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2000(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23:41:33 页码:12
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2000(7篇)
2022-12-26 23:41:33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一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xx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xx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二

欢迎大家到我们开封来,我是大家次此开封行的导游。

我们开封古城汴梁、汴京、东京,简称忭,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有战国时候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都会之城,下面我就用七个一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封:

一个名臣的归宿: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我想许多人都听过这首歌。大家到开封旅游,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曾担任过我们开封开封知府,,在人们的心中他就是中国古代清官的象征。我们在参观完清明上河圆后将去参观包公祠。

一个王朝的辉煌: 在开封历史上建都的七个朝代中,以北宋建都时间最长,从公元960年到1120xx年,长达168年,也最繁荣。汉唐时间的长安不过四五十万人,唐代洛阳也不过一百多万人,而开封却达到150万人。而当时伦敦、巴黎也就十几万人,被欧洲人称为世界最大城市的大马士革也只有50万,经济的繁荣,人口增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商人、使节、宗教人士不绝于途,中国的各种文明,包裹火药、印刷术、造纸等由此传向世界各地。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永、李清照、张择端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各领风骚。

一条大河的历史: 开封的发展与黄河密切相关,开封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黄河的泛滥史,黄河稳则开封盛,黄河泛则开封衰。现在我们的脚下有五大都城遗址叠压在一起,,然后我们开封人重新在废墟上建就是黄河泛滥一次就淹没开封一次。五大古都遗址在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只有我们开封的五城叠压和洛阳的五都荟洛。现在开封和黄河之间还有一个世界奇观,那就是黄河悬河奇观,黄河的河床要高出开封地面七米。

一朵鲜花的芬芳: 这朵鲜花自然就是开封市花菊花,早在北宋时期,开封菊花便已驰名全国。1983年菊花被定为开封市花,从那以后每年的10月18日到11月18日,开封都要举办菊花花会,届时走进开封的任何一个景点,你仿佛进入了一个菊花的海洋。现在开封菊花和洛阳牡丹一样成了省级花会。开封人爱菊花,不仅因为它美艳,还因为它性格刚强耐寒傲雪,气质高洁。同时菊花也是开封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象征。回顾历史,开封屡经战火,然而开封人民生生不息,自强自立,重建家园,这不正是菊花独有的品质么!

一池湖水的灵气: 北宋的杨家岭大家都知道,是忠臣良将的代表。那么在开封有两个湖,一个是杨家湖,一个是潘家湖,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杨湖清潘湖浊奸臣忠臣清浊分。说的是北宋一门英烈的扬家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皇帝却善恶不分,杨业被害后,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状,但皇帝却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个虚职。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带领全家罢官归隐搬走后天降大雨将潘杨二府淹成一片汪洋。潘家所在地湖水浑浊恶臭,杨家湖水清澈,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对国忠奸写照。所以一池湖水的灵气,

一次艰难的复兴: 自北宋末年黄河淹没开封以来,开封在也没有昔日的繁荣,民国时期还是省会的开封,现在已被郑州洛阳远远抛在了身后。开封现辖五县五区,人口460万,市区人口78万。现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省政府提出了发展中原城市群,实现郑汴一体化。去年郑汴大道的通车标志着开封在郑州的拉动下,已经踏上了重视昔日辉煌的快车。

一幅历史的巨画: 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清明上河园,请大家带好随身携带物品随我下车,一起领略这幅历史的巨画。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三

黄河,我爱你

五千年来,您如巨龙匍匐在大地,横亘东西,将华夏完美分割成两个界点

五千年来,您欢扬恣肆您的伟岸风姿,如锋刃斩断了心的枷锁

卑微的我,请您聆听一个浪子的情怀

此刻,我高仰头颅,隔断八千里山水,倾听您内心深处的狂吼

诗人用最华丽的篇章赞颂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作词家用最诚挚的语调歌颂你:黄河在咆哮

