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 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2:12:44 页码:14
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 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五篇)
2023-01-03 12:12:4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一

实习主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从而将课程上学习到得理论用到实际中去。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实习中我们主要参观了四家公司的生产线。通过各公司的负责人讲解,知道了四家公司中各公司的发展及其生产产品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实习安排:

实习的四天主要是上午在学校集体上课,老是都是经验相当丰富的在职前辈。下午集体组织主要在栖霞区的一个工业园区里面参观生产流水线。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在短短的四天中自己学到了学校所不能了解到的知识,也是本专业很少涉及到得部分。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打印机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二是:电路板的制作和加工。

通过上午李老师和张老师的理论教学,了解到打印机的五种分类,以及时下流行的立体打印机,感觉真的很神奇,一个打印机能够把一个汽车模型打出来,只能用作家苏童的一句经典: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生活中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但是想到的不能都能做到且做好,还要切合实际,根据资源,需求,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要求结合的很好的,就是最好的,也就算是做好的。

然后就是pcb线路板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类不同。主要按照材料、加工工艺分类。据老师说的按材料分为五种,纸质的、环氧的、玻璃纤维的、聚嗜氧乙烯和陶瓷的。按加工工艺又有不同的分类,加工工艺主要是根据其发展的过程出现的不同技术分的。然后就是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打印机发展和分类。

参观过程中,了解到了工艺的重要性,及工艺技术对产品的影响。在紫金机械电子设备厂我们参观了打印机的生产部。里面还看到了最先进的立体打印机,虽然是隔着玻璃看的,但是明显感觉到技术的重要性,我们国家怎么就没有国外的那种先进眼光呢。

这种思想是在技术人员给我们说玻璃里面的立体打印机是国外引进的,看着外国的不知道是技术人员还是什么,在里面看的严严的,深刻感觉到不论什么,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特色才行。之后参观的工厂看了pcb板的制作流水线,以及装上零件的pcb板的制作流水线,每一个流程都决定了一个产品的质量。因为生产过程中每一步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短短的四天生产实习结束了,感触颇深。生产必须与实际结合,不但要有技术,还要有样子。有技术还要快,要更新的快;有样子还要独特, 就是卖相,独特得让人无从完全模仿。而且我觉得就算在写软件的时候,要想着这些程序给在软件和硬件上怎么才能更好结合,更好结合后还要怎么方便做成实际的东西,让人家看着舒服,不要写程序就是写程序,我们应为我们写出来要使用的客户考虑,当然还要结合实际节约成本。

总之,产品必须与市场结合生产。实习时间短,却学到了实在的东西,心里非常感谢学校.

最新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最新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三

很幸,有机会结识了以为曾经在家具行业“行走”的老家具人王总,带着我这个进入工厂制造只有8年的楼梯人,去参观了位于在江苏省某市的原来的家具行业的黄埔军校——家具工厂,目前已经被已经崛起的华东地区的家具业巨头所收购。

一行数人,来到了有上海后花园之称的某市,中午宴请我们的是第二任的该家具的原厂长——张总,现在已经是当地经济开发区的招商主任了,原来的家具工厂就是一个国营的企业,曾经做海外的订单——美国和日本的家具订单,是这个行业内响当当的企业,这次带我们前去的王总就是当时为了赶海外的订单,长期住在工厂,原来工程的技术骨干,他现在还能记得清清楚楚,可见的当初之盛况。

丰盛的午宴过后,我们就进入了工厂参观,要知道对于我来说,能看一个大的家具企业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因为国内建材行业之间的相对封闭,我们很难在同行业之中,能互相的学习,大家总是认为这会被对手赶上,那就根本不要说彼此进行管理经验的探讨了!而其实对于我们楼梯这样年轻的行业,是很需要学习我们这个行业中的几位老大哥——“家具”、“木门”、“橱柜”的,他们比楼梯行业发展要早十几年甚至更久,他们的发展之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是我们楼梯行业的未来,当然他们所走的曲折的道路,也是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借鉴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和态度,让我能跳出楼梯行业来回看这个行业,效果反而是出奇的好。我也看了不少的建材行业工厂和木门厂,包括南方的家具厂、木门厂、楼梯厂等,但是在华东地区的家具厂,真的很难得能看到,确是一个很好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当我看到还在继续“服役”的老的机器设备,听王总说起他们在当时的那个年代的盛况,真的有些慨叹人生的意味了。

不要轻视那些老机器,也不要轻视那些老者,其实他们都曾有过不同凡响的经历!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很认真的从他们的仓库物流看起,一直到包装结束,其中给我比较大启发的是以下几点,与大家共享:

1. 仓库——目前这么大规模的家具厂,在木材的运作上,已经很少了,看看他们的木材的库存,要比我们工厂的还少,这其实说明了两种状况,一是家具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不需要太多的木材的境界,而我们还是在木材的圈圈内打转,这是我们急需要关注和调整自己的地方。

2. 物流——我看到了五星级酒店的家具订单,那个酒店可以说在全世界都算是著名的,家具工厂要做大,没有工程订单是断断不行的,大批量的定制,以及与高端精装的工程项目的合作是一个工厂提升品质的充分必要手段。

3. 工厂的木制品车间——部件生产,基本消灭木制品、多以密度板和一些辅助的材料为主

4. 工厂的油漆车间——全线是挂线和底线,每个油漆的喷台上,有1-2名员工,各自喷不同的部位,底线的进行很是缓慢,这也说明生意一般般,我认为是可以加快的,他们的走线比较的

5. 工厂的贴皮车间——人工的缝制为主,木皮都在50丝左右,拼花是个好的工艺!

