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诗的施教方法的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古诗教学的策略的心得(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4:02:28 页码:8
古诗的施教方法的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古诗教学的策略的心得(二篇)
2023-01-10 14:02:28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古诗的施教方法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拼音解读:

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 xiāo ,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áo 。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g qiū yuè ,chuān jìn hóng sī jǐ wàn tiáo 。

【题解】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关于古诗的施教方法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1、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2、激发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3、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审美情趣。

诵千古诗词,扬中华美德。

九年级学生。以班为比赛单位开展个人背诵比赛以及集体背诵比赛,每班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比赛。

1、所选文章内容脱稿朗诵,限时7分钟。

2、所选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3、参赛形式以背诵为主,鼓励形式创新。各参赛队可在背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音乐、道具、服装等均为综合评分内容。(但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道具、配乐等自备。)

4、背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每班自由选择一首集体背诵,个人赛背诵内容为九年级诵读积累篇目。

第16周活动宣传筹备,班主任宣传比赛内容并安排时间训练;

第18周星期一下午比赛;比赛地点:大会议室;

比赛规则: 1、每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背诵表演赛;

2、每班派出的个人赛参赛者(每班都由相同学号的同学参加个人赛)以及背诵内容都由评委老师抽签决定;

3、集体背诵,由评委抽签决定背诵顺序。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1、语言表达(35分):语言流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音量适中,语速得当。

2、朗诵内容(15分):所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

4、节目形式(10分):形式新颖,富有艺术,耳目一新

5、参赛人数(5分):少于班级总人数90%扣3分;达90%或以上满分;100%参赛的奖1分

6、时间把握(5分):朗诵时间少于2分钟或超过7钟分扣1分以上;

7:综合印象:由评委根据参赛队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10分)

学校语文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