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27:36 页码:11
2023年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5篇)
2023-11-18 17:27:3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总结,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注意心得体会的文字要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28年的村干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计回报,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时期对人民的致礼。

在村民心中,孙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里,他却不是一个被子女理解的父亲。因为没钱交学费,有的孩子早早辍学;大女儿孙美丽在生产队时,手脚麻利,组长想给她涨工分,孙景坤却认为组长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因此严厉地批评了组长,严词拒绝涨工分;每逢有单位占地招工,即使选上了他的子女,孙景坤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他们把机会让给别人。

这么多年,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劝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这时,孙景坤总会坚决地表示自己干革命不是为了回报,他还经常提起死去的战友,“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

不计付出,不求回报。但每当社会需要他时,他又总是有求必应。上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开展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孙景坤作为复员军人欣然受邀,为青少年讲战斗故事。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曾经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年少有为的青年,都肩负着祖国负重前行的责任,努力的富国!兴国!强国!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勇于直面挫折,迎接挑战。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李大钊,义无反顾地加入爱国组织,就注定了李大钊的坎坷命运,奠定了其爱国主义英雄形象。李大钊进入爱国组织成为地下党,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无数的困难摆在他眼前,他从不曾低头。在他执行秘密任务时多么危险的情况,他都沉着冷静的面对,对于执行途中的障碍,他都机智_扫除。正印证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勇于承担,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新中国让日本人刮目相看。

因此,中国人民志愿部队的战斗,乃是关系我国民族根本利益的生死斗争,乃是四万七千五百万同胞伟大爱国意志的集中表现,我全国同胞如此热烈拥护志愿部队,全国热血青年纷纷立誓要求参加志愿部队,绝对不是偶然的。

志愿军们都是英雄,他们的巨大牺牲与付出让新中国得到了地位和尊重,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向那些为祖国英勇战死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山城村村民也是多年后才知道,他们敬重的这位生产队长,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兵。

孙景坤的“不普通”,被发现实属偶然。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给村集体创收,山城村一些年轻人到x市一家造纸厂帮着搬运旧书造纸浆,一些品相较好的旧书被他们带回村翻看。当时十几岁的张德胜对军事感兴趣,从中找到一本抗美援朝战斗故事集,名叫《战斗在朝鲜》。

翻着翻着,张德胜看到一篇题为《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的文章,讲述的是孙景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事迹,附带的人物照片看上去眼熟。

“孙景坤?这不是二大爷吗?”家中排行第二的孙景坤被村里晚辈尊称为“二大爷”。张德胜赶紧抱着书跑到孙景坤家中,想问个明白。

时值中午,孙景坤刚吃完午饭,坐在炕边。张德胜指着照片问他:“二大爷,这是不是你?”孙景坤没承认也没否认。识字不多的他跟张德胜说:“你念给我听听。”

张德胜一字一句地读,孙景坤面色平静地听。直到听见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孙景坤神色一动:“是我。”

张德胜立刻从书本上抬起头来。眼前这位他再熟悉不过的庄稼汉,这位他十分亲近的二大爷,一下子变得陌生又高大起来。

张德胜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向村里人宣扬:“二大爷老厉害了,在朝鲜战场上是英雄。”

村里人一窝蜂地来找孙景坤,打听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可孙景坤从不多说,那本记录他战斗事迹的旧书也被他收在家里。

那个年月,参军打仗不是什么新鲜事。时间长了,孙景坤这些战斗故事渐渐被村民遗忘。在村民眼中,孙景坤还是“孙队长”。

1990年,x电视台记者到山城村采访村里种大棚蔬菜的新闻。采访中有村干部告诉记者,“我们村还有个战斗英雄”。在记者的“软磨硬泡”下,已经66岁的孙景坤翻出一个包得严实的布包,拿出一枚枚奖章,将多年前的战斗故事娓娓道来。