6. 工厂的缝纫车间——软包的自我完善,部件批量的定制

7. 工厂的打包车间——记忆中就是看见到处是有轨的地线,导轨来运输大的产品部件,这样就不容易损坏已经成品的产品。

8. 工厂的雕刻车间——国产的copy机的初步的洗型,再加上专业人工的精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9. 工厂的贴金车间——必须是在可以相对封闭,没有粉尘的影响,贴银贴金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最后,我要说的是,家具行业的现在就是我们楼梯行业的未来,我们楼梯行业应该向家具行业看齐,同时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因为,现在我们的这个业态还是一个初级的状态,我们会有很多的放弃,很多的重建,很多的创新,谁能在这个行业看的越远,也就能走的更远!

最新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四

参观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xxx 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期待与好奇。6月30日,双河联合站党支部安排去梁家河参观学习。

在梁家河村史馆,我们聆听了当年习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村时,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县城的往事。当年,习总书记亲自带着干部群众从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种蔬菜、办代销社等吃饭饮水问题抓起,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看到他的为民之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很快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随后,我们又拜访了梁家河村老党支部书记石春阳同志。老先生年纪很大,却精神健硕,还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学习和工作的许多往事。他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有抱负、有远见,热爱学习、见多识广,果敢稳重,是个培养的好苗子。我经常给他讲党的使命,鼓励他克服艰难申请入党,并把支部书记的担子交给他,让他在曲折和磨难中坚定革命意志、锻造不折不挠品格、锤炼艰苦奋斗作风。”

群众是淳朴的、重情的,习总书记从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直到成为我们党的总书记,时刻保存着那份爱憎分明、爱民为民的情怀,是令人钦佩、令人折服的。同时,农民群众是最朴实的群体,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担任大队支书时为人耿直、一身正气。用他们的话说,总书记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怕得罪人”。

当前,党中央实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群众要求比较高,不仅希望兑现政策,更希望我们村干部也能办几件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此次学习考察,让我身心得到了一次历练和洗礼。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过习总书记奋斗过的那片热土。一路走来,筑坝淤地的攻坚克难精神激励着我,敢为人先建设全省第一口沼气池的胆识鼓舞着我。一路走来的感悟颇多,我不禁想用日记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

在梁家河,有乡亲介绍,当年习总书记办事坚持原则,十分耿直。有一次,队里的拖拉机需要拉到县城维修,维修时,村民梁玉忠买了3包两毛钱的烟,用于请人帮忙抬机器,回来后找习近平报销,因为不符合队里规定,习近平坚决不报销。不久后,梁玉忠的父亲病重,习近平自掏腰包买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个一年难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这件事让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动。

从这些日常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习总书记既重情重义,又坚持原则,让我深受教育。一是坚守原则,要储足脚跟底气;二是坚守原则,要保持满腔锐气;三是坚守原则,要频吹暖心之气;四是坚守原则,要运足丹田真气。

当然,坚持原则,必定会伤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会让个别人心中不舒服,会得罪人。但是,只要我们行得端、做得正,不能办的事情坚决不办,不能开的口子坚决不开,始终坚持原则,该坚持的坚持,该关爱的关爱,我们还是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我决心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今后工作中以习总书记重原则、重情义为榜样,做既当坚持原则的铁面包公,又当群众知冷知热的贴心人。

最新参观黄河引水工程心得体会报告五

走进洛阳博物馆新馆,“河洛文明”四个大字首先触动了我。洛阳——十三朝古都,正如校歌所唱的那样,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称为“天下之中”。洛阳又有“千年帝都”之称谓,并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说法,足以显现出洛阳所独具的重要性。因此,要领略“河洛文明”,当然也只有走进洛阳,感受河洛文明,感受千年帝都的魅力。

站在一楼,看的最多的就是石器、化石,更为珍贵的是旧石器时代的象牙化石、鸵鸟化石,可谓珍品中的珍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骨针、陶背壶、陶灶等,足以看出,在远古时代,洛阳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进了宫廷文物展厅,就联想到了北京故宫的宫殿和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幅的慈宁宫平面图和相关文字介绍,让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慈宁宫的结构布局,便于我们参观。接下来看到的是礼佛大堂和一批藏传佛教的造像、佛塔。让我们大家好像领略到了皇宫皇太后及太后礼佛的场景以及佛像的传神。后又观赏了宫廷家具及家居装饰,宫廷家具的木工工艺与雕花、镶嵌等工艺相结合,形成宫廷家具的创新风格。

在石刻馆的门口,可以看到和洛阳老博物馆差不多的辟邪“巨物”,东汉石辟邪,被誉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个展厅分为“宗教石刻|”和|“碑碣墓志”两部分。“宗教石刻”以佛像居多,看石刻和被截的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石刻艺术的神奇魅力。

上了二楼的洛阳珍宝馆,心里就更期待看到更多更加精美绝伦的珍宝。在古代壁画馆,看到了许多幅珍贵的墓葬壁画。壁画的绘画技术和艺术价值之高、画幅之大,大家都惊叹不已。像一些天界图局部、北魏武士图、女主人宴饮图也可谓珍品。

书画珍品馆里,更多像王铎、吴昌硕、任伯年、康有为这样的书画名家的真迹也在展出,让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他们的真迹。王铎的《诗稿册页》《行书轴》,吴昌硕的《枇杷图》《葫芦图》《秋菊图》等书画作品,样样精绝,令人赞叹。

这里我最喜欢的尤属唐三彩专题展厅,唐三彩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让人联想到宫廷的御用物品。听同学说唐三彩的制作工序是很繁琐的,三彩馆的展品主要是俑像和生活器皿,俑像类的展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不管是妇女、文吏官、武官俑,还是三彩马、三彩骆驼,个个都形象逼真、各具风姿。

洛阳博物馆新馆,着实让我们领略到了“河洛文明”和洛阳千年帝都的文化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