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17:35 页码:9
2023年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精选15篇)
2023-11-12 21:17:35    小编:

总结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论述的层次和顺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一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由市x办牵头市xx局、市xx学校、市xx银行参与组成工作组进驻xx区xx镇xx村。一年来我们工作组在原市委书记xxx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xx的高度关注和精心指导下在各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全面推进点村新农村建设初步建成了富裕、美丽、文明的现代化村庄。我们的做法是:

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xx村属平湖村,耕地面积较少,且多为低洼田,过去农民以传统种养植(殖)业为主,经济收益不高,发展滞后。工作组进驻点村后,结合当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扶持村办企业xx气体有限公司,努力优化企业生产电脑,帮助理顺生产关系,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抓好技扩改工作,努力增强其对集体经济的输血功能。20,该企业年创产值32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加30万元,并按期向村集体上缴了35万元的承包款。

三是狠抓种养经济。通过协会宣传、农技培训、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式,帮助农户切实搞好优质稻种植,搞好生猪、鸡、鸭、鱼、珍珠等养殖,向传统产业争效益。去年,全村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500亩,早稻同比增产20%,晚稻增产30%以上,全年亩产接近一吨。更涌现出一批养殖大户,全村年出栏一万羽鸭子的养殖户有4户,8000羽的有5户,生猪养殖20头以上的7户,30头以上的2户。此外,一个年出产生猪达100头的养殖场也正在建设。

四是落实增收方案。为确保农民增收目标顺利实现,工作组逐户建立了年增收计划台账,对该村现有的20余户困难户,还采取后盾单位党员干部联户带创的形式,实行结对帮困,帮助制定脱贫计划,拓宽增收渠道。

二、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活环境。

工作组进驻点村后,将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全年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建设成本,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该村包括经三线道路硬化建设、村部重建、宜居新区建设、宽带网建设、有线电脑入户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动村民开展了多次“三清三改”及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目前,该村共完成村主干道硬化建设6.5公里;一栋建筑面积近500平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村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沿经六线两侧规划设置的宜居新区已实现杆线合一,铺设了路缘石,并进行了美化,首批17户新建住宅建设和54户原有房屋的美化打整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二批新建住宅也在抓紧建设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建秸杆沼气池40余口;免费为村民发放垃圾桶417个,并配备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有关设施,建立了常年保洁的长效机制;覆盖全村17个组540余户村民的有线电脑网和宽带网建设已经全面完成,等等。极大地改善了点村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面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当地村民十分感激,逢人便说,如今咱村里的条件比城里一点也不差了,这都搭帮x书记,搭帮工作组。

三、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一是用制度管。为了共建乡风文明,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去年,我们在点村狠抓整章建制,帮助村里建立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引导广大村民自觉遵守、互相约束。

二是用活动促。去年,我们先后召开党员大会4次、村民代表大会3次、老年会2次,下组召开村民会12次,学习十七大精神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举办了一次送文化下乡活动,邀请点村后盾单位的干部、职工,自编自导,寓教于乐,让点村群众在快乐中感受文明新风。此外,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卫生大扫除,清除死角,清扫垃圾。

三是用典型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评比,设立“五好”家庭、优秀学子、文明卫生户等十项奖励措施。如在文明卫生户评选中,我们通过层层推选,评出17个文明卫生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宣传橱窗中贴戴电脑照片,带动了全村的卫生风气。

四是用设施引。我们多方筹资,在村部开辟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鼓励村民读书、上网,在全村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由于工作落实,措施到位,2008年,全村基本上实现了“三无”,即无刑事案件、无上访人员、无吸毒贩毒,社会大局稳定,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村民李顺成、陈友元,为支持村里的村部建设,二话不说,主动调让出距家门口仅一步之遥的承包土地,并多次找到我们工作组和村支两委的同志,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四、强化班子建设,构筑坚强堡垒。

一是配强班子。利用5月份村支两委统一换届之机,配齐配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建立了工作组与支部班子定期谈话机制,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开阔视野,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健全制度。帮助点村建立健全了《村干部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制度,发动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肯定。

三是落实职责。为确保点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工作组对成员和村支两委同志进行了明确分工,由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配合,分组包片负责,同时坚持实行一月一张工作安排表,对工作进行细化,调度到天,安排到人,并实行月中小结、月末总结。同时,对全年的17项主要工作任务做出具体安排,开列出详细的'分解表,对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时间进度、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都一一注明。

四是充实队伍。为切实提高点村党组织战斗力,工作组与村党支部一道,按照“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工作思路,明确重点对象,采取专人培养的办法,认真抓好了青年党员、干部的发展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工作组三名同志以点村为家,倾注了满腔心血,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尊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各后盾单位及市直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工作组及xx村全体村民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欢迎去xx村作客!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二

**村位于秦皇岛市东北方向,102国道新旧线之间,属于城市近郊村。有耕地893亩,人均收入4880元,全村263户,765口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自“强村工程”建设活动实施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强村工程”的创建标准,结合村里的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城市化”新农村正在形成。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几年前,**曾是一个远近有名的穷村、乱村,并于被海港区列为倒排5后进支部。村子穷,村班子散,群众的心寒了。

月,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上任后,组建了新的两委班子。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一届“两委”班子决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为了改变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现状,新班子上任后,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图书室,购买了电视机、vcd机、音响等电教设备和5000余册图书。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村委会办公室以前经常“铁将军”把门,他们拿下“铁将军”,改为村干部8小时上班工作制,这样一来群众遇到事情或难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

“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村甩掉了“落后”帽子。底,**村党支部荣获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且各项经济指标跨进全镇前三名。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893亩耕地上种植的多是玉米、大豆,产值低、收入少。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临近城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年12月,村支部带领群众赴山东省寿光等地参观、学技术、启思路。同时,村里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电线拉进地头,在缺水的地块开挖了一座10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工作。转年开春,全村共建起50多亩温室大棚,许多村民搞起了绿色蔬菜种植,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种植结构。被区政府评为蔬菜种植先进村。

为了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村干部号召村民种植“中华寿桃”,走特色种植业之路。村干部把从外地学习来的经验传授给村民,并与群众一起栽培、管理经验,提高了寿桃的质量和产量。该桃个大肉甜,晚秋时上市,市场价每公斤可达五元。目前,全村果品种植面积达500亩,每亩年收入近两千元,经济效益可观。

为了拓宽致富门路,村干部号召群众发展养殖业,开始群众怕有风险,不敢养,持观望态度。于是,村干部带头办起了养猪场、蛋鸡养殖场,并注册了全区第一家农产品品牌“秦皇高庄”鸡蛋。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纷纷养殖猪、鸡、羊来增加收入。,村两委响应镇政府的.号召,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业,肉牛养殖和奶牛养殖在全村百姓中逐渐兴起。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规模大的奶牛养殖户每户养牛十余头,年产奶收入可达两万。村两委谋划在村外闲置地兴建养殖小区,做强做大牛经济。

