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 观看解剖实验感想(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1:29:39 页码:9
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 观看解剖实验感想(七篇)
2022-12-27 01:29:3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一

今天,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观察一下“黄豆的发芽过程。”晚上我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黄豆,然后散在一个小盆子里,接了一点水,让黄豆浸泡在水里。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天的实验。我发现黄豆是椭圆形的,它是淡黄色的。

10月1日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就去看黄豆有什么变化。哇,黄豆已经发涨了。到了晚上,我又去看了看黄豆,发现黄豆比早上更大更长了。于是,我把黄豆水换成了干净的水。我心里想:黄豆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发芽呢?我好期待呀!

10月2日

第三天早晨我起床后,连忙去看黄豆长出豆芽了没有。我很仔细地观察,看看这个黄豆,看看那个黄豆。咦,这个黄豆已经分开了,为什么没有成两半呢?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拿出了这颗黄豆开始看。啊,原来黄豆已经冒出一个小芽来了!我欣喜若狂地对妈妈说:“妈妈,黄豆已经长出小芽了。”妈妈说:“过几天后,黄豆长出的芽比现在长多了。”我听了之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0月3日

今天是泡黄豆的第四天了,清晨,我一挣开眼,就连忙去给黄豆换水。我把原来的黄豆水倒掉后,又接上干净的水,便开始观察。这些黄豆已经都长出芽了,一颗颗黄豆长出了小芽,就像一个个小蝌蚪一样。希望明天黄豆芽能长得更长。

10月4日

今天就是泡黄豆的第五天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早上一醒来后,就去给黄豆换水。换完水后,我就开始观察黄豆芽有什么变化。咦,黄豆芽好像和昨天的没有变化呀?我拿起尺子量了量,果然比昨天长了一点点。我心里美滋滋的。

10月5日

今天早上起来一看,豆芽比以前越来越长了,也越来越弯了。我还是重复每天的换水方式,给黄豆芽换了水,相信在我精心的照顾下,黄豆芽会长得更长的。奇花异草经过动手修剪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0月6日

黄豆芽已经有100mm长了黄豆芽现,长成一株秧苗了,秧苗的根很长,秧苗绿油油的,很粗壮,黄豆芽变成”绿豆芽”了。

10月7日

可以清楚地看到豆芽旁边还长出了一些小须须。妈妈把它叫做“小侧根”。妈妈说长出了小侧根代表豆芽已经成熟,可以食用啦!

一颗黄豆放在水里浸泡后,也会变成豆芽啊!通过写黄豆发芽的过程,我明白了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细心观察,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二

观察笔记:小班常规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小班教室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漫,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各项常规变差的原因。

观察实录:

吃午饭时,小朋友变现得有些不安、急躁,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微收敛了一点,可过不了几分钟,又开始了,并且越来越大声。我只好拿不发贴贴来压他们:”小朋友注意了,再这样大声说话,老师就不喜欢你们了,就不发贴贴了。”这招还有点灵,小朋友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饭后,带幼儿在外面散步,有几个调皮的幼儿,还趁我不注意,竟追闹起来。

分析与措施:

1、原来非常有序的班级,为什么变得这样不安和急躁呢?想起每次排练时,幼儿都说累。显然,是因为排练“六一”节目,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常规打乱了。所以,幼儿才变得如此不安。

2、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排练的同时,也要强调班级常规,同时,也和班上老师沟通协商,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跟随幼儿急躁,。经过这几天的改变,班级常规有所好转,孩子的情绪也慢慢变得平和起来,但还有些急躁,需要长时间调节和培养。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三

观察对象:小班幼儿小沈

观察时间:

小沈平时一向由妈妈给他接送,所以每一天来园较早。这天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妈妈一个劲地跟他说:“快叫教师早呀!”小沈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小沈早上要跟教师怎样说呀”他还是低着头不看教师,我跟他说:“那你就看一眼教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教师早。他妈妈叹口气说:“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齐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群众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观察时间:

在与小沈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十分不正确。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要好听。你说说看:“孤孤单单。”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祝让气从嘴里发出来。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由于他一向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此刻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你有姑妈吗”“有几个姑妈”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透过反复的练习,小沈对孤的发音有了提高,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

在观察中发现小沈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小沈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我的想象来说。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这是他自我创造出来的词。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长此以往从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措施:

