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不良乡风治理视频心得体会 整治不良风气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6:27:07 页码:13
不良乡风治理视频心得体会 整治不良风气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09 16:27:0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不良乡风治理视频心得体会一

一是采取重点清收方式,每季度初列出清收难度最大户,进行包片清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按周总结清收进度,相互交流清收经验,提出遇到的困难,群策群力,共同解决。

二是利用与各村委会间的良好关系,帮助我行理清各不良贷户之间的关系,出谋划策,一旦有清收线索,及时通知我支行客户经理进行清收,同时积极打探农村分款消息,只要不良户涉及农村分款,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收。

三是扩大信贷规模,在严把信贷出口关的前提下,大力宣传信贷优惠政策,发展诚信客户,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充分利用“分母效应”降低不良占比。

四是加强清收力度,清收每一笔都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面对存量不良贷款,采取24小时不定时催收,加大工作时间,打破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只要涉及不良清收,所有人员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需转变为工作模式,让赖债户时刻感觉到催收压力,树立诚信威严,我支行在清收一笔不良贷款时,借款人无力偿还并结欠利息,我支行期间不断与担保人沟通,做思想工作,通过上门找,电话讲,一起座谈等方式最终成功通过担保人偿还该笔借款。因此,清收不良必须做好思想准备,牢记“不放弃,要坚持”的六字真言。

五是充分利用收贷政策,化解不良贷款。根据总行借新还旧、续贷、重组等信贷政策,我支行逐户制定清收办法,最大程度化解不良贷款。

六是加强依法收贷,与法院积极协调沟通,有效利用征地开发补偿的机会,多措并举化解历年不良贷款。开展诚信环境建设,积极培育良好的发展平台。针对有钱不还恶意拖欠的贷户,我们要瞅准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起诉执行,依靠依法收贷,维护金融权威。同时多开展诚信建设,给当地群众多树立信用好、好贷款、发展快的榜样,为当地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平台。

七是加强考核,调动人员积极性,为清收不良贷款,增强人员主管能动性,我支行强化考核,按月按旬制定清收任务,按月排名,树立客户经理不进则退的工作意识。

清收不良贷款是我行近两年最为艰巨的任务,虽然在清收过程中艰难而缓慢,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全体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战胜不良,渡过难关,继续稳步发展,为金融事业续写新的辉煌!

描写不良乡风治理视频心得体会二

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逾期贷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呆滞贷款

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年但生产经

工行发布一季报不良贷款率降至3.6%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呆帐贷款

是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则通》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各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有效措施,只要措施依法合规,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每笔不良贷款都能落实到人,并限期清收。对新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管理,并做到合法合规,坚决杜绝以贷收贷,以贷收息,以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08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08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08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07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08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06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06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放水养鱼”盘活不良贷款。对于因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的不良贷款,经信贷人员实地考察,考虑到借款人的经营项目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可根据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适当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项目,逐渐偿还贷款。例如,特别是养殖贷款,由于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考虑经营户的信用状况和养殖项目,适当给予一定的信贷资金扶持,帮助度过难关,从而更好的偿还贷款。

如何更好地催收不良贷款?

1、调查借款人实际还款能力(收入、支出、资产状况),确定是否有还款能力而没有还款意愿;如果有还款能力,加强追索,书面催收,如其仍不偿还,说明借款人主观上存在恶意拖欠的故意,因此最好的方法不是起诉到法院,而是通过公安局经济侦查部门追索;

2、如果借款人确实存在短期偿还能力不足问题,但是经营情况长期向好,则可以采取债务重组方式,重新确定还款期限,采用修生养息的方式培育第一还款来源,使得借款人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经营成果偿还贷款;

3、如果借款人短、长期偿债能力都不足,而且也看不出其经营上有向好的趋势,要采取断然措施,保全其资产,扣押抵押物或者追索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分类对待,有人喜欢钱,有人喜欢色,有人喜欢玩。还有人就是欠揍。对不同的客户要找到他们的弱点。还有就是在他们面前别像三孙子一样低声下气。这样你就会先矮人一节了!

增强清收工作中的主动性!!!!!!

