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5:21:14 页码:7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八篇)
2023-01-01 05:21:14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32、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33、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34、温习东方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

35、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3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7、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

38、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

39、承圣贤之德,解天下之事。

40、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新。

4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44、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45、习古之至理,明处世之道。

46、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

47、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48、传播传统文化,不再迷茫畅天下。

49、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50、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诚敬谦祥。

51、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52、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53、借助先贤成就,打造现代经典。

54、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55、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56、集古人智慧,创当代精英。

57、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58、传圣贤道、授大成业、解精神惑。

59、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60、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不管怎样,中国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紧急情况下,推开了两名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双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叹她的举动,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对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类似“埋儿养母”的极端行为,这种行为更让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违当今社会主义所“规划”的和谐蓝图的“传统道德”如今注定要被剔除,倘若继承这些糟粕,必定会收到法院的“通知书”和“警察的手铐”。对那些垃圾道德必须剔除,毫无疑问。“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为千年后的我们描绘了一个男权社会。“裹脚”定义了当时的审美标准,那也注定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巨浪冲走,尽管它在某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今天的我们可以用千年后的眼光重审过去的历史事实,讽刺当时的文化糟粕,却不知道后人千年后亦会用这样的眼光打量今天我们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报国”的英雄与现在骗津贴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过去文化的精华大都随时间的拉长减轻了质量,甚至湮灭了。

不可否认,自中国打开大门迎接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便遭到外来文化的侵袭。新旧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才能占到上风,而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精华大都失去了,或者改变了最初的形态,遭到扭曲,甚至泯灭,无迹可寻。“圣诞日”“复活节”充斥店家“商战”,“七夕”演变成了“情人节”;——这是多么的遗憾。

我们承认,中国传统道德中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间断的文化精华,留传至今是一笔无法用金钱丈量的巨大财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区别于其他民族血脉的独特精髓。换言之,这就是“本”这就是“源”。

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价值,继承并发展精华,保持传统道德的内在思想形态,维护精华的本原,将它带入当今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它的基础之上构建符合这一时代的道德文化大厦。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con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记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应该继承这些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本位,我们需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近年来,一些西方节日试图涌入中国,中国的一些年轻人深受这些带有浓郁宗教的节日吸引,却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和保护,我认为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大家不能单单因为西方的节日带有异域风情、特殊思想文化,而在保护本国本位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现象不仅令人寒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首先,中国共产党员以身作则起领导作用,在互联网上刊发了一篇评论《党员干部不应该过洋节》,以此来教育人们应如何对待过洋节这一问题,呼吁人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万万不可被西方文化“牵着鼻子走”。

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引发了《满分作文网https:///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国办公厅文件。这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节的涌入,使国人清醒地认识情况。

而且保护并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从“小树苗”开始培养。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培养儿童的思想,毕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将来需要他们来呢接受,我们应该在他们身上多下些心血,教育儿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洋节。比如:教育他们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便于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接受。万万不可在新一代手上出了差错,使将来出现更多数典忘祖的情况发生,那么这样的话,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继承这些传统节日文化。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的有新事物的涌现和旧事物的淘汰,其中融合诞生的新事物较为常见,产业融合是我国经济新时代背景下的主题,体育旅游顺应而生,朝气蓬勃的发展。2019年9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指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凸显了体育的重要地位。通过借鉴其他省市旅游业与传统体育文化相融合的成功经验,结合萍乡傩舞和武功山发展的特点,探究在景区开发传统体育项目的內容与意义。

1 萍乡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通过实地走访和文献资料调查,萍乡市地道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以傩舞为代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展较为常见。傩舞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艺术,历史悠久,俗称跳傩,按其表演形式分为文傩和武傩,萍乡的傩舞属于武傩,且与其他地方的武傩形式不同之处在于萍乡的傩舞多结合刀、枪、棍、剑、戟等器械,气势强劲,动作有力,具有明显的武术、器械的特征,人们通过这种形式的傩舞祭拜神灵,驱邪祈福。查阅文献,发现关于萍乡傩文化研究的文章有48篇,且萍乡傩文化的传承较为完整,大大小小的傩庙宇有80多座,省级以上传承人10余人;在2006年,湘东傩面具手艺就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高坑镇的皮革村投资建设了一个傩文化主题公园,居民住宅的墙外均是傩面具、傩服饰、傩符号的图案,傩味十足,被吸引过来的参观游客众多;傩舞的艺术之美尽显,在平时的节庆和活动舞台上出现频率很高,在部分中小学的美育课堂上也有所开展。

2 武功山旅游景区开发现状

武功山景区已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等五张国家级名片,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属于罗霄山脉北支,处于萍乡、吉安、宜春3市交界处。武功山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m,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近90%,景区内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时有云海、晨曦、彩霞、日出等气象奇观出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流量较大,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武功山的帐篷节,人流量极大,在2013年武功山的帐篷节还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在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武功山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道观又有寺庙,具有文化和谐的特点,在武功山山脚下有一石鼓寺,是武功山佛教文化传播的据点,其既是佛教禅宗沩仰宗、杨岐宗的发源地,也是曹洞宗古爽派、临济宗伏牛山派的结果地。武功山半山腰的紫极宫是道教传播的据点,在历史也有一定名气,但在景区内未发现道教、佛教的浓厚气氛,只见其庙宇,未见其内涵,可见历史文化的开发严重缺乏,更少见傩舞的踪影。

