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2:32:08 页码:12
最新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大全12篇)
2023-11-18 22:32:08    小编:ZTFB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写心得体会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有自我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一

很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新冠后综合征到底有多普遍。新冠后遗症最早引起公众关注,就是因为很多康复者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虽然检测呈阴性了但却感觉病没好的情况。这类信息有着各种偏差因素——比如,我们不确定是否有持续症状的人更倾向于诉说情况,也没有一个对应的感染者基数,因此从这些网络信息中很难推断出新冠后综合征的实际比例。

学术界最早关注的新冠后综合征更局限于住院患者,相当于是对出院的康复者做一个长期随访。从这些研究的结果来看,很多新冠住院患者在康复出院后仍然受到健康问题困扰[3]。

比如美国一个研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随访了488名康复出院的新冠患者,其中32.6%的人有至少一个持续存在的症状,呼吸困难(如上下楼梯时气喘)最为常见,22.9%的康复者报告有此问题,13.1%的人有嗅味觉失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住院患者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生比例及严重程度,是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不同研究中患者病情的差异会很大,也会影响新冠后综合征的报告比例。像意大利的一项研究跟踪的143名康复者中有12.6%的人进过icu,4.9%还使用过呼吸机治疗,结果在这些康复者中,有87.4%的人在出院两个月内有持续的健康问题[3]。从症状上来看,53.1%的人报告有疲劳,43.4%的人反映存在呼吸困难。

我国也有研究最早触及新冠后综合征。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博士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组,就一直在跟踪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他们跟踪了1733名患者半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发表在《柳叶刀》上,是当时人数最多的新冠后综合征队列研究[4]。该研究中,76%的康复者在感染6个月后仍然有至少一个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了疲劳、肌肉无力与睡眠障碍。23%的患者报告有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问题。这些发现与国外的研究也有相似性,可以说是互相印证。

从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来看,“后遗症”似乎很普遍——如曹彬团队发现76%的康复者在半年后仍有症状。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些研究,会发现里面的患者很多都是接受过住院治疗的,且病情相对较重。此类人群里观察到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生率,对于占了新冠感染绝大多数的轻症感染并不适用。

在金银潭的研究中,住院期间病情更严重的患者在出院跟踪时期也有更严重的肺功能损伤。因此当我们讨论新冠“后遗症”有多普遍以及严重程度有多高时必须考虑新冠感染时期的疾病严重程度。

不过,新冠后综合征在轻症患者中也是存在的。新冠后遗症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也是因为,一些研究显示轻症患者也有不小的比例在急性感染期后仍有症状[5]。针对轻症或不需要住院的感染者的新冠后综合征调查研究中,20-30%的发病率是比较普遍的观察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轻症患者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病率低于重症,但由于大量的新冠患者都是轻症,最终大部分新冠后综合征的受害者反而是轻症患者。比如,美国一项基于商业保险档案的研究发现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1月底,75%的新冠后综合征患者是非住院的新冠患者[6]。

此外,新冠后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症状也并不是伴随终身的。随着时间推移,患有新冠后综合征的比例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逐渐彻底康复,不再受“后遗症”困扰。

这种随着时间推移,新冠后综合征减少的趋势在重症患者中也是一致的。2021年8月时,曹彬研究组在《柳叶刀》上更新了武汉金银潭出院患者的数据,跟踪时间从半年增加到了一年。在这项研究中,1276名患者出院后,在半年时68%的患者还有至少一个症状,但到一年时,比例下降到了48%[7]。

新冠后综合征里不同的症状也有不同的波动趋势,像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调查的53个新冠后综合征症状中27个随时间发生率不断下降,有18个相对稳定,另外有8个有上升[8]。这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反映了不同症状背后不同的疾病机理。

新冠后综合征涉及的病症极为广泛,有的如心理疾病等也会与外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英国一项跟踪超60万人的研究显示,在研究早期(2020年9月-2020年2月),37.7%的康复者在感染12周后仍有至少一个症状,符合英国的新冠后综合征定义。可在2021年5月,感染12周后仍有症状的比例下降到了21.6%[9]。出现如此大的降幅,主要是报告有疲劳感的人减少了约一半。一个原因可能是2021年5月的调查中更多人是感染时间较早,随着更多人彻底康复,在回忆上有偏差。此外,在该研究早期阶段,英国尚处于较严格的封锁状态,而2021年5月则是当地逐渐开放,社会恢复正常,此类环境差异也可能影响到新冠后综合征的评估。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二