很快,孙景坤的英雄事迹在x市传开。前往老英雄家看望慰问的人络绎不绝,各种荣誉和表彰也纷至沓来。

孙景坤却为之苦恼,向当初采访他的记者“抱怨”:“你给我带来麻烦哩!家里总来人,我都没时间下地干活了。”

所有人都视孙景坤为英雄,可孙景坤最在乎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农民的本分。

x省x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x光荣院里,有一间20多平的特护区房间,设施齐全布置简约。上午十点,阳光柔和地洒进屋中。孙景坤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陪伴他的,是尽心侍奉的子女,和墙上一件挂满奖章的旧军装。“父亲每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军装。”老人的大女儿孙美丽说。

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来到这里,光荣院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在此之前,他与大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年过耄耋,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岁月仍在不断侵蚀他的健康,却始终无法夺走他眼中的神采。听闻来人是部队的记者,老人坐在床上,敬了一个军礼。

1948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硝烟弥漫在东北大地。24岁的孙景坤告别了刚刚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随40军119师357团南征北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x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x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如今,老人已经无法完整清晰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证书和战史,我们得以窥得老英雄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连续打垮敌人多次反扑,自身伤亡很大。中午时分,孙景坤刚刚带队从战场上抢运下来8个伤员,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时,前方却传来161高地上人员损失惨重、弹药告急的消息。“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了这样的命令。

饥饿和疲惫,孙景坤已经顾不上了。一箱子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得毫无空隙,战士们的脚步都有些踉跄,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景坤拍板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从山岗上冲过去。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孙景坤带队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上后,他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完成了坚守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辽宁丹东,凤凰山下。老兵孙景坤一身戎装,端坐在丹东光荣院特护区的房间中。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孙景坤胸前的8枚军功章上,熠熠生辉。

时代楷模老兵孙景坤,一生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共获得了8枚军功章,但他自愿复员回乡带领乡亲向贫困宣战,造福一方;他虽然早已脱下军装,但战斗精神不息,军人本色仍未改。10月14日,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党员干部要学习“时代楷模”孙景坤同志淡泊名利的品质,冲锋在前的拼劲。

时代楷模老兵孙景坤,战争年代是战斗英雄。72年前,孙景坤入伍,敬出了人生第一个神圣的军礼,从此南征北战。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征战中落下20多处伤疤。孙景坤同志的征战经历和功勋、伤疤,让我们对他油然而生敬意,他是真正的战斗英雄。正是千千万万他一样的敢于冲锋陷阵,敢于拼搏牺牲的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人民政权才得以建立和安稳。新时代,铸就伟大的“中国梦”,也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弘扬孙景坤样的革命前辈的敢于冲锋的战斗精神,与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作斗争,去战胜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时代楷模老兵孙景坤,和平时期是劳模。孙景坤同志战功卓著,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躺在功劳簿上索取,而是永葆党员初心,和平建设中,他仍然冲锋在前,堪称劳模。1955年,孙景坤复员。丹东市安排他到工厂当车间主任,但他却申请回故乡山城村,并担任第一生产队的队长:他带头用筐挑、用肩扛,运送土石修筑筑坝,有力的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村里种植蔬菜,他带头挑粪施肥……回乡务农数十载,孙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躺着享受,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朴实的想法,是他选择回到艰苦农村,带头建设家乡的动力,也是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一生冲锋的原因。对牺牲的战友最好的缅怀,就是倍加努力去冲锋、去战斗、去工作;对时代楷模最好的学习,就是发扬他们的精神去担当、去奋斗、去奉献。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干部就要以时代楷模老兵孙景坤为榜样,像他一样淡泊名利,一生冲锋。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走进金山镇山城村,拐过一条狭窄偏僻的小巷,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会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平房,这便是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家,孙景坤此前就居住在这里。走进屋内,墙上贴满了老人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无声地诉说着他清贫朴素的生活和辉煌的过去。

