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0:04:57 页码:10
2023年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通用11篇)
2023-11-19 10:04:57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归纳我们的思路和观点。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多运用修辞手法和议论技巧,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触,写在这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还有许多作家群起效之,结果却都丢了自己的风格,又学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闻名。而杨绛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较喜欢,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我很珍惜亲情,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别喜欢。杨绛的书我还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确,珍珠每个人都有,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任它们散落,却不会将他们串起来。所以我正在学,学会了串珍珠,就拥有了项链。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捧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译兰德诗。

这些日子,我在读杨绛的《我们仨》一口气读完,我就想写点什么,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自己有好几天都陷入了杨绛的情感里,在她编织的梦里穿行,心情总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

“19__年早春,阿瑗去世,19__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就再次失散,就这么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名叫做《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三,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饱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来回流动而结成的。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有朴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动,它有对丈夫对女儿和三人生活点点滴滴的怀念,它有一个坚强的说故事的人。

在书中,杨绛用细腻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进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们串成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无奈、坚强、释怀,杨绛先生在面对“_”的惨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灵的历史中,她并没有对命运抱怨,她忍受着世道无常的变化,任凭命运的各种不会,她就是笑,把它们当作历练,磨练自己的性格。毕竟她无法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也不像海伦有一个好老师,她在命运中只能靠自己,只能无条件承受,所以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她沉浸在我们仨的回忆之中来缓冲自己受到的伤害。

在《我们仨》中不仅让我看到了杨绛先生强大的内心,还让我走进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无分长幼,互尊互爱,互为师长,互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书中云:“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生一变,可变成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姨都是好学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她当成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这种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羡慕呢?我想,杨绛先生一定无比眷恋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们仨》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无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叙述,但是,不知怎的,读完《我们仨》会有一种悲伤和哀叹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见的太多太多,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离她而去,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释怀,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有这样一番感言。

认识杨绛缘于钱钟书先生,读书年代,读《围城》曾被我们视作为一种时尚,仿佛不读《围城》就不是文学爱好者。由此,也进一步了解了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家人,这样的了解毕竟不同于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这样的家庭也毕竟不同于我们。但是,一直以来却从未读过杨绛先生的文字,也许当时的读书更多的是追随潮流吧。

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但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的情和爱。

是的,有情、有爱,何尝担心没有幸福呢?

听说过钱钟书与杨绛幸福的学者家庭是不少人梦寐的理想生活。前些天,偶然在家中书柜里看到杨绛写的《我们仨》,便随意的翻阅起来。

书是杨先生在女儿、先生相继去世后写的,并不厚实的一本书,平平淡淡的字句,却承载着为人妻、为人母的深切情思。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味道的书,看了总觉得一股驱之不散的阴哩,淡淡的幽怨,凄凄的离情。人生最大的悲哀和无奈莫过于死别生离,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愁断人肠!

书从一个万里长梦讲起,看似无边无际,其实都是现实生活在梦境离的真切反应。尤其是钱老一句:那是属于老人的梦。不禁令我心寒,一个同样的情景的梦莫非亦将横亘在我的暮年?!

两老相濡以沫、相首相助、相聚相失的生活令人心生向往。飘洋过海求学的艰辛,战争中辗转相聚的艰难,以及_革运动中的困难也在两人间的生活琐细中化作了轻描淡写。也许人生亦不过如此,无论彼时如何辉煌或困窘,到时候也不过尘归尘、土归土。管你是王侯将相身后仍是一抷黄土罢了!于是佩服杨先生的生活观:不与世求,不与人争,安安静静过日子。

女儿圆圆是父母的乖宝贝。既聪慧又孝顺且贴心,我想养女莫过如此。有了女儿做三,家就完整了,不仅仅是恩爱夫妻,更增加了父慈女孝,其乐融融。过往从小到大的家庭欢欣细事跃于纸端,成为杨先生反复回味的幸福时光。