历史阻挡不了您奔流的脚步,星河日月,都低头俯视您的博大身躯

您无所畏惧,日夜不息,一遍又一遍,濯净尘世的污秽,而您混沌依旧

黄河,我爱你

是您!破开迷瘴,驱走孤寂

是您!通达智慧,开启灵魂宝藏

您孕育了华夏之魂,您是华夏之母,您是栖息的福地,前路已由您开辟,那么,后路由我们铺垫

黄河,我的母亲河

您听见了我的祈祷吗

春秋更迭,您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带走了无数执迷的人儿

若要生灵涂炭,我愿以己身,步你的后尘,葬满您雄浑的体魄

痴儿啊,痴儿------

从您满载愤怒,乘风启航的那一刻,这世界已为你颠倒沉沦

您的双眸泣血,哀泣大地的沦落

您的胸膛起伏,叹息大地的臃肿

您的双手紧握,捏断大地的怒焰

您的步履沉重,踩碎大地的不甘

生死在您眼里,轮回在您眼里,我们在您眼里

您澄净己躯,混浊的黄,那是您最爱的颜色

世人戳瞎了双眼,瞧不见您的浩瀚无垠,只跪倒双膝,口中乞求您的怜悯

你承载荣耀,光辉,步伐阔达,漫步人心

轰隆轰隆,那是您的心跳吗?为什么那么悲壮哀伤

五千年了,诞生了一个灿烂的华夏文明

您呢,您呢

您混沌如我,足迹遍布江河,那是最真实的你,无牵无挂,在大地上流淌,直到心怀落寞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四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xx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五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 择(选择) 衍(繁衍)

锅(锅盖) 译(译文) 衔(衔接)

沃(沃土) 吨(千吨) 迭(更迭)

跃(跳跃) 顿(顿时) 跌(跌倒)

蚀(腐蚀) 构(结构) 域(地域)

浊(浑浊) 钩(鱼钩) 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板书: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六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xx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描写黄河东流去心得体会七

1迎宾门

各位朋友,欢迎您来到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仿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按1:1的比例原样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现出宋代开封繁华如梦的盛景。清明上河园在1992年7月开始动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全园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

国家旅游总局给清明上河园的价值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园仪式,蔚为大观,不可错过。

清明上河园的开园仪式隆重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大家请看,首先出场的是马队。骑手们个个身着宋式短装,手擎彩旗,在一片冲天锣鼓声中呼啸而来,分列场地两旁;紧接着奔腾而出的是欢迎盘鼓,盘鼓手也是宋装打扮。大鼓悬在腰畔,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鼓点欢快;最后出场的是在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簇拥下上场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只见他铁面黝黑,双目有神,大步向您走来,欢迎您到清明上河园游览。接着,马队骑手们手中旌旗挥舞,盘鼓手中大鼓齐鸣,游客们在“包青天”的带领下,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游览的序幕拉开了。

2张择端雕像

现在请走进迎宾门,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山东诸城人,宋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年青时游学于京师,擅长画舟、船、车马、集市、桥梁等景物,风格自成一家。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东京开封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整个雕像高6米、重达30吨。您看,这位艺术大师手捧画卷,凝视远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20xx年来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又像是在祝福咱们古老开封的再次辉煌。雕像正后方的白色花岗岩浮雕,高3米、宽16米,描绘的正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传奇画面。从车夫、搬运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儿,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下面我们转到浮雕的背面进行参观。《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灭亡流出皇宫后经无数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为《清明上河图》做了14阙跋文,来表示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阙“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生物正堪传”是金代诗人张公药所写,我国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所题。当您走进清明上河园,就仿佛来到画里一样,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园内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领略到宋代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您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3清明上河图石雕

眼前的这幅石雕,是园方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按照6倍于原图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

上河图》。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石雕。与原图一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石雕也为我们的参观欣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幅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年繁荣盛世的见证,突出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城郊农村的景象。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天气。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为什么说反映的是清明时节呢?大家请看柳林边有一支队伍,最先的三个人前呼后喊正在追赶着一匹奔马。其后有一顶轿子,轿上插满柳条。因为宋代有一种说法是“扫墓归来不插柳,大鬼小鬼跟着走”,可见图中展现的是扫墓归来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时节,而春季只有在清明节才有上坟扫墓祭拜先祖的习俗。

往下看就是全画的中心----虹桥了。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柱,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不逊色。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却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保存永远的。此处也是全幅图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闹,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城门楼。其本身的作用是图中城里与城外的分割线。城门楼是《清明上河图》上一座最大的建筑物,它与虹桥不同,桥连接两岸交通,人物在桥面上活动,在视觉上它不会把画面割裂,而城楼是庞然大物很容易把人物活动分裂开来。画家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构思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为了使观赏者的眼睛不游离出画面外,还特别安排了一支骆驼队伍正在走出城门,其首驼已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驼仍留在城内。这种手法就像写意画一样。