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监察专员焦亚辉表示,现阶段我国新冠疫苗在研究中所显现出来的副作用主要有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出现红晕、硬块,以及部分接种对象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等情况。

注意:要对疫苗接种的不良发音和偶合反应进行区分。如果是因为接种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就处于其它疾病的发病期,接种时碰巧发病,那么就和疫苗的质量没有关系。

偶合反应。

接种者恰巧处于其他一些疾病的潜伏期或发病前期状态,在接种时,这个疾病也巧合地同时发病了。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三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它可以造成脑组织的缺氧、坏死和损伤。当一个人患上脑梗死时,大脑的某个部位会从血液和氧气的供应中受到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脑梗死可以导致严重的残疾或甚至死亡。即便在得到及时治疗并康复出院后,脑梗死的遗留问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文将探讨从脑梗死后遗症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二、接受现实。

脑梗死的后遗症可能包括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和情绪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和治疗。作为患者,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事实,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逐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后遗症。

三、寻求支持。

脑梗死的后遗症不仅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影响,也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和负担。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家庭和朋友的支持,让身边的人了解我们的状况并为我们提供帮助。此外,在社交场合上也要注意自己的状况,尽量与朋友和同事保持沟通和联系,避免自我孤立。

四、调整生活方式。

脑梗死的后遗症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改变饮食习惯、增加锻炼量、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等。同样,我们需要更加靠近医生和康复专家,寻求他们的建议,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应对策略。

五、坚持治疗。

脑梗死的后遗症需要持续的治疗和康复。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决心,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去。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例如康复设施和社会团体,以及与医生、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合作,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六、结语。

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积极面对现实,并从不同的资源中寻求支持和帮助。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专业和家庭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走出脑梗死的阴影,并过上一个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不断演进,近期世界多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再次出现反弹。美国等国家有越来越多患者受到被称为“长期新冠”的“新冠后遗症”困扰。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10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分析说,一般来说,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11月3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学界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定义都不一致,也没有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或诊断指标。人们所能获取的新冠后遗症信息全部都来自感染者的自述,这使得结果缺乏客观衡量标准。”

新冠肺炎的严重后遗症有肺纤维化、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甚至还可以导致心脏功能的损害,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有全身的乏力、肌肉萎缩、肌张力下降。此外,还可以产生心理功能障碍的后遗症,例如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

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之前的病情。对于轻症的新冠肺炎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后遗症,对日常的生活质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但对于危重症的患者来说,则可能产生上述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新冠后遗症有肺脏纤维化,肝肾损伤等。新冠病毒肺炎治愈后的后遗症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部分病人出现肺纤维化,以及过多的药物对肝肾造成损害。在临床上,肺受伤后,人体修复后就会出现瘢痕,造成肺纤维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规范地应用抗病毒药物,通常是中西药相结合,适当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纠正分泌大量黏液造成的呼吸不畅、呼吸困难。

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主要包括肺纤维化、肾功能损伤以及心脏损伤等。

1.肺纤维化。

如新冠肺炎的病情较为严重,出现重症或为重症肺炎、双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等,新冠病毒对肺部的侵蚀性增强,会使肺部严重受损。虽然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可是却会使肺部出现纤维化,经常有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2.肾功能损伤。

新冠肺炎病毒并不只是会累及肺部,也可能对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如病情严重时会累及肾脏。在病毒的不断侵蚀之下,肾脏出现急性损伤,病情康复后,肾脏损伤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表现为慢性肾脏损伤。

3.心脏损伤。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侵犯肺部周围的器官,比如心脏。当心脏受到新冠病毒损伤时,功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虽然经过治疗可以减少危害,但仍然有一少部分人会遗留心包炎等心脏损伤后遗症,需要定期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以及心脏超声。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五

1、注意防护。要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如果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定要保持1m以上的距离,防止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

