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04:24 页码:12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5篇)
2023-11-20 17:04:24    小编:ZTFB

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特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进行思考和归纳。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着重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领悟,让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这些心得体会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和方法。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范文,借鉴他人的心得体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看了《长征》纪录片,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据报道,“延安精神走进群众”随着进村入户工作的深入而成为了宣传的关键词汇,旨在向人们传递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树立起崇尚志向、教育自我、奋斗取胜、忠诚无畏的精神风貌。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不少地区纷纷开办了“延安精神”培训班,向社会各界群众弘扬这一精神内核。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更应该抓住这一机会,以新的视野来认识、理解“延安精神”,并且把它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

众所周知,“延安精神”具有长期的、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它所具备的价值更加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它是一种向上力量,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超越自我、扬起旗帜。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克服困难的方法,能够让人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保持理性、冷静,自拔于困境、迎难而上,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同时,它也是一种实践性的精神,要求人们在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同时,注重自己的思想、品德、行动,争做更好、更优秀的人。

“延安精神走进群众”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具体实践。目前,社会各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延安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如举办“纪念延安精神70周年”主题论坛、制定实施延安精神评选表彰工程、推出延安精神知识问答比赛等,这些实践均有助于将“延安精神”由理想变为现实,走进人们的心里,引领人们砥砺前行、奋勇向前。

五、结论。

“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当今社会,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应用“延安精神”,才能引导我们度过困难时期,战胜暂时的失败,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在这个背景下,“延安精神走进群众”的深入实践更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讲,我们都有理由坚信,“延安精神”的广泛传播和深度实践,必将成为激励我们前行、助力我们奋斗的重要驱动力。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第一段:延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300字)。

走进延安,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回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红色政权的中心,延安承载着许多历史的记忆和意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极具革命性的事件,如井冈山时期的红军长征,长征结束后的整风运动,以及对日本侵略的抗战。这些历史事件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现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第二段:延安的革命氛围和红色文化(300字)。

延安的革命氛围依然弥漫在空气中,使人感受到那个革命年代的激情与豪情。革命时期的延安是无比热闹的,充满了青年学生们的自发热情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热衷。在延安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到革命标语和标志,如“学习毛泽东思想,实行共产主义”和“人民万岁”。这些红色文化的符号成为延安的一张亮丽名片,反映了当时革命者们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共产主义的决心。

第三段:延安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旧址(300字)。

走进延安,我们可以步入各种革命遗址和红色旧址,感受到当时战士们的曾经。革命纪念馆里有许多陈列着革命时期战士们的照片和资料,讲述着他们的革命事迹和奋斗历程。在毛泽东故居和中央党校,我们可以参观到他们当时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延安的革命和红色旧址如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纪念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以缅怀这段历史和致敬那些英勇的战士们。

第四段:延安的发展与变迁(200字)。

由于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延安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就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延安变化很大,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如今的延安,拥有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和建筑,如大型商场、高楼大厦和现代化交通系统等。这些变化展示了延安在经济和城市化方面的巨大进步,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第五段:延安的教育和文化意义(200字)。

延安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教育和文化意义的城市。在延安,有着许多重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如延安大学和陕北研究院等,这些机构在培养人才和推动学术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延安还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许多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前来寻找灵感和创作理念。这一切为延安增添了独特的教育和文化魅力,同时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走进延安,感受到了其悠久历史和革命氛围,了解到了其重要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旧址。延安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其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意义,使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走进延安,不仅是一次时间的穿越,更是一次心灵的畅游。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延安宝塔区,作为延安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宝贵贡献。近日,我有幸走进延安宝塔区,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这次旅程让我充分认识到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无私精神,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红色基因对我们现在的启示。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也激发了自己的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情怀。以下是我在延安宝塔区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沉浸在红色历史中。

延安宝塔区的浓厚红色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红色的海洋中。在参观宝塔区期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了解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红星照耀下的宝塔区内,仿佛有无数革命烈士的血液在流淌,他们的坚定信仰和无畏牺牲令人感动。当我走过他们的墓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敬仰之情,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第二段:革命烈士精神的启示。