感人至深处是附录里圆圆和父母的通信,那时候正是三人最艰难的时光,三人三地,聚少离多,圆圆和父亲都大概知道时日无多,彼此的牵挂不舍可谓字字催泪,就不再细说乐。

匆匆阅毕,无异看了一场人生离合。几许无奈,若干希冀,唯祝愿杨先生身体安好。

20__年5月25日凌晨,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她所愿终于回家了,她就是杨绛。各地媒体纷纷表达了对杨绛先生离世的关切与祭奠,我也回想起了她的那本回忆录《我们仨》。

当我读《我们仨》的时候,我深深陷入了书中的情感里,每次感受到书中“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孤独和凄凉,都不禁潸然泪下。

这是一本回忆录,记载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人生旅途。该书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个部分,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记述了最后几年一家三口的时光,有相聚的温馨和幸福,也有相失的凄凉和痛苦。第三部分,以朴实又不乏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从一九__年七月夫妇二人去英国牛津留学到一九__年岁末钱钟书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的事,他们的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也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那样:“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中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温馨的家庭。阿瑗和爸爸最哥们,也会做妈妈的保护神,他们三个人之间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不亦乐乎。正是他们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才使这个家庭温馨而丰富多彩。

在这本书中,我还感受到了杨绛先生文人的傲骨和爱国的情怀。记得书中的那一段话:“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字里行间流露出杨绛先生在苦难中的尊严与精神,对独立人格的捍卫,对文化的热爱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

在这本书中,我更感受到了杨绛先生在生离死别的痛苦面前的淡然和通透。“一九__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丈夫和爱女的接连离世,对杨绛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她没有悲观,没有消极,“哀而不怨,悲而不伤”,以淡然面对坎坷,通透看待人生。她的恬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我们仨》这本书中,平凡简洁的文字蕴含着巨大的张力,朴实的语言蕴藏着动人的情感,在饱尝生活磨难后依旧有淡然通透的品质,这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我们仨》,2003年由杨绛女士于九十二岁高龄时所作,是以纪念其先生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散文般的传记图书。这本书纪录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学者家庭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成长跋涉。

杨绛先生的叙述,含蓄、节制、内敛、细腻,却有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读下来会觉得心里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缓间流动,烘得全身都有说不出的共鸣感觉。平和自然的风格,行云流水般的语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儿的老妇,在经历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后,将这淡淡的悲哀和怀念娓娓道来。平淡、平静、平和的文字,却如此深刻地震撼着我的心,让我的心思跟随杨先生的回忆一起走过了这个家庭已经经历过的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聚散离合。

全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只有短短五百多字,由杨先生先前所做的一个梦入手,引出了第二部分老伴与女儿住院治疗到弥留之际以及第三部分对mom、pop、圆o这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灵魂所在。以意识流的写法,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从锺书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而不可违抗的命令离家前往某地开会,到一家人在古驿道相聚,再到阿园离家住院治疗,最后到阿圆去世,锺书去世,杨先生一人迷失在三里河的寓所,虽然内心痛楚只字未提,但那种痛楚却简直是倾泻纸面,源源不绝,读起来字字是血,声声是泪,令人荡气回肠,谁能不为之动容!这一部分以梦境的形式,避免直接面对失去两位至亲的苦痛,这样却带给我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深刻的绵绵的伤悲。

阿圆住院期间,“很坚强,真坚强。只是她一直在惦着她的爹妈,说到妈妈就留眼泪。”于是杨先生感觉“自己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包含着热泪的眼睛。”而阿园听从爸爸的吩咐,回“她自己的家去了”以后,杨先生“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我的心已结成一个疙疙瘩瘩的硬块,居然还能按规律匀匀的跳动,每跳一跳,就牵连着肚肠一起痛。”而这时的锺书,“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锺书眼里是灼热的痛和苦,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泪。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读到这里,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泪如雨下。

