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52:18 页码:13
2023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实用13篇)
2023-11-12 19:52:18    小编: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构和框架,以便更好地展现所总结的内容。总结是一个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成功经验、总结工作心得的过程。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一

我们****中学是全省第一所民办女子职业中学,也是***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下岗职工培训基地。自1986年开始举办服装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培养输送初、中级服装技工0000多人,其中走出国门打工的已达0000多人。去年,经*********批准,学校升格为中等职业中学。目前学校占地近20亩,有校舍10000多平方米,缝纫机400多台,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学生除来自本县外,还有邻县、市及外省的。学校多次受到省教育厅、市政府、市教育局、市妇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劳动局、县妇联表彰,今年被市政府授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重点,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为老百姓致富奔小康服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切为农村女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着想,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能走进学校。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的女孩子上学负担。1、在收费标准上执行公办职业中学收费的下限标准,而且规定平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学生收费。在我校学习3年,培养费、学杂费走读生不超过6000元,住宿生加住宿费、伙食费不超过9000元。2、食堂不赚取利润,伙食费按天计算,每天5元,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吃暖。3、学校给学生赠送布料,由学生自己做校服,不收一分钱。4、学校小卖部让特困生经营,自己赚钱解决学习费用。5、对特困生减免培养费,每年减免总额在5万元以上。6、对家庭有暂时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缓缴培养费、学杂费,每学期批准缓缴费用的学生占20%左右。7、对学生家庭发生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困难的,发动师生开展捐助活动,不让一个学生辍学。8、教育学生不吃零食,不讲究穿戴、节约零花钱,每年为亲人做一件新衣。9、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县妇联联合发文,在全县开展“彩虹行动”,对特别困难的女青年,实行“先培训,就业后再缴费”的办法,让她们能走进校园学习。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1人来校学习,其中5人已走上工作岗位。10、实施灵活的办学模式。我校升格为职业中学后,以职业高中学历教育为主。但考虑农民的不同需求,学校仍办一年、半年、四个月、一个月的短期培训班。短训班招收对象不受文化、年龄的限制,招生时间也不限制,可以随到随学。*********村53岁的崔爱华,要求到我校学习,学校接受了,培训一个月后,将她送到工厂工作。她激动地向学校领导说:“只有你们学校能接受我这样的`学生,让我获得了工作的机会,我今生今世都感谢你们。”

二、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学得好。

学校董事会聘请了一批有管理和教学经验、文化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志组成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我们针对学生全部是女生和绝大部分学生思想、文化基础较差的实际,提出“注重女性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突出技能教育”的要求,并在这三个方面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在加强女性教育方面,我们大力宣扬妇女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寒门出才女的典型,帮助女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服装企业,激发她们向大姐姐学习的热情,立志学好文化、技术,成为对家庭、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打扫活动,听老爷爷老奶奶讲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悲惨生活,让她们感受今天的幸福,激发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我们针对女生生理、心理特点,专门开设知识讲座,增长她们卫生知识和安全保护意识,学会做人、交友,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做到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努力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青年。

在强化素质教育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教育阵地,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团结互助、有序竞争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校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文化课,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作业、认真考试,在职中和语、数、外三门学科会考中,均名列全县前茅;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管理,让学生不断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提高各种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求得新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技能教育方面,我们保证学生每天有4―5个小时学习技能的时间,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通过开展各种技能表演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初、中级技工的水平。

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程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生中从未发生过违法犯罪行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达到学校制订的《文明女青年的标准》,学生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优良的校风、优秀的成绩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一农民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起送到我校,其中一个是弱智,父母担心学不上,但经老师耐心细致的培养,终于在技术上取得进步,一年后拿到了中级技工证书,进了工厂,现在月收入超千元,家长逢人就夸*校老师的本领大。我校培养的学生思想素质高。20春节前,***长收到一笔从**寄来的*****汇款,并收到一封信,信中说:“**********************************经细查细找,才发现汇款人就是我校的学生****。后来她给母校来信说,这样做,都是老师教她的。

三、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有前途。

我们决心不辜负领导的厚望,今后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安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二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去年全县劳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签订了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去年全县劳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两手抓”,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集中体现在“两个加强”、“两个扩大”、“两个推进”。

一是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人,大龄困难群体人,分别完成市政府任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扩大劳务输出为主渠道,以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为着力点,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劳务输出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其中组织输出人,自发外出务工人。

二是社会保险参保单位和人数进一步扩大。截止××××年底,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达到户,参保人数增加人,达到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户,人数达到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各项保费收入总额达到亿元,支出总额达到余万元,确保了全县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是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保障争议仲裁工作稳步推进。劳动监察部门对全县家用人单位实施了年检,涉及劳动者万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份,责令补缴社会保险费万元,社会保险扩面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人。受理举报投诉案件件,结案率达以上。劳动仲裁部门积极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件,案件标的万元。鉴定劳动合同份,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关键在于坚持了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策制定和实际行动上体现了求真务实和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会得到顺利推进。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落实劳动保障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整合培训力量,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任务目标是:城镇安置就业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人,就业困难群体人;劳务输出完成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总额达到万元,当期收缴率达到,清欠率达到。