延安宝塔区不仅是一个红色的历史见证,更是对我们现在的一种召唤和鞭策。延安宝塔区中无不闪现出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和无私奉献。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的精神。这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应该怀揣着热爱国家和民族,追求真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进取,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第三段:磨炼意志的历史长河。

延安宝塔区的参观之旅让我受益匪浅。在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红军的艰苦卓绝以及他们的革命精神,还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在这个有艰苦条件的革命理想砥砺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志向的重要性,学会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四段:激发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情怀。

宝塔区深深地激发了我内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参观宝塔区时,无论是参观革命先烈的衣物、书籍还是参观红军战壕,我都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和悲壮。这一切都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明白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第五段:延安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延安宝塔区的参观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在这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的无私精神和深爱国家的情感。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延安宝塔区的存在不仅让当代人能够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更是唤醒了我们对红色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延安宝塔区作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结:延安宝塔区之行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的热爱也被激发起来。延安宝塔区的存在,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明白了青年一代应该如何追求真理,为国家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希望延安宝塔区这个红色教育基地能够继续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宝塔区作为延安的核心区域,更是承载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最近,我有幸走进延安宝塔区,深入了解了延安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收获颇多。

第二段:感受地标建筑的气势。

第一次走进宝塔区,我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宝塔区内最著名的就是墓地里的烈士陵园,这里葬有许多革命烈士,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崇敬之情。特别是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气势。站在纪念碑前,我不禁沉思:这些可敬的先烈们舍弃了美好的生活,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是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的榜样。

第三段:参观革命历史遗迹。

宝塔区还保留着许多革命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活动和社会发展。我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曾是毛主席和中央革命机关的所在地。站在毛主席办公室的门前,我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年革命烽火中的那份坚定和决心。此外,我还参观了中央书记处旧址、八路军驻地和中共中央党校等地,了解到了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争的艰辛过程。这些历史遗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性和艰巨性。

第四段:感受延安的优良风气。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在延安期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包括毛主席、周恩来等。延安的优良风气和革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延安的旅行中,与当地人交流,他们为中共党员的地位感到骄傲,也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延安的良好风气使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第五段:个人感悟和收获。

走进延安宝塔区,我收获了很多。我深刻领悟到,延安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延安是一座英勇奋斗的城市,这里孕育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干部。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充满了敬意和自豪感。延安宝塔区的游览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我对未来的追求和努力。我将把延安的精神和价值观据为己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延安宝塔区的游览中,我体验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和时代的巨轮行进的力量。我将始终铭记这次难忘的旅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走进延安,仿佛置身于一个有着浓厚红色氛围的历史古城。这座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起源地。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革命的精神力量,还见证了延安长存的红色记忆。

第二段: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延安是充满红色文化遗产的城市。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古文化街,我深深感受到了延安这座城市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视和传承。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照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场景。而古文化街则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街道,街两旁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革命时期的建筑遗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三段:深入了解红色精神。

延安之行,不仅让我见证了革命的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和八路军太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我了解到了革命先烈们的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在延安,我还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墓碑,每个墓碑背后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红色精神催人奋进,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信念。

第四段:弘扬红色精神的责任与使命。

延安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传承红色精神的重任。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在延安这块红土地上汲取力量,肩负起弘扬红色精神的责任与使命。而这种责任和使命并不仅仅停留在延安,我们应该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第五段:尊重历史,珍惜和平。

