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笔记随堂感悟(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3:02:00 页码:9
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笔记随堂感悟(五篇)
2022-12-31 13:02:0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作师生情况调查,为课程设置作准备。

2、作专题报告,了解课改理念和精神。

3、着手培养一支课改的教师队伍。

4、构建一套适合我校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1、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信息组和课题攻关组,以便统筹、指导、调控、评价、指导课改工作、保证课改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地进行。

2、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3、实施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课堂教学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推门听课制度、计划与总结的制度、教师与学生培训制度以及考核与奖励制度等等。

4、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教研组,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5、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作师生情况调查,为课程设置作准备。作专题报告,了解课改理念和精神。

(二)、抓备课,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

我们从备课入手,着手培养一支课改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好教材,设计好学案。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积累素材。

(三)、抓课堂,改变方式,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课改核心是聚焦教学,聚焦课堂。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年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1、领导每周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2、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在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将县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先锋。

4、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

四、保障措施

首先成立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理论的学习;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师群体、深入课堂,关注并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及时掌握课程改革在课堂中的动态和进展情况,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总结和体会。信息组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攻关组着重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攻坚克难,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树理中学

附:树理中学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宋春珍

副组长:赵小鱼 牛晓笳

成员:田钧占 杨丽霞 豆鹏 牛海沁 郭振东 王阿妮 车向东

主要职责为:全面领导学校课改的推进工作;制定学校计划;建立学校科研、实施、检查、考评、总结等工作机制;组织校本培训等。

附二:树理中学课题攻关小组

组长:赵小鱼

组员:杨丽霞 田钧占 王阿妮 牛海沁 豆鹏 郭振东

主要工作职责为:协调各学科的课改推进;落实老师的具体操作;组织以教研组为主的课改研讨活动等。

附三:树理中学课改信息组

组长:牛晓笳

组员:王阿妮 豆鹏 郭振东 田钧占

主要工作职责为:大力宣传课改,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的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关于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二

20xx年7月,本人从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到如今已从事教育工作五年时间。在这五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感触颇多。

一.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叫学生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偏差,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政治的开设,一个最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点: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不仅仅要帮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就要注重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而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要知道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我们要明确,初中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背诵的教育,它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因而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教师平时要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先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这样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最后,让学生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作为主导,就是要做到及时点评,做好引导和解惑工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就没有事了,而是工作难度更大了。老师要宏观调控,这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对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则,课堂给了学生,就会一放就乱。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讨问题的切题性,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课上,要让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

关于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三

《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设计时,我准备紧扣“离别”这个主题,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诗句之中美丽的情景,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继而带领学生学习文包诗的文章是如何将文与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提高对文包诗类似文章的欣赏与学习。

一 感受景美

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暮春三月,江边上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样优美的景色,年轻的李白仅仅用了“烟花三月”这简单地四字就将这暮春三月之景描绘的淋漓尽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美,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读,再联系自己曾经观察过的暮春三月的景色进行“入境”,最后通过图片的观察,进一步深化景色,把这种优美的景色更加深入人心,感受到“烟花三月”。

二 体会情真

李白和孟浩然两人应该是个性情中人,尊敬朋友,对朋友的友谊是很看重的,这从我们的资料搜集中很容易看的出来。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资料,这是学生客观地认识到:李白和孟浩然两个人相差12岁,在李白认识孟浩然时,孟浩然就已经是有名的大诗人了。这奠定了李白对孟浩然亦师亦友的情感基础。并且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喜欢游山玩水;而孟浩然虽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他却是一位田园风光的写作诗人,故而也喜欢游历山水之间,所以二人可谓是志同道合。因此当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再一次相遇而有要面对分别时,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故李白在诗中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交代的缘由,以及“下扬州”这个遥远的目的地,字字隐含着李白的不舍之情。

同时“烟花三月”的美景在此时仅仅只是景,丝毫引不起两位热爱自然景色的诗人的欣赏兴趣。这也是从侧面烘托了不舍。“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此时的景色在李白眼里形同虚设,他关心的以及眼中仅仅只是那一艘载有有人的小小帆船,从“依然伫立”“凝视”这些词体会不舍。这让学生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许,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对朋友相处之道有所感悟吧。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以多种形式的科学的教案和课件为参考,在请教年长教师的各方面意见上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的完善。本节课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朗读、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并且这节课中,我就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一开始,我就用语言展示了美丽的画面,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锦的长江边,一队友人在举杯话别,再加上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如到课文的情景中去。在教学第三段时,我结合学生声请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展示了两人离别时那感人的情景。利用学生的对话形式来感受李白以及孟浩然的心情,并体会话语中的情感。

尤其是帆船随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那一幕,我设置了动画,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 并以一个伫立在江边上,李白心里向什么的拓展来进一步感受主人公李白的心情。 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另一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在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去搜集其他一些文包诗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学习类似文章,既加深了古诗词的影响,又能积累诗歌,多媒体让我们的教学受益匪浅。

最后,在我的这节公开课后的语文研讨过程中,我发现先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学生的朗读这一方面的引导,我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比如:我仅仅是让学生去读,以自己的语言告知学生这段话包含什么样的情感并试着去独处这种情感,所以学生仅仅也只是读,根本没有在心中形成某种我所说的情感。因此,在这一方面的教学,我更应该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或者去联系某些已经学过或有感受的文章,去领悟体会出本文中的不舍与敬仰的情感,从而达到朗读的良好效果。

接下来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多采用的是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始了我的教学,所以在听课时会显得我的话比较多,而学生仅仅是围绕我的问找答案,失去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实践机会。所以,在研讨中的话题式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想到既然是新课标教学方式,话题式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要求,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会更加轻松,充分发挥着引导学生学习的指路人。

最后,我的总结性的话语没有将本节课很好的与语文的课外联系上。语文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学科。课文仅仅只是一个范例,是让教师去教学生学会类似文章的一种阅读、学习、体会情感的桥梁。所以在这个教学上我没有很好的将“文包诗”这种形式的文章的学习以及体会情感的方式总结性的讲述清楚,所以我想大多数学生下次遇到类似文章也很容易失分,把握不住情感。

综上,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吸取教训,将所学到的教学经验慢慢地转化成为自己的,融入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

关于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四

一个人具有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能一辈子读书,从而一辈子受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

中之重,切实抓好。

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努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周以来,我发现我们辛苦编的学案发下后,学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按要求去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们三个语文老师一起想办法,最后决定先交给学生方法,再培养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1、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即按学案自学),让学生定向发展。

例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练(各类习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只有发现,才能有话可说,才能有问题可究,才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应有局限性,而应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课内课外一齐抓。

2、自学中充分利用第三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在安静中学习,干扰少,学习的效率高。但是有时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在学习时,只是学习者与文本的接触,有时文本内容的某些点会成为学习者的盲点,或者说引不起学习者的重视。如果我们利用第三者来学习就可能会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学习会更深入一些,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所以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学过之后,请一个学习的伙伴来抽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当有人要抽测自己时,自己平时的学习认真程度和记忆得准确程度都会大大地提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程度明显加强,所以找一个抽测的伙伴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借助测试题目通过做学案上的测试题目,会使自己尽快地抓住重点和难点。然后,依据重点和难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目标地学习。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三个坚持——坚持阅读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以上的要求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就要做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只有真正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才真正提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提高的,我们期待着。

关于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心得体会五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为学生服务。”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认为: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听了报告后,我明白了,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有些方法非常具有实效性,可以借鉴。但是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应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的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