图画到“赵太丞家”就戛然而止,这也正是张择端的高明之处。图中展现的城乡结合处都已经非常繁华热闹了,那么城内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就要靠您自己去想象了。 参观完后,请您向左走大约五十米,就可以到达东京码头。

4东京码头

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京码头。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是一片舟船云集、水运繁忙的景象。码头下面就是被人们称为东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

汴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运河之一,它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60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在这里开挖了鸿沟,从现在的河南荥阳引入黄河水,向东经过开封,再到淮阳进入颍水,中原地区从此形成了以鸿沟为主体的水上交通网络,运输状况大大改善。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就曾划鸿沟为界。到了现在,中国象棋里的分界线用的也是这条鸿沟。隋朝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重新疏通了鸿沟;改名为通济渠,上起黄河洛阳、下至淮河泗水,直通长江,成为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当时名叫汴州的开封因为位于运河的中心而逐渐兴盛起来。唐代改称汴河,安史之乱以后,长安、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开封的地位更加突出。可以说,正是靠着这种有利的地势开封才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闻名于世的七朝古都。

5临水大殿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两座大殿在宋代是男宾、女眷的两个大包厢,与水心榭联结起来,就是一个功

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从这里俯瞰全园,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诸景,尽收眼底,便于观赏水上演出的各种游艺节目

6宣德殿和宣和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雄伟壮观宣德殿和宣和殿,两殿造型一致,融为一体,远观似城楼,近看如皇宫。中国建筑都讲究中轴线布局,像这两殿并肩而立的格局很少能够见到。宋代皇帝经常在园内接见外国使臣,这样一是显得亲切和蔼,不必过于拘泥于宫廷的礼节,二是显得皇帝宽容大度。如果赶上与民同乐,还可以向来使展示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现在两殿内分别演出皇家皮影戏和编钟乐舞,精彩绝伦,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上殿欣赏并稍作休息。 7古汴河

您眼前看到的汴河,是我们根据《清明上河图》重建的,全长3800米。如果您有时间和兴致,可以走下码头,坐一坐仿古的大宋游船,到园中一游。北国水城那“半园碧波满目情”的独特韵味,一定会令您留恋忘返。

接下来请继续向前走约50米,然后右转到主题广场参观。

8宋都广场

清明上河园中一共有8个功能区、4个文化广场、4个文化展示厅,现在您所在的这个广场,是主题广场。因为《清明上河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汴河两岸的漕运景象。为了增加清明上河园的历史感,我们在广场中央专门修造了一艘仿宋代货船。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地区己经转移到了长江以南,每年要通过运河从南方运输数百万粮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资到开封,以供应皇室、官员和驻军,因此需要修建大批运输用船,官办造船和民间造船业都相当发达。宋代造船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提高了,据记载,当时已经制造出载钱二十万贯、米一万二千石的大船,号称万石船。古时候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斤;您可计算一下,这样的船能载多少重量.并且,宋代货船种类很多,制造工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您看,人工建造的喷泉从船下缓缓涌出,使船产生在水中行驶的动态感觉。这喻示了我们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将乘风破浪,不断前进。在此,我们也祝愿您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风顺。

广场上的白鸽是和平的使者,您可以去喂喂它们。它们可能会飞到您肩上以表示欢迎,请不要害怕。您可以拍照留念,作为到清明上河园一游的美好纪念。

9虹桥

您眼前这座横跨于汴河之上、形似彩虹的桥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的虹桥,也就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主体画面。

虹桥采用叠梁木拱无柱结构,这种样式最早出现在山东青州,当时是木制结构,现在我们用钢筋混凝土加以重建。它横跨25米,高5米,宽9.8米。由于没有桥墩,更加便于行船,所以北宋时东京仅汴河上就3座这种样式的桥梁,极大地方便了京城的交通。您看,桥的两端各有两根9米高的柱子,每根顶端部有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圆盘,盘里站着一只远望的

白鹤。白鹤的羽毛有 5两重和 8两重之分,只要风一吹就能随着圆盘转动,人们可以根据柱子上的十字型交仪木来辨别方向。这就是古代的“风向标”。

当您站在虹桥上,3800米汴河的风光尽收眼底。北宋时汴河横穿整个城市,给开封带来了空前繁荣,被称为“大宋建国之本”。因为水上运输的方便快捷,商人多在河边买卖交易,尤其桥的两端更是商铺林立,当时的人称之为“河市”,人们到河边进行贸易也称为“上河”。