延安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珍贵与和平的宝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峥嵘岁月中砥砺前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的英勇与牺牲,同时也要珍惜和平,为了共享和平而努力奋斗,让红色精神在和平年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走进延安的心得体会,延安这座珍贵的红色城市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红色精神的堡垒。走进延安教育了我们,启迪了我们,让我们明白了红色精神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个体的责任与使命。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要不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珍惜和平,让红色精神在今天依然发扬光大。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执教课外阅读诗词指导课《走近李清照》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尝试,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尝试。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大都是针对整本书,儿童文学或者中外名著,但从去年秋学期开始我和学生一起踏上了“诗词之旅”。开学初学生开始阅读《上下五千年》,我发现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对书中介绍的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这引起我思考,任何文化的诞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任何一位诗人的创作都与特定的历史紧密相连,有些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事件,因为很多的诗词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情趣心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平时我们的诗词教学也离不开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只有了解了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才能更能够好地理解诗词。诗词中有历史,历史中有诗词于,我和学生的“诗词之旅”可以在历史的天空下吟诵诗词,也可以在诗词的天地里了解历史。于是,我们读唐朝历史,初唐读陈子昂,盛唐读李白,“安史之乱”读杜甫,晚唐读李商隐、杜牧。读着读着,我们来到了南宋。岳飞《满江红》、陆游《诉衷情》《卜算子》,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学生对积贫积弱的南宋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常常被宋词中炽热的爱国情怀打动。

《走近李清照》一课我和学生试着通过三首词走近李清照,再次走近宋朝。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朝廷官员,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满腔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报国无门的悲愤。她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弱女子,她坎坷悲惨的一生正是宋朝历史的真实写照。她又是一位才女,比常人多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她所写的词反映了她的命运,不也反映了宋朝由繁荣走向灭亡的命运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幸福快乐的少女时期,当时是北宋时期,国家安定,家庭富裕,父母宠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因为朝廷党争,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凄苦孤寂的老年时期,国破、家亡、夫死,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读这三首词,我们可以了解李清照的一生,还可以对宋朝历史有整体把握。而且这三首词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没有理解的难度。

这节课的重点是感受词人的形象,理解“绿肥红瘦”的惜春忧伤情怀。难点是理解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凄苦哀愁,了解作者的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她的忧愁包含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

如何突破重难点呢?设计思路:

1、想像画面,走近人物。一首词,一幅画,一颗心。《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一代词宗李清照所写的词,语言婉丽清新、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全词所呈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副动态、立体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体会情感,感受人物内心,达到走近人物的目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溪亭日暮的绚丽画面,藕花深处的静谧美好画面,鸥鹭惊飞的有趣画面,学生容易想像,容易感知李清照的快乐顽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绿肥红瘦”的惜春情怀学生不易体会,于是先回忆一夜风雨前繁花盛开的景象(三月校园内海棠盛开时曾一起赏花),再想像“绿肥红瘦”的景象,前后对比,再加上之前“落花课程”的铺垫,惜花、惜春的情怀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而《声声慢》中凄苦哀愁之重,需要学生默默想像,默默感受,以“这首词中,李清照身在何处?她的身影在哪里?”发问,引导学生静思默想,随着李清照独处于陋室彷徨,独立于满地黄花中,独自望断南飞雁,独自饮着三杯两盏淡酒,独守在窗前等天黑……愁苦无助李清照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了。再问“孤单、孤寂、孤独的李清照心在何处”,学生结合李清照的小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李清照在岳飞被杀所写的《声声慢》中忧愁的是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学生将孤独的“身”与满心的“愁”连在一起,明白了李清照此时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2、了解历史,走近人物。一首词,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三首词,反映了宋朝不同时期历史,课堂上理解词,同时了解背景资料,这样一举两得,了解南宋历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反过来,学生读了李清照的词,对苦难深重的南宋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内心是复杂的,全词围绕一个“愁”字,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画面,却对自己的内心所想只字不提。这个空白需要提示,于是除了背景资料,还加了三个历史小故事,写《绝句》是痛恨南宋朝廷投降政策,身为秦桧的亲戚从不依附权贵,写诗歌颂歌颂韩肖胄出使金国的凛然壮举。这样,资料多样化,人物形象也丰富了。《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内心学生体会也深刻了。

词,人,历史,找到了恰当的结合点,彼此相连,彼此促进。

课堂上,学生时而侃侃而谈,时而真情吟诵,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挥笔写批注。我和学生一起行走在“诗词之旅”的旅途上,在诗词天地中一句一句吟诵,在历史天空下一步一步行走。走得缓慢而从容。