(二)采取多种措施,统筹城乡就业。一是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就业潜力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继续抓好再就业重点企业,培育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二是坚持以政策扶持促进就业增长。对于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工商、税务部门要继续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对于新开辟的服务性岗位,特别是政府开发、财政投入的公益性就业岗位,要优先安置“”人员,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三是坚持以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增长。要按照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目标,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劳务协作,大力开拓省外、国外劳务市场。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努力形成企业用人到市场、个人求职找市场的格局。要运用相关政策支持,引导和帮助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就业,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三)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必须大力加强,不断完善。一是狠抓社保扩面。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客观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适应形势发展,切实把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像抓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一样抓紧抓实,要充分抓住我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综合措施,以私营、个体、灵活本网就业人员为重点,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二是切实抓好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加强企业欠费的清理追收,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要依法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稽核力度,特别对收缴重点和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监督,建立企业参保缴费的诚信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征收率,做到应收尽收。企业每年要向本单位职工公示全年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养老保险的征缴监察、稽核和检查力度,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漏报、瞒报缴费人员和欠缴职工保险费的问题。要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控制职工减员。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强化征缴,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征缴工作情况,对欠费大户要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追缴;对恶意欠费的单位,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把企业依法参保、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纳入信用管理,对拒不参保、恶意欠费的单位,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的同时,将参保缴费情况向工商、税务、外经贸、银行等相关部门通报,降低其信用度。拖欠社会保险费的要加收滞纳金;拒不整改的,予以行政处罚。要把企业的缴费情况作为企业领导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不能晋级、评为先进和获得年终奖金。三是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工作。目前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是部分乡镇和企业还没有按县里的要求加入医疗保险。凡没有参保的,各乡镇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想尽办法,压缩支出,挤出资金,在今年内完善职工医疗保险。同时,县医保办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强化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基础管理,及时支付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费,构筑公开、公正、透明的医疗保险体系。四是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要努力在健全管理组织、增强服务功能、树立管理服务新理念方面有新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流程,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依靠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手段,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的劳动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进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进一步推行公开审理制度,加强仲裁庭建设和案件审理的流程管理,提高仲裁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健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今年劳动保障局要进一步强化劳动监察力量,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社会保险费的依法征缴,将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纳入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工作重点,适时开展专项执法大检查,推动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和企业用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招工欺诈行为。继续开展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四是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改革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积极审慎、分类处置的办法,按照全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情况通报和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四、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今年我县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重、困难多,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完善工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自去年就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纳入了全方位目标考核范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毫不动摇地把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摆在各级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结合经济发展、各项改革、社会稳定一道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指导劳动保障工作,分管和相关领导都要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把握规律和趋势,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动面上的工作。

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工作检查调度制度。继续坚持就业再就业月通报制度和社会保险季通报制度。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每季度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劳动保障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向县政府汇报,并将有关情况报县全方位目标考核办公室。

三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要把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扶持资金和帮扶困难群体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各级各部门要自觉地服从和支持全县劳动保障工作大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加大宣传力度,让劳动保障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关注程度,推动劳动就业观念转变,使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走进社会各界、千家万户,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各部门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落实劳动保障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整合培训力量,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任务目标是:城镇安置就业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人,就业困难群体人;劳务输出完成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总额达到万元,当期收缴率达到,清欠率达到。

(二)采取多种措施,统筹城乡就业。一是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就业潜力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继续抓好再就业重点企业,培育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二是坚持以政策扶持促进就业增长。对于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工商、税务部门要继续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对于新开辟的服务性岗位,特别是政府开发、财政投入的公益性就业岗位,要优先安置“”人员,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三是坚持以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增长。要按照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目标,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劳务协作,大力开拓省外、国外劳务市场。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努力形成企业用人到市场、个人求职找市场的格局。要运用相关政策支持,引导和帮助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就业,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三)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必须大力加强,不断完善。一是狠抓社保扩面。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客观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适应形势发展,切实把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像抓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一样抓紧抓实,要充分抓住我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综合措施,以私营、个体、灵活本网就业人员为重点,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二是切实抓好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加强企业欠费的清理追收,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要依法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稽核力度,特别对收缴重点和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监督,建立企业参保缴费的诚信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征收率,做到应收尽收。企业每年要向本单位职工公示全年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养老保险的征缴监察、稽核和检查力度,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漏报、瞒报缴费人员和欠缴职工保险费的问题。要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控制职工减员。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强化征缴,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征缴工作情况,对欠费大户要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追缴;对恶意欠费的单位,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把企业依法参保、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纳入信用管理,对拒不参保、恶意欠费的单位,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的同时,将参保缴费情况向工商、税务、外经贸、银行等相关部门通报,降低其信用度。拖欠社会保险费的要加收滞纳金;拒不整改的,予以行政处罚。要把企业的缴费情况作为企业领导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不能晋级、评为先进和获得年终奖金。三是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工作。目前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是部分乡镇和企业还没有按县里的要求加入医疗保险。凡没有参保的,各乡镇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想尽办法,压缩支出,挤出资金,在今年内完善职工医疗保险。同时,县医保办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强化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基础管理,及时支付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费,构筑公开、公正、透明的医疗保险体系。四是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要努力在健全管理组织、增强服务功能、树立管理服务新理念方面有新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流程,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依靠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手段,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的劳动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进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进一步推行公开审理制度,加强仲裁庭建设和案件审理的流程管理,提高仲裁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健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今年劳动保障局要进一步强化劳动监察力量,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社会保险费的依法征缴,将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纳入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工作重点,适时开展专项执法大检查,推动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和企业用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招工欺诈行为。继续开展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四是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改革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积极审慎、分类处置的办法,按照全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情况通报和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四、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今年我县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重、困难多,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完善工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自去年就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纳入了全方位目标考核范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毫不动摇地把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摆在各级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结合经济发展、各项改革、社会稳定一道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指导劳动保障工作,分管和相关领导都要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把握规律和趋势,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动面上的工作。

