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走出地理课堂心得体会实用 学好地理的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1:11:00 页码:11
走出地理课堂心得体会实用 学好地理的心得体会(4篇)
2022-12-31 01:11:00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走出地理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一

作为一只风筝,我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系着我的那根线对我的束缚,走进属于我的广阔的自由。 ——题记

我是风筝中的凤毛麟角,主人为我做了的衣裳,也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龙图腾。多么霸气,多么威严。金色贯穿我的全身,铜铃般蓝色的大眼睛,银色的鳞,彩色的飘带,这是我的自豪,也是我炫耀的本钱。

在同类中,我总是飞得最高的那个。主人顺着风,拽着牵着我的那根线,我使劲摇摆身体,是自己渐渐升高,渐渐平稳。主人放慢脚步,不停地放线,我一点点、一点点地继续向上飞,超过了我的所有同类,我慢慢地品味着王者的欣喜。微风中,彩带在身旁飘着,我可以左右改变方向,欣赏空中美景。天好蓝啊,好高啊,那么广阔,四处望不见边缘。隐隐地听见下面人群对我的赞叹,我幸福地笑着,快乐地玩着。主人见天色不早,转动着线圈,下面的花丛愈加清晰,上面的天空愈加高远,我的心里既有不舍也有满足。

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多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变了,与生俱来的那种龙一般的傲气侵袭着我的大脑,我可以飞得更高,也可以在风中玩得更久,如果没你——那可恶的线绳。可偏偏你又比我强大,我打不过你,摆脱不了你,我屈从于你,可是,你等着吧,有一天我一定要战胜你。

对绳子的恨逐渐转化为了对自由的渴望,我想飞得很远很远,去看看天那边的天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总觉得这是我的权利,上苍赋予了我飞得最高的这份荣耀,我就应该去追求我的自由,也许正是因为我比那些同类飞得更高更远,我才会产生这么强烈的欲望。

莫非是真听见了我的呼唤,我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那天,我正飞着,忽地感到一阵异样,好像是线猛地收紧了。我朝下看,原来缠到树上了。这或许是同类们的噩梦,可我不怕,我觉得这是一次失不再来的机会。

终于,我不懈地摇摆着我的身体,那绳子终经不住树皮的摩擦,我忽地觉得身子轻了,在人们深深的叹息中,我欢乐地奔向远方。我终于摆脱了羁绊,奔向了梦中的自由。

我一点也不后悔这个决定,我发现这个世界竟是那么大、那么美。我看见了高山,看见了小溪,看到了大片大片盛开的鲜花,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香气。

风儿推着我不停地飞呀飞,渐渐的,下面的景物看不见清了,我感到一丝可怕地寒意,再向上看,天空绷起了黑脸,见不到那漂亮的蓝色了。“啪嗒”,清脆的响声,“啪嗒”,又是一声,我友善地望着身上的小水珠,全然没有注意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已悄然临近。

越来越多的小水珠打到身上,我才发现这是一群不速之客。只听身边“轰”的炸响,接着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我那惊恐的脸。我觉得身子越来越沉重,风吹得我快要失去了平衡。哦,我猛然醒悟:我是纸做的!怎能抵挡住雨水的侵袭呢?狂风裹挟着暴雨向我发起进攻,无处躲无处藏,我终于失去了方向。黑暗中,只知道我在下落、下落,会落到哪里呢?

我是被一个人的说话声吵醒的。我睁开双眼,满眼的郁郁葱葱,再看看我,天呐,我闭上了眼。不,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怎么会是我呢?彩色的衣服是去了鲜艳,被雨水撕扯得这一条那一缕,哪有什么威风,哪来得什么傲气?一个农民走过来,看见我,拾进屋里,“旺儿,看,捡到了什么?”“这是什么?那么丑!”一个孩子的声音。“不喜欢?不喜欢就扔进炉里烧柴好了。”小男孩走过来,毫不犹豫地拎起我,“啪”地扔进炉门,带着那满脸的厌恶。“爷爷,我放风筝去了!”小男孩举着风筝跑出家门。火苗舔舐着我的身体,我知道一切都要结束了……

我走出了束缚,可究竟有没有走进自由呢?难道,这就是自由的下场吗?