在富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20,102国道新线铺就,为**村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102国道新线与**村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广泛招商引资,吸引了中油沥青厂、吉百利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百权商贸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落户于此,年工业总产值可达2500万,并为村里安置40余人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20底村集体收入达30余万元,比年增加近十倍。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村干部头脑中逐渐形成――建一个高标准的文化广场。这一想法虽得到了党员会及村民代表会的支持,但农村建广场毕竟是件新鲜事,这对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百姓来说,多多少少有些不理解。随着工程。

的推进,百姓风言四起,村干部顶着压力继续施工。206月5日,占地2500平方米的广场竣工时,群众欢呼雀跃,老老少少走了出来,唱歌、跳舞、扭大秧歌,齐声称赞建广场好。广场建好了,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秧歌队、篮球队、夕阳红艺术队等文艺团体相继成立,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2003年,**村荣获市级宣传文化示范村、市级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乡村青年文化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村干部于2001年筹资10万余元为村里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面达100。年协调网通公司为村里接通了光缆,村里现有电话240户,占总户数91,方便了群众与外界联系。村干部还组织群众先后去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地游览,了解外面的世界。**人日子过的滋滋润润。

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这是**村貌的真实写照。村干部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村民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当修路资金不足时,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群众慷慨解囊,263户累计捐款2.3万元。同时,群众自己动手建家园,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拉土铺路,修筑了2.7万平方米水泥道路,实现了村内水泥路面户户通。同时,投资2万元在村内道路两侧栽种花草3万余株,投资12万元在进村主干道安装了高标准路灯58盏,并在村南北路口分别设立“龙腾”和“壮志凌云”两尊雕塑,现已成为**村标志性景观。**人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环境同城里人一样,干净、整洁。”

下一步,**村干部谋划并实施建设**住宅小区,美化大东沟建农民公园,全力打造一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城市化新农村。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三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多元,成为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十强村”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村”的xx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实践中,xx人在他们的'“当家人”x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发展,更是展现出一派兴兴向荣的新风貌。

大办公益事业改变村容村貌。

在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为实现整村富裕、共奔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更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近年来,依靠企业积累,累计投入农业基础建设资金4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白坡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村90%的耕地实现了梯田化,兴修整修道路4条20公里,硬化村社道路6条1.5公里,给全村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同时他更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投资50万元修建了白坡村小学教学楼,给解放路小学教学楼修建捐资15万元,为平凉二中教学楼修建捐资10万元,为平凉七中修建教学楼捐资5万元,并赠送夏利轿车一辆。每年学校、文化室等公益事业用煤、用水、用电等各种开支以及村上干部的工资全部由制革厂承担。多年来他一直心系贫困群众,为全村10多名孤寡老人、困难户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费,逢年过节定期为这些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并安排这些困难户子女到厂上班。今年又开始修建小康屋,规划修建二层小康屋38户,现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征地等工作,已开工建设。并从整顿村容村貌入手,加大了环境整治,拆迁了平华路沿线影响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临设建筑和堆积物,修建垃圾仓10个,做到了垃圾及时清运。

狠抓班子建设带好党员队伍。

倡导先进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白坡村在他们的“领头人”x的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水泥路,明亮的大瓦房,人们业有所就、居有所处,到处呈现出安定和谐的景象,正在向富裕型小康阔步迈进。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四

房道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指引下,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开展的,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在狠抓落实、重在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明年的工作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的工作情况: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充分发挥农民自主创新意识,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全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农业生产:房道村现有土地面积22486亩,其中水田面积2217亩,毛竹林4500亩,用材林地13000亩。水稻种植是1202亩,西瓜种植是603亩,蔬菜种植面积是417亩。全年木材生产约_立方米。今年粮食、蔬菜、西瓜收成良好,村民积极性显著提高,又新增反季节蔬菜大棚60亩,为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打好基础。

2、护林防火及林业工作:今春以来,通过认真宣传发动,严造防火声势,在本村内张贴宣传小标语70余条,召开森林防火专题会议4次,成立防火预备队一个共30人。在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防护下,至今没有发生过火灾案,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在上级林业政策推动下,共完成迹地更新300余亩。

3、平安房道建设:努力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为创建平安房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社会纠纷,今年共发生纠纷45件,调解4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完成我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的申报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5、为民办实事: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完成房道村前结尾路面硬化及排污涵管的铺设工程;房道村邱林自然村路面硬化工程;以及消溪、圳后自然村的路面硬化工程。

6、党组织建设:今年上半年发展预备党员二名,入党积极份子2名,全村共有党员69名,5个党小组,按时召开党员学习活动,全村党员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工业企业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我村的经济增长主要以农业种植和林木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

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大的差距,特别是办公楼危房迁址重建的配套资金没有得到解决,农民公园建设无法得到落实。干部思想作风问题还停留在等、靠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单一,原则性差,工作方法缺少创新。

三、下一年的工作打算和计划。

1、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原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更新观念,成立管理小组,再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进一步完善各项工程建设。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放在反季节大棚蔬菜发展上,及时上网扑捉信息,引导村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为村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3、壮大集体经济,巩固集体资产,避免流失,加大旧欠款的收缴力度,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

总之,在今年的基础上还要下功夫,改变以往的工作方法、态度,并且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下一年度的各项工作而努力奋斗。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五

在位于沪瑞高速与上(高)分(宜)公路旁的大台金塘自然村,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区位优势。该自然村共有3个村小组,农户160户,610人,耕地面积720亩,其中水田540亩;林地面积1980亩。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市委“三年大变样、五年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依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全方位推进”的方式,扎实稳步地把金塘自然村打造成精品新农村,就像一块洁白的美玉,镶嵌在秀水青山之中。

xx年前的金塘自然村,是大台村最典型的空心村,村内污泥浊水到处横流,住房东倒西歪,破旧不堪,属典型的'脏、乱、差。富裕起来的农民,逐步将新房建在上分公路两旁。经过xx―xx年两年的不懈努力,金塘自然村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新建了花园休闲广场,一幢幢一排排的别墅群,座落有致、户型新颖、整齐气派。宏大的气势,彰显着金塘人的豪气与富裕、文明与和谐。

科学规划打造新农村现代文明小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建几幢房子的简单问题,目的是要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和“房在树中、村在绿中”整体思路,搞好科学规划,结合金塘自然村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自然风貌,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生态、集中建设、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原则;按照“人畜分离、异地隔开”的模式,因地制宜,科学编制金塘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这一思路,聘请了市、县建设设计院的专家,对金塘自然村进行了整体勘测和设计,总规划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公园休闲绿化广场和荷花塘为1.23万平方米,村民活动文化中心760平方米,村内主干道宽4.5米,住宅之间消防通道和两旁绿化带宽9米。经过科学规划与设计,一幅金塘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现代文明小区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人们眼前。