锺书弥留之际,“还问我做梦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的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的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绛,好好里。”在古驿道上,他们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长。在这古往今来人人必经的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他们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钱钟书先生逝世而他和杨绛先生唯一的女儿钱媛已于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逝去的四年后杨绛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该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题为“我们俩老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题为“我们仨失散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题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女儿与钱钟书先生相继逝世,及这个特殊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在《我们仨》里,杨绛先生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们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和互相尊重。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们一家彼此理解,没有抱怨。在文革时期,杨绛和钱钟书被批判属于白旗,而钱媛是白旗中入党的家人,面对父母的被批判,钱媛心疼却没有办法,只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悄悄的给父母一些糖,不在一起时给父母写信告诉父母自己的情况。在那样人心惶惶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始终团结一心,共度难关。不论如何艰难,这个特殊家庭也始终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书中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乔木同志与她们的相处,乔木来他们家是放松的,乔木可以随意来,而他们不会随意去,他们与人交往是把别人当成一本书去欣赏,待人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面对政治上的事物这个家庭的原则是用心的去做好自己的学问,不参与和靠近。面对江青的盛情她们选择避开,面对批判右派前来临的政治风暴她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做到不去评论是非,只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在国内战争期间夫妇二人选择了回国,在夫妻的日常相处中她们做到相敬如宾,尊重对方,在钱老先生的父亲要求钱老回家接受安排的去处时,她内心是不赞成的,钱老也不大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杨绛先生遵从自己父亲的建议保持沉默,尊重丈夫的选择。特有趣的一段是钱先生的父亲给他妹妹安排结婚的事情,钱老先生写信给妹妹,告诉妹妹要争取自己的幸福。性格里有些畏惧父亲权威的妹妹把信给父亲看,钱老的父子两人互相写信讲事实摆道理,尤其显出了这个家庭特有的温暖和趣味性。

书中附录部分介绍这一家人的日常,读来都是满满的温暖与感动。钱媛在自己病中还在担心妈妈,告诉妈妈如何做菜,对妈妈新年的祝福,给爸爸写信,因为没有粗笔担心爸爸看不清,彼此的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流露出的是满满的关心与不舍。钱媛给爸爸画漫画,钱老先生因为阿姨不识字,勉强帮忙画的蔬菜图,读来又是令人哭笑不得。

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智慧与善良,虽不谙世故,反倒有其不谙世故的乐趣。世间有这样温暖的家人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书毕,自己也当去思考在这日常琐事中如何去与家人相处,如何表达关爱......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我们三》是平铺直叙地道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困境与亲情牵绊,引人深思。作者刘心武通过三个家庭成员的视角和经历,展现了家庭中的矛盾、挫折和对亲情的追寻与呵护。本文将分别从小松的坚强、大松的困惑、母亲的人生韧性、父亲的内心坎坷和团结亲情的主题来探讨《我们三》给我们带来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松的坚强是整篇小说中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小松虽然年幼却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但他没有选择堕落自暴自弃,相反,他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在离异后,小松能够适应新环境,并且在学校中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一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小松的坚强给了我们启示,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像小松一样,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奋斗到底。

其次,大松的困惑也是小说中的重要描绘之一。大松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深受父母离异的影响,他对家庭持有一种怀疑和困惑的态度。他常常思考父母为什么离开他们、为什么两个女儿都留给了母亲。大松的困惑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家庭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存在,我们应该用理智的眼光去看待家庭,理解家庭中的各种力量与因素,以更好地解决家庭问题。

再次,母亲的人生韧性是小说中最令人敬佩的一方面。尽管母亲经历了离异和单亲家庭的压力,但她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境。她通过努力工作,抚养两个女儿并经营家庭,展现了一个独立而勇敢的女性形象。从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细心呵护,同时也看到了她为了家庭前进不懈的努力,这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关于亲情的珍贵与坚守。

此外,父亲的内心坎坷也是小说中引人深思的一部分。父亲绝望的内心情感在他离婚后开始变得渺茫。他始终想念家庭的温暖,却又缺乏与家人相处的勇气和能力。父亲的坎坷给我们的启示是,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我们应该珍惜并努力维护家庭的温情,同时也要学会沟通与互相理解,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差异。

最后,本书强调团结亲情的主题也是耐人寻味的。无论经历怎样的变故与困扰,作为一个家庭我们都应该团结一心,互相支持。只有亲情的延续与坚守,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家庭的力量和温暖,面对困难时能够共同挺过,成长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总之,《我们三》这本书通过对家庭的描绘,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亲情的重要性,启示了我们如何去面对家庭中的困境与挫折,给予我们成长与反思的动力。在阅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领悟到家庭的价值,也更加明白了亲情的可贵和坚持的重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松一样勇敢坚强,像母亲一样坚持不懈,像父亲一样反思内心,像大松一样理解家庭,最终使家庭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力量。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书中记录了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的大半人生,一起出国留学,有了孩子,回国之后。我真的从内心向往杨绛先生和钱锺书先生之间单纯美好诚挚的感情,没有更妙的词来形容。一生与书为伴,一生不停不休地工作;既是工作也是爱好。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象不到。