3、出门后漱口、洗脸、换衣服,然后喝几口温水。喝水有助于清洁口腔,降低口腔致病菌浓度。

4、最近发现冷冻食品,尤其是冷冻海鲜,容易出现新冠疫情阳性病例。所以要尽量减少冷冻海鲜产品的食用,否则容易感染。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部分轻症患者虽可自愈,但患者仍需积极到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时间不能耽误。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积极对症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改善,大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六

新冠多指新型冠状病毒。得完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可能会再感染。

虽然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避免再次被感染,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容易变异,导致体内抗体可能不再特异性地针对变异株,如德尔塔毒株,与原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有所不同,可能导致感染之前的病毒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德尔塔病毒无效。

患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在恢复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体内已经产生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现有研究数据已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但随时间延长,体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可能会再次感染。

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6个月后建议尽早去当地预防接种部门预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避免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因此被感染过的患者在治愈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出门佩戴口罩以及注意勤洗手等,不能掉以轻心。

若出现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七

世卫组织宣布: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22389418例。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63033例,达到622389418例;死亡病例增加856例,达到6548492例。世卫生组织认为:10%至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留下了呼吸困难、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急性感染治愈后持续很长时间。抗疫失败的美国可能很快将迎来新一波疫情考验。白宫官员也发出警告说,对于新变种带来的威胁,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最主要是资金问题。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总统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发出警告,称美国正处于“潜伏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遭受“长期新冠”影响。

媒体:新冠长期后遗症影响逐渐显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美媒:美国各地家庭为“长期新冠肺炎”患儿伤透脑筋医院束手无策。

美国《时代》周刊24日刊发《患“长期新冠肺炎”儿童难获良好治疗》一文,表示全美各地家庭都在为患“长期新冠肺炎”儿童的治疗问题伤透脑筋,但美国医院对此束手无策。文章摘编如下:

4月的一天,13岁的美国俄亥俄州少年艾登·瓦尔诺在室外做家务时,突然感到极度疼痛,“像被一把热刀屡次刺入背部”。接下来的八个月中,艾登大部分时间都在极度疼痛中度过。他无法独立行走,夜不能寐,也无法完成整学期课程。在此期间,医生对他的病情束手无策。207月,艾登全家驱车14小时前往费城一家儿科医院求助,当地医院医生认为,美国的新冠疫情造成疼痛类疾病增加,新冠肺炎可能是令艾登痛苦不堪的罪魁祸首。年12月,艾登终于被确诊患有“长期新冠肺炎”。获知消息后,艾登全家大哭不止。全美许多家庭都深陷和艾登家类似的窘境。

虽然新冠病毒相关研究结果不断积累,医生也持续学习新知识,但美国长时间的候诊状况、各地医疗机构缺乏资金、医务人员粗鲁无知等问题,令家有“长期新冠肺炎”的病患儿童父母感到绝望。“过去两年里,我做的医学研究比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还多。”詹妮弗·西拉开玩笑说。她本人和两个孩子都患有“长期新冠肺炎”。她说,她从未得到过来自美国医疗系统的任何支持,自己尝试了多种方法,试图缓解孩子们的症状,但毫无头绪。

与此同时,新冠病毒通常被宣称对儿童基本无害。但若患上“长期新冠肺炎”,也会对儿童身体造成很大影响。美国近期一项研究表明,病情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新冠肺炎病患儿童中,约25%在患病四个月后仍有症状。甚至有很多患儿感染新冠两年多后仍发病,为他们找到治疗方式变得至关重要。肯塔基州诺顿儿童医院传染病医生丹尼尔·布拉特说,目前他们不知道确切的“长期新冠肺炎”患病率,“但这是严重问题,很多孩子正在因此受苦。”

美国研究表明,疲劳、睡眠和情绪障碍都是儿童最常见的“长期新冠肺炎”症状,且远不止这些。许多儿童会出现肠胃问题、慢性疼痛、运动后不适、脑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会使儿童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患先天疾病(特别是湿疹、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患长期新冠后遗症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比婴儿、幼儿更易患病。13岁美国女孩达娅·雷克于2021年12月感染新冠,此后一直症状不断,包括头痛、胃痛、失眠等。患病后,她无法出门见朋友、无法外出运动,还经常因为身体不适或需要就医而缺课。“我无法完成以前常做的事情,这太糟糕了。”

