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儿脾胃虚弱心得体会医生及收获 怎样改善小儿脾胃虚弱(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8:46:51 页码:13
小儿脾胃虚弱心得体会医生及收获 怎样改善小儿脾胃虚弱(4篇)
2022-12-31 08:46:51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心得体会医生及收获一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心得体会医生及收获二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接写出山里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诗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写得自然,毫不雕琢,用通俗的语言,创造了非常清新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境界。

四年级的孩子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诗句体会诗意,发表自己的想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想像情景,体会童真、童趣。

(程序、合作形式、活动材料、产品、汇报要求)

(目的、学习优势应用)

任务生成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学的古诗吗?小组内背诵,评价。

2、小组展示。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时间:3分钟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已学古诗。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评价。

第一轮循环:读通全诗

9’

组内活动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预习所得。

时间:5分钟

2、小组交流:请各组1号朗读,其他生评价。齐读。

3、朗读展示,小组内学生谈自己的预习所得。

(二)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体验。

(1)教师提出汇报规则:

先展示朗读,然后用这样的语言:“我通过预习知道了……,通过小组交流明白了……,我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是……”

(2)小组汇报(小组汇报时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2、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3、汇报的小组在倾听评价之后可以适当作出解释。

各组汇报完之后,老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评比。

教学目的

1、通过字词学习,朗读练习,为理解诗词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语感,自学生字词的习惯。

学习优势

1、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到交流,学生由对字词的理解上升到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能整体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倾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合作学习、分析、综合、条理

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谈出自己独特的识记方法。

教师提醒大家的评价方式:尽量用鼓励的语言、先肯定后否定、建议性的评价语气。

如果所有小组都给出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第二轮循环:解读诗意

12’

组内活动

1.反复读读这首诗,思考:

①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即诗歌大意)

②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体会到小儿什么样的心理?

2、独立思考。

3、小组内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时间:6分钟

组间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体验。

2、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提出不同见解。

3、汇报的小组在倾听评价之后可以适当作出解释。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2、让学生在此从字里行间感悟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3、熟悉学习优势课型的流程。

学习优势

倾听、口语表达、分析、辨别

尽量让学生多说。

加强朗读指导。

教师注意启发刚才观察到的有创意的同学进行汇报。

如果有同学提出了有争议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课下探讨,保证教学进程。

第三轮循环:品味情趣。

10’

组内活动

1、看图,想像当时的情景。

2、组内分配角色,演一演诗歌的后两句。

3、用本组独特的方式将古诗进行展示。(各种方式的读、表演、唱等)

时间:6分钟

组间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体验。

2、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3、各组汇报完之后,老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评比。

4、练习背诵。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想象诗中意境,领悟童心之美。

2、读中感悟,多种展示方式,尊重学生独特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优势

倾听、口语表达、表演

深入小组了解学生表演的情况,尤其要提醒学生思考文本框的提示,加演一些“遥招手”之后的情景。

表演之前,一定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建议,表演之后要点评小结。

拓展延伸

6’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情景呀,现在,让我们发挥想像,把这两句改写一段文字吧。请大家完成“检测反馈”。

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回忆刚才表演的场景,并发挥想像,把下面的诗句改写成一段文字。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概括能力;反思能力回顾本课知识。

熟悉学习优势课型的流程。

学习优势

对知识做总体回顾需要综合型的学习优势。

回顾本课的流程需要序列加工。

了解学生改写的情况,作适当的指导。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心得体会医生及收获三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想象小男孩学钓鱼时可爱的姿态及路人问路时的转们、专注神情。

2、培养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二、活动准备:

课件动画图片、诗句卡片、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小儿垂钓课件)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幼儿举手自由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讲得也很好,你们刚才讲的连起来,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讲故事:一天早晨,有一个小放牛娃起床后,没有洗脸,头发也没梳就急急忙忙来到小河边钓鱼,他随意坐在长满莓苔的'石头上、身旁边还长了些草,正当他专心致志钓鱼之时,一位过路的人远远地向他问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样走?小孩急忙向他摇摇手没有回答他,因为他怕响声把快要上钩的鱼给吓跑了。

刚巧这个有趣的情景给一位写诗的人看见了,他立刻就写出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二)欣赏古诗

诗画欣赏一遍

提问:刚才听到的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来听一遍,仔细听好这首诗有几句,都讲了些什么?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幼儿在回答之时,同时出示诗句)

(三)分句理解诗意

1、“蓬头稚子学垂纶”谁知道“蓬头稚子”是什么意思?(刚才看到的动画里小男孩头发怎么样?“蓬头稚子”就是指这个头发很乱的小男孩。“学垂纶”就是学习钓鱼的意思)

2、“侧坐莓苔草映身”谁来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古诗里的小男孩可爱吗?我们一起用喜欢他的语气来朗读第一句与第二句。

3、“路人借问遥招手”请小朋友讲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紧张盼望着鱼儿快快上钩时,谁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样做的?)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小男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害怕吓走上钩的鱼儿,所以不回答那人的问话)读这句话是声音应该怎样?(轻点)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声音吓走小鱼?(除怕路人的问话声,脚步声、还怕什么声音呢?(害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

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连起来朗诵(集体朗诵)

5、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

我们除了用动作来古诗外,还可以用那些形式来表现古诗呢?

