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处分教师3人,并在教育部予以公示,狠刹了教师有偿补课这股歪风,赢得了全县百姓的高度评价。

(六)抓廉洁,保底线。廉洁从政是教育工作的底线。扎实筑牢廉洁防线,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切实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纠“四风”、治陋5习专项整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全力推行政务公开,切实做好教育阳光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及“法律进课堂、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全面提高依法治教治体水平。切实规范收支行为,加强和规范财务后勤管理,强化教育经费及学校收入、支出、项目建设、资产、食堂、商店等方面的监管、审计工作,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严肃财经纪律。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采取以上举措,促进了龙山教育事业大发展。近年来,龙山县教育成效显著,龙山教育已成为湘西的一张闪亮名片。2010年5月,省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龙山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龙山县推进教育强县建设的经验;当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报道了龙山县开展民族教育工作的相关经验。2010年—2011年,龙山县被评为湖南省民族地区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先进单位。2014年以来,龙山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后在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青岛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大会和《中国教师报》作出典型经验介绍及报道,深受好评。龙山县高考捷报频传,2011年以来,高考质量翻了一番,本一共录取1596人,比“十一五”增长37%,27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1755人,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5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1760人;湘西州文理科总分前50名,龙山分别占19人、21人;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1人考取中科院大学。2016年,龙山县高考再创新高,高6考各项指标均居全州八县市第一,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3人考取中科院大学。

三、主要经验。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龙山县教育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有亮点,有成效,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推动了龙山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一,领导重教,加大投入,是龙山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发展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一致。一是出台文件保证教育优先发展。龙山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决定》、《特殊教育发展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10——2020龙山县关于建设教育强县规划纲要》、《龙山县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龙山县高考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保证教育优先发展。二是专题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难题。龙山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4年,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办公会,先后解决了龙山高级中学800万元的债务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搬迁问题、教育信息化3500万元的投入问题、近1亿元的思源实验学校的建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2015年6月,规划投入资金近1亿元,实施城镇班额均衡化工程、教师素质提升7工程、农村学校标准化工程及城乡教育信息化工程,促进龙山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广泛深入落实联校支教制度。龙山县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每年都分别联系一所学校,开展联校支教活动,每年为学校筹措资金近300万元,为学校办实事、解难题,促进教育发展。四是切实加大教育专项经费投入。2011年以来,龙山县县本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至2016年分别投入19674万元、23849万元、27403万元、27929万元、36085万元、44726万元,投入资金总额约18亿元,为龙山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龙山教育发展的思想保障。龙山县不断打破办教育的传统思路,注重开拓创新,着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推行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促进学校规范而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推进课程改革,靛房学校、石羔初中、四小等“课改样板校”的课改经验正在县内推广。推行特色教育改革,实施了土家文化、秦文化、红色文化、德育工作、课程改革、民主管理六类试点校建设,着力打造龙山教育品牌。目前,里耶小学的“秦文化”、茨岩小学的“红色文化”在区域内小有名气,靛房学校还赢得了“中华土家族打溜子、咚咚喹传承学校”的美名。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激发教育活力。2008年7月,引进灵活的市场经营管理机制,在全州率先实行“国有公办、委8托民营管理”的办学模式,并运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优劳优筹”这一全新管理方式对皇仓中学进行管理,为龙山教育发展装上新“引擎”。2014年9月,采取“委托管理”的办学模式,引进百年老校长沙明德中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委托该校五人管理团队管理新建的思源学校,使龙山教育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开创“信息化模式”,共享优质资源。龙山县财政虽然困难,但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采取“企业垫资、政府租赁、教育使用”的建设模式,在县域内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使龙山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实施城乡同步专递课程,构建城乡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新模式,让城里名师“穿越”到农村课堂,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优质师资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全县37所试点学校实现“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门课”及“同步互动学习”。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全面覆盖。

第三,凝心聚力,优化环境,是龙山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龙山县凝聚各方力量,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营造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浓厚氛围。一是创设了一流的教育发展硬环境。整体推进县域内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搭建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班班通”,同时,大力实施城乡教育“同步专递课程”,实现了万名学生同上一门课,同一时间上课9的新局面,使全县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城区学校的房改房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积极做好446户房改房迁出校园的相关工作,让城区学校校园更加规范、安全。高度重视抓好城镇班额均衡化工程,投入5000余万元,对思源学校、皇仓中学、高级中学实施改扩建,增加学位1600个。推进龙山二中、龙山五小改扩建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亿元建设新城学校,积极化解城区“大班额”。大力实施教体新区建设,职教中心建成后将整合县内五大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职能优势,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效益最大化。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和第一幼儿园迁建项目的建成,将一定程度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有力助推教育“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二是创设了一流的教育发展软环境。建立健全龙山县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联校支教制度、乡镇教育督导制度、涉校检查备案制度。规范涉校检查行为,凡是县直部门进校检查必须报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同意,并在教育部门备案后,方可进校进行检查,依法收缴的罚款必须全额上缴财政并用于教育。落实政府作为安全责任主体的责任,降低学校安全防范风险。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对校园周边治安、网吧、流动摊点、交通安全的监管与整治力度。在城区实行“223”模式,上放学时段安排2名交警、2名城管、3名学校负责人在校门口执勤;在农村实行“112”模式,上放学时段安排1名交警、1名公安、2名学校负责人在校门口执勤,为教育发展保10驾护航。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县财政提供给每人10万元的“安家费”)、紧缺学科教师、“双师型”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学校财务会计人员、学校项目基建人员,为教体事业发展储备人才。认真做好解决教育系统临聘人员“五险一金”问题的相关工作,拟采用“退一补一”的方式妥善解决临聘人员的“五险一金”问题。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注重对高考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每年高考奖励大会,规格很高,龙山在家的县委常委会成员全部参加;奖励力度很大,2014年至2016年奖励金额分别为130万元、228万元、500万元。认真落实津补贴,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2010年以来,每年评选“优秀骨干教师”,每月给予100元的特殊津贴;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每月给予100元至960元不等的校长津贴;对边远村片小教师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特殊津贴;落实了武陵山片区农村教育人才津贴,2015年来,根据湘西州“四大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将农村教育人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800元、1200元;2014年开始对特殊学校教师每月额外给予1000元的岗位补助,在湘西州开创了先例。近年来,我县由于教育环境的优化,我县教育乘势而上,加速发展。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八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县辖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xx所,其中小学xx所,初中xx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xx所。全县现有幼儿园xx所。全县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人,普通高中xx人,职教中心xx人,特教学校xxx人,幼儿教师xx人。全县中小学在校生x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x人,普通高中xxx人,职业高中xxx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学生xxx人。全县在园幼儿xx人。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xxx经济的战略措施,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度重视,积极担负县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县切实将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规划,研究措施。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视、同期部署、同步考核。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组织专项督导,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县教育工作。