目前,美国共有十多家治疗儿童“长期新冠肺炎”的医院,要获取这些医院的医疗资源并非易事。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立儿科医院,看“长期新冠肺炎”的预约名单已排到四个月后。该医院科室主任坦言,相关安排“有问题”,但这是医院在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情况下所能做到的最快安排。

世卫组织宣布: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22389418例。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63033例,达到622389418例;死亡病例增加856例,达到6548492例。

世卫生组织认为:10%至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留下了呼吸困难、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急性感染治愈后持续很长时间。

美国发布的数据,过去几个星期,bq1和bq1.1两种新冠病毒新变种在美国迅速传播,目前已占据美国新冠病例的11%以上。研究显示,目前的新冠疗法对新变种无效,这将导致数十万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无法受到保护。抗疫失败的美国可能很快将迎来新一波疫情考验。

白宫官员也发出警告说,对于新变种带来的威胁,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最主要是资金问题。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总统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发出警告,称美国正处于“潜伏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遭受“长期新冠”影响。

每八个新冠染疫者中就有一人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显示长期后遗症状。这是来自荷兰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的结果。不过,该研究未包括较新的变异毒株,如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该研究报告8月4日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lancet)。研究过程中,76400多名成年人按科研人员要求填写一份关于23种常见新冠病毒患者症状的在线调查问卷。从3月到2021年8月,每个参与者共填写24次问卷。

调查显示,5.5%(超过4200名)的参与者称,自己确诊染疫,其中超过21%的人在感染后3到5个月内至少又出现新症状,或症状加重。不过,近9%的未染疫的参与者也报称有类似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数据表明,12.7%的染疫者——约占八分之一——有长期症状。

此项研究的特出之处是,有一个庞大的未染疫者对照组,研究人员通过其数据能够区分新冠病毒的真正后期影响和疫情对人们的普遍影响。染疫者在感染前后也有症状记录,使研究人员能确定哪些症状与新冠病毒有关。常见的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味觉和嗅觉丧失,以及全身疲劳。

来自格罗宁根(groningen)大学的作者巴勒林(arankaballering)说:“通过观察未染疫者对照组和患者组染疫前后的的症状,使我们有机会参考可能由大流行病引起的其它健康受损症状,比如经由限制和不确定性给当事人带来的压力。”

该作者同时指出,该项研究未包括较新的新冠变异毒株,如德尔塔、奥密克戎,因此,未能提供有关“脑雾”(难以集中精神,无法清晰思考)等症状的数据,而这是自较新的变体出现后才出现的长期后遗症的一个常见迹象。

研究报告的另一作者罗斯马伦(judithrosmalen)因此建议,未来的研究还应纳入心理症状,如抑郁和焦虑,以及在低水平的体力消耗之后也出现的诸如脑雾、失眠和疲劳等现象。

未参与该研究项目的英国莱切斯特(leicester)大学医学家布莱特林(christopherbrightling)和埃文斯(rachaelevans)称赞说,与此前的新冠研究相比,这是一个重大进展。

他们也在《柳叶刀》上写道:让人鼓舞的是,“来自其它研究的新数据表明,在接种过疫苗或感染过奥密克戎变体的人群中,患长期后遗症比例较低”。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八

脑梗死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都不可忽视。在脑梗死后的恢复过程中,遗留的后遗症阻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挑战着患者的意志力。作为一名脑梗死患者,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后遗症是一个慢性病,必须用长期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进行应对。

脑梗死后遗症是指患者在脑梗死发生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使得患者在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症状包括肢体活动不便、语言障碍、视力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梗死后遗症不仅对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这包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遗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症状制定手术和康复方案,并通过系统和科学的程序实施。

-营养补充。脑梗死后,患者体力下降,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这样有助于身体恢复,也有助于预防颅脑基质受损。

-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根据自身的情况,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取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在治疗后,患者需要与家人、朋友等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避免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感。

第四段:希望与激励。

虽然脑梗死后遗症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痛苦,但是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看到,许多脑梗死后遗症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努力得到治疗的。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并且与医生和家人合作,制定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案。只要永不言弃,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重新走向光明。

