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 勤学苦练勇争上游的出处(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3:32:57 页码:8
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 勤学苦练勇争上游的出处(8篇)
2023-01-10 23:32:5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2、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3、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3、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14、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15、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16、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17、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18、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

19、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20、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1、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2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23、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24、刻苦学习的人总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25、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26、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27、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28、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29、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0、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礼记》

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学习

2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1、岁寒,然后知耸柏之后凋也。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5、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减。

6、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7、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9、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11、利于国者爱之,胲于国者恶之。

1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3、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4、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5、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7、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20、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勤学服务社常在校内外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秉承“勤学奋进,服务社会”宗旨,我们的服务热情堪比天高,锐意创新,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策划了一系列阳光社会志愿服务,七彩阳光服务让千年古镇浛洸在这个七月里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一)阳光服务激情豪迈

1、特色活动——信息大篷车驶近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携手英德市信息大篷车在浛洸镇中心广场开展特色“信息大篷车驶进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农业信息宣传活动,借信息之光,照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我院专业特色的完美结合。这次活动得到镇上两千多名农民的热情参与,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们向当地农民免费派发惠民小册子,让农民接触到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天,三十多名当地农村干部在信息大篷车上参加了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让村干部率先掌握信息技能,然后带动农民奔向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化的步伐,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1)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实施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集“科技兴农”、“信息助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辆。每辆大篷车价值约50万元,车上配备有16台电脑,并配有司机、维修人员及专职教师,可以同时培训15人。信息大篷车可以说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英德市“信息大篷车”正式启动时,首站驶向浛洸,惠及浛洸镇两万多农民,极大地支持和促进浛洸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

2)“信息大篷车驶进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本队伍创新的重头戏,也是我们服务队献给祖国六十华诞的寿礼:用专业特长响应国家所提倡的“科技兴农”策略。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多次鼓起勇气联系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最后,我们以诚恳的态度和出色的方案获得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英德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在活动当日派出信息大篷车和农业专家配合本次宣传活动。另外,英德市科技局还赠送我们一批农业信息报纸资料,连同惠民手册一起免费赠送给当地农民。

3)我们把从“金农网”和“英德信息网”等农业网上摘录的关于当地桑蚕养殖和沙糖桔种植的常见问题及相关知识整理成惠民小手册,并免费赠送给当地农民,我们的口号是“手册在手,知识我有!”,队员们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册子上的内容都是网上最新最的农业资讯,让他们感受网络的便捷,加深他们对信息化的理解,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

4)调整宣传攻略,转战两大市场。这次活动的宣传地点设在浛洸镇的中心广场,但是活动开展后的四十多分钟,来现场参与活动的农民很少,后来了解到今天是当地的一个赶集日,大部分的农民都忙着赶集。在出现这样的突发情况后,我们当机立断,决定把定点宣传改为流动式宣传,即由队员拿着惠民小册子到当地人流比较集中的两个市场上,进行面对面式的宣传。队员在经过培训后,我们兵分两路,带上手册到市场区进行我们的农业信息化宣传。我们的宣传对象转变为桑蚕养殖和沙糖桔种植农户,这种一对一的宣传方式比之前的更有针对性。而且,我们还发现了一种高效的宣传方式——“连带式”宣传,让现场受惠的农户把我们的宣传资料带回去,实现以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的农户受惠,从而推动农村信息化的进程,真正实现“科技兴农,信息助农”。

2、书海藏爱点滴关怀爱心图书赠一中

我们队伍在浛洸一中举行了“勤学服务社赴清远浛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爱心图书捐赠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知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这次活动中,我们一共捐赠了两百多册图书,学校领导赞扬了我们对学校教育建设所贡献的力量。爱心图书的捐赠,真正实现了“知识下乡”,为深在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建起了一座知识之桥。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1、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归嵩山作》

3、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4、人不负春春自负。——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5、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7、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10、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1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3、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14、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15、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16、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17、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18、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9、故国悲痛,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20、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吃尽苦涩方为甜!

——题记

人间百味,莫过于酸甜苦辣。在我看来,人间有味是苦涩。

每天清晨,夜色还未褪尽,月亮还未蒙起薄纱。我就起床了,开始了一天辛苦的学习生活。

上学的日子,寡淡而苦涩。阳光还未洒出晨晖,睡眼蓬松地吃着那单调的早餐。更多的时候,人还未完全清醒,便坐在了上学的车上。如此日复一日,每天清晨,心中总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上学的日子真苦啊!这种苦,堪比苦瓜!