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充分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教育人事调配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县教育支付中心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政府抓投入、抓建设、抓硬件;教育局及各学校抓管理、抓质量、上水平。为促进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亲自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确保全县教育工作健康、优质运行。

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我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舍建设进程。一是xxx迁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xx亿元、占地xxx亩,目前已经完成立项、选址、土地预审、设计与勘察招标等前期手续,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城区xxxx小学新建项目。该项目占地xx亩、总投资xxx万元,现正在开工建设,xx月份投入使用。三是中小学、幼儿园校舍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的xx个全面改薄项目、xxx所农村幼儿园改造项目,xxx年xx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2)学校内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xxx年全县投资xxx余万元用于学校、幼儿园内部装备购置。其中投入xxx万元购置了多媒体器材xxx套、录播设备xx套以及部分电脑、图书、音体美器材等,xx处学校达到“人人通”。投资xxx万元对xx所日托幼儿园进行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教学器材和大型玩教具等。

3、加大力度,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1)育人环境实现跨越提升。一是“美丽校园”创建初见成效。各中小学以“净、绿、美”为目标,因地制宜对校园整体环境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xx所试点校以点带面,共投资xxx万元,大力开展了校园植树、种花种草等活动,实现美丽校园全覆盖,校园环境由外及内“靓”了起来。二是学校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各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xxx镇希望小学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的xx文化,被光明网记者报道;xx中学的xx文化、xx小学的xx文化、xx小学的xx文化等,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环境文化育人效果进一步增强。(2)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明确责任,全体干部教师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形成了“时时处处有人抓,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安全工作合力;全面加强了师生安全法制教育,县局建立了“安全信息快播平台”,各学校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法律知识讲座,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获奖学生xx多名;牢牢抓住“五个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连续六年受市局及县政府表彰。

4、多措并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1)积极引进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我县建立了稳定的教师补充体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特岗计划教师等形式,每年均选聘一批优秀教师,全部充实到乡村和偏远学校,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不专业、不专职等问题,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xxx年,为农村中小学、幼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xxx名,录用特岗教师xxx名。

(2)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制定了《校长及教师交流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农村教师享受农村教师津贴、职称评审倾斜等优惠政策。

(3)梯队性开展教师培训,引领专业化发展。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近年来,组织优秀教育干部、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每年共选派外出培训xxx余人次;组织中心校长、中学校长先后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来我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开展县级培训约xx场xxx人次,选派人员外出培训xxx余人次;开展了小学数学、英语、语文和音美教师观摩课活动,受益教师xxx余人次。二是积极实施教育干部和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工程。确定了各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目标,大力支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教学比赛活动;全面落实教育干部任课和听评课制度,切实提高了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正能量。一是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问卷”“师德论坛征文”等活动,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和依法从教意识。二是成功举办“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教师幸福成长”报告会,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继续在全系统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活动,录制身边最美教师典型事迹宣传片,使全县教师学有榜样、行有表率、比有目标。三是强化师德师风考核。规范了师德评价体系,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全县干部教师层层签订《师德承诺书》和《在职教师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加大督查力度,严肃查处教师乱办班、乱征订、体罚学生等违规违纪问题,维护了教育良好形象。

5、全面育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系列活动。(1)开展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每年组织多次全县性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成长,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第四届“阅·知·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八次全县范围的校园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按照“全面实施、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全县首批xxx所“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组织举办了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与论坛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推动全县各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6、深化课改,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不断深化校本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校本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薄弱学科教学,重点督查中小学音美教学情况,确保开课率和教学质量。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实行作业公示和抽查制度,严格控制作业留量,改革作业形式和内容,精选精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作用和团队合作优势,构建跨城乡、跨学校、全员参与、即时探讨的“大教研”体系,积极推广先进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网络集体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历年组织教师多媒体应用培训xxx余人次。

7、乘势而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1)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心园和日托园建设。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规范”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切实解决幼儿接送难问题。

(2)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依据《xx县学前教育工作综合评估标准》,对各幼儿园进行经常性、全方位督查评估,充分发挥县直幼儿园的“六中心”作用,积极组织送教下乡、邀请幼教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玩教具展评、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素质与保教质量,促进了幼儿园办园水平升级上类。xxx年,全县有xx所农村幼儿园通过沧州市农村示范幼儿园验收。

8、齐抓共管,不断提高普及程度。

严格按照《xx县教育局关于严格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管理的暂行规定》,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学,切实解决无序择校和大班额问题,促进校际间生源的相对均衡。严格落实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流向实行动态监控,实现学籍管理规范化。将控失保学工作任务分解到全体教育干部和教师,并列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9、整体推进,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普通高中教育。xxx立足校情,因校制宜,努力推动内涵式发展。强化制度落实,向管理要质量;提升师德师能,向团队要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向科研要质量。

(2)职业教育。县xxx积极拓宽渠道,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常规管理,提升管理声誉;坚持“老专业升级改造,适时增加新专业”办学思想,加强校企联办,借助外力为学生设计成长路径。

(3)特殊教育。县、乡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保障体制,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县特教中心内部设施齐备,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4)成人教育。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科技、农业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搞好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5)民办教育。制发了《xx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的通知》,不定期对城区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专项督查整治,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取缔各类非法民办教育机构。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区学校班容量过大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学校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年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干部及教职工的观念、作风、能力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

综合分析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构建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新格局。

首先,继续增强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教育事业投入,增大教育事业办学规模。着力眼下,聚焦项目建设,加快进程,进一步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xxx迁建项目。加快推进速度,力争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改薄工程及幼儿园提升项目。今年规划全面改薄项目xx个、农村幼儿园改造项目xxx个,争取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解决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

其次,不断提高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是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师德满意度测评,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行为,切实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意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实施骨干教师带动策略。严格落实教育干部任课评课制度,促进全县干部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二是不断引进师资。进一步加大教育人才招录力度,为教育发展蓄足后劲,注入活力。

最后,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一是规范督导考评,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管理为抓手,严格落实好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评制度,继续推行全县教育工作大督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开展。二是创新办学理念,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抓实抓牢xxx所试点示范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潜心开发校本课程,盘活课程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九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

教学。

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

按照县委办《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方案》的要求,在“解放思想,争当全省山区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第二阶段调研讨论活动中,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利同志为组长,以局班子其他成员及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调研组针对学校布局、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资源配臵情况,于4月8日至18日进行深入调研。我们采取到学校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获取第一手材料,进而综合分析、讨论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也为县委、县政府加快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90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7所,初级中学25所,小学223所,幼儿园32所,特殊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

