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植物资源调查心得体会及感悟 植物调查的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23:34:29 页码:14
植物资源调查心得体会及感悟 植物调查的心得体会(三篇)
2022-12-30 23:34:2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植物资源调查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植物园(the botanical garden )是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的科研单位,以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群众游憩的园地。植物园中的植物一般按其不同的种类有规划地培养,虽然植物园在布局和收藏上一般也考虑到美学观念,但其科学使用价值是最主要,这是它与一般的观赏花园的区别。大多数植物园由大学或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管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远方所献珍贵果树、奇花、异草20xx多种,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

宋代司马光所著《独乐园记》中提到的“采药圃”,已类似现代的药用植物园。

英国皇家邱植物园1841年正式开放。世界最大的加尔各答热带植物园建于1787年,1947年起改名为印度植物园。

中国最早的植物园是1920xx年建立的南京中山植物园。1949年后,先后在杭州、北京、沈阳、广州及武汉等地建立了植物园。中国现代植物园建立较晚,建于1920xx年的清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即附设植物园,1920xx年建立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和1934年建立的庐山森林植物园也属中国早期现代植物园。

1954年后,除在抗日战争时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南京和庐山两个植物园得到恢复、充实和扩大外,还相继建立了杭州、北京、昆明、沈阳、广州、武汉、哈尔滨、海南、桂林、西双版纳、南宁、贵州、厦门、赣南、南岳、上海等各种类型的植物园或树木园。至1986年,全国的植物园已达70处以上。

展览、介绍、研究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野生植物资源是植物园的基本任务。因此,所有植 物园都将植物种质资源包括稀有、珍贵和濒危种类的搜集、鉴定和保存作为其工作的首要一环。同时,植物园也是进行植物引种驯化的重要园地,在使外地植物适应本地生长条件、增加和改造本地栽培植物种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著名植物园还多进行有关植物分类、生理、形态、生态以及植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而结合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普及,该园重视科普教育,则几乎是一切植物园的共同工作。其方式包括布置各种植物展览区,辅以标本、模型、图表、文字等的示意说明;举办专题讲座、放映幻灯、录像或电影;出版书刊和举办训练班等。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关于植物资源调查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我以前有一次做练习册时,曾经见过一段材料,讲的是父亲和女儿在西瓜地里,女儿问父亲,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不甜。父亲是这样回答的:“因为甜的西瓜接受太阳的作业更多。”女儿又问,“所有的西瓜不都是在太阳底下吗?”父亲说:“那是因为有的西瓜害怕炎热的天气,于是就躲到了阴凉的地方。”

我当时认为,这篇材料是想说明不能害怕困难、逃避挫折,要积极去面对。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要积极面对人生的挫折,告诉我们挫折也是一笔财富。而这一点在植物身上的体现,应该就是要去接受太阳的照耀了吧。

可是,后来我又听我父亲说,长在山前的树,也就是在阳光底下,如果不修剪的话,就可能会不成材,甚至长成一棵“灌木”。可是在山背面的树,虽然它们很少能见到阳光,却反而棵棵长得笔直。

好像是有点矛盾啊!到底应不应该见到太阳呢?在山背后的树不是见不到太阳吗?它们为什么能长得又高又直呢?难道在阳光下自由生长反而不好吗?

原来,在山前的树,当它发芽时,就已经在太阳下了,它很容易就可以获得过剩的养分,这便使它向上生长的欲望并不那么强烈,多余的养分也就会被用来生长一些侧枝和无用的小枝,所以如果不加以修剪,很快就会长“疯”,变得无用。

可是在山的背后生长的树,正是因为无法得到非常充足的养分,为了找到太阳,才使它有了非常强烈的向上生长的欲望,将所有的养料都用于向上生长,寻找阳光。为了避免浪费养分,就不再会长出无用的枝条了,“不蔓不枝”,最终成材。

所以,这两段材料并不矛盾。是否在阳光下生长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一种向上、不懈生长的欲望。一旦有了这股力量,无论我们是处在逆境还是顺境中,都会调动一切资源来使自己生长壮大,既不会被挫折所打倒,也不会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极度贫穷的家庭的孩子和所谓的“纨绔子弟”都可能学有所成,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向着它不懈努力。我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不被周围的一些无意义的事干扰,争取学有所成。

关于植物资源调查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面对路旁成片的芦苇,我感到一种野性的生命力扑面而来。

文人大都不愿意写苇,因其入不得主流。纤弱的秆顶着灰白的穗子,着实无美感可言。论坚韧,它比不上竹,论耐寒,它比不上梅。它有的别的植物也有,且比它做得更好,那何必称赞它呢?

凝视这些苇,我在它们身上找到了别的植物所不具有的气质。在这严寒之中,它虽低着头,身子却没有弯下去。它是无畏的,因为它知道别人不会注视它,所以它不会装柔弱乞求怜爱,而选择直面现实!

苇知道自己无法融入娇艳的花朵之中,于是扎根于荒野,顽强活了下来。清晨,旭日升起,苇挺起精神沐浴着新一天的阳光;傍晚,夕阳染红大地,它和着晚风悄然入睡。它比那些生长在室中的花草多了一份生长的天地,多了一份自由和宁静。也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世界上才多了一份充满野性美的景色,那是自然纯净的美!

苇无需受制于任何人,它有侠客一般的情怀,天下为家。它不需谁来浇水施肥,命是自己何必用别人来管呢?只要有了根就有命,在无数的枯黄和嫩绿之后,苇彰显出生命本质的强大力量。数不胜数的芦苇随风涌动,堪比江海中的波涛,这也是它强大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苇是淡泊名利的君子或隐士,在美景旁,每每都有苇的身影,它情愿作那些景色的陪衬,哪怕人们欣赏美景时忽视了它。

顽强如苇,淡泊如苇,生命在争与不争之间走向伟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