描写不良乡风治理视频心得体会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清收不良贷款是今年省联社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xx办事处积极发挥督导服务作用,强势推动,亲力亲为,以省联社清收不良贷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统揽,以真抓实干、发扬吃苦精神为动力,以办事处确立的“五个五”清收思路为保证,以营造氛围、集中攻坚为突破口,举全市之力,集全员之策,掀起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新高潮。截止6月末,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良清降等工作均实现了“双丰收”,存贷款增量、增幅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并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实现利润6544万元;累计收回不良贷款16000万元,其中现金收回9260万元,余额净降6920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清收不良贷款是省联社继票据兑付后的“第二大工程”,也是“理事长工程”。如何结合现状,全面把握,找准“突破口”,拿出“硬措施”,全面清剿不良贷款,成为办事处、各联社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为此,省联社清收动员大会后,我们立即把清收不良贷款确立为全年第一要务,一方面加强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制定办法。通过调研分析,我们xx不良贷款存在“三多三难”问题,即宏观政策变化形成的不良贷款多,“五小”及“两高一剩”行业不良贷款处置难;单笔大额不良贷款多,一次清收归还难;个贷公用村组集体不良贷款多,债务落实追索难。总体上除形成原因、涉及产业、分布结构和清降难度与全省其他地市大同小异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下迁趋势严峻,尤其是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占比过高,高达88%。另一方面,全面动员,精心部署,广泛造势。通过深入分析,反复研究,提出了清收不良贷款的“五个五”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法:

——营造氛围齐动员,唱响清收不良贷款的“五大”意义。即清收不良贷款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支持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构建诚信xx的现实选择;是壮大经营实力的重要途径;是确保信用社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

——抓住重点攻难点,确立清收不良贷款“五大”重点。即社团贷款清收有新突破;责任贷款清收有新进展;村组贷款清收有新实效;小额贷款清收要打好歼灭战;抵贷资产要实现零余额。

——作风转变求实效,建立清收不良贷款的“五项”机制。即实行包联到片、抓点到人,举措到户、考核到岗、责任到肩。

——明确目标抓落实,确定清收不良贷款“五控”办法。即不良余额不反弹,现金清收不转化,一次性割断不挂账、下迁现象不增加,到期收回不展期。

——督导服务压责任,严明清收不良贷款的“五个一”制度。办事处从主任到员工,全面实行“包联制”,责任上肩,任务落实到联社。即每周下一次联社,真正掌握清收第一线情况;每月至少报送一篇有价值的清收动态,掌握面上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全市清收情况汇报碰头会,包联人员汇报现状、问题和建议;每月每人以办事处清收不良贷款办公室的名义向包联联社下发一份建议书;每月对清收联社有一个客观评价。

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杜绝违规违纪处置清收不良贷款行为的发生,办事处还重申了“三个严禁”,即严禁“新官不理旧事”,严禁搞数字游戏,严禁不按规定制度处置不良资产。并进一步细化了措施,完善了机制,更加“叫响”以“现金清收为主、盘活清收为辅”的主导思想。

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清收不良工作,思路是前提,机制是保障,措施是根本。在制定清收方案、细化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紧紧抓住“收、核、换、售”等方法和途径,结合实际,从加速处置抵贷资产、与信用村镇年审结合或示范引导带动清收和清收机制商业运作等方面,积极探寻清收途径。与此同时,我们从考核激励上想办法,在用足用活政策的前提下,明确提出,凡清降活动考核优胜冒尖的联社,办事处奖励联社班子5万元;凡评为“清收能手”或贡献重大的员工,对个人奖励最高达到5000元。清收能手若为联社后备干部的,在全市联社班子调整时,可优先推荐提拔;还可优先推荐评为全市xx年度“三个十佳”先进个人,并给予每年一次出外考察学习机会,在全辖反响强烈,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清收热情。

全面动员,营造氛围。省联社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对此项活动就做了安排,不久,为了再次掀起清收高潮,又召开了全市信用社主任以上领导干部再动员会,人数达300多人。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泛,是办事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几十年少有的。会议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既有领导动员,又有表态发言,确立了“集全员之策,聚全员之力,坚决打赢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的奋斗目标,特别是省联社杨理事长亲临指导大会,更使全辖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强化了措施,明确了目标,形成了整体联动抓清降的巨大合力和良好氛围。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宣传推动不放松,在扎实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xx信合站、xx信合动态和各种媒体载体,做到天天有动态,周周有典型,月月有评比,拓展巩固阵地,大造舆论声势,营造清收氛围。