统一思想做细工作着力拆除空心村。

围绕科学规划的总体蓝图,大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召开了村干部会、村小组长和党员大会,对金塘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了“大台村金塘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村干部、村小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13个组成,理事会具体任务是做好空心村旧房、茅厕、猪牛栏等其他附属建筑的拆除,宅基地的重新分配、旧房补助和新建房主押金的收集等各种事务性工作。首先,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入手,先后召开了多次群众大会,印发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千余份,对少数村民拆除旧房思想不通,分别找个人做思想工作,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在前,使全体村民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来。其次对160户农户居住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掌握旧房、空房、危房等附属建筑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村民建房需求情况,为拆除旧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三采取旧房合理补贴,提出补助方案,所拆除的居住旧房,每平方米按住宅结构分别补助10元、6元等数额不等的经济补偿,对猪牛栏、茅厕等其他附属设施,一律无偿拆除。对思想不通、不愿拆除的农户、由村委会按旧房结构每间500―700元进行收购,所收购的旧房木材、砖、瓦由村委会处理。根据调查登记,已拆除旧住房127户,435间,17049平方米,拆旧补助总额19.8万元,其中补助农户210间,补助金额6.3万元;村委会统一收购225间,收购金额13.5万元。已拆除猪牛栏113间,1871平方米;茅厕102间,1542平方米。通过旧房补助和整体收购,整个空心村顺利完成拆除任务。

高起点实施建设户型新颖的现代别墅群。

依托地处城郊优势、群众经济基础和意愿,着力打造现代文明小区,建设适度超前的户型新颖别墅群落,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大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拆除旧房、猪牛栏等附属建筑以后,就着手平整新建住宅场地。依据村民申报,160户除一部分新建住房在上分公路两旁之外,68户村民涌跃报名参加新农村建设。应群众的要求,理事会及时平整宅基地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0.5万元。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户型标准、统一放线作业、统一改水改厕、统一建房时间、统一竣工时间,对在“六统一”要求完成建房的,村委会再次每户奖扶水泥5吨,以加快新建住宅施工速度。第一期已新建68户,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农户自建房投入680万元。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六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市改变传统的“城乡分割”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都把城市和农村结合在一起共同规划,这对于避免“城中村”,加快产业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意义深远。××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几点启示。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全市人口1060万,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我市也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明显,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市的经验对于我市加快经济发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市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首先源于该市党委、政府对发展形势和地方实际的科学判断,源于对城市化的正确认识。该市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从而为上下联动,左右呼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我市最近几年也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明确了目标、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经济发达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其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对××市的调研,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尽快转变观念,寻求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

在组织领导上,有必要借鉴××市的经验,成立由区(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上大胆创新,超前运作,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市地域面积广,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结合各地区实际,选择正确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应该说,××市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在我市都具有推广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深刻分析各地区发展实际和自然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在都市区部分地区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模式,例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农家乐”特色经济,这些做法都亟待归纳总结和加强引导,提升档次。

三、抓住重点,加快我市经济发达区域和近郊区新农村规划编制。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切实将城乡规划放在基础和龙头地位。××市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一是明确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理念;二是注重在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三是注重推进镇乡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直接指导新农村村容整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快速推进,规划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都市区新一轮总规确定的8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已有460平方公里实现控规覆盖,其中两山之间的主城核心区及山外主要拓展用地如大学城和茶园地区等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另外,在编控规220平方公里,也即将形成成果。都市区单独编制的'36个小城镇规划,除极个别城镇因特殊原因适当延后外,其余均基本完成。这些为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规划基础。

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控规编制,特别是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拓展新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尽快实现都市区控规全覆盖;积极做好控规维护和更新,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引导都市区城乡协调、健康发展。

另外,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开展农民新村规划编制和都市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工作。试点启动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充分借鉴××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亚太市长峰会环境综合整治积累的宝贵经验,尽快出台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引导村容整治工作。

四、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管理新体制。该市理顺规划工作关系,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这些举措对我市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规划管理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乡镇一级规划工作机构薄弱,导致了乡镇一级规划管理的缺失。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范围由前的2500平方公里扩大至5473平方公里,新增96个镇乡,均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来源。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都市区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都市区内的每个建制镇,均需要建立规划管理办公室,形成“市局―分局―规划办”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构体系。同时,为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需要进一步调整村镇规划管理职责,建议将村镇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划归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对远郊区县,目前大多数区县未设立单独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职能仍由建设主管部门代行。而镇乡一级的规划管理更是严重缺位,从而导致规划无法有效监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区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城乡一体、集中统一的要求,帮助其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将规划管理职能延伸至镇乡。应尽快帮助万州、涪陵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按规定成立独立的政府序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行政辖区人口超过50万人的区县,按规定成立规划局;帮助辖区人口不足50万人的区县,根据需要参照设立规划局,或者完善现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管理的职能职责。积极帮助各区县在其辖区特大镇,建立规划办公室,其它镇配置专职规划管理助理员,建立起“区县规划局―规划办(规划管理员)”的管理体系。

五、抓好试点,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要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目前,全市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筹划,力争从各个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作为主管全市规划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我局已在都市区和远郊区县选择10个区域试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开展试点工作,不断总结各类地区的经验。同时,按照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在都市区和远郊区县选择几个区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标准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在全市试点工作中,积极发挥规划工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精心做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服务工作。认真分析、协调解决规划环节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切实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七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领会“八荣八耻”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身到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主义建设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此背景下我对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我根据面对面的问答方式进行调查,也通过网络查询了相关资料。

1、个人一般情况,如: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3、家庭设施方面,如:家里是否有电视;

6、村民对政府开办活动的满意度及评价,如:村民对当地政府在农民增收上做出的努力的评价、对村级公路况满意度。

7、当地的教育状况。

三、反馈的一些结论。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1、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

2、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3、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

4、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2)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档为doc格式。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八

**村位于嫩江县城北五公里处,全村辖四个自然屯,676户,总人口为2278人,有劳动力11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597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抓住种植结构调整、一事一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我村党支部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种植业调整工作。充分利用本村距离嫩江糖厂最近的优势和种植甜菜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生产。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村级组织的作用,首先从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农民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与农民群众座谈,算经济账,党员包扶等,村委会成员带头示范种植,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责任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相信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我村村委会成员与糖厂协商,为农民解决生产物资。从糖厂处赊购化肥、种子、农药以及纸册等物资,由村统一组织购进,降低了生产成本。秋后用甜菜款偿还。同时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联系贷款,解决生产所需资金。几年来累计赊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100余吨,达30万元,贷款50万元。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村委会为解决种植甜菜用水难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与有关部门联系,成功地打了三眼抗旱井,农民用水一律免费,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村委员还主动承担了甜菜款结算的任务。不收任何费用,为了降低成本,村委会还组织村民自发地成立互帮互助服务队,凡是在育苗、移栽期间村民们不互相招待,减少农民群众因吃喝造成的不必要开支。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从春天育苗期开始我们村党支部就邀请海江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糖厂的技术员,来我村做技术指导,对甜菜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为甜菜高产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甜菜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海江镇甜菜生产专业村。

