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院感科九不准心得体会实用 医院九不准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2:50:18 页码:13
院感科九不准心得体会实用 医院九不准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11 12:50:18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院感科九不准心得体会实用一

按照卫生局有关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和要求,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自查工作,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和重点科室为自查重点,实行边自查、边整改,力求做到全面自查,不留死角,全力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此次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医院感染工作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要措施和已做到位的工作如下:

1、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工作,明确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

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以下工作:制定医院感染监控计划、制度和监控措施及医院感染在职培训工作,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定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完善了每月一次的感控监测以及各科室感控检查的登记。

3、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如: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产房、手术室、检验科等部门、科室的感染监控、质评、漏报追查工作。

4、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对各种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并认真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督促相关科室做好消毒液更换、紫外线灯管擦拭、紫外线消毒等工作的登记、记录工作,收集好相应的痕迹资料。

5、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与市医疗垃圾管理处签订了相关协议,确保我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规范到位。

6、抓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通过以上工作,全院未发生一例医院感染事件。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面,病例报告少,对医院感染登记表填写不重视。确诊的医院感染临床没有针对性处置及记录。原因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2、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低,导致抗菌药物出现乱用、滥用。原因分析:检验科人员过少,没有专职微生物人员;临床医生对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查认识不足。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搞好以下工作:制定医院感染监控计划、制度和监控措施及医院感染在职培训工作,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定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完善每月一次的感控监测以及各科室感控检查的登记。

2、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如: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产房、手术室、检验科等部门、科室的感染监控、质评、漏报追查工作。

3、进一步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对各种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并认真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督促相关科室做好消毒液更换、紫外线灯管更换、紫外线消毒等工作的登记、记录工作,进一步收集好相应的文字资料。

4、进一步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抓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5、进一步抓好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漏报率为零。

6、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及手卫生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医院感染控制作为医疗工作的重点,我院将按卫生部的各项有关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确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有关院感科九不准心得体会实用二

医院感染属于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领域,它的发生发展贯穿于医疗领域,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制定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如下:

为了不断提高济和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培训的对象包括专职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药技人员及工勤保洁人员。

2、培训内容时间

(1)专职人员参加区、市以上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2)医师、护理人员及医药技人员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存性较低的特点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疗感染监测与防治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3)工勤人员重点进行消毒液的配置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分类放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分类处置方法、个人防护方法等培训。

1、每月由科室院感质控组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学习,月底质控考核时根据科室学习记录进行提问,将考核结果记录在院感质控手册,院感办每季度进行抽查。

2、院感办每半年组织培训一次,必要时可以请专家来医院授课或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

3、每年全院院感知识考试1次。

有关院感科九不准心得体会实用三

为了加强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排查医院感染隐患,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科展开了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了全面自查,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1、为了更好做好管理工作,我们成立了科室院感小组,由科室主任带领小组成员针对每个月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2、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我科在胎盘医废处理上,进行了一定整改,每个分娩的胎盘去处都按实登记,并用福尔马林浸泡封口,做好胎盘交接工作;在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所产生的垃圾都用双层医疗垃圾袋收集,并及时密封。

3、加强了科室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特别是在医疗垃圾的分类及手卫生方面,经过一段培训后,护士的手依从性有所提高,在操作及接触病人时能遵循手卫生指征,但仍存在个别人员未按规范进行洗手消毒;科室在每个处置室、治疗室等增设了规格适合的医疗生活垃圾桶,并贴有醒目标识,医疗垃圾混放现象较少出现。

4、产房及隔离产房增设了防护用具,如防护衣,水靴,护目镜等等,并对科室人员,特别是助产士人员进行了培训,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5、产房与手术室共用洗手池,感应水龙头较少,无法同时满足产房与手术室人员同时进行洗手,擦手巾有时也配备不足。

6、每个月在科室进行一次院感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在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核,科室人员考核成绩合格。

7、在无菌物品的使用中,偶可见使用中的棉签未备注开启时间,护士长对个别人员进行了单独约谈。

8、产房及隔离产房的肯格王消毒机定时进行开启消毒,遇接生时则暂时停止,接生离开时,助产士继续开启消毒模式。待产室、妇检室、换药室及治疗室也按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及时登记入册。

有关院感科九不准心得体会实用四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医疗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安全的保证。2018年院感工作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院感办全面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院感法律法规要求,以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消除高危风险点和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各项感染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成效,无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发生。现将2018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设及修订:对国家出台的10多个新规范,结合院情,修订及完善了我院不同风险等级区域消毒方案、科室消毒实施及表格、科室风险报告及解决办法、科室院感质控绩效考核办法及年度院感先进评选办法等。

