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视频(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23:46:41 页码:13
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视频(4篇)
2023-01-04 23:46:41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临夏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伊斯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临夏穆斯林的先民是唐宋时期来华互市并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犹太人。元初蒙古大军西征时俘虏来的中亚、西亚穆斯林被安插在西北大地,临夏穆斯林遂数量大增。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反清斗争,陕宁回民悉数入甘,幸免于难的河州地区遂成为西北地区的经堂教育中心,被誉为“中国小麦加”。

临夏穆斯林基本上属逊尼派,有着“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末日、信前定”六大信仰,“念、礼、斋、课、朝”五大功课。清真寺是宗教和教育活动中心,通常由礼拜大殿、经堂和水堂三部分组成。

穆斯林民族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男子戴白帽,留长须;妇女戴盖头为最典型的服饰特征。临夏穆斯林严格遵守教义、教规,在生活、饮食方面特别讲究,喜食手抓羊肉、烩羊杂碎、炸油香、油茶、盖碗茶。开斋节、古尔邦节、阿述拉日为传统的节日。穆斯林擅长贸易,在临夏市各大街,可看到生意兴隆的农贸市场。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区,现为藏传佛教文化发达,藏族民俗风情浓郁,政治氛围宽松,交通相对便捷的神秘的旅游区。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藏区形成的主要宗教派别,为广大虔诚的藏民所信奉。主要有宁玛派(红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噶当派等各教派,各有其教义思想、习学方法和修持重点。现由格鲁派执掌藏区政教大权,尊宗喀巴为开山祖师。教义上大小兼容而以大乘为主,显、密宗兼备,尤重密宗,形成“藏密”。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以游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徙。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现以藏传佛教为主。藏族穿藏袍,住帐篷,食物以牛羊肉、糌粑、青稞面为主,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藏族藏传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其生活方式以佛教信仰为中心,乐善好施。藏族人民热情好客,豪迈粗放,有独特的歌舞艺术。甘南州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民俗风情魅力独具(图片为《藏族游戏·大象拔河》)。

裕固一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一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万多人,裕固一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裕固一族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回鹘,后历经战乱,东西迁移不定,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才迁移到祁连山下定居下来。

裕固一族因其族源和习俗差异而有东西部之别,但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义。悠久的历史和几经迁徙的艰苦历程,培养了这个民族刚毅、勇敢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裕固一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都保留着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尤以能歌善舞称著于世。即以裕固一族的婚礼为例,就有《戴头面歌》、《哭嫁歌》、《送亲歌》、《迎亲歌》、《猜情歌》、《敬酒歌》等等,整个婚礼的进程中迎亲的唱,送亲的唱,新娘唱,新郎唱,独唱,对唱,合着唱,歌声起伏,不亦乐乎。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1.3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聚居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撒拉一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起居卫生、饮食禁忌、丧葬节庆与回族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热闹非凡的婚礼。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闹,晚上闹,“婚礼三天无大小”,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非凡的婚礼冠军”,可以说毫不过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婚”、“唱婚”、“骂婚”等习俗相比,“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充分体现了保安族直爽欢快的民族性格。

东乡一族是以世居临夏地区东乡县而得名的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4万人。东乡一族的族源主体是元代来自中亚地区的撒尔塔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族教密不可分的民族。东乡一族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东乡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东乡一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宗教礼仪等方面与回族几乎完全一致。

东乡一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一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一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进门,马上请到炕上敬茶敬饭,主人则在一边殷勤招呼,自己不吃不喝以示尊敬。待客的食品多为油果、手抓羊肉与炖鸡。鸡按部位分为13块,鸡尾最贵重。只有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吃鸡尾。东乡一族的好客,甚至达到了自己家里无米下锅,也要烧一碗开水双手端给客人的地步,其淳朴挚诚,着实令人感动。

“晒大佛”是藏传佛教寺院所举行的传统法事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农区。各地活动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甘肃拉卜楞寺的晒佛活动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上举行。

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是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季麦旺吾时仿效拉萨祈愿法会而兴办的,从正月初三晚开始,到十七日至。其间举行多项法事活动。“晒大佛”在正月十三日,也称“亮佛”。拉卜楞寺晒佛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宗咯巴,佛像宽12丈,长30丈,将要晒的佛抬到河南蒙旗亲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沿途诵经,虔诚庄重。当佛像在晒佛台展开后,僧人信徒均念沐浴经,颂赞佛陀功德。整个晒佛活动场面宏大,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莲花山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素有“花儿故乡”之称。这里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吸引着临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成千上万的男女歌手和群众。每年从农历六月初一在莲花山下的足古川聚会开始,经过游山对歌进入高潮,再转入王家沟门夜歌,到六月初六紫松山敬酒歌别,整整六天五夜。这期间歌手们风餐露宿,相互赛歌,交流思想和感情,极一时之盛。

在辽阔的阿克塞草原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骠悍的小伙子在前面飞驰,美丽的姑娘扬鞭策马在后面紧追不舍。这就是哈萨克牧民特有的文化节目“姑娘追”。

“姑娘追”在哈萨克语中叫“克孜库瓦尔”,是一种青年男女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举行这项活动时,先由青年男女中的一方发出赛马邀请,而后两人双双骑马向指定地点缓步并行。途中小伙子可以向姑娘调笑逗趣,姑娘却不能生气。但一到达指定地点,小伙子就迅速举鞭策马向回跑。此时,为了“报复”小伙子的戏谑,姑娘亦扬鞭回马,紧紧追赶小伙子,被追上的小伙要接受姑娘轻轻的鞭打。这种活动,往往会促成青年男女的爱情。

甘肃的哈萨克一族是本世纪30年代从新疆迁来的,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游牧于祁连山下的哈萨克一族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风情。“姑娘追”便是其中一项饶有风趣的文娱活动。

甘肃地处内地和西部边疆的过渡地带,生活于斯的穆斯林群众极善厨艺和饮茶之道,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风味食品大都出自他们之手。风靡大江南北的兰州牛肉拉面据称始创自清朝末年金城关回民马保子家门,其辣椒油鲜红透亮,面条光韧透黄,汤汁清碧香浓,萝卜片洁白如玉,蒜苗、香菜翠绿如鲜,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称誉。遍游兰州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换口解馋的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小吃现也多由回族群众经营。

近年来,“东乡手抓”、“靖远羊羔肉”、“尕面片”又成一时风尚。坐在穆斯林餐馆里,夹几块肥润香醇的羊羔肉,刮着放有春尖茶、冰糖、枸杞、桂圆、红枣的“三泡台”碗子,亲朋好友谈天说地,狂吃海喝,极尽一时之乐。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广传于兰州的一个俚语,它用夸张的对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击风浪、激流勇进的动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描绘了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景线。

把一张张羊皮经特殊方法加工缝制后,经充气扎成气囊,按排列捆绑在数平方米的木架上,羊皮筏子就算是做成了。按筏子大小,羊皮囊一般在8~16个之间,以12个居多。羊皮筏子浮力大,变向灵便,航行快速。尤其是将总浮力分散在十数个单独的羊皮囊上,安全可靠,堪称一绝。羊皮筏子由来已久,在没有现代航渡设施的数百年间,一直是黄河上游摆渡、载货的主要工具,筏工也多是一些回族壮年,祖辈相袭,以为生计。现在,兰州一带的黄河航道彩虹飞架,汽笛不绝于耳,羊皮筏子多已销声匿迹。偶有见到,也多为满足好事者猎奇之用。

主题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_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20_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

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

主题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20xx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国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主题甘肃消防员冬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