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工作检查调度制度。继续坚持就业再就业月通报制度和社会保险季通报制度。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每季度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劳动保障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向县政府汇报,并将有关情况报县全方位目标考核办公室。

三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要把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扶持资金和帮扶困难群体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各级各部门要自觉地服从和支持全县劳动保障工作大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加大宣传力度,让劳动保障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关注程度,推动劳动就业观念转变,使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走进社会各界、千家万户,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各部门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三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我县辖六乡一镇,20个行政村,县域总人口6.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510人,劳动力11255人。现有富余劳动力1360人。近两年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1年转移493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5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9元;2002年转移1009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7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1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动力转移人数达582人,从事第一产业235人、第二产业77人、第三产业270人。截止6月底,劳动力转移已实现人均纯收入43元,为全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增收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常抓不懈。积极在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大批规模企业来      投资建设。                 等企业相继落户     。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农业开发、石材、工业加工、旅游开发等企业85家,这些企业的引进为我县农村劳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760余人。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开辟农民劳务空间。我们把特色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狠抓了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按照抓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了          等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企业,           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与农户之间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全县以葡萄、番茄、辣椒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1.7%。带动农户986户,吸纳农村劳动力235人。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输出渠道。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做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今年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总量将达到20.2万头(只),同比增长6.82%,年内出栏牲畜10万头(只)。肉类总产3390吨,增长17.43%,奶类产量600吨,增长40.85%,禽类产量898吨,增长10%,各种禽类出栏30万羽。农区牲畜达11.66万头(只),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4%,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30%以上。通过畜牧业发展,为全县1546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四)依托旅游、石材等新兴支柱产业,拓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随着我县旅游业、石材业的迅速兴起,围绕旅游业、石材业参与二三产业经营的农民越来越多,对吸纳转化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加工销售、储藏保鲜、运输、餐饮娱乐、社区服务等渠道,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达到2511户,从业人员3127人,其中54%来自农村;私营企业31户,其中26%来自农村。总收入达到40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1元,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1%。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文化普及的投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适应能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村青年经纪人,把先进的技术、实用的技能以及新观念、新意识送到农民家中。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下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使全县农村青年受教育面达80%以上,为农民掌握新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们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吸纳数量众多的富余劳动力。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三是农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习惯于传统农业的粗放耕种。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在农村闲着也不愿外出寻找就业出路,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程度不高,劳动力市场发展迟缓。大部分农民外出都是自发的,处于无序状态。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五是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农民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现拿不到工资,不给签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没有劳动保障等问题。六是劳动者素质较低,缺少外出就业的手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有些只具备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无专业技术特长,难以向非农领域和第三产业转移。七是培训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大量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富民强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是:实现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00元,其中外出劳务增收85元,富余劳动力转移40%以上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二)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来创办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          镇的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              等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五)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逐步提高。加大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技能培训力度,成为劳务输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民工的技能要求,投入必要的资金,依托县农广校、示范户、致富能手、经纪人等,积极创办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基地,突出加强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外出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做好外出农户承包土地流转工作。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外出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四