3 武功山传统体育开发的内容与举措

3.1实物性开发

传统体育项目的实物性在于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媒介,给予人一种怀念包括建筑、器械、服饰、道具等真实存在的事物,例如傩面具、傩服饰、傩道具等,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少见,带有文化艺术特色的事物,吸引游客的关注。通过傩器械的展览、傩舞表演、傩舞盛会、傩仪式等活动,促使人们对傩舞的了解,体验傩舞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傩文化,加强游客对本地特色的印象和认可。

3.2非实物性开发

傩舞是集文化、艺术、信仰为一体,其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从文化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其强调人与自然保持阴阳动态平衡的和谐精神,用另一种世界的存在方式诠释着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冲突,宣泄心中的不满与烦恼,求得心灵的平复和满足。从艺术方面,满足人们的艺术追求和视觉感受,傩服饰、傩面具、傩舞的动作均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傩舞通过故事化、角色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具有人情味和形象化,从古至今,傩舞和傩戏表演一直有种“乡村狂欢节”的气氛。从信仰方面,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傩不是正统的宗教信仰,而是民俗信仰,其更加简单、务实,它着眼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满足人们世俗的要求和实用的心理。且萍乡的傩舞粗狂豪放,表演动作简单,容易上手,穿上傩服,戴上傩具,跟随领头者做一起动作,走仪式,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十分适宜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景区内已有道观和庙宇,可以作为开展傩舞活动的场地,通过适当的布局和管理就可以实现,其适度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景区的旅游,且有利于傩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3优化武功山管理布局,统筹规划

武功山是萍乡市、吉安市、宜春市3市交界处,目前还是各自为政,出现了“三不管、三共管”的现象,开发不理想,造成了资源极大地浪费,没有形成大品牌的共同、整体发展的格局,严重制约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应尽快协商,搭建协作平台,清除3地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减少重复资源的建设,集体开发,将萍乡的傩舞、吉安的鲤鱼灯、宜春的舞龙舞狮融入其中,打造地域特色文化;规划交通,精细化旅游路线,提升武功山的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 3.4政府大力支持,健全管理机制

作为一项新引入的项目,政府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均要予以引导和支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先从人才入手,挖掘精通该项目的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传播正统的传统体育文化。其次,加大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建设相应的传统体育必备设施,为相关节庆活动的開展提供基础的保障,同时健康管理机制,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素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3.5深度挖掘地方体育文化特色

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有利于拓展体育资源,为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提供丰富的体育内容,使体育课堂更加的民族化和多样化,为大众健身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还能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目前,萍乡市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本地的特色产品精心挖掘、筛选,形成体育与多元化的文化碰撞、磨合,可将适用于表演、体验感强的项目尝试融入到旅游业之中,充实景区的观赏点。

4 结语

萍乡傩舞是文化、艺术、信仰的复合体,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体育特征,其特色适用于当代人的要求,能较好的融入景区,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打造特色,树立名牌,同时武功山旅游业的兴旺有利于推动萍乡傩舞的传承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随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在此,请大家接受我提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安康!谢谢。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六(5)班的柳莺,这次能够参加学校“美德好少年”的竞选,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令我们肃然起敬;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四川大地震中,9岁的林浩,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救两名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些具有传统美德的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数不胜数。

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处处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学校里,我勤学善思,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作为班干部,我是老师最满意的小助手,处处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并且尽心地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作为一名大队委,我热爱工作,认真负责,为全校同学奉献出自己的热情。在家庭中,我孝顺长辈,主动帮助父母亲分担家务,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正是这些良好的美德,我才能够深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拥护,长辈的喜爱!

我心地善良,总是把无私的关怀带给别人。在汶川大地震后,我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捐给灾区。我的心也随之飞到了灾区:每当看到许多人在地震中失去宝贵的生命时,我就会伤心的哭泣;每当看到许多人为了“生命”而顽强地坚持,从废墟中被救出时,我又会含着泪水兴奋地欢呼!不久之后,班里来了一位四川灾区的同学。老师把他带到了班级时,他躲在了老师的后面,目光里流露出一些恐惧与不安。

我的脑海里立刻就闪出一个念头:我要主动地向他伸出温暖之手,让他在班级大家庭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经过初步了解后,我知道他的名叫于松林,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汶川,他所在的学校已经成为废墟,很多同学在地震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帮助他走出地震的阴影,重新面对生活,每到下课的时候,我就主动与他聊天,沟通学习生活,谈论兴趣爱好。

我还把更多的好朋友介绍给他,并在班里组织了互助小组,送给他许多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六一儿童节时,我又为他准备了丰富的零食以及精美的礼物,他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在这次学校里组织的“心系四川地震灾区”义卖活动中,我不仅积极地参加义卖,还把自己积攒了一年的零花钱再一次捐给了灾区,为他们重建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同学们,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我期待你们能给我投上宝贵的一票!我会用自己的诚实、勇敢、勤奋、善良、自信等优良美德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谢谢你们!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你是否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祖国的未来蓝图需要我们团员青年来描绘,民族的希望要靠我们来实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此,特倡议如下:

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w围绕本单位在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院所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投身节约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和改革,真正形成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时尽其效的节约型社会。同时,节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用我们青年率先垂范,广大青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培养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青年朋友们,节约新时空已经展现,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去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切。

勤俭节约美德不能丢。

2022民族传统服饰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

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

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