走近细看,有摄影家为他拍摄的胸前戴满军功章的照片,有记录他在上甘岭战役的文字资料,也有孙景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与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一桩桩、一件件,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激情如火的岁月。

孙景坤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告别新婚才5天的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在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分别荣立二等功。战斗中,他多次负伤,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像刮风一样扑向他,他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1949年,孙景坤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今丹东)待命。部队驻地离他家不到五里地,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只是默默地望着家的方向。抗美援朝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排长催他回家看看父母,他默不作声,排长又说,怎么也得让媳妇看见你还是个大活人呢,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没好利索,再次过江奔赴前线。

当年打了多少仗,孙景坤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他的心底,那就是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在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21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孙景坤的外孙子毕元发对姥爷关于这场战役的讲述至今印象深刻,“战斗异常激烈,‘守着是死,不如拼命搏一把。’依靠多年的作战经验,姥爷知道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往往是敌人进攻的突破口。很快,他就发现了一处盲区,敌人的火力打不到那里,他主动请战,跟战友借着坑道掩护奋力狙击,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毕元发说,事后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和牺牲的战士身边,找到了昏迷的姥爷,他的腿部等多处受伤,耳朵也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力量”,这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战士与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现的精神面貌。正是因为汇聚了全中国以及全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英勇无畏、团结一致的伟大精神和伟大力量,我们才能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一清二白”的艰难条件下拼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拼得新中国起步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读到的不仅有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而且有从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奠定和巩固国家“站起来”的根基到“富起来”再到一步步“强起来”的深厚底气和十足信心,更有铭记伟大胜利、传承伟大精神以迎接和战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困难和挫折的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在不断地接近实现我们百年来的伟大梦想的当前,每一个人都应当铭记历史,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抗美援朝伟大战争在内的、每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承和发扬那些能够转化成巨大力量的伟大精神!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孙景坤,一个普通的初中生,他在高考前夕突然得知父母患上了严重的疾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面对困境,孙景坤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寻求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他参加了跳蚤市场义卖活动、申请了各类奖学金,并且亲自剪发为同学筹款。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最终筹得了巨额善款,成功救治了父母。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学到了坚韧、努力和爱的力量。

首先,在孙景坤的事迹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坚韧的力量。面对家庭的困境,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者哭泣,而是选择了面对和努力。他不仅在学业上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筹集医疗费用尽力做出了贡献。这种坚韧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也是我们在困难时需要学习的品质。

其次,在孙景坤的事迹中,我认识到了努力的重要性。没有人会天生拥有一切,成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孙景坤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实际行动,通过不断努力,他成功地筹集了足够的善款。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再次,在孙景坤的事迹中,我看到了爱的伟大力量。孙景坤为了救治父母,不顾自己的困难和疲惫,为同学剪发、义卖物品,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关爱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的爱,也展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激励我们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且变得更好。

最后,孙景坤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这并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正如孙景坤一样,我们应该用勇敢和坚定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并且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逆境迎刃而解的一天。

总之,孙景坤的事迹充满了勇气、努力和爱的力量。面对生活的困境,他选择了勇敢、坚韧地面对,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最终战胜了困难。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困境中要保持坚韧的品质,要不断努力追求目标,并且要用爱的力量去关心他人。我深信,只要我们保持对困难的坚持和对爱的奉献,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并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1955年孙景坤复员回乡,在外征战多年的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毅然回家乡务农。他将自己的组织关系交到村支部,把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悄悄地把各种功绩证明收藏起来。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复员回乡后,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邱大鹏说,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果真不负众望,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村里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引发水灾,洪水泛滥、侵蚀土地,孙景坤便带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那时候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人扛、手推石头和土,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村民们见他这样辛苦,都劝他歇两天,但孙景坤却说等着修完了再一起歇。”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通过这个事儿,孙景坤更是受到了村民们的爱戴。