10双亭桥

北宋东京,诸河汇集,交通便利,古有美誉:“天下之枢”。时城内城外,桥梁林立,砖、石、木、平、拱、吊,形式多样,建筑技巧。水中行舟,桥上车马,人来人往,如诗如画。现取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亭桥之意,仿南宋墨客夏圭《溪山清远图》桥亭之形。想今日游人往来之便,筑建此桥。中流设吊桥一座,供大小船只通行上下,左右盖瓦亭两间,为南北客人遮阳避雨,故曰“双亭桥”。桥体平直没有高低起伏,走过时不费力,也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残疾游客朋友。

11鸳鸯桥

前面我们介绍过,汴河被称为古开封的生命河,城内有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网,有河必有桥,因此修建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宋代成为我国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据统计当时开封就有桥30余座。砖石结构的、木制结构的、平桥、拱桥、吊桥,建筑技巧令人目不暇接,就像您己经走过的虹桥和现在所看到的鸳鸯桥。

鸳鸯桥中间部分特别高,是为了方便船只通过。而在桥的两边都建有台阶和通向临近河面的平台,您可以走下平台,体会一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感受。因为桥的左右两边不对称,所以这座桥又叫“鸳鸯戏水桥”。

鸳鸯是一种水禽,相传雌雄成双,一生一世都不分离。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描写鸳鸯双飞的诗篇,后来便用它们来比喻夫妻,唐代诗人卢照陵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美妙诗句,千古传颂。当您走上鸳鸯桥,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呢?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走下鸳鸯桥,您的右前方是秀野园。这是我们为满足游客朋友休闲娱乐的要求而特意开发的。

12秀野园

《清明上河图》除了描绘东京繁华的城市以外,还表现了远郊的田园风光。秀野园中稻菽飘香,鸡犬相闻,农家风味十足。在瓜棚柳巷之下烧烤、野餐另有一番自然情趣。 13勾栏瓦肆

亲爱的游客,前边那座看似简陋的草棚就是北宋时特殊的民间艺术舞台——“勾栏瓦肆”。

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北宋城市制度的概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北宋的城市制度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居民生活就变得

丰富多彩尤其打破了唐代“坊”与“市”的界线,也就是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分离的制度,坊市合一,相互渗透。人们在居住区就可以进行贸易,不需要再像《木兰辞》中所写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那样东奔西跑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勾栏瓦肆就应运而生了。据史书记载,当时流行的评书、相声、杂技、口技、相扑、傀儡戏、皮影戏、般杂剧、弄虫蚁等民间艺术就在这里表演,所以通俗地说,它就是普通市民的娱乐场所,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歌舞剧院的前身。

14鸿福寺

咱们直走就来到了鸿福寺。北宋时佛教盛行,仅东京开封就有佛寺913座。当时的佛寺分成两种,一种是由皇帝赐匾额的合法佛寺,另一种是没有匾额的非法寺庙。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只画了一间山门,一个和尚披着佛衣站在门口,并没有标明寺院的名称。我们建园时,考虑到北宋东京开封香火最盛的是东鸿福寺和西鸿福寺,于是就把西鸿福寺建造在这里。鸿福寺在当时不仅是烧香拜佛的佛寺,也是春天踏青的休闲胜地。元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第六卷就提到,当时的人们在元宵过后,春天来临之时一定会到鸿福寺等地踏春游玩。

您进寺后,在您右边的东殿是武圣殿,里面供奉着武圣关公;在左侧的西殿是百子堂,供奉着送子观音,正面大殿为观音殿,殿内供奉的佛像是特别请开封大相国寺的高僧开光的,以保佑天下众生。

15上善门

穿过平桥,您眼前的这座巍峨城门,就是上善门。它是《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复原的城门高21.6米,面积1553平方米,门洞就高达8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人们称赞它“勾梁画栋,气宇不凡”。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连建筑也要分三六九等。从上善门的宏伟气势,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开始了京城的防务建设。第一步就修建了方圆50里、165步长的城墙,城墙上像上善门这样的城门就有17座之多。在《清明上河图》中,上善门起了分界的作用,恰好把城内的繁华建筑与城外沿河街市一隔为二。