课后,我想课堂成功原因还在于,课堂负载的东西不能太多,三首词不求学生读得很到位,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不能“为读动情强作愁”,将来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一些事,经历了一些人,自然会明白李清照词中的忧伤与愁苦。失败原因在于,学生面对客人老师略感紧张,为了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吟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我多放了时间,课堂节奏略显拖沓,不够紧凑。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深受党和人民的热爱与青睐。作为红色旅游胜地,延安的宝塔区是广大游客向往的地方之一。近日,我有幸走进宝塔区,亲身体验了这片红色热土,领略了红色记忆。在这次旅行中,我被景色所陶醉,更为那里的红色文化所震撼。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历史,感悟伟人情怀。

走进宝塔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一个个鲜艳的花圈十分醒目,使人不禁想起那些为独立和解放付出生命的英雄。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了解到许多革命英烈的事迹,深深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二段: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走进宝塔区,我游览了丰碑于心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这里,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艰辛曲折的历程。展厅中,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红军英勇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站在红军长征雕像前,我感受到红军壮丽的队伍气势和伟大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的勇气和顽强将激励后来的一代一代人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三段:深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宝塔区还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吸引着我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广场是这一片区域的核心景点,我在这里观看了精彩的红色文艺表演,被那些优秀的演员所感染,体味到他们心中那份火热的革命情怀。此外,红色小院、红色纪念村等地也使我对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四段:欣赏美丽风景,体验红色旅游。

宝塔区还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山清水秀,使人流连忘返。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延河,沿着它深入,可以看到迷人的风景和具有红色印记的特色建筑。每到一处,我都恍若走进了一个红色的童话世界。这样的美景和红色文化的融合,使宝塔区成为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第五段:激发爱国情怀,肩负使命担当。

走出宝塔区,我心潮澎湃,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的力量。一本本革命的纪实书籍、一首首激昂的红色歌曲,激发起我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决心。延安宝塔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让我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走进延安宝塔区,让我深刻感悟到红色革命精神的伟大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践行于行,我们的人生道路定然会更加光辉灿烂,振兴中华的梦想也会越来越接近!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在中国广大农村和城市,延安精神遍地开花。延安精神是指在我党长征路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在延安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延安精神包含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信条和党的先进性的标志。应当说,这种精神无愧于是中华民族之光。然而,如今很多人对于这种精神的意义和内涵却缺乏了解,因此需要不断地深入推进延安精神走进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行动能力。

第二段:理解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党性原则和革命理想。他们把中国革命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和爱好,并愿意为此完成无私的奉献。这种坚定的信念直到今天在中国广大人民中仍然非常流行;然而可能更加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延安精神带有民众随时参与的味道,体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不是由少数人来完成,而是由延安精神的参与者积极劳动进行的,这也是使中国人民伟大的根源之一。

延安精神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和道德。在今天,延安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崇尚,并且成为中国大国崛起的支柱,他们已经吸取了延安精神的精髓,保持了身体健康和创造力顶峰。

第四段:推进延安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推进“延安精神走进群众”的过程中,基层组织要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在基层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要强化延安精神的宣传和华丽化的内涵。其次,在党员中宣传延安精神,要通过集体学习,礼仪培训等方式引导党员们普遍学习延安精神;最后,要通过更大力度的文化艺术宣传,让人们在文艺的氛围中更深入地了解革命精神和十九大思想。

第五段:结语。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现在我们正处在“伟大斗争,不停止阵痛”的时刻,只有紧紧扭住延安精神这个民族的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像一棵树一样茁壮成长,到达既定的胜利。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延安精神走进群众的宣传和推广,将延安精神深入群众,深入人民心中,助推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民,我们时常需要回顾历史,了解前辈的先进精神和经验。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在学校观看了延安精神的相关影片,从中深刻体会了这段历史与当下的联系。

延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斗争和整风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思想理论,并且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和总结。这种思想理论的核心是解放和民主两项基本任务的贯彻、实现统一战线、扎根群众,建设起一个伟大的革命队伍。这一理念旨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理论指导,更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给当代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正如邓颖超女士所说:“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全党全军全民一心同心、浴血奋斗,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治家族长期执政的压迫统治,从而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转折点,我们要更好地把握着革命精神的精髓,加强精神意识与自我修养,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为中国的发展壮大进行必要的积极奉献。