(二)2018年于3月、10月分别召开2次院感委员会工作会议。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安排和总结前半年工作完成,提出重点工作内容及院感风险点防控;接受了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质控中心等多次专项检查及卫生城市检查、环保督查等工作。

(三)2018年于8月召开了手术部位防控专项会议,由院感委员会、手术科室及相关科室参加。对手术部位感染率高的科室,重点提出应加强防控措施的落实到位和督导办法。

(四)加强了院科两级院感管理与网络管理,充分发挥院感办职能。通过现场沟通和感控qq群,解决临床院感防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督导科室管理人员要有“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意识和查找“院感高危风险点”意识,和院感医生、护士共同做好科室院感防控,杜绝管理人员成为院感防控的“甩手掌柜”,杜绝防控措施不落实造成安全事件。

(五)结合我院实际,本着实用简洁、符合规范的原则,修订了临床和非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以指导科室开展工作并记录。

(六)加强多科沟通、协作管理,今年召开的多科协作专题会议:

1. 全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多科协作会2次;

2. 手术室、供应室与眼科、神外科、胸外科等院感重点科室多科协调会3次;

3. 传染病院感管理多部门协调会2次;

4. 院感重点科室布局改建讨论会3次;

(七)强化了院感办人员职业素养,树立督导临床、服务临床的工作理念,围绕患者安全为目标的院感管理模式。

(八)开展了风险评估,鼓励科室查找汇报高危风险点。本年度组织开展风险评估9次,发现风险点及薄弱环节,院感办到科室进行现场督导、及时纠正,杜绝了安全隐患。

(一)专职人员参与教育与培训

1. 院感办2人参加省院、华西举办的培训班,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岗位证书,院感管理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2. 参加学术年会交流学习:(1)全国院感年会:1人参加“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2)四川省院感年会:1人参加四川省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

3. 参与其他会议交流学习与经验探讨:(1)1人参加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澳洋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等参观交流学习。(2)院感办工作人员及院感重点科室院感员共计20余人参加了宜宾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能力提升”培训;(3)参加了儿科举办的国家级培训并讲课,题为“院感办对新生儿科的日常监管”。(4)参加了院感办举办的省继教“医院感染防控新进展”讲课,题为“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防控”。

4. 派出院感专职人员1人到省院院感办进修3个月,并在院感办及全院培训会上作分享,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二)举办省继续教育培训

2018年9月,院感办举办的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感染防控新进展培训班”,得到医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培训人员涉及院内外达380人次,涉及宜宾市及周边各级各类医院近70家,提高了我院的院感培训质量和知名度,同时为我市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

(三)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院感办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院感知识培训,共计18次近2400人次。包括内容如下:

1. 各级各类在职人员现场大课培训: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医务助理、后勤管理和工作人员大课现场培训,如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院感新标准新规范解读及医疗废物相关专项培训等;

2. 新进人员院感知识岗前培训:对新进职工、实习医师、实习护士、规培医生、培训护士等的院感知识培训;

3. 特殊科室专项培训:对医院感染监测和院感质控检查中发现风险点和薄弱点的相关科室进行专项培训。

(四)在胸外科开展了院感爆发演练,从流程管理、人员安排、消毒隔离等多方面进行了演练培训,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观摩、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演练效果。

(五)在呼吸科纤支镜室开展了内镜院感查房,从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多方面进行了操作示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观摩、参与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六)院感制度规范、院感知识课件制作与发布

每次培训课件及制度规范、要求等均在院感群发布,方便科室组织学习与参考;同时充分利用院感群对临床工作院感防控进行答疑解惑、提问讨论等,提升了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技能。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 院感专职人员通过院感软件实时查看上报和疑似病例筛查,根据医院感染标准判断并确认院感病例,及时向临床公布和反馈,同时督导临床分析、运用数据,发现风险环节,及时消除医院感染隐患。

2. 充分利用质量管理工具,统计分析监测数据,了解各项监测指标变化趋势,促进各科室院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医院感染发生率

1. 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与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率

(1)2018年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03%,远远低于《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中医院感染率≤10%的要求,该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提示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得当。

(2)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率为1.44%,低于2016、2017年感染率1.62%和1.50%,亦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提示我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防控工作开展有效。

2. 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率降低0.47%,与2017年感染率0.47%相同,稍低于2016年感染率0.50%。提示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3. 2018年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1.52%、0.57%,高于2016、2017年感染率1.38%、0.40%和1.49%、0.49%,逐年升高。此数据的升高,提示我们,择期手术患者的相关感染防控应纳入下一年感控工作重点关注的方面,应加强相关管理与加大培训力度、防控力度,督促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三)医院感染漏报率