我们****中学是全省第一所民办女子职业中学,也是***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下岗职工培训基地。自1986年开始举办服装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培养输送初、中级服装技工30000多人,其中走出国门打工的已达10000多人。去年,经*********批准,学校升格为中等职业中学。目前学校占地近20亩,有校舍10000多平方米,缝纫机400多台,生活设施齐全。学生除来自本县外,还有邻县、市及外省的。学校多次受到省教育厅、市政府、市教育局、市妇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劳动局、县妇联表彰,今年被市政府授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重点,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为老百姓致富奔小康服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切为农村女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着想,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能走进学校。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的女孩子上学负担。1、在收费标准上执行公办职业中学收费的下限标准,而且规定平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学生收费。在我校学习3年,培养费、学杂费走读生不超过6000元,住宿生加住宿费、伙食费不超过9000元。2、食堂不赚取利润,伙食费按天计算,每天5元,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吃暖。3、学校给学生赠送布料,由学生自己做校服,不收一分钱。4、学校小卖部让特困生经营,自己赚钱解决学习费用。5、对特困生减免培养费,每年减免总额在5万元以上。6、对家庭有暂时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缓缴培养费、学杂费,每学期批准缓缴费用的学生占20左右。7、对学生家庭发生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困难的,发动师生开展捐助活动,不让一个学生辍学。8、教育学生不吃零食,不讲究穿戴、节约零花钱,每年为亲人做一件新衣。9、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县妇联联合发文,在全县开展“彩虹行动”,对特别困难的女青年,实行“先培训,就业后再缴费”的办法,让她们能走进校园学习。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1人来校学习,其中5人已走上工作岗位。10、实施灵活的办学模式。我校升格为职业中学后,以职业高中学历教育为主。但考虑农民的不同需求,学校仍办一年、半年、四个月、一个月的短期培训班。短训班招收对象不受文化、年龄的限制,招生时间也不限制,可以随到随学。*********村53岁的.崔爱华,要求到我校学习,学校接受了,培训一个月后,将她送到工厂工作。她激动地向学校领导说:“只有你们学校能接受我这样的学生,让我获得了工作的机会,我今生今世都感谢你们。”

二、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学得好。

学校董事会聘请了一批有管理和教学经验、文化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志组成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我们针对学生全部是女生和绝大部分学生思想、文化基础较差的实际,提出“注重女性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突出技能教育”的要求,并在这三个方面不断探索、、提高,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在加强女性教育方面,我们大力宣扬妇女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寒门出才女的典型,帮助女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服装企业,激发她们向大姐姐学习的热情,立志学好文化、技术,成为对家庭、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打扫活动,听老爷爷老奶奶讲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悲惨生活,让她们感受今天的幸福,激发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我们针对女生生理、心理特点,专门开设知识讲座,增长她们卫生知识和安全保护意识,学会做人、交友,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做到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努力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青年。

在强化素质教育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教育阵地,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团结互助、有序竞争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校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文化课,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作业、认真考试,在职中年和语、数、外三门学科会考中,均名列全县前茅;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管理,让学生不断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提高各种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求得新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技能教育方面,我们保证学生每天有4―5个小时学习技能的时间,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通过开展各种技能表演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初、中级技工的水平。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五

我们*中学是全省第一所民办女子职业中学,也是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下岗职工培训基地。自1986年开始举办服装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培养输送初、中级服装技工0000多人,其中走出国门打工的已达0000多人。去年,经批准,学校升格为中等职业中学。目前学校占地近20亩,有校舍10000多平方米,缝纫机400多台,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学生除来自本县外,还有邻县、市及外省的。学校多次受到省教育厅、市政府、市教育局、市妇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劳动局、县妇联表彰,今年被市政府授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重点,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为老百姓致富奔小康服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切为农村女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着想,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能走进学校。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的女孩子上学负担。1、在收费标准上执行公办职业中学收费的下限标准,而且规定平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学生收费。在我校学习3年,培养费、学杂费走读生不超过6000元,住宿生加住宿费、伙食费不超过9000元。2、食堂不赚取利润,伙食费按天计算,每天5元,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吃暖。3、学校给学生赠送布料,由学生自己做校服,不收一分钱。4、学校小卖部让特困生经营,自己赚钱解决学习费用。5、对特困生减免培养费,每年减免总额在5万元以上。6、对家庭有暂时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缓缴培养费、学杂费,每学期批准缓缴费用的学生占20%左右。7、对学生家庭发生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困难的,发动师生开展捐助活动,不让一个学生辍学。8、教育学生不吃零食,不讲究穿戴、节约零花钱,每年为亲人做一件新衣。9、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县妇联联合发文,在全县开展“彩虹行动”,对特别困难的女青年,实行“先培训,就业后再缴费”的办法,让她们能走进校园学习。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1人来校学习,其中5人已走上工作岗位。10、实施灵活的办学模式。我校升格为职业中学后,以职业高中学历教育为主。但考虑农民的不同需求,学校仍办一年、半年、四个月、一个月的短期培训班。短训班招收对象不受文化、年龄的限制,招生时间也不限制,可以随到随学。*村53岁的崔爱华,要求到我校学习,学校接受了,培训一个月后,将她送到工厂工作。她激动地向学校领导说:“只有你们学校能接受我这样的学生,让我获得了工作的机会,我今生今世都感谢你们。”