二、全力抓好“一事一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增强做好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问题。(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利用年初3-4月份的农闲时间,开展“议事月”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二是讲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每年县农经总站培训班都有“一事一议”课目,书记、村长、会计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走家串户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让农民掌握政策,消除顾虑,增强了参与意识。三是搞发动,让农民群众支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集体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但在推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农户不愿出钱出力,因此,**村的领导干部把宣传发动作为议事关键环节。每议定一个项目,都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逐户做思想工作,赢得支持。

(二)、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1、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原则。近年来,**村的村屯道路及田间路均遭破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集体公益建设的热情,拟定了修路项目。二是坚持顺应民意,群众受益原则。**村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不论是修路、植树还是环境卫生,所议事项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充分体现了谁出资、谁受益。三是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以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村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民和集体的`承受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推进筹资筹劳工作。在xx年修建五公里水泥路面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筹资标准,全村筹资27300元,“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资金总量不足。为此,他们实施了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国家匹配资金相结合,有效地扩大了筹资筹劳项目总量,修建了北起红胜屯,南至黑嫩公路全长5公里水泥路,路两侧的路基也随之完成,并在路两侧栽上了垂柳和丁香,全村4个自然屯全部受益。

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白白,受到了本村群众的好评。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保证把事情办好。

xx年**村筹资涉及农民2275人,筹集资金27300元,得到省“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应用于村屯着重点修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卫生、有线电视安装、电话入户等项目。有利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使自来水入户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电话入户率达90。使全村公益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1)(2)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总缆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为探索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征和举措,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县政府经研室于近期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深入落实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特色,主攻优势产品,大力发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等特色农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2.9万亩,增长3.5%;经济作物种值面积20.8万亩,增长5.9%;实现养殖业产值3.82亿元,增长3.8%。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对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舜华鸭业成功跻身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鸿源果业、金福科技、恒丰林业创建成为省、市龙头企业。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湘南脐橙临武优势产业带建设工程完成投资多万元,建成脐橙基地2.5万亩;西瑶楠竹开发工程投入1200万元,完成楠竹低改2.7万亩。“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大力实施“村财乡管村用”,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20共化解乡村债务576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gdp。

(万元)。

增长。

(%)。

农业总产值。

(万元)。

增长。

(%)。

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值(万元)。

增长。

(%)。

农民人均纯。

收入(元)。

增长。

(%)。

168465。

11.9。

70045。

5.0。

25520。

28.3。

2703。

5.75。

188542。

12.3。

69970。

3.6。

38500。

43.7。

2898。

7.21。

219110。

11.4。

72147。

0.2。

44000。

14.7。

3151。

8.73。

273605。

13.3。

84083。

5.0。

54120。

23.3。

3592。

14.00。

342543。

13.2。

91806。

10.1。

68000。

14.8。

4008。

11.58。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农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大力实施“五通”工程。“十五”期间,我县紧紧抓住国债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机遇,投资9500万元,完成通乡公路改造83.1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2公里,新改建农村水泥路45公里,全县81%的乡镇和31%的建制村已通水泥路。农电网改造取得明显进步,全县29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并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开发蓬勃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水电52座,装机114台,总容量达到3.5万千瓦,年发电量8723万千瓦时。“十五”期间,共兴建人畜饮水工程650处,解决了3.68万人的饮水困难。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拓展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5年底,80余个行政村完成“五通”(通电、通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的任务。二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从开始,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5年来共投资2300万元,完成改造5.7万亩,全面配套沟、渠、路、桥、涵、闸等,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2.2亿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1.5万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5万亩,确保农田旱涝保收。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2.8亿元完成了7.2万亩农田和29座水库的标准化改造任务。标准化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三是以中心镇为龙头,加大农村规划建设力度。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快了中心镇建设步伐,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从开始投入50多万元完成县城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案,为科学决策城乡规划提供了依据。大力推进城关、武水、金江等中心镇建设,增强中心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全面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编制完成肖家坪果林观光园区规划、“城恒假日”生态园规划,为发展壮大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把农村列入城镇总体发展规划,把供水、供电、电讯、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武水邝家村、城关曾家岭村、双溪贝溪村、麦市五星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武水邝家村成为全省基层建设示范村。

(三)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大力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县每年投入80余万元资助近2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为促进培训后的农民就业,还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紧紧抓住中央扶持农民工定向培训基地建设的机遇,在全县22个乡镇建立劳动服务站,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农民工送信息、送岗位,2004―2005年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为农民增收1.2亿。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2005年,对全县所有孤儿、五保户、特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数达5800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70余万元。高度重视基层保障网络建设,在完善县社会福利中心的'基础上,改扩建了城关、同益、金江、汾市等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250人,占总数14.5%。切实解决农村孤儿和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对全县孤儿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从2005年开始,对全县所有未成年孤儿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费,对临武籍在校贫困大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5000元,切实解决他们就学和生活难题。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乡村尤其是山区乡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2005年全县共投入1125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村卫生室建设以及购置医疗设备。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县拥有16所乡镇卫生院(所),268个村卫生室,共拥有农村医务人员400余名,基本能满足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将生源少、条件差的中小学进行撤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从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危房已基本消除。大力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乡风日益文明。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龙头,在农村居民中深入开展“市民十不准”的自律承诺活动,大力弘扬“和谐一体、励治一新、敢为一流”的临武精神,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强了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选好配强22个乡镇文化专干,并落实好相关待遇,为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构,各村委会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监督制度,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对乡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全县289个行政村都能按有关规定全面公开村务内容,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县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履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较弱,组织规模小,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村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剧减,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乡、村组织机构基本运转所需,加上各乡镇、村都负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目前有30余座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抗涝旱能力薄弱,各类水利灌区灌渠不齐全,标准不高,水毁、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总体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部分村民有不同意见。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力打造优势农业、市场农业、生态农业和项目农业,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一要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立足本县特色,依托科技进步,主攻传统优势产业。围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草食动物、红薯、烤烟、楠竹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建设好临武鸭养殖基地、大冲辣椒生产基地、楠竹生产基地、香芋生产基地、脐橙加工基地、山羊肉牛养殖基地、红薯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基地等八大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基地,在全县形成特色养殖、优质水果、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四大优势农产品种养区域,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巩固壮大舜华鸭业、鸿源果业、金福科技、小徐瓜瓜食品厂、恒丰林业等龙头企业,尽快启动香芋加工厂、脐橙加工厂、湘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力争形成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鼓励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各项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全方位提升临武鸭养殖协会、山羊养殖协会、香芋营销协会、蔬菜营销协会、果木研究协会等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增收。四要切实优化农业综合服务。积极组织技术服务队,下乡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为农民“引项目、跑资金、送物资”活动,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完善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体系,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营销服务。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要成为“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着重要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办好办实,当务之急,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解困和防洪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快武水河、甘溪河、腊水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6.3万人和5.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全县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防洪标准。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力争5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要开工建设临桂一级公路,认真做好临连公路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完成通乡公路建设29.2公里,通村公路建设53.9公里,开工建设镇南、金江、汾市3个客运站。加快推进小水电建设和农电网改造,力争20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6000千瓦。抓紧改造和完善农村电网,力争到,农村电网覆盖率达100%,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进一步抓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年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重点建设好20个沼气生态示范村。加强森林防火防病虫和征占林地整治工作,保护好森林植被。四是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村容整治。要根据条件和实力,在交通干线、城镇周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选择一批建制村,精心编制村庄规划。新村规划要尊重民意、体现乡村特色、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调整和修订规划必须严格按程序报批。同时,要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保护耕地,杜绝大拆大建、占用耕地建房现象。尽快启动“示范新村建设”,2006年要重点抓好10个县级、22个乡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村容整治,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全县70%建制村的村容治理。