我已没有时间思考,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与困惑,我闭上了眼睛,消失在最后的火星中。

聪明的你,可否解开我心中的疑团呢?

关于走出地理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二

新年伊始,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即将圆满结束。学期初,承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作为一位本学期刚来的聘用教师的我在对校情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去作带教工作深感责任重大,甚有几分惭愧。我回顾本学期来的带教工作应是遗憾与收获并存。带教双赢,使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收获。在工作中,我和王老师共健师德,共同探讨教材教法,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教学,及时向领导和同事请教,我们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活动与形式

据校情我们以听课、评课为主,每两周一次听、评课,用示范课、公开课、随机听课的形式互听互评,听课评课时请相关领导和老师作指导,作好笔记,重作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另外,利用好网络资源,共同学习新课标,利用网络的教学实录与自身作比,找差距,促改进。公开课尽量用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促进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新教师成长分析

自我认为是极富悟性和灵性的人,工作中具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特点。以我个人庸见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

1、师德健全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团结同事等品行表现出色,这块王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2、教态稳健走向成熟

一学期以来的结识,我由一个娇柔、可爱的学生形象正在向一个成熟、稳健的资深教师看齐。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天空对于初步教坛的我来说过于陌生,因此,学期初课堂表现给人以不知所措的感觉,通过几堂公开课的历练,我自信了,举止文雅,口齿清楚,文语滔滔不绝,学生的反应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一般到“爱上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操控能力的全面提高

初为人师的我,处处以自身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学生,因此,教学中常遇尴尬局面,原因在于高估了学生的成绩,“因材施教,因生定法”是我需要学习的课堂教学理念,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应重基础教学,加以适当的知识拓展教学,那我们就必须要从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入手,利用好校本,适应学生,落实教学。

在与学生的磨合中我悟到了独解。十月份,《多变的天气》这节示范课的教学是成功的:重难点突出,学生体验突出,课堂教学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这节课可以明显地看出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4、落实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好坏源于平时知识点的是否落实,这一点我从茫然中很快就找到了一条明径,“与生共处,眼见为实”是我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良方,学生作业没完成我陪,学生迟到、早退我问,学生不会做我教,学生有难处我爱,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现在工作来看,我认为逐渐走出了新教师的窘境,“没有,只有更好”,为了追求更好,我们还要不懈地努力,在掌握教学基本功的同时,去备好教材,备好新课标,备好学生,巧设教案,巧制课件,巧用教法共同向更高的教学技能迈进。

关于走出地理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三

《走出悲伤,走进青春》

原以为青春只有残留的恒壁,殊不知青春也有朝阳。

原以为花开短暂随意调零,殊不知那也是整个春天。

——题记

她,倔强地抬起45°角,迷离地望着天空,琥珀色的瞳孔里没有焦点,深深的灰色上衣,衬托着她白皙落寞的脸,倾斜下来,盖住脸庞的刘海,微微打出一层灰色的阴影,瘦弱的背影更显得孤单。

小米望着她孤独的背影,像落单的大雁,她多想带着迷路的她飞一次呀,她多想用自己的彩色填充一下她单调的黑白呀,她多想明白这个女孩如何载动这么多的悲伤呀!有人说过,愿意坐在最后一排靠窗地方的人都是有所期待的,如果是,那么,你期待的是什么?