1、小学情况。小学223所(其中完全小学170所,初小53所),教学点36个,在校小学生41803人。

1中学3471人,船塘中学449人,仙塘中学732人,灯塔中学330人,黄村中学239人,蓝口中学112人,县二中高一学生493人。初级中学25所,县城及各乡镇(含黄沙、三河、久社片)皆有1所初级中学,全县初中学生23063人。

3、我县学校布局调整总体思路。抓住中间,放开两头(稳定九年义务教育,放开高中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高集中,低分散(高小相对集中,低小相对分散);小学就近入学,初中进镇,高中进城及中心镇。根据县人口分布情况,义务教育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库区镇和黄田镇、久社片中学与中心小学合并,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原则上是一个行政村只办一所小学,一般乡镇只办一所初中,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可设臵两所初中。

(二)全县师资队伍情况。

近年来,为了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全县教师的学历水平,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真抓实干,使我县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1、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我县在编教职工4515人。小学专任教师2376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教师达1857人,占78.2%,一级职称393人,占16.5%,二级职称35人,占1.5%;2初中专任教师129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占0.38%,一级职称678人,占52.2%,二级职称331人,占25.5%,三级职称158人,占12.2%;高中教师425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占6.1%,一级职称184人,占43.3%,二级职称184人,占43.3%,三级职称9人,占2.1%(不包括07年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

2、教师学历基本达标。我县高中专任教师本科率为83.3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3.35%,本科达23.2%;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大专率达65%。

3、职业学校教师情况。现有教师39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21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13人,未评职称7人。具体是:计算机专业5人,机电专业2人,电子电工3人,服装设计专业2人,旅游专业2人,畜牧兽医专业2人,农学专业3人、教育管理专业2人,农副产品加工专业1人,会计专业1人,法学专业1人,市场营销专业1人,预防护理学专业1人,文化课13人。

(三)我县中小学教育设施设备情况。

1、功能室设施。目前,我县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已有所改善,高(完)中包括灵通职校己配臵电脑室。初级中学有19间学校已配臵电脑室,有15间学校在“新装备工程配臵”后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中心小学有24间学校配臵了电脑室,24间学校配臵了语音室;而拥有语音室的中学仅有顺天中3学、船塘中学、**中学、实验中学4间学校。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劳技室只有少数学校才有。全县有实验室171间,仪器室189间,仪器柜689个,图书室316间,图书柜855个,计算机3438台,综合电教室3间,投影机30台,27套电子白板互动平台。

2、校舍设施。根据统计,全县校舍建筑面积570062平方米,其中,中学268775平方米,小学301287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72792平方米,其中,中学64060平方米,小学8732平方米。初级中学学生均校舍面积9.3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7.2平方米。中学学生宿舍均面积2.22平方米,小学生宿舍均面积0.21平方米。目前,还只满足于课室教学用房,功能场室、生活用房不足。

二、我县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1、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布局调整。我县制定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并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来,我县新建中学2所:县实验中学和县二中;撤并小学教学点78个,撤销初小43所,撤并小学高年级只保留初小63所;完小从五年前的251所调整到目前的170所,减小32.3%;新建小学2所:县一小和县二小。县城板块已形成“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

2、用足用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资金。我县财政收入总量小,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主要通过争取省财政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2003-2005年,每年省都给我县安排布局调整专项资金,我县都将这些资金用于布局调整项目中,并用足用好。这几年来,布局调整工作分三期进行共投入资金3800万元,其中第一期布局调整21所投入资金2080万元,第二期布局调整9所投入资金880万元,第三期布局调整8所投入资金840万元。

3、开展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创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制定了总体创建方案,逐年推进,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110所规范化学校建设。2007年已经完成了25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全县义务教育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同时,对农村完全中学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做到“以强带弱”、“以强促弱”。

(二)积极作为,优化师资队伍。

1、出台引进人才政策。大力引进教育人才,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招聘各省市师范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我县任教,这批教师己在我县扎下了根,安教乐教善教。今年3月,我县主要领导在市委陈建华书记带领下亲自组团到华师大招聘师范类应届毕业生,4月初,县教育局再次下广州招聘本科应届毕业生。现与我县签约的华师应届本科毕业生有35人,其他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12人。这将为**教育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2、实施“支教”策略。从新港、仙塘、船塘等教师充足,5教研力量较雄厚的乡镇派出骨干教师对叶潭、上莞等边远山区进行支教,渐时缓解了边远学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同时,新纳编教师分配向农村中小学重点倾斜。

3、强化师资培训。一是鼓励广大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和学历补偿培训,积极开展新课程培训和职务培训等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每年参加培训教师达2000多人次。如2007年先后集中进行了新课程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小学英语教师转岗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参加培训教师达2200多人次。二是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了一批省级、市级、县级骨干教师。2002-2005年参加市“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的有16人;2006-2009年参加市“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的中小学教师16人,其中高中3人,初中4人,小学9人;2005-2007年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34人,其中高中10人,初中10人,小学14人。他们在岗位上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三是鼓励各校实行校本师资培训,采取学科组内“以老带新”的方法,加速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4、出台评价、奖励制度,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高。

一、高二级教师,按市统考成绩制定“教学成效奖励方案”,高三级教师按完成高考任务多少进行奖励;对高考、中考和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测试学科成绩全县前5名的科任教师进行奖励,每人给予1000-2000元不等的教学奖。

(三)想尽办法,改善教育设施设备。

6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不动摇,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

1、近年来,县教育局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重点对农村中小学宿舍、饭堂、厨房和冲凉房等学生生活用房进行改造,省下拨生活改造资金足额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工程,并通过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150多万用于生活设施改造。

2、全面进行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投入900多万元,对全县中小学电脑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室进行配备。目前,我县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已有所改善,高(完)中包括灵通职校己配臵电脑室。2007年,灵通职校配备电脑室两个,共100多台电脑,现有电脑室3个,共130台电脑。

3、实施“老区小学改造、生活设施改造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促我县校舍建设工作上台阶。近年来,老区改造,投入资金1500万元,改造学校37所共37幢。生活设施改造8所,投入资金240万元。2007年危改工程,按照“面上小学以维修为主,中心小学以扩建为主,县城以布局发展为主”的思路,完成了拆除校舍危房162幢,合计43933平方米,维修校舍132幢,合计约80963平方米,新建校舍90幢,合计约31340平方米,总投入大3000万元,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校舍。