(三)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深化农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农村财务村帐乡管、组帐村管以及农村财务管理民主化。抓好农村财务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到年审计面达到100%,村级财务公开率达到100%。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一票否决”制、涉农收费公示制、减轻农民负担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大对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二是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2006年要改造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9655m2,基本消除危房。科学调整学校布局,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农科教相结合,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电影放映点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三是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和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残疾人扶助等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五是建立健全“村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机制。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三是完善奖励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积极性,把政府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与落实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有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等重点帮扶机制,并实行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形成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又对农民实行“奖勤罚懒”的机制,政府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得好的村集体和村民,多给物资和资金扶助,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1][2]下一页。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a县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树立a旅游大县新形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a城相对繁荣、农牧区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县城落差明显,与某省旅游大县的地位极不相称。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有利于突破全面小康建设难点,确保实现历史发展新目标。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拓展县域发展空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总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要持续提升全县的整体实力,一、二、三次产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广阔地域、丰富资源,吸纳农村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a县经济跨越发展。第四,有利于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牧民,实现城乡关系的新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淡化城乡界限,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从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十一五”期间,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某字要求,立足当前,从县情出发,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县农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全县某以上的农牧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农村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发展。解决农村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从a县总体情况来看,要在确保粮食自给有余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首先,要加快现代畜牧业进程,突出发展养牛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以某、某乡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某牛和某省某牛,建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二是以城镇郊区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农牧区,以某牛为主要品种,建立优质奶牛基地;三是以旅游沿线乡村为重点,建设以农畜产品加工、家禽、冷水鱼养殖为主的旅游副食品供应基地。到某年,牛的饲养量占到全县牲畜总量的某,农区畜牧业在全县畜牧业中的比重达到某。其次,要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大豆优势产业地位。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生产,以大豆产业化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坚持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力争用到某年时间,使全县大豆种植规模达到某万亩,建成全疆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第三,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围绕旅游市场需求,依托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在旅游沿线乡村,扩大林果、甜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和比重,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城镇郊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积极探索推广温室蔬菜大棚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快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项目,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多元增长。第四,要努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某大豆加工厂等大豆加工、储运和流通企业,到某年,将其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成为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依托某旅游业提供的强大客源市场基础,重点抓好奶源基地和乳品厂建设,积极推进肉(乳)制品加工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形成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二、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发挥旅游富民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几年我县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牧业虽然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受旅游业的强势拉动,农牧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农牧民非农收入年均增加某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实现非农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某以上,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一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和从事建筑、建材、运输、餐饮等行业。“十一五”期间,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对农牧民进行“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送”,每年要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万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万人次。二是要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开发增收。尤其是要组织好旅游沿线的农牧民参与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旅游经营,通过马匹租赁、房屋出租、牛羊育肥等方式增加收入。三是要围绕旅游副食品供应,强化农畜产品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最终形成“农牧民经纪人(经合组织)市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力争到某年,全县每个村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起行业协会,全面提升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加大各项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农牧民“造血”机能。今年,要着力解决某户、某名农村低收入贫因人口的脱贫问题。某年,使全县在册的某的低收入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倡导农村新风尚,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地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实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把加强现代农牧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走出去的农民工都得到过一次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的务工技能。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使某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加大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乡土人才施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强集中培训,提高乡土人才综合素质,增强典型示范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研究、制定和落实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加强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和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某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使某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标准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某”工程,到某年争取实现每年为每个乡镇放映某场电影的目标。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到某年,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某以上,“村村通”覆盖率达到某。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开展乡抓“十无”、村抓“十增”、户争“十重”的“三个十”文明之星创评活动,推动全县农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抓好重点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想要迅速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热情,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解决了群众的盼点,又找到了干部的干点,同时还抓住了问题的焦点。因此,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环境整治,先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一环扣一环,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下去。今后,凡被列为示范村和整治村的行政村,在治理村容村貌中,必须首先达到“街直、路平、树绿、院落整洁”某字标准。“街直”就是要按照各自的规划,对各农牧户的院墙、大门进行修建和改造;“路平”就是要依托“通油通达”工程,对行政村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或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砂石路面改造,彻底改变春季化雪、秋季多雨造成农牧民无法正常通行的问题;“树绿”就是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组织动员村民在每个村的道路两旁、院落四周栽植林木,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院落整洁”就是要实现人、畜生活区相对隔离,进一步提高卫生水平,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染。同时,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本质是让广大农牧民当家作主。我们将坚持制度、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架构,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某年,我县已经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两委成员某人,平均年龄某.岁,中专、大专以上文化占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要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富民强村的本领。严格执行《农村“两委”班子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村级班子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某年试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群众满意率要达到某以上。力争到某年,全县“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某,“五个好”村党支部达到某以上。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赋予农牧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广泛吸取农牧民意见,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强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全面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落实好“村财乡管村用”、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要确保群众对“两公开、一监督”的满意率达到某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的调处机制、治安防范的应对机制,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定阶段性目标,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同时,实行县领导包乡包村责任制,并抽调部分年富力强的副科级后备干部,长期驻扎在试点村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创建局面。

二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层层制定县、乡、村及各相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一年至五年的奋斗目标,做到规划到乡、到村,点面结合、分步实施,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规划的制定,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落靠、落到位,为向上争取和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面展开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会议、报刊、专栏、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近期全县还要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定期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交流和学习,真正树立起乡镇的主导意识、农牧民的主体意识,各部门的帮扶意识、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农牧民真正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使农牧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径问题,的问题。一是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抢抓各种机遇,加大对上联系密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地区的支持和扶持。二是加强与帮建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发动全县各方面力量,筹措建立专项基金,对试点村实施以奖代投。今后,县财政每年都将拿出不少于当年财政增收的某的资金,集中用于试点村镇建设。三是抓住我县被列入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四是做好“一事一议”工作,真正发挥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县情,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十一