第五段:结尾。

脑梗死后遗症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慢性病,但我们有无限的希望和长期的坚持。从治疗开始时,我们要积极地面对,注重饮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节。最终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新获得健康和尊严。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九

新冠后遗症是通俗的说法,比较正式的名称是2019冠状病毒疾病长期综合征,又称covid后综合征、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俗称长新冠。

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后遗症的定义其实就是指的是长新冠,相当简洁:患了新冠3个月后还有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

某权威杂志曾公布过一个数据,医学专家对部分出院的新冠疫情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分别研究了他们出院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结果表明,患者出院后身体机能可逐渐恢复,但健康状况仍低于身体状况相似的未感染患者,美国有一个女人,一年多来每天都服用大量药物,这种情况也让她很痛苦。

根据美国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约有42%的新冠患者和30%的流感患者在感染后3~6个月报告至少存在一种症状。

新冠感染者的自述:病虽然痊愈了,“后遗症”却在困扰着我。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十

新冠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愈后大部分人可有抗体。新型冠状病毒对于人体而言属于外来的一种侵害,一般在进入到人体后,全身的免疫系统可以快速地作出反应,先出现免疫球蛋igm,再开始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g物质,从而对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愈后大多可保留抗体,当新型冠状病毒第二次进入人体后,可较快被人体清除。

但每个人的免疫力、身体情况等不同,具体的抗体数量也会存在差异,维持的时间、抗体保护效果也不一样。而且新型冠状病毒存在变异的情况,因此即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愈后,也需要积极防护,戴好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平时建议均衡饮食,可以适当多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维持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更好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十一

为积极响应号召,提高辖区内常住人口的疫苗接种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保障全民健康,葛塘街道第一时间落实新区有关政策要求,在辖区内全面展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让居民“应知尽知”,为疫苗接种顺利推进“穿针引线”。

(一)加强组织保障有序推进接种。

葛塘街道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会,会议对近期街道新冠疫苗接种重点工作进行分解部署,要求条块结合,落地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推进辖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同时根据新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安排,对街道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任务进行再部署、再分解,同时针对不同条口,结合街道情况,统筹安排各单位疫苗接种的工作目标。此外,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属地责任,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做好表率带头作用。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多渠道、全覆盖。三是要强化协调联动,积极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清工作流程,做好服务保障,有序组织辖区内居民进行疫苗接种预约。

(二)加强科普宣传回应群众关切。

街道按照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原则,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电子屏、宣传栏、横幅等多种途径,认真适度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地点、接种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的宣传科普。各村(社区)做好疫苗接种政策解读和新冠防治知识宣传普及,线上通过网格群发布全民接种通知及疫苗接种科普知识解答,二维码、小程序提前预约,线下利用每周“大美葛塘,公益同行”活动,组织网格员面对面宣传疫苗接种,落实宣传到人、入户,确保疫苗接种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三)加强接种保障优化接种服务。

葛塘辖区内设有一处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点—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健全完善接种流程,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序。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安排专人在人员摸底排查基础上,按照要求进行分解,并实时与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联系,确保接种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按照接种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足够的接种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对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等开展培训,着力提升全民接种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接种技术,出现异常反应可及时识别、快速处置。

下一步葛塘将进一步优化疫苗接种流程,分批次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组织培训一批志愿者前往接种地点,做好疫苗接种的服务保障,谋划流动接种地点,确保应种尽种驻守健康防线。

为进一步提高新冠疫苗接种防疫重点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对新冠疫苗接种再动员、再部署,今天(3月22日)上午,xx镇召开2021年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会议。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国强,副镇长xx出席会议。镇各村(居)、机关科室、企事业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肖菁主持。

xxx强调疫苗接种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预防新冠肺炎传播的最有效的途径,对疫情防控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同时,他就本次新冠疫苗接种动员部署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认清形势,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各单位要坚决扛起当下疫苗接种工作的政治责任,将大规模疫苗接种作为实现练塘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不断巩固新冠肺炎预防常态措施,筑牢练塘“免疫”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带头接种,在行动上高度配合。各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要全力配合本次接种任务,做好“领头羊”、“排头兵”,加强宣传发动,打消未接种人员内心疑虑,引导提高接种意愿,确保完成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单位人员接种工作。三是健全机制,在制度上高度保障。各单位要进一步细化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掌握禁忌症,在做到知情、同意情况下,安全、高效、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接种工作任务。

xx就下阶段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

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叶洲介绍了疫苗接种网上登记预约流程。

“真抓实干,奋发作为,开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3月11日召开的2021年娄底市卫生健康暨新冠疫苗接种推进工作会议,就奋力开创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明晰了思路。副市长赵应良出席。