三、学习延安精神所涉及的挑战。

学习延安精神需要我们面对许多现实的挑战。首先,延安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属性,我们要能够适应形势变化,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主题和代表时代前沿的思想。其次,我们还需要在管理探索中注重个人成长,在推进管理理念的升级发展时更加注重自身内心道德的建设,达到管理个人与管理组织相结合的状态。最后,我们要更加注重管理实践,以管理实践促进个人的自我提升与组织管理发展,切身体验到管理科技创新的合力。

延安精神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一段记忆,更是一种学习、实践、贯彻的价值观与思想体系。它对于当代青年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团结,战斗,创新,合作,也就是“团结战斗,化(发扬)长处,补短缺,走自己的路”。新时代青年要具有创新能力、工作精神、紧迫感,以最实际的行动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学习延安精神的实现方法。

学习延安精神应注重实践。把精神体现到实际工作之中,带领群众实现理想目标。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有记忆不足的问题,增强历史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自觉勇担时代使命。同时,要发扬团队协作、思维积极、互帮互助的精神,共同实现个体能力强化、团队实力提升、社会价值创造。

总之,延安精神是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经验和精神,不仅应作为治国理政、国家生死存亡的终极武器,更应成为大家的生命中的指路灯,引领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历史感兴趣的年轻人,我有幸观看了电视剧《延安青年》,深受影响。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和领悟“延安精神”,我又听取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述和传承,接下来,我将对我所观看、听取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体会,以此来探究“延安精神”的真正内涵。

第一段:延安精神的历史背景与形成过程。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从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而延安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人,将自身建设为一个新型的政党,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和实践。延安精神的形成源于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种“三三制”的组织形式,即从每个群众队伍中选拔三个最优秀的人才在党建和群众工作方面接受培训,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和培养体系。

延安精神是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其核心特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四风格”。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来的,这种探索真正实践与理论的联系的方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密切联系群众,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群众的政党的重要体现,只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利益。独立自主的特点,则是中国共产党力求摆脱外来依赖,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自力更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基本态度,即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第三段:延安精神的实践意义。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上下一心,坚持自信心、坚持创新、坚守革命精神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代表,是中国革命在艰难困苦、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能够屹立不倒、坚持不懈的关键所在。延安精神的实践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成功地帮助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第四段:延安精神的启示与对未来的指导。

延安精神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是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时间的推移并不妨碍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反而通过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宝贵经验和启示。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中国共产党集体走向延安的历史选择上。这说明了,坚定理想信念、自信心、创新、进取、自力更生是战胜困难的主要途径和条件,需要我们以此为指导,踏实工作,追求创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延安精神的艰辛与卓越。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座丰碑,是老一辈无数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珍贵遗产。这种精神凝聚了整整一个时代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体现了革命者们的艰辛与卓越。要真正理解并继承好延安精神,我们不能局限于它的历史价值,而要一以贯之地将它发扬光大,对标当下的实际需求,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民从中受益。总之,在我们观看延安精神中,收获最多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自强不息的气质,这将一直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不懈追求进步和奋斗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师:老师们,早上好!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好!

师:谁来背两首古诗?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是什么?

生:我最喜欢杜甫的《望岳》(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你最喜欢杜甫这首诗中的哪两句话?

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你以后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也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还喜欢谁的诗歌?

生:我最喜欢李白的《静夜思》(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我喜欢李白的《夜宿山寺》(背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齐背)。

生:李白。

师:好,今年我们就走近李白,学习李白、研究李白,去欣赏李白、崇拜李白。好,上课!

生;(起立)。

师:你了解李白吗?后人都怎么称李白的呢?

生:称他叫诗仙!

生:酒仙。

(出示杜甫《饮中八仙》。师吟诵:“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生:(读)。

师:从这首诗中看出李白是……是……。

生:诗仙。

生:酒仙。

师:诗仙和酒仙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诗歌。

(出示:《望庐山瀑布》)。

师:(朗诵)《望庐山瀑布》,谁来诵一诵?