大全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现将其总结如下:

大全村位于牌坊乡南端,幅员面积9.6n2,耕地面积3116亩,辖11个村民小组、1065户3870人,是省、市、县(市)三级农业部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预计今年该村人均纯收入5450元,比上年增长13.2%。

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

(一)抓规划,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乡重点工作之一。为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并深入研究,协同村、组干部科学制定了《大全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了20以加强示范村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112户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指导性,克服了盲目性。

(二)抓宣传,在谋求群众支持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至关重要。该村采取墙报、印发宣传单、标语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政府“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80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抓督查,在强化干部责任上下功夫。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乡党委、政府确定了示范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的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三天听取一次汇报,每周对村建设情况现场督查一次,形成了乡党政班子――驻村干部――村干部上下联动、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机制。由于措施得力,该村11条组组通水泥路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全部竣工。

(四)抓质量,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是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让群众满意,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聘请大竹县兴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人员、抽调财政所负责人等相关单位人员任成员,同时组织村委会群众代表组成监理小组,从而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监理网络,杜绝了干部在建设过程中徇私舞弊,杜绝了“包工头”、“游击队”,让具备建筑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五)抓长远,在建设标准上下功夫。

为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该村加强了新修的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路肩的培护,由村委会提供土源,住户负责门前的硬化、绿化。同时,着眼于长远,坚持示范村高标准起步,该村建成了“新农村农民休闲广场”,起到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效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该村按照“五用”方法,结合实际,调整结构,发挥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预计年农业增加值增长7%,基本形成以蚕桑和莲藕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1、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该村现在有蚕农825户,2013年通过农民自筹、资金整合投入83万元,通过“扩、改、建、培、扶、发”六大措施,推进蚕桑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扩”大桑园面积:2013年春新增集中连片优质桑园810亩,目前全村桑树面积达到xx亩,户平达1.61亩;“改”良低产桑园:购进优质桑苗穗条改良低产桑园300亩,目前全村桑树优质率达98%;“建”设专用蚕房:为减少蚕病发生,号召实行人蚕分离,积极推广使用专用蚕房。2013年已建成专用蚕房2500m2;“培”训专业人才:加强了技术培训力度。2013年已开办蚕桑技术培训6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丝业公司技术人员,采用在桑园、蚕房现场指导、讲解及发放养蚕技术书籍等方式培训蚕农,受训群众达15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户均1名以上蚕桑技术人才,建成了蚕桑“一村一品”。“扶”持蚕桑协会: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蚕桑协会队伍的壮大,更多蚕农加入了协会。协会加大了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为助农增收做好了基础工作;“发”发展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展了“富民蚕桑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面达80%,大力推动了该村的蚕桑产业发展。预计,2013年蚕桑产业共增收172.6万元,人均增收446元。

2、莲藕产业喜获丰收。今年在大全村新发展莲藕产业,连片种植开封白莲、南京大白莲100亩,成为大全村的田园风景,打造成生态农家休闲旅游兼种植业品牌的新产业。2013年,每亩单产2500公斤,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总产值达51万元,种植莲藕给该村莲藕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尝到了改变种植模式的甜头。今年新成立的“大全莲藕”协会队伍也逐渐发展。全村正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近年来,该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各种形式,筹集1000余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一是水泥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条12n,硬化泥结碎石组道4条7公里,新建入户碎石路5n、入户便民路5n,达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便民生产路,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的村域公路网,全村公路总里程达29.6公里,且全部硬化;二是建成1处农村客运招呼站。被大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村公路示范村。

2、农田水利建设。维修整治病险山坪塘10口,新建、维修灌渠6公里,新建机电提灌站1个、微水池45口;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整理土地650亩,坡改梯60亩。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已初具现代农业雏形,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旱涝保收的能力。

3、庭院建设。新建沼气池120口,沼气用户率达到72%,建垃圾池11个,以此带动改厨260户、改厕280户、改圈120户、改房100户、改水300户,实现了人畜分离,新村居民点建设规范、美观;硬化院坝150块2500m2,建花台230个,美化、亮化房屋530户1400间4xxm2;自来水覆盖面增加,新增用户70户;打机井300眼,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同时,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空间,房前屋后各种资源,坚持种养结合、果蔬结合,大力发展莲藕、果树、渔业养殖、生猪养殖。80%的农户实现“六改”,人畜分离、无“六乱”现象,牲畜圈养率100%,85%的农户达到“六个一”标准(即每户一个经济园、一口卫生井、一口微水池、一口沼气池、一块水泥院坝、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4、道路绿化。在通村、通组公路两旁种植树木、花卉2500余株,建成了公路绿化带,美化了居住环境,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1、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两基”和“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

2、农村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成果和基本保证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农村低保”率、“五保户”供养率均到100%,保障了群众“看病难”和基本生活;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扎实做好计生服务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3、农村公共服务。广播电视:增加光纤覆盖面,新增光纤用户95户,目前全村光纤电视用户22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845户,实现了广电通畅率100%;通讯:全村90%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或移动手机,实现了信息畅通;因特网:因特网入户率达到5%;农民休闲活动广场:为解决群众休闲、娱乐需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2013年在大全村新建了一个xxo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

4、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在大全村阵地活动场所建成1处农民技术培训室,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建成农民书屋1个,添置了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000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卫生接收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5、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实实现新农村新风貌,大全村开展了扎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重点清除了房前屋后杂草,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在各农户院中推选了一位讲卫生、爱整洁的农民为院长,负责指导、督促本院的环境卫生工作。环境卫生工作实行每周评比制度,卫生评比结果均公布上墙。

6、新型农民培育。依托县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阳光培训等项目,由县农广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局等部门代培300人次,参加了电脑、电子、家政、烹饪、机械等技术培训。乡、村自主办班培训9期,推广蚕桑、莲藕、李子、柑桔、鱼、生猪等农村实用新技术6种,在全村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达到户有1-2名技术型人才。全年新型农民培训达到xx人次,占全村总人数的55%,其中农民工培训达72%。

7、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农资服务连锁店1个,农村百货超市2个,新发展个体经营户50户、运输专业户30户,全村服务体系健全,经济繁荣。

(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1、党的建设得到纵深推进。“三村建设”载体落到了实处,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班子战斗力,提高办公事效率,提升班子综合形象。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民主生活会。村务工作班子成员互相通气,集体决策。本年度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别向乡党委政府述职。

2、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村民自治,村务(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管理权等。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98%,对“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95%以上。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3、法制建设持久开展。普法教育、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强化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提高了依法治村水平。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人民调解和信访安全稳定制度,纠纷调解率100%、成功率达98%以上,遵纪守法户达100%,无集访、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xx组织,村民安全感达98%以上,建成“平安村”。

5、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全村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平正义得到弘扬,村规民约完善,民风淳朴。动态管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分别达90%、92%以上;村民殡葬率达100%。全村文明新风处处荡漾,村民形成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能友好、和谐相处。