好,现在就用吟唱的方式来唱唱我们今天学的古诗吧,我们可以用哪首歌来为这首古诗配音。《小孩不小歌》幼儿唱古诗。

结束: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回家把这首古诗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心得体会医生及收获四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表现了童心的可爱情趣。古诗比较通俗,适于小学生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表演、反复诵读,诗中意境,领悟童真童趣。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语言通俗,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的意思、诗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通过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是教学难点。诗人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学习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趣味。

2、能力与方法:教师注意引导讲解与合作探索等方法,通过初读、品读、赏读等指导,准确理解体会古诗生动的描写,体会小孩的鲜明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吟读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体会童真童趣的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课前准备好每位学生一份教材复印件;

2、现代多媒体课件;

3、生字贴等。

(一)、温馨导入,揭示课题,激发生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提起诗人胡令能,同学们可能不是很熟悉。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诗人吧!

1、出示诗人简介,教师简单介绍。(出示课件1)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胡令能写的其中一首诗《小儿垂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边写边指导写好“垂”字)

(2)、教师讲解课题意思。

师:“垂钓”就是钓鱼,那“小儿垂钓”就是——(学生齐说题目意思)。

(二)、初读寻趣,感受古诗韵美

师:钓鱼可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有一番情趣。

1、出示课件2,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

2、学生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生字词。(出示课件3)

3、指名读诗(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每行有七个字,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4、教师出示划出节奏的古诗。(出示课件4)

5、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读)

6、指导用不同形式读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师:其实读这古诗只要读出节奏,才能读出并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走进古诗描写的意境中似的。

7、学生展示读(教师鼓励表扬)

8、齐读(反馈指导学生初读效果)

9、教师评价(朗读古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读出诗的古典韵律美来!)

10、男女比赛读(师生评价)

11、试背古诗(教师表扬)

(三)、吟读诗句,演绎品趣,感悟诗的意境美

教师导语:同学们,别看诗人写的这首诗,才短短的四行,却包含了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等。语言那可是丰富极了。下面,老师有个想法,咱们来当当小演员,把诗人写的这首诗当做剧本,通过你们把它演绎出来,大家有兴趣吗?

1、学生品读诗句。(学生根据出示课件5要求:“读一读”“画一画”“悟一悟”“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对“剧本”中相关词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3、理解“蓬头”是写小孩的外貌的词;“侧身”是写小孩钓鱼时选用随意侧身坐的姿势;“草映身”知道是当时钓鱼时的环境描写,野草遮掩孩子的身子;“借问”是描写过路人问路时的情景。(指名回答)

4、同桌互相演一演。(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5、教师和学生上台演绎“蓬头稚子”“路人”。(出示课件6表演要求,其他同学既是观众,又是小导演,看看演员的表演是否跟诗中的细节一样。)

6、教师描述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早,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侧坐在河边钓鱼,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看见一条大鱼正向他游过来,他马上屏住呼吸,生怕吓跑了鱼儿。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大人声音。。。(学生演“小儿”“过路人”)

7、师生互动、评价,重点理解诗中“遥招手”等动作情节,体会小孩天真可爱、专注认真的特点。(出示课件7,教师相机板书)

(学生点评环节:学习中学生可能抓住这些细节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对可爱的小孩生动的描写,设计问题:(1)、你从“蓬头”“草映身”体会到垂钓的小孩是怎样的小孩?(2)、你从诗中哪个词知道问路人距离小孩远?(3)、小孩究竟有没有告诉路人路怎样走?(4)、怎样才是招手?“遥招手”手势是该怎样做呢?(指名学生模拟做手势,教师示范动作理解小孩的神态)(5)、小孩为什么选择向路人“招手”?小孩“遥招手”实际想告诉路人什么信息呢?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路人呢?(6)、从中可以看出垂钓小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专注认真))

8、再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老师当路人,全体学生当“垂钓小儿”)

师:我们再演一演,这回老师来当路人,你们当小儿,看看哪个同学是最佳“小儿”扮演者。

(1)、教师创设情境:多年不见我的这位老朋友了,今天,我专门去拜访他。咦,前面出现两条路,该走哪条路呢?哈!前面有个钓鱼的小孩,我走上去问问他。“你好,这位小孩。请问到桃花村怎么走?”

(2)、学生侧坐向路人摆手势。(师设计台词:“谢谢你,可爱的小孩子‘希望你钓到更多更大的鱼”。)

9、悟读吟趣,感悟小孩的天真可爱,专注认真,有礼貌的个性。(当“路人”吟诵;当“小诗人”吟诵;教师指导吟诵。要求学生一、二句要读出小孩学习钓鱼时的认真专注,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可爱。)

10、齐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范写童趣,传承古诗的字体美

师寄语:同学们,中国字历史悠久,它是中国的象征。写好中国字既是对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是学习生活的要求。

1、(出示古诗课件8)指导两个生字:稚侧

2、学生认真书写古诗。(出示课件9配乐,营造氛围)

3、学生作品展示(师寄语:写端端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五)、课堂赏趣,享受古典文化美

教师导语:其实把孩子写到诗中的古诗还真不少。老师课前选几首古诗,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读一读,欣赏一下我国丰富的古典文化。

1、课堂积累古诗,出示充满童趣的古诗《所见》等。(出示课件10)

2、学生自由选读,个别吟读,齐读。

(六)、吟读古诗,安排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有趣的一首诗,还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认真专注的小孩。让我们再一起吟读这首古诗,把童真童趣留在我们的心间。

1、全体吟读《小儿垂钓》。

2、出示作业(出示课件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