三、存在问题。

(一)学校布局调整方面。

1、我县学校尤其是乡镇的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班级多、班额小的现象。在223所小学中,学生人数100人以下的有72所,占小学学校总数的32.3%。农村教学点一般办至1-3年级的,在校生684人,平均每一个教学点17人,教学点离完小4公里以上的有22个,距离完小2.5公里左右的有14个。我县小学布局基本上村村办小学,库区乡镇和边远山区乡镇小学办学规模过小,面上小学平均每所拥有的学生只45人左右,有的村办初小只20-30人。而新港、锡场、新回龙、半江区四个库区镇及一些边远山区初级中学规模也较小,学生人数在100-500人之间的初级中学有9所,如半江中学学生人数仅106人。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难以发挥真正效益,严重制约了我县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2、各镇中心小学、县城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如仙塘镇中心小学,现仅有14个教室已容纳了870名学生,平均每班(室)62人,比有关规定超14人,最大班额的有74人。此外,**中学、县实验中学、县一小、仙塘中学等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

3、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县城的**中学、县二中(高中部)、仙塘中学学位紧张,无法满足就读需求,另一方面是农村高中因办学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难以吸引生源,高中生源严8重不足,如蓝口中学高中生只有112人,黄村中学239人,难以扩大办学规模。

4、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我县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迟,2004年刚完成新校舍搬迁,加上受经济的制约严重,办学条件仍然十分落后,校舍不足、设施设备差,难于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另外,办学规模偏小。目前,学校在校生仅有500多人,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划,到2011年,在本县就读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达到1500人(不包括在省市和外县区就读的本地生源),现有办学规模离规划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二)师资队伍方面。

我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虽然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研究氛围还不够浓;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全县尤其是乡镇学校,学科带头人还较缺。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初中教师本科率偏低,专业技术职称文理科比重失衡,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9师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技术职称文理科比重失衡,其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比例偏大,数学高级教师比例偏低。

2、初中。我县初中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初中专任教师,1299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78人,占23%,与省定标准40%相比,还差17个百分点。这些教师中,中师学历通过函授、自考获得学历的有一部分人。专业技术职称比例不合理,初中学高级职称总量低下,占0.38%,中学骨干教师匮乏。

3、高中。高中专任教师本科率为83.35%,但高中教师多为刚走上教坛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2003年以后大学毕业的教师占50%以上,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多数是青年教师,专业教师不配套,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如网络专业、计算机编程专业、电子技术专业、机械机电专业、制冷与空调专业、旅游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不足,且没有实训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还很缺。目前的情况是教师既有多又不足,加之教师素质不高,缺乏培训学习,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出现有课上不好,有课开不了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5、其他。

(1)由于历史原因,我县专任教师中,属“退休顶班”、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的专任教师有1981人,占47.39%,其中小学占绝大部分,这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10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

(2)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乡镇中小学出现教师老龄化现象。小学专任教师尤为突出。我县46-55岁的小学教师635人,占26.4%,56岁以上的小学教师176人,占7.3%。如仙塘镇,在职公办教师中,45岁以上的占37%,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占13%。又如灯塔镇小学教师共171人,50岁以上的教师有49人,占34.5%。这样,部分学校的教学状况就是老牛拉破车。

(3)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教师专业结构之间存在矛盾。个别学科教师奇缺,如地理、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这些学科教师紧缺现象在小学尤为突出。就小学英语专业教师而言,各乡镇中心小学可能只有个别专业教师,其余面上小学的英语教师,多是经短期培训而转岗执教英语的教师。就目前要创建“省级教育强镇”的仙塘镇小学而言,全镇小学仅有专业英语教师2人,体育教师2人,更别说其他经济落后的乡镇了。

(4)由于部分乡镇布局调整难度大,如库区学校,挤占教师编制严重,致使部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还出现教师短缺现象。

(5)部分教师取得高级职称资格后,满足于现状,没有以往的工作热情,没能很好地钻研业务,教学水平停步不前,久而久之,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1(6)地方财政薄弱,政府对师资培训的投入不足,教师培训经费很难保障,严重制约着我县各项师资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7)教师培训基地师资薄弱,设备陈旧,培训手段相对落后,很难满足新课程下教师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设施设备方面。

我县是个贫困县,县级财政基础相当薄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各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主要表现为:

1、教学功能室严重不足。功能室的面积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功能室条件不好,仪器设备不足且陈旧;多数学校没有单独的实验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有些学校,近几年学生人数和平行班增加,而教学用房不能及时增加,导致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被挤占;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设在瓦房,瓦房因故被拆后,实验室也就没了,如双江中学,这些因素使得实验室数量不增反减,生均实验室面积大幅度降低。语音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如按标准配备缺口还很大,多数学校图书室存书远远不够,形同虚设,多数学校甚至没有语音室,除康禾中学、船塘中学、黄田中学外,其他乡镇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

2、功能室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学校图书室藏书量不够,几乎成了摆设。计算机室只有中心小学和部分中学有配备,但乡镇大部分中心小学和中学由于承担不了超负荷的电费或没有12信息技术教师而没有开设电脑课,如灯塔中心小学、灯塔镇中学因为负不起电费等原因无法开设电脑课。(经费不足,无法保障功能室的正常使用)。

3、乡镇中学的体育器材、实验器材少而陈旧,多媒体教学手段匮乏。乡镇面上小学的设施设备十分落后,现在老师上课还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难于见到。

4、学校负债累累,无力再兴建校舍。目前,我县已基本解决学校教学用房和部分生活用房,但是,由于多年来先后开展了四次改善办学条件的大行动(即实现“一无两有”、“改危”、“普九”、“改薄”),持续进行学校建设,而且规模大,投资重,严重超出政府和群众负担限度,造成学校债务沉重,据统计,全县负债9315万元。学校负债累累,无法偿还,无法建校舍。我县绝大多数学校对照规范化学校要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要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6.2平方米,初级中学生均校舍面积8平方米;学生宿舍小学生均4平方米,初级中学生均4.5平方米)就宿舍而言远远不够。我县中学学生宿舍均面积2.22平方米,小学生宿舍均面积0.21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远未能满足学校正常需求,但学校无力再兴建了。

5、县城高中学校的功能室不足。如**中学,虽说已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但到目前为止连一个能容300-500人的多媒体阶梯课室都没有,更别说探究室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13制约着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6、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备简陋、陈旧、老化。实训楼缺乏实训的设备,形同虚设,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直接影响着招生工作的进展。

四、发展我县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经济支持,加大布局调整的投入力度,办好如下几件实事:

1、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按照初小就近入学、高小相对集中,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思路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作出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进一步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的“麻雀学校”,加快库区乡镇学校的撤并步伐,优化教育资源。

2、扩大各镇中心小学的办学规模,解决中心小学的大班额问题。各乡镇中心小学要争取新建一幢教学楼,实现扩容促优。在仙塘中心小学附近新建一所能容纳1500人的小学,以适应仙塘镇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问题,保证外来工子女能有学上、上好学,加速仙塘镇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步伐。