近年来,我村先后获得了“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县一村一品蚕桑产业示范村”、“县村民自治示范村”、“平安村”、“县文明单位”、“7.8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三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今后,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倍努力,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十二

××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17个村民组,农户599户,耕地面积500亩,山林面积3400亩,企业(基地)21家,是个山多田少的村庄。全村拥有大小、机动车辆112辆,摩托车500辆,手机450只,电脑39台,互联网入户31家,固定电话460余门,程控电话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全村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秩序井然,民风淳朴纯正,文明新风层出不穷。曾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单位”、“江西省农村先进村落社区”、“江西省文明村”。20xx年被评为“上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村庄”。20xx年,××文明自然村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该自然村全面规划,齐抓共建,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一、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活宽裕。

该村借助区位优势扬长避短,拓宽致富路子。一是发展工业,走以工促农、以工兴村的科学发展之路。做活煤炭、鞭炮传统产业。从技术、安全、管理等主要环节入手挖掘潜力,使以前连年亏损的老煤矿焕发了青春,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取缔家庭作坊式生产鞭炮模式,将花炮加工基地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坡上,同时进行技术提升改造,建成正规的生产厂。二是扩大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巧用地域边界优势,吸引了湖南等一大批客商落户××,引进了为花炮生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相关生产厂商,所需的包装、原材料等大都能在村内就地采购,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形成了规模效应,从而将传统产业做成了优势产业。三是做活运输业。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将运输业做大做强。四是拓宽就业渠道。目前,村上配备电脑39台,建立了信息网站,利用网络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培训青年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收集发布农产品营销动态等,提高了村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全村基本实现了村内就业,还接纳了来自外村的600余名劳动力。

二、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村制定了《发展远景规划》,实现了“五化”、“五通”、“六有”,将改水、改路、美化、亮化村容村貌列入重点工作计划,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面积56000多平方米,全村实现水泥路组组通,文明自然村入户道路全部硬化。安装高杆路灯35盏,既方便村民晚上外出、活动,又起到了美化效果。大兴水利,改造农田。修建了760米的水泥渠道,疏通了2480米的两条灌溉水圳,改造河道1000米,使过去260亩的深水低产田变成了良田。二是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村民自筹和村上补助新建房屋9户,每户村上补助4000元,其中1000元专门用来改水改厕。目前90%以上的房屋已贴上墙面砖。组织实施“三清三改”,新建了两个自来水工程,全自然村完成改水改厕100%,村民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和水冲厕。开展“植树造林、妆扮家园”活动,引导村民在屋前屋后栽种花木,美化庭院。提出了“一户十棵树,十盆花”的口号。还封山育林3400亩,新建了一个30多亩的苗木基地,村道两旁建成绿化带,设有花坛、石桌、石凳。增配保洁人员,成立保洁队伍,新设40多个垃圾箱,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长期保洁。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该村注重打造文化阵地,文体设施齐全,新建了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多媒体教学楼和农民夜校。在村部门口建立了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广场。添加了活动设施,购买了军鼓、腰鼓、表演服装、音响设备等,特别为青少年购买了一批图书、图片;为老年人建立了门球场,添置了太极剑、花棍、牌桌等。村上建立了秧歌、腰鼓、军鼓、门球、舞蹈等队伍,还搭建了戏台,组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让村民登台表演歌舞、小品、春锣、花鼓戏、狮子舞等民间艺术,定期组织青少年进行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等活动。每年开展“十星文明户”评比活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90%的农户获得了“十星文明户”称号。

该村还新建了一个全省唯一一家村级无线广播站,每家每户开通调频喇叭;完善了有线电视站,使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广泛开展了“破陈规、革陋习”活动,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

四、抓好村务公开,实现民主管理。

该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及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健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级帐务代理制度,定期公开财务、计育、民政优抚、升学奖金等。健全农民理事会,理事会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对试点自然村的集体资产处理、公益事业建设等日常事务,进行事前听证、参与决策,引导村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推动村民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十三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澧县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职责,创新思路,牵头建立农业科技讲师团,组织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专家、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本地乡土人才,为广大农民群众传授新技术、传播新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精心选聘,建立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讲师团队伍。

为了确保讲师团工作的高质量,真正让农民欢迎,在组建之初,我们立足实际,严格把关,确保队伍质量。一是瞄准产业选。重点围绕做强粮食、棉花、油菜等三大传统产业,壮大生猪、蔬菜、水果、水产等四大支柱产业,建设欧美杨、珍珠、葡萄、双孢蘑菇、蚕桑等五大新兴产业进行筛选,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二是不同层次挑。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在人员组成上,我们以农、林、水、畜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吸收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全县涌现出来的有突出技能的乡土人才参加,还从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讲师团成员。三是严格程序聘。在个人自荐和各涉农单位推荐的基础上,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推荐对象从政治素质、专业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服务群众热情等方面进行考察。通过综合评价,集体研究确定聘用人员,颁发聘书。目前,我县16名讲师团成员,不仅熟悉了解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而且在省市农业生产领域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0%以上成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积极创新,探索灵活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形式。

面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使培训贴近农民的口味,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解决这一问题,讲师团积极组织专家探讨,形成了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讲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基地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增强了培训效果。一是围绕主导产业“上大课”。紧紧围绕全县三大传统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和五个新兴产业开展集中培训,以县委党校为阵地,重点培养农村乡土拔尖人才、村干部和回乡大中专生;以乡镇党校为阵地,利用春秋农闲时节开展集中培训,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队伍;以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为阵地,根据农村时令开展季节性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实用操作技术的培训,全县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基地、以乡镇党校为主体、农村党员活动室为辅助的三级培训网络。二是服务种养大户“上小课”。对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农村经济能人以及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实行预约服务和上门指导,并与农村种养大户、农村经济能人结成联系帮扶对子,手把手地开展技术培训和辅导。据初步统计,全县累计培养致富带头3800多人,他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