医院感染漏报率12.44%,高于《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中医院感染漏报率≤10%的要求,高于2017年漏报率9.08%。应纳入下一年感控工作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按照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于10月15日开展本年度现患率调查,本次调查应调查住院患者2838,实际调查2809人,实查率98.98%,符合国家实查率>96%的要求。其中男性患者1588例,女性患者1221例。发生医院感染81例,现患率2.88%;感染8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03%,均低于去前年现患率数据。

(一)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院感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监督管理,通过进行院感风险评估,及时查找可能导致院感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 加强院感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防控督查,所涉及科室为各院区手术室、口腔科、各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血透室、介入室、新生儿病房、picu、儿科、病理科、检验科、人流室、产房、输血科、烧伤科、血液科、呼吸科、传染科、心内科、神经内外科、发热门诊、各门诊采血室等科室及环节。

2. 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效果抽检:采用atp荧光检测系统对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发现器械清洗质量差,存在院感风险,要求严格按照清洗流程和要求进行,保证器械清洗质量,以保障患者安全。

3. 接受宜宾市质控中心的专项检查和卫生执法部门的检查,对存在问题,院感办向相应科室发出书面整改通知,要求立即整改,院感办再次督导改进情况。

(二)综合icu、picu以及新生儿科目标性监测与督查:

1. 每周现场督查,实现院感全面监管:安排院感专职人员每周常规对综合icu、picu和新生儿进行院感全面监管。督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手卫生、多重耐药菌管理、无菌操作技术、消毒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院感工作手册及相关内容完成情况,以及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如“三管”感染防控措施等。

医院感染管理

科室病房登记患者日志,每月分析三管监测感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执行,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5.8‰高于其他两类感染率,比去年同期3.7‰有明显上升,应纳入下一年感控工作重点关注的方面。

3.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

科室病房登记患者日志,每月分析三管监测感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执行,新生儿科无医院感染发生,相关感染防控工作应保持。

(三)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1. 手术部位感染率

(1)开颅手术(脑血管疾病与脑肿瘤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今年共计监测神外一科、神外二科开颅手术共计214台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9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3.55%。

(2)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今年前三个季度开展产科共监测所有剖宫产手术1082台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例次,感染率为0.28%。

2. 手术风险分级(nnis分级)感染监测

不同手术风险分级感染率不同,今年0级感染率为0.45%,高于2016、2017年感染率0.11%和0.19%,提示应关注0级感染防控工作。

(一)细菌耐药监测与病原菌送检

1.2018年全院病原菌检出前十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2.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送检率

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送检率为94%,高于2016、2017年送检率。

(一)多部门协作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

1. 多部门参与:由院感办、检验科、感染科和药学部多科协作对全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患者进行监测和管理。检验科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株,通过电话反馈机制,及时反馈临床科室和汇报至院感办。

2. 按危急值管理,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根据病情和耐药谱调整使用抗菌药物,院感专职人员通过现场督查,以确保临床各科室采取消毒、隔离防护等措施落到实处;另外,结合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调整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请药学部相关人员参与讨论。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分布情况

2018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0.07%,与去年同期感染率数据一样,高于2017年感染率0.04%。多重耐药菌检出392株,主要为craba检出140株,占总检出多耐的35.71%,其次mrsa检出72株和crkpn检出53株,无vrefa和vrefm两类细菌的检出。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较多、较集中的科室应强调其加强重视,重点强化管理本科室主要多重耐药菌的防控。

(一)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管理工作,由院感办牵头,协同医务部、护理部,以及各院区手术室参与管理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管理模式,每周不定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督查外科手消毒情况。今年共计督查外科手消毒情况33次,处罚不规范个人共计42人次。

(二)手卫生依从性观察

1. 科室自查执行情况

每月科室自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利用“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统计依从性和正确率,将每月数据登记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相应表格中。

2. 全院手卫生依从性观察

(1)成立调查小组,每季度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持续推进手卫生管理工作,每季度抽调护理本科实习同学10人组成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小组,在全院临床和医技各科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观察。

(2)数据反馈与整改落实:每季度统计数据并分析原因,形成长效反馈机制,及时向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低的科室反馈。

今年共计观察全院临床科室手卫生时机6702个,其中采取手卫生措施有154次,依从性23.02%,正确率为47.63%,手卫生依从性较去年23.86%略低,正确率较去年34.68%升高,但仍远远低于三甲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95%的要求。这可能与我院三甲复评后,全院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意识处于稍放松的状态有关,也可能与今年手卫生专项培训力度不足有关,提示我们应该加强手卫生教育与培训力度,从提高依从性和正确率出发,切断医院感染发生的途径。

(三)院感专职人员专项检查与抽查

由院感专职人员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发现不规范者进行个人教育和培训,对执行情况普遍较差的科室进行全科室培训与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