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清收不良贷款,若责任落不实,就是讲空话;作风不扎实,就是走过场;办法不对路,就是瞎用功。我们要求所有联社务必做到清收举措“五到位”:即包联到片、抓点到人,举措到户,考核到岗,责任到肩。上自联社理事长,下到部门经理、信用社主任都肩负包抓对象、包抓任务。特别对一些重点户,既有领导督促抓,又有责任人具体抓;既有清收方案,又有清收对策和办法。联社理事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清收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具体工作、重点工作亲自安排,亲自组织,亲自落实。凤县锌品厂于1995年前后在凤县联社贷款313万元,后因宣告破产使贷款形成不良。今年,凤县联社确定由理事长包抓该厂后,上下联动,理事长亲自挂帅,跑政府、寻贷户、与法院等部门领导拉关系。在其积极努力下,依法认定该公司与东岭锌业公司存在法律存续关系,清收小组伺机果断在xx中院起诉。在中院判定东岭公司代偿该笔贷款本息后,该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拖延。同时由于法人关系硬,相关权威部门领导向法院施压,一度使清收陷入僵局。但他们不气馁、不退缩,多方奔告,采取等、堵、缠等方式反复上门,甚至置与对方翻脸、发生口角于不顾,终于6月中旬现金全额收回长达14年之久的不良贷款本息380万元,收回了“响当当”的“真金白银”。