如讲师团成员、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在张公庙镇开展葡萄栽培技术培训时,制作了多个多媒体课件,同时自带了部分葡萄新品种幼苗,用于讲解葡萄栽培的嫁接技术,并在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民进行嫁接,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网上咨询服务“上新课”。县人才办不仅将讲师团成员的简历、个人特长及联系方式制成卡片发到种养大户、协会会员、村民代表等群众手中,而且在澧县先锋网、澧县政务网上开辟了网上课堂,设立了专家咨询“直通车”,农民群众可以通过电话和网上交流等方式,随时求助或询问农业科技知识。去年,农业科技讲师团解决疑难问题29个,治疗突发性疾病125次,挽回经济损失255万余元,较好地解除了农民群众缺乏科技技术的愁苦。四是开辟电视专栏“上长课”。在县电视台常年开辟了农业科技知识讲座专栏,根据时节定期向农民传授农作物栽培、果树栽培、畜牧水产等方面的科技知识。自讲师团成立以来,累计组织了近130期、150多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村致富骨干、种植、养殖大户超过13000人次,间接带动、参与培训农民16000余人次,讲师团走遍了全县32个乡镇,组织编写了50多期的实用技术资料,累计发放18000多份,为农户引进和推广几十项新品种和新技术,受到全县农民朋友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讲师团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讲师团的管理与考核,县委组织部、各涉农部门和乡镇、村党组织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农业科技讲师团的组建、运行和考核工作。一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农业科技讲师团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任组长,县人事局、科技局、农经局、农村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等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农村办,具体负责讲师团的日常管理考核工作。二是实行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全体讲师团成员和讲师团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听取述职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和部署下阶段工作。三是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对讲师团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一年一考核一聘用。建立讲师团成员个人档案,讲师团成员每提供一次服务,填写一张《农业科技讲师团服务情况登记表》,农户和村党支部签注意见,交协调小组统一备案。年底,乡镇党委上报《农业科技讲师团服务情况统计表》,对讲师团成员到村次数、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做出定性评价。四是建立工作督查制度。讲师团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人员通过实地检查、电话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讲师团成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记入讲师团成员个人档案,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注重激励,充分调动讲师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建立讲师团成员津贴制度。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基金,对讲师团成员每年给予定额补助。并设立年度讲师团成员突出贡献奖,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年度目标考核前三名。二是提供保健服务。每年安排讲师团成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三是安排培训学习。每年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参观等活动。四是注重政治激励。对表现突出的讲师团成员给予通报表彰,并优先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优先选派培训深造,优先提拔重用。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讲师团成员的积极性。“葡萄种植大户”王先荣参加讲师团后,免费为种植户传授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县葡萄产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种植面积近2万亩,总产量超过800万公斤,总产值达4000万以上。为表彰他做出的突出贡献,县委不仅推荐他评选省市优秀共产党员,还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并破格解决技术职称等问题。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十四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众泾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众泾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率先”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基本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走进众泾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计划,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众泾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众泾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众泾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众泾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20,众泾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了省、市、区的验收。

第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众泾村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要求班子成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经,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众泾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组织建设上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二年来发展8名党员,女党员占50。在学习制度上,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坚持村民自治方针,村民代表例会制度。

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依法治村的活动共青团重视“三会一课”制度,完成突击性工作,做好“双推”,被评为街道先进妇代会以“妇女之家”为阵地,开展各类活动,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并推荐一名优秀妇女入党,被评为区先进妇代会民兵营组织健全,活动经常,经费落实,无逃避兵役登记和服役青年,搞好拥军优属,被评为区基层组织先进单位党总支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四方面,抢抓机遇、发展村级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随着相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给众泾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村拥有的三个工业小区,厂房出租率100,吸收民营企业124个,村级收入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党总支将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工作议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规划,加快落实措施。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和规范,建设村内水泥道路3800米,柏油路540米,100实行计划生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村民住宅别墅化,自来水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7,有线电视普及率98,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第五方面创环境优美,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党总支十分重视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河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漂浮物,无白色污染物。村内主干道路安装夜间路灯,改造绿化面积8989mup2;,新增垃圾箱75只。80的农户有卫生设施,全村124个企业无“三废”工厂。同时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专职安全员每天巡视在各个企业中,全年无事故。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组织健全,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调解率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非法宗教和flg等邪教活动。

众泾村党总支一班人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树立“想干事”的意识,不断强化谋发展的事业心,培育“会干事”的能力,大力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提高“干实事”的本领,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篇十五

**县**乡**村位于余店乡东北部,距县城西南25公里,交通便利。该村下辖**个自然村,**个村民组,**户,总人口**人,耕地**亩,人均耕地**亩。**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结合村里的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切实达到强班子、树形象的目的,省劳动模范**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决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为了改变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现状,村班子多方筹措资金,兴建了两层二十四间的村委办公楼,添置了先进的办公设施和无塔供水设施,村委大院内全部进行了绿化、硬化。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图书室,购买了电视机、vcd机、音响等电教设备和5000余册图书。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同时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村的各项工作连年先进,多次被市、县评为“五好党支部”。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村**亩耕地上以前种植的多是小麦、芝麻、大豆,产值低、收入少。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村支部带领群众赴山东寿光、河南扶沟等地参观、学技术、启思路。为了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村干部号召村民种植脱毒红薯、金寿杏、中药材,走特色种植业之路。村干部把从外地学习来的经验传授给村民,并与群众一起总结栽培、管理经验,提高了种植业的质量和产量。每亩年收入近两千元,经济效益可观。为了拓宽致富门路,村干部号召群众发展养殖业,开始群众怕有风险,不敢养,持观望态度。于是,村干部带头办起了养殖[本文来源于本网网--有文章需求,请到本网网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场,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纷纷养殖猪、鸡、羊来增加收入。如村支部书记**带头从南非引进波尔山羊的种羊,在自己发展顺利赚钱的同时,不忘群众,免费向群众提供小羊羔和养殖技术,养羊业在全村百姓中逐渐兴起。在富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广泛招商引资,吸引了阳光养鸡场、新型墙体砖厂等数家东西合作企业落户于此,年总产值可达**万,并为村里安置**余人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以前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村委结合县里开展的“读书兴农、争星夺杯”活动,在村委兴建了图书室和农民党员电教室,免费供广大群众阅览图书,图书室的藏书量达2500多册,范围涉及农村政策、法律法规、人文科学、农业技术等方面。每周一和周五定期在村委党员电教室免费播放农业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方面的电教片。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开展“法律进村,服务连心”活动,认真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服务队深入到千家万户进行宣传,破除封建迷信,深化殡葬改革,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全村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彻底消除了以前那种农闲时打牌赌博、喝酒闹事的陋习,全村群众一心相想发展,谋发展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四、抓综治,保平安,保驾护航谋稳定。

设施。每天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坚持日夜巡逻打更,风雨无阻。同时村委还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小组,**个自然村均配备了信访调解员,及时了解各村组的治安情况,还坚持每十天对不安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并对各村组汇总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及时派人负责调解处理,确保了全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五、抓创建,重规划,合力打造新农村。

为彻底改变全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那种落后的生活环境,全村两委班子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邀请县有关单位根据全村的实际情况,在对全村进行认真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全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村共规划村村路55公里,目前已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邀请在外地工作且有成就的老板为老家的发展捐款等形式,已修通了**路**段、**-**等数条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公里,还有**-**-**、**-**-**路段等项目已列入上级的发展规划,上述公路如能修通,将对全村形成大循环,彻底解决全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同时还组织村民修建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群众自己动手建家园,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拉土铺路,当修路资金不足时,不等不靠,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群众慷慨解囊,为改变自身的生活面貌积极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兴建的两层二十四间的村委办公楼,已成为**村标志性建筑,全乡的亮点工程。”

目前一个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和谐安定的新农村已初具雏形,但我们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正积极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为全力打造一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