14县城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且全县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仅有35.6%,在全市处于滞后地位的实际情况,为增加我县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提高全县高中毛入学率,提升我县高中教育综合实力,在东江中学开办前,积极争取各级党政资金支持,在县城二中学建设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增加1000个高中学位,以增加全县高中在校生。

4、优化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我县现有的农村完全中学由于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的限制,难于吸引高中生源和提高办学效益。为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调整和优化,要通过合并、初高中分离等方式对农村普通高中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进行。为确保高中生的入学率,在东江中学开办招生后,我县再逐步对办学条件较差、规模小的黄村中学、蓝口中学高中部进行撤并,对有条件的完全中学实行高初中部分离,扩容促优,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实现以强带弱、以强促弱。

5、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把**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完善**中学的硬件建设,从2007年起,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走把**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创建为省一级普通高中,2008年,通过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200915年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提升**中学的办学实力。

(二)完善体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依法保障教师权益,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优秀教师成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动态竞争的人才成长环境。如适当增加教师津贴,提高骨干教师的待遇等。

2、继续进一步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良好的骨干教师梯队,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

3、大力开展县城学校骨干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和强校支援弱校工作,形成机制,定期定点交流,发挥县城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4、进一步均衡教师资源,超编乡镇教师要分流到缺编乡镇任教。

5、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并认真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从严审定教师资格,坚决清退不合格的教师。

6、采用“高职低聘制”;采用“聘任制”,实行按岗聘用。

7、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系统、有效的师资培训机制,如把师资培训与评职称挂钩。

8、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能的培训力度,力促年轻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9、要积极争取上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把我县师资培养培训经费按上级有关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学校、教师个人分担为补的师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0、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基地,改善培训条件;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师资培训基地对我县师资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补充我县培训基地的不足。

1、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陈建华书记的讲话精神--“后发河源,要先发展教育”,大力完善基础教育的设施设备。

2、各级党政领导(包括乡镇)要把发展教育当作党政班子任期的主要政绩之一,并纳入年终考核项目,对发展教育事业显著的给予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力促我县教育事业上新台阶。

3、县五套班子成员及镇党委班子成员要加强对教育的指导和扶持,为学校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教育、17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

4、各乡镇各乡村,要利用乡镇换届选举之机,大力开展教育集资活动,大力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活动,利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成立助学基金会,做到专款专用,力促教育办好办优。

5、各学校因“普九”建校、创建省一级学校等留下的沉重债务,应由各级政府承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偿还。县直管学校由县政府承担,镇直管学校由镇政府承担,村直管学校由村委会承担,通过层层分压,使各学校领导能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6、切实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灵通职业学校再建设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增加300--500个学位;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引导更多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对就读灵通职校的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落实县委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围绕2008年学校重点工程建设,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全县有12个镇,现有学校合计142间,其中高中2间,成人学校8间,初级中学16间,小学88间,县示范幼儿园1间,民办托幼机构27间。中小学公办教师人数2535人,代课教师260人。在校中小学生40541人,其中普通高中5620人,初级中学12850人,小学生19102人,在园幼儿2969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七个方面:一是扎实做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城镇低保学生免费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二是全力推进高中“扩容促优”工程,投资1亿多元,建成山区中学新校区,新增学位4000多个,有效解决了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为实现普通高中扩容创造了硬件环境,去年,山区中学顺利通过省教学水平评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整合,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投入420多万元建成威华实训中心大楼,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四是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优化组合,共撤消学校97间,合并42间,基本上消除了学校布点多、分布散、规模小、效益低、浪费大的弊端,做强做大了一批学校;五是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c级危房维修项目已全部完成,d级危房已全部拆除,新建项目学校16间,完成率100%;六是全面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启动“名师带动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名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教制度,增强基层学校的师资力量;七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高考取得大丰收,第一批本科61人,第二本科a类265人,第二本科b类157人,本科入围率和省线入围率均居全市第二。从各个指标体系看,我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应在全市中等偏上的位置。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去年,县里面将县一小扩建工程列入县重点工程,目前,县一小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县二小、县三小列入县重点工程,建成后,县城区小学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整体的提升。二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

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同时,由于撤点并校等原因,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人数比较集中,造成了寄宿条件不能满足现有学生人数要求。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目前,县级的财力有限,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较为困难。

2、教育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这些投入大都在乡镇中心小学以下的完全小学,现在这些完全小学有面临撤并,投资重点应转为中心小学,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目前仍有2000多万元债务。“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同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省里面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能及时下拨,因此,一开学各学校就要忙着筹集资金维持学校运转,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年龄老化问题较为突出,全县2535名中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561人,35岁以下的教师有967人,而这35岁以下的教师中,大部分在县城。年龄较大的教师大部分在农村村小,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我县英语、语文、数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除了县城小学有两位英语老师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外,其他小学的英语学科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英语专毕业的。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欠缺29人左右、语文教师欠缺20人左右,数学教师欠缺20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中没有一个专业英语教师,仍缺30人左右。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县骨干教师难留住。四是高中教师严重短缺,毕业生不愿回山区工作,虽有退费政策,但已签订合同愿意回平工作的不足10人。五是城乡教师分布失衡,教师进城压力大。

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二是办学方向上。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场。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

5、学校布局仍较分散,全县有16间初级中学,有些镇有几间初中,10人以下的前期小学仍有20间。

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要建立“宽裕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全面。

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断完善投入体制。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义务教育经费,足额预算教育经费,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分项目、按比例投入的分担机制。二是要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平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认真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行政经费紧缺的问题,实行教育经费筹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针对当前教育普九负债严重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多重措施,尽早实行债务剥离;针对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教仪、图书配备严重不足等问题,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多投入,镇集中地学校的办学规模要扩大,师生比例要提高,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实施调整时,不搞一哄而上,要统筹安排教育资源、统筹学校规划建设,防止教育资产流失,避免重复建设。既要保证学校有相应的办学规模,又要照顾学生就近入学。调整学校布局,要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为目的。做到调整学校布局与学校危房改造、示范性学校创办、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四个相结合”,促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在学校布局调整方面,拟用3-5年逐步取消小乡镇初级中学,即全县除4大镇(东石、石正、仁居、八尺)办初级中学外,其余乡镇一律不办初中,将各乡镇初中生源原则上集中到县城,县城再办1-2间初级中学。同时,进一步加大撤点并校力度,用3-4年时间将现有104间学校调整撤并为76间。盘活教育资源,处置闲置校舍,所得经费用于完善中心小学建设,扩大中心小学规模,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小学。

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实行名副其实的聘任制,解决教师职称到顶后不思进取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

4、理顺队伍管理机制。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及时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取“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

