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全市农信系统培训心得体会(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0:08:26 页码:9
关于全市农信系统培训心得体会(2篇)
2023-01-02 10:08:2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全市农信系统培训心得体会一

这次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议精神,分析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研究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新措施,部署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上午,大家参观了安陆、云梦和应城的现场,刚才,这三个县市的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很受启发。亚隆同志代表市委、*部署安排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精神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

今年以来,经过全市各级的努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农民现金收入、农业招商引资、生猪出栏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四超进度”。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81.4元,增加252元,增长17.6%,超计划8.6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时期;农业招商引资(含回归)10.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6%;生猪出栏137万头,占计划的50.7%,扭转了去年生猪“大滑坡”带来的被动局面;农村劳动力新增培训转移6万人,占计划的85%。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特色不鲜明,有特色的没有规模;有规模的没有特色;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附加值低;三是农业精品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总之,目前我市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当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把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来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感,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解决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特征是面向市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是抓农产品加工,多数农产品不加工变成商品是很难的。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能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起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就业链,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是协调城乡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需要。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把农业变成工业的第一车间,从而有效地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的需要。我市是个农业大市,要实现农业强市、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工业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既突破了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又破解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可以逐步形成工农业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切实把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抓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加强现代农业建设,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总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提高”的要求,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占农产品的比重,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占农产品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我市农业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到20xx年,全市优质农产品占农产品的比重达到85%,年均增长3.2%;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达到53%,年均增长1.1%;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30%;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年均增长4.2%,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核心是要有一批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突出重点。在所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重点抓加工型龙头企业;在加工型龙头企业中,重点抓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市里准备从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中选择10家作为重点,着力培养,重点扶持,促使其尽快做强做大。选择10家机制活、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培植对象,实行政策倾斜,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如果全市能有一批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龙头,再加上一大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撑,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就一定会有一个量和质的飞跃。二是要大搞招商引进。招商引资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省内外大企业、大品牌引进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很有成效。今后,要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要通过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和档次。三是要加强与武汉的对接,尽快融入武汉城市圈。依托武汉发展孝感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农副产品35%销售武汉,年经销额25亿多元。对于我市农业而言,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就是要立足武汉市场需求,发展大城郊市场农业。要加快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建设一批绿色产品供应基地。要积极推动农产品进入武汉市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率,把孝感真正建成武汉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2、要大力打造农业精品名牌。品牌是产品竞争力和效益的标志。从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牌来看,可以用“多、乱、杂”三个字来概括。孝感麻糖米酒有40多个品牌,全市大米有80多个品牌,这种现象说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无序;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解决这些问题,我看应该从“打造、引进、整合”六个字上做文章。打造,就是从我市目前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通过精心培育,使其不断壮大,创造一批品牌;引进,就是从省内外、国内外知名品牌中,引进一批品牌,为我所用,如目前成功的“达利”、“金龙泉”等;整合,就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对现有的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引导,实行优势资源与品牌相融互动,强强联合,强弱联合,齐心协力,共同占领市场。

3、要大力推进农业基地建设。各地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在抓好基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搞好基地的软件建设,也就是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安全化问题。农业的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没有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就没有现代农业,也没有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就是农产品的品种、生产、收获全过程,都要严格按标准进行。从目前我市的情况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滞后。如前面讲到的我市主要农产品水稻,品种就十分繁杂,这当然不利于龙头企业收购、储藏和加工。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主要农产品的“种、管、收”问题。“种”的核心就是品种。我们成天在讲农业结构调整,水稻品种的统一就是调整的内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要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联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各地要把扶持发展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按照市场导向、能人带动、农民自愿的原则,突破地域行业界限,放手发展各类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领导,切实把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抓落实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领导是关键。关于领导问题,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去年苏丹红事件发生后,神丹公司成了众矢之的,国内各类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都把焦距对准神丹公司,公司面临生死存亡。在这紧要关头,、和安陆市委、领导亲自出面,上省进京,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神丹公司正是利用这次风波把坏事变成好事,针对薄弱环节,大搞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新上了一亿枚盐蛋、一亿枚皮蛋和100万只鸡鸭鹌鹑养殖基地。可以这样说,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没有今天的神丹。许多事情领导重视不重视,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加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要建立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对本地排名前几位的农产品加工业,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并要组成专班搞好协调服务。对大龙头、大企业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是要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农业、大产业观念,加强沟通与协作,打破条块分割和产业脱节的局面,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精心组织,合力推进。

三是要建立健全工作的考核机制。总的要求是,围绕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办和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今后,市里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得好的县市和单位,要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追究领导的责任。通过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更快更好发展。

关于全市农信系统培训心得体会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全国全省宣传工作会议及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为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前,存荣书记亲自调研了全市文化建设;年后,又主持会,听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进行研究。今天,市几大班子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存荣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存荣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指导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迅速传达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新成绩、新经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科学发展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有力担当文化繁荣发展新使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亮点,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跨越式发展,为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