1、家园共育

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普通话发展状况,让家长平时也注意倾听孩子的普通话,如有不正确的,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家长平时也能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在班级网页与家园栏里共同宣传有关普通话的知识。

2、给孩子带给在群众面前说话的机会

观察小沈的行为,每次让他到上头来唱歌或念儿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么拉衣服,要么拨指甲。我没有及时的批评他而是先告诉幼儿到上头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后再表演。于是我就选取他感兴趣的活动,他很喜欢唱歌,所以我就选取他很喜欢唱的歌曲让他到上头来唱,以减少他的窘迫感。这样多叫他,他在群众面前说话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教师早,我一开始先应用小红花来刺激他,这种方法虽然不是那么妥当,但对低幼儿童来说还是有必须效果的。当我在发小红花时我就跟他说:“小沈,如果你叫了,那教师就把小红花发给你,这招还蛮有用的。所以有时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红花来刺激他,于是他就叫了。并在平时的孝敬教育时也引导孩子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跟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别人,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与孩子个别交谈

小沈平时来园较早所以我经常利用早上的时间与孩子交谈。在第二次的观察中我就引导孩子如何来正确的发音,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托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点让孩子学说正确的发音,但过于反复的练习,又会使孩子的学习显得过于枯燥,所以我及时的应用方法,透过相关这方面的谈话活动来练习幼儿的发音。比如我在让幼儿学念“孤”时就寻找与“孤”相应的字词来让幼儿练习。所以我就问幼儿有没有姑妈这事。平时还能够利用给孩子穿脱-衣服、放学后等一些时间与孩子个别谈话。倾听孩子的发音并及时地给予纠正,让孩子的错误发音纠正在萌芽状态。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普通话发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群众面前说话更加大胆了,此刻他也能主动举手了。早上来也能跟教师说教师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动说教师再见,但有时还会不肯说或者只跟一个教师说,可是比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四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五

10月1日星期四晴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观察一种植物。我和妈妈决定种大蒜。首先,我们先把大蒜的皮剥开,帮“蒜妈妈”把“蒜宝宝”们放进一个小圆盆里,然后帮他们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就是有营养的土,让它们在这里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我在心里默默七月七:蒜宝宝啊,你们快快长大吧。

10月4日星期日多云

“小宝宝们”已经睡了三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有没有“起床”。我来到它们的床前,呀,它们可真是个勤劳的“宝宝”,“蒜宝宝”头上长出个很小的苗,好像知道了我急切的心情,又好像对人间充满了好奇,探出了“小脑袋”。有的还是个“小懒虫”,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呢。又好像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把土弄破,只想看看周围的影象,不肯探出头来!妈妈说:“它们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才能快快生长。”我听去,每天都按时给它们浇水,还把它们搬到阳台上晒太阳。

10月5日星期一多云

“小宝宝”又长大一点点了。那些“小懒虫”和“害羞的小姑娘”似乎听见了我说的话,都使劲地长了出来。那些“勤劳的宝宝”就更勤劳了,长了一厘米左右。可是它们又变成了爱臭美的小女孩,穿上了浅绿色的“衣服”,好像要去选美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10月11日星期日晴

过了几天“蒜宝宝”又长高了。从叶片中伸出了个“小脑袋”,像个蜻蜓停在了“蒜宝宝”头上,看到这画面,我不禁想到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月15日星期四多云

“蒜宝宝”又在成长了。我来到他们跟前,仔细地观察。啊,“小懒虫”、“害羞的小姑娘”也不甘示弱,都长了出来。这时“勤劳的宝宝”的头上变白了。嫩绿的小苗变成碧绿的了,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10月16日星期五阴

“蒜宝宝”也已经长得差不多了,蒜苗的颜色有深绿、嫩绿、浅黄。但不管是深绿、浅嫩绿还是浅黄,都非常好看,让人百看不厌。

阳光、空气、土壤使蒜宝宝们快快长大,我们也要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六

今天老师让我们泡一些豆子,然后写观察日记。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泡豆子的水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必须让你的手感觉很舒服;而且水不能放多,得正好淹过豆子一点儿。于是我便在几个一次性杯里放了一些绿豆和黄豆,又加了点水。我用手一摸,水温正好,我又把多余的水倒掉,便大功告成了。这样就完成了泡豆子的第一步。

多么希望我的豆子快点长大,等发芽的时候,我既可以写完观察日记,也可以吃它了。啊,你就快快长大吧!