5、以创建教育强县为契机,加大对教育的软、硬件建设投入。我们对此作了调研,拟用4年时间,先易后难(如2009年前将长田、热柘建成教育强镇),争取在2012年实现教育强县。前几年,教育部门已树立适度超前的思想,重点解决了学校的运动场建设,新建10个运动场,加大了对中心小学及中学的投入,先后已投入了4500万元,为创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教育强县是可以实现的。

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将是建设教育强县。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的办学水平,近日对我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教育概况。

我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目前,全县有中小学校56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9所,小学4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小学在校生总计17484人,其中普通高中2095人,职业高中1596人,初中4599人,小学9194人。现有中小学教职工1609人,其中普通高中196人,职业高中170人,初中461人,小学782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224人,其中普通高中159人,职业高中132人,初中336人,小学597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县教育工作者坚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规范发展,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结构,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形成了普职成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使全县教育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运行及维护的成本在提高;物价在不断上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也在增大。公用经费无法满足学校实际运转需要,特别是一些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更是捉襟见肘。

(二)教育资源浪费较大。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状况急剧变化,全县农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不足20人的袖珍班越来越多,部分学校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超编现象。学校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

(三)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地理等专任教师缺乏,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

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三、对策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特提出如下建议:

制预算,并按预算及时拨付资金,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我们建议,一是把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按照“立足发展、着眼长远、方便群众、确保安全”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留有余地,适当调整,合理拆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做到学校布局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二是把幼儿教育纳入我县初级教育的内容,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至两所初中、中心校及公办中心园。

(三)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县内初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带农校工程,县内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臵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五)职业中学要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到职高师资培训基地或院校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补充新教师时尽可能到工程类师范院校选聘理论和专业水平较高、取得多项“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对其进行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后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使他们尽快的成为“双师型”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把教育当作最重要的福利事业、公益事业来抓,要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只有这样,社会发展才能发挥教育的各种优效,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和资金,用好教育的各种资源。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三

近年来,**局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数量和质量并举,原则和标准兼顾”的发展思路,突出“四个抓”,使发展党员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

一、抓调查,找根源,选准工作突破口。

全面掌握党员思想状况。主要表现:一是组织观念较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0%左右;二是组织观念一般、模范作用不够明显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5%左右;三是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意识还不如一般群众的占5%左右。根源来自于:一是部分同志对党组织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观念淡薄,积极性不高;二是党员结构不够合理,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年轻党员少)状况。通过调研,找准了发展党员的难点和重点,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论和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等知识。同时,**局党支部对组织委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发展党员程序、党费收缴的有关标准、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培训后,既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又调动了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模范带头的自觉性。

三、抓队伍,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

(一)加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一是大力实施了启蒙教育工作,通过各种类型的正面教育,积极启发、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二是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育;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

(二)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加强党建工作中,把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来抓。一是在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上重点把好党性关、业务关、思想关。使党务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生活制度等规范党员行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了表率;二是加大党建目标管理,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局党支部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把好每道关口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来抓。首先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其次是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好政治素质关,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前,坚持做到培养人考察,党支部考察。二是把好培训关。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三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好程序关。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和考察档案后,严格按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四是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把好转正关,入党介绍人在新党员预备期内,继续承担培养任务,并按要求经常与预备党员开展谈话,预备党员个人也定时或不定时地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支部负责将考察、谈话等情况记录整理,作为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主要依据。

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重点推进,**局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会一直坚持下去,并会不断探索创新思路,采取更多有利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局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的改善,使之更加趋向合理,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四

**市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726所,在校学生共11万余人投入到民办学校资产达到6.8亿多元。民办教育使我市教育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式多样化方向发展,开始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我市民办。

教育办学在发展的类型类别、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运行方式上已形成了一些特点: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最为迅速,所占比重最大;民办职业高中教育发展最为缓慢;初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如2008年初中会考,城区初中会考成绩5个a(为最高的等第)的学生70%在民办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虽有所发展,但仍是公办学校占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责任;办学体制、机制灵活。全市民办教育实现了民办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民资独办、股份制、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办学形式。人事制度为双向选择和合同聘用,分配上也较灵活;招生不受地域限制。民办学校招生一般可以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生,不受地域限制,实行市场化招生,学校和学生或家长实行双向自愿选择;财经上厉行节约,运作高效。

二、做法与经验。

**民办教育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充足的民间资金、旺盛的教育需求,更得益于政府有力的政策扶持。十多年来我市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民办学校发展路子。

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奖励力度,广泛调动办学积极性。从2008年起,市财政用于民办教育奖励扶持专项资金达到了1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法律地位。允许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政策,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待遇。

落实支教政策,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从2004年开始,市教育局从大教育出发,就出台政策允许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并保持原来的公办教师身份不变。同时,还指派公办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和教师到民办学校担任校长或从事教育教学,并保留这些人员在原来单位的职务等,以尽快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实行招生优惠政策,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从2006年起,我市就规定民办学校可以提前招生,也可以进行补录,公办学校不得招收已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而已被公办学校录取后又自愿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可由民办学校录取。

正确引导,重点扶持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发展。坚持“学前教育以公办园为骨干,民办园为主体,正规和非正规幼教机构并存”的方针,积极鼓励大力发展民办幼教事业,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70%。

推进审批工作法制化进程。严格按重新修订了民办中小学设置标准和材料报批、受理申请、材料初审、材料复审、审批终结制度审批民办学校,各个环节限时完成,责任到人,促使设置民办学校更加规范化。

三、思考与建议。

**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事业规模,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成员的可选择性,为发展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是很相称,也还没有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从外部环境看,民办学校并没有完全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权利,吸收优秀教师有一定困难;歧视民办学校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还不能完全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办和民办教师在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向流动机制一时还难以建立;大多数民办职校招生困难,不少已难以为继;生源锐减两极分化严重;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

从内部因素看:民办学校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不明晰、教师队伍不稳定、人事行政管理不科学、财务管理不规范、招生不规范等,有些民办学校急于形成规模,来者不拒,也带来管理和教学上的难度,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要强化宣传,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优惠措施,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奖励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民办职业高中,在全市形成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双驾并驱的局面,共同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尽快建立民办学校教师保障机制,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师资要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规范对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统筹规划民办学校的网点布局、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和层次,以优化资源配置。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五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8日—20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分别召开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教育专家座谈会18场次,实地考察各类学校26所,并听取了各区县(市)政府教育调研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打造**教育品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教育机构: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4%、75.1%、70.2%。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教育质量:2004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教育建设:2001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教育投入:200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2002—2004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05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7%、6.2%、14%。2004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2004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教育负债:到2004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住。2004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02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6、2007年小幅上升,从2008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009年下降到10.4万人,2010年下降到9.3万人。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2001年下学期到2004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2004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某县检察院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学联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