1.理论武装取得新成效。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施“三化联动”,推动理论学习规范化、理论宣传大众化、理论研究实效化,促进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指导实践、服务发展,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形成了“重视、规范、创新、结合”的鲜明特点,带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见成效上做文章”的良好氛围,被评为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围绕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举办“理论政策下基层”、理论报告会、社科知识普及月及“书记讲党课”等活动200多场次,持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合肥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入研究市情,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份量的社科理论成果。

2.舆论引导得到新加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机制,整合媒体资源,统筹内宣外宣,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市属新闻媒体开展重大主题宣传40多个,发稿量近2万篇(条);外宣发稿量突破6万篇(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内参的发稿量稳步增长,唱响了合肥科学发展的主流舆论,有力展示了合肥开明开放、奋发图强的良好形象。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三级三类”新闻发布体系,先声夺人,以快制胜,妥善处理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发展快、变化大、很平稳”,成为中央各大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合肥的共同赞誉。

3.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站上新高度。扭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市再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肥西县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19个单位、村镇获得“全国文明”称号。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孕育了“以德报德”的“磨店佳话”,培育了“好人如潮”的合肥现象。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52名个人或群体入选“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实施“五大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功举办“爱洒江淮、情暖庐州”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思想道德建设“合肥论坛”,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我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4.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地区。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渡江战役纪念馆、合肥美术馆、安徽名人馆相继建成,全市51个乡镇文化站、569个农家书屋投入使用。各县(市、区)普遍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正在筹划和建设之中。大力实施集群化战略做强文化产业,培育了一批文化重点企业。这一经验做法被中宣部推向全国。初步统计,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近30%;其中,动漫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15亿元,电影票房收入突破1.3亿元,报业传媒集团实现经营收入3亿元,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公司总计实现经营收入5.5亿元,演艺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200万元,普遍实现较大幅度增收。

5.文化活动奏响新乐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构建门类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覆盖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新春庙会、合唱节、休闲娱乐文化节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金鸡百花电影节、绿都之春音乐会等精品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市品位;合肥大剧院、体育中心、演艺公司及各类民营文艺院团,充分发挥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各类文艺演出活动3000多场次,形成了文化活动的“大合唱”;编辑出版《人文合肥》丛书第二辑,创办《新安画派论坛》,开展江淮书风、合肥文化研究,推进庐剧、巢湖民歌等非遗保护开发利用,着力培育合肥的文化底色、文化特色。

6.自身建设站上新起点。市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党委换届工作,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同志充实到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来,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深入贯彻市委要求,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政治责任,大力推进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信得过、靠得住、肯奉献的宣传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持续深入推进“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长期重视、支持、参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时代的新呼唤、发展的新要求、群众的新期待相比,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改进的问题,主要有: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区划调整后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到位程度等要进一步对接和深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足;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精品创作生产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精品创作尚没有重大突破;对“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研究不深,对新媒体的建设、管理、运用办法不多。这些问题,我们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逐步加以解决。

二、明确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动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合肥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的重要一年,是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的xx届六中全会,兴起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文化繁荣发展进入黄金期,为我们做好工作带来难得机遇,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并将配套出台一系列新的支持政策,谋划推进一批新的工程项目,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文化建设合力不断增强,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三是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广大干部群众对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进一步增强,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供了丰富资源和社会条件。四是区划调整以后,合肥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强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合肥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加速周期,“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已经到来。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主要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高;城市化快速发展,文化建设和引领风尚的任务更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格局多元多样,凝聚共识、增进合力的压力更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更加迫切;新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对我们掌控舆论引导主动权、增强舆论引导科学性、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提出了新课题。总的来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在把握规律中开拓前进,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在服务大局中有所作为。

根据当前形势,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市委部署,做好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扣“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三大重点”,着力营造实现加速崛起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深化文化改革发展,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为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一个主题”,就是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服务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一条主线”,就是:宣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迎接、宣传、贯彻。“三大重点”:一是兴起迎接、宣传、贯彻的热潮,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围绕建设“文化强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产业政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持续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兴起迎接、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热潮。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统筹安排布局、把握时间节点,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阶段性中心工作。当前,首要任务是抓好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办好合肥日报理论版、理论广播讲座、人文讲坛和“社科知识普及月”等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教育,大力推动理论政策下基层。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讨和应用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对策应用成果。要统筹做好理论、新闻、文艺宣传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胜利召开、为学习宣传贯彻精神营造隆重热烈的氛围,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市的中心工作上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而奋斗。

2.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坚持正确导向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突出重点,展现亮点,引导热点,化解难点,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发展正面主流舆论强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进一步完善重大主题、重要活动、重大典型宣传的策划机制,精心组织开展“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新跨越、进十强”等重大主题宣传,继续开展创先争优、“大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民生工程、文明创建等主题宣传,力争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点报道。按照党管媒体的要求,坚持公开、及时、全面、准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三级三类”新闻发布体系和新闻通气会、新闻阅评、新闻责任追究等制度,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要积极适应“自媒体”时代网络宣传管理的规律性要求,加强改进新媒体的建设、管理和运用,规范党政机关干部和新闻从业人员开设微博及发布行为,推进新媒体资源整合,逐步形成网上主流舆论强势。