今天早上我一睁眼就赶紧跑到客厅去看我的豆子。哇,几乎所有的豆子都膨胀了两倍。它昨天的“衣服”,今天已经穿不下了,大部分的豆子脱掉了一半的“衣服”,有几个已经完全脱掉了······但是一件坏事发生了。我泡豆子的水已经变得非常臭了,有点像香瓜里面变坏了的味道,很难闻,让我感觉无法忍受,根本不是人能闻的味道。

一夜之间水就变得那么臭,而且网上说三四天后才能发芽,那么我应该换多少次水呀!真辛苦。

今天我去看豆子时,发现我的豆子几乎都长出来了一点儿芽,最长的有5、6毫米长。我用余光看了一下妈妈泡的豆子,最长的已经接近一厘米了。天哪,这也太长了吧!难道妈妈是养殖专家吗?为什么她的豆子就比我的长得长呢?带着重重的疑问,我仔细地找我和妈妈泡的豆子的不同,原来妈妈的水放得比我少,也许我的豆子会被太多的水淹死吧!

豆子的生命力真弱。

今天晚上我去“欣赏”豆子时,发现我的豆子似乎在一个晚上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的那些绿豆个个都长出了一个三四厘米长的小芽子,包着小芽子的那两片豆瓣都变得非常丰满,很像一个孕妇的肚子——鼓得满满的。虽然我的小绿豆都很争气,但是那些刚 开始时的大块头黄豆现在却像石块一样,纹丝不动。

绿豆长出来的豆芽是什么样的,黄豆长出来的豆芽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我又来“观察”豆子了。我的豆子的那些饱满的肚皮现在已经快要撑破了,那些芽儿现在已经有5厘米长了,豆瓣的顶部甚至长出来了一片片叶子呢!昨天晚上那些芽儿只有三四厘米长,一夜之间,居然长了一厘米,还长出了一小片嫩绿的叶子!

哇!豆子的生长速度可真快,才一天一夜,它们就有了这么多变化,可以算是“变形金钢”吧,哈哈!

今天我发现我的豆子似乎都枯萎了,但是几乎每个都已经长出了两片扇子状的嫩叶。每根豆芽的底下现在都变得很黑,似乎刚刚从土里拔出来。昨天我看那些豆子还都有5、6厘米长,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像我们人一样有“肌肉萎缩”的时候,豆子们缩短了好多。

昨天还那么长,今天就只有2、3厘米长了,这些豆子缩短得可真快呀!

今天是我最后一天观察豆子了,因为老师的作业期限就是明天。现在长出来的豆芽越来越长,两片叶子也已经有两厘米多长,颜色变得翠绿翠绿的,在茎的最顶端又长出来一小片细细长长的叶子。想起刚开始,我的一颗绿豆还没有一颗皮皮弹大,现在的体积却有皮皮弹的两倍大了。

一颗豆子的成长速度真让我吃惊。才七天,一颗小小的豆子就能变得这么长,速度真快。

2022观察人体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实用七

10月12日星期一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察绿豆,于是外婆就去买了一堆。我先在盆中加水,再放入绿豆。那些绿豆总是挨挨挤挤,总觉得要当爸妈了。

10月13日星期二

绿豆小弟喝了一夜的水,把肚子都喝炸了。这一天早上,我一睁眼,就用火箭之速飞到客厅。哇!经过一天潮湿阴暗生活的绿豆小弟,有些抽出了小小的嫩芽,有些还把绿外衣脱了。会不会是太热了?

10月14日星期三

第三天,所有的绿豆小弟都发芽了。有的才刚刚发芽,才半节多点儿,有的抽出了一小节,还有的已经长到1到2厘米了,绿衣也脱光了。绿豆,绿豆,求你快点儿长叶子吧!

10月15日星期四

这一天,叶子还是没长,但是已经有了大变化。绿豆芽2-3厘米左右了,弯弯曲曲,相互缠绕。绿豆下边明显变紫,处处都有胡子的豆芽!希望绿豆芽能像我一样,微笑着面对困难。

这就是我观察绿豆的过程。最后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绿豆一样天天向上,为自己加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