我,袁离,是一个从小就孤单单的孩子,想我的名字一样,我的确是远离人群,我的世界只有黑系色,我的脸上写着落寞,有没有人告诉我,我是否悲伤,然而事实上,我不悲伤,我只是安静罢了。我不是落寞,我只是任性罢了。我的世界,只要有我,一只孤独黑色的燕尾蝶与一个人的心跳就够了,我干净唯美的天空,不要有任何杂质,我不需要关心与安慰,我只想安静着沉睡着……

她,小米,一个干净而纯粹的孩子,像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一直晶莹剔透易碎的瓷娃娃,一张干净白得让人无法呼吸的宣纸。总在我身边探索,畏畏缩缩地想靠近,却被高耸入云的墙堵在门外,其实,我也好想爬出高墙,好想要走出悲伤,走进青春!我知道青春就像花一般美妙,可是我怕承受枯萎,我明白,青春像水晶一样纯粹干净,可是我怕接受支离破碎。不过我知道,我爬不出去,因为我没有媒介,我很想借着她稚嫩的翅膀逃出去,可是我不忍心这张纯净的宣纸被我染黑,浸染浸染……一点一点地完全变黑,我怕,怕她承受不住地逃离,所以我选择不接受她给的关心,安慰及友情。

袁离真是个奇怪的人呢,为什么我对她好,可是她不接受呢?我们不能有友情吗?不过我下定决心要靠近,就不会放弃!

“袁离,走,一起去食堂吃饭吧!”

“恩,小米,我不饿,我不想去。”

“喲!袁离,一个人呢!走,一起去玩吧!”

“不啦!小米,我喜欢静静地坐在这里看洁白的天空,那么干净,没有一点儿杂质,或许,我的天空的颜色也是这样呢!我也想看看夕阳的黄晕一点点染红天空,释放它仅有的余温,我也想在一条漂亮的街道被梧桐叶一点点地填满。”

“那我陪你吧!”

不知道什么,我开始信任身边这个干净幸福的小米,她没有像我一样忧郁的表情,我是不是在寻找一种莫名的平衡呢?我不清楚。

“恩,袁离,走出来吧!走出悲伤,走进青春吧!”

我的心微微触动,我记得有本书上说过坐在靠窗的最后一把的人都是有所期待的,那么,我期待的也是个丰富多彩的青春吗?我想,可不可以勇敢一次,任性一次。“恩。”我轻轻地点了头。

从那以后,我开始跟随小米进出于各种各样的人群,结识性格迥异的朋友,我的脸上开始多了一份由衷的笑容。小米说,很喜欢我干净纯粹的笑容,像阳光那样的灿烂,我也开始尝试着对别人真诚地微笑。开始尝试着说各种各样的笑话来逗他们笑,开始尝试着体味青春的美好与自由。

我的青春开始从死气沉沉的黑色,开始有一点萤火虫般大小的光亮,再慢慢地完全照亮。从黑色到紫色到白色,黑色燕尾蝶已蜕变了!

走出悲伤,走进青春!我们可以!

关于走出地理课堂心得体会实用四

一、教学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

我认为,中学地理这门学科对于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和思维的训练以及身心的发展来讲,应该是全面涉猎得近乎完美的学科。因为中学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单纯看我们高中地理必修一就可以知道,从第一章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到深邃莫测的地球内部,坚硬的岩石、地壳,从瞬息万变的大气到汹涌澎湃的江河海洋;从联系紧密的无机世界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生物界及地球上智慧的生命物质——人类的活动,真可谓包罗万象。因此,地理知识可以为发展学生智力提供全面而又丰富的食粮。别的不说,只从理解力而论,在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时,地理知识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使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界,如天体,气候,大地等等到必修二的社会现象,如城市环境,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等的观察力、理解力都得到提高。因为这较全面的信息中,包含着丰富的概念、判断——思维的食粮。