他们都能平静淡泊地面对人生,却又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即使再低调也无法让人忽视的才华。三人的相处即使亲人又是朋友,让人羡慕不已。虽是那个年代,保守的年代的人,却在字里话里感到情深爱浓。看到杨绛、钱锺书时,不免感叹:这就是遇到对的人的样子吧。

书香家庭,相敬如宾;却在对方面前又像个小孩子。三人相失于古驿道时,我内心悲恸。杨绛先生的内心是该有多么强大啊!她对人生的体悟是该有多彻底啊!一辈子相依相亲的二人都走了,将她一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世上,从此她便不再有家,随到处,只是客栈。

他们的女儿钱瑗的一生也困苦不断,但她都能顺利度过。她与父母的相处交往也是我所向往的。由衷地崇敬她,一个从小体弱多病的女子。

全书语言平静,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没有情节设计;完全是纪实。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杨绛先生的思念,越是记得详细,便越是思念。她没有想要教会我们什么道理,只是平静且深情地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关于他们一家人的故事。

我深觉自己不像个成年人,却也不像个孩子。

在这个被娱乐充斥的年代,老一辈人的品质更值得被发扬,相比那些没有营养的娱乐人、娱乐事;这些骨子里优雅坚毅的人,更值得我们去了解。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我们仨》这本书有三个部分从我们俩老了到我们仨失散了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二部分在写梦,一个万里长梦。在梦中的古驿站上他们相遇相失。正如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分分合合。

书中这样写到:“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于是杨绛先生便娓娓道来这个万里长梦。

第三部分是回忆这个家的点点滴滴。杨绛先生一家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则称之为“石子”。

杨绛先生也描写许多当时如火如荼运动,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笔下的核心内容,她将眼光放在了运动中的人,在频繁的--下,他们一家人的遭遇以及在遭遇中如何厮守在一起才是她要说的她想说的,狂风暴雨也变成了那和风细雨,她写的依然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他们如何完成工作,如何数次搬家,如何离群索居远离---,看是平淡,可是平静何尝不是他们一家的生活态度。

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可他们就是这样,走过了普通却又不平凡的63年。杨绛先生被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又怎么样在此之前她是一名母亲,一位妻子。

而她却在短短的一年内失去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正应了那一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杨绛先生在书中写到,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

杨绛先生的这本书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她的幸福和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和相濡以沫如亲情般的爱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她用文字回忆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虽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虽然亲人爱人先自己而去,虽然在这个无法称之为家的寓所独自生活,杨先生还是在笔下寻到一点慰藉。我想拥有回忆的人是幸福的。

大家可以在闲暇之余翻阅一二,体会期中平淡的幸福。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次读书过程中,我深有感触,下面将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四个方面,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读书能够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取到作者的思想和知识,从而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例如,当我们阅读一本历史类的书籍时,我们能够了解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演变的进程和规律。当我们阅读一本科学类的书籍时,我们能够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这样的知识积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视野。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文化、价值观等。这些视野的开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培养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接纳不同观点的能力。当我们读到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多元化的世界。

第三,读书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无疑是对我们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当我们读到优秀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学习到作者优美流畅的句子结构,灵活运用的词汇,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可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最后,读书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理解和分析书中的内容。这种思考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阅读材料,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这些思维能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改变我们生活和命运的力量。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不断进步。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读了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有所感触。

我想,她以及钱钟书钱媛先生都是幸福的。早年能有机会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下工作,尔后总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当然,其中的很多困难都被淡化了,以幽默的方式欣赏。

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因为他们一直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非人云亦云地跟风。拿学位似乎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浪费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随后有所领悟,多么快乐与享受的过程!

