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野外找点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 野外生存技能课程心得(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3:46:37 页码:7
野外找点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 野外生存技能课程心得(二篇)
2022-12-26 13:46:37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野外找点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

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关于野外找点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凤凰古城

1.学习并掌握野外实习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扩大地理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不仅开阔了视野,使课堂上所学饿知识和理论得到印证,而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许多地理学问题会引发我们去思索、去探索,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理解和记忆,提高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4沿途中的地理景观,能使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实习加强我们对区域地理的理解,了解凤凰的旅游发展能力,以及凤凰的人文资源,了解苗族风俗 。

全面了解凤凰的地质地貌 、气候气象 、河川水文、 植被状况、 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自然人文现象,并依此研究分析凤凰旅游开发的具备的历史和自然优势,思考凤凰旅游资源发展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采取教师指导和个人独立钻研相结合,小组活动和集体讨论想结合的方式,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一 凤凰古城概况

(万寿宫):位于沙湾,旧为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间。前临沱江水,背靠青龙山。院内的遐昌阁高耸,河边的万名塔拱卫。阁楼飞檐斗拱,建筑古雅典朴,风韵别致。

(天王庙又名三候祠):在东门外观景山麓,嘉庆三年修建。从东门井登山进庙,有石阶100级,右侧有三个台阶,原各有一马一夫,大小与真人真马一般,工艺精巧。

庙内有大戏台,昔日常有戏班来县演出,是城内一个娱乐场所。正殿有一尊高大的塑像,长年香火不绝。1911年11月凤凰响应辛亥革命,田应会等曾在天王庙聚义。建国后戏台、神像、夫、马均被拆毁。1962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庙宇。

(文庙):位于登瀛街,系古代祀孔之地。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保存的大成殿飞檐翘角,蟠龙矫绕。朱漆金纹,浮雕飞动。

(朝阳宫):位于西门坳,旧为陈家祠堂,建于民国4年(1915)前有高大的门墙,粉红色的墙壁上有12副浮塑。宫内是四合大院,头门有一古式戏台,两侧有包厢,整个院落的门窗雕刻精湛,朱漆色绘,典雅富丽,宛如宫殿。

(奇峰寺):位于城外大街南侧。“一峰突出平地,石蹬纡回;松荫夹道,山顶有寺,江水萦同,四山环抱,秀气所钟”。为凤凰八景之一,名曰“奇峰挺秀”。 (南华山):是县城南边屏障。“环城皆山,此峰独竣;草深林茂,翠色千层,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山顶过去有小庵,如今建有国营林场,设有招待所接待宾客。这是凤凰八景的“南华叠翠”。

虹桥横跨沱水,长50余丈。“川平风静,皓月当空,清光荡漾,近则两岸烟村,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界中。桥上徘徊,恍似置身蓬岛:。这是凤凰八景的“溪桥夜月”。昔日桥上有亭,店铺林立,1956年拆除建为公路桥。回龙阁位于县城东门外,阁下有一深潭,凤凰八景的“梵阁回涛”就是指的此处。涨水时“两溪合流,汇于江心寺下,红黄异色,急流飞溅,触石漩涡,随风鼓浪,正如两龙过峡”。

凤凰县地形复杂,东部及东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带为第一级台阶,以低山、高丘为主、兼有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狭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竿子坪、吉信、桥溪口、木江坪、官庄、南华山,新场、廖家桥、七良桥、水打田、林峰、沱江镇等地,最低的水打田乡竹子坳海拔170米。地表物质以红岩为主,夹有部分石灰岩、面岩。气候较温暖。从东北到西南的中间地带为第二级台阶,海拔500-800米,包括茨岩、茶田、黄合、阿拉营、落潮井、麻冲、都里、板畔、千工坪、山江、木里、两头羊、火炉坪及三拱挢、大田的一部分,以中低山和中低山原为主,地势较平缓开阔,谷少坡缓、垅田较多,石灰岩广布,天坑溶洞甚多,气候适中。西北部中山地带为第三级台阶。海拔在800米以上,包括米良、柳薄、禾库、两林、腊尔山及太田、三拱挢的一部分。这些地方,地表组成物质石灰岩占95%,地表起伏和缓,坡度在5-20度之间。边缘地带,峰峦连绵,谷深坡陡,为中山类型。气候较寒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