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考回母校宣讲心得体会实用 大学生回高中母校宣讲演讲稿(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2:56:35 页码:10
高考回母校宣讲心得体会实用 大学生回高中母校宣讲演讲稿(三篇)
2022-12-26 12:56:35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高考回母校宣讲心得体会实用一

12. 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

13.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14. 拼搏创造价值,努力成就未来

15. 考试守纪光荣,违纪作弊可耻

16. 祝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17. 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18. 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19.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20. 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

21. 黑发不改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2. 调适心态,把握高考,放飞青春梦想

2022高考回母校宣讲心得体会实用二

1、今日的汗水,明日的收获。

2、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4、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挑战极限,无悔人生。奋力拼搏进取,谱写风华篇章。

6、拼搏高考,今生无悔;爬过高三,追求卓越。

7、不像牛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8、三四决意霸川南,不破高考誓不还。

9、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10、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11、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12、破釜沉舟,搏他个日出日落。

13、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4、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15、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6、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加快自己的脚步。

17、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18、我们坚信,只有拼搏才会胜利。

19、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20、四分学识智,三心细耐恒,二成应试法,一片平常心。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2、苦海有涯。而学无涯,志者战高考,惰者畏高考。

23、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25、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26、我心豪迈,永不言败。逢一必争,遇冠必夺。

27、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

28、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9、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30、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31、奋力拼搏,誓考重点;争分夺秒,再创辉煌。

3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33、阳春三月翘首以盼,百日冲刺迫在眉睫。

34、因为梦想在我们心中,高考是我们的天地。

35、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36、十年寒窗,盼前程似锦;百日苦战,誓金榜题名。

37、青春如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展翅高飞。

38、拼搏高考,今生无悔;越过高三,追求卓越。

39、辛苦一年,受益一生。

40、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2高考回母校宣讲心得体会实用三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矍铄,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美,“引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音与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