二、千方百计让农民的女孩子学得好。

学校董事会聘请了一批有管理和教学经验、文化和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志组成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我们针对学生全部是女生和绝大部分学生思想、文化基础较差的实际,提出“注重女性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突出技能教育”的要求,并在这三个方面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六

2003年8月25日。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县辖六乡一镇,20个行政村,县域总人口6.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510人,劳动力11255人。现有富余劳动力1360人。近两年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1年转移493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5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9元;2002年转移1009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7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1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动力转移人数达582人,从事第一产业235人、第二产业77人、第三产业270人。截止6月底,劳动力转移已实现人均纯收入43元,为全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增收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土地、税收和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企业来投资建设。       等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农业开发、石材、工业加工、旅游开发等企业85家,这些企业的引进为我县农村劳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760余人。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劳务空间。我们把坚持特色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按照抓大扶强的原则,对      等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         已成为     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与农户之间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全县以葡萄、番茄、辣椒、红皮甘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1.7%。带动农户986户,吸纳农村劳动力235人。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比重。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做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加强引导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今年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总量将达到20.2万头(只),同比增长6.82%,年内出栏牲畜10万头(只)。肉类总产3390吨,增长17.43%,奶类产量600吨,增长40.85%,禽类产量898吨,增长10%,各种禽类出栏30万羽。农区牲畜达11.66万头(只),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4%,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30%以上。通过畜牧业发展,为全县1546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13.7%。

(四)依托发展旅游、石材等新兴产业,畅通农民外出务工渠道。随着我县旅游业、石材业的迅速兴起,围绕旅游业、石材业参与二三产业经营的农民越来越多,对吸纳转化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加工销售、储藏保鲜、运输、餐饮娱乐、社区服务等渠道,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达到2511户,从业人员3127人,其中54%来自农村;私营企业31户,其中26%来自农村。总收入达到40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1元,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1%。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文化普及的投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适应能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村青年经纪人,把先进的技术、实用的技能以及新观念、新意识送到农民家中。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下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使全县农村青年受教育面达80%以上,为农民掌握新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们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在农村闲着也不愿外出寻找就业出路,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市场发展迟缓。大部分农民外出都是自发的,处于无序状态。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四是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农民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现拿不到工资,不签用工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没有劳动保障等问题。五是劳动者素质较低,缺少外出就业的手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有些只具备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无专业技术特长,难以向非农领域和第三产业转移。六是是培训服务工作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2003年,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是:实现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00元,其中外出劳务增收85元,富余劳动力转移40%以上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来创办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有序引导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工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的乌什塔拉乡、特吾里克镇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          等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五)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逐步提高。加大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技能培训力度,成为劳务输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民工的技能要求,投入必要的资金,依托县农广校、示范户、致富能手、经纪人等,积极创办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基地,突出加强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外出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做好外出农户承包土地流转工作。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外出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七

为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数,更好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我们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保证用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摸底调查工作,各县(区)利用已搭建起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各乡镇和社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对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富余劳动力情况清、底数明,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依据。有的县还派人深入到各村寨,利用会议、广播、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向农村广泛宣传和讲解劳务输出的相关政策和意义。使劳务输出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布用工信息,为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快捷信息服务。

四、抓培训、促就业。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市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市劳动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国家4a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学员就业率达95%。为具有民族技艺的农村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艺术就业途径。

五、树品牌,促输出。

我市充分发挥“临沧保姆、保安和佤文化为主的歌舞表演”的优势,抓品牌战略,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扩大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家住xx市云县茂兰镇的19岁小姑娘郭字英,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广州市作小保姆,她的雇主是一名有两岁小孩的广州市律师。郭字英到广州一年多的时间,克服了诸多不适应的困难,学会了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学会了用燃气炉、电饭煲、洗衣机等家政技能服务劳动。她每天能从居住地小区到两公里外的幼儿园接送雇主家的小孩,并能独立到农贸市场买菜,成了一名地道的“广州通”。雇主高兴地说:“云县籍的小保姆在我们所居住的加拿大花园小区有7-8个。她们纯朴、踏实,雇主用着放心,在小区里口碑很好。希望临沧市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更多年轻、勤劳、有上进心的小姑娘到广州打工做保姆。相信以临沧人的质朴和勤劳,在广州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八

xx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总人口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7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动力培训和输出”工程列为2004年全市抓好的八大工程之一,拟定方案,科学制定规划,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组织实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宣传带动,使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共组织培训劳动力3.3万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2.2万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103%。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推动,部门联动。

全市成立了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14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并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共青团、科协抽调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全市召开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2004年劳务输出工作目标。

责任书。

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调控农业部门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参与各县各部门具体实施的“劳务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合力攻坚、风险共担、各记其功”的运行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

二、抓创新,建基地。

全市各县(区)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优势,主动出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加大省市间的劳务对接,巩固和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不断向市外、省外延伸。主动到输入地考察,邀请省外用工企业到我市考察,通过考察、洽谈和建立办事机构,有选择的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务合作协议,拓展拓宽输出领域,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输出工作。