抓住清收不良贷款重点也就牵住了“牛鼻子”。为此我们根据实际,全力围绕“五大重点”凝聚合力抓清收。

一是上下联动造声势,“合围”社团不畏难。兰宝小区xx年在金台联社等4家联社贷款3450万元,由于合伙人在经营中产生分歧,矛盾激化。其中一合伙人涉嫌抽逃公司资金,私自出售抵押物,甚至到了出门不同车,吃饭不同桌、反目成仇的地步,对信用社贷款形成严重威胁。对此,办事处主任亲自担任清收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并先后多次向政府领导直接反映问题。同时,金台联社理事长亲自挂帅,对合伙人采取“背靠背”方式协调,成功召集该公司负责人和贷款联社面对面沟通,达成偿还协议,采用现金清收和变卖抵押房产等方式,已偿还贷款790万元,7月下旬还有望再偿还贷款212万元。蟠龙大桥是市政府xx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陈仓区等11家联社先后为该项目发放社团贷款8000万元。该项目先是个人投资修建,期间由于资金问题工程一度中断。同时由于工期长,承贷主体三线战友公司资金短缺,后转由市建设局投资承建。工程竣工后,原贷主体与承建方又因资金和收益等问题相互扯皮、推脱还款责任,造成贷款逾期,至今欠息1100万元。面对承贷主体无钱还贷、承建单位不予理睬这种尴尬两难局面,办事处多次开协调会,打专题报告,呈送阅件,积极向市政府领导争取汇报,并取得了理解支持。年内此笔不良贷款有望分期偿还。二是“地毯式”攻坚逐笔清,小额不良齐“歼灭”。小额不良贷款金额小、笔数多,分布广,清收工作量大。我们分类梳理,“地毯式”排查,有的放矢地确定清收重点和目标,做到清收有重点,主攻有方向,笔笔有举措。同时要求城区联社10000元以下、山区联社5000元以下不良贷款全部清理。岐山联社贷户王某从xx起,因给母亲看病、女儿筹集学费先后在信用社贷款5700元。后王某在外出打工时因病身亡,妻子也改嫁,致使贷款清收多年没有着落。就在所有人认为贷款收回无望的情况下,今年岐山联社清收活动遍及乡村每一个角落,信贷员上门清收从没有间断。6月中旬,仍在贫困之中艰难度日的王某妻子,虽改嫁多年,但出人意料地拿着5700元现金主动归还已沉淀8年之久的贷款。出于同情心,当信贷员劝她按照有关信贷政策申请减免利息享受优惠政策时,她却坚决予以回绝,并书面承诺下半年一分不欠还清信用社贷款利息。这一行为在该地很快传为佳话,《xx日报》7月2日还以农村诚信典型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咬定”大额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xx恒昌有色金属公司150万元贷款形成不良已达11年之久。清收过程中,渭滨联社面对困难毫不退缩,依靠法律手段胜诉后,扣划担保企业陕西群力无线电器材厂资金欲归还贷款。但资金到账后,该企业以该笔资金为军品研制专项资金等理由提出执行异议,被法院驳回后,又动用省国防科工委等多方面关系,通过政府施加压力,解冻了扣划资金。今年,在联社的坚持和努力下,此案被省、市政法委挂牌督办,并被区法院确定为十大重点案件之一。随后,区法院再次冻结担保单位资金200余万元,现金收回不良贷款150万元,利息50万元。上半年,全市现金收回不良贷款9260万元,其中收回10年以上百万元大额不良贷款8笔xx多万元。四是责任贷款不放过,亮剑“追剿”手不软。责任贷款占比不大,但影响恶劣,有些还属于冒名顶名贷款,如不下势解决,就是对违规违纪行为和相关责任人的姑息和纵容。结合冒名顶名贷款排查和省联社经营作风整顿排查,我们以个别重点责任人为突破口,追责处理,带动整体不良贷款清收。经统计,全市信用社清收责任贷款969万元,追究责任人共173人,对违规违纪行为形成了一定震慑。五是村组贷款强“攻克”,追根溯源求突破。村组贷款清收历来是老大难。往往不是“新官不理旧账”,就是无钱无物。1995年,麟游县崔木镇某村因“村村通”供电由镇政府担保,借用时任村主任杨某名义在崔木信用社贷款5000元,因杨某去世债务长期悬空。为此,信用社从未放松向县乡党政汇报争取,并以这次清收声势为契机,县联社领导亲自上门,拿市县文件与镇上领导直接沟通,面对面据理力争,并及时跑财政等部门监督资金到位。6月底,这笔沉淀达15年、本息万余元的不良贷款终于划归到了信用社帐户。六是抵贷资产全面清,多措并举求实效。xx抵贷资产共有7240万元,金额大,时间长,抵贷的内容五花八门。若再不引起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失会更大。今年,我们把抵贷资产比做“冰棍”,形象提出了“捂得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大”清降思维,并计划年内实现抵贷资产零余额。在清收中,我们坚持“冰棍”该给谁吃就给谁吃,一方面,不把“冰棍”当“冰激凌”来卖,另一方面,又坚决防止“要生铁、砸大锅”的错误做法。陕棉九厂抵贷资产挂帐5230万元,为了确保资产不贬值“缩水”,岐山联社积极争取,省联社、办事处全力支持,对该企业厂房和土地公开拍卖。目前,该资产已进入拍卖程序,年底有望一次收回抵贷资产1亿多元。七是涉政不良下势清,集中攻坚收好尾。清收涉政不良贷款,重点在干部,关键在方法。难点在干预多,干扰大,人难缠。不下茬,不下势,要想收回来,连门儿都没有。只有抓住难得的机遇、争取政府的支持,只有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多方努力,一个碉堡一个碉堡的攻;只有营造良好的清收氛围,形成合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是清收的唯一途径,才能取得成效。上半年,我们在去年两次推进会的基础上,与市监察局联合起来,兵分三路,深入基层检查督导。借用xx市政府召开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暨小额信贷现场会的东风,督促各县区加大督办力度。同时,不仅把涉政清收当作经营任务,更当做政治任务,始终抓住不放,大会小会讲,下乡调研催,收到了较好效果。截止6月末,全市累计清收涉政不良贷款1973万元,其中上半年累收1221万元,党政机关干部贷款清收比例达到80%以上。八是核销政策活运用,轻装上阵促发展。我们坚持省联社“提足拨备,做实利润”总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核销工作作为又一重点来抓。各联社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严格把关,合理引导,一丝不苟地审查考量,对拨备提足、充足率较高的联社,鼓励能核早核;对未提足拨备、充足率低的联社,该核尽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经统计,全市上半年共核销不良贷款3126万元。