在生产队期间,孙景坤始终保持忠诚担当本色。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动员村民将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遵守组织纪律,在家乡务农这些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88年,在开展“三先一优”“三先二优”竞赛活动中,孙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很多人不理解,“你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认真地说:“为啥不干,战争年代只有干,才能走出活路。我躺着享受,我那些死去的战友能安生吗?”孙景坤义无反顾地带领村民开展竞赛活动,他因此先后获得金山镇优秀共产党员、“先锋杯”党员光荣称号。1991年,在“学雷锋、比奉献、做先锋、创一流”竞赛活动中,中共丹东市委组织部授予孙景坤先进党员称号。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孙景坤,一个普通的大学学生,却因他的坚持与拼搏,成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引发了我对于努力和奋斗的思考。通过了解孙景坤的故事,我深切体会到了坚持信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付出与贡献,才能收获成功与成长。

首先,孙景坤的坚持信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困难重重的求学过程中,坚持走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他曾经面临着自己经济拮据、彷徨迷茫的困境,但他却没有放弃,没有向逆境屈服。相反,孙景坤通过申请奖学金、打工赚钱等方式,克服了困难,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种坚持的信念,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其次,孙景坤的事迹让我懂得了勇于拼搏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孙景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追求卓越,在团队中不断提高自己。他勇于接受挑战,主动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通过孙景坤的事迹,我认识到只有勇于拼搏和努力奋斗,才能在职场上取得成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孙景坤的事迹也让我明白了奉献与回报的关系。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也得到了同样多的回报。在孙景坤的担任班长期间,他始终以身作则,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取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尊重。而在工作中,他也始终抱着为了帮助别人、为了服务他人的态度,获得了团队的认可和赞誉。通过孙景坤的事迹,我明白了只有真正奉献和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回报,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孙景坤事迹给我带来了思考。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要追求的目标和意义。孙景坤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面对困难和逆境,我不再轻易放弃;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会更加努力奋斗。通过孙景坤的事迹,我思考了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和目标,我要学会坚持信念,努力奋斗,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孙景坤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他的坚持信念、努力奋斗和奉献精神,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反思。通过对他事迹的了解,我认识到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为他人奉献,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会以孙景坤为榜样,努力奋斗,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他每次与老人交流,都能从他身上看到朴实纯粹的闪光点,“是触及心灵的”。

孙景坤和大女儿住在一起,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对此,他总是说:“自己修一修就行了。”屋里没有卫生间,老人上个厕所都困难,房子冬冷夏热,冬天只能自己烧小锅炉,老人岁数大不抗寒,夏天有的时候都要穿棉袄,但他常常说:“和当年在坑道相比,我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邱大鹏说,孙景坤日子过得清贫,离开村里后,近些年来,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低保金,随着上级部门发放的伤残金等待遇有所提高,老人生活也得到改善。为了让老人日子更宽裕,村里也曾多次找企业赞助,想帮帮老人,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不是我应得的,我坚决不能拿。”邱大鹏说,在孙景坤的心里,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而把自己摆在最后。这就是孙景坤一生不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坚守了一辈子的初心。

在军旅生涯中,孙景坤南征北战,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因此患了严重的胃病。回到家乡后,由于一直没钱治疗,每当犯病了,他就吃上两片止疼片顶一顶。他曾突发心脏病,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支架手术,病虽然治好了,可是七八万元的医疗费全是借的,这对于他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可即便这样,他也从没有向组织张过口。

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有人让他“找一找组织”,但他从没动过这个念头,用他的话说,“我的一百多个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长眠在他乡,我还活着,已经很知足了,如果我再麻烦组织,怎么对得起我那些战友们。”

孙美丽告诉记者,2011年,元宝区委区政府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居住条件不好,曾安排他到原丹东第二福利院生活。可老人因不习惯、想家等原因,最后被接回由她照料。孙美丽说,前几年还好,可今年她都69岁了,再加上自幼患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现在身体已大不如前,照顾老人有些吃力。不久前的一天深夜,她搀扶老人下床方便,不料与父亲一同栽倒在地,为了不惊动在隔壁屋熟睡的丈夫,孙美丽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父亲扶回炕上。“虽然觉得不舍,但看到老人被安顿得这么好,能更舒适地安享晚年,我心里头也就踏实了。”孙美丽感激地说。