生:(朗诵)《望庐山瀑布》。

师:真好,给点儿掌声。我感觉飞流三千尺的瀑布扑面而来。好,我们也来朗诵。

生:(齐诵)。

师:“香炉”是庐山上的一个……。

生:山峰。

师:是的,山峰,不要这么犹豫。放松一些。为什么香炉峰上生出的是紫烟呢?

生:可能是李白喝醉酒了。

(笑)。

生:可能是阳光照射的原因。

师:……升腾起来的就是,紫色的云霞。这样的紫色云霞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去了?

生:天上。

师: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生:没有。

生:没有。

师:这样的景象我也没有看过。这种景象只有仙境中才有。我们来读。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有点儿的感觉了,把我们带到半空中了。(笑)谁再来读?

生: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你最欣赏哪一句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

生:……夸张。

师:……读。

生:……。

师:只有三百尺,还不到三千尺。

生:(再读)。

师:你还喜欢哪一句?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把银河……这是什么呢?

生:这是幻想。

师:准确的说,这是……。

生:想像。

师:(板书)这是怎样的想像呢?

生:这是非常疯狂的想像。

师:你把疯狂英语联想到诗的意境,可不没了。

生:这是非常美好的想像。

生:这是非常夸张的想像。

生:……。

师:孙老师觉得这是非常神奇的想像。……这是李白最大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朗诵。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我来配上音乐,(播放音乐)谁来诵读?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儿站在我的面前。谁再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一个奔放的李白,该放的时候,该收的时候,第三、四两句更好。谁再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李白的知音啊!你是一位女李白。

(笑,鼓掌)。

(出示: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直。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读)。

师:这里的徐凝把庐山比作什么?

生:比作白练。

师:两者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更喜欢李白的,他的诗歌很夸张。

师:你的呢?

生:我也更喜欢李白的诗歌,他的诗歌夸张、大胆。

生:徐凝的想像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李白的想像,我们做不到。

师:这就是诗仙……。

生:李白的诗歌把我们带入仙境,而徐凝的'诗读了之后,我们还在人间。

(笑声)。

师:有不同的说法吗?我喜欢不同的意见。

生:“雷奔入江不暂直”,暂时的。

生:

师:苏东坡鼻子里哼了一下。

(笑)。

师:(出示《戏徐凝瀑布诗》:)为什么苏东坡不喜欢徐凝的诗呢?因为他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师:后人称李白是仙,可不是仅凭一两首诗来定论的。(出示:《夜宿山寺》,朗诵)谁也来?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一首诗,有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

生:高。

师:真准。谁来朗诵?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有味儿。从哪些句子当中看出呢?

生:从“手可摘星辰”中看出。

师:一伸手就能摘星辰。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不知所措)什么也没摘过。

(笑)。

生:我的手摘过苹果。

生:我的手摘过……。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摘过星。……。

师:把这种仙境,把这种仙气诵读出来。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掌声欲起又止)。

师:你让我看到入梦如幻,虚无缥缈。我们一起来。

生:(齐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你看,李白的诗中总是充满了……夸张,充满了神奇的想像。

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

(播放音乐,出示《秋浦歌》)。

师:(朗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掌声)。

师:你来。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热烈掌声)。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热烈掌声)。

生:长。

生:愁。

师:长,是看到的。愁,则是……你欣赏这句话中的什么呢?

生:我欣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师:……在诗仙的眼中,忧愁都是豪放的呀!我们一起来诵一诵《秋浦歌》。

生:(齐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生:因为李白写诗这个年代已经是国破家亡。

师:安史之乱……。

生:他已经超过了五十多岁了(57)……。

师:说得好。李白是一个胸怀大志满腔抱负的人。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一次,湖州司马迦叶遇到李白,问了一句:先生尊姓?他……即兴赋诗一首。