清收不良贷款不单是各联社的事情,更是办事处履职范围内的大事。我们把清收不良贷款列为办事处主任第一督办工作,严格从自身抓起,领导带头包抓清降任务最大联社,科长主抓任务重难联社,科员包抓进度缓慢联社。这是办事处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在全辖引起了强烈震动。在包联工作中,我们一改一往包联工作泛泛联系或“蜻蜓点水”的工作方式,要求办事处工作人员不仅做好督导工作,还要从严落实“五个一”制度,在抓落实中真正把清收不良贷款活动推向高潮。办事处全体员工打破固有的工作思维,一有时间就向包联联社电话询问进展,一有空隙就与联社领导商讨清收对策,一能腾开身子就下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现场督战。办事处虽不再刻意强调作风转变,但都能坚持真抓实干,虽不再刻意强调任务数字,但清收进度全面飘红。目前,我们xx全辖上下“一盘棋”,冲锋陷阵抓清收,齐抓共管促清降的良好态势蔚然形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通过上半年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清收工作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思路超前、冲锋在前、吃苦顽强,具有刀下见菜的勇气和决心;根本在于敢于负责,敢于碰硬,藐视浅尝辄止,具有一抓到底的创业精神;成效在于全员参与、凝神聚力、责任落实,真抓实干,具有能打胜仗的信念和信心。尤其是办事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督导,亲自参与,靠前指挥更是打赢清收不良攻坚战的坚强保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清收不良贷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团结务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全力拼搏,努力开创xx信合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描写不良乡风治理视频心得体会四

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本文针对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

关键字:不良资产对策商业银行

自80年代末,我国的银行业一直为不良资产所困扰,大量的不良资产沉积且还在不断增长,不仅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

我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有国家扶持方式、资产重组方式、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方式、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但这些处置方式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存着许多不足有待于继续完善。

我们现在既要解决过去的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也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应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协调配合原则。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最终处置,应当从增量、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不可偏废其一。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微观经济主体因素,金融监管因素等几个方面。

1.1制度性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所以制度性因素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根源。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5

1.1.1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

国有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而国家所有权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社会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来实现的。这就造就了两个结果,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分割封闭局面,不利于资源的开放流动和合理配置,而且专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职能过于专一,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对其所辖的国有银行机构具有合法干预的权力,使国有银行无法做到自主经营。

由于国有银行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法人财产权,银行资产并没有与作为所有者国家的其他财产相分开,这不仅造成了作为国家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对银行资产的直接支配,对银行经营的任意干预,而且国家作为所有者要对银行的经营负无限责任。这种以所有权的直接实现形式作为自然人产权制度,不仅造成了国有银行资产的分割与封闭,而且还会导致产权主体虚置,所有者权益受损的情况。因为,银行的资产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任何国家职能部门都可以以所有者的身份来支配和侵占银行的财产。由于产权主体虚置,不可避免地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国有银行经过几年的商业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实现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初步分离,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也有了明显转变。但这些都是浅层次的,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重要的业务指标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甚至有所恶化;不良贷款有增无减,企业旧的债务问题还未找到解决的良方。

1.1.2银行资金财政化

所谓“银行资金财政化”是指:银行的资金被用于财政性用途,从而使信贷资金运动实际遵循的不是借贷资金的运作规律,而是财政资金的运作规律及特征,使银行资金徒具贷款之名、行财政拨款之实。

正是由于银行资金财政化,带来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首先,国有企业债务累累,陷入危机。我国国有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轨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市场竞争力,利润的实现存在困难,而信贷资金的虚拟的扩张性(银行可以创造货币信用)和企业取得贷款的轻易性(资金是供给制)相结合,又助长了企业的盲目借贷和过度负债。过度的负债不仅没有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反而使之陷入亏损和债务的泥潭难以自拔。同时,国有银行承受了财政和企业转嫁的双重困难,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经营陷入困境。由于银行资金财政化,银行贷款的投向和运动背离了信贷资金本性的规律,贷款失去了信贷资金回流生息的能力。当银行信贷资金的这种回流不畅积累到一定量或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大量贷款呆、坏帐表现方式出来,导致银行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陷入经营亏损和流动性缺失的风险中。

1.2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1.2.1泡沫经济

1992年和1993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作为经济主体的银行和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其产生机理是:泡沫经济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高涨,而拉动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高涨的主要资金最终来源于银行信贷,经济高涨起伏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膨胀。当泡沫破灭时,股市的资产就会大幅度缩水,但银行负债不变,因此导致资产小于负债,形成银行不良资产。

1.2.2经济周期的波动

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主要是外延扩大再生产,其结果虽然使我国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单纯追求高速度,出现了“经济过热”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导致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生产效率的低下。由于不顾客观条件的约束,盲目追求高速度,最后不得不被迫紧缩,造成经济增长的大幅度波动。