耿马、云县、镇康、永德等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用工需求量较多的上海、大连、深圳、广州、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的劳务合作协议,与劳务对接的方式开展劳务输出。市劳动力培训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用工单位请到市内搞对接,与广东省广州市德和弘鑫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商谈,就长期开展劳务输出合作达成了协议,输出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内的各类用工企业或机构。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按照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为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灵活动多样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在崇安区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四中全会的学习活动

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对学习活动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工作。首先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决定》精神,推动开发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的开展;其次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十七届四中全会报道,及时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决定》、评论员系列文章等;各基层党组织也分别以班子成员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强烈要求各机关单位要做到超前思考、认真谋划,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三、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十月份以专题辅导报告的形式举行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发展观活动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

五、营造氛围,认真做好舆-论宣传报道。

开发区设立专题网站,要求各单位在重要路段、人口密集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充分发挥简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开展全会精神学习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各部门学习贯彻情况,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彰,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舆-论氛围。

《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十

一、基本情况。累计培训1702人,培训结业1702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573人,转移就业率92.4%。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缝纫工、焊工、锻压工等专业。

1、安排部署了xx年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下达了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制定了《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参与了各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时,县劳务办、阳光办均派员到场参与,并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4、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了劳务信息材料和数据。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采棉工的组织筹划工作。

6、接受了中央农业部、组织部、人事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才调查。

7、接受了市劳务办的检查、接待了市劳务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计生委等市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专题调研。

8、正在协调市级招标培训指标。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资源、基地再认定。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对县内培训机构进行了再认定,对未开展工作、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了取缔,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

2.创新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监管、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农业局一个单位的事情。有许多政策、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维权方面、资源库建设、资金方面还需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

3、建议政府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免费为全县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以利有序输出和规范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继续严格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严格实行各定点培训机构开班前必须报县劳务办,县劳务办工作人员上好开学典礼的第一堂课,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与抽查,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转移的真实性。

3、加强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切实为广大农民解轻负担。

4、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确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5、积极组织落实赴新疆新拾花民工,完成上级交办任务。

6、尽快完善xx年培训方式和补助办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十一

xxx(x月x日)。

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市再次掀起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热潮,帮助农民提高转岗就业技能,确保完成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标任务。刚才xxx同志就我市农民教育工作和阳光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20阳光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资金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认识要更明确。

首先要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2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首次把实施阳光工程写进中央文件。今年国家更加重视阳光工程的实施,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25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80万人;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中央财政的培训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4亿元;补助标准有所提高,由去年的每人每期补助100元提高到139元。具体到我市,补贴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期xxx元提高到xxx元。

其次要认识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推进。xx是农业大市,8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量位居全省前列。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意见》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时,就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途径,指出要跳出“农”字做文章,通过“三化”来把数以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且提出,到全市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到60以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达到50以上。市委书记xxx同志多次指出: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择业多元化,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渠道。今年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岗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写进了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由此可见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培训转移高度重视。

第三要看到,我市阳光工程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工作既有益又有效。去年,我市开始启动实施阳光工程,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年多来,全市共筹集培训补助资金340多万元用于对参加培训农民的补助,认定培训基地120所,重点开展了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三大类共41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2.5万人,转移就业2.3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和转移就业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是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技能,经过培训的农民95实现了转岗就业。二是降低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政府安排的财政培训补助资金直接补助给受训农民,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平均降低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达一半以上。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提高了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我市农民外出务工有组织输出比重由20的3.2提高到36。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参训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平均达到724元,比未接受培训的人员普遍高出200多元。年我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42万人,已有超过5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农民务工总收入达到50亿元,农民务工收入比重首次超过3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7。

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今年春节期间又出现“保姆荒”,这为我市加快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市近些年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较高,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劳务品牌,商丘民工已经在外界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好地推动我市劳务经济发展。

二、培训要更扎实。

在去年的阳光工程实施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些县(市)区没有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得力。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成为社会各界效仿的样板工程。

一是抓好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证,各县(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我市投入是5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支持我市45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市财政配套50万元,不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但是,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到(市)区财政要对管理工作投入一定的经费,这是国家、省、市的要求。此外,市扶贫办今年还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贫困乡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县(市)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管好、用好培训资金,切实提高使用效益。阳光工程培训是示范引导性的,仅靠项目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县(市)区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加,形成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要通过公开竞争的办法,集中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实施。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要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培训质量。

三是抓好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确保农民稳定转岗就业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要继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认定培训基地必须把职业介绍能力、有无用人订单作为首选条件。有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培训项目,有多少订单才能承担多少任务。不仅要看订单,还要看订单质量、看就业单位收入、就业稳定性和就业环境。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当前用工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的相关岗位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培训,使学员获得从业资格,顺利进入有相关准入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在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并定期发布,使大量的农民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四是抓好监管规范。阳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去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在阳光工程的规范运作、制度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多做文章。要严格执行国家六部委和省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落实好第一节课、培训券、公示、台帐、培训月报、检查验收等六项制度,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基地认定、项目单位评选、培训机构监管,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健康实施。