(出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师:以后有机会,孙老师还会给学生上《李白是人》,《李白是侠》。下课。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延安精神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在为解放中国的斗争中,在陕北延安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它继承发展了长征和井冈山精神,使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也就是说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通过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延安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振奋民族精神,光大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延安精神不仅不能丢,而且要大力提倡,大力弘扬,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精神动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多少年过去了,延安仍是人们心中的灯塔,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毛泽东思想永存,为人民服务万岁,延安中央大礼堂雄壮的"国际歌"声响彻四方。延安精神,照耀着后人奋力前行。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延安,这座身载着红色回忆的城市,承载着当年中国革命的光荣与辉煌。走进延安,仿佛穿越时光长廊,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我有幸亲临延安,亲身体验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心得体会。

延安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活教材,是一座宝库般的城市。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亲眼见到了那些让人肃然起敬的英烈们,看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历史照片和文献。在参观中,我被许多人物故事深深打动。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无数革命烈士们在延安度过的岁月,展示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览中,我也看到了毛泽东思想在延安的萌芽,这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的红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走进红军广场,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英雄的时代。广场中央耸立着雄伟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红军长征胜利万岁”的金光闪耀,让人肃然起敬。在附近的延安大剧院,我欣赏了一场精彩的红色舞台剧,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这些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让人深感震撼,也让人深刻领悟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延安不仅是红色的,也是人文的。在参观一座座红军烈士陵园时,我沉浸在对英雄们无尽的敬意与怀念之中。每一位陪伴我前行的红军战士,都有着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用他们的生命为中国革命贡献了最宝贵的力量。他们的事迹之于我,已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我在延安的旅行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尊重,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再往前行,我来到了延安革命旧址。那里保留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址和毛泽东住过的革命领袖旧居。站在革命烈士们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前,我仿佛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听到他们曾经留下的呼唤。在这些历史遗迹中,我不禁思考:这些英烈们用什么样的精神战胜了艰辛?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是如何坚持信仰,坚持理想,而没有失去斗志和追求?他们的精神和坚定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心怀信仰,坚定目标,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在离开延安之际,我不禁感慨万分。这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承载了太多伟人的革命豪情和革命精神。我体验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也汲取到了前辈们为中国的奋斗付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要继承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走进延安,我获得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更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对革命英烈们的敬意和怀念。延安的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激发了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收获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一个坚定追求进步的信念。延安,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不满足,也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我一定会牢记延安的教诲,努力践行革命英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走进延安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1学生谈自己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积累。

2幻灯总结: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总结:凭着遗留下的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一)师:走进李清照,品读李清照,我们先来学会品读她的.作品。如何品读诗词呢?

(投影:“品读诗词”和“品读诗词的方法”两张幻灯片)。

1品读些什么,看幻灯片。

(1)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怎么品读(幻灯片)。

(1)结合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2)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对意象的品味。

(3)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

1、让学生朗读,揣摩本词所表现的情感。(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字词。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和朋友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鹭”,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

略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点拨:为什么关心“红瘦”?

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憬,是珍惜青春年少的一种反映。

4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之后,李清照于18岁时适赵明诚。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杰出才俊,两人是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阴重阳》:

(1)、讲述有关的故事: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2)要求学生试将“黄花”换成别的意象,看看是否妥当。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把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情感上应该是很感伤的,所以再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3)自己挖掘词作中的闪光之处。

5李清照也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譬如《一剪梅》。

找出该词中最寻常的语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的瞬间的感情和表情的变化,捕捉得非常准确。

6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国破,家亡,财散,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她南渡后辗转流离、历经坎坷,心中郁积的哀恸不言而喻。《武陵春》就形象的表现了这种心绪。

思考:该词哪些地方是表现自己的愁绪?

“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这六字前后勾连,揭示了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7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旋即离异。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时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学生说说这首词的奇妙之处。

a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

c意象丰富。

“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与前面提到的花有什么区别?

梧桐、黄昏、细雨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结束语。

最后,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和诽谤当中走完了一生。李清照这一生啊,应该(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觉得,现在,她不必再感到遗憾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写的词,她写的诗和文,早已经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李清照曾经为她没有子嗣、没有后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当我们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叹息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李清照没有辜负“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板书)这样的评价,她的文学正绵绵不绝、繁衍生长着,永远永远流传下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

五、作业。

根据李清照早晚期词的创作特点,比较鉴赏《醉花阴》和《声声慢》蕴含的感情和营造的意境的异同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