2020年,全市卫健系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坚持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两手抓、双推进”,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娄底市连续九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爱国卫生运动、电子健康码推广、医疗卫生领域扫黑除恶等工作在全省作经验发言。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居全省前列。市卫健委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在2020年全省卫健系统年度考核中,娄底市被评为优秀。

赵应良指出,要准确把握卫生健康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抢抓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历史新机遇,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面推进健康娄底建设,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有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把“一网三中心一基地”建设落地落实;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赵应良要求,充分认识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扛起责任,把握关键环节,有力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1、场地准备。

街道协调保洁公司、平安办、****物业等单位联合组织清扫及布置,街道党政办提供桌椅、饮用水、口罩、一次性杯子等物资保障。将内场划分为签到预检区、医疗救治区、接种区、留观区等区域,其中,留观区共设置座位100个。所有场地布置,均按照上级要求的“签到1、预检2、接种6”的要求进行布置。同时,街道党政办对网络、电源进行了梳理,确保了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

2、人员安排:

**街道高度重视本次工作,由街道**主任、**红主任带队,抽调科室、社区精干人员13名组成了工作团队,协助区疾控中心及**院布置会场及各项保障工作。

本次工作共分为几个区域:一是**、南新街两个入口。由街道制作指引牌,并由**社区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指引工作。二是外场排队区。由**社区两名工作人员进行排队疏导、扫码入场、预约查看等。三是内场排队区。由**社区两名同志进行队伍引导、人员管控及进出口管理。四是签到预检区。由街道三名工作人员协助**院医生进行管控,并负责协助接种人员及答疑解惑。五是接种区,由街道1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疏导。六是留观区。由街道一名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具体工作。

1、要优化操作系统,赋予预检人员“取消预约”的权限,及时取消不符合接种条件人员的预约信息。并在入口排队处设置一名专业医生甄别接种人员是否具备接种条件。

2、要在场地内各区域张贴例如“留观30分钟”、“现场预约流程”、“接种流程”等醒目标识。并继续加大引导标识,如地下、侧墙、大门出,都可以张贴。

3、要在留观区设置更多的坐席,并增加一台出入口检测扫码设备,调整出口布置,将两张桌子并行,做好留观人员管理。

4、要在接种流程前加上序号,告知接种人员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在每个分区树告示牌。工作人员要加大告知力度,不允许跳过序号进行接种流程。

5、要继续加强与区疾控中心及接种医护人员的沟通,小程序的预约时间最好从上午9点以后开始,并调整部分时段接种预约号,如中午12点30—下午2点应少放号。要协调权限,随时掌握接种数量、剩余疫苗、预约数量等信息。

6、希望区疾控中心和接种医院提前三天告知接种计划,给予街道充分动员群众及驻地单位、宣传营造氛围、组织接种工作的时间。

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街道由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科室、社区工作人员紧密合作,确保了本次接种工作的顺利完成,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街道也有信心,完成后续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

1、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

e、以上都是。

2、采集新冠病毒呼吸道标本时戴什么级别的口罩()。

a、n95及以上医用防护口罩。

3、下列关于采样点设置描述中错误的是()。

d、无需设立独立的等候区。

4、可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采集人员为()。

a、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且具备采样技能的人员。

5、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首选()。

a、呼吸道标本。

6、咽拭子采集部位的关键点是()。

a、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擦拭至少3次。

1、原则上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应当设置()。

d、以上都是。

2、在呼吸道病毒操作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穿戴过程中,穿连体防护服时,需要注意()。

a、选择适合自己体型大小的防护服且检查防护服是否破损,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检测不包括()。

d、生化检测。

4、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冠核酸检测结果报告时限不正确的是()。

c、对于体检筛查人员,在6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

5、以下关于佩戴n95口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佩戴n95口罩时要做气密性检查。