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2005年—2007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2008年—2010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2006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

3、实施政策优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全面落实2004年第14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对建校用地由政府全送;对民办学校免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民办学校纳入非税收入发票供给范围。

4、进行表彰奖励。各级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评选和表彰优秀民办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民办教育举办者。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4页)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六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县组织由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分管教育副县长马志列挂帅的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县一中、二中、生源学校、西竺山中学等,召集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学生家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县辖30个乡镇(园),人口78万,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56所,其中县属学校7所,乡镇中学20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224所,教学点73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99648人,其中小学生50728人,初中学生35082人,普高学生11616人,职高学生2222人。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2002-200x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3595万元、13563万元、16620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194元、1260元、1420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三年分别为8820万元、9137万元、1019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65%、67%、63%,分别比上年增长3%、4%、8%,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36%、32%、29%。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含在岗教师5791人、未聘分流教师635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在岗教职员工中,高中教师601人,初中教师2136人,小学教师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员349人,局机关干部70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48人,大专学历2512人,中师学历1708人。在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1757人,36岁-45岁的1920人,46岁以上的1695人。中学高级职称230人,中级职称2623人,初级职称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地区办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县先后对县五中、城关五小(现生源学校)、县二中、县职业中专实行“国有民办、校长领办”办学体制改革。实行“校长领办”以来,几所改制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管理,内活机制,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一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民办生源学校由原来仅100多学生的小学发展到有小学、初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县二中投入1000多万元,三年学校净增资产600多万元,学生由改制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县五中筹资近500万元投入学校建设,学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二是教师待遇不断增加。几所改制学校均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确保教师基本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县二中高考成绩三年三大步,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线为113人。县五中去年达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费不断规范。坚持“标准不涨、范围不超、项目不增、程序不减”的“四不原则”。每期开学前,县电视台均要公布学校收费标准,同时各校悬挂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教育收费纪律,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5、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坚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条主要途径。目前,我县有“省示范性学校”1所,“省园林单位”6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绿色学校”21所,“市园林单位”15所,“市特色学校”7所,县级绿色、园林、科普、体育、艺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2所。

6、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x年高考录取898人,其中本科录取508人。200x年高考录取1346人,其中本科录取590人。200x年高考录取1620人,录取率列全市第三名。200x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572人,上线率在全市九区县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绩全市第一。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班额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人,在这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县一中建设滞后,在校高中学生2080人,校园仅占地131亩,规模明显偏小。二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设施条件较差。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但经过“两基”达标后,凭县里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更是无能为力。

2.学校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200x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负债高达7258.5万元。全县7所县属学校、29个乡镇中心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负债,其中,县属学校负债3031万元,乡镇中小学负债4227万元,负债面达100%。全县负债200万以上的学校有5个,负债1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12个,负债8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7个。在我县乡镇教育债务构成中欠基建包工头2102.9万元,欠教师和社会个人2882.3万元。“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1998年开始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4]10号文件)中对“两基”负债作了明确规定:凡因“两基”建设形成的债务按有关政策从学校剥离,纳入县、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7000多万元的债务,由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目前仍无良好的解决途径。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有的校长反映,一年到头校长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筹集运转资金。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的资金只能用于还债,无力投入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学校由于欠债多,债主(包工头)经常到校讨债,有的还封堵校门,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全县2635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179人,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02人,而这35岁以下的502名教师中,分布在县城的有128人、农村集镇320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以我县大南湖乡中心学校为例,全乡67名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人,村小教师基本是40岁-50岁的教师。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师欠缺14人左右,化学教师欠缺13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欠缺25人左右,音乐教师欠缺10人左右,美术教师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

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二是办学方向上。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场。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

5.外部环境欠优。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04]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但收效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20条”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特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县(市)教育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3、加大教育发展的规划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教育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学校布局调整上,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

4、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议教师的招聘、职评、档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责。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及时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文章整理编辑:好范文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取“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

6、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资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指导与交流,逐步建立公民办师资合理流动机制,做大做强民办学校。同时,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7、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力度。采取“政府送一程”的办法,突出职业教育,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就业上指导。同时,大力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8、加大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视涉及学校检查收费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制止职能部门对学校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给教育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治理问题还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门要把好审批关,现有学校周边的网吧,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七

一年来,县文教体局就我县教育发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培树行风正气、严肃考风考纪、加快布局调整、规范办学行为,使我县教育事业实现了科学快速发展。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我县教育发展现状,深刻分析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就县文教体局发展思路、方法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文教体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对过去的发展规划进行回顾总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召开形式多样的专题会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科学提炼出了“硬件上规模,软件抓规范,队伍建设提水平”的教育工作发展思路。

一、硬件上规模。

所谓“硬件上规模”即办学规模化,只有办学规模化,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效益;只有办学规模化,学校管理才能规范;只有办学规模化,学校、班级之间才能实现有序竞争,通过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县文教体局结合我县县小、村小、人少、点多的县情,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大胆提出了“初中进县城,小学标准化,教学点相对集中”的整体战略。首先,“扩”字当头,依托县实验中学,斥资1042万元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餐厅各1栋,并成功实现了东、西校区合并;筹资700多万元购买原英才中学整修改建为实验中学新校区,“一并一扩”拓展了办学空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初中教育进县城,初中教育走向了优质化、均衡化的发展轨道。第二,“改”字跟进,将农村中学进城闲置的原实验中学东校区以及新马头镇中学、梁二庄中学等8所乡(镇)中学改扩建为了标准化小学,规划的16所小学全部一次性调整到位,因明德小学和旦寨联办正在建设中,除新马头镇贺堡片、古城营乡旦寨小学外,全县全部实现了三年级以上班级进联办,进一步扩大了小学办学规模,加速了小学教育标准化进程,极大地推进了农村教育均衡化。第三,“并”字其后,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规划、未来人口出生率等因素,以向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集中为原则,重新规划布局。两年来,改撤规模以下小学62所,其中部分规模以下小学将改建为标准化幼儿园,进一步扩充、规范学前教育,加快了“普三”步伐。与此同时,初中进县城后,340余名农村中学教师除78名进入实验中学外,其余260余名教师通过培训全部充实到小学当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大大加强。通过布局调整,实验小学改建为两所,班容量严格控制在55人以下,长期困扰我县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实现了“自上而下”的优化整合。