(一)每季度科室空气自采:临床各科室,院感重点部门治疗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母婴同室、特殊要求病房等需要空气重点监控室内,有相应科室每季度自行开展空气采样,不合格者应进行整改。

(二)每月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监测:手术室、内镜中心使用内镜,以及透析用水等卫生学采样。

(三)每季度重点科室卫生学采样:1、医务人员手;2、物体表面;3、消毒内镜;4、使用中消毒液等。

今年卫生学监测共计采样2514个,合格2350个,合格率为93.48%,室内空气、无菌物品、消毒内镜、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以及医务人员手均有不合格情况的检出。

加强全院医疗废物和污水的监督管理,监督我院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分类、包装、运送、储存和转运,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和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

(一)加强了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处置间清洁污染物品排列情况,加强了医疗废物暂存点的督查,强调黄色医疗废物袋只能专用,作其它用途应接受处罚。

(二)加大了对后勤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督导力度,要求后勤部门对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存放与转运的管理力度。

(三)加强污水处理管理工作,督查了各个院区污水处理站日常操作流程与记录,污水排放标准的掌握与具体执行情况等,库房存放条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四)定期或不定期由院感专职人员到现场,检查各科室处置间医疗废物分类与登记情况,检查各院区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登记、存放及转运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一)院感工作绩效考核部分

院感专职人员每月对各科室进行院感项防控工作的现场督查,已实现每季度质控检查全院全覆盖,结果已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二)长效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技、后勤和职能部门反馈,并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理解整改的按计划整改,并持续改进。同时将每月质控分在院感群公示,年度汇总分进行排序公示,前十名入选院感先进。

(一)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进行了审核,加强了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购入、存放、使用及用后处理等各环节监督管理。

(二)参加市卫计委组织的二甲中医院评审2家;参加市卫计委组织的“环保督查回头看”,督查县级医院3家和乡镇医院2家;参加了市卫计委传染病及院感防控专项培训。

(三)参与临港手外科手术室、临港妇科门诊治疗室、临港检验科及病理科、纤支镜室、耳鼻喉、颌面外科等建筑布局及流程改建。并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具体讨论和审核,因地制宜,尽可能规范方便,把好医院感染安全关。

(四)完成了每季度的院感夜查房,确保了夜间诊疗工作的规范。

一年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全国好的三甲医院相比及距三甲评审标准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

(一)科室管理人员“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意识和院感“高风险点防控意识”差。下一步拟修订科室绩效考核方案和相关质量标准。同时对院感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管理人员强化院感防控意识、风险意识,消除院感爆发风险。院感员及管理人员院感知识也较差,拟重点加强培训。

(二)手卫生依从性太差、正确率较低,与全国三甲医院及三甲评审要求差距大,医务人员手卫生观念及行为需重点提升。下一步,医院是否考虑在院感重点科室安置手卫生信息系统,以督促及统计手卫生执行情况。

(三)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落实较差:部分外科医生、专家、教授等观念及知识需更新,特别是手术操作及换药操作中的无菌观念、器械处理、手卫生等方面都需改进和提升。下一步,将重点对外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

(四)消毒供应中心硬件及管理较差: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是院感防控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内部的供应室管理一直是院感管理的薄弱点和难点,择期手术器械应规范到下江北消供中心处理,急诊逐步到位,否则安全隐患大。器械的完好、及时、转运及规范处理是薄弱点,特别是精密易损仪器。

(五)科室一次性高值耗材的管理是难点、风险点和薄弱点:结合院情,加强对b超刀、钻头等一次性高值耗材的复用管理,尽可能规范,消除安全隐患。

(六)器械设备的管理较差:科室应首先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及加强管理,如确因数量不足影响院感防控,酌情应增补。

(七)医生“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意识差、漏报率高:医院感染病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部分医生漏报、谎报。下一步,拟加强培训,医院是否考虑增加医院感染病例预警提示功能,以督促提醒医生。

(八)培训效果差:部分医务人员被动式、应付式培训,拟改进培训考核办法,重视培训效果,与科室及个人评先、评优挂钩。

(九)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及清洁保洁质量较差:后勤管理职能差及工人服务意识差,消供中心器械转运不能满足临床应急需求,洗浆房工人管理及质量标准不能满足院感规范及临床需求。手术室、供应室、icu、透析室等院感重点部门尤需加强。工人清洁保洁意识和行为差、无责任感,清洁工具需改进及增补,应加强全院清洁保洁质量管理,改进考核办法和加大管理力度。

(十)院感信息系统需更新和完善,不能满足院感防控要求。院感相关数据无法提取或数据不吻合,很多数据需科室上报及人工统计,距很多三甲医院院感信息系统有较大差距,拟增补完善相关预警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