在学校的一天,更是苦不堪言。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学习检测。课上45分钟,要认真听讲,要抓住每一个知识点。有时上课也会有一点倦意,却要强迫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课间十分钟,通常都会用来预习和复习。在学校的一天,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种苦,无法言说。

其实,辛勤的付出,也是会有回报的。苦涩的是承受过程,而甜美的却是结果。

早起的苦涩,换来了更多的读书时间;上课认真的苦涩,换来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课间不得休息的苦涩,换来了课堂上新旧知识的衔接……读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只有苦涩,在吃尽了这种苦涩后,得到的却是温馨幸福的甜!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苦,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享受。自古成才者,哪有不读书的,读书又怎能不吃苦。要想成为有学识的人才,就必须在读书时刻苦努力。我想,现在吃的苦越多,以后的生活才会更加甜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趁大好年华,认真读书,勤奋学习,吃再多的苦,都不言放弃,让自己早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人间有味是苦涩,吃尽苦涩方为甜……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大学:大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文不识:人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28、解颐:开颜而笑。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从一个贫困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后得以成为一代大儒,甚至成为丞相治理天下,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那么匡衡后期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他那么多年,那么辛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匡衡早年的时候努力学习,为此还不惜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洞;做免费劳动力换取借书读的`机会。匡衡因此得以博览群书,其中匡衡研究最深入的还是《诗经》,而《诗经》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多学子的欢迎,因此匡衡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在几次和人辩论诗经之后,匡衡被推举为了官员,后来甚至成为了一个丞相,辅佐汉元帝,总理国家大小事务,可以说匡衡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经学修养成为丞相的经典角色。

匡衡在位期间积极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且经常引经据典让人无法辩驳,这种做法也是当时才开始兴起的,后来也一直流传了下去,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的典范。后来在元帝后期的时候,宦官石显专政,不只是干预朝政,还怂恿皇帝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因为元帝的宠信,别人也奈何不了他,直到后来成帝登基之后,匡衡上书弹劾石显,得以将他诛除,也算是他为当时的西汉朝廷做的最后的贡献了,之后就被弹劾罢官病逝了。可以说匡衡的一生成就不小,从一个世代务农的寒门子弟,逐渐成长为一代大臣,甚至被封侯赐地,被后世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匡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总体上来说他为人还算是正直,能够针对当时的弊端提出切实有效的见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而他勤奋好学的故事更是无数人从小就学习过的,那么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坟墓现状如何呢?

匡衡墓位于山东省峄城区,在匡衡的家乡附近,墓堆大约高达四米,直径有35米,整个坟墓的园区都种满了很多的林木,自墓穴建立以来就有不少的人因为纪念匡衡,前来吊唁,后来还建立了匡相祠,一直以来香火都不曾断绝,直到乾隆年间,当时的知县还重新修葺祠堂,并且请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巘题写了一块石碑,这一行“汉丞相乐安侯祠记”也是梁巘晚年的经典之作,但是这么一块石碑一直以来都缺乏保护,经历无数风雨,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有点风化了。

匡衡的坟墓一直以来都缺少保护,当时存世的那些匡衡祠也早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尘埃,甚至就连封土南部都曾经被红卫兵挖了一个深坑,幸好还未抵达墓室,到了前些年更是落魄到了一定程度就连外面的一个石像都倒在了地上破碎了。匡衡墓的破败没落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所以在后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重新修葺匡衡墓,修复了这些年来破损的地方,并且还将匡衡祠堂内部的壁画也进行了重新的绘制,使得整个匡衡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近代保护文物古迹的一大成功典范。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另一说为:山东省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

2022勤学苦练勇争上游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它总是教育和引导着我们探求知识的方法与路径,它的成果更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回眸古今,有那一位饱学知识不是依靠勤学好问而成才?白居易写完诗后,总要念给邻居的老奶奶听;孙中山在小的时候从来不惧怕老师手中的戒尺,而大胆地提问……这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好学,善于提问,才能学有所成。

勤学、好问就是突出在一个“勤”和一个“好”字上。

勤学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它,这需要毅力。正如司马迁,因为它忍辱负重,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作,左丘明双目失明,却完成了《左传》,流传后世……为什么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聆听同一位老师讲课,成绩却有所差距呢?我想这是因为一些同学已经走上了勤奋的道路,他们的优势便会慢慢显现出来了。

好问便是要善于思考,并且能够发现问题,当你能主动发现问题时,说明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当你能勇敢的提出它时,你又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在学习上要勤学好问。我们要热爱学习,把它当作好朋友。我们这些幼小的花朵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学习,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在现代社会,更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终身事业。那些有卓越成就的人,大都具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是一位勤学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到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趋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除了能发问之外,我们还要勤学。而勤学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点每一滴的时间。否则,得到年老时再后悔自己的碌碌无为就来不及了。或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时间还很多,把今天的事堆到明天来做也不迟。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日复一日,这些懒惰的人到最后却什么也没做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两句格言正是对这种生性懒惰、不懂珍惜时间的人的一种极好的描述与批评。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告诫我们不要荒废大好时光,而应从小抓紧时间求知学习。由此可见,好问是发现问题、深入理解的必要条件;勤学是形成正确认识的根本保证,所以,它们是“智之本”和“智之道”。

同学们,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通过勤学好问,才可以获得成功。不要为过去的时间叹息!从现在开始,告诉自己:学会勤学好问,现在为时不晚,只要你认真做每件事,永远不会太晚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