过了城门,我们才算是真正进了城。城门上那些钉也大有讲究,横7竖9,一共63颗,说明这里还不算是最高级的。如果是皇宫大院,那横竖都得是9颗了,一共81颗。因为九是个位数的最大值,古代人把九九八十一看作是阳数之首,所以含有“至尊”的意思,也象征了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更有意思的是,在《清明上河图》的原作中,上善门的前面两个字被作者隐藏了起来,只是点了两个点。不过据史料考证,《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东京开封东南部的景象。当时,开封东南有一个下水门;也称东水门,它的北边是通津门,南边就是上善门。东水门的水是从中间穿过城门洞流进城内去的,而《清明上河图》中的河水却是从城门的正前方流过的,由此推断,这座城门应该是上善门。这一论断是否合理,还值得深思。游客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我们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16清明上河园全景

爬上城楼,到全园的最高点去看一看。在那里,您能俯看到景区的全貌。从城楼向西看,

丰富多彩尤其打破了唐代“坊”与“市”的界线,也就是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分离的制度,坊市合一,相互渗透。人们在居住区就可以进行贸易,不需要再像《木兰辞》中所写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那样东奔西跑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勾栏瓦肆就应运而生了。据史书记载,当时流行的评书、相声、杂技、口技、相扑、傀儡戏、皮影戏、般杂剧、弄虫蚁等民间艺术就在这里表演,所以通俗地说,它就是普通市民的娱乐场所,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歌舞剧院的前身。

14鸿福寺

咱们直走就来到了鸿福寺。北宋时佛教盛行,仅东京开封就有佛寺913座。当时的佛寺分成两种,一种是由皇帝赐匾额的合法佛寺,另一种是没有匾额的非法寺庙。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只画了一间山门,一个和尚披着佛衣站在门口,并没有标明寺院的名称。我们建园时,考虑到北宋东京开封香火最盛的是东鸿福寺和西鸿福寺,于是就把西鸿福寺建造在这里。鸿福寺在当时不仅是烧香拜佛的佛寺,也是春天踏青的休闲胜地。元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第六卷就提到,当时的人们在元宵过后,春天来临之时一定会到鸿福寺等地踏春游玩。

您进寺后,在您右边的东殿是武圣殿,里面供奉着武圣关公;在左侧的西殿是百子堂,供奉着送子观音,正面大殿为观音殿,殿内供奉的佛像是特别请开封大相国寺的高僧开光的,以保佑天下众生。

15上善门

穿过平桥,您眼前的这座巍峨城门,就是上善门。它是《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复原的城门高21.6米,面积1553平方米,门洞就高达8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人们称赞它“勾梁画栋,气宇不凡”。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连建筑也要分三六九等。从上善门的宏伟气势,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开始了京城的防务建设。第一步就修建了方圆50里、165步长的城墙,城墙上像上善门这样的城门就有17座之多。在《清明上河图》中,上善门起了分界的作用,恰好把城内的繁华建筑与城外沿河街市一隔为二。

过了城门,我们才算是真正进了城。城门上那些钉也大有讲究,横7竖9,一共63颗,说明这里还不算是最高级的。如果是皇宫大院,那横竖都得是9颗了,一共81颗。因为九是个位数的最大值,古代人把九九八十一看作是阳数之首,所以含有“至尊”的意思,也象征了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更有意思的是,在《清明上河图》的原作中,上善门的前面两个字被作者隐藏了起来,只是点了两个点。不过据史料考证,《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东京开封东南部的景象。当时,开封东南有一个下水门;也称东水门,它的北边是通津门,南边就是上善门。东水门的水是从中间穿过城门洞流进城内去的,而《清明上河图》中的河水却是从城门的正前方流过的,由此推断,这座城门应该是上善门。这一论断是否合理,还值得深思。游客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我们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16清明上河园全景

爬上城楼,到全园的最高点去看一看。在那里,您能俯看到景区的全貌。从城楼向西看,

就是我们下面将带您游览的城内景点。

17孙羊正店

游客朋友,过了上善门之后,请您先向右看。那座生意兴隆、绣旗高飘的酒店叫做“孙羊正店”,它是《清明上河图》中又一处点睛之笔。刚才我们己经向您介绍过十千脚店,“正店”和“脚店”的不同就在于正店能自己酿酒,而脚店不能酿酒,它卖的酒都是从正店里批发而来的。所以正店通常是指那些资金雄厚的大型酒店。据记载,孙羊正店称得上是北宋时东京开封72家正店中的佼佼者。