二、软件抓规范。

所谓“软件抓规范”即学生培养规范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

力不大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学会一技之长。高中阶段,积极鼓励那些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走文化升学考试之路,主动引导那些成绩较差、潜力不足的学生通过对口招生进行升学深造,真心帮助每一个孩子选择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今年县文教体局已与多所职业学校取得联系,并成功引导输送了一批学生,在学生培养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学校管理规范化简而言之就是“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谁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其核心内容就是“干什么”、“谁来干”、“如何干好”三个环节。“干什么”就是明确想要干的具体事,明确目标;“谁来干”就是明确责任,即落实到谁?谁来牵头?谁来督导?“如何干好”就是以积分的形式对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调动、评优评模、晋升提拔、职称评定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今年以来,县文教体局从试点学校、试点班级入手,狠抓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上好操、搞好卫生“五个好”,打造“活力+实效”课堂等,学生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学校管理工作日渐规范。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篇十八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将为你提供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6.48%、14.99%、23.57%、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情况,

总结。

发展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总体情况与主要做法。

我市民办教育从1989年9月**县**中学诞生起,大致走过了三个时期即低门槛准入,滚动发展期(1989年-2002年);优化政策环境,快速发展期(2002年-2016年);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期(2016年-现在)。截至2016年底,我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409所,固定资产近15亿元,占地面积2937亩,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在校生数约11万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与全市在校学生数相比,小学达8.4%,高于全省的2.8%和全国的4.99%;初中达27.57%,高于全省的11.3%和全国的7.97%;高中(含职高)达17.75%,高于全省的16.2%和全国的11.9%;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市的59.2%(无证园未统计)。有8所民办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民办学校,一所职业学校通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5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一些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县励志中学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柔性与制度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成效显著,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市**实验学校的数字化校务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库,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网站,学校被评为首批**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引进省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6年通过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市**幼儿园成为我市首批达到市一类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

1、思想上重视。

我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力量来改善,历届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都保有清醒认识,高度重视。一是确立开放办学观念,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市委、市政府较早地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民办教育,破除非政府办学不正规的旧观念,并于2001年5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赴**考察民办教育,从领导层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为鼓励其发展,2016年11月,市教体局简化审批程序,下放民办初级中学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管理权,委托各县市区教体局受理民办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其他民办中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申请并行使属地管理权。二是建全组织机构,服务民办教育。2016年我市专门设立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成为全省最早设立的几个市之一,2016年4月又成立全省第一个民办教育协会,使民办教育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为让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精神实质,依托民办教育协会这个平台,先后举办多项专题培训,为其解疑释惑。为及时了解民办教育发展新动向,指导我市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2016年11月,我市代表**省组团赴京参加改革开放30年之中国民办教育纪念论坛,和同行们共同研讨民办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16年12月,与宁波、上海等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民办教育城市联盟,并于2016年在我市举办第二届年会,与来自14个省21个城市的代表共同探讨民办教育发展问题;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组织民办学校举办者、管理者赴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就民办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发展听取专家解读等等。三是大力进行表彰,提振办学信心。除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民办教育表彰大会(2016年2月)和民办教育发展现场会(2016年9月**县)外,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民办学校进行评比表彰,极大地增强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办学信心,也吸引了市内外、省内外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办学的热情。

2、政策上扶持。

2002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提出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地位,民办学校的校园和建设用地、规费征收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等多项扶持政策,并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列入县市区政府年终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之一。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六项工程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将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列入其中。市教育局同年底出台了《关于民办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出台了奖补、支教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出台《关于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的暂行规定》,每年按不少于在职教师2的比例选派优秀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工资由财政发放。每年设立20万元奖励基金,对办园规范和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等等,促进了全市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3、管理上规范。

2016年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民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确定2016年为民办教育管理规范年,同年,召开了规范办学行为汇报会,尽力使每一所民办学校都能够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是严格审批。对申报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设置标准;对申报短期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按《**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及申办审批的暂行规定》执行。审批时,既审定学校章程、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招生办法、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又核查校舍条件、设备设施、启动资金和师资构成;又认定办学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和法人代表资格,经公示后才依法颁发办学许可证。二是严格督查。重点督查办学方向、育人环节和安全卫生等,引导学校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的关系,提高质量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系。通过评估,达到示范学校标准的给予挂牌,以资鼓励。如发现未经备案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不按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标准收费,年度未作财务会计报告等问题,责令纠正。对非法办学进行清理整顿,一些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设置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或取缔,使我市民办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主要问题。

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民办教育举办者未能真正将自己从事的事业完全置身于整个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中,对其公益性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只注重给予的权益、支持和扶持方面,而忽视赋予的义务、责任和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地方法规政策不够健全配套,对民办教育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协调发展、指导评价等不够到位,这些给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政策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办学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办学思想不端正,不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而是急于收回投资,片面追求赢利。一些民办学校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财产权尚未明晰。尽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批准设立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有些董事会制度流于形式,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没有真正分离,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学校利用政策法规的空缺而不规范地融资和资本运作,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还有一些学校超越原定办学层次和招生范围,以大量花费发布虚假招生广告、高额招生回扣、压低收费标准抢夺生源,导致办学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

2、政策配套不完备,发展不均衡。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规定的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经费资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拨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经费及用地和建设优惠等扶持、奖励政策,我市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及一些县市区至今未能完全贯彻执行,或未拿出可操作的办法。再如在教师合理流动方面,有的地方出台了公办学校教师对民办学校的支教政策,有的地方却出台了限制教师流动的规定。在教师待遇方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差异,造成所享受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不同等,导致不少民办教师心理失衡,期望通过各种途径跳出民办教师队伍寻求更好的发展,除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着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的发放方面,一些地方已经或部分执行,一些地方基本没有执行。在均衡发展方面,一些地方民办学校设置过于集中,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占有量超过公办教育,凸显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而在绩溪等地,民办教育几乎为零。

(二)对策思考。

我市民办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它凝聚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劲可鼓不可泄,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1、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其在弥补公共教育资源不足,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致力于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公办、民办教育发展,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教育层次和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纠正偏差,使民办学校的数量、规模、质量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不影响整个教育的公益性。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认真梳理我市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不适应现实需要、存在歧视或冲突的政策进行认真清理,该配套的尽快配套,该纠正的尽力纠正,该落实的全力落实,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体系。当前,要尽快制定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其给予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尽力落实到位。逐步建立公民办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解决民办学校留人难问题。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性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理应享受同等生均教育经费。各地都应加大力度,逐步提高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补助比例,直至全额补助。

3、规范和引导并举,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严格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按程序审批,既要注重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等硬件审核,又要注重办学方向、办学思想、校长素质等软件考核。针对当前突出的学前教育无证办学现象,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同时把好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关,探索对不要求合理回报、要求合理回报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情况监管。二要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探索政府和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两种机制优势,使群众得实惠,民办教育上台阶。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学校、企业、个人按照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学,鼓励和引导出资人加强对民办学校持续投入,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大做强民办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