掸掉战争的尘埃,掩盖身上的伤疤,孙景坤甘于清贫、埋头苦干,他用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他用辛勤的汗水与村民们一起建设了秀美的村庄。走出山城村,周围翠绿漫染的山岗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一个无悔的英雄。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几十年来,孙景坤将自己过往的功绩尘封起来,如果不是一个村民的意外发现,他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功绩将会被掩埋一辈子,即便是孙景坤的亲生儿女都不知道,父亲原来隐藏了这样一个大“秘密”。

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回忆说,父亲很少谈过往的作战经历和功绩,直到几年前,同村的一位村民拿着一本小册子找到孙景坤,指着书上说的英雄问他,“孙老,这是您吗?”当时,他矢口否认,“不是我。”“这上面可有你的照片和名字,怎么还会有错?”孙景坤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时我们才渐渐知道爸爸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是不愿回忆起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孙美丽说。

就这样,孙景坤是“战斗英雄”的消息,在村里迅速传开了。不少人感到震惊,“都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有人感到不解,“他那么大的功劳,怎么不见他提什么要求。”还有人感到惋惜,“如果当初留在城里,可能早就成了国家干部,换成我可做不到。”

上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开展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孙景坤作为复员军人,被邀请为青少年讲战斗故事,在他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时,大家深受震撼。媒体对此作了报道,老人也拿出了压在箱底的军功章和相关证明材料,这些媒体报道被老人珍藏保留,有的还放大贴在家里的墙上,这段尘封的往事才被真正揭开。

“我们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过得踏实。这是姥爷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毕元发说,姥爷很疼爱他,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个好人”。在他眼里,姥爷和蔼可亲,可他从来没有想过,姥爷竟然还是一位战斗英雄,由此更是多了份钦佩。

2016年5月,当得知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正在征集历史文物资料时,孙景坤考虑再三,毅然把珍藏几十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的老照片捐献出来。他对抗馆工作人员说,“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不该被遗忘……”言语间,充满了对已故战友的崇敬与怀念。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坚决执行命令,与敌人血战到底,顽强拼搏直到胜利,这是战时一名军人对祖国、对人民的致礼。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

这样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享受优渥的待遇,过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迈,当兵7年只与父母和妻子见过寥寥几面,1955年复员后,孙景坤选择回到家乡山城村务农。

村民们当时并不知道眼前的孙景坤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但他们觉得,他上过战场,又是党员,一定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在这样的期许下,孙景坤当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在这个岗位上,孙景坤要为全村谋划,据他的大儿子孙福贵回忆,小时候他们很少能够见到父亲,他总是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子女们幼时觉得有些陌生的父亲,却是村民们的“老熟人”,每一户贫困户的冷暖他都牵挂在心。那些年,他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还种下了数万棵松树和板栗树;洪水侵蚀农田,他就带领村民建起简易大坝,挡水造田。那时,机械化还远远没有普及,这些工作,都是用着极其简陋的设备,靠着孙景坤和村民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如果说,村民们一开始相信他是因为他政治过硬,那么后来村民们爱他敬他,是因为他真的给大家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好日子!1983年不再担任村干部后,他仍然是村里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观看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孙景坤,男,1924年生,中共党员,现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农民。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屡立战功,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在抗美援朝中曾荣立一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诚实劳动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男,1925年生,中共党员,现为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离休干部。他17岁加入革命队伍,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转战大江南北,参加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在抗美援朝中曾荣立一等功。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父子两代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60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了无数青少年,感动了广大干部群众。

为深刻铭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光辉历史,尊崇褒扬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不朽功勋,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