3.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编纂《合肥城市精神解读》,深入宣传“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做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继续办好“庐州讲坛”、党员教育“三个一”等活动,努力构建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形势政策教育平台。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市场)、示范店创建活动,推动“信用合肥”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典型宣传工作,努力培育省级先进典型,开展“行业树模范,单位树先进”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继续办好思想道德建设“合肥论坛”,广泛开展“书香庐州”、“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节日”等市民素质教育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唱响“合肥好人”品牌,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君子之城、道德之都”。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夯实志愿服务基层基础,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志愿服务体系化、品牌化。

4.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要瞄准新一轮创建工作目标,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修订完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和测评工作操作办法,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体系,努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工地、文明网吧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文明细胞的示范表率作用。继续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整治,着力解决好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等创建难题。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和“绿化乡村,清洁家园”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典型,促进城乡创建一体化。完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通报机制,完善县区督查体系,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完善省市联动、市县联动机制,争取省直部门支持,指导各县市区抓好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改革发展无止境。要在全面完成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活力。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有序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引入市场的办法和专业化的手段推动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动庐江、巢湖地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对接深化,落实到位,激发活力。要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大力扶持引导重点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要完善投融资体系,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文化市场主体和投入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6.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适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制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办法,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今年,要力争启动城建规划馆、合肥博物馆、中心图书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按照既定目标,完成既定任务,加快建设一批文化场馆。要进一步打破文化资源条块分割,分头建设、分头管理和使用效率不高的局面,逐步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图书馆及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着力构建“一刻钟文化圈”。要围绕迎接宣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等重大主题及其他重要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探索精品创作生产的新机制,出台文学艺术奖励办法,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导各种要素向精品创作生产集聚,力争在“五个一工程”评比中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培育地方文化特色。

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软实力”。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快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独特优势。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引导社会力量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五个一”建设,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打造一批重点品牌,建设一批重点园区。支持报业传媒集团、广电集团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充实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龙头文化企业。继续办好文博会,推进文化交流合作。要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在合肥经济圈及示范区、试验区内的联合,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业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

8.扩大对外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合肥加速崛起的外部环境。形象也是生产力。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新跨越、进十强”目标,大力开展“跨越发展看合肥”、“智慧合肥、创新发展”、“环湖发展”等重大主题宣传,精心组织海内外媒体合肥行活动,充分展现合肥开明开放、合作共赢的城市形象。要创新外宣理念,建立外宣顾问和特约撰稿人制度,聘请“大家”,延揽高手策划、宣传。要进一步加强外宣阵地建设,拓宽合肥直通世界的窗口;继续推进“灯下亮”工程、精品工程和“采访线工程”建设,深入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不断完善“大外宣”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健全舆情信息搜集研判、新闻发布组织策划机制,不断完善“三级三类”新闻发布体系,规范新闻信息传播秩序。进一步加大工作考评力度,完善项目推进制度,切实增强对外宣传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把握新起点、新要求,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市委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予重托,人民群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寄予厚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切实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工作水平、工作作风和机关效能,全面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要不断增强执行力。当前,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已定,任务已明,关键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提高执行力,狠抓贯彻落实。提高执行力,基础是学习。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和改进学习,大力营造学习为先的浓厚氛围,多学政治理论知识以铸“正气”,多学科技业务知识以增“才气”,多学文化艺术知识以养“文气”,做到工作学习一体化。提高执行力,前提是调研。要把握六中全会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立足区划调整新空间,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找准路数,切实增强工作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执行力,根本靠落实。宣传工作要实行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要深入一线、跟进指导、追踪督促,以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不完成任务不收兵的决心信心、韧劲狠劲、毅力心力、胆气豪气,把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不断增强承载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增强思想承载力、内容承载力、科技承载力。增强思想承载力,就是要以时代的要求、宏观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思考、更广范围内求索、更深层面里分析,更好地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发展趋势,使各项工作、各类活动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思想境界、鲜明的思想导向。增强内容承载力,就是要丰富、充实和深化工作内容,在广泛性、参与性、互动性上下功夫,在丰满、生动、鲜活上做文章,用老百姓的“话”,讲党和政府的“理”,有效提升宣传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增强科技承载力,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提升宣传模式,拓展宣传领域、搭建宣传平台、善用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手段,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大局、沟通大众、引领发展。

三要不断增强协同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既是发动者、传播者,也是组织者、协调者。要牢固树立“大宣传”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谋划选题、策划活动,集中力量、集聚优势,营造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强化资源意识,增强整合本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把发挥自身作用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力,真正做到思想联通、人员联动、行动联手,实现宣传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

四要不断增强保障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强化人才保障。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第一资源。要树立“大人才”观念,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得”,创新引才用才办法,着力引进高端人才,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强化队伍保障。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干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在稳定现有队伍的同时,引导更多的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干部队伍。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把原则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成效,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同志们,今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多做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工作,营造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舆论,形成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氛围,为党的胜利召开,为合肥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