五是抓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劳”,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走出家门。要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商丘农民工的良好形象。要采取适当形式对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突出宣传xxx等我市杰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先进感人事迹,以此产生示范效应,让“xx农民工是好样的”这样的说法广为人知。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人文、历史和已经形成的就业特点,树立劳务输出商品意识,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努力打造像虞城县的山西筑路、xxx的大连仓储和国际劳务、xx的北京建筑、永城市的苏南纺织、xx区的温浙出租司机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享誉国内外的劳务经济品牌。

三、服务要更周全。

一要组织农民工。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有组织输出比自由外出效果好。农民工因为有组织而有保障、有靠山、心里踏实,也便于管理。我们要在积极支持农民自由外出务工的同时,特别强调农民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要大力发展从事劳务输出的社会中介机构,提高我市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宏观调控力度,重视联络和签订跨地区大规模的劳务协议。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团组织、维权组织的建设,使他们真正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服务农民工。要适应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找服务农民工的新办法、新途径,向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公益服务。要切实搞好信息服务,通过驻外机构、各种用工信息平台搜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通过举办农民工用工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转岗就业搭建平台,减少外出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外出就业的成本。各乡镇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时便利地办理外出务工手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社会服务,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和帮工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搞好农业生产;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免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出现突发事件要给予积极帮助。城镇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和征收税费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三要维护农民工。近一个时期以来,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农民工进城落户、工资兑付、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多方面。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清理整顿用工市场,加强对民办中介机构的监管。要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尽可能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务工环境。

四、领导要更有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大事来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劳务经济,各县(市)区要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农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要把阳光工程实施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要加大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业部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牵头单位,要在搞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对补助资金拨付前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的'补助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搞好进城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教育部门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职业院校和职业初高中学校开展培训工作,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子女的入学问题;建设部门要重点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培训中心、星火培训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也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积极参与转移培训工作。

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一展身手、服务农民的舞台。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同志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阳光工程”,惠及亿万农民。我们一定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办好,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更多农民群众。要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认识要更明确、培训要更扎实、服务要更周全、领导要更有力,使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有数量、更有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今年春节期间又出现“保姆荒”,这为我市加快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市近些年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较高,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劳务品牌,商丘民工已经在外界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好地推动我市劳务经济发展。

二、培训要更扎实。

在去年的阳光工程实施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些县(市)区没有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得力。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成为社会各界效仿的样板工程。

一是抓好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证,各县(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我市投入是5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支持我市45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市财政配套50万元,不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但是,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到(市)区财政要对管理工作投入一定的经费,这是国家、省、市的要求。此外,市扶贫办今年还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贫困乡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县(市)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管好、用好培训资金,切实提高使用效益。阳光工程培训是示范引导性的,仅靠项目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县(市)区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加,形成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要通过公开竞争的办法,集中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实施。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要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培训质量。

三是抓好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确保农民稳定转岗就业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要继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认定培训基地必须把职业介绍能力、有无用人订单作为首选条件。有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培训项目,有多少订单才能承担多少任务。不仅要看订单,还要看订单质量、看就业单位收入、就业稳定性和就业环境。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当前用工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的相关岗位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培训,使学员获得从业资格,顺利进入有相关准入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在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并定期发布,使大量的农民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四是抓好监管规范。阳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去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在阳光工程的规范运作、制度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多做文章。要严格执行国家六部委和省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落实好第一节课、培训券、公示、台帐、培训月报、检查验收等六项制度,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基地认定、项目单位评选、培训机构监管,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健康实施。

五是抓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劳”,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走出家门。要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商丘农民工的良好形象。要采取适当形式对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突出宣传xxx等我市杰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先进感人事迹,以此产生示范效应,让“xx农民工是好样的”这样的说法广为人知。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人文、历史和已经形成的就业特点,树立劳务输出商品意识,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努力打造像虞城县的山西筑路、xxx的大连仓储和国际劳务、xx的北京建筑、永城市的苏南纺织、xx区的温浙出租司机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享誉国内外的劳务经济品牌。

三、服务要更周全。

一要组织农民工。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有组织输出比自由外出效果好。农民工因为有组织而有保障、有靠山、心里踏实,也便于管理。我们要在积极支持农民自由外出务工的同时,特别强调农民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要大力发展从事劳务输出的社会中介机构,提高我市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宏观调控力度,重视联络和签订跨地区大规模的劳务协议。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团组织、维权组织的建设,使他们真正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服务农民工。要适应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找服务农民工的新办法、新途径,向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公益服务。要切实搞好信息服务,通过驻外机构、各种用工信息平台搜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通过举办农民工用工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转岗就业搭建平台,减少外出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外出就业的成本。各乡镇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时便利地办理外出务工手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社会服务,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和帮工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搞好农业生产;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免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出现突发事件要给予积极帮助。城镇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和征收税费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三要维护农民工。近一个时期以来,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农民工进城落户、工资兑付、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多方面。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清理整顿用工市场,加强对民办中介机构的监管。要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尽可能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务工环境。

