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预防电磁辐射心得体会 预防电磁辐射的主要措施(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21:48:47 页码:11
预防电磁辐射心得体会 预防电磁辐射的主要措施(3篇)
2022-12-30 21:48:47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预防电磁辐射心得体会一

感冒和流感的预防方法。

难点:感冒和流感的不同点。

1、感冒体现在:

(1)主要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部干痒,头痛等,一般不发烧或发低烧。

(2)特征:大约持续3—4天,最多7天经治疗和休息后痊愈。

2、流感体现在:

(1)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

(2)特征:传播迅速,容易流行,体质弱者还容易引起支气管炎,

肺炎,中耳炎等。

3、感冒与流感症状的区别:

流感起病急,发高烧,全身酸痛明显,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于上呼吸道,无高烧及全身酸痛,

4、感冒与流感的预防方法: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注意睡眠和营养,增强身体的耐寒力和病毒,病菌的抵抗力。

(2)注意保暖,预防病毒、病菌的入侵。

(3)不用感冒和流感病人用过的行活用品。

(4)在流感流行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人,并经常用药物对住房、课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5、布置作业:

1、告知家人与朋友“感冒”与“流感”有什么不同?

2、告知家人与朋友如何预防感冒与流感?

关于预防电磁辐射心得体会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11班的张xx,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讲卫生,预防春季传染病》。

春天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但是春季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春天气温回升,适宜多种微生物滋生繁殖,很容易引发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更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因此,在春天,只要稍微不注意卫生,是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而这些疾病的引发大都是由于我们不注意生活卫生习惯,比如不爱洗手,饮食不注意,随地乱扔垃圾等生活中的小细节而造成的。因此,讲卫生,预防春季传染病应该从我们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么,我们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呢?

一、要保持校园环境卫生。要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洁打扫,消除卫生死角。每天打扫卫生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及时处理堆积的垃圾,并把垃圾倒入学校指定的地点。这样才能有效阻止细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打喷嚏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勤洗手。勤换、勤洗衣服和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不能混用。还要做好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也要避免穿堂风,避免着凉。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三、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各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了解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等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当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

另外,提醒大家要注意休息和睡眠,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疲劳,防止身体免疫力下降。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少得太多。多喝白开水,按时休息。

同学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前提,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讲卫生是最基本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疾病远离我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关于预防电磁辐射心得体会三

经过此次公司举办的“揭至艾滋病预防控制”喧传活动,让原来朦朦胧胧的我们了解关于艾滋病病毒的知识,也有所感悟。12月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已经20年,这里有许多问题应该反省 :

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20年的时间中我们未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这里,我们应该反省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艾滋病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那时候,虽然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合理的猜测和颇有科学依据的推论,但还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得到世人的公认……现在,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只是这种得了艾滋病争议不见得与科学有关…

现在我们应该把作为疾病的艾滋病和作为问题的艾滋病区分开。后者显然不是靠医生和卫生行政机关能解决的。艾滋病在中国不是头号的灾难,说“到20xx年,感染人数可达1000万”,是缺乏充足证据的;说由此“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将毁于一旦”,则完全是危言耸听。

艾滋病虽然不是头号灾难,但却是一个标识,它显现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在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检验着不同的人群、国家的价值取向和回应能力。在开放时代,疾病的流行不为国界所限,但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们对疾病流行的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却可以是大不相同。

艾滋病在中国所显现出的,恰恰主要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是一些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作为转型国家所特有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就存在问题:两年来,人们通常的说法是中国有84万感染者,但人们很少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来自官方的“估计”数。“到了20xx年中国的感染者将有1000万”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官方文件的另一个说法是在20xx年把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从20xx年的84万提出起,到20xx年如要达到150万,平均每年须增长近10万,要达到1000万,平均每年须增长130万,有没有这种可能?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大多在农村,为吸毒的人,他们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甚微,在“四免一关怀”(“四免”即对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药物治疗、免费检测、对其中的孕妇免费提供阻断药物、对艾滋孤儿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庭给予补助)政策出台之前也基本不消费公共产品,在20xx年时有些人就计算出4620~77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依据是什么?

在艾滋病问题上,一些人和机构对“认可、尊重和保护人权,反对歧视”这一当今人类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半心半意,而对来自国外的具体做法却盲目模仿,生搬照抄。我们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外机构对我们的“政策开发”,但却缺乏使本国公众 特别是感染者和相关人群 参与立法、决策的制度性保障。

仔细想一想,在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方面,从对事实的认知,到做出生理、病理、流行病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解释,到回应 传递预防信息、采取预防措施、设立制度规则、进行行为干预、研制疫苗、药物、发明治疗方法,有多少是中国人的创造,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呢?当然,如果外国的做法,完全能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并非一定要标新立异,问题是即使在理念、规则相同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也是必要的,这一点,早已为经验所验证。

近来,卫生系统总结艾滋病防治未能收效的原因为:1.对严重危害认识不足;2.“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3.实际掌握的感染者比例低;4.宣传教育不够深入;5.干预措施覆盖范围太小;6.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差,艾滋病防治技术力量匮乏;7.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短时期难以根除。而在这里我们要提出的是:导致这7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也正是改革在整体上必须突破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障碍。

要解决问题,就要设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官员问责的制度保障,就应改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现状,将其收归国家机关,并给予职权、责任、编制和财政上的保障,应设立普遍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的、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制度。

当我们在决策上把艾滋病对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的危害看得比对经济的危害更重的时候,国民的素质就与制度安排同等重要,它与制度并列成为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因为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缺少关爱、存在歧视和敌视的不和谐社会中,是不可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的。

回顾中国防治艾滋病20年的历史,我们的相关法律政策几经变化,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数从百余人增至十余万,而推测数则为几十万或百万人。反思这一过程,如果“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及“四免一关怀”的具体政策能早提出,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当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