6、下列选项中关于判断核酸扩增结果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d、检测阳性的结果,由临检中心根据样本进行相关检测和溯源。

b、二。

8、下列选项中关于判断核酸扩增结果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d、检测阳性的结果,由临检中心根据样本进行相关检测和溯源。

1、过敏性休克不正确的叙述是。

b、80%-90%发生在用药60分钟内。

2、哪项不是免疫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c、癔症。

3、对过敏的双相发作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药物。

d、地塞米松。

4、接种疫苗后20分钟出现咽部异物感急救措施不包括。

e、静点氨茶碱。

5、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首选药物。

a、肾上腺素。

新冠后遗症心得体会篇十二

很大的一个原因,或许是新冠后综合征本身就包含了多个“起源”,未必是如很多人所想的“只是新冠导致的后遗症”。由于新冠后综合征目前只有一个发生时间的标准——急性感染期之后,以下几个原因都可以是“幕后黑手”:

在新冠后综合征里,由于只有一个发生时间标准,必然会包括那些只是需要更长一点时间恢复的情况。更何况不同国家对新冠后综合征的时间发生标准还不一样。像美国就规定,感染后4周仍有症状均可归入新冠后综合征,而英国的时间限定是12周,美国的标准就更有可能纳入那些病程长康复慢的病例。学术界也有认为新冠后综合症要进一步区分,4-12周应属于亚急性感染期新冠(subacute/ongoingcovid19),12周以上属于新冠后综合征或慢性病[3]:

其次,重症患者脏器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像金银潭的住院病人跟踪,其中住院时期病情更重的,新冠后综合征的比例也更高。这些背后更可能反映了重症患者在新冠疾病期间受到的身体损伤更大。这些身体承受的伤害未必是急性感染期一过,病毒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后就能同步恢复的。

再次,病毒感染后普遍存在需更长时间恢复的情况。实际上,很多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可能都存在这一现象:急性感染期结束后仍有症状。对于常见的流感、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再到sars这类冠状病毒,都是如此[10]。像疲劳这种新冠后综合征里极为常见的症状,在其它病毒感染后也不罕见。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跟踪调查,发现在ebv、肠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6个月后,仍有12%的康复者报告有严重疲劳、肌肉疼痛、神经系统认知困难等问题[11]。11%的人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实际上慢性疲劳综合症过去被认为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现在虽认为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病毒感染仍被视为一个重要诱因。

对于过去的这些情况,我们往往忽视了。而新冠因为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且感染病例数极多,才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些症状“挥之不去”的现象。

另外,前述提到的重症患者后遗症,很多也是与其它病毒感染有类似。例如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或疾病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时,也会有呼吸系统后遗症问题。医学上还有一个名词叫重症加护后症候群(post-intensivecaresyndrome,pics),描述很多从icu中康复的人会经历的身心问题,包括肌肉无力、认知困难以及ptsd等[1]。这些与不少新冠康复者的经历也是有重合的。

最后是新冠特有的、急性感染期之后仍存在症状的情况。这一部分或许更符合公众心里的“新冠后遗症”形象——新冠本身的独特机制导致的问题。一些早期的新冠后综合征研究往往没有良好的对照。如一些只向康复者发放的问卷调查,这类研究结果很难说是由于新冠,还是其它情况导致——比如在疫情环境下的身心问题。随着新冠后综合征研究的深入,不少研究开始更注重对照组的设置,比如与流感患者、健康人群比较等,因此发现确实有部分新冠后综合征起源于新冠感染自身的特殊性。

比如,英国的一项研究专门招募了因新冠住院与非新冠住院的病人,比较出院一个月后到两个月间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脏、肾脏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等。结果发现,与非新冠住院相比,新冠患者出院后的心、肾功能都更差,有更明显的炎症表现,抑郁与焦虑的问题也更突出[12]。而基于美国退伍老兵医疗系统档案的一系列研究也显示新冠患者在康复后不少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也高于非感染者[13-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