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科学,它的这一特点十分明显地反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因而使地理教学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成为综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部门知识的学科。对于这一优势,长期以来只做为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加以论述,并未能充分挖掘这一宝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把人与地理环境视为整体,即人地系统,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融汇在一起思考、研究,从而恢复了世界本来的面目。人类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改造者;尽管由于人类生产技术飞速的发展,使地理环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这些活动,却每时每刻都依赖着被他改造的环境,从那里获取物质与能量。人类与环境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地理教学在为学生描绘这样一幅世界的图景时,不仅使他们获得有关世界真实的、全面的知识,而且在这一认识中,提供了优质的思维营养,使他们的智力获得良好的发展。每当我想起这门学科对人身心的陶冶就倍感自豪,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感到骄傲。

但是,迎头打击是,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少数学生甚至报有放弃的态度,他们在课堂上是不听课的,或睡觉或做别科作业,觉得听课是浪费时间,我一再苦口婆心地劝说:只要抓住课上的时间,课后是不用花费时间学习地理的,结果是越强调地理的重要性和简单性,越被大家忽视,这可能是我的说服方式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有人不爱听地理课是我当老师的讲课不够有吸引力,不能怪学生吧,所以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讲课能力。

二、对教学工作的适应情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地理学科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为新老师,角色的转变不是由旧的教育思想向新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而是从学生角色与自己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的形式向教师角色,高层次的教学并且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教学的大改变。我觉得一篇文章观点非常好,教师角色的转变这里借用一下,“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向学生学习,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倡导专家型教师,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作为新教师,我们的工作和思路刚刚起步,我们有大把的青春和时间来钻研教学方面的问题,也会欣喜地享受自己教学方面的进步。

三、师生之间的关系状况

作为班主任,我没有经验,所以认为这是工作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讲要严,尤其是班主任,于是我在班级里面几乎都没有笑容,后来发现学生一点都不喜欢我,上课的时候也不爱回答问题,反倒是我的其他几个班级很多同学和我比较要好,每当看见我自己班的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聊天的时候感觉很失落。后来的一件事情个了改善了一些,就是在运动会上,我的创意很好,结果我们班级用了最短的时间练习,结果拿到所有的奖状,而且在得知我们得到奖励之后,我兴奋得叫了起来并且跳得很高……他们很惊讶于自己老师也有这样的一面,这次他们对我有些信服,渐渐愿意和我讲话了;但是这种状况现在越演越烈,现在他们一点都不怕我,有时候我讲话他们比我还大声,而且分配的任务完成情况很差,还不如刚刚开学的时候……人和人之间关系是非常深奥的一门学问,要在生活中,和学生们的接触中渐渐体会掌握,把握适度的原则。

四、教学的具体情况、具体效果和具体存在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很好,在我们这个学科,很多东西用语言是无法描述得出来的,通过一些图片,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很轻松就掌握了一些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通过自主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形形色色的老师没有想过的问题浮出水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在热烈的探讨,却有一小部分同学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整个一没事人,这个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策略;

预习策略:针对课堂上不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的局面,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对不能了解的内容作简单记录,课上选择性听讲,不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想这样能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另外调查过一些学生,他们都觉得语系的效果很好。

不可行之处:课后作业负担很重,没有时间预习,他们会把预习的任务当作是地理的作业来完成,并抱怨作业做不完的问题。

六、自身专业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针对本学科特点,建议地理科目进行作业调整,不留课后作业,只留预习作业,课上解决学生们不懂的问题,这是地理科目在双十理科科目占用学生课后时间太多的背景下提出的对策。并且这种方法推广下去,让学生和老师都养成习惯,地理课上课之间就聊聊课前预习情况,存在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比较普遍,哪些是本节课的考点和重点,还有一些难点看同学们能否解决。

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地理科目和其他科目平等的前提下,甚至在某些老师的思想里,地理就是不应该留作业的,以为这是文理分开之后背一背就追上的,这是大错特错的,不信看一看前两章内容就知道了。由于一部分老师的这种想法,学生自然而然就轻视,导致连上课的状态都不好。我承认地理的容量较小,却不意味课上可以不听,既然我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建议留课前作业,有必要的地理课都改成探究式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