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 党课开班仪式感想(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7:10:06 页码:13
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 党课开班仪式感想(八篇)
2022-12-31 17:10:0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委东风街道按照街道跟着上级走、社区跟着街道走、活动跟着问题走“三步走”战略,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街道工委党建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现主题教育活动“齐步走”。

一、街道跟着上级走

东风街道在主题教育中严格按照北京市、房山区委和燕山工委整体部署安排,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进主题教育效果不断深化。

一是按照要求先学先改,为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提前预热。

从20__年6月份开始,东风街道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堂,每月定期开讲。课堂分为书记课堂、青年讲堂、廉政学堂等几个板块,支部书记领学、青年骨干促学、纪检干部督学,三位一体推动街道主题教育学习取得实效。

二是按照规定动作,推动主题教育有序进行。

严格按照主题教育时间表路线图进行,党史党规集中自学、学习心得认真研讨、主题党课同步推进、调研整改有效促学,地区党员政治敏感性、思想觉悟性不断提升,主题教育学习达到了前提预设效果。

三是突出自选动作,不断创新学习形式。

开展寻找身边的英雄主题活动,挖掘群众身边的英雄故事,用老百姓的口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英雄立起来,让历史更加精彩。通过寻找英雄活动,投身解放战争大潮的铁血军人赵世杰、抗美援朝老兵蒙其芝等一批英雄事迹广为人知。

二、社区跟着街道走

如何让主题教育效果更好的向基层延伸?东风街道针对社区党员特点采取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员制定不同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社区跟着街道走,党员跟着党组织走。一是每个社区党组织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主题教育方案,将主题教育融入日常,融入每月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当中,确保主题教育不跑偏、不走样、不脱离实际。二是探索党员分类教育办法,在东风街道羊一社区试点,将党员划分为岗位类、关爱类、归属类、协管类、联动类五种类别,岗位类主要是生活在本社区,年龄在75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认岗履行党员责任能力的党员;关爱类主要是生活在本社区,年龄在75岁以上,年老体弱或年龄虽轻但患有重病生活自理受限或行动困难,不具备认岗履行党员责任能力的党员;归属类是组织关系在本社区,但长期不在本社区居住生活,只交党费,不能参加本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人户分离或外出务工的党员;联动类是党员生活在本社区但其组织关系隶属于企业,主要是指燕化公司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协管类是生活在本社区组织关系隶属机关或企业在职报道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东风街道羊一社区主要试点对五种类别党员采用特定形式的教育管理办法,既符合社区的党员实际,也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把党员政治责任、使命担当引导到社区建设中来,推动了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活动跟着问题走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东风街道着重以问题为导向,访民情解民忧,力争做到燕山工委、办事处未呼先应、有呼必应、一呼百应的目标要求,实实在在的解决一批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未呼先应,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查找问题。7—9月份,在“访民情解民忧”调研活动中,东风街道共收集整理居民反映的需求120件。按照问题反映事项类别,街道召开研讨会,认真进行分类统计,由街道自行办理46件,各委办分局办理74件。9—10月份,东风街道领导班子陆续开展走访慰问、国庆保障、作风整顿、专项整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接诉即办”和“三呼三应”等专题调研活动,调研问题36个,现场解决问题15个。在走访慰问专题调研中,街道班子成员对接3户居民进行走访慰问,听取他们对地区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对困难人群进行慰问。二是有呼必应,严格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主题教育期间,街道就违法建设、交通出行等吹哨30余次,通过吹哨,联合住建、消防、城管、物业等部门完成对木头岭、东流水等社区举报的违法建设拆除,实现了全年拆违任务的68﹪。在“12345”接诉即办工作中,街道共受理各类案件326件,办结314件,办结率为96.32﹪。三是一呼百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结服务群众的功能。东风街道工委在大走访、大调研的同时,积极培树了一批党员示范户、先锋岗、经营户,并依托区域化党建,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汇聚起各方资源,凝聚起多方力量,推进城市基层有效治理,达到了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一呼百应的效果。

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是街道工委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命线。下一步,东风街道工委将紧紧抓住管党治党这一“牛鼻子”,以机关作风整顿专项治理为突破口,不断以实干守初心,以作为赴使命,在创新中守正,在守正中发展,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有效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齐步走”。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四

大家好!

10月16日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党课开讲啦》节目第1期《党的光辉历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

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做主!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情碾碎旧的封建的主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xx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

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主力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通过实地调研、征求民意等方式,将脱贫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实,梳理出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精准扶贫对象识别,贯彻落实扶贫政策,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作用,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让我们,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谢谢大家!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五

各位同志:

今天,我以“学史增信 学史明理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争做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家”为主题,给大家上一堂党课,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要从党史学习中涵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21年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立场与群众观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党历经挫折磨难,却能够从失败和曲折中振奋崛起,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前夕,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中写道:“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发展成为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不断壮大。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一百年来党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矢志践行的就是这个初心和使命。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不断奋起,才能永葆青春、永富朝气、永远年轻。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之所以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核心内涵,是因为中国有古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人民是党执政之根基,如果将党比作舟,那么人民即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唯有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唯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方能坚守初心、践行使命。

其次:要在党史学习中增强“政治三力”

一是要在学习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10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坚持以国家为大、以人民为重,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在学习党史中,我们要不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政治大局高度看问题、办事情。