请您仔细看一下酒店门楼前的装饰,那称之为“欢门彩楼”,它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霓虹灯。门前4个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灯笼,叫做“栀子灯”,因为它非常醒目而且容易辨认,成为酒店的标志。门口的栏杆叫“拒马叉子”,本来是专门在迎接皇帝圣驾时,为了防止牲畜撞到墙上而设置的,后来演变成了一种习俗性的装饰品。在店前的广场上,还有惊险异常的喷火表演。“孙羊正店”里餐饮设施齐全,集中了北宋时期的饮食精华,有宋代小吃、宫廷御宴等,您大可以一饱口福了。

18王员外家

孙羊正店对面的那座宅院,门口牌子上写着“久住王员外家”,员外是古时候退休官员的通称。北宋时开封的流动人口很多,客店多得数不胜数,一些当官的人也争相经营。您眼前的这座客店,就是一位姓王的员外所开的,而“久住”两字实际上是一句广告,用来吸引客人。您可别小看了这座客店,它在我们清明上河园却是北宋民间文化的载体。王员外有个女儿,年方16,生得国色天香,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这位小姐的性格倔强,不相信所谓的媒妁之言,一定要自己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于是就搭起了彩楼,要抛绣球招亲。如果有哪位小伙子有幸被彩球打中,就可以上楼去,和王小姐“拜堂成亲”了。

只是您千万不要当真啊!“久住王员外家”是《清明上河图》中一个细节。而王小姐招亲是我们特地为游客朋友编的一个节目,为的是让您可以亲身体会到古代招亲的风俗,增加您游玩时的喜庆气氛,希望您玩得开心。

参加完王员外家的喜宴,请出门向前继续游览。

19九龙桥

九龙桥为清明上河园主要建筑主景之一,是清明上河园最高最长的桥,因跨度太大所以采用联拱结构修建。它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艺术精品。桥旁的大银杏已近千年,是宋代遗物。它用浓密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把游人的疲劳消除得一干二净。

20拂云阁

拂云阁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为明四暗三结构,三层红楼迤逦而上,四檐金瓦熠熠生光,耸立于连天碧波之间,一见之下顿起登临之意。清明上河园这座阁,取名"拂云",有两层含义:一是触摸,表示阁高入云端,轻拂白云;二是清洁,吹拂去历史的烟云,还宝图一个真

迹。也许,当初张择端大师的《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也叫《西湖争标图》)被列为神品后,就曾藏在这高阁之中。

21蹴鞠场

眼前您看到的就是清明上河园中的蹴鞠场了,让我们暂时忘掉世界杯的遗憾,领略古代足球的神奇。小小皮球一旦飞起,仿佛注入了踢球者的灵魂,附着在头、肩、背、胸、腿、脚上,与踢球者做最亲密的拉丁舞。技艺华丽若此,踢到天荒地老又有何难?老马、贝利携手至此,也要为蹴鞠大声喝彩。

22四方院

这座小院,面积不大,庭院不深,殿宇不巍,然而却是个重要所在。从名字就看得出来,“四方”显然不是仅仅指面积形状,而是指“君临四方”的显赫地位和帝王气度。皇家园林内,巍峨大殿旁,独辟这座园中之院,宫外之殿,当然首先考虑的是皇帝与娘娘的园中小憩。四方院的第二个功能是:使臣们礼节预演和等候召见的所在。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皇帝如果不想上朝,还可以假托疗养在这儿接见朝廷主要官员,临时办公,实施遥控。如今在这里你可以亲身参与大宋科举考场的场面。着古装、入号舍、答考题,品位考试之苦涩艰辛、享受中榜之欢欣鼓舞。

23丹台宫

丹台宫的前身为少府监,相当于皇家科学院。歇山、悬山厅堂,曲折迂回游廊,点缀以小桥,水池,奇石,花木,是一所严谨雅致的园中之园。园内分隔为几个大小、形状不一的庭院组合,分别为造纸馆,织锦院,司南坊,大宋官窑,火药馆等。两宋科技水平发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成熟的,参观过丹台宫,相信你一定会为我国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