在经济繁荣时期,国家集中扩大基建投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只能依靠银行扩大信贷投放,一些企业盲目扩大投资项目造成重复建设,利润下降,占压了大量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造成了银行信贷扩张而银行信贷质量的下降,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宏观经济措施,减少投资和提高利率,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急剧扩大,不得以增发货币来维持运转,从而推动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剧了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为不良贷款的大量沉淀创造了条件。

1.3微观经济主体因素

1.3.1银行的经营

改革开放以前,银行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方法,成为国家管理机关和经济核算的组织,其作用局限于三大中心,即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并实行“统存统贷”、“统收统支”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改革以后,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办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业务也开始交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仍存在较大缺陷。国有银行仍沿袭国家机关管理体制、未能建立起现代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造成经营成本过高和管理效率低下,并对不良贷款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一,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设置的行政色彩,各分支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被局限在所在行政区域国有经济的即有格局之内。由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是当代社会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地方政府为了社会安定和当地经济发展,往往干预银行贷款的发放,维持长期处于亏损的国有企业,使银行不良债权迅速增加。

第二,银行超额贷款,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改革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银行的贷款来维系。由于银行过度追求信贷的扩张,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在信贷软约束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贷款风险。

第三,信贷约束软化严重,贷款质量下降。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此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和掌握全国大部分的信贷业务,其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使国有商业银行一时难以从资金供给制的状态解脱出来,造成信贷约束软化,贷款质量下降。

第四,银行没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严格的贷款管理制度,使贷款周转缓慢、风险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扩大机构和规模的同时,没有建立起现代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统一法人管理体制和严格的贷款管理制度,从而导致经营效率低下,使贷款周转缓慢,回收困难。

1.3.2国有企业的效益

国有企业机制尚未彻底转换,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是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国有企业问题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所以不加论述)

1.4金融监管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但由于监管体制缺陷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央行仅仅侧重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培育,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不够。中央银行组织体系是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置分支机构,这种体制使人民银行分支行履行监管职能方面受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干预见较为严重,具体表现在要求本地区多设机构和放宽信贷、利率的管理。中央银行自身也以自办或对外投资的形式组建了许多金融机构,使中央银行在查处这些机构的违规行为时,难以实现必要的纠正和制裁。中央银行各监管部门的职能,由于缺乏界定和协调,造成一些监管职能的重复和遗漏,使监管效率低。此外,中央银行在监管中,存在着对机构市场准入要求不严,日常监管不及时且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只注重合规性的监管,不注重风险监管等倾向。由于中央银行监管不力,使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纠正内部控制薄弱,贷款管理不严和违规经营等问题、造成不良贷款不断积累和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严重制约着其经营和发展,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处置方式进行分析,以便为创新处置方式提供参照。

2.1国家扶持方式

国家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银行注资,提高其资本金水平,并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增加资本金的“输血”方式,即财政注资;其二是削减不良资产的“换血”方式,即剥离不良资产。

我国曾对银行系统进行了两次注资: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四大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amc)剥离了14000亿不良资产,财政部为每家资产管理公司提供100亿元开办费。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不久,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继续上升,又接近20000亿元。随后不久,国务院注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补充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本金。财政注资方式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发行国债,而目前国债销售很不理想,再次发行特别国债有一定难度。况且由于国家财政的财力有限,很难持续向银行大量注资。

再来看看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09年3月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6885.5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408.9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46%,具体数据见下表7:

应该看到,在处置的过程中,不良资产损失率过高,并且已处置的部分多为不良资产中较好的资产,可以预见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率将呈下降趋势。而更大的难题在于损失分担问题仍没有解决,可以想见,剩余的不良资产当中,有相当部分还要由财政买单。

可见,剥离不良资产实际上只是使风险承受的主体转移,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失,因此只能将其作为权宜之计。

2.2资产重组方式

所谓资产重组是指对有银行贷款的企业,在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承包、分立、合资经营、拍卖、出售、租赁等涉及债权债务的产权变动与经营方式调整时,以资产重组为基础,以银行债权人为主导、以改制企业为对象,通过有效的形式,对银行债权的重新转移组合。

