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 红石林游后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21:13:42 页码:7
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 红石林游后感(5篇)
2022-12-22 21:13:4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 “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 《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20xx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0xx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 “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 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 “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 “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 “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 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

关于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好,朋友们,我们现在进入了红石峡景区,它是由于地壳断裂运动遗留下来的断裂构造痕迹,看上去是很狭窄的线状峡谷,这就是“一线天”。我们要沿崖壁栈道进行游览,所以大家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

进入红石峡内,各位是不是感觉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请看,两测试悬崖绝壁,四周群山环抱,这样就使峪内外空气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内独特的气候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全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因此被称为“温盘峪”。

红石峡全长近1300米,宽有3—10米,峪内溪流清澈见底,溪里面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两侧的丹崖长墙上,有一挂挂珠帘式的泉瀑,竞相倾泻,形成断崖飞瀑景观,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点缀,显得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因此被人们称为“盆景峡谷”,有中原第一景的美誉。

从红石峡出来就可以看到子房湖,又叫“平湖”。

子房湖是云台山景区最大的湖泊水体景观。因汉代张良(字子房)曾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隐退至此,因张良字子房而得名。大家看,这子房湖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000米,湖面积800亩,水深呈阶梯状分布,北浅南深,最深出约100米。两岸青山对峙,夹一带绿水。如诗如画,醉透游人心扉。苍翠的山,墨绿的水,相依相偎,展现出一幅壮阔波澜之景。早晨和下午湖面阴一半晴一半,一边金光闪烁,一边碧绿透明。

夏季还能在湖面上体验有水上法拉利之称的水上快艇,别样的刺激。

子房湖内的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还有专家认为是15亿年前,体型小,扇径仅10毫米左右,晶莹透明,古称 “桃花鱼”,是国家濒危野生动物。

好了,朋友们,我们启程继续参观游览吧。

好,游客们,我们继续向西前行,经过了子房湖和漫水桥,映入大家眼帘的有一座山门,上写“老潭沟”,三个大字,现在叫做泉瀑峡。相传有位天河龙王为解救民间干旱之苦,不顾玉皇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栖身在这里的一个深水潭中,人称“龙潭”,这道沟被称为“龙潭沟”,后有人为表示对龙的敬意,将“龙”字改为“老”字,就成了“老潭沟”。

由于地质,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剧烈的断裂构造,形成了东西走向的“u”形断崖,因而这里出现了东西走向的沟谷景观,还有又高又陡的崖墙地貌景观,大家请看,这里峰高瀑急,山雄水秀,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的巧妙。

在泉瀑峡(老潭沟)的尽头,就是著名的云台山天瀑,它落差达到314米,宽约5—7米,是亚洲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因此,又被称为“天瀑”,它也是云台山景观之最。大家请看,瀑布上端朵朵白云,又好像团团棉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团水雾,把瀑布罩在蒙蒙的雾中。它既表现了力量,又体现了柔美,让人感觉充满了活力。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偏西, 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峡长1270米,峡谷东面,峭壁为耸,苍岩横卧;峡谷西面竞秀峰参差俏丽,争奇斗艳。

峡谷内景色一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来概括最好不过了。情人瀑,丫字瀑,丫字潭,水帘洞尽在眼前。更有唐王试剑石的历史传说,岸旁的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多形式的高科技全面展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貌演变和地质特征,普及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科普知识。

茱萸峰是云台山主峰,海拔1304米,这里是历代文人墨客、僧侣修行的圣地。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处采药炼丹,并留下药王洞等痕迹。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树红豆杉、五角枫树、太行花森林覆盖率高达93%,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句…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峰峰如画,岩岩皆景。踏千阶云梯,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顶,北望太行山群峰,层峦叠嶂;南眺怀川平原,沃野千里。

位于云台山茱萸峰凤凰岭的云台山玻璃栈道,总长400余米,宽约1.6米,在高达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玻璃栈道分为两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型,另一段悬于千米悬崖之上,与山谷底部垂直落差200多米。堪比美国大峡谷的“天空之路”,上下临空,视野开阔。哪怕在胆大的人也会拘泥不前,每一步都心惊胆战。整个人仿佛悬空而立,透过玻璃往下望去,不仅山间美景一览无余,还有一种紧张刺激的快感。

万善寺,坐落在形似奶头状的阎王鼻山峰下面,周围青山环抱,风景秀丽,因寺内供奉着一尊金佛,故又称“金佛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是朝廷为了镇治此处帝王风脉而建,寺名也属御赐。现在的寺院是九二年重建的。主持方丈为中国金刚法大师--释海空。寺内放置的2米高铜佛,价值60万元,系泰国华侨所赠。另外,还有一线泉、聚宝盆、枯井、仙家洞、敬德试鞭石、望亲台等诸多景观。

关于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3月27日,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 “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 《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20xx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0xx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 “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 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 “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 “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 “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 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

关于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汉蒙一家”是1913年10月陕西观察使者崔云松等游红石峡时所题。蒙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纷争不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民国初年,民族统一,题词意指蒙汉人民和睦共处,情同一家。

“还我河山”,这两幅百刻均出自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之手。马占山,吉林怀德县人,原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1937年,在他驻防府谷时,曾在榆林设东北挺进军驻榆办事处,其间常来榆小住。1941年冬,马占山将军陪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来红石峡赴朱绥光宴请,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不禁感慨万千,遂题写“还我河山”,表达了他驱逐日寇、统一祖国的宏伟大志。

在我们抬眼看到的那个凌空修建的阁楼便是翠然阁,晚清时又称“凌云阁”。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把酒临风,品茗赏酒,即席赋诗,别有情趣。经翠然阁出天门达崖顶,崖顶原建有罗汉殿,清末时坍毁。翠然阁曾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28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次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又在此召开,白明善、刘澜涛、贾拓夫、刘志丹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陕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石窟叫慈仁殿,窟顶浮雕八卦及龙、风、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藻井,图案清晰,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交融的特色。

我们将要经过的这几个石窟有通道相连,其下有一条涓涓流淌的渠水,它叫 “广泽渠”,出 “地门”就会看到。1473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巡抚余子俊为改善百姓生活,安定驻边军心,亲率将士在红石峡半山腰开凿渠水以利灌溉。明万历年间重修,清时扩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开凿普渡桥涵洞石壕建成东西二渠,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改建。渠全长1000余米,其中五分之一于石壁中穿凿而过,其工程之浩大,修建之艰辛,在榆林水利工程史上实属罕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现在,它依然灌溉着城郊16个行政村的一万亩出地。20__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来此拍摄《大漠红峡》,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介绍了广泽渠。

过普渡桥,来到西崖下。西崖石窟毁坏严重,摩崖题刻幅面较大,剥蚀较重。

“中外一统”是康熙年间御史三朝林天擎所题。题词慨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为华夏民族,理当和平共处、一统河山。

“天成雄秀”,是红石峡唯一的一块满文题刻,清乾隆年间由榆林知府白德明题写。题词赞美红石峡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宜人。

通过以上参观,我们看到,红石峡确为一处集摩崖题刻、石窟古刹、水利枢纽、军事要塞为一体的游览胜地。随着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设、榆林旅游业的发展,红石峡将以更美的面貌、更优质的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

关于游览红石林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3月27日,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 “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 《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20xx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0xx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 “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 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 “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 “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 “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 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