四、领导要更有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大事来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劳务经济,各县(市)区要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农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要把阳光工程实施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要加大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业部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牵头单位,要在搞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对补助资金拨付前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的补助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搞好进城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教育部门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职业院校和职业初高中学校开展培训工作,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子女的入学问题;建设部门要重点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培训中心、星火培训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也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积极参与转移培训工作。

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一展身手、服务农民的舞台。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同志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阳光工程”,惠及亿万农民。我们一定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办好,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更多农民群众。要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认识要更明确、培训要更扎实、服务要更周全、领导要更有力,使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有数量、更有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十二

近期我市组织输往广东的48名贫困山区女孩,在广州市德和弘鑫人力资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通过考核全部受聘上岗,目前已成为该公司的初级家政服务员,是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有组织输出的第一批具有职业资质的“保姆”,为进一步打造劳务品牌,拓展“临沧保姆”品牌的知名度,推动劳动力输出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六、抓组织,打基础。

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和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全市原有17家劳动力输出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并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抓好中介组织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通过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的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来。先后批准成立了临沧万鑫劳务公司、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青年人才培训中心和青年职业介绍中心,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为齐心协力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打下了基础。

通过抓劳务转移工作,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坚定了信心。我们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做好劳务转移工作的前提,广泛宣传是做好劳务转移工作的关键,搞好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劳务转移的基础,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是提高稳固率的根本保证。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与其他州市相比,无论是从组织力度,还是组织输出的数量上、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的帮助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贯彻传达好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做好文章,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更加有效服务,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开创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篇十三

为了将以农村劳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的劳务经济做大做强,把市政府的实事办实办好,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我市遵循“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管理,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村劳动力及务工情况:我市共有农业人口47.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今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98920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3.4%,外出务工总收入7.6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00元,其中务工收入163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42元,外出务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的60%。

2、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情况:我市现有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四个,三个是公办机构,一个是民办机构,分别是:市农广校、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开设有农产品加工、粉笔制作、植保机防工、缝纫、计算机、家电维修、电子电工、电氧焊等十几个培训工种,年总培训能力超过5000人。

3、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今年对我市下达了3660人的培训计划任务。我市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布置。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技能性培训3657人,占省下达总任务的99.9%,结业2756人,转移就业2602人,转移就业人数占结业人数的94.4%。预计至年底可完成技能性培训4000人。

4、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完成情况:预计今年全市可完成技能性培训1xx人,完成引导性培训15000人。

二、实施阳光工程的主要成效。

(一)培训基地进一步优化。

今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标,在全市优选了五个培训机构报省阳光办审核,最后确定了市农广校、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四个培训基地。与上年相比,各基地都增加了培训场地和教学设施,调整了培训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合市场需求,同时,我市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培训转移质效进一步提高。

各培训基地坚持“以需求定培训”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农民的“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就近培训、就地转移”、“整合资源、联合培训”等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保证了农民学员的有效转移,涌现出了一批热爱科技、学习勤奋、通过培训就业改变人生的学员典型。

(三)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xx年全市外出务工农民7.5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3%;通过阳光工程的实施,今年全市外出务工农民达9.8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4%。

(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经过培训的学员转移就业后,月平均收入在800-1500元之间,比在家务农多200-600元,其中送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就业的学员,月平均收入达5000-8000元;经过培训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普遍比未参加培训的高300元以上。据统计,今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7.6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7%。

三、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资源。

为有效整合本市范围内的教育培训资源、中介劳务资源、资金人力资源,我市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各乡镇都成立了阳光工程工作专班。二是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乡镇全力配合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分管领导多次到阳光工程办公室现场办公、指导工作。三是市财政按人平50元的标准配套阳光工程补助资金20万元,提高了阳光工程补助标准和受惠农民范围;同时安排办公经费2万元,保证了阳光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进行了三次全面的自查自纠,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检查小组,对各基地的培训转移工作和补助发放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

(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基地管理。

一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在年初重新认定了四个培训基地,并进行了公示。二是制定了《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xx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单位和培训基地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三是严格基地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督促培训基地完善各种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的选拔、建设和管理;按照“三有”(有教学计划、备课记录、考核考试情况)的要求,采取“四个结合”(教师讲课与声像教学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四是规范阳光工程工作管理。严格要求基地公开招生简章、公示受补助学员情况、公开承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要求基地安排专人负责学员档案、身份证复印件、考试考核、技能鉴定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统一了培训台帐填写要求和台帐、进度的报送日期与办法;加强了配套教材和结业证书的发放管理;加强了网络管理,对省阳光网和应城网阳光工程专栏实行专人管理,专门负责转移培训台帐、进度和工作动态的上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