理论上来说,优质企业对劣质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等形式的资产重组也可以化解部分不良资产。但实际上,国有企业重组大多是由政府撮合,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指定买卖双方,并倾向于把亏损严重,改造前景不好的企业推向市场,但又不愿"低价甩卖",使得产权交易市场冷清,这样的“拉郎配”有可能使效益好的企业背上包袱,为不良资产的处置增加新的障碍。

2.3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方式

这类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迅速减少不良资产存量,获得一部分现金,从而可以继续盘活和处置不良资产。由于它们具有适用范围广、对象条件要求低、处置的配套环境比较完善等优势,所以目前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广泛采用。

但是,这类方式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定价高了会使不良资产"烂"在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定价低了又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不良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其次,处置损失比较严重,并且是一次性处置,银行对不良资产后续收益不再享有分配权。同时,拍卖、出售等方式都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企业的破产或导致新企业为取得效益而减员增效,这部分职工的下岗分流就成为增加的社会成本,使得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的现金回收至多不超过50%。

2.4债转股

债转股是指把对国有企业的债权转变为股权,也就是把商业银行原来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的债权,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成为实施债转股企业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从而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

债转股作为中国一项重大经济政策,肩负着盘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促进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两大重要使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在剥离了不良贷款和债转股后,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使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信贷规模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银行也将增强盈利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债转股使债务变成了资本金,免去了大笔还本付息的费用,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财务状况得到改善,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摆脱现实困境,更有利于其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长远发展。债转股实质上是对政府、银行、国企、资产管理公司四方利益的调整。

我国债转股的具体做法是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并转换为股权,其中国企成为股份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东享有相应的权益但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阶段性股东,不参与持续经营并将尽快退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历史包袱,使银行和企业的处境都得到很大改善。

但是,债转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债转股依然存在风险。债转股是破解一些国企与银行双重困局的好办法,但债转股本身并没有化解掉己经存在的风险,而是将原来银行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全都转移到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身上。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运作效果如何,才是债转股能否成功、银行与企业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其次,债转股适用范围小,运作空间受限。按照国家经贸委有关规定,实施债转股企业应具有以下5个标准:第一,产品适销对路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第二,工艺装备为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第三,管理水平较高,债务较清楚,财务行为规范。第四,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第五,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有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并得到地方政府确认。显然,符合上述标准的企业很少,债转股只能解决不良资产中的一小部分。而债转股之后资产的盘活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容量小,市场参与者理性程度低,制度不够健全,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空间大大受到限制,没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相配合,债转股难以"孤军前进"。

最后,债转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的困难。国企困难是长期的历史、体制、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高负债率只是国企困难的一种表现,而非根本原因。国企不能脱困的关键是还没能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

从目前国企改革的进展来看,众多国企很可能是指望用债转股来甩掉包袱,而企业改革却被忽略了。债转股在操作难度上颇大,涉及到如何甄选企业,如何考察申请企业的各项条件,包括企业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债权债务、经营者能力等。不过,这些条件都是可以被“操作”出来的。因此,如果大多数国企带着“卸包袱”的想法对待债转股,而不是把它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联系起来,即便转股之后,企业仍然没有生命力。

2.5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abs"),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它包括两方面含义:1、使银行贷款债权转移的流动性提高;2.金融机构将其信贷资产或其他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成新的资产组合,并以新的资产组合作为担保,发行证券筹资,把呆滞的资产变活。

资产证券化将相对不流动的资产转换为市场可售证券,提高了资产流动性,提供了新的融资来源。而且资产证券化能够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由表内移至表外,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一直以来被视为解决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

然而,目前abs在我国的运用却存在着多种障碍:首先,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只有那些批量大、标准化、专业化、流动性强的可预见未来收入的不良贷款(例如住房抵押贷款)才易于被证券化。而工商业贷款由于其用途、期限和利率各不相同,偿还的现金流存在不均匀的特点,难以证券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都是工商业贷款,所以进行证券化的难度较大。其次,证券市场不发达制约着abs的发展。abs的收益和风险的组合由中介机构的合理设计来确定,而投资者十分看重的流动性却需要发达的证券市场来支持。第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资产证券化中如spv的特殊法律地位、发起人向spv“真实销售”资产的标准等都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但现行的法律并未对其做出规定,加之信用评级体系也急需建立和完善,目前在我国实施abs的条件还不成熟。

综上看出,这些处置方式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于继续完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