二是要在学习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以全面、系统、发展的眼光认识形势、分析问题、把握规律,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强大支撑。学习党史,一方面,要学习提升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领悟能力。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全面分析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事物,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领悟能力,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看大势、想大势。另一方面,要学习提升吃准吃透政策、落细落实部署的领悟能力。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全局高度充分领会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和组织决定事项,并综合考虑本地实际,谋划大势、大局和大事。

三是要在学习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大抓落实、善抓落实、真抓落实中,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两个五年”在此交接,“两个百年”在此交汇,“两个大局”在此交织,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开好局、起好步展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题,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办成。要继承好党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优良传统,直面问题不退缩,解决问题不畏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勇前行、续写辉煌。要发扬好党“高效执行、马上执行、办就办好”的务实作风,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决心勇气,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执行,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推进,为实现“开门红”“半年红”“全年红”不懈奋斗。

最后,要在党史学习中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家”

注重学习历史,善于从历史经验、教训、警示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并就学什么、怎么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敢牺牲。在和平建设年代,共产党人为人民吃大苦、耐大劳,甘奉献。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怀崇仰之情、恭敬之心,深入挖掘党史精神富矿,认真解读党史中所蕴藏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精神密码。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党员实地瞻仰、踏访革命先辈的旧居、纪念馆,用那些富有温度的实物、激动人心的故事来感染人、打动人。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整理优秀党员家训家书,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让党员干部深受优秀传统的熏陶,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弘扬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

党史中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党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了解掌握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对于拓宽工作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大有裨益。党史中具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有效运用党的历史推动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史学习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通过学史增能、学史知责、学史力行,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不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需要时、人民呼唤处,敢于迎着风险挑战冲、奔着矛盾问题去,切实将从党史中所学所悟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和本领。要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各项部署要求上来,深刻理解把握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根本任务、重要内容,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高位定标、严格要求、狠抓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要对标上级决策抓落实。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感悟思想伟力,强化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要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能优势,工作下沉,深入群众,组织人大代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勇于担当、敢想敢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把人大工作做实,主动参与推动“项目落地年”等全市重大工作部署,精准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当好参谋助手,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人大作为。要传承伟大精神,提升能力作风,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总结历史经验,提升斗争本领,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助推统筹发展和安全。

要压实责任抓落实。既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又要做到“自选动作”有特色,将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边学边改,边学边做,切实把思想上的收获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提高能力水平,取得工作上的实效、实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要提振作风抓落实。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与阻碍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各种明暗势力的斗争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摒弃“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思维,打破“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精神桎梏,跳出“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的路径依赖,在各项工作中不断砥砺大是大非前敢于亮剑、矛盾前敢于迎难而上、危机前敢于挺身而出、失误后敢于承担责任的斗争精神,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同志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倍感振奋;展望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责任重大。希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为xxx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六

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之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想永葆初心本色,必须牢记“三个不忘”。

我们是永远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烈火中百炼成钢。革命之于我们党,不仅是历史活动,还是一种浸入灵魂的精神气质。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再讲革命不合时宜了。针对这种观点,xxxxx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实践证明,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既是一部社会革命史,又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不能丧失了革命精神,不是一味地反思革命、告别革命。我们必须不断挖掘和丰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意蕴,始终坚持“两种革命”一起抓,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xxxxx也多次以“人民的勤务员”自喻,并提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自我要求。“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立场的生动表述,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形象概括。不忘初心,就不能忘记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

我们是时代的答卷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xxxxx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近百年来,围绕“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创造性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考出了好成绩。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考题”更难了,“阅卷人”的评判更严、期望更高了。不忘初心,我们就要牢记“答卷人”身份,永葆“赶考”精神,给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我们是在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下前进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成功突围并不断开拓康庄大道的。历史以铁的事实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苍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xxxxx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坚定这份信仰、这份信念、这份忠诚,让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我们是在辉煌历史的传承接力中走来的。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毛泽东说:“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xxxxx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并立足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起伏170多年、中华民族传承发展5000年,勾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节点坐标和壮丽图景。他还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忘初心,就不能割裂我们的精神命脉,而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植中华民族的“根”,守好中华民族的“魂”。

我们是在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壮大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的实践主体。回顾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的汗水浇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是人民群众在创新创造中闯出来的。再往远里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离开了人民,党的事业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不忘初心,任何时候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风雨兼程,不忘我们为什么出发的历史。百年中国长卷,历史的追光始终跟随着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这艘红船劈波斩浪,引领党和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党的历史直通现实又指向未来,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仅会模糊对当下的认知,还有可能贻误对未来的预判。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铭记我们为什么出发的历史,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以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闯关夺隘、砥砺前行。

对党忠诚,不忘我们为什么出发的信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只有把“忠诚”作为立身之本,方向才不会偏离,道路才不会走错。党的发展历程告诫我们,不走错路必须与党同心,少走弯路必须与时俱进,力避邪路必须与民同行。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走得太久,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前方的路还很长,容不得我们停下脚步,要始终做到讲党性、有信仰,用实际行动回报党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实干担当,不忘我们为什么出发的梦想。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百年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初心。有初心就会有担当,不忘初心才能敢于担当。我们要牢记为什么出发的中国梦,争做追梦人、圆梦人,以不懈探索的勇气、敢于人先的担当、紧弓满弦的实干,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奋斗中实现伟大梦想。

同志们,我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考”中能否“考”出好成绩,关键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永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做直面问题的担当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危难险阻面前敢挺身,失误过失面前敢担责,遗留问题面前敢承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落实决策、化解矛盾、推动工作,敢闯敢试敢为先,培塑开拓精神,在民族复兴伟业中践行党员干部应有的实干担当。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新党课开班仪式的心得体会实用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