对我们这帮耳聪目明的小鬼来说,该做什么,就显得很清楚了——真诚地面对自己,多习文化,充分地丰富、完善自己。

还有一点,就是对人。亦要真诚,无须世俗地批判无所谓的感觉、地位、长相。能够精神相通,有共识即可。生活有时候是一种熟悉与扶持。

人,一定要有点知识与想法!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造就了每一个不同的人。我们需要感受其独特,发现其不同。

玩世不恭没有什么不好。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快乐就好。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读书能够开启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增加我们的见识和胸怀,提供我们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因此,读书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必要途径。

第二段:阅读对我们的影响。

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其他领域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人生品质和素养。同时,阅读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情绪,让我们更加善于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提高我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的收获。首先,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拓宽我们的知识储备,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学术造诣。其次,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和感悟,通过阅读名著、历史书籍和哲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伟人的智慧和思想,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次,我们可以获得享受,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心理学书籍,我们可以享受其中的美妙和智慧,感受到文学和艺术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第四段: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读书对我们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态度。首先,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每个人的兴趣和知识水平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其次,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需要耐心和专注,我们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避免分心和浪费时间,做到有计划的阅读。最后,我们应该多角度的思考。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

第五段:读书对我们的未来意义。

读书是我们生命的伙伴,对我们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可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增加我们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读书是我们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

总结: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眼界。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有助于我们成长和进步。我们应该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启示,享受其中的美妙和智慧。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读书对我们的未来意义重大,可以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读书是我们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杨绛(197月17日—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杨绛做了一个老人梦)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看着真的很揪心,眼泪哗啦啦的掉一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录杨绛一家人温暖的故事)这本书的第二部最感人,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回忆自己的爱人钱钟书大病住院期间自己每天往返医院的生活。钱钟书住院不久,她们心爱的唯一女儿因骨癌被迫住院,杨绛先生每天只能做梦回到女儿身边,静静的看着女儿身边发生的一切,自己却无能为力。我们不能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什么感觉,不知道杨绛先生是怎么忍住内心的痛苦才出版了这本书。本书的第三部,从钱钟书公费去英国留学,杨绛先生作为家属也跟着去留学,不久之后,她们的爱女圆圆就出生了。我觉得那段留学英国的时间应该是他们一家子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本书从那时候说起。他们一家三口总是以相互搀扶的形象作为整体出现,书中有一句话看着非常感人“我们一家人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只要3个人在一起生活,哪里都是温馨的家,平淡的生活中,他们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把每天的散步当成“探险”,把去餐馆吃饭当成“看别人唱戏”,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们每天的读书和工作没有断。他们一家三口,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经历过亡国、战争、解放、改革运动等等,她们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互相鼓励,一切并未改变她们,也未改变她们,也并没有打倒她们,她们就这样简单的做着她们最爱的学问。她说:“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觉得杨绛和钱钟书夫妻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彼此赠诗。

读书给我们带到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捧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译兰德诗。

这些日子,我在读杨绛的《我们仨》一口气读完,我就想写点什么,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自己有好几天都陷入了杨绛的情感里,在她编织的梦里穿行,心情总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就再次失散,就这么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名叫做《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三,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饱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来回流动而结成的。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有朴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动,它有对丈夫对女儿和三人生活点点滴滴的怀念,它有一个坚强的说故事的人。

在书中,杨绛用细腻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进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们串成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无奈、坚强、释怀,杨绛先生在面对的惨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灵的历史中,她并没有对命运抱怨,她忍受着世道无常的变化,任凭命运的各种不会,她就是笑,把它们当作历练,磨练自己的性格。毕竟她无法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也不像海伦有一个好老师,她在命运中只能靠自己,只能无条件承受,所以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她沉浸在我们仨的回忆之中来缓冲自己受到的伤害。

在《我们仨》中不仅让我看到了杨绛先生强大的内心,还让我走进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无分长幼,互尊互爱,互为师长,互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书中云:“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生一变,可变成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姨都是好学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她当成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这种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羡慕呢?我想,杨绛先生一定无比眷恋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们仨》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无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叙述,但是,不知怎的,读完《我们仨》会有一种悲伤和哀叹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见的太多太多,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离她而去,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释怀,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有这样一番感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